商品流通哲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后工业社会,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采用了绩效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亦是如此。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商品流通哲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 篇1:

商品流通研究角度的市场营销学理论探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市场营销学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商品流通主要包括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个方面,商品流通和市场营销学理论具有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从商品流通的角度对市场营销学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品流通 市场营销学理论 研究

一、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定义

市场营销学是理论在现代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对于市场营销的定义,西方的企业家以及管理学家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

美国的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市场营销学是通过研究和引导商品及劳务从生产到消费或者是从使用者中实行的企业活动的一门科学。”虽然这个定义比较明确,但是该定义只是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分配活动,并没有突出市场营销学的核心问题——研究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提供满足消费者的劳务。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营销学是研究怎样将人们的生活标准传输给社会。”之后哈佛大学的教授又在该定义内加入“创造”二字,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拥有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就必须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要,并且还应整合整个社会的生活标准,从而引导消费。

市场营销学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研究的中心,将企业营销活动的过程和营销的规律性作为研究目标,也就是在一个已定的市场环境内,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后,为了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对产品的分销、产品的定价和促销等活动进行探究。市场营销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全程性的特点。

(一)综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学不断的吸收各个学科的优势,兼容并蓄,逐渐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性学科。市场营销学将经济学作为其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而吸收并借鉴了行为科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学、经济量学以及数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兼容合并,完善了市场营销学理论。如今市场营销学已经成为了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学是利用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性的分析消费者的心里、市场营销的环境和消费者的行为。在进行定性分析的时候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践性

市场营销学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的学科。一方面市场营销学的方法、基本原理和营销策略都是在各个企业的营销实践中的一种总结。另一方面,市场营销学的方法、基本原理和营销的策略对企业内实施的营销活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及实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指引企业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市场营销主要研究的是在买方市场中,卖方市场应该如何对其市场营销进行管理,也就是研究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识别机会、运用机会、分析机会、选择机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的效益,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市场营销学只有在实践中进行使用,才能彰显市场营销学的作用。

(三)全程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学的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市场营销在商品流通的领域获得了突破,上升到了生产中的产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市场的调研和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同时市场营销对消费的售后服务的也更为关注,包括产品的售后和维修,以及产品的咨询服务,消费者的消费研究等。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既要设计到企业的内部营销管理,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外部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因此市场营销学具有一定的全程性。

二、商品流通的定义

商品流通是将货币作为媒介进行的连续的交易的过程,是生产者将商品移交给消费者的途径。商品流通的过程主要包括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部分。流通是商品生产的过程的一种延续,商品流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交换。

商品流通现代化就是在工业革命自后,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商品的流通也产生了一定的改变。

商品流通的生产力就是指商品流通行业将商品从生产人的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创造价值和转移价值两种。流通力的存在和人财物和技术信息等因素有关,也和结构和体制的要素有关。

三、商品流通的构成要素

(一)商品流通的分析方法

商品流通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方面和层面。方面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设计到的领域和行业,比如商品流通的现代化、物流的现代化和信息流的现代化。层面主要是由商品的流通过程而构成的方面的基本部分。层面主要包括制度、物质和观念等。

(二)“方面”的构成要素

商品流通的过程包括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的水平及效率,构成了完整的商品流通的体系,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商流。商流就是商品在生产之后从生产者的手中移交到消费者身上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商品的所有权会发生改变,该过程的完成标识就是生产者获得了货币,消费者获得了产品,这个过程主要实现的是消费和购买的过程。商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导致物流及信息流的主要因素。因此商流的规模和速度对整个市场营销的影响都比较大。商流的结果就是资金流,资金流的水平和规模能够直接反映出商流的规模。

2.信息流。信息流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为了提高流通的能力而采用的信息传播的过程。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商品的流通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种完全的信息流动的过程。

3.物流。物流主要包括商品的生产物流。商品的流通物流及消费物流等。流通物流就是商品在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产生实体转移的过程,物流的程度只要收到商流的影响,同时商流想要完好的实行也必须依靠物流的进行。

(二)“层面”的构成要素

1.物质层面。对于流通来说,物质是商品在流通活动中的主要客体。主体要素是指参与商品的流通活动的主体,这主要包括个人以及组织;客体要素是指商品在流通活动中所必备的物质的技术条件,这主要包括商品要素、货币资金以及物力三个方面。物力主要包括场所、仓储运输条件、建筑物、及计算工具等。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主体和客体的因素影响,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水平可以采用经济增长的指标来进行测量。

2.制度层面。制度主要包括市场秩序、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社会习惯等方面。虽然用这个层面来对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过评价过于复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制度层面中包括的各个因素对商品的流通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制度的本身也是商品流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来说,制度层面可以采用用私营企业的成长状况来进行衡量,当大家族的企业兴起时,就已经基本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商品流通的现代化的制度的层面也能够通过私营商业企业的成长状况和一些市场化的指标来进行衡量。

3.观念层面。人们观念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行为,在观念层面上,商品流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上对市场的经济认同;日常伦理上能够符合市场的经济要求。政治意识形态上的要求承认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产权会受到法律的保护,私有财产的制度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日常伦理上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具进行有特定的道德观念,在交易活动中要做到守信、勤劳、诚实、节俭等等。

四、从商品流通的角度分析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商品的流通,促进商品的销售。

在商品流通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商品流通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同时在层面角度上,我们还可以分别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进行探讨,因此我们主要就这六个方面来对市场营销学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商流方面,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实现资金的流动。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对商品的形态、作用和价格进行一定过的分析和说明,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欲望。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商品进行介绍说明,提高购物者的消费欲望,从而促进商品的商流。

(二)物流方面,生产者应注意生产的质量,质量的保证是市场营销可以长期进行的主要保障之一,因此在商品生产的过程就应该注重商品的质量,保证商品的质量始终如一,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

(三)信息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也多,如何提高自身产品的有效竞争力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商品的流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高对商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对商品进行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和文字等宣传方式,通过美化商品,提高商品质量和商品的知名度来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促销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商品信息的流通能力,从而提高商品的知名度,促进商品流通。

(四)物质层面,物质层面上参与市场营销的主体和客体都应该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构成要素,保证商品的流动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要想提高我国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就应该在不断发展的物质层面,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五)制度层面,市场的制度会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因此在进行对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分析上,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市场制度对商品的影响,按照相应的制度对市场营销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在营销过程中,采用一定的营销手段,既满足商品的供给需求又满足市场制度的规定。

(六)观念层面,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观念对市场营销学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在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人们观念层面上的态度,进行商品的销售,提高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将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相结合,按照人们的观念,从政治意识形态和日常伦理的经济要求量方面分别对市场营销学进行分析,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迎合消费者的观念,从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取得优势。

五、结束语

商品流通的主要部分就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部分,在进行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应联系商品流通的主要作用和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对市场营销学进行分析,促进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构成要素[J].中国流通经济.2013, 11,22.

[2]史明瑛.市场营销学的形成与发展[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12. 09.16.

[3]吴小丁,张舒.商品流通研究的市场营销学理论渊源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06.18.

作者简介:王玲(197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经贸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作者:王玲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 篇2:

绩效管理在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后工业社会,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采用了绩效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亦是如此。尽管绩效管理拥有诸多优势,但是很多商品流通企业对绩效管理应用的实际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许多企业还遭遇了从“明星企业”到“流星企业”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不能不让人思考的问题。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影响企业在管理竞争中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商品流通企业中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绩效管理在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 绩效评价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日益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影响企业在管理竞争中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基本上是采用单一的、由会计核算资料生成的财务性绩效评价体系,这正是我国企业“社会属性”缺失的症结所在。这种评价方法在数据获得上要受传统会计方法的制约:在评价目的上只重视股东利益,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i在评价内容上无法涵盖企业绩效的全部内容,在指标设计上偏重于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它已不能满足我国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拓展出一种全方位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1 绩效、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还有一种观点不再认为绩效是对历史的反应,而是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素质,关注未来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绩效概念的理解,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就是“完成工作任务”;其二就是“作结果”或产出;其三就是“行为”:其四是“结果”与“过程(行为)”的统一体;其五是绩效等于做了什么加能做什么。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它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它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而绩效考核则是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侧重于判断和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而且仅在特定的时期内出现。

绩效评价能够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互为补充的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和努力程度,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 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的存在的问题

2.1过于偏重财务评价现行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指标大部分是财务指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评价指标是非财务指标,使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过多地采用财务指标必然导致以下弊端:①单纯的财务指标体系使企业盲目追求高财务指标,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容易使企业经营产生短期行为,②财务指标较多地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难以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

2.2已设置的非财务指标不够完善在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中,非财务指标都是评估指标,没有给出计量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另外现已设立的非财务指标还不够全面,如没有考核企业的信誉状况,未能充分反映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等。

2.3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数的方法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国家管理机构、资产所有者、重大利益相关方及企业自身,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采用固定权数根本无法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实际需要。在设计固定权数时,也未考虑企业的行业区别,由于不同的行业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别的,所以采用不分行业的固定权数同样不能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

3 绩效管理在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3.1商品流通企业绩效管理在绩效评价采用的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就是进行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的分析并确定各要素对商品流通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通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要素的比较和优化,依据商品流通过程的实际需要,形成一个完善的由多种评价方法构成的体系。主要有:

3.1.1全方位绩效看板评价方法:将绩效评价确定为一套完整的管理过程,把企业的策略目的变成有条理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有五个步骤:预备、访问记录、研讨会、完成、改进。

3.1.2顾客定位、员工驱动、数据为基础的原则绩效评价方法:确定各环节原则、进行设计、质量和工作改进、人力资源整合、控制、能力、市场。

3.1.3综合平衡记分卡方法(BSC):平衡记分法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的教授罗勃特·卡普兰创立的。平衡记分法的优点是强调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指标框架体系。综合平衡记分卡方法包括:学习与成长性;内部管理性;客户价值;财务。四种要素的内在关系是: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认为财务性指标是结果性指标,而非财务性指标是决定结果性指标的驱动指标,强调指标的确定必须包含财务性和非财务性,强调对非财务性指标的管理。

3.1.4标杆瞄准评价方法:确定行业内商品流通服务绩效的标杆进行评价,如图书的管理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3.1.5关键业绩指标评价法(KPl):关键业绩指标评价法的精髓,是指出企业服务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则相应地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设计管理指标。

3.2商品流通企业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3.2.1以投入产出分析为主要考察出发点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所得大于所费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的资本的运作过程,企业经营目标体现为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所得与所费的关系转化为资本价值实现与资本垫支的关系,追求资本价值增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生产目的所在。并且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注重定量指标结合定性指标分析,以弥补定量分析的缺欠。在业绩评价中,单有定量指标,很难做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全面评价,因为有许多经营业绩很难在量上反映出来,而必须借助一定的定性指标如环境保护状况、员工的知识水平、管理水平等等来对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3.2.2重视增设评价指标和处理重要指标之间的协调适当增

加与现金流量相关的评价指标,考虑到现金流量状况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为了弥补会计的不足,应从营运能力、收益质量和偿债能力角度全力开发现金流量指标。可以采用销售现金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收现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等指标。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用体现经营目标与手段的一致,出色的财务成果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标。实现财务成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放弃投资机会;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支出;提高商品售价或降低服务水平;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前三种方式只能让企业取得短期的财务成功,而第四种方式却可能取得未来持久的财务成功。运用非财务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企业按第四种方式来实现财务上的成功。

3.2.3切实改进评价分析方法和标准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应依不同主体建立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相关利益人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着眼点不同,企业绩效评价不宜采用固定权重值。在建立不同的权重体系时,首先应考虑需求主体的不同,如政府管理机构、债权人、投资人、企业自身等;然后再考虑不同行业的区别,如工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IT行业等。多重权重体系,应明确规定每个具体权重体系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情况,并在发布结果时,对所采用的权重体系予以充分披露。

采用更为准确的方法计算平均值,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计算净资产、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等时点指标的年平均值,较准确的方法是:

平均值=1/2年初数+1月末数+……+11月末数+1/2年末数

这样计算的平均值代表性较强,从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会更客观、合理。

按照多目标规划原理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阶段的战术目标,从而使战略目标分解为分阶段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是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每个职员能较好地理解企业目标和战略,以便有效地实施,绩效评价还要与财务分析相结合,利用杜邦财务分析,采用多因素方法分析问题。

以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对比,评价指标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价值判断就是根据评价标准体系而做出的判断,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如某企业经营业绩与历史相比年年有进步,会得出业绩好的结果;与同行业相比差距太大,处在同行业最低水平,会得出业绩差的评价结果。为此,必须选择客观的评价标准来对企业进行评价。

3.2.4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一个必须可以量化的标准体系;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体现对组织目标有增值作用的指标,它可以实现对组织真正有贡献的行为得到激励;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沟通的基础,它是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的共同语言。哲学上的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关键的观点、管理上的例外原则及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都启示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抓关键,因此,突出设计关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符合规律的必然。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一个必须可以量化的标准体系;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体现对组织目标有增值作用的指标,它可以实现对组织真正有贡献的行为得到激励;关键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沟通的基础,它是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的共同语言。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监管制度和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影响企业在管理竞争中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商品流通企业中其企业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商品流通企业绩效管理在绩效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思路及方法,以便绩效评价促进商品流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秀芳.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团经济杂志.2007.10.

[2]贺军.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07.01

[3]倪筱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论文联盟.2008 09.

作者:杨文东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 篇3:

推动哈尔滨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构想

【摘 要】 城乡二元经济的局面的持续对于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都构成了制约,如何发展城乡市场,拉动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达到以城促乡,城乡共同发展,是目前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哈尔滨市八区十县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在对哈尔滨市的城乡商品流通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哈尔滨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的一体两翼构想,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体化发展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城乡市场;一体化;区域市场;哈尔滨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统筹城乡商品流通市场发展,实现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民小康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哈尔滨市大流通体系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近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哈尔滨市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调结构的战略方针和举措,全市消费市场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二元结构现象明显,存在问题较多,如何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对于“扩内需、保增长”、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哈尔滨商品流通市场基本情况

(一) 缺乏辐射能力较强的区域性批发市场。据统计,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184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以上的只有8个,多数市场仍处在当面议价、设施落后、交通拥挤的初级市场阶段,与我市正在加快开放进程,提高城市整体功能,发展生态园林式城市不相适应。

(二)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我市部分区域商业中心总体规模偏大,大型零售设施过于集中;有的市级商业中心又发展缓慢,至今尚未形成,阻碍了商品流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市场发展差别较大,很多县市没有成型的大型批发市场,商品流通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仍然停留在较初级交易状态。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县市中有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果菜农贸市场,但不具有辐射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产地批发市场的作用,在带动农业产业集聚,拉动农民增收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基本功能。

(三)社区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目前的社区商业设施基本上是与住宅混建的门市房或专门建设的简易商业店铺,对居住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存在较为普遍的扰民现象和安全隐患。经营商品质量安全系数较低。经营方式落后,经营者基本为房屋的所有者。

(四)基础设施不配套。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使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条件的限制:例如哈尔滨东北部五个县市都没有铁路的覆盖,公路状况差,水路交通运输功能局限,甚至缺少必要的桥梁和高速公路,这不仅制约了城乡商品流通市场的畅通,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二、 哈尔滨市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构想

(一)发展的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哈尔滨,着眼黑龙江,辐射蒙吉辽,面向东北亚;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实现商品的双向流通,带动农民增收,扩大商品的销售。

(二)发展的框架

(1)实施《哈尔滨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按照“一体两翼,梯度发展;一带三主题,九区域八场区,十八个社区商业”的框架,分阶段地做好商品市场的规划布局。

一体:哈尔滨市城市发展为主体

两翼:以尚志市、方正县为发展的两翼。

一带:即建设中山路现代服务业积聚带。

三主题:即建设以中央大街为主线,以“索菲亚”广场为支点的旅游休闲型主题商业中心;以果戈里大街为主线,以新世界百货为代表的秋林地区品牌消费型主题商业中心;以靖宇大街为主线,以老店铺、名小吃、茶楼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服务型主题商业中心。

九区域八场区:即完善和建设9个区域商业中心、8个批发市场区。

十八个社区商业:即规划建设18个社区配套服务商业网点。

在具体的实施中,坚持合理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地区分布上,要繁荣江南,发展江北;在数量布局上,要控制商业中心区,发展中小区;在规模结构上,要控制万米以上的大型零售网点,发展综合性的中小便民网点;在经营业态上,要控制传统零售商业,发展批发市场、连锁商业,特别是专业市场。

(2)积极推进大市场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商品市场体系。目前,城市市场仍然是拉动我市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继续推进 “南极国际商贸城” 建设,引进国内外食品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电子商务,建设成为经营规模15万平方米,集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现代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完善双城新胜蛋禽批发市场,规划在新胜村征地10万平方米,扩大交易规模,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物流设施,积极争取列入到商务部开展的“双百市场工程”中。加强区域批发市场的建设,续建尚志·义乌小商品城三期工程5万平方米,使其经营规模达到16万平方米,争取列入到省重点商品流通建设项目中。

(3)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以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加快农村市场资源的整合,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扩大商品的双向流通,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的消费中存在“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问题。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合理设置销售网点,方便农民购买,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逐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4)强力推进“两个延伸”。一是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连锁经营、超市、配送中心等下乡,解决农村在生产生活消费中存在的“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问题,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二是市场信息和市场监测向农村延伸。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快农村市场监测网络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农村生产和消费,促进产需更好地衔接,通过信息引导,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 哈尔滨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发挥政府功能,推动市场建设。如继续抓好哈达市场建设,推进市场升级,规划在南岗跃进乡征地10万平方米,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扩建检测中心,在牡丹江、佳木斯等地采取收购兼并国有企业的办法,建设批发市场。这个项目已报到省里,争取继续列入到商务部开展的“双百市场工程”中。完善双城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建设与市场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争取列入到省重点商品流通建设项目中。

(二)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来哈建市场。以《哈尔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为内容,充分利用哈洽会、冰洽会契机,大力招商引资。配合县(市)政府,重点抓好五常品牌大米交易市场建设。该项目由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分3年建成全省最大的五常稻谷加工园区及全国一流的大米交易园区,年总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交易园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年物流吞吐量将超过80万吨。

(三)鼓励企业建市场。要按照《哈尔滨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确定的总体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通过网络、报刊,搞好项目的征集、发布,对企业自主投资建市场的,政府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核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四)加快法制建设步伐。近年来,商务部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地方的商务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要加快我市商务领域法制建设步伐,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比如对农村农民合作社应通过法律规范其管辖关系。

(五)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人才强商”工程,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六)建立专项基金,扶持特色项目建设。建立商品市场建设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有带动力的大企业、大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赵德海  《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  财贸经济  2010年第3期

[2]陈卫平、申学锋、姜瑛:《日用消费品连锁农家店经营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本文系国家软科学重大合作项目“黑龙江省服务外包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2009)和2011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黑龙江省以金融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王彦庆

上一篇:金融体系稳定论文下一篇:我国煤矿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