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品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文化商品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源泉,而文化又是经济发展与演变的动力和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全球化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必然内蕴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因素,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文化体系的配合。全赢的利益观、契约思想与诚信原则、法制观念与正义精神、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这些都构成了商品经济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和支撑。

第一篇:文化商品论文范文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文化商品研究

[内容提要] 近年,短视频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之下,出现了井喷式的快速兴起,这类文化商品的背后是资本与互联网的杂糅与耦合。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梳理文化商品诞生及其发展历程中资本发挥的作用,可以探究短视频平台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对用户免费劳动的隐蔽剥削,并可发现互联网的加速逻辑扩展了资本渗透的版图。以短视频博主李子柒为案例,剖析其资本循环过程,可以发现,由于资本介入文化生产,文化商品日益成为资本循环的工具,从而影响自媒体领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文化商品;传播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短视频

[作者简介] 刘震,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立榕,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一、 引言

短视频自媒体博主李子柒原名李佳佳,是一位出生在四川的“90后” 。2016年3月,她在短视频社区美拍上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主题是“古香古食”,开启了短视频创作之路。2017年7月20日,李子柒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子柒本人占比49%,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占比51%,意味着其开始依靠MCN公司進行专业化运营。2018年8月17日,李子柒同名网店上线天猫,开始流量通过电商变现的试水。同年8月24日,李子柒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布第一支短视频。2019年12月8日,标签为“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攀升至8亿,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多次报道,李子柒的商业价值在2019年全面爆发。 [1]

在李子柒的背后,是短视频产业的异军突起。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73亿,用户使用率为85.6%。 [2] 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梨视频等短视频产品的井喷式出现和极高的播放量,不仅与用户需求转变和新媒体转型有关,也离不开资本逻辑的推动和驱使。

短视频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其生产过程凝结了创作者的劳动,其目的在于吸引流量,再通过电商、广告等形式实现流量变现。资本介入之后,短视频的生产从属于资本,目的是为了资本增值,其本质是一种文化商品,目的是帮助MCN机构和短视频平台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循环和价值增值的手段。回顾文化商品的诞生与发展,一方面是传播技术的进步多元化了承载资本的媒介形态,促使资本将其触角从实体产物伸向人类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被整合进资本循环过程中,成为价值增值的工具。在雇佣劳动之外,免费劳动通过用户生产内容以及点赞、转发等行为参与到短视频平台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传播技术的发展压缩了互联网上文化商品的流通时间,扩展了资本渗透的版图,同时带来了“产消者”(prosumer) 模式的全新生产关系。资本与互联网相互结合,并共同介入文化生产,加快了平台的资本循环。

本文将以短视频博主李子柒为例,探究其资本循环过程,揭示资本在文化工业链条中的重要作用。案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文关注的重点:资本为什么以及如何介入文化生产领域,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特殊性如何提升了资本的流动速度与剥削程度?廓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驱散萦绕在资本与文化商品真正关系之上的迷雾,深刻理解隐藏在电脑和键盘背后的剥削与压迫。

二、 文化商品:资本逻辑的扩展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劳动产品中用于交换的部分是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尽管马克思没有对“文化商品”定义,但他明确了商品的需要既来源于生理,也来源于精神,初步勾勒出文化商品的雏形。“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 [3]5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商品定义为“传播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 [4]

马克思提出了两种“艺术生产”,其一是指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方式的艺术活动,体现审美规律;其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精神部门的生产劳动,将精神产品作为商品以创造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 [5] 文化商品的生产当属于后者。当谈及对艺术生产的研究,马克思认为“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 [6] 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回溯文化商品诞生的经济因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才能厘清文化生产与资本的内在关联。

1. 资本介入文化商品生产

从资本主义诞生之日起,资本逻辑就驱使着资本的触角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神生产领域也被一步步纳入资本扩张的版图之中。资本逻辑被认为是“以资本的形式从社会的生产性行为中获取财富”, [7] 就好比,在资本介入文化生产之前,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大多是出于对内心世界的抒发以及审美的情趣,但伴随着文化工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作家成为雇佣劳动,创作作品是为了赚取金钱上的回报,作品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是为了资本增值而存在。当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被当做是需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活动时,文化商品在资本的发掘与利用之下诞生,也预示着其必然受到市场经济与资本逻辑的制约和影响。

以短视频领域为例,最开始的短视频创作更多是出于创作者的消遣和娱乐。随着短视频更强的社交属性和商业价值逐渐被发现,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团队开始进驻这一领域,开始短视频垂直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2016年自媒体博主papi酱获得了真格基金、罗辑思维等几家机构的共计1200万元的融资开启了随后自媒体融资蓬勃发展的时代,使得资本的注入为短视频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伴随着各大MCN公司的进驻,短视频生产趋向轻量化、扁平化、快速化发展。在初期,各大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不惜下重金扶植优秀的创作者,纷纷推出各类计划支持、激励、扶植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例如抖音的“非遗合伙人计划”和“金映计划”、快手的“创作者激励计划”、西瓜视频的“万花筒计划”和B站的“vlog星计划”,等等。此类计划对满足题材、内容、粉丝数量等要求的视频内容生产者进行现金补贴和流量支持,帮助其更快成长为成熟、稳定、优质的内容供应端,保障内容在整个生态链中的完成度。李子柒在早期阶段也受到微博的支持,拓展了其视频的传播范围。资本的关注和青睐推动文化商品在其意志下被专业化生产出来,资本而非内容本身成为决定一个短视频自媒体能否拔得头筹的关键。

2. 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商品特征

莫斯可从使用价值转换为交换价值的过程——商品化的角度对文化商品进行分析,商品化就是指信息(资料、思想、观念等等)如何被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买卖的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承载文化内核的载体也从实体媒介(电视、书籍、报刊等)变成了虚拟媒介(以网络为代表)。 [8] 商品化贯穿于商品生产的全方面,后续本文将重点探讨李子柒短视频在资本循环中的劳动商品化、内容商品化和受众商品化的过程。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商品也产生出了新的特征。首先,新的媒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消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娱乐消遣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其次,传播方式的改进使得文化商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便捷的复制、传输、分享扩展了价值传递和影响的范围;最后,在“后福特主义”的影响之下,文化商品的生产也趋向差异性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要求。传播技术和资本推动的紧密结合,共同构筑了互联网平台经济下新的文化商品生产方式,也造就了更为隐蔽和深刻的剥削。短视频较低的操作门槛、易于移动端播放、篇幅小、碎片化观看等特征迎合了互联网时代下文化商品的发展趋势,更易被商品化,因此更容易成为资本追逐和青睐的文化商品对象。

三、 免费劳动:平台剥削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

源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是作为雇佣劳动存在的,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当代的互联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免费劳动代替雇佣劳动参与剩余价值生产,成为一种新的特征。那么,免费劳动是如何参与到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我们将通过分析短视频平台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来回答这个问题,见图1。

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 相结合对网络空间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大短视频平台通过提供免费平台(W 1),榨取用户的免费劳动(A 2),从而获得用户生产的内容成果(W 2)以及用户行为创造的流量和行为数据(W 3)。在这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模式之下,短视频平台被当作“免费午餐”提供给受众,使得他们可以贡献自己的注意力经济以及进行免费劳动,平台又可以将用户行为的大数据贩卖给广告商方便其进行更精准的广告投递,资本越雄厚的平台在前期可以通过高价签约网红、打广告、明星代言等方式聚拢巨大的人气和關注,获得流量之后进行商业变现,再将获利继续投入下一轮的流量积累中, 实现更大的 变现可能。资本以平台为载体,平台以资本为依靠,通过内容生态的构建,巨大流量的支配以及智能算法的推送,完成短视频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并“不断地交替采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改变着自己的量,作为剩余价值同作为原价值的自身分出来,自行增殖着”, [3]176 从而完成资本循环过程。

1. 用户生产内容:免费的数字劳动与更隐蔽的剥削

“劳动”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下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外延。以往的劳动强调的是“雇佣劳动”,忽视了分布式传媒下由自由劳动带来的内容生产。在斯麦兹的时代,受众生产“人口统计学数据” ,但是现在,他们还免费为平台生产者提供媒介内容。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的兴起,让“人人都有话筒”的时代到来,却也使得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呈现更加隐蔽的模式,毕竟用户的行为完全是自主自愿的。例如,出于共同的兴趣而聚集起来的字幕组翻译人员,他们在网络上的内容生产在不知不觉间被吸纳进欧美电影电视剧的全球发行链条,而这些自觉自愿的行为在资本和平台看来就是不费金钱还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免费劳动。 [9]

但在知识产权保护尚不明确的当下,平台对于用户的劳动成果有很强的支配权。以百家号为代表,其平台服务协议中申明,用户通过百家号上传、发布或传输内容即默认同意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免费的授予百度及其关联方对该内容的存储、使用、发布、复制、修改、改编、出版、 翻译、据以创作衍生作品、传播、表演和展示等权利。 [10] 在谈到“异化劳动”时,马克思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发布内容的同时即被迫让渡对劳动成果的所有权,内容在发布瞬间即不属于他自己,何尝不是一种新形式的“异化劳动”。

2. 用户行为数据:广告的精准投放与劳动边界消解

马克思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进行了区分,前者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实现广泛剥削,后者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实现集约剥削。在互联网平台语境下,两种剥削形式合二为一,编织成一张更广泛、更隐蔽的剥削网络。

首先,是劳动时间的延长。在互联网时代下,平台盈利的关键点就是通过聚拢大量的流量以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因此用户在平台上的各种网络行为(点击、浏览、分享、转发、评论等)皆成为“劳动”,成为为社交平台资本创造、积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马克思的笔下,工人在一天辛苦劳动之后,需要空闲时间来进行吃饭、娱乐、抚育子女等活动,使得 “明天也能够在同样的精力和健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过程” [3]194 ,以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延续。但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每天劳动的时间可以囊括用户除了睡眠之外的所有清醒时间,看着手机吃饭、地铁上的“低头族”,随时随地的朋友圈分享和短视频拍摄……这些行为既是生产,也是休闲,劳动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用户在清醒时间里不间断地为平台创造着剩余价值。如果说斯麦兹笔下的受众还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经济”生产过程进行区分和划界(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在收看或收听广告、电视节目、音频等等)的话,那么短视频平台上的受众是在不自觉中被卷入生产过程,生产和消费的边界愈加模糊,工作和闲暇的边界也不断消融。

其次,是劳动效率的提高。平台通过垄断数字基础设施占有“产消者”的数字劳动,用户的社交信息被生产、整合、分析,最后转化成的信息商品又成了用户的消费品,如此循环往复。用户在平台上的网络行为,都是在传播相关的信息以及自身的态度,在扩大接受信息用户范围的同时,也形塑并强化了其他用户对信息的态度。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利用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更为精准的信息推送与广告投递,前者窄化了用户接受信息的范围与种类,形成“信息茧房”效应,固化了其业已形成的价值观,更加强化了用户传播某类特定信息的“劳动”意愿;后者体现了“后福特主义”体系与消费主义的结合,通过智能算法将特定的广告信息精确投递给受众,加强广告商对潜在消费者的捕获。例如以社交大数据为核心驱动的短视频精准投递平台“微播易”,通过整合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将目标人群数字化,从而进行广告的精准定位与高效投放,帮助KOL(key opinion leader)进行精准营销,高效对接广告主,提高受众的购买意愿。

四、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互联网的加速逻辑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资本的本性是扩张,力求超越一切空间界限。因此,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对提升生产效率来说至关重要。马克思认为“用时间去消灭空间”是资本扩张的主要手段,“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 [11]

这一观点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是被马克思放置在资本流通的费用之下进行讨论,并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出“用时间去消灭空间”针对的是实体的劳动对象。陈力丹认为马克思笔下的“交换”不仅包括实体的传递,也包含电报、书信、消息等等的传递,同时物质交换方面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精神交往方式的变革,由此将“用时间去消灭空间”的分析维度引入新闻传播领域。 [12]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互相排斥,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生产剩余价值,流通时间的延长将会对生产资本的扩张起到消极抑制的作用。因此“资本在流通中的形态变化越成为仅仅观念上的现象,也就是说,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 [13]142 出于自我增值的需要,资本需要寻求越来越快的传播方式。资本依赖于媒介去绑定空间和时间,以和其加速的逻辑相匹配,而数字形式则自然地承接了这种逻辑,例如通过NFC(近场通信)技术实现的移动支付和数据交换。

在当代,通过电磁介质传输的媒介商品的流通时间已经被压缩至几乎为零,之前互相独立的媒介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被整合在一起,不仅发生在同一场所,而且相互促进,极大缩短了资本的流通时间。这使得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大大提升了资本循环的速度,加快了价值增值的进程。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环绕着围绕信息传输的电子脉冲,日常生活日趋被数字化,现实物理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被转换成可供分析的数据,从而成为被用于资本加速的原料。

短视频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数字逻辑的加持,相较于传统的长视频,短视频因其篇幅短、数据量小、适合移动端播放等特点更易传播和流通。除此之外,数字技术和短视频平台对影像记录门槛的降低让更多普通百姓成为短视频的创作者,其所展现的生活片段作为文化商品在互联网上流通,日常生活日益被资本整合并吸纳进资本循环的过程之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监控录像日益成为公共资讯短视频的重要信息来源,监控摄像头可以对日常生活进行全天候的捕获,并在传播过程中高度还原,原本是出于安全考虑设置的监控也逐渐被商品化、娱乐化。

本文接下来将以李子柒短视频文化商品的资本循环过程为例,探究其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以及与之对应的劳动商品化、内容商品化和受众商品化。

五、 李子柒现象——田园生活和资本逻辑的碰撞

从资本循环的角度出发,“资本循环过程简化为一个总公式即:G—W…P…W′—G′,其中,G代表资本,W代表商品,P代表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 [13]31 以下这张“李子柒短视频产品循环图”是依据上述公式进行绘制的,见图2。

1. 第一阶段:“资本搭台”

第一阶段是G—W,对于卖者来说就是将货币转化为商品,也就是将预付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对于李子柒来说,这一过程依赖其背靠的MCN公司微念科技的资本支持。

微念科技迄今为止经历过五轮的融资,为其获得巨大预付资本提供支持。

注入李子柒短视频中的资本一部分是购买用于视频内容需要的道具、场景的搭建、原料的购买和用于团队运作的硬件设施;另一部分是雇佣专业的视频策划、拍摄和营销团队。雇佣劳动将形态各异的使用价值注入商品之中;但它们同时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这些抽象的劳动形成了最后的商品的交换价值。

2. 第二阶段:“内容唱戏”

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尽管资本 流通被中断,但是资本循环过程还在进行。对于李子柒而言,这一阶段的核心就是短视频内容的生产,也是通过第一阶段的劳动力商品化将内容商品化的过程。

3. 第三阶段:流量变现的“惊险的跳跃”

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马克思将商品的出卖看作是“惊险的跳跃”。

在流量经济时代下,流量如何变现就成为短视频博主需要完成的“惊险的跳跃”,也是受众商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位于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W′—G′。

目前,李子柒的流量变现主要通过两个方式,一是给平台提供流量,平台凭借流量获得广告商的青睐,收取广告费用,平台再与李子柒进行分成;二是李子柒将其在各个平台的流量转移到电商上,通过对衍生物的销售将流量转化成营业额。李子柒团队通过电商进行流量变现的结果喜人,其天猫旗 舰店仅仅上线一周,店铺销售量就超过15万, 销售额破千万元。

4. 短视频加速了短视频平台资本循环

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田园牧歌是资本的产物,

其视频内容经过了美化和修饰,与真正具有粗粝感的中国乡村有较大差距。

这背后是资本与文化商品的相互耦合,一方面是资本选择了李子柒这样具有强大号召潜力的自媒体,通过对其的包装和孵化将其 纳入资本循环过程中,成为资本增值的手段;另一方面是李子柒的短视频文化商品通过互联网为平台,以流量为输出形式,加速了平台经济下资本的循环和增值。

首先,在短视频平台上,自媒体博主和MCN机构是将自身劳动与自有生产资料(拍摄器材、设备、道具等等)这两个生产要素相结合来创造剩余价值。和传统的雇佣关系不同,自媒体博主和平台仅仅存在松散的合作关系,MCN公司作为中间的媒介,与二者通过资本和利益相互勾连。即传统的媒体公司对其雇员直接投入的福利和保障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流量为核心评价标准的奖励机制。因此,平台原本应投入组织生产的资本转而投向对平台稳定性的搭建以及行业资源的开拓,大大提升了资本循环的速度,促进价值增值。其次,短视频本身所具有的篇幅小、数据量小、便于传输等特点迎合了互联网的加速逻辑,MCN公司的垂直化、专业化运作使得短视频的生产趋向轻量化和快速化,进一步加快了资本循环。最后,短视频平台只参与了资本循环中第一个和第三个流通階段,并未直接参与第二个阶段即生产阶段,大大缩短了其资本循环的时间。

六、 结语

本文从三个层面对资本逻辑介入文化生产进行批判。首先,资本为了扩张必然需要寻求更广的空间,文化商品的出现就是这一逻辑的体现。斯麦兹的“受众商品论”、莫斯可的商品化分析路径,都是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将文化商品议题中的经济因素而非之前主流学术界关注的意识形态因素重新放置进学术分析的核心,从而将文化商品的本质牢牢放置在经济基础之上,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分析视角的具体应用。其次,是互联网平台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互联网平台共生产出三种商品,其一是为了吸引用户劳动的免费平台本身;其二是用户免费劳动创造的文化商品;其三是用户行为数据,帮助平台获得价值更高的用户“注意力经济”。毫无疑问,平台经济下,文化商品的背后是更为隐蔽和深刻的剥削行为。最后,是互联网对资本循环过程的加速。在数字媒体语境下,资本扩张的时间被急剧压缩,空间被无限扩大,“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信条扩大了资本渗透的版图,加速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在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基础之上,本文以李子柒短视频文化商品的资本循环过程为案例,展现了一幅强大的文化商品生产图景,并认为短视频商品加速了平台的资本循环。

资本逻辑对文化商品的渗透程度之深,在某些程度上遮蔽了“草根”声音。根据《2020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本土MCN公司从2015年的160家增长到2018年的5000余家,再到2019年的超过2万家,96%的MCN机构将重点内容格式放置在短视频领域。同时MCN内容占据了社交媒体60%以上的流量,头部的MCN公司撬动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井喷式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大型的头部MCN公司逐步开始收购尾部MCN、小型工作室及内容账号,以“大鱼吃小鱼”方式逐渐垄断行业市场;另一方面是,作为散兵游将的个人自媒体已经无法和强大的资本抗衡,“草根”声音难以突出资本重围,在互联网上式微。

除此之外,资本的本性要求其“无限度地追逐自行增殖”。流量经济的时代,资本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越来越多的流量,再将其进行变现,从而实现剩余价值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资本逻辑常常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占了上风,“流量至上”被很多自媒体奉为圭臬,导致强调感官刺激的低俗内容的泛滥。电商已经成为MCN机构流量变现的主要手段,并且重点垂直在美妆、时尚、母婴、汽车等与“消费”强关系的领域 [14] ,通过内容将受众塑造成为消费者,创造受众的消费需求,从而将消费主义深深嵌入进社会大环境中。

通过分析资本与文化商品的关系,本文希望能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国家应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MCN行业的竞争与发展,防止寡头型MCN机构对自媒体领域的话语垄断,保护个人自媒体的发声空间。同时针对自媒体领域一味追逐流量带来的乱象进行引导和整治,惩处通过自媒体散布谣言,假新闻、发布虚假信息等行为;加强版权建设,保护内容创作者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 任 平.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人民论坛)—— 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14)[N].人民日报,2019-12-30(04).

[2] 中 国网信网.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20-04-28].http://www. 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 .htm.

[3] 资 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4] UNESCO . The globalisation of cul tural trade:a shift in consumption[R]. Canada: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6.

[5] 姚 文放.两种“艺术生产”: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新探[J].中国社会科学,2020(6):144-167.

[6] 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26A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6.

[7] 贝 蒂格.版权文化——知识产权的政治经济学[M].沈国麟,韩绍伟,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3.

[8] 莫 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胡正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37,141.

[9] 曹 晋,张楠华.新媒体、知识劳工与弹性的兴趣劳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5):39-47.

[10] 百 家号平台服务协议[EB/OL].[2020-05].https:// baijiahao.baidu. com/docs/#/mark downsingle/ BaiJiaHaoFuWuXieYi,.

[11] 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

[12] 陈 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3] 资 本论(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 克 劳锐.2020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EB/OL].[2020-05].https:// wenku.baidu.com/view/ 8066668 4a3c7a a00b52ac

fc78 9eb17 2ded639934. html.

(編辑:蔡万焕)

作者:刘震 张立榕

第二篇:论商品经济的文化基础

[摘 要]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源泉,而文化又是经济发展与演变的动力和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全球化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必然内蕴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因素,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文化体系的配合。全赢的利益观、契约思想与诚信原则、法制观念与正义精神、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这些都构成了商品经济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和支撑。

[关键词]商品经济;文化;文化基础

[文献标识码]A

经济与文化向来是相生相荣的,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源泉,而文化又是经济发展与演变的动力和基础。一种缺乏文化支撑的经济,其发展必然是畸形和无力的。弗朗奈瓦·佩鲁曾经说过:“经济体系总是沉浸于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1](P19)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每一次经济形态的演变都伴随着社会文化的相应更新。广义上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我们这里所讲的商品经济的文化是狭义上的文化范畴,它是指与商品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范畴、伦理习俗、行为规范等观念文化。作为全球化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必然也内蕴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因素,那么,是何种体系的文化基础促成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而且后来又支撑了商品经济如此高效、有序的发展呢?商品经济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为基础?

一、“利利相生”的全赢利益观

人性假设是与任一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观念文化的核心,特定的人性假设是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得以形成和维系的逻辑前提。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动机的自利原则纳入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之中,即引出了“经济人”的假设,长期以来,这一假设便成为经济领域中实践运作和理论分析的基点。然而,随着人们的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本性远比“经济人”假设要复杂的多。阿·玛蒂亚·K·森在《论伦理学与经济学》中明确指出:“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只是人类许许多多动机中最为重要的动机,其他的如人性、公正、慈爱和公共精神等品质也相当重要。”[2](P41)现实社会中存在三种利益:自我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在商品经济时代,要弘扬“利人利己”的全赢利益观,即承认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主体,但追求个人利益要在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原则下进行,以尽可能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商品经济的有利之处就在于:它使得人们在追求利益的驱动下,能最大限度地将自身潜力挖掘出来。的确,竞争是极其激烈和残酷的,但依靠你死我活的搏杀并不是取胜的唯一办法,并且,经济主体会在其经济性的指引下,越来越发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只有“利人”才能更好地“利己”,掺杂使假、强买强卖、假冒伪劣、欺行霸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损人利己的行为将导致恶性的市场竞争,两败俱伤自食苦果。现代商品经济中更注重“非零和博弈”,即达成共存共荣的合作互利关系,实现全赢的经济增长。人们都遵守“各有所让、各取所需、利己利他”的原则,形成大家都赢的利益“正和”关系,避免出现你亏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商品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二、契约思想与诚信原则

契约源于拉丁语conbtractus,基本意思为交易,而契约思想指的是商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的品格和思想。商品经济需要契约思想。在西方商品经济形态的萌芽、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契约思想传统曾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条件发挥作用。但契约是不完善的,任何契约都不可能做到把所有情况都估计全面,这种不足就需要诚信的道德原则来加以弥补,这也是商品经济文化本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商品经济是以诚信为原则的经济,诚信原则要求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各行为主体之间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讲究信用。信用意味着秩序,无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诚信原则都是各主体和谐共处的道德准则。

人与人之间讲不讲信用,是决定商品经济能否存在的基础条件,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必须以交换者互相之间的身份认可和交换原则的共同认可为前提。一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山西平遥县的“日升票”票号,在没有公正、监督机关的情况下,它之所以能取得全国各地商贾百姓长久信任的最重要原则就在于讲究商德、讲究诚信。因此,契约思想辅之以诚信原则,是商品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条件。

三、法制观念与正义精神

商品经济是法制经济,商品经济离不开法律至上的法制观念,没有法制保障的商品经济,根本不是真正的商品经济,既不会有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更不会有社会公正。因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被各种各样的利益包围着,不时有诱惑袭来,抵御住外部诱惑、扼制人性中恶的冲动,仅仅依靠根植于心的道德信念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使法与德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塑造稳定、有序的商品经济秩序。一个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是商品经济良性运行的有力保障,否则,市场就会严重变形,成为阴谋家的乐园、行善者的墓地。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侵害他人利益时,抱着侥幸、投机、冒险的心理,行使一些违反规则的非法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自身利益无端受到侵害时,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违法行为一再得逞,甚至更加嚣张。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严重妨碍了经济高效、有序的运转,民众法律意识的淡化和执法的疲软,使法律惩恶扬善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权大于法的现象在我国某些地区和部门仍然非常严重。法制观念源于一种正义的文化精神,弘揚社会正义,惩治邪恶犯罪。只有培养起整个民族的正义精神,才能更自觉地遵守法律,并主动以法律为武器,打击违法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增强全民族的法制观念和正义精神,在加快推进立法的同时,切实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为我国商品经济的高效运转提供基础性的精神文化条件。

四、多元文化与开放意识

商品经济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地域狭隘性和封闭性。世界市场出现,国际贸易交往日益频繁,各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这些都使得世界范围的商品经济文化体系呈现多元性和开放性。西方国家作为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文化模式必然在世界商品经济文化体系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发展商品经济,要以开放的襟怀,在挖掘和发挥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吸收外国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经验。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日本在立足于本国特点和传统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东西方文化,尤其是东方的儒家思想,把东西方文化有机地融合和运用于国力增强和经济发展之中,高速地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在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地区,也正是强烈的开放意识使浙江人不断超越自己,保持了经济的强劲活力和发展后劲。浙江人在改革开放后,率先走向全国开拓市场,而如今,浙江人又不断走出国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外向型开放发展道路的成功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励和强化了浙江人的开放意识。因此,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符合我国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益因素,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使西方文化中国化,真正发挥文化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总之,作为全球性经济发展形态的商品经济具有其复杂和深厚的文化基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文化体系的配合。全赢的利益观、契约思想与诚信原则、法制观念与正义精神、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这些都是商品经济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和支撑。我们必须解放旧的文化观念,将上述文化基础的建立与弘扬融人经济发展的总体考虑中,从而以先进的文化基础条件推动现代商品经济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I法]佩鲁.新发展现[M].张宁,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朱绍文.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J].经济研究,1987,(4).

[责任编辑:青 水]

作者:郝 静

第三篇:基于燕赵文化的河北旅游商品价值分析

[摘要] 本文在燕赵文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燕赵文化对开发河北旅游商品的重要意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北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索性评价。

[关键词] 燕赵文化 旅游商品 价值

旅游商品是满足人们休闲与消遣需求的重要内容。但如今旅游商品的粗陋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旅游消费,加强商品的文化性设计,对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地处燕赵大地的河北,历史源远流长,在其旅游商品中融入燕赵文化的内涵,能使河北旅游商品带有河北特色,更加符合旅游者的需要。本文将从燕赵文化的角度对河北旅游商品的价值进行探索性分析。

一、燕赵文化及其精髓

20世纪90年代,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燕赵文化的概念逐步形成,并被人们认同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从文化特征上看,燕赵区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可概括为燕赵文化的精髓,即“慷慨悲歌、好气任侠”。该语可用来形容各个地区的人物和现象,但在历史上,它是由燕赵区域产生,并以燕赵区域最为典型。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称“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使“慷慨悲歌”这一说法基本定型。在其他区域,慷慨悲歌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燕赵区域,慷慨悲歌却已是普遍的特征和特殊的标志。从时间上,慷慨悲歌的特征在战国时期形成,在隋唐时期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到明清时期乃至近现代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前后持续二千余年,已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

二、以燕赵文化为基石开发河北旅游商品的意义

燕赵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开发河北旅游商品的过程中,将燕赵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河北旅游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旅游商品深层次的内涵是文化,只有经过文化的挖掘和冶炼才能成为特色旅游商品。燕赵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慷慨悲歌自古以来成为该地区一种普遍现象,将这种豪情体现在不同的旅游商品上有利于增加商品的独特性,提高旅游旅游商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力。

2.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来提高商品的独特性是品牌战略重要内容。河北旅游商品要走名牌之路必须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燕赵文化内容丰富,将其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特质,还可以创造、培育出名牌效应,从而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

3.有利于传播河北的地域文化

旅游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件都都反映着不同的文化渊源。当旅游者结束旅游行程后,将一些富含燕赵文化的旅游商品带回客源地,无形中都在传播燕赵文化,使其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而不断提升河北旅游业的知名度。

三、河北旅游商品文化内涵的评价分析

河北旅游商品种类十分丰富,根据有关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旅游商品大致分为旅游工艺品、土特产与风味食品、旅游纪念品三大类。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对河北旅游工艺品B1、土特产与风味食品B2、旅游纪念品B3三类商品的文化價值进行分析。评价工艺品可从社会历史价值C1、艺术审美价值C2、收藏价值C3、文化传播价值C4四个方面考察;评价土特产与风味食品可从社会历史价值C5、艺术审美价值C6、美味价值C7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旅游纪念品从社会历史价值C8、艺术审美价值C9、收藏价值C10、文化传播价值C11四个方面考察,由此构成第三层评价指标层。利用主观赋权法中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通过AHP层次分析软件包,计算出河北省各类旅游商品文化内涵价值指标体系各子体系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和综合权重(见表)。各层次之间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 河北旅游商品文化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因子权重

经分析看出,河北旅游商品中燕赵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是旅游工艺品,其次为旅游纪念品,最后为土特产与风味食品。在旅游工艺品中,应优先开发燕赵文化的社会历史价值;旅游纪念品应重点开发艺术审美价值;土特产与风味食品应优先开发社会历史价值。当然,就具体某一种旅游商品而言又有所差异,旅游商品经营者应在具体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案。

四、结论

经分析可以看出,以燕赵文化精髓为基础,在旅游商品中注入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河北旅游商品的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还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弘扬、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百寿罗玲:中国旅游商品研究 [J].商业研究,2002 (6)

[2]王玉成舒艳:导游基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作者:王红宝 李小静

上一篇:伦理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事件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