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会计论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商品流通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会计能够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它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充分发挥会计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必须树立“大会计观”,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改革和会计教育改革。在会计改革方面,根据大会计观念,重点提出了会计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以供会计实际部门参考;在会计教育改革方面,主张设立大会计学科,高年级时再根据需要设置专门化学科。

第一篇:商品流通会计论文

会计与商品价值的创造探析

会计学具备社会实践性,因此会计工作的经验一定是实践中获得。工业企业中传统会计的工作是对已生产的商品并具备商品价值的商品进行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因为会计行业中有很多的成本核算方法,所以会出现会计对商品价值的核算工作出现价值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进行构建相关会计的理论依据,从而强化会计的质量信息,同时为我国商品价值管理和经济建立提供有效的财务会计学。

一、商品价值系统理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商品价值系统理念进行解释:商品价值和商品利润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同时商品价值是体现在在商品销售过程中。

以创造商品价值和商品利润为工作目标的是商品生产企业,同时物化商品成本手段是以消费商品成本要素价值实现的。企业中没有只存在物化商品成本手段而忽视商品生产活动的行为。在生产商品过程时,每个商品的销售和商品相关生产者都会对商品成本和商品市场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工作。商品生产企业在花费商品成本之后,才能得到商品带来的利润和价值。因此,企业如果想要得到商品利润和价值就一定会发生消耗商品成本的情况。

商品企业在生产商品过程时就是对商品价值进行增值的过程,另外,也是消费商品成本的過程。会计作为控制商品生产过程和总结观念,应该科学的制订商品成本和商品利润。因此,会计与商品价值在创造过程中不能根据传统会计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商品成本、商品利润和商品价值的关系是相互协调和辩证统一的,而这也是商品价值系统构建的基础条件。商品利润、商品数量、商品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系统的基础三要素,另外,商品价值体现在市场销售的价格上。

二、商品价值系统核算方法

为了体现商品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商品成果,应该对传统会计商品价值系统核算方法进行改革,同时对商品利润概念进行修改,从而准确、科学的对商品价值系统进行核算。核算商品的计量单位定为名义货币,不但可以保持原始的计量单位,同时改变了传统商品成本计价的局限性;针对商品成本和商品市场的配比关系是根据以往商品成本为配比基础,另外根据商品实时市场价格对商品价值进行核算,从而对商品销售、商品生产等环节的亏损和盈利情况进行对比,从而使商品价值系统信息更准确;同时根据相关通知调整商品价格的文件进行核实、验证、检查等工作,从而是商品价值系统具备有效性。

三、会计报表体系在商品价值系统中反应的经济信息

(一)会计报表体系在商品价值系统中可以反应企业在某个阶段商品销售量、商品成本和商品盈利以及商品销售收入的报表。

(二)会计报表体系在商品价值系统中可以反应企业在某个时间点发出的商品数量、商品成本、发盈利情况和商品价值的报表。

(三)会计报表体系在商品价值系统中可以反应企业在某个时间点库存商品量、库存的商品成本、库存的商品盈利情况以及库存的商品价值报表。

(四)会计报表体系在商品价值系统中可以反应企业在某个阶段商品生产的数量、商品生产的成品、商品生产的盈利情况和商品生产价值的报表。

四、创造商品价值系统理论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财务会计理论是通过长时间不断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检验所产生准确的核算商品价值理论基础知识。另外会计学和其他科学的本质属性相同,都是在不断实践和相关认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创造商品价值系统理论不但可以将信息降低难度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还使商品价值信息的使用具备有效性和准确性,使商品价值系统理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并符合我国国情。另外创造商品价值系统理论,可以对考核、评价企业商品生产经营结果、企业商品资产计量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创造商品价值系统理论在商品流通企业、商品生产企业当中被广泛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传统的会计商品价值核算模式的改革和优化,使会计审计理论和统计具备准确的数据理论指导。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会计对商品价值系统进行核算,可以准确的反应商品经济活动,传统的会计对商品价值进行核算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因此,应该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并结合实践,增加会计对商品价值的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会计商品价值核算方法的变更和改革需要财政机构和国家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财政机构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制定相关规定,从而提高我国相关商品价值财务会计学和财务核算方法。(作者单位为武汉工商学院 )

作者:张继声

第二篇:会计与商品价值的创造

【摘 要】 会计能够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它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充分发挥会计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必须树立“大会计观”,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改革和会计教育改革。在会计改革方面,根据大会计观念,重点提出了会计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以供会计实际部门参考;在会计教育改革方面,主张设立大会计学科,高年级时再根据需要设置专门化学科。

【关键词】 商品价值; 理论基础; 大会计; 会计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

引 言

本文的题目是“会计与商品价值的创造”,而现有会计论坛上探讨此内容所用的题目一般是“会计与价值的创造”。将两个题目相比较,有两点明显的差异。为便于讨论问题,先以引言的方式对两点差异给予说明和辨析。

第一点,很明显,本文题目的价值概念之前多了“商品”这一经济范畴,这是为什么?现实中,“价值”是一个运用广泛且多义的概念。下面将会说到,它至少有四个以上的不同含义。假如在运用价值概念时,对它的含义不加以限定,则容易产生“问花答瓜”的现象。即在讨论问题时容易产生各人所说的价值不是一回事,这就难以取得共识。因此,本文所要讨论的价值用商品加以限定,指的是商品价值而不是其他方面的价值。

第二点,虽然两个题目也都用了会计的概念,但此会计非彼会计。也就是在讨论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的关系时,多数人所说的会计仅仅是指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仍被认为只是提供财务信息的工具,被排除在商品价值创造的大门之外。

在笔者看来,商品价值创造过程中财务会计等也应发挥重要作用。理由是:首先,没有财务会计,哪来的管理会计?实践已充分表明,两者难以分离。其次,仅讨论管理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关系问题,这在西方会计界已经探讨了多年并富有成效,有“拾人牙慧”或“炒冷饭”之嫌。基于此,本文题目中的会计,应是后面将要定义的、包含财务会计等在内的“大会计”。

在进行上述题解之后,下面将分别探讨四个问题。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当前会计界为什么会提出并研讨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这一课题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是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任何科学问题的提出,皆是该科学内外因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要回答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这个课题之所以被提出并研究,只能从分析当前会计的内外因矛盾运动有否变化和结果以及将引起会计哪些变革等问题以后才能得到解答。

先解答当前会计内外因矛盾运动有否出现新的变化及结果这个问题。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这里只能是根据所看到的相关资料,结合笔者的体会进行粗线条梳理,提出同论题有关的四个方面:

第一,新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出现了“三化”的现象,即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全球化、信息高度社会化,而且这“三化”的潮流浩浩荡荡,锐不可挡。

在“三化”环境之下,企业经济效益的优与劣,取决于信息的获得是否及时与全面、经营效率是高还是低、创新是多还是少等因素。同时,上列因素又共同把企业推向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存和竞争变得“你死我活”的境地。这样,信息是生命、效率(时间节约)是金钱、创新是根本、防险是要务等,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新理念。这就必然会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

第二,知识更新的提速及其所促进的科学技术迅猛异常发展,在造就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进行渗透,主要现象之一是在有力地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进程的同时,还使其发生了质的飞跃。

比如,有人说,展现在眼前的现代经济,已是市场调研→预测规划→科学研制→工厂生产→储存运输→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缺一不可的流程和内容;由于工业的现代化,以往被经济学界视为界限分明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局面,难以明确地划分,甚至出现了无人工厂及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等。这就迫使人们要重新检验以住的经济管理理论,扬弃陈旧的认识,相应地提出新的认识。[ 1 ]

第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会计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手工操作已基本被它所取代;不仅如此,信息技术在促使财务信息变得更加及时、准确和灵敏的同时,还为新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的诞生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以前有些会计很难做到的事(如实时财务报告等)都将变为现实。这样,会计的对象、职能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会计。[ 2 ]

第四,笔者曾多次说过,20世纪末,有些西方会计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会计所提供的历史财务信息同股票的价格基本上不相关,因为股票的价格被企业未来的业绩所决定,会计作用将被大大降低;也因此,将使很多会计人员成为“闲人”,相应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地位,最直接的影响是将造就一支新的“失业大军”。这就必然要为会计开拓新的领域,赋予会计工作新的内容,发挥会计新的职能,为会计人员找到新的出路。

面对上述内外因矛盾运动的变化及其结果,合理的逻辑是会计必须进行改革与发展。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对会计提出的要求。

但会计改革与发展新的突破口又在哪里?会计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对以往会计仅被认为是一种工具的说法进行了反思,并对会计实质进行了再认识。有人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探求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即要回答会计能否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以及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会计可以发挥哪些重大作用这些课题。因此,提出并研讨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关系这一课题是时代的要求。[ 3 ]

二、会计参与商品价值创造是否有理论依据

笔者所提出的会计参与商品价值创造这个说法,有否理论依据,是否奠定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回答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了理论依据,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并经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否则,就很容易被人家驳倒或打倒。然而,当前讨论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关系的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关心和讨论它的理论依据问题,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大缺陷。那么,怎样回答会计参与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依据问题呢?

大家公认,现代会计是以商品经济为其客观环境的,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现代会计。因此,认识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关系的理论依据问题离不开商品经济理论中的劳动价值学说。但是当前经济界又有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和新的劳动价值学说等不同的学派,为回答会计与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依据这个问题,必须用较长的篇幅先对劳动价值学说的两种不同派别进行讨论与鉴别。

(一)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

马列政治经济学认为,人们熟视无睹的商品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它蕴含着“一切社会经济矛盾的胚芽”。换言之,商品经济社会中一切社会经济矛盾运动都是由商品这一“胚芽”所引发的,商品这个细胞具有“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与“价值”。下面根据过去学到的知识只对价值进行讨论。

所谓商品价值,它有别于精神价值、自然价值、人生价值和美学价值等。狭义的商品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抽象的人类劳动,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统一的。之所以说商品是生产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的,是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通过生产工人劳动,制造出商品,实现价值的增殖。著名的商品价值公式如下:

商品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不变资本价值C)+直接生产者劳动力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V)+剩余价值(M)=C+V+M

又怎样比较通俗地来理解这个公式呢?

1.生产资料的价值(C)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它们均属于以前的物化劳动,是一堆“死”的东西,只能凭借于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它们不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

2.直接生产者劳动力的价值(V)

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必须购买劳动力,通过直接生产者的劳动制造出商品,才能实现价值增殖。直接生产者劳动力的价值,指的是支付给直接生产者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工资(这里请注意“直接生产者”这个概念)。

3.剩余价值(M)

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着涉及人类能否生存与发展以及资本生命的数量界限问题。也就是企业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必须大于上述生产资料价值和直接生产者劳动力价值之和,超额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有了剩余价值,社会才能进步与发展,资本也才有生命。

现在的问题是剩余价值从何而来?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没有人回答过的问题。马列政治经济学认为,除了商品价值公式中的“直接生产者劳动力的价值”这个概念外,客观上还存在“直接生产者劳动价值”概念。后者只是少了一个“力”字,但它们是两个不同概念,从而也表现为不同的量。也就是在量上,直接生产者劳动价值会大于直接生产者劳动力的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直接生产者的劳动创造的。言下之意,间接生产者和包括会计等管理者的劳动均不创造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直接生产者的劳动创造的”这种说法被视为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核心。它力图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在商品经济中,直接生产者得到的工资仅仅是劳动力的价值,其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窃为己有,工人受到了剥削,并日益贫困化;全世界无产者为了消灭剥削,必须联合起来,打倒资本家,消灭商品经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长期以来,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被认为是两种“石”:一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二是识别真假马列主义的试金石。倘若有谁否认或怀疑这一观点,谁就是修正主义。这一理论观点是不能怀疑和讨论的,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上的“禁区”。

如50多年前,笔者上大学一年级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时,期末考试教师就出了下述的试题:有人说,工人进行生产劳动,拿了工资;资本家投入资本,得到利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没有占谁的便宜。请你对这种说法进行评论。

由于当时我们年少无知,都认为上述说法很符合常理,而这一个认识,被认为是反马列主义的,结果是很多同学不及格。不及格是小事,那个时候,往往还把学术观点等同于政治立场,决定一个人的政治生命。这在历史上也有过很多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任何理论的正确与否,都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就是以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那时,为了防止产生所谓的剥削,设置了道道防线:在所有制上,不允许有私有制存在,要求建立“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公有经济,想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来消灭剥削;在生产方式上,企业国有国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试图进一步消灭商品生产,消灭价值规律,为防止发生剥削再上一道保险;在分配上,企业实现的利润如数上交国家,实行吃大锅饭的分配政策(资本家的企业被公私合营后拿定息以及钱存银行拿到的利息,都被视为是食利阶层,是一种可耻的剥削);在消费流通上,取消各种市场,发放各种票证,全国实行统一价格,并按计划消费等。

以上所说的被称之为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在我国接受了30年的实践检验,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它使我们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民忍饥受饿。这充分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理论缺陷。

(二)新的劳动价值学说

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政治思想路线,并进行了改革的伟大实践。在此环境下,经济学界通过对改革实践总结,就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提出了质疑,形成许多新的认识。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钱伯海教授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年第12期)发表了题为《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一文,就有许多独到见解[ 1 ]。现将笔者的学习体会整理归纳成以下方面,供大家思考。

第一,生产资料虽然是过去劳动,但它不是死的东西,它在商品价值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地人类也不能赤手空拳地去创造商品价值,如引进外资和发展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科技在商品价值创造中具有决定盈亏的作用,也就是商品交换是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的。前面说过,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同时决定了生产者必须重视降低自己的劳动时间。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则由劳动的科技含量所决定。即科技促进生产力进步,最终实现对商品价值创造的影响。此外,它还可以培养出素质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基础。

第三,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管理劳动是整个生产劳动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种具体劳动。因为在整个再生产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体现出管理劳动是一种与生产使用价值有直接关系的有用劳动,同生产工人一样地创造商品价值。

从另一角度看,管理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即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劳动者一道作为生产过程的人力因素,利用物化劳动生产出商品,并使自己的劳动凝结于新产品之中,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当然也同实际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一样,是形成必要劳动时间的一个部分,构成商品价值。即形成了新价值,实现价值增殖。同时更要看到,由于管理劳动是一种复杂的高智力劳动,它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贡献几倍于简单劳动的贡献。

根据以上理由,钱教授的结论是,不只是直接生产者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除直接劳动外,还包括过去劳动、间接劳动和管理的劳动,合称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这被称之为新的劳动价值学说。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新的劳动价值学说给人们的启示是: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分配的公平就是要处理好社会劳动中各种劳动(过去劳动、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等)的所得,同时要做好利润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科学分配。在个人方面,除了得到劳动力价值部分,还要参与利润分配,可以用业绩工资等形式。

新的劳动价值学说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令世人所瞩目。

(三)新的劳动价值学说是会计参与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依据

理论最终总是要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的。在传统的劳动价值学说环境下,除了直接生产劳动外,均不创造价值,因而会计只能是站在价值创造的大门之外,所扮演的是“账房先生”、收付钱财的角色。

按上述新的劳动价值学说,会计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能够参与商品的价值创造,新的劳动价值学说是会计参与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依据,或是理论基础。这也是被我们长期所坚持的学术观点之一。

三、实践中如何发挥会计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会计能参与商品价值创造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在会计运用货币尺度对商品价值创造进行反映的基础上,同时又在管理中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也就是说,以记账、算账、报账为己任的传统的财务会计将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相关领域延伸并进行有机融合。按这一观念,将修正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使会计具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实现质的飞跃。它与传统的会计观比较,可称之为“大会计观”。实践中可根据“大会计观”建立“大会计”。这一再认识符合事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

大会计的本质可以初步认为是一个商品价值创造中生成财务信息和据以进行管理的系统。按大会计的本质,还必须重新探索会计的对象、职能、程序、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这里用图1展现大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即大会计的内容,其他问题暂存不论。

对图1有两点说明:

第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和直接加以计算,而必须迂回地运用货币尺度来衡量。从货币的角度看,商品价值创造的过程,就是企业货币运动过程,所发出信息,称为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把不同质的东西变成同质,方便人们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这是其他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财务信息是一个人造系统,称为商品价值创造的财务信息系统。为获取财务信息,在机构上可以设置财务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除提供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收集、加工和处理有助于管理的其他方面信息。

任何生产经济活动都要施加管理,更不要说社会化大生产。在企业商品价值创造过程中,用于衡量其生产活动和成果的财务信息主要有三大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即资金、成本、利润。据此可建立三大管理中心,即资金管理中心、成本管理中心、利润管理中心。各中心如何进行具体管理?应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所谓管理五职能来运作。以三大中心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是一种最综合性的管理,可称为商品价值创造过程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是“大会计”两个大的子系统。

有必要指出,为了能与传统会计相区别,在讨论时暂时运用“大会计”这一概念。但考虑到学科继承性和照顾习惯,还是把根据“大会计观”建立的学科或是工作部门称为会计。但此会计已是旧瓶装新酒。会计的总头目,仍然可称为“总会计师”。这样就可以实现人们所要求的变“信息型会计”为“商品价值创造型的会计”。通俗地说,会计将使会计的功能发生变化,即会出现人们期望的“两少两多”的现象:记账、算账的人员将会越来越少,管理人员将会越来越多;基层会计人员将会越来越少,数据处理和应用人员将会越来越多。理所当然,会计人员必须改变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工作。

话说回来,会计再重要,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如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流程等也十分重要,这必须根据生产技术工艺的信息进行管理,其头目是总工程师。此外,还要有为经济效益负总责的总经济师,如产品的销售策略和保修等,则应由其负责。不过,“三总”师中,总会计师是牵头的,因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第二,这里的大会计是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的本质和职能所提出的新认识,从而发展了会计科学内容。按这个理念,以往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说成是会计两个分支的说法就不成立了,包括财务管理在内都可以交融与汇合在大会计之中。这有利于克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张皮的现象,也有利于精简机构和克服重复劳动。

四、大会计的提出是否会引起会计教育的改革

“大会计”概念的提出,将对会计人员的为人处事、思想方法和知识结构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如在为人处事方面,既要能与生产、市场和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有很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又要远见卓识,不抱成见;在思想方法上,既要有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有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知识结构上,既要有财务信息知识,又要懂管理,等等。这必然要求会计的教育也要进行相应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改革指导思想和策略、专业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其他问题。这必须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专业设置上,可以不再分设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合设为会计专业。学生低年级时,共同学习理论基础课,高年级时再分设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门化学科,供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钱伯海.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12):15-25.

[2] 吴水澎.深化会计改革及其政策制定有关问题的研讨:兼谈会计改革红利[J].会计之友,2013(9):4-6.

[3] 吴水澎.对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会计之友,2012(2):14-17.

作者:吴水澎

第三篇:论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

摘要:从静态角度看,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从动态角度看,随着企业组织类型、相关法规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三种物品属性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会计信息商品属性体现为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三者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果生产会计信息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则纯公共物品会计信息、准公共物品会计信息和私人物品会计信息都不是商品,印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反之,则三种物品属性的会计信息都是商品,即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又存在着统一的一面。

关键词:会计信息;物品属性;商品属性

目前,学术界对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这一课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会计信息是一项公共物品;二是认为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非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产品是私人物品;三是认为会计信息产品在特定消费群内仍是私人物品。在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认为现代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商品;二是认为会计信息不仅是商品,而且是一般商品。在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方面,主要观点有:一是认为会计信息成为商品,关键是要将会计信息从“准公共产品”向“私人产品”转换,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认为只有私人物品才可能成为商品;二是认为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论不能成立,会计信息产品在特定消费群(各种投资者)中仍然是私人商品,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把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和物品属性简单地对立起来。可见,学术界对上述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

从静态角度看,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从动态角度看,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会计信息物品属性的分类:从静态角度

萨缪尔森把物品分为私人消费品和集体消费品,私人消费品是指“该物品的消费总量等于所有消费者的消费之和”,集体消费品是指“每个人对此类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奥尔森认为公共物品的特性是“如果一个集团中的任何个人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该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把准公共产品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强弱分为具有排他性但弱竞争性的混合产品I和具有竞争性但弱排他性的混合产品。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公共产品是这样一类产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物品一般可按消费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这种物品)和排他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阻止另一个人使用这种物品)的程度不同分为三类:一是纯公共物品,即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二是私人物品,即完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三是准公共物品,即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物品,它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不完全非排他性,或者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和计算而形成的信息产品,它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1、纯公共物品:即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会计信息。这类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上市公司根据相关法规必须公开的会计信息,即强制性披露的会计信息。它包括上市前的信息公开和上市后的信息公开。对于前者,根据我国现行《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股票上市交易申请经证券交易所同意后,上市公司应当在上市交易的五日前公告经核准的股票上市的有关文件,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这些文件包括经法定验证机构验证的公司最近三年的或者公司成立以来的财务会计报告。对于后者,《证券法》第六十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二个月内,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公告;同时,《证券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公告。

二是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众多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公司价值、改善与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目的,具有自愿性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例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等。

上述会计信息在指定媒介上一经公开,所有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使用。一个人使用会计信息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会计信息的数量,一个人使用会计信息也不可能阻止另一个人使用会计信息。显而易见,这些强制性和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这些信息属于纯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备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会计信息。这类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上市公司不对外公开的管理会计信息以及对外公开之前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因此,会计信息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公司内部决策,提高管理效益服务,无须对外公开。管理会计信息只局限于上市公司内部使用,对内部来说没有排他性,对公司外部则具有排他性,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属于准公共物品(类似于俱乐部物品)。财务会计信息一般要对外公开,但在对外公开之前,这些会计信息(如财务会计年度报告)首先由管理层掌握,然后由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再交由董事会批准对外披露日期。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之前,它只局限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等内部人使用,而排斥社会公众使用,因此,这些信息属于准公共物品。

二是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企业来说,它们的会计信息,无论是财务会计信息,还是管理会计信息,都无须对外公布,具有对外排他性。但是,这些会计信息可以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之间自由使用,因此,这些会计信息不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属于准公共物品。

3、私人物品:即具有完全竞争性和完全排他性的会计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是个人独资制企业的会计信息。个人独资制企业的会计信息无须对外公布,排斥社会公众使用;同时,对于那些集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的个人独资制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属于企业主一人所有,只有企业主能使用,可以排斥企业内部的其他人使用,显然,这些信息具有完全排他性的特征。因此,它们属于私人物品。

(二)会计信息物品属性的相互转化:从动态角度

从动态角度看,会计信息物品属性的变化特点为私人物品会计信息、准公共物品会计信息和纯公共物品会计信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随着企业组织类型的变化,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发生转化。当企业的组织类型为独

资制时,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同为一体,这时企业的会计信息由企业主一人所有,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但是,独资制企业的发展受到单个资本的限制,这时,企业可以吸收别人合伙,企业组织类型变成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公司),此时的会计信息在合伙人内部(或股东之间)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对于合伙人(或股东)之外的人具有排他性,因此,它属于准公共物品。当企业变成上市公司时,会计信息需要对外披露,这样,会计信息进一步转化为纯公共物品。

2、随着相关法规的变化,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发生转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范围随着国家相关法规的变化而变化。当国家法规规定应扩大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范围时,原来属于上市公司准公共物品属性的会计信息,会变成纯公共物品;当上市公司退市后,它就没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公开会计信息,这样原来的纯公共物品又转变成准公共物品。

3、随着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发生转化。例如,独资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属于私人物品,但企业为扩大生产需要融资,如果它选择向银行外源融资,就需要向银行提供会计信息,这样,银行就可以消费这些会计信息,来改进自己的贷款决策,因而会计信息在银行和企业主中可以消费,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但是,对于银行和企业主之外的第三者则具有排他性。这样,原属于私人物品的会计信息,就变成了准公共物品。

二、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

一种商品的属性主要体现为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它的商品属性也体现为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会计信息既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有特殊商品的属性,即它具有商品的一般性或共性,又有商品的特殊性或个性。下面我们分别从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三个角度探讨会计信息商品属性中的共性和个性。

(一)会计信息的价值

任何产品要成为商品的首要条件是它具有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和计算而形成的信息产品。会计人员在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和计算的过程中,凝结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包括会计人员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显然,会计信息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其他物质商品的价值也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会计信息的价值和其他物质商品的价值具有同一性,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会计信息的价值和其他物质商品的价值一样,即具有商品的一般性或共性。

同时,与一般物质商品相比较,会计信息具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价值特性,主要表现为:

一是会计信息的价值量很难确定。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大大高于体力劳动,这种劳动体现为一种复杂劳动,即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会计人员要生产会计信息产品,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就同种商品而定的,生产各种不同商品的劳动复杂程度是不同的,价值量如何确定呢?是通过“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来确定的,即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因此,会计信息作为复杂劳动的产品,它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但是,它的价值量是多少倍的简单劳动,却很难确定。

二是会计信息价值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对一般物质商品而言,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出让它的使用价值,但对会计信息产品来说,它实现价值的同时,却可以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即实现价值时不以完全出让使用价值为代价。

例如,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会计信息。美国著名会计专家保罗B·W·米勒和保罗R·班森在合著的《高质量财务报告》一书中指出:“公司应主动披露法规规定以外的财务会计信息,这可以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额外要求,减少了公司与外部潜在和现实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降低投资风险,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最终增加公司的价值。”实证研究同样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齐伟山和欧阳令南以2001-2003年深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和股票价格(他们把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作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边泓、周晓苏等以2003-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规模和净资产信息对股价具有稳定的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这些会计信息价值的实现就是公司价值的提高,但是,上市公司披露这些会计信息后,同样可以继续使用这些信息,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对会计信息来说,它同样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例如,现实的投资者要使用会计信息以评价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决定是否变更委托契约;企业管理者需要会计信息来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潜在的投资者则利用会计信息发掘新的投资机会,以增加所持资金的回报率;客户及供应商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来推断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购买和销售决策;职员使用会计信息作为评价自己薪水是否合理的依据;政府职能部门要使用会计信息作为监督企业经营行为和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综上所述,虽然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的不同,但是,都表明了会计信息具有使用价值。

与一般物质商品比较,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对一般物质商品而言,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直观性,例如,冰箱可以冷冻食品,保暖内衣具有保暖作用,消费者可以直接体验。会计信息产品是一种知识型产品,其使用价值受时间期限影响,不能马上见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决策效果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或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会计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要经过较长时期才能发挥出来,具有隐藏性。二是使用价值的针对性,即同一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例如,对于同一份财务报告,债权人更看重与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有关的会计信息,股东更关心与股东权益报酬率有关的会计信息等,但对于一般物质商品而言,比如电视,它的使用价值对于大部分人是一样的。

(三)会计信息的交换价值

马克思认为一种产品要成为商品,除了应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外,还必须为了交换而生产,即具有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会计信息的交换价值就在于它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在量上体现为融资成本的降低幅度。例如,某企业需要向某一银行融资,在没有任何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银行的信贷风险较大,此时,银行要求的贷款利率假设为15%;当企业向银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后,降低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的信贷风险降低,此时,银行要求的贷款利率为7%。这样,企业向银行提供会计信息的交换价

值就是两者之间的利率之差,即8%。同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向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越充分,其股权的融资成本越低,因此,上市公司向市场公开会计信息的交换价值就是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幅度。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例如,曾颖和陆正飞以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从上可知,会计信息像许多物质商品一样,也具有交换价值,这是会计信息交换价值的共性,但是,会计信息的交换价值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交换次数越多,交换价值就越大。例如,上述企业向某一银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时,其交换价值为8%,企业还可以向另一家银行提供同样的会计信息,假设其交换价值也是8%。可见,随着交换次数的增多,会计信息的交换价值也越大。

三、会计信息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立是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互相排斥的一面;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一面。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是会计信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着统一的一面。

(一)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是对立的

1、私人物品的会计信息和商品是对立的。独资企业按法定义务生产的会计信息或者按管理需要生产的会计信息属于私人物品。按法定义务生产的会计信息在向监管部门披露之前,属于私人物品,如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即融资的需要,那么这些会计信息属于私人物品,而不是商品。独资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不是为了交换,因此,它不是商品。

2、准公共物品的会计信息和商品是对立的。例如,合伙制企业为了生产管理需要而生产的会计信息,不是为了融资需要,那么这些会计信息具有俱乐部物品的属性,也不是商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管理需要生产的会计信息,不是为了融资需要,这些会计信息也不是商品。

3、纯公共物品的会计信息和商品是对立的。某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功后,按法定义务需要定期向社会公开会计信息,假如这个上市公司以后再不进行任何融资,那么这些按法定义务披露的会计信息属于纯公共物品,不是商品,因为披露这些会计信息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未来的融资成本。

总之,如果生产会计信息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融资),那么它就不是商品。

(二)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又是统一的

1、私人物品的会计信息和商品是统一的。独资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属于私人物品(如财务报告),当企业需要向银行进行债权融资时,银行要求企业提供额外的会计信息,例如,最近三年的比较资产负债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这时,该企业需要对已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生产最近三年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和财务比率等。一方面,这些会计信息属于该企业私人所有,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因而属于私人物品;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这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获取银行的货币商品,这些会计信息又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这些为交换而生产的会计信息既是私人物品又是商品,它是私人物品和商品的统一体。

2、准公共物品的会计信息和商品是统一的。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IPO),需要向社会公开披露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对已有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这些为发行股票而加工的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与潜在的股权投资者的货币商品进行交换,因此,它属于商品。同时,在交换发生之前,它为企业所有,具有局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俱乐部物品;在交换后,变成了纯公共物品。因此,企业为进行股权融资而准备向社会公开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既属于准公共物品,又属于商品。

3、纯公共物品的会计信息和商品是统一的。当上市公司上市后,它必须依据相关法规向社会定期披露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向社会公布后,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它属于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这些持续的按法定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改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企业进行股权再融资,即可以降低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可见,生产这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便利企业和投资者下一次的交易,即企业披露这些会计信息是为了获取投资者的下一次货币商品,降低股权再融资的成本,因此,这些纯公共物品也是一种商品。

总之,如果生产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交换,那么它就是商品,无论是私人物品会计信息、准公共物品会计信息还是纯公共物品会计信息都一样。

四、结语

从静态角度看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从动态角度看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既具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商品的观点,其实质是看到了会计信息商品的特殊性或个性,而没有看到它的一般性或共性。同样,认为会计信息属于一般商品的观点,其本质是承认它的共性而否认它的个性。

物品包括自然物品(例如,天然森林)和人造物品(产品)。在人造物品(产品)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称为商品,而自产自用的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由此可见,物品的范围大于商品。物品属性主要侧重于从消费角度来判断物品的特征,从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角度,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商品属性侧重于从交换角度来研究一个物品是否具有商品的特征,即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的重要标志是为了交换,具有交换价值。同理,会计信息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差异性表现为前者侧重于消费角度,后者侧重于交换角度。

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既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又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其关键取决于生产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否为了交换,是否具有交换价值。会计信息的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判断标准不同,前者是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而后者是它有无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种认为只有私人物品才可能成为商品的观点,其实质是混淆了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划分标准。那种认为会计信息不是公共物品,而是私人商品的观点,其实质是只看到物品属性和商品属性对立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们有统一的一面。

责任编校:蒋尧明

作者:朱灵通 方宝璋

上一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下一篇:畜牧兽医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