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研究论文

2022-05-01

商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研究论文 篇1:

关于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思考

摘 要:当前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居民的消费需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刺激国内消费市场,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复苏,中部地区省份应研究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思考

一、造成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不快的原因分析

1.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不快,是制约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升级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居民消费的增长关键取决于收入的快速增长。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粮食、蔬菜、茶叶、水果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出售收入。虽然中央不断采取惠农政策,但从短期来看,农产品的价格增长幅度不大,所以农村居民的收入的增长不会很快,这从下表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情况的统计可见一斑。这也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当然也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

2.中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差,制约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建设与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发展很快,农村发展滞后。中部地区的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就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通讯、水电、燃料、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表1从2007年中部地区各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就得到很好的例证。

3.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目前农村金融网点从数量、服务质量、方便农民程度上看,都很难尽如人意。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开始注意到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开始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吸引金融机构、金融资本到农村去,但是,由于整个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金融服务农村经济效益小于城市,整体来看,效果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服务仍然不足,农民贷款仍然很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一些地方政府只知道呼吁金融机构进农村,要求金融机构给农村发放贷款,而不注重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没有使得金融机构放心、大胆进军农村的保障体系。这样使得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再投资、再发展的能力。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

4.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农村社会保障薄弱 ,特别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为突出。从总体上讲 ,广大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的社会保障 ,近乎一片空白。严重压制了农村居民当前消费的需求,也严重影响了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快速增长。

二、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切实创造条件,提高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为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具体措施有:(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重点是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着力支持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继续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出口优势水产品生产,不断提高优势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3)深化中部地区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完善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为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创造物质条件。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加强农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

3.改善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为加快中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决策层应下决心改善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给金融机构到农村放贷提供高效、信用度高的条件。可以成立一批担保公司,专门为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对于一家一户贷款,金融机构完全可以采取信用贷款方式。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1)健全法律法规,力争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加大资金投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消费者物价指数、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努力增加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当前,注意把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作为拉动内需、保障民生的重点来投入。(3)加强协调协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涉及部门多、政策法规多、工作环节多,需要切实加强协调协作。通过适当形式,加快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增进互联、互动、互补,增强推进合力,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4)注重统筹平衡。继续认真做好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社会福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医疗救助等工作,切实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社会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推进步伐。(5)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加强基层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村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志愿者队伍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加强低保、社会保险、新农合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功能。严格规范申请、核查、审批、公示和备案等各个环节,完善公开透明机制,确保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5.借助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市场网络。(1)构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创新物流方式。政府相关部门要抓好规划布局,修订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规划,加强农村集镇流通网点规划和建设,为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拓展空间,形成以城区大型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规模较大的乡镇可建立直营店,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村级店为降低经营成本,宜更多地采用夫妻店的形式,无需支付店面租金,安排专门人员夜晚守店,也不用安排职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同时,要创新物流方式。根据区域分工,要采取长途物流和短途物流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城际物流和城乡物流的有机融合。(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鼓励引进大型物流中心或大型连锁超市,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业的借力发展。(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品流通龙头企业向农村延伸。一是对配送中心用地可享受工业企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交通相对便利地块建设配送中心。二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三是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如给予贷款贴息或提供低息贷款等。四是安置失业职工的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五是对商品流通龙头企业享受工业用电政策或给予相应补贴。六是对商品配送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免收境内过路费。(4)加大商品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要鼓励经营者注重经营信誉,多开放心店。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消费者到连锁经营超市购买放心商品。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严厉查处不正当交易和竞争行为,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总之,中部地区既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加速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实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早日实现经济的复苏。

参考文献:

[1] http://www.stats.gov.cn/.

[2] http://www.sina.com.cn/.

[3] 戴国强.影响中国农村市场启动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2,(1).

[4] 黄海.在农村商品流通建设中寻找位置[Z].2009-04-23.

[5] 付华勤.关于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市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四川商务,2007,(6).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收稿日期:2013-09-23

作者简介:王大友(1971-),男,江苏金湖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金融证券研究。

作者:王大友

商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研究论文 篇2:

商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研究论文 篇3:

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实证研究

摘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缩小城乡区域在商品经济上的发展差距,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分析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 商贸流通体系 河北省

The Postive Study on the System of Rural Business Circulation of Hebei Province

JiaoWeiwei ZhangLi DingSenlim

(Business School,He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Key words: Rural System Of Business Circulation HeBei Province

一、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现状分析

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做好农村流通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开拓农村市场,不断深化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新格局,整个农村商品流通出现了新的气象。其取得成绩主要表现在:

1.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河北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商品流通更加顺畅。近年来,河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迅猛,一个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以城乡集贸市场为辅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从而为粮、油、肉、蛋、水产品、水果等农产品构建了顺畅的流通渠道。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兴办起来的产地型批发市场,已成为河北省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

2.农村商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目前,农村各种流通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核心主体。近几年,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直接和辐射带动的农户数量也增长迅速。此外,在河北省广大农村,2006年的农村经纪人达到3.2万户,年促成交易额580亿元,经纪业务几乎覆盖了所有农产品。

3.农村商品流通形式多样化。随着流通组织的多元化,农村各种流通形式也在迅速发展。河北省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市级、县级商业企业利用货源和管理优势,采取合资、合作、合营、加盟等形式,建立分店、连锁店、批发点,通过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代理制等多种方式,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市场延伸,提升和带动农村市场管理水平和层次。目前,我省已初步确定了武安等56个试点县(市)及河北好日子集团等98家试点企业。预计到2007年底实现全省累计建设26000个连锁化农家店,覆盖100%的县市、7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

二、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偏低。由于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不高(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01.8元),农民收入渠道简单,收入不稳定,并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很少进行其他消费,且消费能力不够,加之近期受银行加息政策影响,储蓄对部分居民的吸引力增强,很难形成即期消费。此外,农资价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2.新型农村流通业态发展滞后、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从流通业态来看,我省农村市场主要以小型商店、农贸市场为主。农村消费品主要以个体、单体经营为主,规范性差,零散度高,与农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新型业态少。即使在县城等地出现一些新的流通业态,还存在着“连而不锁”,“平价不平,超市不超”的问题。从流通方式来看,仍以传统流通方式为主。全省主要承担农产品集散功能的各种专业批发市场,还未摆脱传统农贸市场和各种集市的购销形式,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比重较小,经营方式落后。

3.农村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构成我省农村流通体系成员的流通组织,以主体性质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一直被当作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系统;一是大量个体商户、运销大户。目前,我省有些供销社已经“社有民营”、“租壳卖瓤”,名为实行责任制,实则动摇了供销社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变成了挂供销社招牌的“个体户”。这些规模小、实力弱、素质不高的个体商户,组成了农村流通体系的最主要的部分。

4.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目前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未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造成对其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问题。在软件基础设施缺乏的同时,我省农村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严重滞后。如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陈旧,通信网络、仓储、冷藏等设备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此外,农村消费品市场商业设施建设滞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与老百姓期待的方便消费、安全消费的需求相差甚远,导致大量农村购买力流向城镇。

三、加快河北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信心。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升降,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据测算,农村居民收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大体增长1.18个百分点。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必须首先考虑增加农民收入。

2.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传统的百货商店以及个体的便利店己经不能适应农村的消费需求。未来农村商品流通将出现更多的新型流通业态,主要形式是农村超市和连锁经营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型流通业态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及条件相适应,所以,我省各地市在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流通业态。

3.发展多层次的流通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主要包括:积极发展农村供销社主渠道作用,要继续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彻底转变观念、转变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多种多样的中介组织,提高竞争效益,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运输等多种服务,在供给与需求之间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环境。要发展运销大户,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4.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货畅其流。首先,加强财政政策支持,发展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以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其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物流基础设施和现代流通技术,把农产品生产、采摘、分类、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送等环节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最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最后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市场层次。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与新兴学科科研发展基金立项课题(批准号:Fsy200629)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华芹.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6:78-80.

[2]李芬儒等.河北农村商品流通产业创新的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6:32-35.

[3]程漱兰等.关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1998,7:45-47.

[4]贾登龙.关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农业,2001,1:88-90.

[5]文启湘.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J].湘潭大学学报,2007,1:56-59.

作者:焦伟伟 张 丽 丁森林

上一篇:关于学生学习兴趣高中政治论文下一篇:网络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