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班级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生存的关键。通过分析民办高校中,辅导员、外聘教师以及班级里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等班级管理中的盲区,提出了如何使辅导员、外聘教师以及班级里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的班级集体。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的普遍特点,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结合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继而提出了班级管理的新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班级管理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抓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且关系到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一)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素质参差

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体制决定了公办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民办高等教育只能在与公办教育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其生源背景复杂,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

(二)民办高校与学生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

民办高校学生自助缴费上学,学生与学校间的关系转换为消费者与提供消费者的模式,不再纯粹是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学校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享受服务的“上帝”。

(三)民办高校学生考场失利,思想负担较重

民办高校学生有不少高考失意者,退而求其次进入“低一等”的民办高校学习,摆脱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既向往又担忧,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四)民办高校学生自律性差,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较差

民办高校学生尽管不乏佼佼者,但是普遍学习基础较差,根源在于其缺乏自律性;因民办高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如稍有不顺或失败便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民办高校发展起步晚,经验不足

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民办教育的历史较短,基础较差,整体上缺乏丰富的办学经验,各民办高校前期发展主要以规模的扩张为主要战略,普遍忽视了学校内涵建设,造成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科学,不规范等缺陷,甚至存在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而矛盾和挑战充斥着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始终。

(二)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普遍短缺,影响整体办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国民办高校金费来源主要采用多元化筹资,集中社会力量办学,但极度不稳定,普遍短缺。目前我国很多民办高校都是靠银行贷款实现管理的运行,走的是“以学养学”之路,影响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却越来越不能满足民办高校的办学需要。

(三)民办高校配置校、院两级管理,班级管理担子重

民办高校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分层次配置校、院两级管理队伍,就班级管理工作而言,担子仍然很重。高校专业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是专职辅导员,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088人,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平均比例为1:207,某些民办高校甚至远低于这一比例。平均每个辅导员要针对207名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量之大,工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四)民办高校强调统一管理,严格管理“一刀切”

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稳步发展,必须努力消除社会的偏见,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和成才,办学压力较大。为了更好的驾驭和把握被管理者,民办高校往往采用统一严格管理,消灭管理中的差异和个性,强调共性,而造成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失调和冲突。

三、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对策

(一)架构情感沟通的桥梁

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以情感做铺垫和基石,才能把人管活,把人管好,使人服管。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学生影响最显著: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想象和激励的倾向。这些人格特质,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更是一种重要的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能唤起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乐观的信念,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架起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心理催化作用,促进班级管理。

(二)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文化因素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因素,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起到潜移默化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既表现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又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影响学生行为。

(三)组建优秀的班团干部队伍

民办高校学生处于青年期,年龄大多在18~25岁,已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建设班集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和团支部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骨干核心,并使之起到带头火车和标杆的作用,那么,对班级的管理必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团干部是班级的生命力,是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的选拔和组建及培养是关键。

(四)完善学生档案库

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一段故事,班级管理要做到有针对性,预见性,分清轻重缓急,就必须完善学生档案库,使管理者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了如指掌。在学生的档案中必须完备的信息: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情况,特殊家庭:如单亲、孤儿或离异、重组家庭等,以及问题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完整的信息,即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特殊管理,甚至能疏导、防止或预见事故发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五)利用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交往交流方式的变革,学生的交流平台逐渐由网络占据半壁江山。民办高校学生处在思维异常活跃,思维批判性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期,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由于网络信息的繁杂,又使得学生不免受不良思想和信息的污染,因此,班级管理应渗透到网络教育中,通过建立班级论坛、社区、QQ群、微博等方式,弘扬传承文明,倡导拥护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辨是非,保持思想的纯洁性。

(六)班级管理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班级心理辅导[2]是以团体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方面的原理,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水平及智能和人格发展水平,以学生活动贯穿辅导全程。一般而言,班级心理辅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性的辅导,是面向每一位学生持续的发展的心理辅导;另一种是特殊性的辅导,是为部分学生临时设立的心理辅导。当然,一般性的辅导也需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特殊情况,以便开展得更有针对性;而特殊性的辅导也应当引导学生把对特殊情境的适应扩展到心理健康水平,加以整体提高。班级集体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在班级发展不同时期,应根据管理者的观察和问题的显现,可针对班级、学生的需要设计恰当的心理辅导的目标和内容。

参考文献

[1] 高秀红.浅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J].职校论坛,2009,31:994.

[2] 沈群英. 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27(5)

作者:邬巧 云芸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关于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班级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生存的关键。通过分析民办高校中,辅导员、外聘教师以及班级里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等班级管理中的盲区,提出了如何使辅导员、外聘教师以及班级里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的班级集体。

关键词:民办高校 班级管理 辅导员 外聘教师 非正式群体

江苏省徐州市A校创建于1993年,是苏北地区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以工科为主,文、法、管理结合的省属民办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名。2006年,A校在全国“我心目中的十佳民办高校、独立院校”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年度十佳民办高校”。足见A校于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办学的成功。

然而,一些客观的因素增大了民办高校班级的管理难度。比如,其起点较低,招生对象是高考最低分数线的,目前其师资力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班级管理方面存在着特有的疏漏之处。

一、民办高校班级管理中的盲区

1.辅导员

辅导员是联系上下级的一个纽带,辅导员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秩序,关系学校整体工作的成败。在A校,辅导员主要由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担任。不否认他们当中有相当优秀又热爱本职工作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安心工作,把学校看作是临时栖息的中转站,把精力心思花在对自己的改造和提升上,考研或考公务员,或者想方设法调离。这种心思和状态中的辅导员,根本不可能尽职尽责,荒废了班级和学生。有位今年已考上公务员的辅导员,06~07学年第一学期任命班级入学最低分的同学为副班长,该同学各科成绩一塌糊涂,迟到早退缺课是家常便饭,各方面表现的恶劣程度在班里数一数二。她以为当班长可以约束他,不然他带头会搅乱整个班。可是,班长的头衔并不是紧箍咒,他始终是自由散漫。这位辅导员对此视而不见,既不批评纠正,也不加以引导转化,任由整个班级风气每况愈下。不知道目前做公务员的她是否称职?是否盡职呢?

A校的辅导员中,还有一些退休的高校或大中专院校的老师担任,他们在认识上、体能上或者对于学生状态的把握上是否准确充分不得而知。此外,一般而言,A校的每位辅导员至少要管理四个班级,繁重的工作也使得辅导员老师难免顾此失彼。

2.外聘教师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但其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走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相结合的道路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长期战略选择。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聘请兼职教师,来缓解某些专业尤其是新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状况,但A校外聘教师的管理是项空白,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

在A校,有半数以上的代课教师是外聘教师。以06电气班的任课教师数量为例,本校教师为4人,外聘教师为为5人。外聘教师中,有部分确实是部、省属大学的名、特、优教师,众所周知“能者多劳”,那些优秀的教师在原单位应该也是骨干和顶梁柱,可是分身术只是魔法师的本事。那么,在那些优秀教师的心目中,本职和兼职的工作究竟孰轻孰重?他们对哪一个工作更尽责了呢?

外聘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包括成教院的、矿建学院的和医药中专的。其中,有些教师在原单位还不是代课教师,没有课代的教师或没有足够的代课工作量的教师,至少在原单位算不上优秀分子。身为研究生的外聘代课教师问题更严重了。首先,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对课堂不能自如把握。其次,他们还有学业上的任务,同样难以分身或把握分身的分寸。再次,他们如果没有工作过,就很有可能意识不到,他们应当担负的责任。有一位外聘的在读博士生教师曾说:我是来干什么的?我是来赚代课费的,你们怎样,与我无干。这样的言辞或者是说出于个别个性鲜明的口无遮拦者,但是,许多时候,这样的意识存在于许多外聘教师的脑袋里。

此外,外聘教师和A校的同行之间,A校的外聘教师之间,即使是担任相同学科或相同班级的,也几乎没有任何关于教学方面的交流。

3.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社会心理学家梅奥提出,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自发形成的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成员一般不会很多,以感情或利益来维系。非正式群体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与组织有一定的摩擦,其目标与组织目标往往不一致,其活动对组织往往产生消极影响。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其群体与班集体往往存在对抗,成员大多心理上有失衡感,具有“抗官方心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极容易形成“帮派”。当他们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轻则不配合组织,重则敌视组织、对抗组织,既影响了组织的工作,也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号召力。他们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投意合”,合力形成气候会传播谣言。非正式群体的讹传,会使许多人信以为真,从而影响组织的士气与和谐,甚至使组织遭到破坏。高校班级中的的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

A校的许多班级往往存在着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作者曾任教的两个班级同学,入学最高成绩是447分,最低成绩是280分,生源层次不一。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厌学,再加上意志力薄弱,没有正确的目标,精力不花在正事上。在推选班干和评优甚至是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他们常爱唱反调,结群谋私,对班级建设不利,影响班级的风气和稳定。一些非正式群体,沉湎于小圈子交往,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容易形成狭隘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不利于班集体的成长。

以上A校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在民办高校是普遍现象,如何改进其班级管理值得我们思考。

二、如何扫“盲”

1.加强辅导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切实抓好辅导员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教师,在他从事辅导员工作之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常规事务等。同时还应该邀请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传授他们的经验和方法,让新辅导员多走捷径,尽快成长起来。

辅导员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教师从第一天开始就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和指导班级群体的发展过程。因此,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要有热心、耐心、责任心,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负责,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如手足般的亲情关。鼓励学生共同制定班规,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指导学生正确管理自己,在为班级服务和管理中逐步增强班级主人翁意识。

班级管理复杂而艰巨,辅导员要与同行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让他们从大学生活中终生受益。

2.严格选拔人才,规范用人规则

在选聘教师时,要认识到外聘教师流动性大,成分复杂,积极深入拟聘教师工作单位第一线,多途径多侧面地了解拟聘教师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选择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能真正地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规模发展。

外聘教师是师资队伍的外延群体,为了增强外聘教师的积极性、使命感,校方要增加感情投入,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协调关系。多倾听外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改进,使学校和外聘教师互相把对方当做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在学期中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外聘教师与同行之间组织在一起,交流教学和课堂管理方面的心得。经常性地组织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让每位教师认识到他们肩负的责任,认识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他们的职责。外聘教师还应该灵活地安排一定“坐班”时间,以便保证师生互通、互动,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经常征求其他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意见,将不称职不尽职的外聘教师及时辞退。

3.促成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

民办高校学生的自卑感较强,他们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和父母的失望,前途渺茫,自卑的心理导致对自己的放棄;他们自律性差,盲目从众,缺乏对事物的甄别力;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也有梦想也想做些什么,又什么也没做好,太多的挫折体验使他们或多或少地自暴自弃。

著名教育家亚瑟•柯柏斯曾说,影响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莫过于教师他自己相信的是什么。持续不断地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对待学生,就会影响这些学生按照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表现自己。那么,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无论我们的职务或身份,我们相信的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相信什么呢?

我们面对的是有着如花如梦般美好的青春的生命,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的转轨期,我们和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他们的明天做准备。有些同学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有些同学多才多艺,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比较强,迫切希望展示才华。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为他们创设相对独立和自由的锻炼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领导、服从与合作,学会管理自己和他人,提高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应尽力教育改造使其转化,转化点选择准确时,效果会更加明显。对转化有困难的,可采用解体等办法处理。对于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人物”,不能嫌弃疏远,要重点攻破促其转变。同时,建立学校—家庭联合管理的模式,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此外,抓好大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的管理和引导,因势利导,促使其融入新的健康的群体。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的组织细胞,只有每个班级生机勃勃,学校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它不仅需要学校立足宏观确立严密的规则和目标并提供良好的氛围,而且更需要每位教师从细微之处着眼着力,齐心协力为班级建设尽应尽之责。

参考文献:

[1]牟德刚,潘从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46-48.

[2] Richard A.Schmuck,Patricia A.Schmuck.班级中的群体化过程[M].廖珊,郎建蓬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文千.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与教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4):196-198.

基金项目:黄石理工学院科研项目(09yjr73B)。

作者:鄢秀娟 游细玉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建设以及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大学生班级建设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好的班级在学习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个体化得到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好的班集体体现出好的学习习惯,产生一种良性正能量的班级文化,这种正能量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团结一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班级管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学生在在校期间集体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利于学生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辅导员通过有效地管理手段,能对班级文化的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能够让全体学生接受,是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大学生班级建设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好的班级在学习方面能够在学生中起到促进作用,形成一种隐性的文化,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的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行为,选择服从班级的集体利益,以达到同化其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要从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出发,了解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制度,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特点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一、 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要特点

1. 学生关注政治,但是知识广度不够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能够关注时事政治,主要体现在开学初期递交入党申请书,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够在党的重要历史时刻关注党的重大会议的召开,并能开展主题班会,上交学习心得体会,但是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还不够深入,敏感度不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且对一些深度问题认识不够。所以民办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注重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让大学生的思想具有时代性、政治性、前瞻性。

2. 学生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差

大部分民辦本科院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从小到大,生活条件优越,父母为他们包办着各种事情,因此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一旦离开了家长的怀抱,自律性、自理能力差、自制性差就很快显现出来,轻者表现在上课缺勤,懒惰,不积极参加活动,学习态度不认真、对学习没有规划,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宿舍生活一团糟等现象。重者出现心理问题,交际能力受阻,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宿舍矛盾产生,学习压力大,出现厌学、辍学等现象。

3. 学生活动参与度高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活动的参与性比较高,喜欢参加活动,创新能力很强,组织活动能力很好,他们情商都比较高,交代学生完成活动策划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演出、比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其中并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4. 学生学习基础偏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高中时,就累积形成偏科,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够认真,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规划,学生学习基础也差,所以导致了大学学习习惯不好,造成学习成绩的不佳,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爱上课,有的甚至逃课等现象发生,日积月累会出现挂科、达不到毕业要求等等,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应该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同时教师应该变换课堂思路,不断需求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5. 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强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也是经过高考洗礼,投档选拔,但多数确定在本科三本层次录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学习毅力不足,刻苦精神欠佳,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表现为上课不专心、课下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6. 学生家庭结构复杂,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足,心理问题突出

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高考大军中经历过很深刻的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一定程度上自尊心被无形打击,在经历过高考后不得不选择三本院校,从而对自己的不满更加不自信,担心毕业后的出路,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在学习上缺乏目标,担心被同学另眼相看,严重的同学无法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长时间不能面对挫折,出现逃避心理、对未来充满迷茫,再加上人际关系的问题无法处理好,对新的环境不能适应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重者出现抑郁症和强迫症,如果不能及时疏导易发生突发事件。

7. 集体观念较淡薄,自我中心现象严重,宿舍矛盾频发

民办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进入大学之后宿舍矛盾频发,主要体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导致宿舍矛盾不断激化,另外集体观念淡薄,很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冲到前面,但是奉献面前就缩到了最后,另外由于学生家庭结构的复杂化,单亲家庭的学生增多,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交往能力出现问题,致使学生关系不和谐,另外平时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懒散自由,集体活动总有个别的学生不参加,给班级拉后腿现象发生。

二、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措施

1. 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军训的引导,第一次年级会、第一次班会,让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学校在学生专业认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校、荣校教育、“四会五有”教育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共处、“五有”教育包括: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主要在心理素质、精神品格、意志品质、智商情商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大学生婚恋以及生命教育、班级管理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

其次,为促使新生班级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为新生营造家的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重视新生班级党团建设、生活互助、学风营造、干部培养、成长成才等教育,教育内容和形式逐层开展,同时调动班级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班级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通过各项工作激发班级的活动,打造新生班级特色,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合力。

2. 注重塑造班级文化形象

打造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一定的途径营造班级氛围,每个班级都应该有班级的班名、班训、班徽、班歌,就这几个方面对班级进行打造,另外重视宿舍文明建设,在宿舍单元发挥好宿舍教育阵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二级学院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设立宿舍心灵护航员,全面开展工作,提高宿舍、班级文化影响力。

3. 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以及班级网络文化的建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中,作为学生的工作应该向网络文化拓展,胡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将网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创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們可以采用QQ、微信、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通过多手段的网络建设不断建设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不断建设班级、宿舍文化。

另外要注重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团总支、新闻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各班级的班干部等成员,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会、学生干部沙龙活动,促进班干部能力的提高,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4.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以“情”动人

营造大学班级为“家”理念,要建立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首先让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感情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认同班级文化,用情感凝聚人心,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同学之前的情谊,增强对班级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比如集体给学生过生日,母亲节和父亲节给父母发一条感谢的短信,送去节日的祝福,班级集体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到元旦节组织节日联欢,通过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转化为亲如一家的亲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在班级形成一种爱像一家人、亲如兄弟姐妹的“亲情”氛围。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注重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塑造班级文化形象;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向网络文化拓展;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以“情”动人等途径开展学生工作,将班级建设成为全面发展、健康活泼的班集体,并且尊重班级的文化,展现个人才华,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能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林东佳.论班级文化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0.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G].中办发[2005]14号.

作者简介:

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河北省廊坊市,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作者:王伟冉 戚晓思 崔春海

上一篇:瑶族服饰平面设计论文下一篇:音乐游戏音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