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管理与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成绩,更离不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默契合作,尤其是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更要求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新形势下,为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科任教师在与班主任的合作过程中,要有效地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观察、理解并解决,在完成育人职责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规则管理与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规则管理与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摘要】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如何创造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班级规则来衡量。教师在初接手一个班级时,学生通常会很听话,这一段时期称为师生之间的“蜜月期”。之后,学生摸清了教师的脾气秉性,容忍度,开始挑战权威。所以规则制定时间非常的关键与紧迫。规则制定的是有一个黄金时间段的,即课程之初与学期之初。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环境,也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则。规则的制定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辅助规则施行需要一定的方法来使规则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规则 规则制定的原则 规则施行策略

维持课堂纪律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棘手的问题,尤其现在的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态度已经开始改变,不再是毕恭毕敬的绝对服从。学生对于自己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是一种不成熟的认知,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理念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不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误解和不尊重,这就给教师维持班级秩序增添了新的难度。所以,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就不能再依照传统的管理策略来面对新型的学生。

新型的学生,新型的管理策略。教师在确立自己的的纪律管理策略时,首先要确定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要达到目标的需要的条件是什么?避免选择的策略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教师和学生对规则都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误解

误解一 有了规则,学生就该知道怎么做了。

在规则施行之初,学生会按照规则做,但这只是学生的“试水”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原有行为会渐渐恢复。

误解二 教师不应花费太多时间在规则上,而应主要集中在教学任务上。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有良好秩序的保证,教学任务很那难完成好。想在课堂上花费较少时间处理纪律问题,需在课前或新学期初教好学生纪律、规则和要求等。

误解三 规则只需要宣布出来即可。

规则应是教出来的,并且需要反复强调复习的,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完善。

误解四 规则是大纲。

规则应是具体,全面的,是有目的和目标的。

误解五 学生只需严格执行规则即可。

让学生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及制定原因是学生执行规则的基础。

使学生清晰制定规则的条件,以及对于规则的执行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此外,规则不只是约束人的,也是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益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制定规则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首要的是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校规校纪。国家教育法规与学校规章是班级规章的基础,任何班级规则都不能与之相违背。

2.合理性原则

班级规则的合理性体现在民主和平等两个方面。首先规则制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的讨论中来。规则不能是教师个人意志的体现,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监督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这种制定规则的方式具有普遍约束性,体现了人人有权利,但是人人没特权。

3.可行性原则

规则不能是一纸空文,最终到得到落实执行。所以在规则内容的表达上要具体,应该是对行为的约束,而不是精神思想的提倡。如果制定的内容为:“努力学习”,不如选择:“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在语言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尽量选择正面的描述,而不是列举学生禁止做的事。例如:“不要在教室里打闹”,应该换成“请在教室里保持安静”。

最后在撰写规则时,注意不宜过长,简洁明了,具体而全面,这样便于学生记忆。不同场景制定不同的规则,因地制宜、有所变通。规则还要涉及到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完成任务等方面。

三、规则的实施

将制定完成的规则仔细给学生讲解,是实施规则的重要步骤。逐条讲解,举例说明,使用正面和负面的例子。与学生讨论规则背后的意义,征求全班同学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理解规则的作用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约束,是确保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最后还要表达你对学生遵守规则的信心。

在新规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说一不二

一个说一不二的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安全感和确定感的环境。避免朝令夕改,对学生一视同仁,能保证规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习惯。规则的实行、违反所带来的后果要始终保持不变。

2.注意尺度

当学生首次违反规则时,视情节严重,尽量以提醒为先,惩罚为后。避免一罚了之管理方法,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原因。教师要通过耐心的教导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过程中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适应新规,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收服人心”的重要手段,一位知识渊博,言行一致,为人幽默的教师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喜欢,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

4.拉近距离

例如,新教师应尽快学会叫学生的名字,这样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点名叫学生不说话,比泛泛的叫大家安静下来更管用。对于个别的学生的特殊问题,可以不动声色,个别约谈。尽量避免当众指责,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5.家校合作

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后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沟通时要避免一味指责,上纲上线。在态度上,自己要做到关心为主。要客观,具体,就事论事。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态度,与家长诚恳探讨学生的优缺短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想要打造一个有秩序的班级或者一堂良好的课,不仅意味着学生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还需要这学生们训练有素,并能主动地遵守这些规则。规则,要紧快尽早的进行,并且要将规则讲解、示范给学生,尽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错过最开始的黄金时段,教师要尽快及时的补上,把班级规則一条条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茂.今天怎样管学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

[2]彭梅.班级管理中的规范与自由[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

[3]陈良民.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36):40-42.

[4]冯建军.规训与纪律[J].教学科学研究,2003(12):15-16.

作者简介:常诗微(1988-),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在读硕士,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常诗微

规则管理与班级管理论文 篇2:

论新形势下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

摘要: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成绩,更离不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默契合作,尤其是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更要求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新形势下,为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科任教师在与班主任的合作过程中,要有效地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观察、理解并解决,在完成育人职责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科任教师;班主任;合作育人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也是整个班级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其除了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还要帮助协调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工作千头万绪,因此,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非常重要。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因为一起教育一群共同的学生而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在具体的合作育人过程中,也必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各种问题与矛盾。如何解决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改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合作育人,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对合作育人意义认知的欠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常常只关注自身教授的课程,如何提升该科目的教学成绩,对与班主任的交流,往往只是反映一下课堂纪律或者作业上交情况,除了在教学方面的合作,基本上对其他方面的合作没有意识或者极少数有合作意识。而班主任也往往以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负责对学生、班级的管理,与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多数时候只是一些零碎信息的沟通,很少有更深一步的合作。科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多数将精力放在学习方面,偶尔会提及思想道德,对于其他方面基本上为零。大多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都是各司其职,科任教师负责教学,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互不干涉,各为其政。

2.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互相不够信任与理解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通常科任教师都会主动去找班主任来解决问题;而班主任遇到关于班级管理的难题时,往往都会去找其他的班主任询问解决,而不是去找科任教师。另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合作育人的主动性上也存在问题,科任教师认为,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主动向科任教师了解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情况;而班主任则认为,科任教师应该主动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管理与教学情况,主动与班主任讨论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班级活动,多数的科任教师很少参加,关于学生的思想状况,科任教师也很少会积极与班主任沟通。这就足以说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乏信任,没有做到互相理解。

3.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少了互相合作的组织保障

一个班级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加起来数十位科任教师。班主任在与其协调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一个班级中资历很浅的年轻班主任,其与年龄和阅历较大的科任教师之间,协调工作的时候就更不容易了。年轻、资历浅的班主任就会显得人微言轻,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上的意见与观念就难以得到重视。另外,科任教师通常都是主教两个或者是多个班级,一个班的教学上有问题,其他班也会有,在与教学质量较差的班主任进行工作协调的时候,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如果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与制度,仅依靠班主任独自来运行合作育人教育模式,难度是非常大的。

二、促进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育人的策略

在当前推行的合作育人教学模式中,也有一部分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能够主动合作成功的例子,有的班主任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引导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教学管理团队,团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也有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凭借自己的积极主动、勤奋耐心以及合理高明的沟通合作技术,与班内科任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分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使班级所有教师形成一个具有超强凝聚力的教师团队,促进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共同朝向同一个目标前进。因此,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共同合作育人,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必须加强引导,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1.培养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主体意识,互相尊重

参与合作育人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主体,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是以主体存在为前提的,两者之间互相合作,科任教师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班主任也需要在合作过程中主动思索、主动组织策划。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双方要保证每个主体的“自由”与“自律”。“自由”指的是自由的言论环境,充分尊重发言者的发言自由,让其充分表达意见或者见解,不要在发言过程中互相压制或对抗;“自律”是指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交流过程中,都要互相遵循合作规则,观点的表达和阐述都要有理有据,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环境,排除身份的干扰,在交流过程中,不存在资历深浅或者上下级问题。双方互相尊重,使合作育人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既包括对对方人格方面的尊重,也包括对双方个人差异上的尊重。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負责人,与家长的接触较多,因此对学生们的个人状况更加了解。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班级内学生的状态或者是潜在的问题,并认真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与见解,尽早将所发现的问题制订策略并进行解决。

2.实行“捆绑式”的绩效考核

大部分的学校都有过程性的奖励或者是阶段性的奖励,有的是基于个人绩效,有的是看班级绩效。因此,在一个班级里,班主任与所有的科任教师之间既要合作又存在竞争。如果大家都只看重个人绩效,那么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就容易出现互相抢占时间、彼此缺乏信赖的现象。在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要实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双赢”或者“多赢”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将传统的非输即赢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具有合作性、谋求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学校管理者要将科任教师的利益与班主任的利益进行“捆绑”,设计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消除交往障碍。学校对教师整体素养的考核,要将个人绩效与班级整体绩效相结合,个人绩效的考核成果,代表的是对个人的肯定,是教师个人劳动价值与教学成绩的体现,然而,学校要求的不是单科或者多科成绩的优秀。因此,将个人绩效与班级绩效相结合,对整体教育教学成效进行考核,对个人与整体都能起到平衡的作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才能更加真诚地互相交流促进。

3.建立和完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

班主任要善于团结各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各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意义,多与科任教师进行思想沟通,主动向各科教师通报班级内的情况,在具体沟通中也要虚心听取各科教师的意见,尊重科任教师,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树立起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威信。科任教师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有责任感,积极发挥作为教师的表率作用。就目前来看,虽然大家都能够意识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机制来促进合作,单纯地依靠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自觉意识来达到合作育人目的,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使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育人有很好的保障。

一是,要制定定期的例会制度,促使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养成互相沟通交流的行为习惯。例会都是在指定的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制订策略等,尤其是在一个学期的初始、中间以及期末,必须进行例会探讨总结。例如,在学期初的例会上,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可以共同制订对班级内学生管理与教育的整体要求,以统一标准,包括管理制订的执行、班委的确定与分工以及对学生的奖惩标准等。有了统一的标准,科任教师以及班主任就能在相同的意识状态下,展开对班级管理与教学的相关工作,并逐渐形成互相合作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共同制订相关措施与标准的前提下,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双方都能够深刻理解并明确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就不會发生冲突或矛盾。在学期中或者期末的例会上,双方要针对上一阶段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对班级纪律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线,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活动、作业反馈、任务量的控制等进行讨论,通过阶段性的总结,有利于对下一阶段班级管理与教学任务进行方针策略的制定。

二是,要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制度,促进合作交流。选定具体的专题目标进行专题讨论,例如,班级管理状态、整体学习质量、资优生的培养等,经过讨论,针对问题共同商量对策,并分工到个人,明确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双方的具体职责与任务。另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尽可能多地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科任教师或者班主任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与学生一起策划活动安排,制订活动方案。例如,各种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科任教师要直接参与到活动排练过程中,为学生们当评委。在一些娱乐表演活动中,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可以参与到表演中,使得双方在学生活动中形成共同的认知,共同认可对班级的管理状态。

另外,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共同合作,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协调分享,参与班级工作活动的决策,双方在合作中互相帮助利于共同提升成长。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此,教师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合作育人,可以在具体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互相帮助,如班主任可以传授一些管理技巧给科任教师,也可以体现在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如科任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进行知识、生活等多方面的交流。

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在合作育人过程中,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班级管理与教学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三观”。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共同协作,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难题与困惑,在合作育人的模式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国威

规则管理与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小学中年级班主任的学生管理策略

摘要:小學中年级阶段学生,心性和学习思维处于快速成长期,此时对小学生的管理与引导教学显得愈加重要。而小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广,需更加尽心、尽责,为小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故而,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对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实现对学生加强管理,帮助其完善自身不足之处,为小学生将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学生管理

前言:

小学作为学生身心发育、健康成长、习惯养成及学习知识最为关键的时期,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的目标都依赖于小学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故而,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应从多方面入手,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做到耐心、认真的对待每个小学生,并针对其不同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遵循科学的管理策略,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管理,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及时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对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所有教师中严肃且严厉的,往往会让小学生较为害怕,不愿与班主任除学习之外进行过多的交流与沟通。而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需对小学生时刻关注,多加留心,比如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动态、情绪表现、回答问题的正误、作业质量及完成速度等;在班级共同活动中观察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个人品质、活动能力及集体观念等,有助于班主任对小学生实际情境的掌握。而发现问题时不应一味训斥批评,要及时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其心声,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小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其所思所想。同时还能及时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小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思想与健康的心理而对未来的学习及发展。

例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会发现一些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不但自己不学习,还乐于打扰别人学习。而班主任不应给予严厉的训斥与批评,应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了全面了解,同时做到理解与尊重,并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及时主动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以温和的言语加以开导,适时给予正确的教育。这样不但能让小学生在心灵与思想上受到一定触动,从而对自身错误行为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并能及时纠正。班主任与小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够提高其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与思想,让小学生得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让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学生管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善于培养学生当班级小干部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管理工作,最主要在于班主任如何管理,应摆脱一定的局限性与束缚。班主任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班级与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而这样一方面能够让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中每个小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寻求更加高效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能够在班级的内部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体系,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帮助其树立榜样标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强化管理意识。长此以往,不但能帮助班主任分担管理工作的重任,减轻工作压力,还能让小学生逐渐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

例如,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班主任选择班级小干部,应注重小学生的管理能力,让拥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不但能对班级与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还能锻炼及培养小学生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还应让每个小学生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实施轮岗制班级小干部,能够让每个小学生都得到提高与锻炼的机会。而班主任还要对班级小干部开展一定的培训与指导,积极对小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其能独立完成分内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对小学生的工作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并对于工作中不足之处及时指出,让小学生能够及时完善与纠正。这样能促使其做到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并带动其他小学生共同成长,为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三、善于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愈加重要。而此阶段的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正是德育工作实施的最佳时期。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可想而知,难以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故而,班主任应抓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其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将德育工作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德育宣传片、进行实践活动等多样且丰富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让小学生能够从心灵深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使其能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与影响,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与正确的思想,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进而促进小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例如,在小学中年级阶段,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如开展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小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发言,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或组织小学生定期观看德育内容的宣传片,使其能从中受到一定启发,从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而德育教育并不一定局限于课堂,班主任也可以带领小学生到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开展学雷锋相关活动,到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尽可能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从而让小学生学会如何关爱老人;可以带领小学生去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从而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辛与环保意识;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放学途中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能成为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实践活动,不但能让小学生从心灵深入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促使其能受到德育教育的启发、熏陶与影响,进而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及正确的思想,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让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有效性。

总结:

作为小学中年级班主任,身上的责任非常之重,而小学生能否身心健康成长,与班主任的管理有最直接且重要的关系。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不断探索,寻求高效的管理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小学生活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同时让小学生得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洪江.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中国宽带,2021(2):125.

[2]梁爱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浅谈[J].魅力中国,2021(1):163.

作者:李丽霞

上一篇:良好家庭教育重要性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