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研究论文

2022-04-16

【关键词】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深圳市龙华新区位于原深圳市关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其公共场所经营方式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实施卫生监督中遇到的难题也日益增多,如何科学高效的实施卫生监督,一直是卫生监督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深圳市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在日常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卫生监督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生监督研究论文 篇1:

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非常重视中小型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其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中小型餐饮业具有规模不一、分布广、安全隐患大、数量多的特点,因此也是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区域,在进行食品卫生监管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出现。本文从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和安全现状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和安全监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从吃饱到现在吃得好、吃得健康,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对我国的餐饮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餐饮业,特别是中小型餐饮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存在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中小型餐饮企业数量多、分布较广,且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1]。科学监管中小型餐饮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1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餐饮业不断拓展,且已成为现阶段餐饮行业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消费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外出就餐的频率以及需求也大大增加,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小型餐饮行业的发展,但同时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也成为中小型餐饮业发展的焦点。

中小型餐饮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复杂,涉及的面较广,导致其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而加强对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现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2]。一些经营者为了能够追求更高的利益会选择劣质食材进行食物制作,而这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不利于维持市场正常秩序。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也存在监管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导致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现不信任的态度,而这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设施差,消毒设备不全或陈旧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餐饮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出现了较多问题。比如很多中小型餐饮业都存在设施简单、环境差、规模小、卫生状况差、排烟设备简陋的安全隐患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餐饮企业现阶段还存在消毒设备不全或陈旧的问题。一些餐饮店的消毒设施非常简陋,根本无法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甚至一些小型餐饮店甚至没有消毒设施;还有部分小型餐饮点为了能将成本降到最低,虽然也购置了消毒设备,但基本上处于闲置的状态,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食品安全和卫生埋下了隐患[3]。

2.2 餐饮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从事中小型餐饮业的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也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意识。这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在招聘之后也并没有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导致从业人员本身并不具备较强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而且餐饮行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很难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进行健康检查。尤其在一些小型餐饮企业中,很多从业人员并没有健康证。

2.3 食品安全缺乏保障

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经营人员自身并没有较强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意识,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也缺乏索证索票意识,因此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无法很好的对原料进行追踪溯源。在采购食品原料时也并不是非常严格,这会导致一些三无食品原料流入餐饮企业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

2.4 食品卫生和安全宣传以及监管执法力度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也通过各种形式不断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的宣传工作,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些消费者并不具备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中小餐馆就餐时也会选择对餐馆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视而不见,而这也是一些中小型餐厅虽然无证但依然得以存活的主要原因[4]。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从事食品安全監管的执法人员数量并不多,监管力度也不强,再加上相关经费不足,缺乏快检设备等,导致此项工作的开展并不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且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过程中,一些相关部门也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配合,导致此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3.1 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较为分散,且分布的范围比较广,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中小型餐饮企业规模小、成本少,多是以个体方式进行经营,因此在进行经营管理时不规范,缺乏科学的原材料及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导致食品源头上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而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食品安全意识也不尽相同,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原因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不足,在人力资源、技术设备、执法装备等方面投入不够,而这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此外,目前有关中小型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且存在着可操作性低,有疏漏等问题。

4 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和安全监管的对策

中小型餐饮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业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企业规模小,材料进货渠道随意性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和安全监管工作处于一个不容乐观的状态。为了使中小型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完善,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4.1 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工作

若使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下去,需建立和完善中小型餐饮企业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机制。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能优势应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将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督管理协作机制进行有效落实。不断调整监管思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执法模式,并进行目标体系和处罚措施的明确和建立,通过随机执法模式,督促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能够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

4.2 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可通过法律法规讲座,食品安全相关资料的发放,社区活动开展等方式进行宣传工作[5]。此外,还要加强对中小餐饮服务单位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渐建立定期宣传培训检查的监管机制。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监督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

4.3 加强培训,提升食品安全卫生意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餐饮企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培训合格后,从业者需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经营者要取得餐饮经营资格证。同时规范化管理食品安全與卫生,并加强对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进一步提升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者和从业者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意识。

4.4 构建网络监管平台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平台,通过舆论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效地监管食品安全。在所在区域内建立中小型餐饮企业网络系统,通过此系统可以随时监控当地的餐饮食品卫生与安全状况。此外,消费者在中小型餐饮企业就餐之后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就餐企业的环境、食品安全情况以及服务态度等发表在网络中,通过此方式可进一步促进中小型餐饮企业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工作,推动餐饮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中小型餐饮业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卫生及安全问题也不在少数,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对现有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促使我国中小型餐饮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颜达.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安全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策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20(6):165.

[2]曹海龙.中小型餐饮业食品安全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3):99-100.

[3]李春凯.中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及监督管理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6(6):436-437.

[4]史霞霞.电商环境下旅游食品物流体系创新策略[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0):227-228.

[5]李福学.食品安全卫生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食品界,2020(8):100-101.

作者:曹素玉

卫生监督研究论文 篇2:

深圳市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现状研究

【关键词】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深圳市龙华新区位于原深圳市关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其公共场所经营方式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在实施卫生监督中遇到的难题也日益增多,如何科学高效的实施卫生监督,一直是卫生监督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深圳市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在日常监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深圳市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基本情况

深圳市龙华新区于2011年底成立,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下设龙华、大浪、民治、观澜4个街道。全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由龙华新区卫生监督承担。目前,龙华新区共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1465户,其中住宿场所290户,美容美发826户,商场书店122户,歌舞厅、游艺厅、酒吧、茶座等娱乐场所180户,影剧院13户,游泳场所28户,候车室4户,浴室2户。目前,龙华新区对公共场所住宿业、游泳场所、浴室和美容美发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共评出A级单位1户,B级单位199戶,C级单位556户。

2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欠完善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是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下简称《条例》) 及1991年卫生部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下简称《 细则》),但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继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服务行业和场所如婚纱影楼、证券交易场所、网吧、健身房、保龄球馆、洗脚城、按摩院、邮电营业厅以及银行营业厅等,这些均为人群比较集中、流动性大、且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传播疾病的场所。而《条例》中规定的公共场所只限7类28种,未将上述场所列入监督管理范围之内,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麻烦,致使监管工作存在许多空自和盲区。尽管卫生部在2011年对《细则》已经修订,并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但具备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仍然不够,并且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出现多头、交叉、重复,致使监督执法难度加大。

2.2处罚力度小,程序繁琐

龙华新区地属深圳市原关外,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及经营者文化水平及素质偏低、卫生法规意识淡薄,很多无视《条例》的存在。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未按规定对卫生许可证进行复核,未按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公共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等等,这些在龙华新区是最为常见的违法事实,条例中明确规定了4种处罚形式: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而罚款是期中一项比较有效的形式。但依据《细则》有关条款的规定罚款的额度比较小,可操作性差,这与深圳飞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不能充分体现卫生法规的震撼力和威慑力,同时也使得监督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同样也不能引起违法单位的足够重视。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除此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进行一般程序进行处罚。而龙华新区公共场所大部分的经营者是个体户,当经营者存在违法事实进行处罚时,超过五十元的罚款都要进行一般程序处罚,程序繁琐,工作量大,给监督员带了很大的压力。

2.3有关卫生许可证的问题

《条例》第八条规定,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2013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启动,办理营业执照不需要提供卫生许可证,这种制度造成了很多经营单位办理营业执照后不去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使无证营业单位监管出现空白。

2.4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薄弱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公共场所许多在建设项目设计上存在着问题,缺少必备的功能专间,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配套,重门面建设,轻基本卫生设施投入等。《条例》中规定防疫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卫生执法监督权并未得到认可和落实。如从《条例》颁布至今,我单位从未收到一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在选址和设计时主动申请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卫生审查,都是没有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而擅自施工建成的。待公共场所竣工并正式开业后,其经营者才到卫生防疫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这时所建公共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需要重新返工,造成极大的浪费。

2.5卫生监督人员不足,综合素质低

深圳市龙华新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共有1465户,而负责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员只有7名,人员严重不足,再加上基层任务重,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卫生监督人员学习和培训机会少,综合素质偏低,监督效率又不高,严重制约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2.6公共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卫生意识薄弱。

公共场所经营者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愿意在功能间及公共用品用具和消毒设备方面的投资,即便投资购买了设备,也是形同摆设,应付检查;同时各项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卫生监督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落实。

2.7流动性从业人员管理难度大

龙华新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聚集着大量的工厂和企业,人员居多。因此,该地区的的文化娱乐场所、美容美发店以及旅馆等行业较为突出。《细则》第十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但事实上那些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流动军”,工作场所变动快,招聘解聘不规范,使卫生监督部门很难掌握和监测其流动情况和健康情况。

3 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法律法规

健全的卫生法规是搞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前提,因此,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尤其是《细则》中的法律责任部分,对无《卫生许可证》的业户予以取缔、收缴查封非法用工具设备,提高处罚的力度,增强可操作性,扩大公共场所的管辖范围,使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更切合实际,更容易运用和操作,使依法行政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3.2重视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明确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炉;实施对公共场所建筑图纸审查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并将建筑装饰材料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范畴,从根本上杜绝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新、改、扩建公共场所的产生。

3.3加强多部门之间协作

加强同工商部门的合作,定期让工商部门提供商事主体名单信息,卫生监督部门对这些名单摸底调查,对存在无卫生许可证而擅自营业的单位给予严重的处罚,坚决遏制无证无照经营活动泛滥的势头,形成依法办理证照、合法经营的市场氛围。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迁就,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业的停业,必要时请有关执法部门一起进行现场的卫生监督工作,请他们为卫生监督工作保驾护航。

3.4增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员的执法素质

充实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立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湛的卫生监督队伍是搞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关键。首先,要大力加强现有的卫生监督人员的卫生专业知识、卫生法律法规、执法文书的书写的培训,提高其综合专业素质。其次,引进法律专业、工程专业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充实到卫生监督队伍中,提高卫生执法专业水平。再次,应健全卫生监督机构内部制约机制,完善各类考核制度,定期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不予任命和聘用,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5加强公共场所的法规宣传和培训力度

采用网络、报纸、电台、电视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公共场所的普法教育,从而增强企业法人的守法意识和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深入地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如:集中培训;派发录像资料;大型单位上门培训等,着重加强对卫生操作技能和操作程序的培训,保证每位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和上岗后都能得到系统、规范的学习,督促他们自觉地作好卫生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1] 苏瑛、冯垚,刘建明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67-68

[2] 孙树峰,许美玲,朱安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中的问题及探讨.《职业与健康》,2003,19(4):102、103

[3] 李明.基层公共场所卫生監督几个问题的探讨.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4):464、465

[4] 张纪华、陈士玉、于广胜. 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讨论.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3:19

[5] 孙亚明,潘健.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743、744

作者简介:

常树丽,女,1981.08,硕士研究生,科员,深圳市龙华新区卫生监督所。

作者:常树丽 杨寅秋 蔡翠玉 彭燕婷

卫生监督研究论文 篇3:

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摘 要]通过运用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多重论证的方法,分析了卫生监督体系“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工作自从改革以后成就显著,不过存在不少问题:(1)机构性质明确,名称统一;各级机构职能定位不明确;(2)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3)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经费缺乏;(4)房屋装备基本满足工作需求;(5)卫生法律法规滞后,亟待解决;(6)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卫生监督领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经费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

[关键词]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

齐齐哈尔市辖七区九县(市),占地面积4.24万平方公里,人口570万。自从建国以来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时期(1949年—70年代末),齐齐哈尔市下设有卫生科,在乡(镇)或城市街道办事处设有卫生专职干部,这种卫生管理体系虽有调整,但主要框架一直沿袭至今,此时公共卫生监管的体系初步型成。第二阶段——发展时期(80年代初—90年代末)1991年8月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齐齐哈尔市借此契机公共卫生监管已经步入了专业化阶段〔1〕。第三阶段——建设时期(1999—2008年)公共卫生监管主体体系建立,各级政府的监管职能,监管对象,监管机构基本明确,国家及市政府建立的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我市的卫生监督体系建立起基本框架。第四阶段——创新阶段(2008年至今)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2〕。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我市的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重要性

卫生监督工作是全市构建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卫生监督工作目的是运用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正常秩序,保护全体民众的卫生权益;同时监督特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单位卫生行为;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卫生监督工作也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监督职责主要包括: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的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医疗机机构、采供血机构、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4〕。

以齐齐哈尔市所属的七区九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公共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情况;机构费用收支情况;机构的主要仪器、办公设备、及信息建设基本状况;被监管卫生许可情况;辖区卫生监管基层网络建设情况等进行研究。采用综合运用焦点小组讨论法,广泛收集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及发展的看法和意见。

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

1.机构性质

2003年下半年,齐齐哈尔市相继成立17个卫生监督所,管理全市的卫生监督工作。根据2009年中央的规定,卫生部相应机构及各个地方卫生监督机构相继纳入公务员管理系列。通过问卷调查的情况看,我市的大部分的公共卫生监管机构为全额事业单位,各地区卫生监督所隶属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各区级、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机构行政级别为副科级。

2.人力资源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根据2010年7月底制定的《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意见》(试行)方案中要求辖区内每万人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人员〔3〕。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最高的数值是齐齐哈尔市的区人员配备情况每万人0.776人,卫生监督人员的平均年龄达到46.1岁,人员年龄相对较大,影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新鲜的年轻的力量加入。人力资源学历多集中在专科、本科水平,高学历的人员较少,需要进行行业的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性别比例基本合理,部分地区男性较多。高级职称在人员中的比例为47%,占的比例比较高;

人员流动情况(近五年的)数量上各地人员表现为净流入,方向上表现为同级变动为主,上调多于下调;除了机构改革导致的变动,大量人员流入医疗结构或是高校继续深造;所学习专业情况;除了公共卫生,医学相关专业外,其他专业如:法律、计算机、管理、会计等相关专业人才相继引入。医学相关专业的人员比例要低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法律、管理等专业人员占约20%,人数上有明显提高。我市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趋于合理,法律监督专业指导更加全面,人员、机构运行的管理更加系统。

但是齐齐哈尔市的比例相对比较高。而法律和其他非医学类专业人员比例相对较高,提示卫生监督机构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从工作的实际出发选拔人员,按照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充实了医学专业以外的人员进入到卫生监督体系,使行业运行为更加规范。

3.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经费缺乏

收支平衡是一个机构正常运行首要条件,从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齐齐哈尔地区公共卫生监管体系中,收支基本平衡,但仍有部分的资金缺口。

公共卫生监管系统的经费分为: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业务经费。人员经费是一个部门人事编制内的职工的工资、补贴、福利待遇等费用。公务经费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要求或者目标所需要的花费,用于单位日常工作的办公费用。业务经费是指与职能相关的费用。

经费来源一般包括:政府拨款、服务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公共卫生监督机构经费逐年上升,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是主要支出项目,占支出经费的80%,随着政府的重视,公用经费和经常性经费有所提高,专项投入效果显著,专项经费多来源于地方政府经费。

根据2005年下发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指出:市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筑规模应不少于2400平方米,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筑规模应不少于1200平方米。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包括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近三年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相对力度比较大,人均建筑面积,实际使用面积,产权房建筑面积等基本达标。

近年来,我市设备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政府重视卫生监督机构设备建设的投入;卫生监督机构设备有较大幅度增加;现场快检测设备建设得到了优先发展。但是部分卫生监督机构设备建设尚未达到标准要求,个别卫生监督机构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4.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执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

2013年3月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监督局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综合监督工作,从而食品安全和职业卫生职能得到调整,从而公共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被削弱,以此次变革为契机充分明确机构的性质和定位,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经费有效支出〔6〕。随着13年方案的提出,相应的公共卫生监管的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具体的实施方案应用做出调整。目前时间有限,大量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建立或是有效的执行,在法律法规落实执行过程中,需要必要的技术支持,这需要在科技设备上和人员应用设备能力上得到必要的保障。

三、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未来展望

针对新的机构改革契机,结合齐齐哈尔市实际,从以下一点出发可以推动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管发展。

1.广纳贤才,广开言路

新医改后,卫生监督人员数量有明显增加,但与需求仍有差距,高学历卫生监督人员比例稳中有升,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卫生监督人员不足,加强队伍建设;卫生监督机构编制不足,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定编并扩大编制数量。积极鼓励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加大政策性奖励。

2.加大投入,优化资金利用

人员引进费,工资支出、奖金支出、职工福利、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房屋基建投入资金等。经费主要来源是:卫生事业拨款、专项经费、业务收入、罚没款返还等〔7〕。目前经费上有严重缺口,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薄款,地方政府支持。我们主要增加经费来源;有效利用经费,根据项目的特点,创新项目经费跟踪机制,有效的提高项目经费的利用率。

3.完善硬件,把脉发展途径

新医改后,我市公共卫生监管用房屋建筑面积、主要仪器办公设备情况有明显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需求。现场快速检测与防护设备实际配备有待完善。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设备质量、数量、种类投入,重点加强快速检测设备和信息建设设备配置。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规范的卫生监督信息平台,达到信息透明,公开,共享。形成一套完整的,全市统一的突发紧急情况卫生监督体系,做好防控预案。

4.健全法规,把握技术要点

制定并完善行之有效地齐齐哈尔市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并处理好执法依据和处罚标准的相对关系,要求执法人员熟练掌握,秉公执法。

2013年3月改革方案出台后,新型的公共卫生监管工作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齐齐哈尔市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有不足之处: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经费缺乏;房屋装备基本满足工作需求;卫生法律法规滞后,亟待解决;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需要卫生监督人群策群力共同谋划齐齐哈尔市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陈刚,曹文梅,康琦,等.《我国卫生监督行业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概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03):207-210.

〔2〕张帆,陈刚,张蓓蕾,等.卫生监督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概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02):114-118.

〔3〕应贵英,段占祺,王敏,田甜.卫生监督统计指标评价〔J〕.华西医学,2012,(09):1375-1379.

〔4〕孙梅.卫生监替体系系统评价与配置标准研究〔Z〕.2008.

〔5〕刘斐霞,肖青,薛敏,等.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定性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22(5):440-444.

〔6〕毛艳铭.齐齐哈尔新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问题与对策〔J〕.理论观察,2008,(04):16—17.

〔7〕陈万春,陈宏,高东江,等.齐齐哈尔市创建黑龙江省西部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战略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14,(04):62-65.

〔8〕何莎莎,王晓华,冯占春.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模式上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01):70-73.

〔9〕马骁,任旭,董雅静,等.对职能调整后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能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01): 7-13.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贾翠英 于永刚 宋运娜

上一篇:通用词汇科技论文下一篇:企业培训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