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论文

2022-04-28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提高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提出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实验技术人员在职培训,认真执行实验室工作量计算考核办法,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论文 篇1:

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探讨

【摘要】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课题,随着科技水平发展,各种方法和模式也不断的变化,通过剖析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献,理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提出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阐述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建设、实验人才队伍和信息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为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提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建设;管理

高校的实训实验室是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下,要建设一流的师资、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转化优秀的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等,就要依托于实验室。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体系,保障实验室的高效运转,进而推进高效实验室的综合改革和“双一流”的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及文献分析

1. 数据来源

高校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数据众多,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及权威性,本文以CNKI的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数据的检索年限为:1985-2018年,文献类别中的期刊检索条件均为“模糊”,考虑到部分高校或机构对实训室或实验室的不同称呼,主题词和关键词设置为:“高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其中共检索到期刊1046篇。

2.数据统计及分析

文献统计发现,2000年前关于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文献相对较少,主要是基于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不大,因此较少有变动。而2002年起,关于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达到一个小高峰,约89篇,接着有小幅度的回落,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训实验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研究文献总体有较大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如图2,对高校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索在实训实验建设管理研究领域较为关注的主题,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

在原数据进行关键词频统计,汇总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领域中高频的关键词(见表1),由表1可得,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管理、建设、实验室管理、高校、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等关键词十分活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如图3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文献出现幅度变化较大,但这些关键词还是符合总体相关文献的发展变化(见图1),其中“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近年最关注的热点,说明高校实训实验室重点方向更趋向于建设及管理。

如图4,从该领域的研究层次进行分析,发现“基础研究”“行业指导”“高等教育”及“工程技术”四者的总和占到总体的90%。而从学科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则占总体的78.43%(见图5),这表明实训实验对高校教育及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对高等教育来说,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对高校的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

从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基金分布来看,几乎都是省部级及以上的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遥领先其他的基金项目,这说明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共识,因为建设和管理好实训实验室是推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如图6所示。

通过对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理顺高校的建设与管理实训实验室的过程,系统的剖析该领域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发展历程,帮助我们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和问题,针对问题重点进行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法,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

二、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 缺少顶层设计,无法有效的统筹规划

近年来,各高校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但是相比教学、图书馆、食堂及宿舍等设施,投入到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就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流于表面,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比如,有的高校以教學为中心,认为除教学外,实验室建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建设,导致设备维修难以保证;有的高校对实训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多头管理、职责权限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有的高校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安排,导致实训实验室形成一个虚体概念,可能因某课题组或人设立,也可能因某些变动而撤销,使得实验室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2. 建设不合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数的实训实验的建设还是以某门课程或专业为主而设置的,功能较为单一,相关专业间的关联系薄弱,综合性的实验难以开展,可拓展性低;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或学校的发展要求,出现相邻专业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甚至是为了完成专项资金任务而不顾实际进行建设的实训实验室,这样使得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建好的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环境差,不能满足专业课程需求,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有的实验室因过度使用,损耗过高,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实验室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使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闲置浪费。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和淘汰率。

3.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是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中坚力量,因此该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的水平高低,所以该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实验管理的重要一环。但是多数高校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使得实验教师地位较低,存在“实验教师低人一等”的观念,甚至有的将实验岗位设置为工勤岗,没有相应的岗位专业水平和学历要求,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实验工作评估机制,导致大多数高校存在实验教师工作任务不均,工作考核评定情况与实际不符。再加上高校在岗位设置、编制核算等方面过多的倾向教学、科研人才方面,从根本上缩小了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空间和减弱了专业发展水平,没有改善实验人才队伍的提升和工作条件,使得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造成实验人才队伍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4.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高校实验室暂行条例》、《高校实验室工作規程》等文件进行建设和管理,有些规章制度虽然按要求上墙,但是由于不够完善,仍然会出现责、权、利不清、实验文件不全、低耗值设备管理混乱等情况。而且没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学生教育,容易导致学生不爱惜设备,导致设备易损坏,加上仪器设备维修责任不落实到人,使得设备维修维护不及时,影响设备的完好率和实验教学,导致实验管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三、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思路

1.科学合理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高校应依据“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思路转变观念,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放在高处,提高认识,加强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管理实训实验室,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学科建设做好总体规划,兼顾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和公共实验室的共性,依据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需求,建设通用、实用、耐用及具有前瞻性的实验室,避免盲目、随意的采购仪器设备。

再进一步理顺实验、教学、科研等资金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实验室的统筹、兼容和开放性,按照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提高和加强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探索以高级职称人员为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的“项目制”建设管理方法,加强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理顺体系,完善制度

为满足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必须先理顺实训实验室的体系制度,打破传统体制下独立、互不沟通的局面,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将实验建设、设备管理、实验教学、低值易耗品等制度化、规范化,做好相对应的维修、维护记录和专业档案建设。

建立校级的独立管理体系,由实验中心对全校的公共及专业实验室进行统筹管理,以“中心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的对实验室建设把关,将实验室考核、管理日常化,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条例”“实验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或条例,使得实训实验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 提升实训实验在教科研中的地位

目前,高校里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实验是教学的附属、辅助,导致学校的重心倾向理论,理论教学重于实验教学。然而,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依据都是实验的结果总结而成,从而提高对实训实验的思想认识,实验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新型产品的诞生基础;是科研成果产品转化的雏形。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将实验放到教学同等地位,加强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不断深入改革实验教学,建立独立性教学实验课程,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充分体现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途径,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又为独立的教学体系。

4. 着重建设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员组成

由于多数高校中实验教师属于教辅岗位,在工资福利待遇、进修培训和职称聘任等方面不如专职教师,导致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不愿到实验室工作,或者利用学历进修等途径进行调岗,使得实验队伍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实验人才队伍定位不清晰、个别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外出进修交流机会少等方面也使得高校的实验人才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实验工作和教学的质量。

因此,要做好实训实验的建设与管理,就要抓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那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提高实验老师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和作用。制定激励机制,激励和鼓励先进人员,形成良好氛围,让实验教师拥有成绩感;二是政策倾向,建设合理的人员结构。在岗位编制和设置上适当向实验技术岗位倾斜,提升职称晋升方面的优越性,加大培训进修机会,为实验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调整实验队伍的人才结构比例,保证队伍中高职称和中青年人才的衔接,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和素质训练。对实验技术人员设定考核机制,加强对低学历人员提升要求,针对考核不合格或不适合实验岗位的人员及时予以调岗调离,保障队伍活力和专业性。因此做好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会是实验教学事半功倍,也将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水平。

5.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实训实验室功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各种学科建设、科研设备及仪器等与日俱增,使得实训实验室的数量和管理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加上实验室管理中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因此就存在实验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沟通共享不便等弊端。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实训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

首先,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数据。从学校的层面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全校实验室数据信息化管理中心,将各个专业或公共实验室的信息汇总到一起,消除信息孤岛,方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享,提高信息分享速率。其次,结合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实验室。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验室的改造,打造实验室门、窗、灯、电等设备智能化中心控制管理,解放人力,减轻实验教师在日常开关门、设备检测等方面的负担。最后,建立对外平台,强化内涵建设。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门户管理系统,对外发布相关新闻及信息,实现在线咨询及预约服务,扩大的内外交流共享,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及信息数据。

四、结语

实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既要兼顾传统实验室的模式,又要发展信息技术下新型实验室,而且实验室的活动的频繁性、环境特殊性、安全重要性等,注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一定要保障制度的完善,经费的高效投入,实验人才队伍的稳定,智能信息化的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的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6):145-147.

[2] 陈彩微.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8(08):26-27.

[3] 代新敏.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优化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1):146-148.

[4] 王莹,袁园,刘俊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3):246-248.

[5]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02):48-50.

[6] 刘贻新,王成勇,吴福根,陈浪诚.“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赴德法两所高校实验室考察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8):20-24.

[7] 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03):185-186.

[8] 张筱娟,王贵学,秦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革新建议[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03):135-137.

[9] 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王昭,刘琦.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2):1-3.

作者:许喜斌

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论文 篇2:

关于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提高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提出更新实验室管理理念,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实验技术人员在职培训,认真执行实验室工作量计算考核办法,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实验室逐步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基地发展将是一个趋势。然而,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存在“重物轻人”现象,实验室装备不断更新,先进的仪器设备大量增加,而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操作管理这些先进仪器设备、支撑实验室有效运转、为教学科研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则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高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如何稳定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技术水平,是国内各高职院校急需关注和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

1观念片面,忽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国家人事政策滞后,目前实验工程技术系列中没有设正高级职称,与国际上主要国家实验室管理存在政策差距,不利于调动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对实验室工作认识存在片面性,对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设备投入轻队伍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缺乏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往往重视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的建设,而忽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而忽视实验技术领军人物培养,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配备出现了参差不齐、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不合理现象。这些片面观念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背景不相适应,对稳定实验技术队伍和培养实验技术骨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实验室管理体制混乱,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体制松散,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实验技术人员编制和管理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队伍建设。以我院为例,实验室管理采用的是院(系、实训中心)的二级管理方式,实验教学归教务处管理,实验室的设备维护及日常管理工作归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归人事处管理。这种多头管理造成实验室工作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不规范,岗位准入缺乏针对性,工作内容容易界定不清,岗位职责不明确,严重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3用人机制不完善,制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管理体质问题衍生出用人机制上的问题。实验室岗位编制凭经验管理,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的劳动未能得到应有认可,他们还处于教辅系列,岗位薪酬及工作量计算与教师系列相比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考核流于形式,除实验教学外,其他诸如实验技术开发、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考核没有针对性,不能真正反映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绩效和质量的好坏;这种用人机制严重制约着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造成有能力的人员不安心在实验技术岗位工作,有机会就转到教学科研系列。

4激励机制缺失,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发挥作用

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实验技术队伍评优奖励培训工作非常薄弱,实验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得到实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提高,就连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或外出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都比较困难,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优奖励活动几乎没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优秀实验技术人才匮乏。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可用以下两个式子简单表明:教学实验团队=教学团队+实验技术团队,重点实验室团队=科研团队+实验技术团队。可见,离开了实验技术团队教学实验队伍和重点实验室队伍都是不完整的队伍。现在许多实验课程已经独立设课,由实验技术人员独立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课程有独立的教学大纲,独立的教材,独立的课程考核和独立的学分记算,不再是理论课程的附属,课程要求实验教师具备比以往更高的能力与素质,去从事高水平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工作,实验技术教师应与理论教师享受同等地位和待遇。对于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实验教师队伍的地位应更高些。

2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成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委员会

成立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对全校实验室规划和建设实行统一领导,主管院长任主任,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设备处)、人事处、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委员由各专业团队负责人、专业实训中心主任组成。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与设备处)作为具体操作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做好实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的核查分析。与各专业团队负责人、专业实训中心主任、人力资源处一起协商按实验技术人员岗位类别拟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要求、考核方案、培训提高计划、激励措施等,提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讨论决定,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落实,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和实施办法,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协调关系,形成合力。这样,可避免考虑不周,减少失误,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贯彻执行。

3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工作要求

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现有的实验室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影响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中职学校在生源素质、培养目标、社会影响、教师情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制度建设需考虑具有高职院校特色,须符合自身实际。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完善具体的高职院校实施细则。在《实验室管理规程》、《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等方面对实验室管理的各环节和实验教学的预习、实验、分析总结等各个阶段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更明确,积极性更高。

4制定培训规划,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制定科学的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规划,搞好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工作。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展示自身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展教科研活动,使他们通过教科研活动,改进实验技术,更新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质量,体现自身价值;派出参加实验技术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学习国内外高校先进实验室建设经验和现代实验教学方法,开阔实验技术人员的眼界和思路。同时根据各自专业要求,对新进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一些实验室基础知识、岗位基本技能的培训,如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改装、检验、维护保养、设备选型论证、实验室日常管理等。

5完善职称体系,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加拿大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在提职和晋升等方面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4]。我国人事政策应与时俱进,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体系,调动高级职称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设定正高级职称评审。高职学院考核和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与理论教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应有所不同,并要制定实验室分类评估标准,重点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利用和功能开发等与实验室工作相关的业绩。开展实验室评先进活动,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分工不同,设立不同类型的奖项,在每年教师节给予表彰奖励,并将考评结果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聘用、职称晋升相联系。

6量化考核内容,科学制定工作量

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和考核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有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包括准备实验、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改进实验、设计新实验、毕业设计实验、编制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等;实验技术开发工作包括实验改进和设备功能开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仪器设备建设、低值易耗品的申购使用管理、常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每项内容都要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并体现各专业实验性质的差异性,对工作难度、质量的好坏也应计入不同的工作量。做到实验技术人员与理论课教师同工同酬,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是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资源使用和管理的关键力量。因此,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抓住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大好时机,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推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

[3]马涛,何仁龙,朱军文.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与结构实证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58-60.

[4]王友建,吴元学,岳进.中国与加拿大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30-131,138.

[5]柳中海,李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7-108,126.

[6]祝宏.浅谈独立学院实验教师队伍定位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

作者:池淑琴

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论文 篇3:

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高校实验室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队伍;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研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各层次人才及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的摇篮;实验室队伍是科技创新、支撑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表明国家把高校实验室建设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否拥有先进的设备是实验室水平的高低的必要条件,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具有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是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关键要素。

一、高校实验室队伍的现状

1.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在部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工作人员被视为大学教育的辅助人员,普遍认为实验室工作无足轻重的偏见。其地位远低于教师和管理教师,其办公场所也被隔离出教师队伍;在福利、待遇及师资培训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无论从学校还是各级学院都缺乏对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规划和措施,很多实验技术人员多年来没有机会得到实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提高。一些有志学习深造的实验人员只好通过考研或考博离开实验室。因此,部分高校不允许其读在职研究生,担心人员的流失,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实验人员的发展,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掩耳盗铃”。此外,高校在岗位定制存在问题,不允许岗位的变迁,实验人员永远只能做实验室的工作。这样,导致硕士生和博士生不愿意去做实验室工作,更愿意去做辅导员或管理岗。

2.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激情。以本校机电学院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全院教职工110人,实验室人员9个,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4人,工程师3人,助理实验师1人;从学历上看,硕士5人(近5年新进人员),本科2人,中专2人;从年龄分布上看,59歲2人(男性),48岁1人(男性),30—40岁4人(男性1人),30岁以下2人。负责本院6个专业1400名本科生及其他2个学院相近专业约1000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根据我国高校教师与实验室人员的比例规划:重点院校4.4∶1,一般院校5.6∶1。按照一般院校比例算,我院实验室人数应该是18人,而现在人数仅达到一半;实验室队伍的结构及层次存在严重问题。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职称人数比例严重不合理;实验教师退休了不能及时补充,出现严重的缺编问题。由于实验教师不被重视,很难从重点大学引进人才,实验室队伍中留校生较多,存在严重的“近亲繁殖”,不利于专业知识的交叉。

同时也要看到实验教学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够高,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观原因是有的实验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滞后,缺乏奋斗目标;钻研业务动力不足,常出现新型设备购置后在实验室搁置而不能及时用于实验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不够积极,科研成果少,形成恶性循环。

3.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实验室是原创性科研的源头。对工程科学来讲,原创性的概念,是从实验室里出来的。实验室工作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纽带,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检验。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验证理论,产生原创性火花。大家都知道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是吴健雄做的实验验证才被确认的,可见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

1.改革体制,消除不公。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处,是激发实验人员潜能的一把钥匙。要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必须有一流的实验室队伍。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不同任务,通过科学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逐步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聘任制度。学校试行在部分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公共平台及重点实验教学课程等设置校聘岗,各学院也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重点岗,充分发挥实验人员队伍的作用。如上海大学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保护在某一领域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根据实验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制定职称评审标准,可评定为教师系列、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的职称。教师与实验室人员同等重要,摒弃传统思想。

2.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改变观念,消除不公。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对实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具有更清醒的认识,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在实验室系列设置正高职称的实验研究员,开始允许其读在职研究生,使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员看到了希望,能安心的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有利于实验技术骨干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稳定。但是高校实验系列在职称、津贴等低于教师系列和行政管理人员,如本校在绩效改革中,同等条件下实验人员的绩效奖励基数低于行政管理人员0.1,低于教师0.2的差异。这种不对等的现象容易抑制实验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人员群体规模小,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各院校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专业实验教学研究室独立于各专业之外,改变实验室是各个系室的附属现状。此外,各个系室为了各自实验室的建设,出现设备重复采购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实现设备及人员的集中,建立院级实验中心,由院级领导和实验中心主任共同管理该实验中心。这样有利于形成团队,避免一盘散沙的现状。充分放权给院级实验中心,自主安排教学实验,有效的提高效率和实验室队伍的综合实力;实验中心教师组成团队,积极申报课题和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如本院教师指导大学生申请江苏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3年共申请到50项,其中实验室人员申请到6项(其中3项与教师合作申请),所以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是关键。

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彻底改变其与“业绩无缘”消极影响。制定适合实际的职称评定、晋升政策。在现实条件下,实验人员一般很难申请到国家级基金。往往因为缺乏启动资金,科研工作难以展开。所以校方应加大开辟校级课题的支持力度,如实验室自制仪器项目、实验室教改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等,从而鼓励实验室人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大学生竞赛,竞赛获奖均作为职称评定的认可材料。

三、总结

当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时实验室队伍建设对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性,但是改革和执行力度还不够。所以高校应该把实验室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地位,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员,让实验室队伍的层次与教师队伍相匹配,更好的促进教学和推进科研,为建设一流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兰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67-168.

[2]向东,王青,段平忠,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3],2011,28(6):204-207.

[3]朱云.实验室队伍建设与实验室发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6(2):64-65.

[4]钟敏建,朱明源,丁伟中.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的新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03):14-15.

[5]王友建,吴元学,岳进.中国与加拿大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30-138.

[6]郑锦娟,李立群.高校实验室队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65-168.

[7]赵阳,管利萍,李海燕,等.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研究工作,2015,(04):70-72.

[8]施瑞,何骁威,兰山.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4,31(1):218-220.

[9]秦长平,伍莺莺.加强高校科研实验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85-187.

[10]赵涛涛.专业实验队伍的建设与探讨[J].探究.2015,(16):46-48.

[11]常建峰.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6,(4):48-50.

[12]盛洪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106-108.

作者:吴志威 郑梅生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体系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流通业发展中的农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