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19

东营市东营区麒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育种、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销售、信息交流、技术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社员出资额达625万元,现有社员1300余人,聘有技术人员12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农业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农业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优势提升新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新疆农民教育培训主渠道和农民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以其辐射面广、距离广大农民距离近等优势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在新时期应当充分发挥优势,以农民教育培训为主线,加快推进各类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主力军

新疆农广校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全区体系健全、覆盖面广、师资队伍强、培训模式受农民欢迎的专职农民培训机构,成为新时期新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力军。目前,新疆农广校体系建有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办学构架,其中县级占82.6%,整合后有78个卫星远端站点,农民培训基地171个,农民田间学校87个,实训基地65个。专职教师以本科生为主,占67.8%;中级职称占44.0%,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22.8%。建立的农民培训师资库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9.8%;副高及以上职称占30.4%。教育培训模式最受农牧民欢迎。新疆农广校体系不断探索有效教育培训模式,使教育培训更接地气,更能满足农牧民需求,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以卫星小站为依托,深入开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获取方便、内容详尽、图文并茂、信息及时的优势,邀请疆内外专家、学术带头人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讲授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产业质量安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中后期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等近二十个专题内容。在自治区农广校卫星直播分中心进行直播,通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卫星远端接收站方式传送到全疆各农业卫星小站,便于农业系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就近参加当地培训。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专题培训班13期,参加培训人数1万多人次。

(二)以培训基地为突破,切实提升示范带动水平。充分发挥专门机构办学校办培训的作用,依托沙湾县、尉犁县2个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温宿县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紧扣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主题,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2018年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1300人。充分利用反季节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反季节食用菌、花卉生产基地教育培训和示范引领作用,组织近1万人次农民现场学习先进技术,开阔眼界,提高生产种植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以田间学校为中心,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依托各类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建立的87个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组织教师、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担任授课教师,针对农民需求,定期组织农民实地现场观摩学习,便于掌握作物、果树栽培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和能力。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农广校覆盖面不全,全疆未建农广校的县(市)占35.2%。全疆农广校拥有办学场地优限,还不适应形势下培训培养需要。

(二)教师队伍还不稳定。在编不在岗比例较大,有的分校占到一半,个别占到三分之二,同时,有的教师忙于其他事务性工作,精力分散,对教务教学研究不够深入。

(三)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一是本土教材研究开发不够深入,量不够多,教学培训中多依靠其他资源;二是教学资源传统,信息化水平利用程度不高。

(四)培训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主要培训模式是政府部门主导通过自上而下行政指令安排的各类培训,农民没有话语权。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不完全相符,影响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培训目标难以实现,培训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础建设。发挥专门机构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农技、农科院、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等部门沟通交流与合作,引入多方资源共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结合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开展,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农广校,作为新疆培训基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选派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到中央农广校、地方农广校、大专院校参加业务能力培训班,以及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兄弟省农广校教师,或者安排本土优秀教学能手授课,分批次每年组织一至两批师资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重点培养一批能上讲台、能写教案、能运用媒体资源的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农民培训师资库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对授课教师的政治审查、课件审读、质量把关,切实提高培训质量,遴选推介一批高水平名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农广名师队伍。

(三)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大对视频资源开发建设力度,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使得农民感受更加直观,深刻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区域在线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农民使用应用农民在线教育平台和云上智农App,提高使用率,学习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新疆22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教育培训。

(四)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把握方向性、选择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考虑长远性。为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紧紧围绕政府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把培训工作做细,首先要调查摸底确定培训人员。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不同产业技术培训;根据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不同的农民划分类型开展培训;分类组织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小农户开展培训。

(五)搭建科技研究转化平台。农民需要有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种植养殖难题,更需要的是农作物、果树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提供关于疾病的预防及如何防治知识技术。农广校要做的就是沟通农业院校、农科院在合作社、乡镇级甚至村一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技术指导工作站,打通农民和科技研究应用之间“最后一公里”。以此解决基层技术指导人员力量不足问题,组织农民在田间地头参加学习,为农民提供跟踪式服务,取消走马观花式参观培训,让更多的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科技从业人员有了天然试验田,能够脚踩大地,躬身耕耘,更利于研究工作开展,实现科研价值。对于有意愿、有知识、有技能到农村开创一片天地的毕业生,给予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他们有望成为农民队伍的生力军。

(六)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培训。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割裂,农产品价值低,附加值无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和休闲观光旅游、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紧密关联,能够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做强做优产业开展系列培训。开展种植业培训教会农民怎么种,还要围绕农产品如何保鲜加工开展针对性培训。会种还要会卖,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借助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手段,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作者:陈景梅

现代农业远程教育论文 篇2:

引领产业发展 带动农民致富

东营市东营区麒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育种、新产品开发、技术培训、销售、信息交流、技术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2月,社员出资额达625万元,现有社员1300余人,聘有技术人员12人。合作社拥有占地面积3.3公顷的试验示范产业基地,建有标准化厂房5.2万平方米,拥有菌种机械化菌包生产线5条,食用菌包装生产线2条,年产菌种300吨,菌包1000万袋,加工食用菌7000吨,全过程实现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合作社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67公顷,年产量达10000余吨,销售收入2400多万元,为社员户均增收5多万元。合作社先后被确定为东营市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东营市巾帼科技示范基地、东营区现代农业远程教育试点单位、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

一、依靠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发展

当地历来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但多以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为主,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认识到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和完善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生产安全、营养、保健的食品,才能适应市场。一是实行了“合作社+基地+成员”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合作社重点规划和建设了4个,共计5.2万平方米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和基地管理制度,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训一人,成功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菌包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消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使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推行“菌包工厂化生产”模式。合作社引进国内先进的液体菌种菌包生产线,改造了接菌车间,将集设备设施密集的菌种菌包生产阶段进行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既解决了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分散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又实现了食用菌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

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

合作社注册了“麒麟美尔”食用菌品牌,通过建立食用菌产品展柜,开发“盐水液体型菌类山珍”、“黑木耳礼盒”等精包装产品。通过统一包装,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麒麟美尔”食用菌品牌,合作社统一使用“麒麟美尔”品牌销售成员产品,改变了长期以来采用竹篮、塑桶、塑料袋等简陋、粗糙、不规范、形象差的包装,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社员收入。目前,合作社生产的木耳、平菇、香菇、灵芝等产品统一使用“麒麟美尔”品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品牌,并占据了银座超市、胜大超市食用菌销售份额的60%~70%。

三、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合作社运行

一是完善章程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合作社实际情况,在尊重农民意愿、有利于发展的前提下,对原有章程、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印发到每个社员手中,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完善合同内容。按照经济合同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的服务内容、社员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以交易产量和实际入股资金进行二次分配,明确双方责任,确保了合同得到及时结算兑现。三是建立会计核算制度。财务问题是社员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如实反映合作社经营服务的财务收支和资产变动情况,做到了公开透明,确保了社员知情权不受侵害,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牛庄镇是东营区传统农业大镇,农业废弃秸秆一直是困扰农村环保的主要问题。合作社成立以来,利用秸秆4.6万多吨,栽培黑木耳、银耳、金针菇、双孢菇、灵芝、平菇4000万袋,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农户1300余户,每户菇农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比种植其他蔬菜增收3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安置残疾人就业100多名。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使菇农获得了可观收入,还学到了与国际接轨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作者:陆仁

现代农业远程教育论文 篇3:

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探讨

摘 要 分析农业资源概述,提出农业资源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特征,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来进行农业改造,运用现代化的市场管理手段等。同时,从节约稀缺资源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及走科技致富的农业之路三个方面提出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农业资源;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利用

资源属于基础物质,是人类社会产品与财富的基础,其基本特征是广泛存在性。在进行资源研究时,要将人类对资源利用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资源是众多资源的一种,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农业发展服务。

1 农业资源概述

1.1 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包含农业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是指人类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气候资源等要素都可以归到农业资源的范畴,此外还包括农业技术装备、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等。这些农业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与支撑性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源是否丰富、质量是否过关、开发是否到位等都决定了农业资源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农业资源的特点

1)农业资源的地域性。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地表状况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不同地域的农业资源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不同。2)农业资源属于一个大的多功能系统,结构多、层次多,影响因素也多,各个组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比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以及水资源等系统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作为子资源的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又可以分为土壤、地貌以及岩石等,随着水土流失或者生物群落出现变化等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可以看出各个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3)持续性特点[1]。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很多资源都可以循环使用,运用合理、恰当就能够让其循环利用,运用不科学、不恰当就会破坏资源,导致生产能力的下降。4)动态性特点。动态性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农业资源出现的范围性的变化,其中包含的有自然资源以及经济资源在时空中的变化。农业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属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动态性特点明显。

2 农业资源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特征

1)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来进行农业改造。在农业生产时,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步发挥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从原来靠天吃饭、靠劳动力吃饭的模式转变为依靠现代科技进行农业生产。2)运用现代化的市场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市场化发展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引导农民参加招聘会,举办农民产业技术培训等,为农民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就业率。通过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市场优势,运用独特的市场运营手段,在本地建立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贸易体系,在企业发展中吸纳当地劳动力,帮助他们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还能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引入市场经济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让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模式。结合国家和当地的扶贫政策发展个人事业,为农村家庭就业提供机会[2]。结合当地的创业优惠政策,扩展农村企业的影响力,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引导技术人员与致富能手带头创业,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3.1 節约稀缺资源利用

就当前形势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部分资源短缺现象已经初露端倪,农业资源也不例外。在发展农业道路上,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开发新型资源,以此来替代稀缺性资源。建立完善的农业资源产权制度,实施有偿有价使用,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3.2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为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要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生态种植技术,首先就要加大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从生产经营者的角度来说,跟国外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相比,中国农业的经营特点是分散、规模小,生产与销售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产销脱节,难以保障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追究违法责任主体的难度较大。还有一些农民受文化素质限制,很难运用标准化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在操作时没有按照标准规程进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绿色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绿色农业意识,让他们明白绿色农产品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强化农业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与诚信意识[3]。

3.3 走科技致富的农业之路

要提高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成效,就要让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建立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机制以及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用现代传媒来推动农业资源开发与科技服务现代化工作。要使科技入农户工作的速度不断加快,可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示范基地等服务模式。通过示范基地建立,让生产者感受运用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强其科学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明确现代化种植技术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起到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4 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我国的农业产业的实力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表现在农业资源方面,虽然农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但人口的逐年增多让我国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的压力很大。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主要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增收的贡献率,转变农业增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农业资源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傅泽田,刘雪,等.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17(2):22-25..

[2] 石玉林,封志明.新时期关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4):293-298.

[3] 李彦,贾曦,孙明,等.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54-10456.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吴天芬

上一篇:中专院校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技术管理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