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农业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理应承担农业职业教育的重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第一篇:农业教育论文范文

浅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摘要分析了目前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农业职业教育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需求;农业职业教育

作者:杨佑芳

第二篇: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摘要: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理应承担农业职业教育的重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性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的现代化。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是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人才,人才那里来,关键在教育。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及起点低,周期短,见效快。农业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出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为提高农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

在发达国家,许多高新技术被成功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大型联合收割机、自动化温室大棚、无土栽培技术、规模化养殖等都成为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可是由于我们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得不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基本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培养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与推广者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主生产经营生产单位,规模小,缺乏对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有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把新品种、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农业职业教育就要从培养技术服务人员入手,以点带而逐步推广,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逐步走上发展现代农业之路。

三、培养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

现代农业要求产、加、销一条龙生产,才能保证农产品利益的最大化,提高效益。现在出现了一些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他们有意无意的做了些经营管理工作,但由于知识上的缺失,起到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能对这些人进行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培养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险、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农产品加工者

发展现代化农业,要使农业产业由目前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蔬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这些都需要农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搞好职业教育,适应现代农业需要,这是摆在职业技术教育面前很重要的课题。过去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为工厂定点培训技术工人,为劳务输出培养技能,唯独没有针对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事实证明,只有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尽快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才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作者:林美英

第三篇:湖南农业产业与农业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撑,是一种协同关系。本文在客观分析湖南省农业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农业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强化行业指导办学、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与推进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 现代农业 农业职业教育 协同发展

《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湖南省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与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的战略规划,对以培养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农业职业教育如何对接当地的重点产业与优势产业,既是实现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客观分析湖南产业结构现状,探讨湖南农业产业与农业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关系

国内外多数研究认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是一种“互动关系”,所以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之间表现为一种协同关系。

(一)农业职业教育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教育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的基本属性,同时兼具科技创新职能。具有人才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动力,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农业职业教育作为与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通过对接农业产业,培养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现代农业提供长久的技术人才支持服务。区域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直接研发和创造新的科技成果,农业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加强与区域农业企业合作,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重点攻关,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支撑与引导

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职业教育依托产业办学的基础,涉农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应对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的积极反应。一方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造成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从而通过影响人们选择专业来实现农业专业的动态调整;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的水平高低引发的人才数量、类型、水平需求变化影响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定位和规模。同时,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能力和有效需求,一方面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另一方面影响政府、行业与企业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力度。

二、湖南省农业产业现状分析

(一)加快湖南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任务仍然艰巨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从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除2007年略有回升外,一直是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到2012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同期相比,2012年仍高于2.5个百分点。其下降的趋势(0.48%/年)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0.17%/年)。一方面表明湖南的产业结构不协调矛盾仍然相当突出;另一方面也表明湖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将处在深度转型时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农民和整个农村社会正处于裂变重组过程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

表1. 2006-2012年湖南省与全国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人口结构对比

湖南省 全国

年份 第一产业占 第一产业就业 乡村人口 第一产业占 第一产业就业 乡村人

GDP比重% 人员比重% 比重% GDP比重% 人员比重% 口比重%

2006 16.5 46.6 61.29 11.1 42.6 55.66

2007 17.2 44.9 59.55 10.8 40.8 54.11

2008 16.4 44.0 57.85 10.7 39.6 53.01

2009 15.1 43.0 56.80 10.3 38.1 51.66

2010 14.5 42.4 56.70 10.1 36.7 50.05

2011 14.1 41.9 54.90 10.0 34.8 48.73

2012 13.6 41.4 53.35 10.1 33.6 47.4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二)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从表1可知,2006-2012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虽然下降了5.2%,但全国同期下降9%,仍然与全国平均水平有7.8%的差距;2012年湖南省乡村人口比重仍高出全国平均5.92%,而且第一產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6%,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41.4%,两者相差27.8%。这些数据首先表明了湖南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存在严重偏差,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过大导致了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次表明了湖南产业的非农化并没有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非农业化转移作用有限,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上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速率应该大致接近,这是地区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就不可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拉动作用不够

湖南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万多家,其中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82家,但是平均资产仅20多万元,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落后。从表2可知,2011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68.03亿元,比湖北省多198.73亿元,居中部第2位;但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值却比湖北省少330.26亿元。数据表明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各环节耦合乏力,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拉动作用不够。在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产值比例已达1:5左右,我国这一比例为1:1,我省仅为1:0.92。

表2.2011年湖南省与湖北省农业产业化比较

2011年 第一产业 规模以上 规模以上

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 农副食品加工

(亿元) 企业单位数(个) 产销总值(亿元)

湖南省 2768.03 984 2019.33

湖北省 2569.30 1215 2349.59

资料来源:2012年湖南统计年鉴和2012年湖北统计年鉴。

三、湖南省农业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农业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相配套

2011年湖南省大、中、专在校生137.2万,毕业生34.5万,农林牧渔类专业分别是6.3万、1.2万,分别占总量的4.6%与3.5%。而2011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占GDP14.1%。表明了湖南省农林牧渔类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比例存在严重的失衡,反映出涉农类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协调,印证了农业人才紧缺的现实。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一方面,从表3可知,2011年湖南省农技推广队伍缺编1596个,缺编率4.0%,缺岗2148人,缺岗率5.3%。表明湖南省的农技推广力量不够。根据《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技术人员需要达到32000人,总量增加9700人,年均需增加1200人,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每年培养的1.2万名农林牧渔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就业的不足2%,进入农业企业的约在60%,大学生“下不去”的现象相当突出。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将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职业教育必须调整专业培养定位,培养“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会带动”的21世纪新型“大学生农民”既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表3. 湖南省农技推广队伍情况

年度 机构数 编制数 从业人员 在岗职工

2011 数量 缺编 数量 缺岗

年末 5974 40654 39058 4.0% 38506 5.3%

资料来源:2012年《湖南农业统计资料》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反映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要求

从现代农业的生产载体来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三次产业集成的特点。在传统农业中主要是种养业,而现代农业则是三次产业的集成,种养业是基础、转化在加工、增值在流通,三次产业的元素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农业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纯技术型人才,应该培养成“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包括成本效益、环境生态、人本至上等现代管理理念的教育。

(四)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

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而制约当前湖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非农业化转移作用不强,导致了大量的乡村人口被动地留在农业行业。因此,湖南农业的产业化对农业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随着传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都要求农业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培训。同时也要求农业职业院校更多元化地参与区域经济活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以及人才流通等服务。

四、促进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类型

2012年湖南省农业厅牵头成立了“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指导委员会”,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湘农业发〔2013〕17号)等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虽然体现了政府、行业对湖南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但是“行指委”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在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不够。

目前,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中只有“园林技术”“畜牧兽医”2个涉农专业普遍保留,其他专业均在萎缩,新专业少之又少,近几年仅开发了“休闲农业”专业,专业类型没有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步优化升级,不能适应农业产业转型的需要。因此,需要强化农业职业教育行业的指导作用,通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形成与我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种、养、加、机、贸”专业体系,才能使学校专业建设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

(二)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农业职业教育是一项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事业,必须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才能推动其大力发展。因为承担大量产业人口的转移就业培训,需要促进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的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的建立;要吸纳毕业生到艰苦的农业一线就业,就有必要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崗计划,严格执行农技推广人员进岗准入制度;要解决涉农专业招生困难问题,就需要放宽涉农专业的招生条件限制。只有不断完善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才能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农业行业部门、农业企业和涉农院校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农业行业、企业要通过参与农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等,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创新。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要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资源共享、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人员交流互聘、联合技术攻关与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努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打造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

2008年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为推进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有效对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集团运行机制、集团化办学政策环境、集团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集团必须明确“依托农业行业、服务农业产业、实现校企共赢”的建设理念,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支持和参与集团的工作,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这个平台,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以特色专业群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纽带,积极吸收农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集团成员携手培养农业行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提升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J].湘政办发[2012]27号.

[2]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湖南日报,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栗劲松.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理论研究[J].新西部,2012.

[5]张晓刚.北京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3(2).

[6]陈凤,唐天伟.湖南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2(25).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湖南农职院校特色办学研究团队(13TD04)、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湖南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JK013BZJ013)、湖南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项目编号:ZJA2012018)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湖南省教育科学农职院校特色办学研究基地的资助。

作者简介:罗迈钦(1965—),男,湖南攸县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责编 金 东)

作者:罗迈钦 刘鹤翔 佘俭敏 梁勇 单武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业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农业论文范文05-08

农业的论文范文05-08

林农业论文范文05-09

农业化论文范文05-09

农业物流论文范文05-09

农业安全论文范文05-09

农业税收论文范文05-09

农业经营论文范文05-09

农业技能论文范文05-09

农业保险论文范文05-10

上一篇:艺术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生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