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社会发展带来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报道和新闻摄影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一方面应更好地利用数字影像技术提升带来的优点,使数字影像可以更好地为新闻摄影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应对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管理论文 篇1: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的变化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观察分析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闻摄影 PS图片

引言

近几年媒介融合以势不可挡之势遍及全球,我国现阶段因受体制和行政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媒介融合还没有充分展开。但近年已经进入即将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当下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正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和喜悦。新闻摄影的媒介融合,“也就是把音频,视频,图表和静态照片结合在一起应用,依靠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传播,逐渐成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对互联网的一个对策”。

过去新闻传播业务是以单一的媒介形式为基础,运用的技术手段也相对有限。报纸新闻限于文本和图片传播,电视新闻以图像和声音传播为主。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摄影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摄影报道不断创新,呈现出新的走势。

一、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摄影出现的新特点

(一)新闻摄影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新闻摄影工作在媒介融合下其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新闻摄影一直都是以发表作品为成果目标,在媒介融合下作品诉求仍有部分保留,但总体而言,新闻摄影的生产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产品属性的发掘。从作品到产品的根本属性变化,源于各种媒介技术的创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界限,传统媒体机构的差异性几乎消失了。谁能争取到更多的用户来使用自己的产品,涉及基本的生存问题。

(二)新闻摄影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随着数字化通讯技术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新闻摄影已不在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了。现在社会信息量巨大,新闻摄影记者不可能随时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手机的普及,降低了照片拍摄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在第一时间捕捉影像的能力。大量非职业摄影师也纷纷涌入新闻摄影的行列之中。“草根新闻摄影”随之产生,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摄影作品对职业摄影记者是一个有力的补充。目前很多新闻机构都在新闻报道中广泛采用业余摄影者拍摄的各种素材,并与业余摄影者签约成为签约摄影师。新闻摄影形成了职业摄影记者和签约摄影师、专业拍客、普通市民等草根新闻摄影者多元主体,共同创造了现新闻摄影的新局面。

(三)新闻摄影报道由单一媒体独立运行转向多种媒体融合传播

新闻摄影报道不再局限于报纸、杂志,电视也大量采用静态新闻图片。而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更是新闻摄影传播的重要媒介,有了网络媒介影像互动成为了现实。影像互动是通过幻灯片,视频或Flash技术整合文字音响和互动的报道形式,影像互动可操作性强,这种报道形式基于新闻摄影静态照片的延伸形态,幻灯展示的摄影作品与视频采访、加入旁白、现场声及背景音乐,以文字背景叙述和在线互动作为补充以达到影像叙事的效果。通过影像互动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透彻地了解新闻信息。现实中受众从纸质媒体获取信息的数量在迅速减少,报纸杂志甚至电视都受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夹击。网络成为新闻摄影重要传播手段。

(四)传播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融合

传播形式是指传播者进行传播活动时所采取的作用于受众的具体方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静态的新闻图片、有声幻灯片、视频、博客甚至微博。随着3G技术的来临,手机报也成为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新型的传播工具,在新闻摄影传播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摄影面临的问题

(一)真实性问题

对新闻摄影来说,数字摄影技术在带来高时效和便捷性的同时,也为某些有不良企图的人制造虚假照片提供了方便,从而造成了数字技术的滥用与异化,使新闻图片的真实性面临前所未有威胁,直接挑战新闻摄影的底线。

自“周老虎”、“刘羚羊”事件出现之后,有关PS图造假的新闻接连不断。闹得全国上下闻虎丧胆,遇羊心慌。虽然惊动了司法界但真假老虎的争论至今依然没完。“刘羚羊”事件中虽然当事人也道歉了,相关人士也辞职了,但PS图造假依然在增加。从这些事件中,人们频频上了PS图的当,PS图已做到以假乱真的水平,人们几乎无法辨别真假。PS图造假正冲击着我们正常的生活,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辨别真假的能力。

(二)拍摄质量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从相机和摄影技巧两个方面来看

1)从相机本身来看 现在新闻摄影主要使用的是数码相机,在使用的镜头相同、现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数码相机没有胶片相机拍的照片清晰,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出图像质量总觉得有些差异。这个问题牵涉到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工作原理。因为数码相机和胶片的原理有着根本的不同,数码相机成像不如反转底片细腻、层次丰富;数码相机拍摄远景分辨率不够层次较少,越是拍近景优势越明显。想用相同的镜头、在同一现场环境下,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出相同成像质量的图片,在中、近景,特别是纪实摄影拍摄时,是可以做到的;但对于大场面的远景风光来说,数码相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作的。这一点新闻摄影者必须清楚认识到。

2)从摄影技巧来看,正由于数码相机的先进性和便利性,让有些摄影记者本身变得浮躁起来,在追求多快的同时忽略新闻照片的精和深。不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急功近利,过度依靠电脑。丢掉了稳重、思考的头脑,采访不深不精,有了这样的情况就不可能拍出高质量的新闻照片。也由于数字技术降低了拍摄的门槛,让大量非职业的草根新闻摄影者涌入了这个领域,这些人没有经过新闻摄影专业知识的培训,新闻摄影素质不高。因而制造出了大量内容重复、角度雷同、视觉乏味、意义牵强附会的图片。

(三)新闻数码摄影图片数量大,图片使用选择难度大

由于新闻摄影者现主要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相对胶片相机拍摄而言数码相机拍摄成本很低,收藏、删除很容易,所以新闻摄影者往往对一个内容不计成本重复拍摄许多图片,从而导致拍摄的新闻图片数量太多。而新闻摄影图片作品的发布平台、图片网站(图片库)都对所有公众开放,普通公众也可以轻易发布图片。因此,新闻摄影图片数量及其庞大,新闻图片编辑要想在这些海量图片中选择最佳图片来使用,其难度绝不亚于海底捞针。这容易造成新闻图片编辑因选图片不当而使用了假的或质量不佳的新闻图片,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在媒介融合下发展新闻摄影的对策

(一)确保数字化新技术下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赖以生存的重要问题,也是新闻摄影工作的底线。怎样才能杜绝假新闻图片呢?

1)完善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的工作规则,从制度上最大可能防止假新闻图片的产生。

2) 新闻摄影者一定要熟悉相关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让自己有较高的PS图片的基础和能力,这一点对识别PS图片很重要。新闻摄影者要能运用视觉经验观察图片画面内的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光线的方向、强度、硬度是否一致 ;色调、饱和度、色彩层次等是否一致;清晰度、锐度是否一致;透视效果是否一致 ;设备或拍摄手法不佳导致的低画质效果是否一致。把图片放大后看细节部位的颜色是否过度,放大到出现马赛克格子,过度的颜色你会看的很清楚,PS过的图片做的再好,他的过度颜色,和画面的修改痕迹不可能在放大的状态下完全自然。

3)对数字影像必要的后期调整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规定:第一,只对照片做传统暗房可以做的加光、减光、调整色调、剪裁等处理,无论如何也不能修改图片内容。第二,在调颜色时一定要非常小心,确保是现场真实气氛的还原,一定要把色彩的改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第三,对于一些内容被修改的图片,一般不要刊登,如果确有必要刊登发表,应当就修改的内容在媒体上做出必要的说明。

(二)提高拍摄者的专业素质,多研究各种拍摄对象

针对新闻拍摄工作的特点,新闻拍摄者要多练基本功。一定要十分熟悉自己所用相机的性能特点,对新闻摄影的主题、构图、角度、光线要有充分了解。不排除使用胶片相机拍摄新闻图片的可能,不同的任务用不同相机。养成良好的新闻拍摄习惯,多思考,多深入,精选角度。同一新闻材料尽量不要拍摄过多的图片,并养成现场初选删除明显不合格的新闻图片,以减少废片的产生,减轻图片使用选择的工作量。

(三)完善行业自律的规章和有关法律

由于数字时代数字化新技术的使用,新闻图片传播的把关难度很大。各主流媒体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图片发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作为,加强对新闻图片的传播管理。对蓄意发布不良新闻图片的媒体和个人应坚决予与处罚,涉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应追究违法媒体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草根新闻摄影者的教育和培训,要他们知道新闻拍摄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新闻拍摄水平。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即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对广大受众将产生一个全方位接受信息的全新平台,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国际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宗礼.论新闻报道的多媒体融合[J].新闻爱好者,2008 (11).

[2]雷蔚真.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务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周凤桥.当代新闻摄影的十个误区 [J].新闻传播,2005(11).

[4]柯仲平.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摄影报道[J].新闻知识,2010(6).

作者:王果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管理论文 篇2:

数字影像技术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摘 要:社会发展带来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报道和新闻摄影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一方面应更好地利用数字影像技术提升带来的优点,使数字影像可以更好地为新闻摄影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应对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考虑从提高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严格约束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等方面解决这一矛盾。

关键词:新闻摄影;真实性;数字化;风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06

数字影像在新闻摄影这一领域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摄影中的数字影像发展必将取代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影像及传统冲印技术。由于科技进步为数字影像技术的提高和处理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技术支持。但是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更要冷静审视和正确认识数字摄影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数字影像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后期处理技术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影像技术提升为新闻摄影服务,又该如何应对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一)新闻摄影工作者道德修养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的影响

数字影像只不过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拍摄手段和拍摄工具,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毁灭性危害的其实是掌握并实施数字影像处理手段的人。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所代表的行业公正及客观性,是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引导公众舆论。他们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个人情操,恪守职业操守准则,以社会道德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在新闻报道及新闻事件中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不能为了个人精神目的或者物质目的而追求所谓的冲击力、深度、思想性或者是为给某些单位或媒体创造轰动效应,采取违反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的行为报道和引导新闻事件。以致引发社会舆论对数码影像的科技进步给新闻摄影带来的担忧和对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影响。

(二)数字影像在“技术方面”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影响

数字影像的诞生和应用使新闻摄影从业者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让他们不必为繁琐的暗房冲印及胶片相机的技术操作束缚。科技进步所支持的应用软件在数字化的图像处理软件上进行修改、加工和处理。但是如果在新闻摄影中不加约束地滥用数字化摄影、图像处理技术等,就可能失去人们对新闻摄影的信任,即它最吸引人的新闻真实性,失去了人们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足之地。新闻摄影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受影像的新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相机抓取特定环境里典型的瞬间来突出新闻摄影瞬间永久性的独特优势。但在加入了利用图像处理的后期制作和主观操作性完成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从而完全改变其新闻摄影瞬间永久性的真实社会价值表现,那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就无从谈起了。

(三)“互联网技术”给新闻摄影真实性带来的影响

新闻摄影是一种通过视觉来感知的新闻方式,利用影像语言来阐述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针对其评论、反映事件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信息传递、揭示意义的局限性,这样就必须要用准确而真实的文字加以补充或说明。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快速普及,经过影像处理的图片在编辑软件的支持下,加入数字化的文字表述后,通过网络提供给新闻摄影一个全新的传播载体。其信息发布的快捷和方便性,使新闻摄影及新闻图片的发布和传播的时效性、共享性大大提高。但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上随意的上传和下载,以及篡改文字说明等问题,在缺少行业自律及监管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信息发布的随意性。网络发布者的不良动机等各种因素造成了网上虚假信息的泛滥,新闻摄影图片可以颠倒照片所反映的事实真相,然后通过电子邮件、论坛方式、博客等互联网特有的手段传播出去,导致人们对于在网上所见到的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说明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可信的心理。

二、如何应对数字影像技术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影响

(一)谨慎自律,做好道德文章,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在数字影像盛行的今天,新闻摄影的生命仍然是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但是,数字技术发展与监管手段的滞后,使个别从业人员在外部环境及自身道德水准的影响下,通过新闻图片及文字说明的造假及事件的倾向性来诱导事件真相、歪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使新闻事件的可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一切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技术创新的成果掌握在使用者手中,所以对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规范及行业自律又显得尤为重要。要具有与高科技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建立更高的职业及道德标准。同时加强外部律法的约束,避免那种蓄意用高科技改变图片伪造事实或用文字说明歪曲图片含义的行为,坚决打击制止那些有损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行为,从根源上保护和遵循新闻摄影拍摄的真实性。

(二)理智、清醒、慎重对待高科技

数字影像的出现带来了行业的革命,也冲击着传统的新闻摄影领域的执行标准与操作规范,原有的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高科技数字化的时代,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了冲击。如果任由其不加监管和规范,势必会造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丧失,从而也就失去了新闻摄影生存的基础。但是我们在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数字影像技术的实施同时,也要看到科技进步给行业带来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支持与帮助。

(三)加大新闻机构应对数字影像处理的规定,提升新闻资讯传播的网络监管环境

为了更好地减少人为数字影像修改给新闻摄影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大媒体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出对数字影像的修改底线和规定,对数字新闻影像的修改范围加以限制和规范。各大新闻机构还要对修改后的新闻影像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另外,针对网络的虚拟空间,要加强有效的监管,推动网络的良性发展。除了加大对新闻造假及利用网络传播虚假新闻资讯的处罚力度,维护新闻行业的时效真实性,更是要规范净化互联网等新闻传播的渠道与空间。

总之,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摄影的真實性带来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多角度地关注这些问题,建立相应的制约措施和管理手段,使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不应该因为数字影像的介入而人为地使其丧失应有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舟.浅谈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J].神州(上旬),2013(16):219.

[2] 万晓娣.浅析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由当下频繁出现的“假照片”谈起[J].大众文艺(理论),2008(12):108-109.

作者:闫捷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管理论文 篇3:

数字时代如何保证新闻图片的真实性

【摘要】數码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把握可以有力增强新闻摄影的实效性和照片的表现力,更好地为新闻摄影服务,使其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否则,将损害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甚至危及到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字时代 新闻摄影 真实性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在时效性和空间上的竞争愈演愈烈,摄影记者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于一身的网络媒体的冲击, “传统”摄影记者如何快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图片传播需要,已成为摄影记者“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如何利用现在的数码技术更高质、更快捷地为报纸服务?如何在数码时代保证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数码图片的调修到底该有怎样的度?这些都是目前摄影记者所面临的问题。

一、数码技术为造假提供了便利

数码摄影给新闻摄影技术带来众多的变化,特别是数码摄影图像的存储、处理、传输的方便和快捷,提高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表现力,从而提高了新闻摄影这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网络视频的竞争力。因此,虽然数码摄影技术近几年才达到了新闻摄影对图像质量要求标准,但是,它已经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广泛应用和普及。速度与效率是数字摄影技术带给新闻摄影最显著的好处,而这一点正为新闻摄影在确保新闻时效上最重要的倚重,如今各大报纸、网站,数字相机已经高度普及。

不过,随着数码摄影技术逐渐在新闻摄影领域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数码摄影后期处理相对容易,给制造假新闻照片带来了方便。前两年,曾闹得沸沸扬扬“藏羚羊”假照片就是一个实例。那是一张大家都很熟悉的照片,当初看到它的时候曾经让很多人眼前一亮: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和野生动物通道上的藏羚羊在同一个时候出现在作者的镜头之中,多么精准的一个决定性瞬间啊!所以之后照片入选CCTV影响2006年度十大图片,作者也获得多项殊荣,但是后来经证实,《藏羚羊生命中的十道难关——铁路关》摄影作品是被PS过的假照片。2005年获首届华赛自然及环保新闻类金奖的《广场鸽注射禽流感疫苗》图片造假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出现,让很多人一度疑惑: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原则,也是底线。要没了原则,那些孜孜以求的新闻人,那些为了真相赴汤蹈火的新闻人,那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新闻人还该追求什么?

二、数码技术处理需要有个“度”

对于新闻图片是否允许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加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其实早在2002年中国摄影界便有人提出,新闻照片能否在计算机上进行“二度创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将此视作对照片真实性挑战的洪水猛兽,于是提出“适度修改”的原则,即在保证构图框架、拍摄主体、本质真实的前提下,可对局部的、非本质的细节进行修改。如原照片模糊或画面暗淡;为突出主题进行剪裁;对无关主题的杂乱背景进行处理;对原照片中不理想的细节进行补救,如被拍摄人物闭眼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批评性、揭露性照片中出现非批评、揭露对象时可采取模糊或“移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也有专家强调对照片的加工处理,绝不能更动的是:对新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不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不能增加或替换新闻现场当时的背景场面;不能为了刻意美化画面而进行大幅度修改等,以保证新闻摄影的“时间、空间、对象”三位一体的原则。但是,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和每一家新闻机构把握运用的“度”显然大不一样,导致数字照片“修版”和“合成”的情况屡屡发生。

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卫兵在谈到假照片时认为:一部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由无数真实的新闻图片构成的。如果这些照片是虚假的,我们的历史也就不是真实的。20年新闻摄影实践中,我特看重“真实”二字。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摄影,没有新闻摄影,我们这些摄影记者就该回家了!我一贯主张新闻摄影记者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摄影,拍照容不得半点掺假。

《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表示:画面的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所在,如果一味的追求画面的效果,但对画面随意合成、拼接、修改等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做法,都应杜绝。美国《洛杉矶时报》的图片编辑卡夫德在2003年该报曝出“伊拉克前线”合成假新闻照片事件以后说:“布莱恩·沃斯基的行为完全不能接受,他损害了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们的读者不再信任我们,那我们将一无所有。”

三、应对数码摄影技术造假要多方“出手”

在目前数码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领域的大量应用,的确可以让“制假”做到几乎天衣无缝,让人真假难辨,让媒体防不胜防。依靠过去的“打假”手段,似不能解决问题,须建立起适应数码摄影技术的行业管理规范。一是加强新闻摄影行业的管理,规范新闻摄影报道的行为,使新闻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做到有章可循,杜绝假新闻照片的蔓延。对出现利用数码技术造假的记者,应给予一定的警示,甚至清除出记者队伍。二是靠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自律,我国著名新闻摄影理论家、新华社图片编辑曾璜在谈到数码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问题时说:“新闻照片的真实性的问题是摄影记者职业道德的问题,而不是用什么器材、技术的问题”。三是针对数码技术给新闻摄影报道带来的后期处理方便、快捷,制假容易的特点,规范数码处理新闻照片的后期技术处理标准。

数码摄影技术作为一个新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正确把握可以有力增强新闻摄影的实效性和照片的表现力,更好地为新闻摄影服务,使其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否则,将损害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甚至危及到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据了解,针对现在频出的假照片事件,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及中国新闻学会在每年的新闻奖评奖中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不允许有PS的照片参赛。为了杜绝假照片的浑水摸鱼,参赛图片必须提供原始底版,没有原始底版的,不管多好的图片,都一律PASS。如果发现有造假行为,该协会规定,作者及所在媒体5年内不能参加中国新闻奖评奖。这些措施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的摄影记者以警示,确保了新闻图片的真实性。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责编:姚少宝

作者:王素英

上一篇:社会支持促进城市适应论文下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