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长短研究论文

2022-04-19

网络的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如何在全民摄影时代更好地整合图片资源?如何在海量网络图片中体现党报新闻摄影优势?如何在更开放的阅读语境中形成党报图片风格?网图时代的党报优势首先。党报拥有一大批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精熟的新闻工作者。网络时代,海量信息与图片通过各种渠道扑面而来,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闻摄影长短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摄影长短研究论文 篇1:

在数字“0”和“1”之间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数字化的概念逐渐走向大众。“0”和“1”这两个神奇的数字,被其独有的数字编码技术所支撑,将各种信息资源载入数字化的洪流,从而将传统转化为现代。

随着大众传媒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本泾渭分明的各种媒体出现交汇和融合。信息渠道和传播领域被大大拓宽,已形成资源优势互补格局。同样汇入此大趋势的新闻摄影,从传统模拟到现代数字,我们将由其技术优势所带来的在其本质特征、内涵特性、地位功能、运营方式、传播形式以及传播效果等诸方面的同步进展和未来预测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不难看出其发展的巨大潜力。

众所周知,新闻摄影指用摄影手段报道“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显然,“正在发生”为其报道的本质特征。可以这样说,新闻事件从媒体到受众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其传播时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时效性其实也是其新闻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新闻价值的第一内涵。与传统模拟方式相比较,数字新闻摄影的突出优势也在于此。用数字相机拍摄图片,省却了传统方式的冲洗、制作过程。再配合掌上电脑和网络传输,速度为传统传真技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无疑,其时效性被大大增强。如果结合传统媒体所建立的新闻站点,信息从采集、制作到上网发布甚至以分、秒计,即可以名副其实地实现对“正在发生事件”的现场报道。2001年9月11日美国恐怖事件中,全球电子网络系统高速、不间断地连续传输着从现场不同时间、地点、方位和角度拍摄的图片。广大受众对于事件最新进展及时把握的程度和速度,是传统模拟方式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的。

另外,对于众多媒体关注的重大事件,重视报道的独家和独特,也是体现其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用数字技术的新闻媒体,在迅速抢到独家新闻并随时切换最佳新闻点,同时又要争取以独特的拍摄视角和报道方式取胜方面,亦可最大限度地占足优势。

报道的“真实性”为新闻摄影的第一生命。有人甚至形容此为“可怕的真实”。由于快捷和刷新频率的随心所欲,在“0”和“1”之间传送的数字图片和影像具有现场可考证性。对于事件现场真实的氛围,真实的人物、事物和空间,甚至渐进的事件过程的报道,能够更容易做到客观、准确、全面和随时跟踪。如果作为新媒体的网络新闻,可不受版面、数量与播出时间的限制,信息含量大,实时更新频率高,现场气氛强烈,传播效果更直观、有效,其可信度自然也被大大加强。

利用数字“0”和“1”,从此迈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新闻摄影,与多媒体技术及电脑网络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催生了传统媒体难以匹敌的图片传播新模式,建立了图片媒介新格局。从而使新闻摄影——这一以视觉形象传播为主要报道方式的传播形式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全面、整体的提升与发展。这是网络传播技术和现代化综合传媒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上新闻,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可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实现交互。这种网络对等传播方式,提供的是个体间自由、平等、有筛选且可实现对话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样,一张新闻摄影图片,当它在网上发表时,其传播所至的实际效果、范围和价值,相对于传统媒体,会得到大幅度、多元、立体化的提升。这是由网络打破线性结构而呈现网状链接所带来的。

网上图片借助多媒体优势,可将文本、声音甚至动画与之结合在一起,对受众进行视、听、画结合的强烈的综合感官冲击。其结果,全方位加强了静止的图片给人的单一视觉感受,让受众有整体的情感体验。

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资源极限,使拥有无限信息空间的网络媒体,为新闻摄影图片提供了一个无限增长的信息资源库,带来了无限的频道资源。众多传统的报刊网站可通过网络传输和终端仿真实现对摄影图片的资源共享,从而做到优势互补。受众亦可有筛选地对所关注的新闻图片进行多元阅读和比较阅读。

新闻摄影图片被数字化后投入新媒体的同时,即意味着受众的阅读范围被大大扩大。鉴于网络的大众化和包容性,摄影图片的受众范围在网上会更普及、更群众化。这样,使本身就被称为人类通用语汇的重要视觉资料,迅速被扩展至社会各阶层。同时无形中还将广大受众相隔的空间与时间大大浓缩,更可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现今,大量思想内涵深、新闻存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的摄影图片,借助数字新技术,通过网络被广泛、迅速、客观、有效地传播。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网络强大的包容性,在不同群体的媒介平台上,新闻受众同时又可根据自己的鉴别标准对个人所关注的图片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把握。

新闻图片的拍摄,不同于其他门类的摄影,事件发生的现场可能条件非常恶劣,也许对象稍纵即逝。从技术和艺术的角度 ,要较好地把握光线和视点有时非常困难。因此,为突出新闻事件的典型性、哲理性和本质特征,或者为增强其表现力和提高审美教育功能,在后期对图片做适度加工也是很有必要的。经数字化处理后进入电脑的图片,在明室运用软件对之所做的操作,相比传统暗室中原始的图片后期处理方法,更简便、快捷。可以这样讲,只要技术允许,电脑对所需图片的后期处理是随心所欲的。当然,这应是在绝对忠实于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所为。

当前,计算机文化以及技术的发展与培育日新月异。相关硬件设备的互接和软件环境的兼容也变得非常容易。这就为进入数字化环境的各种新闻信息传播形态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比如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数字印刷设备、视频采集卡、影视编辑机等,我们即可将报刊新闻摄影图片、电视新闻、电影新闻剪辑,甚至包括电台广播新闻片断等各种传统的媒体信息,经数字化后合理融合,尔后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媒介平台上,进行有效的传播。

勿庸讳言,数字化后的新闻摄影市场尚待进一步培育。但走向数字,已是当今新闻摄影无可回避的选择。

作者:田欣欣

新闻摄影长短研究论文 篇2:

网图时代党报视觉变化的优势与创新

网络的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如何在全民摄影时代更好地整合图片资源?如何在海量网络图片中体现党报新闻摄影优势?如何在更开放的阅读语境中形成党报图片风格?

网图时代的党报优势

首先。党报拥有一大批政治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精熟的新闻工作者。网络时代,海量信息与图片通过各种渠道扑面而来,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而公信力恰恰是党报的独特优势,即使在网络时代,党报依然能够通过其特有的公信力赢得广大读者信赖。

其次,拥有专业的摄影记者和摄影器材,这也是党报新闻摄影在网图时代突出的优势。同时,党报专业摄影团队中,摄影记者分工更为细致。以《佛山日报》视觉中心为例,摄影记者普遍配备佳能EOS-1D MarkⅣ和尼康D3等顶级机身和专业镜头,9位摄影记者中既有总部记者,也有驻五区记者,总部记者中还分为时政线、经济线、社会民生线、文娱体育线等,更lJJu细致的分工有利于摄影记者精心研究拍摄领域。这些摄影记者都受过良好专业教育与训练,不少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大型报道的锻炼,专业技能有利于他们拍摄出相对摄影爱好者更加有思想深度与视觉表现力的图片。在网络海量图片中,摄影记者或许已经不能以数量论长短,但依然能够依靠专业技能以质量取胜。

党报的第三个优势,体现在拥有专业视觉团队和整套采编流程,能够为图片生产提供更专业的团队与流程支持。如《佛山日报》视觉中心不仅有9位摄影记者负责图片拍摄采集,且有两位图片编辑,本地新闻图片均由图片编辑挑选、编辑与签发上版,同时负责上版后的效果跟踪,最大程度确保更加良好的版面展示。《佛山日报》视觉中心还撰写了《视觉手册》,对图片理念、评价标准、上版原则、图片编辑职责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图片生产能够按照统一理念和规范流程操作。这种相对完善的视觉统筹,也(有图)是党报图片生产的一大优势所在。

第四个优势体现在党报拥有固定的图片版面展示平台,能够让读者形成稳定的阅读期待。网图时代,虽然图片更多通过网络传播,但对于一组图片故事,网络更倾向于图片的罗列式展示,图片与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层级控制不能更好展现、《佛山日报》每周都有固定视觉版,专门刊登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故事;这些图片版面通过主打图片、次主打图片以及配图的挑选组织,使图与图之间的逻辑关系得以更好呈现,从而更准确地向读者传递故事主题与相关信息。相对网络上图片,党报可以通过图片的版面设计,营造更精美、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感。

第五个优势体现在党报依靠公信力与影响力积累的稳定的读者群。这种受众优势,同样为党报图片传播、资源整合与活动营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网图时代党报视觉如何改变与创新

首先,党报在发展全民记者方面大有可为。以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的手机报道为标志,新闻摄影进入全民报道新阶段。为吸引更多全民记者为报纸供图,《湖北日报》与荆楚网共同搭建了专门服务摄影通讯员的视界网。网站自2009年底上线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湖北各地3000多名签约摄影师,每天提供图片300多张。视界网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湖北日报》作为省级党报的公信力与凝聚力。可以说,党报的公信力为其发展摄影通讯员提供了影响力基础。能够在党报上刊发摄影作品,依然是能令摄影发烧友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

作为地市级党报,《佛山日报》在拓展全民记者资源方面也进行了一定探索。2010年,《佛山日报》视觉新闻中心携手广佛都市网联合举办多场摄影之夜沙龙活动,主题涵盖新闻、民俗、人像、风光摄影等多个领域,成为在佛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摄影发烧友交流平台,也为《佛由日报》发展全民记者打下好的基础。2010年底,《佛山日报》聘请了第一批摄影通讯员,在突发事件、社区新闻等方面大量采用摄影通讯员图片,如2010年12月25日事件版,禅城区南堤路一工人在维修空调压缩机时发生爆炸致两人重伤,采用摄影通讯员路遇的四张图片作为片面组合大图,又如2011年5月21日社区版,《一顿霸王餐牵出几多暖心事》采用了摄影通讯员捕风捉影的三张图片作为版面组合大图。未来,《佛山日报》还计划建立图片网站,为全民摄影记者提供专门的图片展示平台。

其次,党报在为全民记者提供专业培训上大有可为。摄影发烧友们虽然热情很高,但技能参差不齐,而且缺乏向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党报不仅拥有相对专业的摄影人士,还拥有专家资源,如《佛山日报》与广佛都市网联合举办的摄影之夜活动,就曾邀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广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钟荣健为摄影发烧友们讲解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也会不定期展示报社摄影记者优秀作品,并与网友交流。(有图)

第三。党报在整合图片采编流程,塑造党报新闻摄影品牌方面大有可为。《佛山日报》2008年将摄影部与美术编辑部整合成立视觉中心,2010年7月又对图片采编流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首次设立了图片编辑岗位,本地新闻版面以及封面、头版等重要版面的图片基本由图片编辑挑选决定。版面效果明显提高。

另外,视觉中心每两年都会挑选摄影记者的优秀作品,结集出版,用于对外展示与交流,以此打造党报新闻摄影品牌。目前已出版的包括《我在现场》《影像思想》,2009年至2010年优秀摄影作品集《视觉力量》也即将出版。

第四,党报在以图片为手段推动媒政互动方面大有可为。2010年5月,《佛山日报》与乐从镇政府合作,推出“发现乐从”采风活动和摄影比赛,组织约30名摄影师聚焦乐从,通过镜头展现乐从“商贸之都岭南水乡”的魅力。2011年,结合佛山“创文”各镇街的宣传需求,《佛山日报》依托摄影之夜活动,与广佛都市网共同推出“发现佛山之美”活动,组织摄影发烧友先后走进佛山的西樵镇、九江镇、狮山镇等地,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宣传当地人文风景,进一步推动了媒政互动、媒镇互动。

第五,党报在图片专题策划以及提升图片思想深度上大有可为。网络图片既有海量、迅速的优点,但也有随意性较强,欠缺深度的问题。而党报在观察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党报摄影团队不仅有较强的线索发现力,而且对题材的分析与思考能力也较强,能够拍出具有深度的图片、专题。以2010年为例,截止至8月《佛山日报》已经推出约30个图片专题,其中有动态的热题材,如反映汶川重建的“新生,新路”、“向后。向前”,反映洪湖干旱的“困守”,更多的是摄影记者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的冷题材,反映出摄影记者独特观察的思考能力。综观这些图片专题,大多关注特写人群的生存环境与命运转折,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

正因为精心策划图片生产,不断提升图片精品意识,《佛山日报》近年来在各类新闻摄影评选中也屡有斩获。在2010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佛山日报》获1金2银3铜,在2010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摄影类评选中,《佛山日报》获3金3银8铜、摄影论文1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第六,党报在向全媒体转型上大有可为。与一些走在前面尝试全媒体运行的媒体一样,《佛山日报》现也开始尝试流媒体采编,并购置了一批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佳能EOS-1D Mark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党报可以在全媒体时代华丽转身。

作为主流媒体,党报具有政治、行业等资源优势,严谨的办报理念使它具有独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只要党报主动适应“网图时代”新的趋势,及时转变传统办报理念,及早进行媒介融合探索,那么党报必将在“网图时代”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单位:佛山日报社)

作者:李四清 郑建明

新闻摄影长短研究论文 篇3:

图片新闻标题的特色及传播效果

摘要:尽管图片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具象、直观、跨国界、跨种族等优势,但它的“容量”毕竟有限,无法像文字那样挖掘新闻的本质和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作为文字符号的标题,在图片新闻传播中具有挖掘隐性信息、降低阅读难度、凸显新闻主题等特色。基于图片新闻的传播规律,本文就图片新闻标题的特色及其与传播效果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图片新闻 标题 特色 传播效果

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吸引眼球的特点,同时它还不受语言的限制,具有跨国界、跨种族的特性,因此,以图片形式传播的新闻较其他新闻形式,在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中更具有传播优势。尽管如此,图片毕竟“容量”有限,它不能像文字那样对新闻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剖析,也不能像电视那样通过连续的画面给观众以巨大的信息量,所以仅靠图片本身,还不能向受众传递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要想达到较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为新闻图片配文字说明和制作一个出彩的标题尤为重要。

目前,业界对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探讨得比较多,而对其标题研究较少。有人认为标题本身就是文字说明的一部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便于分析,本文将之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重点对图片新闻标题的特色及其与传播效果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标题制作应遵循图片新闻的传播规律

就大众传播而言,已被业界公认为是读图时代图片的重要性超越了文字,成为信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知识沟”带来的传播障碍,读报不再是知识精英的专利,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多地为“大众”所共享。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图片新闻,作为一种新闻形式,也已不仅仅是美化版面的手段,而成为争夺读者眼球、增强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提高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生动、直观、具象的新闻图片更易吸引读者,让其接受新闻的内容。它主要是传播新闻事实的瞬间形象,具有高效传播、加快阅读节奏、印证事实等特点,而作为抽象符号的文字,在吸引读者方面也并非无能为力,文字符号如果所表现的内容是形象的、生动的,便能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同样也能增强读者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报纸的图片标题制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图片标题是对图片内容进行补充、概括和提炼,能够挖掘图片的新闻价值,增强图片新闻整体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因此,“新闻摄影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这意味着在这种传播方式中,文字与摄影同样重要”。①“与数据显示一样,图片中的文本元素仅仅起辅助作用——定义、澄清和修正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没有文本定义的图片经常是模棱两可的,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如果增加文本元素,这种可能性的范围就会迅速变窄。”②对新闻图片和具体文字说明来说,标题还起着导读的作用,它是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的“窗口”,可以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息的需求。它与新闻图片和具体文字说明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好的图片新闻应该是三者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彼此的补充、映衬和配合,才能提高读者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经过近些年的新闻实践,为图片新闻配标题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因为从传播效果来看,让受众最终接受传者传播的内容和观点是传者的第一追求,而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无疑有助于传播效果的实现。所以,图片新闻标题制作不能不遵循和尊重圖片新闻传播的规律,要把握它的特点,总结制作技巧。

挖掘隐性信息是图片新闻标题的重要功能

众所周知,传播信息是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受众读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需求而去获取各种信息。因此,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金量”便成了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

按照信息的特征,信息可以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信息,而隐性信息则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但它能够提示新闻背后的信息,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获取,它具有依附于显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相关联、是显性信息的延续等特点。采编人员应根据受众的显性信息需求,充分发掘其隐性信息需求,这样才能为实现受众接受新闻效果打下基础。

图片新闻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区分得相对明显。由于图片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的显性信息很容易被读者获取,而隐性信息则由于“镜头”的局限被限制在画面之外,不易被读者获知,只有通过具体的文字说明和标题才能告诉读者。

试析如下图片新闻:

2010年9月26日是第53届国际“聋人节”。杭州市聋人协会和杭州聋儿康复中心在钱江新城市民之家的一号会议室举行集体绘画活动,40个聋儿用绘画的方式迎接八残会。《钱江晚报》在报道该事件时的图片新闻标题是《我的画,有着梦想的翅膀》。

从画面本身看,显性信息是:地上铺了长长的画卷,一群身着绿色T恤的孩子,手拿蜡笔,专注地画着。如果不看具体文字说明,很难获知这群孩子到底在做什么。图片下面的具体文字说明对画面新闻事实(其中包含部分图片隐性信息)作了初步描述后,图片标题对隐性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对八残会成功举办的真诚祝福,这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了举办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传播理论的层面看,拍摄者拍摄新闻图片是一个“编码”过程,而读者阅读图片新闻则是一个“解码”过程。拍摄者拍摄出的图片,可能蕴涵众多的信息,但对于读者,获取其中的某一信息,既与新闻图片本身的画面内容有关,也与读者自身整体素养有关,这包括个人审美能力、阅历、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因此,读者在获取图片信息时,不仅依赖于新闻摄影的特有语言,而且依赖于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片标题。

用短标题可降低图片新闻的阅读难度

尽管赫尔马斯·根舍姆早在1962年就说过:“摄影是世界各地都能够理解的唯一‘语言’。”但由于摄影图片常包含着一定的隐性信息,而不同的受众在知识结构、思维习惯、文化传统影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对图片的理解上有着多意性和模糊性特点。读者在阅读新闻图片时,“首先受到的是图片对人的视觉刺激,人在理解新闻事实时,虽然从画面形象中能看出大概意思,但是,单纯从图片上看不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仍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读者必然会去寻找文字说明,当然文字说明要简洁扼要、一目了然,这时只有依靠新闻标题,通过标题可立刻理解新闻事实”。③

从受众接受心理角度看,受众喜欢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标题,讨厌旁枝繁叶过多、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标题。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有一个很著名的受众选择概率公式:可能得到的报偿÷需要付出的努力=选择的概率。它探究了人们选择某种信息或媒介途径的规律。它表明新闻编辑既要加强对读者读新闻报偿的保证,又要尽量使读者不费力,具体到标题上,就是不要啰嗦冗杂,而要简洁、简洁、再简洁。

“标题的长短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对标题信息的接收。心理实验证明,人只有在眼球不动时才能看清文字。据统计,4至6字的标题,可以在眼球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标题越长,眼球移动的次数越多,读者的视线在标题上停留的时间和标题的易读性也随之下降。”④因此,在制作新闻图片标题时,通常将字数精减至最少。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评比中,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新闻图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学生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该新闻图片的标题字数只有寥寥四个字,一瞥便能全部映入眼帘,十分刺激眼球,让人过目难忘。

另外,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升华,或者是对重要新闻价值要素的凸显,要求以尽量简短的词语进行表述。2010年10月25日,印尼发生了7.5级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紧随其后。27日《扬子晚报》转发了新华社的一則图片报道,标题为《强震!海啸!》。图片反映的信息是震后灾民纷纷打电话寻找亲人通报消息。短短四个字的标题就突出了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尽管读者在图片上看到的只是焦急打电话的人们,但很容易就能从标题中联想到地震和海啸的恐怖场面。

虚实标题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凸显图片新闻主题

按功能分,图片新闻标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性标题,一类是写意性标题。写实性的标题往往表现为实题,而写意性的标题则表现为虚题。无论是哪一类标题,只要运用得当,都有助于读者迅速、准确地把握图片新闻的主题,提高图片新闻的传播效果。

实题。这类标题主要向读者交代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无需渲染抒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新闻事实,减少阅读时间,降低阅读难度。此类标题常用于时效性和事件性较强的图片新闻中。

例如,《钱江晚报》2010年9月23日的一则图片新闻《苍南捕获3吨重金钱鲨》,图中一只巨大的金钱鲨横卧路边,引来群众围观。这一标题的制作突出了新闻信息中的最大亮点:金钱鲨重达3吨。记者恰到好处地运用标题对此信息进行了放大,从而完成了新闻信息的传递。整个标题仅十个字,即让图片背后的“新闻”和图片中极具张力的形象语言达到了较好的组合,淋漓尽致地为广大读者展现出了捕获巨大金钱鲨的不易与罕见这一深刻主题。

虚题。这类标题常饱含感情色彩,着眼于说理,虚中求意,提炼升华作品主题,这是编辑对图片新闻内容认识的结果。有的图片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大多已被图片本身的显性语言和文字说明表现出来,或是图片本身还蕴涵着更重要的思想内涵时,则这一图片新闻的标题就应该用虚题的形式,从理性的层面对这一图片新闻加以评议。

如,《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17日的图片新闻《火爆》:画面中,火箭队球员姚明被换下场后向观众致意。在当日,NBA中国赛广州站比赛中观众爆满,休斯敦火箭队再胜新泽西网队。就画面本身和其后的文字说明来讲,新闻要素已基本齐全,加上标题后,图片反映的新闻形象更加具有可视性,有助于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和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赋予了新闻作品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另外,从版面编排上看,图片新闻标题大小、字体、色彩、位置的放置等,也是影响图片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不管哪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都要做到立足于满足受众接受心理的特点,立足于更好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牢牢把握图片新闻传播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图片新闻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注 释:

①《路透社新闻图片编辑原则》,http://image.fengniao.com/168/1689287.html,中国·蜂鸟网。

②查尔斯·科斯特尼克著,周勇译:《视觉语言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292页。

③卜新章:《现代新闻摄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④邹武元、史峰:《如何增强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力》,《今传媒》,2009(10)。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淮北晨刊》编辑部)

编校:张红玲

作者:朱斌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噪声控制道路交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