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24

摘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制造行业的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机械工业时代,制造行业的产品对于我国国民生活与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机械制造企业,其企业的发展水平更是关系到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大小。而在其中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便具有了十足的必然性所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篇1:

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各个行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传统制造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竞争大潮中占据一席之位,在做好市场开拓与生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并以作者所在某国有制造企业为例,对传统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就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提高内部控制可行性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內部控制;可行性

一、前言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及经济转型力度不断加强,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而且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之实体主导,对增加就业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在这种形势下,分析与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1.内部控制含义: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控制、约束、评价、调整及规划等各种管理手段,促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属于一项管理活动,主要目标就是要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金安全及内部信息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内部控制的作用:要探讨机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行性,就必须要了解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应发挥的功效。

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内部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各项业务过程最终转换为数据信息,体现在企业各项财务指标上。只有企业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有效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确保最终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给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的依据。

其次,有效的管理企业资产安全。对机械制造企业来说,拥有的资产比较多,因此就必须要科学管理所有资产。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能有力提高资产的安全性,确保每一个环节中的资金安全,防止资产损失。

最后,提高机械制造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对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引发风险的因素比较多,而完善精细的内部控制标准,能够合理规避业务潜在的风险,对于已经存在的风险能够积极应对。同时依据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方法可以提高企业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环节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健康发展。

三、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作为传统的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其实一直都在进行内部控制,尤其是近年来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加强,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内控建设与内控评价工作。但是从内部控制现状来看,仍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缺乏适用的风险控制方法。从现状来看,国有制造企业有着多年良好的管理传统,企业一直在坚持内控体系的建设,但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制造企业所处环境又较为复杂,要达到内控的要求,实际工作中面临太多的因素,缺乏一些“接地气”而适用的操作方法。比如,灵活的生产管理环节,如何才能做到既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对实物流转的要求,又不会因此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往往是因为没有适用的方法而导致结果是为了生产走下去,制度不得不“让位”于业务。

2.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才能够达到效果。但是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意识更新滞后,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联系不紧,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知识也不甚了解,内部控制概念相对淡薄。致使内部控制推行受阻,或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比如,由于没有高度的风险意识,从销售部门传递过来的订单信息,企业在没有通过充分的合同评审与风险评估就直接下达生产指令,盲目投产,那么一旦遭遇恶意订购,企业将面临错误的投产决策,进而导致企业严重的存货资金积压,使企业陷入“难产”的两难境地。

3.企业各个部门的间缺乏应有的联系与沟通。内部控制过程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从外部市场反馈到内部生产组织,从产品设计优化到工艺流程制定,再到产品制造相关的计划、采购、生产等环节,都依赖于各个部门的密切联系。但是从现实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企业各部门间积极的联系受阻,沟通起来效率低下,信息共享滞后;更有甚者,为了部门自身利益而扯皮推诿,自然就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果。

4.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缺乏。尽管企业从上到下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团队,但随着国有制造企业效益下滑,人才流失严重,而真正专业的内控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使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推进表现得有心无力。

四、提高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措施

从上述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改善与加强。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内控建设要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要改变传统的概念与习惯,就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的模式与手段,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可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培训工作,加大宣传企业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义,树立全员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让内部控制落到每一个业务环节中,只有全体员工的自觉参与,才能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2.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首先,作为企业决策层,高管人员就必须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这是企业中做好每一件事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准确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清晰的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优劣,并将每一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企业要把内部控制作为评价经营效益的一个关键指标,要依靠内部控制这个工具来指导工作,才能确保业务处理有据可依而不发生重大纰漏。

3.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首先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处理综合能力。再次,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企业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培养、引进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强,传统的国有机械制造企业面临重重困境,同时也不乏各种机遇。要从容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练好内功,不断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内控建设,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真正目的,进而使企业尽早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李芳.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创新,2014.

[2]李隐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业,2014.[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N].中国会计报,2014.

作者:朱俊明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篇2:

机械制造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浅析

摘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制造行业的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在机械工业时代,制造行业的产品对于我国国民生活与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机械制造企业,其企业的发展水平更是关系到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大小。而在其中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便具有了十足的必然性所在。对此,本文则详细针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更为理想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国民经济;制造行业;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指的是一个企业为了能够完成预设的经营目标,不断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与工作团队制定新的制度标准、优化工作体系、完善工作程度,并且以一种动态机制去预防企业在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经营风险,不仅能够充分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起到监督控制的目的,更能够在其中充分保障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一种有力手段。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讲,在其中发展建设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外乎以下三点。第一,内部控制建设能够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得到充分地监督与控制,确保财务信息对于经营活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第二,由于机械制造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流动,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经营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够规范避免这些风险对于企业的冲击作用,减少企业财产的损失;第三,制造企业在面临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分析能力与处理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与未来发展前景,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对于这些经营风险的控制能力,并合理根据经营风险来进行分析与处理,促进机械制造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良性发展;第四,内部控制管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有着全面的控制,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在购置材料、生产以及售后服务中形成一条服务质量极佳的经营链。这样一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促进整体经营效率的提升。

二、现阶段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状况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尽管现如今许多机械制造企业构建了对应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同时在其中设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实际的内部控制落实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全体上下缺乏一定的内部控制意识,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员工的素质更是极其低下,而企業在其中的管理中也欠缺应有的管理手段,使企业应有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其中无法构建,无法去进行合理控制,更有企业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偷税漏税行为,其生产产品的质量性也普遍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械制造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良性发展。

(二)内控制度缺乏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不代表其制度具有较为良好的完善性,这就导致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普遍较低,尤其是在不同的岗位职责中会产生着严重职责不明的现象。这种现象使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企业工作流程环节产生着背道而驰的情况,甚至有很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感迹象。此外,内部控制制度还对于企业资金成本的管理与调节没有完善性的规定,对于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协调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缺乏审计监督机制

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控制效果与控制质量来讲,仍旧需要规范的审计监督机制为其掌舵,尤其是针对机械制造企业在一些财务管理、经营活动的实施中,要确保其中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满足实际的行业法规;同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整体状况。而实际上往往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缺乏应有的审计监督机制,也有部分企业设立了审计监督体制,却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与审计团队,更有甚者在审计工作中受到了不少的外界因素干预。

(四)信息管理手段单一

对于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来讲,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于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效益、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如今许多机械制造企业显然在其信息管理手段中呈现出了普遍单一的现象。比如,部分企业在信息管理中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其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也仅限于电话,这种沟通手段的效率显然比较低下,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加强的需求。

(五)会计控制缺乏基础

会计控制工作在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部分制造企业会计控制工作显然基础不够完善,对于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信息没有充分记录,缺乏准确性。同时更有部分会计在做账时呈现出夸大化现象,不乏有一些制造企业对于存活的计算方式存在滥用的现象,导致整个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较多的“形式主义”。

三、加强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对策

(一)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不断在企业中树立现代管理观念,提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企业领导管理层要与企业员工上下一心,一并加强学习,同时还要不断接受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还要能够将企业团队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在内部控制的合理规划中使每一个人明确职责,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还要在其中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加强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职务晋升,确保每一位员工在规范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针对机械制造企业在工作流程当中的预算控制、采购控制、人库控制、生产控制、成品控制、检验控制、销售控制、售后服务控制等,都需要严格按照应有的工作规章制度去完善。比如,在预算控制中要做好基本的编制预算计划。尤其是在成本费用的计算与预测上,必须要如实记账,还要确保预算计划的执行力度得到提升,对于整个执行过程做好最基本的监督,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于不同环节中所产生的成本差异做好分析工作。在预算计划的执行结果做好应有的评价工作,此外,在整个工作流程所参与的部门中,必须要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禁止越俎代庖现象所出现。最后,还要能够对部门实行绩效考核,促进部门之间的工作积极性。

(三)构建审计监督机制,全面开展监督管理

构建审计监督部门,并且要保障所有审计监督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会受到一切外界因素所影响,更不会在企业发展大局观面前产生动摇的影响,企业领导管理层要重视该部门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使该部门能够独立撰写审计报告,为企业的运营发展决策提供指导建议。

(四)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形成良好沟通渠道

建立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每个部门中的信息要及时在平台中得到分享,一来可以提高沟通效率,二来使企业经营信息得以透明化,确保各个信息的实效性,充分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对于不同信息之间的分析与处理当中有着更为规范的针对性。

(五)强化会计控制工作,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建立规范的财务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及时规避一些会计舞弊行为;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每一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相应的会计工作轮岗制度,避免会计工作产生不良的舞弊行为。此外,还要在其中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提升会计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讲,应当不断跟进现代企业建设的步伐。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中,能够及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去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保障企业预期的经营效益目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闵锐.机械制造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纳税,2017(25):135-136.

[2]梁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11):46-48.

[3]陈杨.机械制造业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7):139-140.

作者简介:

陈秋珍,三鑫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作者:陈秋珍

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篇3:

ERP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在企业中的应用,给内部控制体系带来了若干冲击和推动。文章以晋江鑫华伞业有限公司为例,介绍其在采购与付款流程控制上的成功经验,并对其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ERP;内部控制;采购与付款业务

[作者简介]黄清良,泉州市体育中心副主任,经济师,福建泉州362000

一、ERP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ERP的核心思想

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所谓EB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20世纪90年代,ERP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接过了它的前身MRPⅡ手中的接力棒并扩展了MBPⅡ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突破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融合了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与信息产业的最新成果,创造了“管理+IT”的奇迹。ERP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还是一种管理思想。因为信息技术只能是一种手段,其本身不会创造任何东西,更不能变革企业管理。

(二)ERP的特点分析

ERP的特点有:一是使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集成化和自动化;二是在整个企业组织内共享数据和业务活动结果;三是在实时环境下产生和获取数据。从管理思想而言,ERP系统包含了JIT(准时生产)、SCM(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等理论。从管理的范围而言,ERP包含了会计、财务、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库存和人力资源等模块。一方面,它既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维护、财务、成本控制、决策支持、人力资源等有效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SCM模块加强企业与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合作。这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从范围和深度上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从适用性上看,ERP的使用范围由原先的制造业扩展到高科技、航空与国防、钢铁冶金、零售业、金融服务、消费品、医疗卫生、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产业等新领域。

二、ERP环境下采购及付款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ERP环境下,采购及付款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目标是:

1、保证采购物料能及时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

2、保证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经济性;

3、保证付款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保证采购过程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异常状况。

(二)在ERP环境下,内控体系运行的原则

1、职责分离、互相牵制,对不相容的管理或业务岗位进行严格分离和合适授权;

2、根据ERP的特点,保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ERP在我国实施现状分析

ERP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先期应用主要立足于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内的引进。当时主要是MRP的试验应用,由于ERP管理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尚待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管理思想落后,市场竞争环境还未形成,应用效果并不太理想。近期随着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确立、国内软件企业的推动、国际竞争的加剧,在我国掀起了应用ERP的高潮。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企业实施ERP的动机具有多样性:约70%的企业选择ERP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0%的企业是为了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提高企业管理思维;5%的企业为提高企业员工士气;还有5%的企业仅仅为提高企业形象。然而,ERP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人想碰又不敢贸然伸手,目前ERP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我国企业投向ERP(包括MR-PⅡ)的80多亿元资金有80%左右不见成效。为什么企业使用的ERP失败率如此之高?最主要的原因是ERP系统的导入对企业传统营运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冲击是根本上的、全方位的、深层次的。ERP的实施绝不只是一项计算机工程,而是涉及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念更新的艰巨的管理工程。据调查资料显示,90%以上的“企业当家人”均坦言从未预料到ERP项目的引进竟会给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和挑战。决策层思想上准备不足,员工培训跟不上,管理观念没有及时转变,组织与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调整,ERP项目尚未实施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隐患。决策人引进ERP的初衷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但当发现ERP的引入会对企业既定的管理体系和利益结构产生冲击,尤其是当ERP管理触动某些核心人物的利益而遭到各种阻挠和抵触时,决策人要么缺乏应对的心理和准备,要么因种种利害关系的平衡而不得不将ERP闲置在一旁,不了了之。耗资巨大的ERP系统成了“聋子耳朵”或“面子工程”。这种现象在大型企业尤为突出。大型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层次较多,因而改革的难度就更大。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相对较少,且中小企业中制造企业所占比重较高。

四、以晋江鑫华伞业有限公司为例对其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分析

鑫华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种广告伞、礼品伞、晴雨伞、沙滩伞等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该企业集团实行集权管理,由集团总部集中管理全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资金。集团为了改善经营管理,于2004年上了SAP的ERP系统,采用了财务、成本控制、销售管理、物料管理这四个模块,从而使企业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管理增值。因此,本文以鑫华伞业有限公司为例,介绍其在采购与付款流程控制上的成功经验,并对其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鑫华伞业有限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分析

就采购与付款环节而言,该集团将采购中心分为三个部门:开发部、业务部和综合部。开发部负责新原料、新供应商及供应商的评估管理;业务部负责订单的分配(在采购平台上进行竞价、招投标来分配订单)、订单跟踪到货及采购合同的签订;综合部负责订单制定、请购单初审及付款请款。具体的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为:

1、请购。ERP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物料需求管理。在ERP系统下,只要生产排程和物料主数据正确,请购计划的分解就可实现。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的不稳定,企业的采购也不能完全依赖

ERP,许多环节还需要人的管理加以解决。

按照鑫华伞业公司的特点,请购单分为三类:一般物料请购单、特殊物料请购单和部门物资请购单。一般物料请购单是根据正常的销售计划结合库存情况推导来的。特殊物料请购单是据供应商供应能力和供应价格变化、营销活动需要等产生的。这一类计划根据计财部季度销售回款计划、品牌策划部产品升级换代和促销活动规划、科研中心配方更换信息,并综合考虑产品销售状况、物料采购状况等因素制订。这一类物资需求计划对此类销售型企业而言,金额大、弹性强,与企业的战略紧密相关。该集团目前由计划配送部负责每季度和针对重大节假日召开特殊物料准备计划例会,提出特殊物料准备计划草案(以产品品种和数量形式),经与会部门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制订特殊物料准备计划,并以《会议备忘》的形式传递与会部门,上报集团CEO。对于由办公部门、固定资产需用部门提出的请购单,则由部门负责人、资产主管部门负责。所有的请购单均由综合部完成请购单的初审,并按物料进行分类、整理。

2、选择供应商。这一环节关键是要做到信息公开,评选流程的公平、公正,其中价格又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在鑫华伞业有限公司,与采购有关的询比价、核价、竞价及招投标工作由采购中心业务部组织在电子采购平台上进行,采购中心主任助理和审计部对日常询比价、核价、竞价及招投标实行管理和监督。网上竞价或招投标物料价格均需采购中心主任签字确认,这种方式基本可以做到透明、公正。

同时采购中心开发部还实行了供应商定期考核的制度,以系统提供的各项指标分析表和相关检测部门提供的物料质检分析报告为主要依据。采购中心开发部设定评分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分,并输入系统,生成《供应商评估报表》,将《供应商评估报表》作为选取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标准。

3、签订订购合同。采购中心业务部与供应商签订订购合同,供应商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价格供货,各种运费等费用都包含在采购合同之中。财务人员将合同资料、订购单录入ERP,订购单或合同是ERP中收货、付款的原始依据。

4、验货入库。对企业而言,验货入库关键是要保证货物的数量和质量。仓库保管员先将送货品种、数量等内容与订单所列内容进行核对,然后开具手工入库单、质检入库通知单,质检人员验货后,出具质检报告;对于合格物料,保管员将质检报告和质检入库通知单一起传递给记账员;如是固定资产,在资产管理模块中做收货;非固定资产,由财务系统中做收货。对于不合格物料,保管人员可根据质检人员的确认当场拒收。

由于集团新投资的产业暂时未上线,其业务处理相对较麻烦。对于这种情况的采购方案是由采购中心综合部在下订单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将订单清单分不同工厂将数据电子邮件发给相应的产品供应中心工厂的收货人员。产品供应中心收货人员严格按照发运计划进行收货,在收货后及时在订单中对数量进行记录;每周三、五下午5点30分上传人库并匹配订单的数据给采购中心综合部,由采购中心综合部及时在系统中将入库数据与订单匹配。同时采购中心综合部在物资供应系统中进行订单匹配,并以书面形式将未完成采购申请情况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传递到计划配送部,计划配送部据此和工厂物料库存、生产需求情况制订下期采购计划(采购申请)。

5、发票校验。发票校验主要是为企业会计记账提供依据,ERP中的会计记录是自动生成的。只要基础设置正确,一般不会出现错误。由企业集团采购人员(月末)统计汇总需要开票的入库单,向供应商索要发票,然后将入库单和发票提交给财务会计部,财务会计部核对入库单、发票单据是否匹配。目前这一控制是在系统外进行的,财务人员如果发现发票不合格,则退票给采购中心综合部,采购部门应及时要求供应商重新开票。校验无误后在ERP系统中输入发票,系统自动实现应付账款的记账。同时该企业集团要求财务人员在收或退相关入库单、发票时要与采购中心相关人员办理票据的交接手续,入库单、发票等单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由财务会计部完成。

6、付款。在我国,银行系统并没有与ERP完全集成,因此完全意义上的自动付款是无法实现的。采购中心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应先进行发票校验。发生支付业务时,先由请款部门经办人填制请款单。财务人员根据部门预算,进行审批。

银行出纳在经办付款业务时要检查手续是否齐全、请款单上的收款人名称、银行账号等项目。ERP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涉及供应商、客户类的账号,银行票据系统可直接调用。并由专人负责相关信息的同步维护,银行出纳付款前应检查银行票据系统与ERP系统的账号数据已同步更新并保持一致。所有供应商、客户的账号原则上应只有一个活动账号可以使用,有关账号的变更应取得该单位书面的有效盖章确认函并经企业集团相关部门认可,不使用的账号应予以冻结。

付款经办后,付款票据交由制证会计进行记账处理。期末由指定会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落实、跟踪未达账项。

(二)鑫华伞业有限公司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与内部控制设计

在我国与上述企业类似的日化企业有很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类企业虽然采用了ERP,但仍然存在固有的风险,同时ERP也在不知不觉中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

1、从请购环节来看,企业的计划依靠ERP,但是市场环境又决定着他不能完全信赖于ERP,对特殊情况还需要高层领导和财务人员的介入。同时ERP的计划分解还需要确保物料主数据和生产排程等基础数据的准确。

2、从选择供应商环节来看,即使有电子平台,供应商的评估、选择、谈判、合同的签订等各个过程还需要用制度加以规范。ERP内供应商的资信、到货率、银行账号与供应商的评估、付款直接相关,供应商主数据也需要专人进行维护。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财务处采购会计要对采购文件中的各因素进行最终审查,确认其符合规定后方能支付预付款;如果是采购结束后才支付款项,采购会计必须参与采购计划的审核和付款计划的签订。在这点上,该企业集团财务人员在合同签订中的付款审核与监督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若采购部门的付款计划与财务预算不符,企业可能会发生现金危机。

3、从验货入库来看,实现了收货员、验货员与记账员的分离,可以有效防止可能发生的舞弊。在ERP内部,相关的采购单也会进行自动检查,当差异超过了预先设置的容许界限时(即有关的交货日期和数量)将会被拒收。只有实现了不相容职责分离,这一环节的风险才会降低。

4、从发票检验来看,发票是企业付款的依据,ERP会自动根据发票生成应付记录。该公司由财务人员在系统外进行入库单与发票的匹配,然后输入系统。这一步骤也可以设置在系统内,在财务会计过账环节加以控制即当发票与订单一致时才能过账,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设置。

5、到达付款时点时,供应商会主动催款,企业也可在系统内设置预警。该公司设立请款控制,由财务人员对部门预算和付款要求核实后给予批准。出纳依据ERP中的供应商信息,银行转账付款或签发票据。这里供应商账号信息的维护又成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会计人员依据付款单制单,为了确保业务的准确。建立企业银行间、企业供应商间的对账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ERP环境下采购及付款的关键控制点

由上分析可看出,ERP系统环境下的采购和付款环节,应该设置以下关键控制点:

(1)授权:可以接触采购流程的每一个人员均需要根据内控要求设定其对ERP系统的操作权限;候选供应商信息的录入须得到对数据库的操作授权;订单输入后的修改必须得到操作授权;财务部门对关键数据或凭证的业务操作应该由具有相应职责和权限的人员进行;

(2)审批:手工请购单必须得到审批核准;实体付款必须得到审核批准;

(3)验收:验收部门须严格按照订单和质量标准验收所收物料;

(4)监控:各部门管理人员应随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收到ERP系统自动发出的错误报告或异常情况信息应该及时处理。

六、小结

ERP系统的网络应用结构可以方便地实现各个不同业务模块之间信息的即时传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实时反映运营状况。ERP网络环境的这个特点,具备了实时控制的思想,针对各个关键控制点设定的实时控制手段使企业从传统的发现问题、事后补救,发展成在业务运行中进行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网络环境自身的安全性也同样脆弱,任何对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破坏都可能会给企业的运作带来严重后果。企业在网络安全上会面临各种控制难题,需要制订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范。

总之,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将会对其内部控制体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ERP的应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系统及其网络的使用,还应该配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特别是内部控制体系质量的提升才能体现其应用价值。企业内控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根据ERP环境的变化进行各种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环境下内控体系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ERP项目实施的成败。在ERP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仍然将是企业管理活动关注的焦点,是企业创造价值、实现效益的基础。

[责任编辑:舒 生]

作者:黄清良

上一篇:电力综合空调调度管理论文下一篇:汽车启动性能改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