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情感化设计论文

2022-07-03

液压传动操作方便、省力,系统结构空间的自由度大,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与电气控制相配合,较方便地实现复杂的程序动作和远程控制。此外,流体传动还具有传递运动均匀平衡,反应速度快,冲击小,能高速启动、制动和换向,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的优势。其次,液压控制元件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高,有利于缩短机器的设计、制造周期和降低制造成本。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矿山机械情感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矿山机械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1:

项目化教学在《矿山机械》课中的探索和实施

【摘 要】《矿山机械》课是矿山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学习与实训相结合、项目设置与煤矿工种(岗位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即可完成相应工种的国家技能鉴定考试,具备工作岗位应有的知识,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关键词】项目化 一体化教学 岗位分析 岗位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正在从量的扩大逐步转向质的提高。从20世纪末开始,课程的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是行动导向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体现。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原则是要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2009年开始,《矿山机械》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组承担了积极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化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形成以项目化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教改任务。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探索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一、以往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

《矿山机械》是矿山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矿大型固定设备及采、掘生产主要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安装调试等应用型和技能型技术的专业课程;是就业后对应矿井维修电钳工、综采维修钳工、煤矿设备操作司机等岗位群的人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是学生考取相应岗位(工种)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

《矿山机械》课是由《矿山流体机械》《煤矿提升运输机械》《采掘机械》三门课程整合而来的。原有的教学方式仍然沿袭的是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为:

(一)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相脱节。学科型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系统和逻辑为导向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违反“必须、够用”原则,严重脱离职业需求实际,必然形成学非所用、所用非学的状况;

(二)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割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职业能力又必须要经过系统训练和实际操作方能形成和提高。以往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本末倒置,又违背了能力形成和知识构成的规律;

(三)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客观验证。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价,总是将知识目标摆在首位,重卷面考试轻实际操作,重终结性考核(期末卷面考试)轻过程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只会使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会考试的读书人”,学生是否真正具有胜任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无法予以客观评价和验证。

二、《矿山机械》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过程

(一)岗位能力分析

矿山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煤矿企业机械和电气设备运行操作、维护检修和安装调试。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

通过分析《矿山机械》机械课所对应的岗位能力主要有:

1.设备操作司机: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2.煤矿机械设备维修工: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熟悉《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及《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设备维修、保养、常见故障排除、设备调试。

3.煤矿机械设备安装工: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熟悉《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及《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掌握起重起吊知识、设备维修、保养、常见故障排除、设备调试、操平找正、起重起吊。

(二)《矿山机械》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举措

在矿山机电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矿山机械》课是一门与煤矿生产实际具有紧密联系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煤矿四大运转设备、采掘生产主要设备的运行操作、基本安装维修的能力和知识。这就要求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开展大量的实训教学,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课题组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1.首先进行专业岗位调研,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开工作任务分析会进行岗位分析,得出适应企业职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确定该课程的7个项目,28项典型工作任务。

2.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完成该课程各个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校企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并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具体实施时依托学院的两个实训车间,教室设在实训车间内,让学生结合实际设备完成设备的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等各项任务。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学习与实训相结合、项目设置与煤矿工种(岗位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企业能力需求为核心,将手指口述、岗位描述、风险源辨识等煤矿企业的安全理念和做法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即可完成相应工种的国家技能鉴定考试,在学校就具备工作岗位应有的知识,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4.在课程考核中,以教学项目为单位组织实施,采用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有包括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手指口述、应用写作五大部分,采取每个项目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过程考核,全程监控教学质量,学生的总成绩为各项目考核成绩的加权平均值。

5.在课程实施效果中,形成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企业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

三、在《矿山机械》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一)引入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1.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面广,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2.要求教师善于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根据学生项目活动的进展情况灵活应变及时调整,能合理处理一些偶发事件。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对教材方面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材,注重的是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而项目教学法却要求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所以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最好自编校本教材,或自编学习指导,以适应项目教学法需要。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长处,及时给予鼓励,绝不能因为学生讲得或做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会失去信心,与项目教学思想相违背而造成项目实施失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主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上,探索进行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通过教学任务还原煤矿设备运行、维修、安装过程;团队协作教学,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组织开展。由于教学时可以依托两个实训车间的设备和来自生产现场的高技能人员,使得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课堂教学还是现场教学。总之,在教学场所、教学人员使用、教学设备选取、教学组织方式、考核评价权重等方面都与以往有了明显区别。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理念上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为以“项目”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为以实际开发操作为中心。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 煤炭工业出版社.

[2]徐丛清. 矿山机械.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李耀中. 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徐瑞锋

矿山机械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2:

《液压技术》教学帮手

液压传动操作方便、省力,系统结构空间的自由度大,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与电气控制相配合,较方便地实现复杂的程序动作和远程控制。此外,流体传动还具有传递运动均匀平衡,反应速度快,冲击小,能高速启动、制动和换向,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的优势。其次,液压控制元件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高,有利于缩短机器的设计、制造周期和降低制造成本。由于液压传动的种种优点,使其在机床、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航空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液压传动技术已成为工业机械、工程建筑机械及国防尖端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液压技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学生们了解液压传动原理、元件、回路以及如何应用,却成了难题。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依靠黑板绘图和老师自身的讲解,无法让学生真正清楚液压元件之间的配合使用,因此,也就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借助多媒体,配合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液压技术》教学的实践经验,谈一谈多媒体这个好帮手在《液压技术》教学中的突出贡献。

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其中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告诉人们,如果既可以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讲要强得多。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加入动画后,把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绪论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液压系统有一个基本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液压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体会一下汽车吊在消防车、起重机上的巨大作用,欣赏一下挖掘机“无所不能”的巨大本领,会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二、方便释疑解难

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生活经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交融,也是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展现生活场景的机会,如链接一段视频等,可使学生产生一种认识上的共鸣,进而利于师生攻克教学上的重点、难点。

在讲解液压系统常用的回路时,传统的讲授法只能让学生看到抽象的符号和图形,难以让学生理解各回路的使用价值及用途。在多媒体课上放一段热情奔放的演唱会视频,让学生领略一下液压智能舞台带来的美妙效果:歌手站在舞台当中的一个演出升降台上,随着音乐缓缓升起、下降,停留在某一高度的灿烂灯光里。当学生陶醉于这一效果的时候,及时提出要讲的课题——液压锁紧回路,即这个可升、可降且可以锁住停留在空中任一高度处的舞台。这样,学生立刻就会对锁紧回路的用途、性能一目了然。然后,教师拿出锁紧回路的原理图进行讲解,告诉学生用两个液控单向阀即可实现对液压缸的双向锁紧,活塞可以在任意位置被锁紧。原本枯燥难懂的回路问题,就变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了。

三、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将课前提问、课间练习及课后作业在课堂上直接投放出来,大大地节约了老师板书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只需要学生了解的一些知识和内容,如“液压辅助元件”这一章涉及的内容多,学时有限,以往一般是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但收效甚微。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液压辅助元件种类、功能等就有了较详细的认识。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液压系统及其实际应用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通过视频及同步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液压传动的实际应用及工作情况,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对液压传动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他们学好液压传动这门课程。

当然,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计算机,学生面对的是屏幕,老师较多的时间用于操作,就会疏于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传统的教学,仍然有着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传统讲授式教学具有知识点讲深讲透、内容灵活的特性,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比较适合于基本概念的讲解、复杂原理的分析及重要公式的推导,如在“液压缸的设计”这一部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就比较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内容充实、教学效果良好的课件,灵活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特长,取长补短,变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李娟

矿山机械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3:

关于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改研究

【摘要】通过对本地区周边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关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就业岗位、液压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调研,提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改建议

【基金项目】鄂尔多斯市职业教育研究所科研基金项目(EZJY1701);2015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实施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1]。《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应当以面向实际应用为目标,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专业需求,采用对话聊天、观摩及调查等形式,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行业和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状况及企业的典型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所需职业技能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掌握了液压与气压传动方面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了企业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

一、调研情况介绍

(一)对本校的调研

针对本校授课的三个专业4位液压课程教师和涉及该课程的个别学生,调研形式主要是对话聊天和教师个人综合评价,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实践环节和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等。

(二)对其它高职院校的调研

深入周边示范性院校,以课堂观摩、实训基地参观、对话聊天等形式,就这些院校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项目化教学实施情况以及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三)对周边企业的调研

组织教师多次到中小型企业的液压设备制造车间和维修车间进行调研。对设备中的主要液压系统、系统故障典型案例、典型岗位及对人才技能的需求等进行了调研,并听取了从事液压工种的人员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据不完全调查,75%左右的机床机械、90%左右的矿山机械、85%左右的工程机械中采用了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一些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地方企业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建立了以机床机械、矿山机械或者是工程机械为依托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然侧重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代表该专业的定向教学内容。

2.根据这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各职业院校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实习实训中逐步实施了以“行为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但在此次调研中发现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在项目化教学中采用的案例陈旧,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依然薄弱。

3.在此次调研中对高职使用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教材都不符合高职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基本都是对本科教材进行删减,对中专教材进行加料,致使教材内容的编制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性,不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虽然一些教材被评为“十二五”规划教材或者是获奖教材,这些教材只是形式上创新,内容上却不实用。

三、课改建议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满足专业定向性

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式的定位。内容多,学时少是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各院校必须依据学校性质、培养目标及学科要求的不同[2],科学设计适合各自院校的教学内容,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满足专业定向性。

《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程分为液压与气压两部分,但由于课时的缩减,致使各院校将教学内容主要放在了液压部分,而气压一般只是简单的介绍或学生自学。其实由于气压传动具有无污染、工作适用性好、反应速度快等优点,正在逐步被一些领域用来取代液压传动。因此,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在依附于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应参考学校周边企业的岗位需求,调配好教学比重的配置,既满足大的社会需求,还应具有特定岗位需求的定向性。

(二)更新教材内容,符合发展前沿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也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材不仅在内容上符合发展前沿,而且在编制思想上紧密结合学生特性,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

首先,要更新教材编制的思想。项目化教学引导教材向项目化发展,但形式上采用了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项目化教学的教材,但教学内容上始终游走于本科和中职教材之间,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有些脱节和畸变。

其次,要更新教材的内容。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高新技术成果不断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中广泛应用,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摩擦磨损技术及可靠性技术等融入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促使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有了新的需求,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因此,教材内容的更新需要围绕相关技术的引进来更新,合理吸收学科的新进展,保持教材的先进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合理构建项目化教学任务

改革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满足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更多的应该按企业车间典型工种合理构建项目化教学任务,使教学任务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首先,项目化任务要讲究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拓性,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作,不断搜集企业有关液压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新型案例,既要注重强化典型案例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要时常更新项目化任务,拓展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专业知识技能。

其次,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配备辅助教室,来配合项目化教学,辅助教室内部要设置多媒体、资料室、工具室、产品展示室、多媒体等,使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可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等综合素质的环境和空间,这样便于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任务获得完整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这种经历与经验对学生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将产生重要影響[3]。

再次,在探索《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对于一个新型的改革方案,它的实施过程必然要经历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动态评价、大范围推广等流程。我们从企业收集到的有关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案例是否符合作为教学项目任务来大范围推广实施,需要对其案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动态的评价分析,包括:案例的适用性、价值性、教学稳定性等进行动态评价。除此之外,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是项目化任务的直接享用者。因此,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识、态度、方法、知识等进行动态评价。

参考文献:

[1]郝巧梅.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J].创新教育,2012(17):165-166.

[2]申燚.《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9):53-54.

[3]蒋鸣雷.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7).

[4]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作者简介:

郝慧芬(1983-),女,汉族,硕士,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作者:郝慧芬

上一篇:轨道交通中通信设备论文下一篇:女性厨电情感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