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基于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并且结合儿童群体的用户特征,为儿童设计一款趣味性的过家家玩具,使儿童在使用玩具的同时还能满足情感上的需求。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儿童玩具;趣味性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儿童玩具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发现其中过家家類玩具的设计在对儿童需求和认知方面的关注过弱。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1:

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探究

【摘要】教育游戏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情感化的理念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人们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是将情感化的理念用于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运用恰当的策略在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注入情感,以使用户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育游戏的应用效果。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情感化和游戏化学习环境情感化两个方面出发,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关键词】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和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教育游戏以其“寓教于乐”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相整合的产物,它应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教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其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开发教育性和趣味性并重的教育游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教育游戏的设计是开发的前提,良好的教育游戏设计是保障教育游戏应用效果的必要条件。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是赋予教育游戏以情感,以使教育游戏更好地带给用户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 教育游戏的概念界定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1] 游戏可以带给人们很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受到人们的钟爱。教育游戏是在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盛行的环境中应教育的需求而提出的,旨在结合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和教育的优点,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教育游戏”尚属新生事物,对于教育游戏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勒(Margaret E. Grader)认为,从广义上来看,教育游戏是“一种竞争性的练习,其目标是获得胜利,同时选手必须运用学科知识或其它有用的知识促进练习并获得胜利”。[2]《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3]在2004年“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从狭义上看,教育游戏是指在计算机及网络支持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教育游戏是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它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脑游戏,即游戏的目标不是为教学服务的,但因其激励机制、游戏过程、游戏环境、游戏规则、动机成分等因素能为教学所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另一类是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学科教育游戏,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学策略。[1]

本文研究的教育游戏主要是狭义的教育游戏:专门为教育而设计的游戏软件,游戏的内容紧密地和教材联系在一起,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二 教育游戏设计概述

教育游戏的设计是教育游戏开发的前提,良好的教育游戏设计对于整个开发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游戏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对游戏的场景、情节等进行规划设计,用来传递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活动或程序。

1 教育游戏设计的原则

教育游戏设计不同于一般游戏类软件的设计,教育游戏设计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兼顾与平衡。

作为游戏设计的范畴,教育游戏设计必须遵循游戏设计的规律,包含游戏设计的一切要素;作为教育软件的一员,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也是必须重视的环节。[4]

在教育游戏设计中,教育性与游戏性如何达到完美的平衡,一直是教育游戏的研究者们思考和力图解决的问题。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完美平衡是指教育游戏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并且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中,传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教育性的体现;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游戏性的体现。

2 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

教育游戏的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的过程中,而又不对其娱乐性产生太大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向游戏情节、场景的有效转化。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在全面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学设计为核心,借鉴娱乐性电子游戏的设计方法。[5]因此,我们可以将教育游戏设计分成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教学设计,即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内容,将教学内容设计到游戏的情节和场景中;二是游戏设计,即游戏过程的规划与设计;这两个环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根据教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将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细化分解,得出教育游戏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需求分析是发现问题的阶段,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发现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适合用教育游戏的方式去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教育游戏的定位提供依据。游戏定位是包括设计目标定位、用户定位和使用场合定位,明确教育游戏针对的学习内容是什么,面向哪些用户,是用于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课外学习等,为故事情境的编写提供依据。游戏故事背景编写阶段就是要根据游戏内容和用户的年龄心理特征等概要编写故事的背景梗概。教学设计环节是相对重要的环节,此环节主要任务是将知识点融入游戏的情节和场景当中。游戏情节设计阶段是结合故事场景和教学设计进行情节设计,同时包括游戏过程中的交互和反馈机制设计等。脚本编写将具体的设计写成脚本,脚本是后续开发工作的蓝图。

三 情感化设计概述

1 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种体验,其他任何事物本身都不具备情感。研究发现,情感在判断、感知、学习和其它许多认知功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可使人类在解决问题方面更富有创造力和灵活性。情感分为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前者包括浓厚的兴趣、充分自信、强烈的动机、愉快、惊喜等;而后者则包括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等。[6]

情感化设计理念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情感化的设计理念,他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探索人与技术的关系,运用设计心理学分析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揭示了人的情感与产品之间的微妙关系。情感化是一个赋予事物情感的过程,是一种创作行为。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就是人的情感赋予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同时要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是承载人的情感的载体,同时也成为给人带来积极情感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看似在传递,其实情感的承载者及其意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如图2所示,情感(a)包括被人们认可的客观的情感,是理性的、积极的情感;情感(b)是附在教育游戏上的情感,其实是一种信息,可以被加工处理的;情感(c)是学习者通过使用教育游戏学习获得的情感,其实质意义是心理学上相对于认知而言的情感。[7]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由a到b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化设计,b到c的过程实质上是教育游戏应用阶段的情感变化,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关注教育游戏可能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2 情感化设计的目标

唐纳德•A•诺曼把情感化设计的目标明确划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viscera)、行为层(behavior)和反思层(reflective)。所谓本能层就是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那一层内容,例如一个游戏场景设计得非常美观,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这就是教育游戏的本能层在起作用。行为层是指用户必须学习掌握技能,并使用技能去解决问题,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如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用户学习游戏的使用规则,去更好地进行游戏,以完成任务(闯关)或者战胜对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反思层指的是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用户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这是一种被提升的、复杂的情感。[8]情感化设计的发展与UCD(User-Centered Design)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情感化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教育游戏设计要遵循用户心中的情感概念原型,如教育游戏界面美感的设计,大众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美感的概念原型,我们要遵循大众化的审美需求;同时教育游戏设计也要注重交互设计的情感化,使用户在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 思考: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要同时关注教育游戏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原则,将情感化设计的理念整合到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和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更自然地结合,使用户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更方便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更有效地整合。教育游戏使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传递教学内容,因此其情感化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情感化和游戏化学习环境的情感化设计。

1 教学设计的情感化

从图1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可以看到,教学设计是在需求分析、游戏定位和游戏故事梗概编写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作用就是筛选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整合到游戏的情节和场景中。教学设计的情感化就是教育游戏的设计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入情感,尽力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比如“A的梦想”小游戏,这是一款用来学习字母A发音的游戏,它将和字母A有关的单词变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展现,这样就使知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故事的编写要针对教学内容,并且要适合游戏用户的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游戏学习环境设计的情感化

(1) 教育游戏界面设计的情感化

这里所说的教育游戏界面设计是指静态的游戏场景的设计,属于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教育游戏的界面要注重游戏场景设计的美感、趣味感,即游戏场景要带给用户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场景设计的美感要尽量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可以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对用户进行这方面的调查,掌握用户的美感需求,从而为教育游戏界面设计的情感化提供依据。结合游戏的教学内容和用户的特点,游戏场景中的整体色彩搭配以及图形、图标、字体等要看起来很美观大方、有趣、能引人注意,呈现出圆润、憨厚、笨拙可爱、亲和力等使界面具备趣味性的特征,它追求的是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并能在瞬间带给人一种惊喜、快乐的情感体验。[9]

(2) 教育游戏任务设计的情感化

美国心理学家Yerkes和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游戏中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完成的游戏任务都不会给学习者带来挑战,具有适中的挑战难度的活动将会带来最大的内部动机,满足学习者的胜任感。[10]因此,游戏任务(与教学内容有关系)应具有对于学习者来说清晰的且难度适中的挑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带给游戏用户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 教育游戏交互设计的情感化

对于任何一种游戏,交互设计都处于设计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地位,交互是教育游戏的灵魂。交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无论是网络版游戏还是单机版游戏,人机交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人际交互通常是在网络版的游戏中体现。

交互设计的情感化属于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使用户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和沉浸感。因此,在进行教育游戏交互情感化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交互的友好性是最基本的方面,每一操作对用户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

② 易学易用性原则也日益被设计者重视,因为如果一个产品过于复杂,那么你就不能很好地使用它。

③ 即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运用反馈规律,给游戏用户以即时有效的反馈。用户是很希望能即时得到反馈信息的,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思索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的效果。

④ 在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尽量设计人际交互的因素。调查表明,人际交互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明显多于人机交互,这也是当前网络游戏风靡的主要原因。[11]

(4) 教育游戏学习者支持设计的情感化

学习者支持设计包括反馈信息和帮助信息的设计等,帮助信息能够引导用户自己完成相应的操作,起到向导的作用,要让使用者明白游戏的功能及操作方法。反馈信息是根据用户的操作给予的评价或者反馈性的引导。帮助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明了性、易读性是很重要的,其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用户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语言组织恰当、富有情感,图片富有趣味性等;其呈现方式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五 总结

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时代的物质基础,物质上的富足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情感化设计充分重视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游戏是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融入势必影响到游戏本身的娱乐性,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完美结合是教育游戏追求的目标。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以教育游戏带给用户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在整个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注入,使教育游戏附有情感,并可以带给用户积极的情感体验。反思层次的情感化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情感交叉过程,不便进行设计和可视化,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从本能层和行为层进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使设计可以无限接近反思层次的情感化。

参考文献

[1] 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09.

[2] 肖卫.硕士论文开题汇报[EB/OL].

[3]《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44-47.

[4] 徐婷.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 王玉龙.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10):116-119.

[6] 林艳华,陶芳,张屹.教育游戏中的情感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9):19-21.

[7] 毛世英.课件情感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 王冰迪,许或青,王明明.从情感体验谈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9,(8):161-163.

[9] 宋继东.浅析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8,(11):168-170.

[10] 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1):55-58.

[11] 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作者:李彤彤 马秀峰 马翠平

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2: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玩具设计

摘要:基于诺曼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并且结合儿童群体的用户特征,为儿童设计一款趣味性的过家家玩具,使儿童在使用玩具的同时还能满足情感上的需求。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儿童玩具;趣味性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儿童玩具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发现其中过家家類玩具的设计在对儿童需求和认知方面的关注过弱。因此笔者结合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和设计原则,对过家家类儿童玩具展开设计。

一、情感化设计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诺曼在《情感设计:为什么我们喜欢(或讨厌)日常事物》中提出,产品在情感方面的设计可能比其他方面的设计要素更为重要。他认为设计精美的产品会使人感觉良好,并且帮助用户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思路中,从而发挥更好的创造力以及找到解决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讲,诺曼认为情感和认知是消费者和产品相关联的。这个看法也与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文献非常吻合,后者认为情感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的,是认知的必要组成成分。除了功能问题之外,在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时,容纳吸引情感的美学元素也非常重要。

诺曼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第一个层次是本能层,体现了事物外观、触觉、气味和声音的感官方面的关系。本能层设计能够引起及时和有力的反应,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精心设计的产品往往会引起消费者产生积极的情绪;第二个层次是行为层,用户通过使用产品来形成对特定产品的看法,产品的性能值观重要。因为设计人员必须确保产品是易于使用的。诺曼认为,产品的行为层设计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是反思层,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会通过对产品的使用来形成对产品的认同感。这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推动了情感化设计的发展,也使情感化设计成为产品设计成功的一个全新的方法。

(二)为什么要情感化设计

a.人类接受的信息(包括图像和文字)有80%都是来自于视觉,视觉系统是在婴幼儿出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6岁是孩子视觉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左右和远近,七岁以后儿童的视觉追踪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所以儿童玩具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儿童培养学习能力和指引儿童行为养成的工具。

b.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孩子眼中,每一天都是新鲜有趣的都是用来玩耍的。他触碰的东西、看到的事物、听到的话语都可以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认知系统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已经达到了3.2亿,这些儿童的家庭中对于儿童的支出占据了全部家庭支出的30%-50%。同时伴随着国家对二胎政策的推广,以及目前人们对儿童养育的认知水平的提高,儿童的教育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不仅仅是传统的儿童教育课堂,一些儿童益智类玩具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利用玩具刺激儿童的感官发育,提高儿童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通过对于玩具融入情感化设计方法,诱导儿童的情感发展,使其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如何情感化设计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从诺曼提出的情感化三层次出发,首先是本能层的设计,在外观、使用方式上需要基于对目标的研究,符合他们的交流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产品外观还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在产品的使用上需要体现出一些功能特征、易用特征和操作特征;在自我满足上要能够使用户和产品之间形成情感共鸣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的。

二、情感化设计角度下的儿童过家家玩具设计

儿童过家家玩具主要是针对1-6岁儿童使用的一款玩具,它的作用主要有:可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并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过家家游戏会使儿童进入一个角色的扮演过程中,通过思考如何完成该角色需要完成的人物来加强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在儿童扮演角色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儿童会和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互动产生许多社交行为;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儿童会和伙伴进行一定的交流,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加强。

为了设计出一款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过家家儿童玩具,首先需要对市场上已有的一些玩具进行调研,然后总结出目前该类玩具设计的潜在改进点,然后结合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优化。

(一)市场竞品分析

桌面式儿童过家家玩具

该类玩具主要是一些种类较多、数量较多的小玩具,但是需要家长额外准备一个可以进行收纳的箱子来承装这些玩具。

收纳式儿童过家家玩具

这一类过家家玩具有一个可以进行收纳的箱子,打开这个箱子,里面都是一些小玩具。有的收纳式过家家玩具被设计成野餐箱的样子,儿童打开这个箱子,里面就是一些和野炊相关的玩具,例如锅铲、调料瓶、汉堡包和茶具等。但是这类玩具种类较为单一,一个箱子中的玩具大多是同一类的玩具。

一体式儿童过家家玩具

一体式过家家玩具与前一种收纳是的玩具有一些相似,但是一体式的玩具种类和数量都会丰富一些。同时一体式的过家家玩具体积太过于庞大,在收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儿童过家家玩具优化需求总结

根据前文对市场已有的一些儿童过家家玩具的调研可以总结出目前的过家家玩具优化需求点为:需要可以对玩具进行收纳的设计、玩具的使用情境设计过于单一和玩具的使用功能设计较少。

(三)情感化设计的方法

为建立和儿童之间的情感纽带,达到产品和儿童之间产生情感关联并得到使用者认可的效果,在儿童过家家玩具设计中应该使用以下情感化设计方法。

1.视觉效果满足儿童审美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会具有不同的审美要求,所以儿童产品的设计要满足儿童人群的审美特点。同时人是视觉动物,儿童对所有事物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视觉感受输入脑部。一个好的玩具外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产品是否被购买以及购买后是否能够得到用户的喜爱。

2.趣味性和情感认同

儿童过家家玩具本质上还是玩具,是为了使儿童获得开心的用具,因此过家家玩具的“玩”非常重要。在产品玩法的设计上需要加入更多的趣味点来吸引儿童。根据前文的市场上已有的一些过家家玩具的调研可以发现,在玩法的趣味性设计上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不能和儿童建立长期的情感关系。

3.易变性和长期使用

儿童的倦怠感一般来自玩具外观的不变性和玩法的单一性,因此玩具的设计最好采取比较灵活的变化形式,可以进行重组拼接。只有得到儿童长期使用的玩具才能更好的和儿童建立情感联系。

三、儿童可折叠过家家玩具设计方案

(一)目标人群分析

21世纪的儿童特点分析:

1.寓教于乐

现在的儿童家长在购买玩具的时候不仅仅会考虑玩具的可玩性还和看重玩具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益智类的玩具比较手欢迎。

2.儿童的倦怠情感

儿童如果经常玩一个玩具会很容易产生倦怠感,因此儿童玩具的更迭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关注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喜好需求。

(二)设计方案

1.外部造型

该儿童过家家玩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小超市和小厨房,将两个使用场景结合起来可以满足儿童多样性的需求,减少倦怠感的产生。两个部分之间由鉸链链接,因此转动非常方便,可以同时满足多个儿童一起使用的需求,增加儿童社交能力的增强。

2.使用材料

玩具的柜子和一部分零件使用木头制作,一些小零件和收纳盒采用ABS材料制成,环保无污染,满足儿童的安全性需求。

结论

通过情感化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结合儿童群体的人群特征分析,为儿童设计了一款过家家玩具。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一些儿童过家家玩具进行调研,总结了其优缺点并得出可以进行改进的优化点。然后基于情感化设计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并结合优化点进行设计,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最高指向。

参考文献

[1] 韩军.朱紫君.基于认知动机分析的儿童智能蔬菜种植装置设计[J].包装工程.2020(4):46-49.

[2] 黄莉.情感化设计在儿童玩具车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8(6):35-37.

[3]张紫然.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J].设计.2016.194(10):18-19.

[4] 侯佳.张楚.中国传统元素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20(9):66-69.

[5] 张蔚.以行为分析为导向的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J].装饰.2018(9):126-127.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作者:蔡钰婷

教育游戏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3:

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家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摘 要 基于后疫情时代下卫生防疫措施与城市家具的应用场景,探讨有助于支持城市环境防疫与促进城市家具情感化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拓展并丰富未来城市家具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意义。通过剖析、提炼用户在情感层次和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发现具备有材料形态清洁简约化,交互形式便捷智能化,社交距离安全弹性化的城市家具能够为用户营造健康安全的公共环境。进而可有效促进人与家具、环境形成良好的情感关联和互动,使其在遵循疫情防护准则的前提下,健康地、舒适地、愉悦地适应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生活的新常态,并以崭新的视角思考城市家具的内涵和价值,为加速公共环境结构的健康转变承担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 城市家具;情感化设计;后疫情时代;行为模式;环境心理

引用本文格式 孔帅,王艺淳.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家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1(6):48-53.

Research on Emotional Design of Urban Furniture in Post-epidemic Era

KONG SHUAI,WANG YIchun

引言

世界城市的發展史中,安全、高效防控各类疫情与疾病一直是推动人居环境健康建设和变革更新的重要因素。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突如其来,人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现代城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及公共设施等,因尚未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而陷入了窘境,暴露出诸多无法修正的“致命”问题[1]。这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的运行秩序、管理制度[2]。同年 6 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即便在后疫情时代,全党全国依然要将抗疫防疫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面对如此现状,设计学界的众多设计工作者,从设计的各种视角和思维切入,对相关的“临床”案例展开系统研究,居安思危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对疫情的防控和改善提供了全面的空间规划革新与环境设计支持,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带来积极的影响[3]。本文以城市家具为例,探讨其在后疫情时代下的情感化设计手法,以便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缓解疫情笼罩下人际关系的生疏与冷漠,进一步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一、情感化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人们通过知觉、记忆、思维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在认知外部世界,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反馈,这既是一种主观感受或体验,又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4]。情感系统作为连接外部媒介现象与个人心理状态的关键纽带,可在多数情况下不受人们理性判断的约束,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的意愿和行为。而设计作为一种沟通方式,首要的任务便是深入了解受众的身心诉求,把握功能服务与情感体验的连接点。在综合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审美性与功能性的基础上,将用户的情感诉求作为主要的构思理念,通过系统地设计将其转化为多样化的形式语言融于作品中,进而轻松地、融洽地、积极地传递符合用户情感需求的信息,使用户在使用、欣赏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充分的关爱与尊重,获得内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最终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与行为互动,达到引导或强化某种行为的目的[5]。

二、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家具设计需求梳理

城市家具(urban furniture)明显是一个复合词, furniture来源于法语“fournir”,即“to provide(提供)”的意思,与urban连在一起,就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城市家具的功能,即能够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为市民提供服务[6]。城市家具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元素,也是支撑城市良好运转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功能构件,始终与社会的环境更新、科技变革、生活变化相融共生[7]。目前,城市家具已涵盖城市中的各类公共性服务配套设施,可在人们繁忙的工作之余,起到完善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功能,这使其在疫情期间成为增强社会互动、促进群众凝聚、提供心理疗愈的公共场所。但是,在全球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本土病例多点散发甚至是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将会是我国疫情常态化的表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也将成为未来长时间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然而,与病毒长期共存所带来的一些易传播的负面情绪,还将一直存在,在某些情境和条件的触发下,容易导致集群性的恐慌行为,造成社会麻烦和公共秩序混乱[8]。这使得人们对城市家具不再依赖,甚至远离,导致其使用率大大降低,城市环境愈发冷清,阻碍了正常公共活动状态的恢复。

上述由疫情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与群体心理成因,为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家具设计的方法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科学依据,即以更加多元的设计语言与表现形式来缓解、消除人们在户外活动时所承受的身心压力,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卫生、轻松的场域氛围。公共空间作为后疫情时代下的防控重地,可通过设计寻求积极的方式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将其营造为具有支持性、鼓励性的交互環境,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帮助公众日趋理性地认识疫情,调节负面心理,达到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于是,设计师们也不再把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当作唯一标准,而是逐渐倾向于青蛙设计公司所提出的“形式追随情感(Form follows Emotion)”。上述设计理念的转变并非是要改变人们固有的生活状态与社交思维,而是在尊重用户熟悉的使用习惯的基础上,结合产品所处的环境现状,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满足用户本能、浅层、短暂官能刺激的同时,还能使其获得反思、深层、持续的情感需求[9]。基于此,城市家具的情感化设计须以城市环境、公共空间、用户行为之间的功能连接关系与情感互动态势为基准[10],保证其具有持续防疫、长效使用、情感抚慰、活力营造等功能,使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疫情防控所需的身心教育和注意事项,实现彼此的信任修复,并积极担负起监管、维护以及治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责任[11]。因此,探讨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城市家具设计理念的指导思路或实践工具的应用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三、后疫情时代下的城市家具情感化设计策略解析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Yoshinobu Ashihara)曾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12]当下,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聚集就是情感的不经意流动,人们对于情感或关怀的设计语言也很敏感。城市家具的社会功效与以人为本的文化属性,使其成为城市生活中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重要介质。有效精准地将产品所赋予的感情传递给受众,将是未来设计行业的必然趋势。作为城市家具的设计者,更应该意识到无论是产品传达或是用户反馈的积极情绪价值,都是时代赋予城市家具设计的特征。后疫情时代,城市家具设计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物化的外观、材料和功能技术的迭代,还需结合其使用场景,紧密关注随着疫情的动态发展而持续变化的用户情感需求。将因“情”制宜地表达城市公共空间形象外貌、场所精神的原则转化为逻辑清晰、简洁易懂的通用性知识,以便促进设计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启发创意与灵感,关注人性和人心,创造出更加有益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城市家具。这就要求设计者需从层级化的角度来思考用户的情感需求,理解图 1 所示的情感化三层次的关联互动与设计应用要点之间的联系。以本能层为具体表现,对行为和反思层的空间效果进行呈现;以行为层为依据,对本能及反思层的设计内容予以规范;以反思层为统揽,对本能与行为层的情感意向形成主导,从而实现情感体验需求和设计策略体系的完整性[13]。这样既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情感性表达,增强产品的安全、健康、持续使用等附加价值与综合效能,还可以提升疫情常态化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情绪管理水平,巩固抗疫成果,最终营造出以关怀人群健康为主旨,强化交流安全为基本,方便亲近共处为导向的城市环境。从而使城市家具所处的场所功能与情感意象能够唤醒用户对于防疫观念和行为的认同,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强用户的归属感,促进城市疫情的便捷防控和环境的美好建设,守护民众的幸福生活。设计实践应与跨学科的研究形成合力,探讨积极的应对策略,高质量地激活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将是城市家具情感化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必然趋势。

四、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家具情感化设计手法的应用解析

城市家具情感化设计作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工具之一,其设计的主旨应与现实环境中的不同空间环境需求紧密融合。在造物、用物的过程中积累初始体验,逐步感受产品的特质,激发正面、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影响用户的价值判断与行为表现。平衡认知与情感的依存关系,促进设计者与使用者达成理性和感性的共识,完成物理器物向精神层次的内涵转换。下文将基于后疫情时代下城市公共环境的特征,围绕用户在本能、行为、反思层次的情感需求,结合相关概念、方案与应用实例,分析并探索能够激发人们防疫意识的设计方案。

(一)本能层次的情感体验——材料形态的清洁简约化

人在获取外界事物信息时,需先在本能层次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对其予以相应的生理反馈,再产生情感体验。城市家具的情感化设计中,本能层次的设计手法重在对其物理属性要素的把握与表现。用户通过观看、触碰产品的视觉造型与材质肌理,形成官能体感的直观印象,该印象所产生的情感因子将极大程度地引导用户的行为反应[14]。材料作为表达产品外观形态的主要载体,其自身属性不仅决定了产品外观的表现形式与清洁方式,也影响着人们在视觉、触觉上的使用积极性与体验品质[15]。城市家具作为使用率较高的公共设施,其自身与周边环境是病毒滞留与传播的高发区域,因此,宜使用能够抗细菌、病毒,耐潮湿、霉变,易清洁、消杀的高卫生标准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在防止病原体积累的基础上,塑造易辨识的使用形态,使得开放、半开放和封闭空间内的城市家具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对于空间环境综合利用的卫生健康需求,获得安心舒适的情感体验。以图 2 为例,该产品依靠柔美弯曲的支撑结构将一张大的圆形桌面和三个矮小的圆形凳子组合在一起,规整地放置在捷克布尔诺街道的开放空间中,用于市民的日常休憩和用餐。其形态简洁、结构稳固、功能明确、使用便捷,并且附着于产品外观的亮黄色漆料具有易消毒、清洁和抗菌功能。这不仅能有效地营造亲和放松的环境形象,亦可帮助人们消除疲劳、维护健康,增强户外公共活动的安全感。图 3的作品模拟流动的水墨形态,将平面转为立体,设计了一系列多变的曲面城市家具组件。各曲面由抗菌类的亚克力板构成,其造型简约、结构轻盈、体表光洁、视野通透,创造了一条具有延展性和适应性的半开放长廊。产品可以根据使用者对光照、通风和清洁等需求的变化,即时调整各曲面插入铰链的距离、大小与角度,形成不同的形态与位置的组合,从而把控环境的人流密度,使公众在自我可控的亲密互动与交流范围内,保持放松的姿态与心情。图 4 中一间间独立且私密的“隔离式”就餐玻璃小屋,依次分布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东岸码头。玻璃小屋的形态简单、轻巧,玻璃表面附有防细菌驻留、易于清洗和消毒的薄膜涂层,为置身其中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同时,通透的视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感受到在共享空间内饮用美食的轻松氛围,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的情感焦虑。

(二)行为层次的情感传递——交互形式的便捷智能化

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注重的是用户对产品性能的深度体验,强调互动的便捷与舒适。因此,需对用户在上述情境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反应进行模拟与测试,尽早发现有利于传递产品情感指向的关键因素。由于当下的信息科技已渐趋成熟,因此,诸多科技元素也融入城市家具的情感化设计中,即通过智能交互的方式来提高用户的参与过程,激活产品的全新功能与运行维护模式,对人机的行为情感信息做出精准的判断,以便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活动服务[16]。以触摸行为为例,人们对触觉的感受大多处于潜意识状态,触碰界面或按钮等常规操作所产生的良好体验,可使用户无形中对产品增加信赖度。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必须尽量避免肢体与城市家具的接触,从而减少感染病毒的概率。设计者可运用智能感应、声控等识别技术,在保证产品使用方便的情况下传递情感信息,从而降低病毒的间接传播风险,提升公共环境的疫情防护能力。以图 5 中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桶为例,该产品通过智能语音对话,连接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关系。用户仅需呼叫产品名称,说出所丢的垃圾是什么,智能垃圾分类桶便会自动开启对应的桶盖,无需直接接触垃圾桶,便能满足用户日常生活的需求。此外,便捷的智能交互系统还可以给公共空间定时定量消毒和监测,使管理措施变得更加精准、可控和高效,从而对用户的行为需求作出即时反馈,助力防疫攻坚。美国国家安全健康与规范委员会推出了如圖 6 所示的一个占地不足 3 ㎡,却包含有体温检测仪、喷雾器和洗手台的消毒岗亭。通过循序渐进的智能引导,对进入其中的用户喷洒无害灭菌的雾态药水,并督促用户在洗手台深度清洁双手,高效完成进入公共区域之前的必备清洁工作。此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洁净了场所空气,保持了个人卫生,同时也避免了卫生检疫人员与城市流动人口的交叉接触,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与此同时,由于新兴科学技术的支持,更多动态的交互形式能够良好地促进城市家具与公共艺术的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环境、使用氛围与情感记忆[17],预留出可供人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参与者施展想象力,适度缓解在公共空间与他人交往接触的不安情绪。从图 7 可以看到,由 2 0个 9 英尺高的双音照明充气柱围成的一个直径为 30 英尺的圆圈城市家具群组,名为“呼吸亭”。该群组位于美国布鲁克林的亚什兰300 号广场,意在邀请过往的人们进入这一区域。区域内的人们会随着光线亮度的变化而缓慢调节呼吸,从而帮助人们沉浸于共享的深呼吸节奏之中,减缓疫情可能对人们呼吸功能造成损伤的恐惧。

(三)反思层次的情感延续——社交距离的安全弹性化

受众在阅读、使用产品的信息与功效时,会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以及通识准则,对产品所传达的情感进行高阶思维活动,直接引导使用者的行为[18]。众所周知,在诸多的防疫措施中,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已被证明最为有效。虽然疫情逐步得到了控制,但是后疫情时代下,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为了减少受害风险,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与人直接接触,减少在人群中的逗留时间。专家曾建议人们需至少保持 1 m以上的安全距离,但普通民众无法时刻对这种距离感保持清晰的认知。因此,设计者需从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次入手,对有限的户外空间予以巧妙地分割,积极合理地塑造良好的空间秩序,实现弹性的安全距离。使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去体验城市环境,感受公共空间尺度的微妙转变与用户的情感延续,提示使用者需遵循防疫准则,而非依靠粗暴的、专横的行政命令达成管理的目的。以图 8 所示的圆圈社交“隔离”地毯为例,其通过醒目的黄色圆环与准确的坐垫位置,规定了人们在户外休闲交流的指定区域,不仅运用了游戏化的趣味方式调整了使用者与周边人群的面朝方向与对视角度,而且也使彼此间交往的尺度、范围、机会与形式更具弹性化,以达到有效提示安全距离的目的。图 9 中的城市家具群组名为“请坐下”(Please Be Seated),其位于伦敦芬斯伯里大街广场的中心。观者可见多个同心的木制圆圈上下相互缠结,塑造出严谨、有序的起伏形态与紧凑尺寸。每个体面都经过刨削、打磨和切割,成为巨大曲线和同心圆的一部分。在保持安全距离与兼顾开放、私密的同时,使上升的结构形成拱形,从而引导人们走过或避阴。下弯的结构形成内凹,邀请人们坐下或是畅谈,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空间的利用率,为市民提供更加开放、流动的空间形式,有效地缓解人群中的健康信任危机。对安全距离呈现手法的多元探索,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营造了安全性与多样性的使用场景,可引导民众对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思考。图 10 名为“聚·隔”的展亭位于苏州,其外观包裹着一层由硅胶管制成的彩色弹性表皮,在保持展亭与广场连接的同时亦可适当过滤视线。当展亭内开展交流活动时,游客向两侧拉开表皮便可以观看到内部空间的活动过程,或是从后面以安全的距离“偷看”活动,再思考是否进入展亭内参与活动。这一活动也意在提醒人们当个人空间受到周围人群的挤压时,努力保持社交距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人类从未因灾难而止步不前,城市的健康发展也将恢复并继续前行。当下,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灾害。疫情的出现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一些不可逆的转变,人们纷纷开始审视城市的生活现状,提出应对策略。尽管目前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人们对于安全、健康、美好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的需求依然迫切。设计学界应以更长远的目光思考城市环境的“抗疫”设计思路与方法,持续关注该命题。

城市家具不仅是未来健康城市精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市民情感的亲近载体。其设计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表象,更是洞察使用者内心的造物活动[19]。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曾说:“城市的作用在于改造人,人对城市观念的变革也深刻塑造着城市家具。”优质的城市家具应在维系人们日常生活的便捷性、可控性与复合性的同时,对市民的社交需求、个性追求和情感表达给予关注。设计者也需以此为基础,运用积极、正面的设计思想武装自己,前瞻性地思考疫情之下凸显出的城市家具设计问题,未雨绸缪地对这一转变做好充分准备,完善后疫情时代情感化设计体系。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行为、反思层次入手,探寻更为广阔的创意思路,挖掘更为多样的设计方法,使作品具有包容性、普适性、易用性和多变性。高效地引导用户接受防疫观念和行为,将保护公众健康的产品落实到城市的每一处,更好地增强空间的韧性。最终为营造安全、友好、愉悦的城市公共环境,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健康生活,不断探寻人们的福祉关怀贡献力量。这对于城市家具设计的转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宋立民.新冠疫情引发的空间环境设计嬗变[J].设计,2020.33(19):75-78.

[2]全惠民,贺琦.新冠疫情防控下我国养老建筑与室内设计问题与对策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4):77-79.

[3]赵悦扬.浅谈新冠肺炎背景下的设计转变和发展方向[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2):26-28.

[4]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M].何笑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1-23.

[5]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08-110.

[6]王昀.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实践与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4:23.

[7]鲍诗度,王淮梁,孙明华,等.城市家具系统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8-17.

[8]李庭洋,马尹超,聂水林,等.后疫情时代公众心理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1,43(06):281-285.

[9]唐納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4-70.

[10]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等.基于情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综述[J].机械创新设计,2010,27(15):156-158.

[11]刘翠,刘娜.以健康防疫为导向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J].建筑与文化,2020(09):171-172.

[1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151-155.

[13]杨吟兵.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8):1-6.

[14]杨玲,刘富升,王亚丽.城市户外坐具情感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17,38(8):156-161.

[15]蔡静文,杨忠军,田昀,等.场所精神视域下的公共设施设计应用策略研究[J].家具与室内饰,2020(02):94-95.

[16]王成.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20,41(22):326-329.

[17]杨吟兵,方凯伦.数字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6,37(10):90-93.

[18]龚芸.融于场景中的城市坐具情感化设计运用[J].包装工程, 2019,40(10):288-293.

[19]王燕,周清月,曾杨.健康社区视野下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7):114-115.

孔帅

天津商业大学

王艺淳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作者:孔帅,王艺淳

上一篇:SMW工法隧道工程论文下一篇:电信产业民营化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