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装情感化设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设计策略,目的在于为抢救我国其他濒危“非遗”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研法、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科技、审美、文化传播为视角,获得如下结果:以科技为先导,自觉寻找自身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运用文化创意理念,将科技、艺术、文化传播维度高端融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服装情感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现代服装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1:

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中视觉美法则的运用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不仅要符合外观美的基本要求,更要运用视觉美法则提升标志图形设计艺术价值,赋予标志图形设计丰富内涵。标志是校园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精髓,树立了学校的品牌形象。本文以高校标志设计为例,从色彩、图形设计、结构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中视觉美法则的运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标志 图形设计 视觉美

一 引言

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广大民众针对现代标志设计的要求,尤其是视觉美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美观,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中去寻求现代标志设计和当前社会中视觉美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今,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地众多高校之间同样存在竞争,而这种竞争逐渐上升到品牌竞争,甚至是文化竞争的层次。一个优秀的高校假如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么就很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终究会被社会遗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导入校园形象识别系统不断提升自我的品牌形象。本文针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独特性从视觉美法则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列举部分高校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优秀案例,对视觉美法则如何体现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 色彩的表现形式

色彩设计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种非常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引起受众关注的部分。在当今时代,色彩的运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表现形式,还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现代标志设计借助各种不同的色彩来反映所承载的个体特点、个性以及内涵等各个方面,例如,蓝色意味着理性,代表科技;绿色意味着环保与自然;红色意味着热情与奔放;黄色意味着活力、警示。

传统的标志设计通常不会将各种色彩联合运用,这和时代背景关系密切,也就是说时代背景对于视觉美法则有很大的影响。即传统而又单调的视觉美法则造就了当时简单而又理性的标志设计理念。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标志为红色、蓝色、绿色等单一色调为主或仅有黑白两色,如东北财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而清华大学则使用了新颖的紫色,使得标志十分鲜明。

当前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单调的色彩已经一去不复返,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广大民众所需求的文化元素日益多元化,使得现代标志设计中所运用到的色彩也更加丰富多彩。多元化的色彩必然成为现代标志设计产生强烈视觉美感的一种流行文化,正如19世纪中后期风靡一时的红裙子,这种视觉色彩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青睐。多姿多彩的色彩是现代标志设计中呈现给广大受众的一个重要特点。设计人员利用对色彩进行灵活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标志设计的视觉元素,并且使得现代标志设计通过全新的视觉美法则反映出全新的时代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了现代标志设计的快速发展。其中有的高校开始尝试运用更加丰富的色彩加入到标志的设计当中,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标志中,从五行的观点出发,分别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代表了木、火、土、金、水,最终融合为太极。

三 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

图形设计是一种最为形象而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够很好地将文字或事物变得意象化,是文字无法代替的。图形设计呈现出来的内容十分具象与复杂,当然也有抽象与简约的一面,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现代标志设计的主流是将文字图形化。假如以往的标志设计仅仅局限在图形和文字的相互结合,而现代标志设计通常是将图形和文字更加图像化、使得设计更加整体化。这也正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种主流表现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和谐是当前社会中最为主流的一种表现方式,从而使得现代设计中的视觉美法则也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因此,图形和文字在设计过程中完美相融合正是符合了时代特色。在图形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视觉美法能够有效地在所承载的个体中呈现出来,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将文字图形化是许多高校比较热衷的标志设计方法,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北京大学,以篆书字体的“北大”二字上下排列,“北”形同两个背向而立的两个人,而“大”则为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着重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图形设计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它对于视觉所产生的冲击效果仅次于色彩。所以,它也是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表现元素。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图形设计早已从以往简一的方形、圆以及三角形等,发展到具备十分浓厚的时尚气息、各种不规则图形的多元素组合,并且伴随图形的发展与变化也促进了视觉美法则的发展与变化。例如,海河大学使用了圆角八边形,上海大学使用椭圆形标志,南京林业大学则极具创意地使用了水杉叶,不仅是为了纪念首任校长发现并定名第四纪孑遗植物——水杉的杰出学术贡献,更使得标志极富美感,令人过目不忘。有的高校为了突出地域特征,使用了极具特色的图形。例如,东北大学设计为白山黑水,以此象征长白山和黑龙江所在的整个东北地区,意境深远;深圳大学的标志为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鹏”,既意喻了深圳的发展如同大鹏般遨游天际,又与深圳的别称“鹏城”相响应;南昌大学以江西省省树——樟树的图形为标志,枝繁叶茂的樟树表明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因为视觉美法则是伴随广大民众接受外界信息程度的发展而发展的,简而言之,即理解与接受流行文化的能力,针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度。然而,社会再怎么发展与变化,现代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也是不会由于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舍本求末的。

地球村使得全球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从而导致现代世界文化愈来愈呈现出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使得广大民众对于视觉美法则也更加时尚化、更加时代特色。所以,图形设计的发展与变化需要和视觉美法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让现代视觉美法则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现代标志设计;同样,在有效运用现代视觉美法则的基础上,现代标志设计才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时代气息。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四 结构设计的表现形式

现代标志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结构设计。即使图形设计以及色彩设计均非常完美,然而要是无法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出来的标志设计也就无法完美,无法给广大受众呈现出一种整体感。因为结构设计犹如人体中的骨骼分布,图形以及色彩就犹如人体的外形和衣服,假如仅仅是片面地注重华丽的外形与服装而无良好的骨骼,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无法让人舒服的。结构的构成犹如标志设计中的一只无形的手,如何运用这只无形的手对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视觉美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代标志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就是图形设计,这是当前广大民众基于现代生活所产生的一个广泛共识,并且这种美的视觉美法则是在科学合理的结构基础上所呈现出来的。因此,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来自于形式美法则,两者是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不管是从节奏到韵律、个体及比例,还是从比例与和谐、统一与差别,图形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满足视觉美的韵律要求。通常一种耳濡目染的感受,是设计人员在外界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从而得出一种综合的感受;这也是现代标志设计的一个核心基础,通常而言,需要呈现给广大民众一种十分稳当而又平衡的感受。假如图形结构的布局、选择的色彩都十分恰当,但是二分部对于视觉的整体产生了不利影响,将会导致整个标志设计产生遗憾。中山大学以中山大学发源地大钟楼为设计主体,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形象组合成“中山”二字图案,增强标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中间图形的弧形巧妙地形成一朵红棉花,这是只有岭南地区树种的代表物种,寄寓了中山大学立足于岭南地区的发展理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志的中心图形为DNA双螺旋结构组成了小麦麦穗,突出了学校在小麦育种专业的杰出地位。这种成排向上构图均衡对称,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可见,结构设计一般具备审美和使用两种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并且结构设计的好坏对于传达信息的内容以及视觉感受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结构设计对于现代标志设计而言,是最能反映视觉美感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 发展与展望

设计人员在创作的思维活动当中,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份特定的美感,而现代标志设计以独特的视觉形态以及结构方式带给广大受众一种特别的视觉美感。从而营造一种秩序美、理性美以及抽象美,给广大民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并且富有节奏韵律之美,呈现出一种简约之美的情感感受。这样的视觉美感通常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之美。已经有一些高校开始摆脱传统的图形结构,运用更多点、线、面的变化组成标志,为校园标志设计开创了新思路。例如,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标志中,其内圆的中心部分是“理工”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L”和“G”,通过书写笔划的抽象和变形形同一个草书“山”字。这就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时代感十分鲜明。

视觉美法则的实质就是和谐统一。因此,现代标志设计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完美结合紧密相连。广大民众针对审美心理和外部的自然规律是和谐的,不管是从艺术的层面还是从设计的层面进行审视,视觉美法则和现代标志设计都是相得益彰。当中所蕴含的不同的美法则全部是围绕着和谐这个中心法则,只有将它们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设计出的作品才是一件十分完美的艺术作品。视觉美法则有着十分广泛的美学意义,古希腊极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艺术是通过与对立物相联合产生的和谐。”从形象思维的层面而言,现代标志设计和视觉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针对形的意化以及美的图解;现代标志设计是通过视觉美法则从而转化为艺术实践。只有把握美的核心本质,才能更好地对该法则加以运用,并且将其灵活运用到各个设计领域中去;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关键,设计人员才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六 结语

利用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的作用与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对现代标志设计和视觉美法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诠释,从而反映了视觉美法则对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关键性,并且对现代标志设计将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此外,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视觉美法则也应当与时俱进,只有通过与时俱进的视觉美感才可以创作出极富时代气息的艺术设计品。视觉美法则和现代标志设计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犹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促使全新生产关系的出现,生产关系则会加速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生产关系发展和进步了,才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好、更多的社会财富;只有视觉美和现代标志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而默契了,才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视觉美感。时代的车轮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视觉美法则也应当伴随历史车轮向前迈进。只有将人们所感悟到的和谐之美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中去,才可以推动现代标志设计的快速发展。同时,视觉美法则还为现代标志设计指明了发展与前进的方向,并且现代标志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视觉美法则所特有的魅力。假如说视觉美法则犹如一棵树的根的话,现代标志设计便是一棵树的枝杈。不管是标志设计或者是其余的承载媒体,只要和美学相关的任何形式均会受到视觉美法则的影响。所以,只有抓住了视觉美法则的精华部分:秩序之美、理性之美、和谐之美以及抽象之美,才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由于视觉美法则的存在,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加美丽的生活方式,人们才可以充分感受到人间万物的美好。因此,视觉美法则在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无所不在;也正是由于视觉美法则的存在,现代标志设计才能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金琳、赵海频:《VI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 仁秀、豫民:《中外著名大学徽标欣赏》,《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第7期。

[3] 张宪荣:《设计符号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 杨东平:《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王英才,男,1981—,广西桂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工作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英才

现代服装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2:

中国现代织锦创意设计阐幽探赜

摘要: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设计策略,目的在于为抢救我国其他濒危“非遗”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研法、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科技、审美、文化传播为视角,获得如下结果:以科技为先导,自觉寻找自身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运用文化创意理念,将科技、艺术、文化传播维度高端融合。进而结论:“三维‘融合是有效重构与拯救织锦“非遗”,实现现代织锦产业向后现代创意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影响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现代织锦 科技 审美 文化 创意设计

引言

织锦,是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丝绸织物中璀璨辉煌的精髓。因其工艺的复杂和文化内涵的丰富,被视为中国丝织物中最具符号象征意义的工艺美术品,颇具世界影响力。符号的“意义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织锦是国家级纺织品“非遗”项目,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文创设计,从中吸取成功经验,对抢救我国其他濒危“非遗”和传统文化,乃至艺术的现代化问题,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研究背景:研究观代织锦文创经验的成果稀缺

当代学界,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设计的成果极少。虽然汉族的蜀锦、宋锦、云锦三大织锦与壮、黎、土家等少数民族织锦形式与内涵各异,但它们同为织锦,与“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具有“家族相似”特征,因而,本文选择近五年来的各类织锦研究成果,作为本文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观这些资料,当前关于织锦的学术探讨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首先,研究少数民族织锦在现代实用艺术中的应用和现代艺术对传统织锦的借鉴。如:将土家织锦图案运用于室内软装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在民宿空间设计,在现代设计、在现代箱包设计和软装设计中的运用;土锦的精神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对美术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中湘西土家织锦元素的借鉴;将黎族织锦元素运用于现代环艺设计、黎锦植物染技艺和图案在现代女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两大少数民族织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强调的是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是增进各种现代设计视觉语言和效果的文化资源,而非聚集于织锦本身的研究。

其次,是关于三大织锦和少数民族织锦的审美、工艺特点、发展创新策略的研究,旨在实现织锦“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但非立足于传统织锦现代性转化的视角。

最后,现代织锦的研究论文近年来仅三篇,赵向圳的《现代织锦围巾的独花图案设计应用》(《设计》,2018年3月)。王雪颖的《东方艺术花,锦绣中华梦——都锦生织锦的热爱、传承与创新》(《中国民族艺术博览》,2018年1月),岁巧等的《现代数码科技对杭州织锦的图案影响研究》(《现代装饰》,2015年8月)。主要研究电子数码技术是如何推动织锦图案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文从“现代”、“汉民族”两个宏观时空视野,将电子数码织锦技术与传统蜀锦、云锦、宋锦的技艺与审美风格相互比较,从科技、审美、文化传播三个微观维度,分别考察了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策略:以科技为先导,自觉寻找自身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运用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将三个维度高端融合,超越了传统织锦技术的诸多局限,有效重构与拯救了织锦“非遗”,实现了现代织锦产业向后现代创意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扩大了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科技维度:电子数码织锦技术超越传统提花技艺

在晚近时期,织锦的发展进入瓶颈。20世纪90年代,受到“纺织生产领域数字革命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的影响,1999年,浙江理工大学李加林发明“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为传统织锦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李政道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比喻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之间是同构性关系。其实,艺术的飞跃性发展总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它们交融共生,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在织锦的肌理、色彩、密度等组织结构方面的改进是革命性的,对艺术的影响往往是颠覆性的。

首先,在肌理(提花)技术方面,电子数码丝织技术,不受组织结构界限,以变幻无穷的织锦语言超越了传统传统织锦的组织结构,既能经线提花,也可纬线提花。24000针的提花机,纵横两个方向的丝线根据图案需要任意交织,能够织出构图各异、质地细腻而逼真的锦,突破了经线、或纬线提花机的局限。

其次,色彩方面。运用现代电子数码技术设计的织锦,凭借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交织的色彩表现模式,產生众多的并置组织结构,实现了图案表现需要的各类色彩(色相、明度、纯度)的目的。在表、里组织结构、设计理念、配色原则方面,对传统织锦技术进行了全面改造。最终完成传统织锦技术向现代的转化。

再次,密度方面。丝线的疏密直接影响织锦的显像效果,决定了织物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传统织锦是一种实用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突出地体现了文化价值、织造技巧以及艺术美。由于数码技术发明前的设备和技术落后,限制了设计师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因而花色和图案显得朴拙单调,情感力度薄弱,缺乏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电子数码技术能织出密度比传统提花技艺高出6.8倍的致密纹理,克服了传统织锦纹理疏松、组织结构简单、图像模糊的“马赛克”视觉效果;也避免了易起毛、不能干洗、不能拼花的缺欠;突破了“传统织锦的固定式表、里层组织结构与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教科书上所述的‘意匠色彩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原则。”在细节和审美效果方面,以生动的真实、精密的质地、超过了原作。

总之,数码纺织技术的发明,“促进了相关纺织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国家级纺织类‘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陸互动。”也完成了它的现代转向,使其在当代宏阔的政治、经济语境下获得强大的生命形态,如图1。

三、审美维度:完成向实用与纯审美并重的超越

“第一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奧地利美术史家阿洛瓦,李格尔(Alois RiegJl.1858-1905)在他的《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中曾言,“所有艺术形式总是材料和技术的直接产物。”电子数码丝织技术创造了煥然一新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效果,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实用向审美的超越,即由纹样简单规整、纹理疏松朴拙、缺乏感情色彩的手工艺品,提升到源自艺术家心灵、充满设计感的高雅巧制。

首先,在织锦类別的选择与设计上,现代织锦品类繁多,生活日用品如服装中的对花旗袍,家纺产品如沙发座垫套、壁挂;纯艺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绘画,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百骏图》《蒙娜丽莎》等作。文化典籍如《孙子兵法》。摄影作品,如《梅兰芳戏装艺术集锦》《苗女》等作品,都精确逼真、细腻传神、富有质感,如图2。

另外,现代织锦不限于传统的世俗主题,还扩展到独具特色的藏族宗教题材绘画艺术形式——唐卡。可谓种类繁丰,在题材的多样性上远远超越了传统织锦。

再次,从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考察:传统、经典、时尚特色兼具。艺术作品的内涵存在于形式之中,审美是对艺术形式的体悟,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亦如此。现代织锦,多重经线和纬线的交织,形成天然丝光闪耀、灿烂夺目的视觉效果。

云锦、蜀锦、宋锦,三大织锦风格各异,为现代织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传统织锦运用工艺美术的形式美法则,将自然物或文化传说中的物象理想化、艺术化,既而典型化。

利用“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不受地域流派与技术设备限制,能织造三大织锦的任何图纹,而且可以织出各种逼真生动的视像,兼具多种审美风格,又不失独有的特色——构图繁富、层次分明、色彩绮丽缤纷或柔和渐变、质地细腻、栩栩如生而富立体感,且达到晕纹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贵妃醉酒》《维纳斯的诞生》《四季》等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体现了这些审美特色,并且强化了原作的艺术魅力。

最后,在艺术意蕴方面,现代织锦作品将科学的真、宗教和文化的善、艺术的美整合其中,赋予织锦艺术全新的结构与视觉语言,把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符号用高科技手段加以呈现。人类的经验形式从低到高分为五种——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艺术作为认识真理的经验形式和意识形态的构成元素,与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等相比,诚然处于最低的层面。但艺术作为人类天才创造的形象世界,又包含更高目的的精神指向。现代织锦的时尚创意设计,重视织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因此,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远远高于作为商品的织锦价值。

总之,中国现代织锦,它们集电子数码科技、现代织锦艺术语言、文化内涵于一体,形成统和多种元素与风格的“复合美”,既保持了织锦“非遗”之美,又超越手工技艺之美,扩大了艺术的边界,打破了美术与工艺的传统区別,如图3。

四、文化传播:由抢救“非遗”向版权衍生、国家形象塑造的飞跃

在始于西方的现代艺术领域,东方文化缺席,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崛起,颠覆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适当采取“反霸权”策略。因此,有意识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再生产的“文化自觉”潮流涌现。科技的进步为“文化的工业性传播”提供了高水准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说,“技术是社会性的产物,技术的需求和进步与文化之间向来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关联性,”所以,用织物传播本民族文化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书面语言发明之前,“人们就在世界各地通过纺织品来讲述自己的文化历史故事,”织锦是一项重要的“非遗”项目,在保住汉族文化的DNA的基础上,即“将非遗中的文化元素和意境提取出,”在作品中重新诠释演绎,从而达到版权衍生、国家形象塑造的层面。

首先,在复兴传统艺术与版权衍生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是以其科技与经济步伐的迅猛、文化艺术与传统疏离、悖逆为特征的。但是,真正成为过去的东西总会在未来与我们相遇。当现代化发展的弊端暴露以后,纷纷到古典文化中寻找精神的家园。不过,传统织锦无论在密度、纹理、色彩方面都远不能满足当代人的情感与精神性需求。

电子数码织锦实现了创新与复古的并驾齐驱,以复古的方式实现创新,促进两者的一体化增长。如何用“非遗”的形式来讲故事、复兴传统、传播文化,在国际上塑造文化大国的中国形象?现代织锦通过对传统文化主题的采纳、提炼,将题材或解构、或整合、或重新解读,在不破坏原来符号意义的前提下,形成另一个新的结构体系——一个更具现代文化审美情趣和欣赏价值的体系。例如,翻新老照片的《梅兰芳戏装艺术集锦》、复制敦煌壁画的织锦《树下说法图》。《富春山居图》的两个残部《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织的完整全卷,这些作品不仅抢救了濒毁的艺术作品,也衍生了版权。

现代织锦,在很大程度上,销售的是符号价值。只有技术而无文化特色的商品,在國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挪威学者拉斯,史文德森(LarsSvendsen)所言,“如果想出售符号价值,那么这些符号必须要象征些什么。它们必须具有某种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特色凸显了每一只竞争力量的主体特色。情境画家盖伊,德波(Guy Debord)也早在1967年就指出,“一旦文化成为了商品,它就会成为真正的‘明星商品’(star cornmodlty)。他曾预言,到20世纪末,文化将成为经济的驱动力”。这个预言现已被验证。

其次,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塑造了我国文化大国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在产品设计领域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代织锦的很多精品被国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如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博物馆和世界银行等外国机构。1998年,织锦《清明上河图》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最后,现代织锦中很多精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如胡锦涛主席赠给美国耶鲁大学和布什总统的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习近平主席分别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朗普家族》、新西兰总统约翰·基的彩色织锦长卷《清明上河图》、波兰总统《杜达夫妇织锦肖像》、柬埔寨莫尼列太后织锦肖像《情深意长》等作品,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展示了汉族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如图4。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作品通过在国际上获奖、被收藏、赠予外国领导人等方式,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没有文化的繁荣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种品质精美的生产品,对于世界文化也做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创意增添了这种悠久的东方织物的时尚风采,具有极高的辨识度。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织出的锦,一反云锦恢宏华丽的龙凤牡丹类主题,也不同于宋锦象征吉祥福寿的鸟兽花草几何构图,与蜀锦中的花格兽龟古老图案及受江南织造影响产生的月华锦、雨丝锦、浣花锦等有别,织锦语言千变万化,无局限成像,明晰而精制,富有时代气息;“非遗”类属赋予其“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基因,而文化成就其独特品格。传播最大化地实现了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的审美价值,时尚创意与技术则是其现代性的具体体现。仅就科技、文化、审美的某一方面而言,现代织锦无从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即借助时尚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中国文化基因。时尚创意也是传统织锦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之一。“时尚非常善于‘借用’,即借鉴不同文化,”也从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吸取灵感。更“富有意味的是,越是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当代文化越是前卫和新潮。”传统与时尚互为表里,相互依存。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化传统为时尚,用鲍德里来所说的“时尚的循环”和“文化的再循环”,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那里则称“文化再生产”。可见,在后工业时代,文化审美元素演变为资本的一种——文化资本,精准地说,文化审美资本。

结语:从多维的高端融合到多重超越

在当下的中国。“我国众多的文化形式都面临着推陈出新,再创造的转型。”创意赋予设计更高的“品格”,是其发展的高端形态。现代织锦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意设计为手段,将实现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艺术语言、传统文化基因、时代主题、国家重大外交事务等多个维度融入作品,实现了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形式与内容三组二元对立元素的高度协调统一。现代织锦已经超出普通的艺术作品,具有了文化的、政治的、传播的价值,既而實现了科技→艺术、原创→版权衍生、实用→纯艺术的多重超越,最终完成了织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总之。现代织锦在每个维度都做到极致,但是,只有多维度的评鉴,才能全面客观而不失精深细微。三个维度在互相交融中形成一种共生的强大张力。在后现代阶段,“设计事实上是一种以现代科技、设计手段和形式,找回传统、历史和人性温情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现代的方式回到传统。它不是复古式地回到传统,也不是抛弃传统走向现代,而是在二者的对接、融合中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和设计世界”。到精神世界中寻找生命寄托和幸福感。

作者:白艳霞

现代服装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3:

“孟菲斯”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及启示

引言

“孟菲斯”风格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后现代设计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设計风格打破以往传统,突破了现代主义单一、秩序化的思维体系,强调感性设计对主体自由的追寻与解放。对于被现代主义所影响的设计界,“孟菲斯”代表人物索克萨斯提出他的观点:“设计对我来说……是一种讨论社会的方式,它是一种探讨社会、政治、爱情、食物,甚至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 “孟菲斯”风格对现代主义功能观、语义观、材料观的解构化设计理念以及其所展现的敢于打破时代规则束缚,追寻设计批判的精神内涵,追求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对全球范围内的艺术设计有着广泛影响。其对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的打破,以其开放的设计理念,强烈的情感释放,极其个性化、装饰化、情感化的设计语言表现,突破常规,对设计方法进行着无边探索,在各个设计领域掀起了一股时尚浪潮,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思考。

一 、“孟菲斯”解构设计概述

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包豪斯成立以及后来的几十年里,在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下,现代主义盛行,设计界企图通过理性的、逻辑性的设计行为,为人们混乱无序的生活构建规则与秩序,并倡导用思辨性的、科学性的设计思想取代艺术的浪漫与感性,具体表现在对产品功能性、科学性及其便捷性的追求。而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与解构的“孟菲斯”设计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重要设计代表之一,其设计风格打破陈规旧律,突破了现代主义对机械化、理性化、秩序化和功能化设计体系的追求,具有解构设计与多元化设计理念。在“孟菲斯”看来,随着现代主义不断发展,其所倡导的反对过多的装饰性、主张设计服务于功能,讲究设计存在的科学性无不变成了机械、规则、乏味的远离人内心情感的“理性”时代,至此,在冷漠、压抑、忽视情感表达的设计环境下,人们自我意识觉醒,渴望释放内心情感,回归社会与真实。

作为20世纪后半叶激进设计风格中的一种,“孟菲斯”打破了现代主义以功能为设计中心、形式服从于功能的设计宗旨,解构了现代主义对理性化、秩序化的追求,在“孟菲斯”看来“装饰不是罪恶” ,其设计表现出极度的装饰化、情感化、个性化,夸张的图案、耀眼的色彩的设计语言传达着其内在的设计情感与戏谑、风趣的设计情绪。“孟菲斯”认为设计亦具有情感,并力图赋予产品更多的语义文化内涵,不再仅仅表现为现代主义设计所追求的实用功能性语义,更多地赋予其人性意味,使其设计更具语义性、隐喻性、情感性,并通过设计语言的装饰性、色彩的多彩性等设计方式,挖掘属于人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感受与体验。材料作为设计的物质基础,不再遵循现代主义“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转而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在“孟菲斯”设计师的眼里 ,材料是表现自我意识的重要元素,通过赋予材料人文内涵以展现设计的内在情感。“孟菲斯”设计作为一种感性化的设计风格,其图案的装饰性、颜色的多彩性、造型的动感性、材料的多样性无不表现出“孟菲斯”对现代主义理性化、标准化的批判反抗心理,并对其思想理念进行解构,拆解形式与功能之间单一的绑定关系,进而表现设计的多元化思想。

二、“孟菲斯”解构主义设计表现手法

“孟菲斯”的解构设计理念打破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冷漠与乏味,注重对情感的设计表达,其设计风格打破常规,并力图赋予产品更多的语义文化内涵,使得设计具有语义性、隐喻性、情感性,并通过色彩生动化、图案无序化、材质多元化、造型畸趣化设计手法给予消费者欢快、愉快的心灵体验。

(一)色彩个性生动化

在孟菲斯设计师看来,色彩是能够传达设计情感与信息表达的有效载体。正如吕新广教授所说,“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作为给人第一视觉印象的艺术魅力更为深远,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艺术家总是运用色彩这一手段在设计作品中赋予特定的情感和内涵”。

因此,在“孟菲斯”设计中,其使用的颜色多打破严谨简洁有序的现代主义配色,进而反对单调冷峻的现代主义,他们通过采用色调区别很大的色块并置,产生一种颤动的视觉效果,甚至不惜互相干扰、互不协调来创造一种风趣、滑稽、嬉戏的后现代主义情调。通过采用色块对比强烈、饱和度较高的颜色,以及互补色组合设计、多颜色色块并置等手段,营造出一种耀眼明快、怪诞离奇、天真活泼的配色设计,进而形成视觉上的新律动,制造出戏谑、诙谐的情绪表达,刺激和感染到消费者。

如图1是美国设计师帕特·切尔设计的沙发扶手椅,其造型采用不对称手法,并通过紫色、黄色、橘红色、橙色等多种明艳耀眼的颜色组成区分产品功能区域的色块,形成幽默、怪诞的设计表达,使得产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人们带来吸引力。

(二)图案抽象趣味化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要素的不断需求,对图案的设计表达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再关注图案的点线组合的视觉效果,即开始要求传达文化内涵,并希望通过图案语言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以此,“孟菲斯”解构设计在图案设计上多采用具象、抽象或是其他具有隐喻象征的图案,通过图案的装饰性、奇趣性、象征性来引起人们情感及精神上的共鸣,展现人们对生活愉快的态度。

“孟菲斯”解构主义设计理念表现在图案上多是追求装饰化设计,其设计解构了现代主义对构图规律的固有表现模式,在图案设计上多表现为规则图案或是线段在构图设计中被破坏、解构,又或是多使用点、线、面等类似于圆点、波形和平面又或是几何图形进行随意组合,并对其无序排列、复制剪切又或是解构重组,进而展现出随意性、重复性的抽象特质,以此增添图案趣味效果。又或者是将传统元素、民族文化元素等具有历史文脉的元素进行解构、变形、手绘处理,以形成抽象化符号,使得产品与历史文脉具有相关性,激发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回忆并产生认同,从而引发共鸣。

如图2是英国设计师乔治·索登设计混纺地毯,其装饰着彩色的曲线、曲形、点状、几何图案等抽象图案,自由、随意地散布在画面上,配合沉默浓郁的黑色,整体看上去复古意味浓厚,呈现出具有民族文化、历史情怀的装饰性趣味。

(三)材料新颖多元化

“孟菲斯”主义设计对材料的态度可以说是感性的,他不考虑材料的真实感,重要的是材料的肌理、花纹、色彩、透明度、发光性、反光率以及它们所决定的表现力。 “孟菲斯”对材料的解构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材料使用观念,更多的是打破了材料之间的等级界限,模糊了高级材料与低级材料之间的界限,也模糊了高雅与低俗、秩序与混乱、艺术与日常的隔阂。其设计多赋予材料不同的文化内涵并进行组合使用,并运用大量新型或是非常规材料进行设计表达,来契合设计需求与设计主题,以一种创新的表达方式给人带来富有新意及趣味的视觉盛宴。所以说,“孟菲斯”产品的材质不是简单地根据功能需要的安排,而是设计师设计思维下的感性表现,有着多样化的语义内涵,以传递更多元情感诉说。

如图3是埃托·索特萨斯设计的象牙桌,其设计利用红色、黑色、黄色、白色等对比强烈的颜色配合弧形曲线的流动美感,以及用木头、玻璃、塑料等多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方式展现出“孟菲斯”设计独有的个性化、趣味化。

(四)造型畸趣象征化

“孟菲斯”设计风格的诞生,打破了理性主义设计的单一、冷漠,为人们展现了生动、诙谐、畸趣的设计表达。其解构设计理念在造型上则追求最终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对功能的单一阐述,打破了现代主义设计形式的机械冷漠,在设计表达中“孟菲斯”设计师们采用畸趣的破坏性设计手法对现代主义理性化、规格化设计进行解构,通过对标准化理性设计的结构比例进行失衡失重、比例破坏的处理。同时,在“孟菲斯”看来,产品亦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审美价值、内在情感,它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特殊情感及文化内涵,并可以通过其形式呈现去表现其内在思想文化。因此“孟菲斯”所追求的产品造型多具有隐喻、象征、畸趣性,进而去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

如图4是索特萨斯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它是一个充满怪诞滑稽、幽默风趣的书架,它打破了对于书架的常规定义,将不规则的设计隔板配合红色、黄色、蓝色及白色的颜色组合,表现出非常规的设计造型,展现出极具天真趣味的设计意趣。

三、“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设计上的表现

“孟菲斯”设计作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后现代艺术设计潮流中代表之一,其解构设计理念是对功能理性的有力反抗,在反对功能的语义基础上,主张多元化语义表达,其独特设计表现手法对世界范围内的设计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其解构设计理念更是打破现代主义设计实用性功能观,追求浪漫与感性,对现代服装设计颇具影响与启示,在服装设计表达中,其设计手法中则主要通过在服装面料、颜色、图案、造型等设计元素上进行创作,进而展现出生动、诙谐、畸趣的设计表达,以此满足人们对视觉感官与精神享受的追求,为服装设计带来全新的视野与思考。

(一)“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色彩上的运用特点

“一件服装首先映入眼帘的通常是整体的色彩,其次才是款式和其他”[7] 色彩作为服装设计三要素之一,在表达设计师设计情感及设计理念时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追求内心解放、个性化及自我表达。在服装上,对于色彩来说,则是打破传统配色,以夸张耀目的颜色成为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打破配色规则、追求自由的色彩表达自然成为了设计界的新宠儿。“孟菲斯”色彩设计语言在服装设计上多采用明度高、对比强的色彩搭配,特别是亮黄色、粉绿、粉蓝等绚丽多彩的配色搭配组合,除去较为明亮的色彩运用以外,“孟菲斯”在设计中还常用黑白色搭配饱和度较高的色彩进行设计,如图5,是 Edeline Lee 2019春季成衣系列,其款式为简约基本款,但在颜色的选取上,则是选择桃粉、光彩绿具有童趣意味的颜色搭配黑白二色并以几何图形的形式切割撞色并置融合处理,是一组极具童趣与活力的色彩搭配。

又如图6是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2021春夏系列服装,在设计上,则通过采用对比明显的颜色,像是青蓝、亮黄、洋橙等颜色配合低饱和度的淡紫、浅绿以及白色配合条纹、几何手绘图形,以此让人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人以天真活泼的心灵感受 。“孟菲斯”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不仅成为人们情感宣泄表明自我的突破口,也为服装设计界带来新的视觉盛宴。

(二)“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图案上的运用特点

在服装设计上,图案是服装整体视觉呈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它的设计阐述可以更好地表达服装的设计内涵。同时,图案是“孟菲斯”设计中最主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对它的解构设计主要表现为打破单一、沉闷、理性的构图规则,解构现代主义固有设计模式,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艺术设计。其图案语言极富有装饰性、趣味性,怪诞离奇而又天真可爱。

在服装设计上,孟菲斯风格的解构形式多采用不规则、破碎性的图案元素,从未成形的基础元素到错综复杂的图案组合,通过采用手绘简练抽象图案,又或是将某个单一元素、不规则几何变形图形进行分解破坏、打散重构处理,进而打破秩序化、规则化的排列结构,以无序自由重新组合,以此展现天马行空、怪诞天真的趣味性。

如图7,其设计通过将某个单一的抽象手绘元素进行剪切复制、无序排列的设计手法配合方形格纹进行处理,打破规则性、常规性的构图结构,以此表现其强烈的装饰性美感以及趣味性效果,給予消费者欢快、愉快的心灵体验,充满童真与乐趣。

又如图8是2011年Christian Dior高级时装系列,其色彩采用粉色、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等生动明丽的颜色配合破碎性、分散性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无拘束的分布在服装上,简洁而又具有视觉张力,显得生动有趣、活泼可爱,更具视觉吸引力。

(三)“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造型上的运用特点

造型是整体呈现的外在形象,直接给人的视觉带来有效的情感刺激。服装的造型设计以人体曲线为基准,通过服装轮廓的视觉化造型传达服装个性化的情感表达,以此更好地呈现出视觉效果。

在孟菲斯设计师看来,产品亦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与情感呈现,并可以通过象征隐喻的手法表达设计出具体的造型,具有一定的实验与艺术性,以此孟菲斯的设计表达在造型上则是通过非平衡、对比、联想等手段探求造型语言以及对意象化、象征性的内在价值追求。

在服装设计上,其解构设计理念则主要表现为对造型进行分解破坏、比例失衡等畸趣性手法对服装结构进行处理,使得设计形式具有随意性、展示性,并给予设计最大化地设计表达自由。例如对服装的结构采取不对称、不平衡等设计手段打破常规设计构图,又或是对服装局部造型进行收缩膨胀放大的处理手法,又或者对服装部件结构进行分解、破坏、重组,以此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某个结构,强化设计个性,进而对服装的整体结构造型进行打破。其造型设计又或是对现实中容易忽视的事物,类似植物,动物等进行意象化模仿,对其造型进行几何模拟处理,进而打破视觉平衡,增强其视觉表现效果。

如图9,是Westminster University 2015 秋冬成衣系列,其造型通过对服装廓形整体或者是局部进行放大、缩小的设计处理,对衣襟处进行结构破坏并配合几何撞色的处理手法,营造了一种不对称、失调、变形切割的视觉效果,强化了衣襟处的个性表达。又如图10,怪诞时尚顽童Walter Van Beirendonck不顺应传统审美标准,通过模拟造型的手法配合色彩、几何图案的组合运用在服装上展现出极具趣味性的生物形象,充满畸趣与幻想。

(四)“孟菲斯”解构设计在服装面料上的运用特点

面料不仅仅是服装要素重要的载体,同时还承载着精神内涵的传达,不同的面料有着属于自身的表达个性,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意义,影响着人们视觉和触觉的直接体验,凭借各自不同的面料肌理在感官上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

在服装面料的选取上,“孟菲斯”的解构设计理念则是启示我们,让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并探索服装设计中所运用的面料,找寻更多表现设计理念的可能性,打破面料之间的等级性从而使用不同性质,肌理,光感的面料,打开人们对服装面材使用的固有思维,进而发现新的面料可能性,利用新型面料又或是其他具有特殊属性的面料组合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法,以此呈现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告诉我们服装面料没有限制,一切皆可设计,进而展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面料风貌,体悟不一样的心理反应。

如图11,设计师采用泡沫作为服装基础材料,结合用乳胶涂料、橡胶纤维与金属等材料打造出这一系列前卫且耐磨的结构成衣。又如图12,设计师采用纸片、玉米淀粉、柠檬石生物塑料等多属性材料配合现代激光切割工艺、跳脱的颜色以及别具一格的廓形设计彰显设计师的个性,俏皮又活泼。这些对服装面料的解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服装表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模式。

四、“孟菲斯”解构设计对服装设计的启示

“孟菲斯”解构设计旨在打破现有社会对秩序、理性追求的束缚,

是对现代主义的讨伐与抗争,同时也是对现代主义功能性、科学性的感性解构。其设计思维具有反思性、开放性、人文性等,对服装设计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反思性

“孟菲斯”解构设计不管是在材质、图案、颜色等方面都打破了现代主义的严谨冷峻,打破单一、沉闷、秩序的建构,并不断地否定、批判与反思设计理念及手法,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设计血液,释放了大多数人的感性情绪,得以展现自我。其反思的设计手法也为我们在设计服装时带来新的思维模式,即不断打破固有的设计模式,在服装设计三要素中不断创新设计手法,不断构建新的设计理念用以突破设计局限。

(二)开放性

“孟菲斯”解构设计深受当时社会装饰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从中吸取设计理念、表现手法,以开放的设计姿态接受多元文化,以此不断反思创新。在当代社会中,文化风格众多,如何吸取多元文化精粹,创新创意本土文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此,在服装设计中,我们需以更加包容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文化,从中吸取世界范围内的设计理念,打开思维局限,进而突破自我。

(三)人文性

“孟菲斯”解构设计最大的特点即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解构,追求感性化设计。将设计情绪、语义文化内涵放置于设计中,并结合象征、隐喻的设计手法,赋予产品人性化意味,进而关注人们内心需求,给予他们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在服装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关注设计情感、关注消费者穿着体验等人性化设计,进而满足消费者服用功能与精神世界的双重需求。

總结

“孟菲斯”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对现代主义严谨、理性、秩序化设计理念的解构,对世界范围内的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设计追求中所蕴含的方式、元素对当下的艺术设计仍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设计中蕴含的理念契合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需求[8] ,特别是其所提倡的对人文情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更是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对现代主义的解构设计理念所蕴含的反思、开放、人文化的设计思维对当今服装设计亦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它的研究,能为创新服装设计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及意义。

上一篇:国际经济法学科界定论文下一篇:自然风景与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