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为更好将感性工学应用于产品前期設计调查之中,对产品设计中的感性因素进行衡量。现基于老年助行产品进行感性词汇收集,通过意向认知实验与头脑风暴实验对老年助行产品的情感化因素进行前期的设计调研。对产品的前期设计的感性因素调研进行了优化。方便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的衡量和判断,提高设计效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1:

新视野:建筑感性工学的维度及其价值

关键词: 建筑感性工学;感性工学;感觉参数;知觉意象;听觉系统

摘 要: 建筑感性工学是建筑美学与建筑工学相结合的产物。建筑设计在感觉参数、知觉意象与听觉系统等感性工学维度上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从建筑形象设计考量,感觉参数是建筑感性工学的首要维度;在建筑空间设计向度上,知觉意象是建筑感性工学的体验形态;在建筑时间设计中,听觉系统是建筑感性工学的立体声响诉求。在当代感性工学与商业资本运作下,建筑感性工学显示出建筑空间既是居住者生活情趣的视听空间,也是社会的表情、文化与身份的独特价值空间。

文献标志码: A

建筑如果失去美学的领地,人类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去言说建筑的感性文化。但事实上,一般建筑学只关注工学意义上的物理对象,而建筑艺术也只将建筑作为感知的对象来研究。这种研究态势对建筑是有偏见的,且是狭隘的。建筑从来就是“木头的画卷”、“混凝土的诗篇”和“凝固的音乐”。为此,我们还应将建筑作为一般感性工学的对象来关注和研究,而建筑感性工学便是当代建筑设计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

一、从感性工学到建筑感性工学 感性工学是基于人机工程学,以人的感性为研究参照、旨在研究产品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一门技术工学。按照词典的一般解释,“感性”意思为“感官知觉”,特别是指倾向于美学或感情方面的感官感知。这个词与“工学”结合,还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日本广岛大学工学部的科研团队首先将“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简称KE)纳入他们的科研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感性工学是以建筑设计为开端的。在日本,住宅设计十分重视空间“情绪”的因素与“感性”的数值,也就是说,最原初意义上的“感性工学”是以建筑为研究对象,而后才扩展到汽车、服装等领域的,因此,建筑感性工学即是一种以建筑为研究对象的,以“感性”为参照,集设计、美学与工学等于一身的交叉性工学。建筑感性工学的缘起大致如下:

第一,18世纪以前的启蒙期。在西方,“感性工学”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认为:“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1〕这个定义为美的形式如何适应人的“感知”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即形式的“比例”与“悦目”,也就是感觉的美〔2〕。在罗马恺撒时代,建筑家维特卢威(Vitruvius,约公元前1世纪)是从事建筑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他自觉地从美学的感性角度分析建筑。维特卢威在《建筑十书》中认为,“对称”与“比例”的美感要素是衡量建筑美的重要标准①,因此,感性要素对于建筑美感十分重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阿尔倍蒂(Alberti,1404~1472)极力主张建筑要师法自然,并认为建筑的感性美存在于自然的绝对要素和根本要素之中。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荷加斯(Hogarth,1697~1764)在《美的分析》中对美感的形式规则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认为“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等规则是建筑形式美感的重要规则②。这个时期的建筑感性工学还只是处于朦胧阶段,但建筑家与美学家已经发现“感性”在建筑工学中具有了重要位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第5期

胡玉康 新视野:建筑感性工学的维度及其价值第二,18世纪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前期是建筑感性工学的发展期。在18世纪,“美学之父”德国启蒙主义者鲍姆加通(Baumgarten,1714~1762)开创了“美学”,即感性的认识之学,为建筑感性工学建立了美学意义上的哲学基础。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也即“世界都是我的感觉”。他把世界的要素都归结为“感觉”,感觉是自我的感觉,要素也是自我的要素〔3〕。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其“一元论宇宙结构”的缺陷,但从中至少可以获得一种认识:“感性”纳入建筑工学研究是可能的。二十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英国的“工艺美学运动”、欧美的“新艺术运动”以及法、美、英等国展开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建筑设计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即追求“感性工学”如何在美学感性与物理工学上取得一致,这就证明了将“感性”纳入建筑工学中来研究是正确的。这个时期建筑的感性工学探究已经趋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第三,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至今是建筑感性工学的定型期。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在他的专著《人工科学》中为“感性工学”这门学科研究提出了专门的理论。随后,以建筑为研究对象的“感性工学”被马自达株式会社山本建一社长和日本学者长町三生积力推崇,最终感性工学在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机工学会议上正式确立,同时,建筑感性工学也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接受与认可。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建筑感性工学与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享乐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审美风格不无关系,正如德国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所言:“感觉:享乐主义的语义因素。”〔4〕也就是说,建筑感性工学“代表着可能性领域的另一种系统的探索,而且将会是一种来自‘新艺术’的新的‘感觉组合’。这种‘组合’是由它把握的新的感觉参数和它提出的新的审美形式排列界定的”〔5〕。在当下建筑美学的研究领域里,论及建筑感性的一本重要的著作是《建筑的表情》(The look of Architecture)③。在作者黎辛斯基的眼里,“建筑表情”即建筑风格,抑或建筑的感性学。当然黎辛斯基的建筑感性学,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建筑感性工学,建筑感性还必须依赖工学等其他学科。

从感性工学的发展历程看,我们认为,建筑感性工学研究必将成为当下与未来建筑设计研究的方向,遗憾的是这一点目前没有引起建筑设计界的足够重视。

二、建筑感性工学维度:感觉、视觉与听觉 感性工学专家长町三生教授认为,“感性”就是人对物所持有的感觉或意象,是对物的心理上的期待感受和对产品的审美表达。对于建筑而言,建筑的感性工学维度通常是指人对建筑空间所持有的感觉、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期待或情感表达。从建筑形象设计考量,感觉参数是建筑感性工学的首要维度;从建筑空间设计来分析,知觉意象是建筑感性工学的体验形态;从建筑时间设计视角来看,听觉系统是建筑感性工学的立体声响诉求。

1.从建筑形象设计考量,感觉参数是建筑感性工学的首要维度。感觉参数是建筑师审美思想的具体化,建筑师完成一座建筑,如同雕塑家完成一尊雕塑一样,他们设计的形象是要有生命的,感觉参数的设计就是建筑感性形象设计策略的施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形象是产生“首因效应”的关键要素之一。譬如建筑文本名称的设计,就要考虑建筑文本名称是否能够产生审美的“首因效应”。一般而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给建筑文本命名,如常见类型有自然型、哲学型、西方型、时尚型、豪宅型、优美型、生活型、仿古型、艺术型、吉祥型、学府型等等。以仿古型为例,我国六朝的园林名称有山池、园林、林园、山宅、别业、园庐、山邸、别馆、庭院等。在今天的城市,我们经常看到建筑文本命名为:“一镜山池”(×ד拟象”+山池式)、“城南山池”(××地点+山池式)、“阳光山池”(命名类型重叠式,即自然型+仿古型),再如“一景别业”、“城南别业”、“盛世别业”等。除了“拟象”+山池式、地点+山池式、类型重叠式等命名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如古诗式,“意得高栖”(谢灵运《山居赋》:“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带江幽居”(《宋书·谢灵运传》:“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绿水名园”(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再如哲学式,如中国哲学有:上层·建筑、形而上·居、乾坤·名著、格致·别业、山邸·玄览、天府·城南、气韵·后街、太和·人家、元亨·小城、天宫·野墅、大同·小区、小康·家业、诚明·居、百家·争鸣等,外国哲学有:学园派·居、绵延·雅居、探索·别宅、相似·家族、情结·别馆、建构·生活、唯美·立方、黄金·分割等。诸如上层、形而上、乾坤、格致、玄览、天府、气韵、太和、元亨、天宫、大同、小康、诚明、百家争鸣、学园派、绵延、探索、相似、情结、建构、唯美、黄金分割等都源于中外哲学词汇,可见建筑文本名称设计具有“形象性”,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建筑空间形象参数设计也是建筑形象感知获得的重要策略,其具体方式有借、接、转、破、格、喻、隔、虚等,它们是建筑空间形象感知策略的基本思路;建筑结构形象策略、建筑色彩形象策略、建筑光影形象策略、建筑风格形象策略、建筑环境形象策略、建筑意义形象策略等也是形象感知参数策略的重要范畴。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人大卫·奥格威(David Oqiwy,1911~1999)提出了“品牌形象”观念,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青睐这一设计观念。建筑形象感知参数策略,其实就是对一种知觉品牌的设计。应用建筑的品牌感知参数策略目的在于获得建筑表情与意义的优势形象,对于建筑商来说,优势建筑表情与意义,即建筑品牌价值是市场有效竞争的一大要素。需要强调的是,感知参数的设计需要创新:一是技术创新。它是感觉参数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筑艺术设计创新的核心。技术是满足建筑设计的一切,没有技术,也就没有了建筑的设计,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建筑空间的最大化、建筑时间的悠久性、建筑功能的优势化、建筑艺术的审美化、建筑关系的合理化以及建筑意义的社会化等。二是材料创新。材料是感觉参数的源泉,材料创新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如节约型材料、环保型材料、防震型材料、生态型材料、仿古型材料、隔(防)音型材料、植被型材料、高科技材料、能源性材料(如太阳能器材屋顶)等,它们常常是创新的原材料。不过,未来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当采用节约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之法,走人性化材料与功能性材料合一之道。三是功能创新,它是感觉参数设计的关键。功能的优势化、最大化、科学化、节约化、非物质化、审美化是功能创新的方向。例如橱卫设计在功能上的创新能够使人从饮食器物与洗澡器具的使用上得到一种饮食文化与沐浴文化的享受。四是环境创新。环境创新是感觉参数设计的门户,因为绿色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大策略趋势。总之,建筑感性参数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树立建筑感性形象,以集中体现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审美品位。

2.从建筑空间设计分析,知觉意象是建筑感性工学的体验形态。如果说建筑的感觉参数设计是建筑感性工学的外在“门户”形象,那么“知觉意象”就是建筑感性工学的内在“意象”空间。在设计师那里,知觉意象通常与建筑师的内在感觉“体验”有关。建筑设计的体验形态是建筑设计“空间意义”的最深层的稳定形态,它亟欲走向感性工学的空间意义“表述”,不过这种体验形态当与消费者的感觉“谋和”。建筑空间中的主体和可视性空间的接触与对话是空间存在的最直接本质,空间设计是人类与他者身份和语言的象征性阐释。没有空间,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的空间遭遇,要么沉默,要么施行武力,通向空间的途中,就是通向语言的途中。譬如神庙、圣坛、祭台、凯旋门、金字塔、空中花园、树皮画、列石、纪念碑、学校、街道、禅室等设计,实际上是我们对空间的设计,是占有空间的一种方式,它们是人类语言感知与传递的场所。禁忌场所、政治舞台、经济区域、思想领地、文化地盘、太空国界、权力真空……这些是我们对可视空间的另一种意义的延伸感知,或者说是语言意象的另一种感知场所。我们需要这种感知空间区域,因为它们能提供可视空间中的权力、利益与欲望——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和身份的。殖民地、控制区、监狱、隔离带、妓院、角斗场、刑场、战区……这些空间是剥离了人性的混乱空间,绝望、撕裂与幻觉构成了它们的空间音符,它们是人类语言场所的暂时性中断。火车站、码头、大学食堂、超市、公共汽车、城市地铁、旅游区……这些让我们在偶然、乏味与陌生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空间疏离与人情淡漠,是匆忙、漠视中的一种无语意象空间,虽然很是嘈杂与喧闹——它只是一种空间例外。嘈杂的或让人愉悦的空间,不一定是有语言的空间;越是静寂的空间,也许就是语言诞生的地方。为此,设计师必须在建筑知觉语言上具备适当的超越时代、文化与审美的意象空间设计的感知能力。

3.在建筑时间设计中,听觉系统是建筑感性工学的立体声响诉求。了解音乐与建筑的相似性,莫过于对音乐时间与建筑空间上的审美感性体验。“在‘空间’和‘时间’里,都存在着音程的问题”,因为这两个词语都有一个“间”,即时空上的间隔。谢林说过:“音乐的音程是时间上的间隔,但若在建筑里,它就是空间上的间隔了。”④我们认为,“体验音乐就是人们的意识在体验音乐的空间感”④,建筑与音乐“节奏就是系统化了的时间的流逝”④。从时间向量上说,音乐的演奏是抽象的时间均等化,因为节拍的运动就是时间的分割;从空间向量上看,建筑的形式就是模数的空间分割,定量节奏的运动在空间中朝向时间均等化方向演绎。在中国古代,《列子·汤问》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里的“余音绕梁”就是建筑的视觉与音乐听觉互换的最好注脚,更是建筑的感性与工学集合的产物。在古希腊七门自由艺术之中,音乐位居首位,被誉为“艺术之王”(雷米)④。在时间序列中,由于建筑是一门出现较早的艺术,故堪称“艺术之母”(黑格尔语)。相传古希腊神话中缪斯女神安菲弹奏赫米斯送来的九玄琴时,石头竟舞动而筑成一座城墙,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言说音乐感性与建筑工学的亲缘关系的记载。在古希腊建筑中有多立斯柱式,它与音乐中的多立斯式调式之名同出一辙④。勒·柯布西耶认为:“音乐是动起来的建筑。”④雨果赞哥特式教堂是一曲“用石头打造的巨型交响乐”④。诸如此类的论述不一而足,只能说明一点:建筑与音乐具有在感性工学意义上的亲缘关系。建筑的音乐学维度是当代建筑感性工学的一大诉求,如建筑设计中的雨声、风声、鸟声、流水声、树木声等空间设计。建筑的音乐听觉设计,通常是建筑天籁的设计,它是非自然的自然之音,需要建筑设计师凭借他物才能精心设计出,即创造山水园林的自然野逸之物,达到“天籁”、“地籁”与“人籁”的和谐统一。何谓“建筑的天籁”?中国古代园林在“天籁”设计方面可谓登峰造极。譬如古都长安城的设计,唐·卢照邻诗《长安古意》曰:“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作者写长安并未对宫室进行宏大叙述,只寥现几个镜头:宫门、五颜六色的楼台、雕刻精致的合欢花图案的窗棂、饰有金凤的双阙的宝顶,金碧辉煌的局部,概现宫殿“天籁”之全景。由此可见,建筑之“比例”与“视觉”,通常与音乐之“数字”与“听觉”是对应而亲近的。建筑的比例就是数字的比例,建筑视觉设计必须考虑到音响的听觉空间装置与效果,这是任何建筑师都无法回避的。古代中国建筑在视知觉设计之外,很重视听觉设计,这可从中国历代诗人咏诵园林的名句中窥见一斑。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在当代,建筑感性工学在听觉设计上应该师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者,做他们的小学生。

三、建筑感性工学价值定位 为何要建立一个“建筑感性工学”?这关涉到建筑感性工学的价值定位。第一,建筑空间不是纯粹的物质空间,建筑空间总是伴随着居住者的生活情感与乐趣,离开“情绪”感知的建筑是不存在的。建筑空间总是被设计师或建造者仔细而踏实地筑起来,它不同于一般机械化的产品,建筑的每一块材料在工人与设计者的手里都是具有感觉参数的对象,总是与心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建筑空间不仅是视觉的对象,还是听觉的场所,哪怕是静寂的空间,声响的设计也是必需的,因为居住空间与人的灵魂宇宙是同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空间声响系统与人的听觉系统是同构的。第三,建筑空间的表情如同社会的表情一样,它是文化的表情、身份的表情,也是一种价值表情。也就是说,我们消费建筑,不仅在于消费其物质功能,还在于消费其感性文化。

建筑空间在感性工学上的价值定位,寄予于建筑空间中行为人的一种生存理想与生活态度。在文化享受与美学情感上,建筑感性工学的诉求就是建筑空间的美学尺度与文化地位的表现与传达。与其说当下建筑空间的感性工学的开拓是当下人与新时代的一种心理适应与文化承载,不如说是当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当建筑空间植入感性设计力或社会生产力的时刻,感性工学就与生产力画上了约等号,建筑设计力在文化与美学之间寻找到了某种产业意义的数学等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代建筑感性工学与文化产业发生了一种资本价值的关联,这种价值关联是当代商业资本参与的必然,尤其是空间设计在文化资本、产业资本与身份象征意义上的一种新开拓,破坏了建筑感性工学应该有的规定性。譬如建筑品牌价值就是建筑品牌资产的价值,也是建筑行为人的一项资产,并可以把它货币化,但当建筑感性变成一种通行的商业货币的时刻,其美学价值也就因此而贬值了。那么,如何看待建筑感性工学在文化、产业与身份资本价值意义上的开拓呢?实际上,原始意义上的空间是不需被设计的,是自然的,但人类设计空间的冲动与思想又是与生俱来的,当代建筑的空间扩张已经不是人类为了“身体的、语言的和社会的”居住而设计的空间了,大多是肆意破坏大自然的一种集体行为,或是一种文化的、产业的行为。一座座孤傲、生硬与灰色的建筑占据了不该占据的空间,无限扩张的城市空间,破坏了城市与乡村各自的文化生态空间,不顾自然空间的武断意向竟然成为一种科学发展的策略——城乡一体化,这种激进的空间设计欲望来自我们肤浅的、短视的甚或愚蠢的商业冲动。当代建筑设计无视历史的审判,无视我们居住的环境与人群,这是现代人身份与文化的严重缺失,实际上建筑感性工学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人身份的和谐统一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感性工学是设计、美学与工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空间在感觉参数、知觉意象与听觉系统等维度上具有独特的美学理念与工学价值。建筑空间的感性工学设计,不仅是建筑感性形象的需要,还是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审美品位的需要,更是居住者在感觉、知觉与听觉上的情感需求。在当代,建筑感性工学是建筑技术、商业资本与设计美学进军建筑领域的必然,也是建筑空间设计在工学、文化产业资本与身份象征等价值意义上的一种新开拓。

注释:

①见《建筑十书》,它是欧洲最早的建筑典籍,系罗马恺撒时代著名的建筑家维特卢威(Vitruvius,约公元前1世纪)所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

②见荷加斯《美的分析》,杨成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③见黎辛斯基《建筑的表情》,杨惠君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④见五十岚太郞,菅野裕子《建筑与音乐》,马林,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9.

〔2〕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77.

〔3〕马赫.感觉的分析〔M〕.洪 谦,唐 铖,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

〔4〕沃尔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 扬,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5.

〔5〕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9.

(责任编辑:杨 珊)

作者:胡玉康 王景会 潘天波

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2:

感性工学研究方法在老年助行产品前期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为更好将感性工学应用于产品前期設计调查之中,对产品设计中的感性因素进行衡量。现基于老年助行产品进行感性词汇收集,通过意向认知实验与头脑风暴实验对老年助行产品的情感化因素进行前期的设计调研。对产品的前期设计的感性因素调研进行了优化。方便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的衡量和判断,提高设计效率。

关键词:感性工学;老年助行产品;产品前期设计

一、背景概述

自长町三生教授提出感性工学一词以来,这几十年间,对感性工学的研究以强有力的速度辐射到全世界范围,渗透进世界各国的设计领域,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感性工学的迅速发展源自于现代的设计对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追求[1]。当物质在不断发展,人们便越来越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需求,而开始对产品的情感赋予深层次的要求[2]。而人性化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虽然对产品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却没有办法真正做到量化用户的情感需求,从而在产品设计中给到一个精确的设计要求。而感性工学的发展则弥补了这样一个缺陷,感性是人对事物的主观印象,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综合而成的心理反应[3]。人造形态的产品的形态、质感等会给人的感官以不同的感性认知。意向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感性意象是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感觉,是对物体心理上的期待感受,是一种高度凝聚的人类情感活动[4]通过感性意象调查、挖掘可获取用户对产品感性意象的认知[5]。

目前全球的老龄化逐渐加重,我国拥有一个极其庞大的老年人消费市场[6],针对老年人产品设计研究也日益增多。设计面向老年人群的产品时,关于适老性产品的人性化、情感化考量十分的重要,具有情感关怀的产品设计可以帮助弥补老年人的情感缺失,丰富适老化产品市场[7]。而设计师大多数作为青壮年人,并不能完全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为面向老年人用户的产品赋予更多需要的情感特征,所以我们需要,并且可以通过感性工学的方法来测量这类用户的感性需求。

二、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前期设计调研流程

(一)明确产品定位

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的目标人群划分越来越细致。合理而明确的市场人群定位可以让设计更加有的放矢。长町三生教授认为,感性工学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8]。所以人群划分的越合理,得到的感受和意向词汇就越集中和有效,那么对设计师来说,越能够正确的掌握“顾客的导向”。反之,如果目标人群划分的不合理,那么在感性词汇收集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阻力,比如词汇不准确等,也会对设计产生错误的指导,导致事倍功半。所以,人群的合理划分以及正确的选择和定位是感性词汇正确收集重要的一步。

(二)初步确定感性词汇

感性工学属于工学范畴,是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中派生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9]。感性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非常主观而且抽象的。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虽然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却因为感性因素本身不容易被量化和界定,甚至不容易被描述的特性,而导致在设计中对感性因素的忽视。

感性工学是用来量化感性因素的科学,感性工学研究方法中,感性词汇收集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感性词汇是指用来描述和形容产品的词汇,通常是形容词,涉及有关造型、色彩等物理属性的词汇以及一些非常主观的、描述非物理属性的词汇。感性词汇的收集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杂志、文献,网络调查以及调查访问来收集和获得,也可以通过小组之间头脑风暴法来获得。最终将所有收集到的感性词汇进行汇总和比较,去掉同义词,得到几十至上百个初步收集的感性词汇。

在初步收集感性词汇时,一定要保证全面,如果错失某个方面的感性词汇,将对后期研究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严重影响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三)确定代表性感性词汇

初步得到的感性词汇通常数量繁多,而且类别与目标不够明确,并不能直接在设计工作以及问卷调查中使用,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分类、删减和确定。

将初步得到的感性词汇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比如功能、色彩、形态、材料、人机等[10]。将初步选取的感性词汇进行了类别的划分之后,需要在每一组感性词汇中继续精拣、筛选,每一组保留一至两组感性词汇作为研究的代表词汇,最终选择机组代表性感性词汇作后续调查使用。

1对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产品前期设计中有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收集数据的社会调查方法。英国社会学家莫泽曾说到“在普遍的社会调查中,十项有九项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目前的问卷调查可以分为传统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在当下,网络问卷调查因为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显效快以及回收率高的特点,而更多的被选择和使用。

在问卷的设计中,内容要尽可能精炼,语句简单易懂,尽可能避免专业词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逻辑完整;尽量减少开放性题目的数量,减少被调查者的答题时间,提高被调查者的耐心。

2统计以及结果分析

在获得了问卷调查的数据后,利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绘制统计图标,能够直观的观察和分析调查结果。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感性词汇对产品的相关性较大,包括正相关和负相关,在设计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这些感性因素的物理因素进行提取并优先考虑,而对于相关性较小的感性因素就可以先降低重视程度。

设计前期调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需要做到清晰直观,对于数据的统计和整理需要具有条理性。

三、感性工学在老年助行产品前期设计中应用

(一)人群定位与产品分析

不同的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都不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把65岁作为老年人的临界点,而在中国古代把50岁作为老年人的划分点。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老年之后,生理机能会有明显的变化,首先,新陈代谢的减慢会使老人容易发胖,骨质疏松会使老人骨折的风险提高,还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方面的生理功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这些生理特点使得老年人区别于青壮年人群,同时也会使老年人自身的心里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依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99》,可将老年人分为三类: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其中介助老人具有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特点,是老年助步产品的主要用户群体。

本次设计的人群定位为行走上存在有一定障碍的介助老人,他们出行或者行动需要助行工具的帮助。老人助行器指辅助下肢能力衰退的老人站立与行走的工具或装置,即辅助行走的器具叫做助行器,也可以称为步行器、助行辅助器[11]。按照国际标准划分,助行器可分为主要三类,包括动力式助步工具、无动力助步工具和功能性电刺激助步工具,如图1所示。其中无动力助行器无需除人体外的动力源,在老年人群体中使用范围较广。本文以无动力助行器中的助行架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二)感性词汇的收集

对于感性词汇的收集,我们通过对老年助行产品的用户及利益相关者进行访问调查及信息搜集,来广泛搜集老年助行产品的购买者、使用者等用户的感性意象词汇。同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少数人集中在一起,是以会议的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自由思考、集中讨论、互相启发的分析讨论过程。

在本次的研究中,召集了5名实验人员,成立了感性词汇研究小组,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老年助行产品相关的产品介绍、书籍、文献、杂志以及广告等材料,结合浏览相关新闻报道、产品网站、行业论坛等渠道,并针对老年助行产品的人机、结构、形态、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发散自由的讨论,尽可能广泛地搜集与老年助行产品相关的感性词汇,并进行收集整理,排除无用信息,最终精简并加工后,总结得出可用的感性词汇表,如表2所示。

综上,我们得到了多组感性词汇。再综合老年助行产品的总体特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删选和精炼,通过卡片分类法、KJ法、归纳法等,从老年助行架产品的形态、功能、人机、色彩、材料五个方面,选取了6组感性词汇对,分别是精致的-简陋的;简单的-复杂的;安全的-危险的;亲切的-冷漠的;便捷的-繁琐;细腻的-粗糙的的。这6组感性词汇对将与老年助行架设计案例样本进行结合,在设计深入阶段的语义实验问卷调查中,进行对于理想的老年助行产品形象的感性意向研究。

(三)问卷调查设计

尽管本次设计研究的产品是老年助行产品中的一类产品,老年助行产品的使用者目标人群与潜在用户人群都是老年人,所以在对社会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时,老年人需要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同时,由于老年人群消费的特殊性质,部分老年人的助行产品可能并不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并购买的,而可能是其子女或其他晚辈为其选购,在这种情况下的老年人只是作为使用者,消费者则是其子辈的年轻人群。所以在问卷调查的抽样中,青壮年人群也将占有一定的比例。

问卷将采用语义差异分析法(SD法)来确定产品的感性意象,被试者通过语义态度量表来对他们心中理想的老年助行产品特征进行感性描述,将原本模糊的感性意向在量表中量化[12]。由于每个人对于感性词汇的感受程度不同,通过“非常”、“一点也不”來对感性词汇的程度进行描述,并最终取理想值X的平均值来获得被试者对于老年助行产品感性词汇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将态度量表中被试者对于老年助行产品各感性词汇的理想值进行统计、整理,计算出平均值,并依据绝对值大小,获得的得分最高的感性词汇就是理想的老年助行产品设计感性要素。能为进入设计深入阶段的感性意向空间与产品要素的映射关系构建提供了较为具体的设计方向。

四、结语

设计领域不断的发展也使得当下的产品设计愈发重视特殊人群的需求,人们对产品个性化的追求也让产品设计的情感需求越来越重要。人性化设计与情感化设计的需求和发展,促进了感性工学的产生;同时,感性工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性化设计与情感化设计的脚步。感性工学利用工学的方法,结合人机工程学和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将设计过程中难以捕捉的感性因素进行翻译和量化,得到更加精确的设计要求,也更加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通过设计调查可以发现,感性工学在老年助行工具前期设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感性工学方法调查,确定感性词汇,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和量化设计中原本无法控制的感性因素。同时通过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感性词汇的一次次甄选和细化也使得设计的目标变得明确,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让后期的设计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同时,关注用户的感性认知,可以实现用户对产品积极的情感响应,对赢得市场优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栾吉平,张霁.感性工学研究方法在产品前期设计中的运用——以一体式厨房设计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2(16):94-95.

[2]姜文.产品设计中感官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

[3]罗丽弘,洪玲.感性工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苏建宁,王鹏等.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2013,30(1):97.

[5]感性认知层级扩展下的产品族意象设计方法研究[J].王鹏,苏建宁,胡赤兵.中国包装.2014(07)

[6]基于无意识设计理念的老年人提醒药盒设计[J].盘湘龙,黄悦欣.包装工程.2020(12)

[7]情感关怀下的老年人休闲娱乐产品设计研究[J].王馨苒.中国包装.2020(02)

[8]呂旭弘.應用感性工學與基因遺傳演算法於產品造形設計[J].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學位論文,2003.

[9]李勇,長尾徹.感性需求的“翻译”技术[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65-168.

[10]王翔.基于感性工学的工业机器人设计与评价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

[11]黄海晶,王志彬,金鸿宾.助行器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8):1397-1399.

[12]基于感性意向的破拆机器人造型创新设计研究[J].周雪,肖旺群.中国包装.2017(01)

作者简介

叶飞(1974-),男,汉族,皖,工程师,本科,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

作者:叶飞

感性工学情感化设计论文 篇3:

网页人机界面感性化研究

摘要:通过阐述感性工学与网页人机界面设计两者的关系,从而论证将感性工学应用在网页人机界面设计的必要性。采用逆向式感性工学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对少儿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再将调查结果采用前推式感性工学的方法得出少儿网站界面感性意向树状图,提出目前网站设计中的不足以及应该改进的方向,从而为感性化少儿网站设计提供理念支持。

关键词:网页人机界面设计;感性工学 ;少儿网站

1 感性化网页界面设计

1.1 界面设计的发展

界面设计的概念首先是在西方国家提出来的,而且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发展到今天己经有了一套自己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韩国和日本对于网页界面设计的研究已经走在这方面研究的前端。虽然感性的人机界面设计成为设计领域的焦点,其理论主要用在产品界面设计,在历年研究生的论文中,大多是从网页界面设计的色彩、存在的形态及学科相关性方面阐述、或者只是网站建模,很少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来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的一个细小分支:网页人机界面的感性化设计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

1.2 感性工学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日本出现了感性工学的课题和研究。感性工学(KanseiEngineering)是界于设计学、工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感性”是一种主观的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心理体验,它是一种认知的概念,受个人知识、经验和个性的影响,是个性化的认识。同时感性也是直觉与理智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性对美的、情趣的事物特别敏感。对于设计者而言就是把消费者脑海中的构建法则探寻出来,通过破译消费者的感受,再利用这些探寻出来的法则去进行设计,这就是感性工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1.3 感性工学与界面设计的关系

首先从指导思想上讲,感性工学设计的出发点是考虑人的感受即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度上考虑问题高于一切,因为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更好的为人服务。只有以人的感受作为基础和原始资料,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从人的感受方面去寻找设计灵感,才能保证设计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这是设计的源头也是设计的动力。其次从设计周期方面讲,基于感性工学的网页界面设计方法论精简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的步骤,设计程序不再那么复杂。对设计过程的精简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简化了繁琐的设计流程,而且从根本上解除了设计师在思想上的束缚,使设计更加灵活。最后,从设计结果上讲,它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或者是重复的信息设置,无论是布局还是内容,每一个小细节都来自用户的真实感受,都经过设计师的深思熟虑。由基于感性工学的网络形象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产品”应该是符合用户群体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的。网页界面设计发展到现今的阶段,功能合理,适用有效或是有某种外在的美感已经不再能满足网页用户的需求了,感性化网页界面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的必然。在网页界面的设计过程中,研究用户是其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为了提供自然和直观的网页界面,我们就需要表现出以用户和交流为向导的新的设计方法。对于用户来说,用恰当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设计师就更难辨别出产品的哪些属性可以唤起人们的何种感性,以及人们的感性是如何随着产品属性的改变而改变的,在更多情况下,人们的感性并不只由某一种产品属性决定。感性工学,因其运用科学先进的现代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感性,甚至是一些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感,设计师可以准确便捷地获取消费者基于产品和概念的特性的主观评价,取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潜在感受和需求。感性工学除了是可以运用的设计上的工具,更是可以辅助设计师弄清人们感性的利器,从而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和消费群体的感性需求,设计出不同的产品造型,在客户满意度与设计制造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2 少儿网页界面感性化设计现状调查

本文以常用少儿网站新浪少儿网,希望谷,迪斯尼中国站为例,分析目前的少儿网站感性化设计发展现状,为下文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2.1 数据来源及其分析

这项研究分别从用户和网站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用户的调查,可以得到用户的体验,以及从用户的角度得到对网站的评价,并且可以发现网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少儿网站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网站中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以及用户对网站的评价,从而为网站的设计提供建议。

2.1.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將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在各种调查研究当中,所得结果是否达到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所搜集到的资料的可靠程度和完善程度都取决于调查问卷设计水平的高低,在可用性研究中,问卷调查可以用来了解用户的满意度和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客户服务的反馈,实际使用的记录或实地测试的方法来了解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方式可以得到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使用网络的体验,比如少儿上网是为了娱乐,结交朋友还是还是其他,可以得到在这个使用范围内的精细的用户需求。本次调查的用户对象是深圳地区少年儿童。由于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来深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人口多样化,少年儿童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从而使得调查的数据人口广泛而具有代表性。在问卷调查的这个环节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少儿网站用户浏览网站的目的,浏览网站过程中的喜好,期望得到什么,这些期望是如何满足的,或者为什么没有满足。在知己知彼网发表调查问卷,再通过学而思教育机构将将网站公布给深圳五区各小学,每个区都有学生作答问卷,网站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篇幅有限只列举部分问卷结果,问卷调查大多为多项选择题。从图1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浏览网站时的目的有70%以上是娱乐。

图1 学生浏览网站的目的 图2 网站吸引用户因素调查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在浏览一个网站的时候,喜欢一个网站的原因74%的人表示是因为娱乐;浏览网站的目的学习与娱乐的需要各占一半;有50%的人是被这个网站的内容所吸引;大多数的用户喜欢清新,可爱,卡通的界面风格;44%的人认为目前的网站学习资源比较少,同时35%的人认为网站不容易操作,只有65%的人表示在三次以内就能熟练操作一个陌生的网站;59%的人表示容易找到需要的内容;大多数少年儿童希望能够将资料年级分类以便查找; 59%的人表示希望能够在线互动;大多数人喜欢网站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从目前网站存在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分别是网页弹出广告,出现错误的信息,网页打开慢,网页内容更新慢,这四个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网站设计改进的方向。

2.1.2 文案法

文案调查以收集少儿上网的文献性信息为主,具体表现为各种文献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少儿报纸杂志和报纸来收集相关信息,尤其是通过网络,可以从更宽广得角度来获得更多地有关少儿上网的知识。它可以用来发现少儿上网的问题并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这些收集来的数据无法直接使用,需要经过加工才能使用,整个过程对调查者的要求比较高。

2.1.3 启发性测试

为了得到用户深层次的体验,我们以”新浪少儿网”,”希望谷”,为例对用户进行启发性测试,在整个过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测试,整个界面测试涉及17个问题.比如,发现其中的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打开网站时弹出广告,这一点是用户非常反感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站不容易操作,而有的用户发现网站不容易操作之后就几乎放弃再次进入该网站.还有一个问题是,当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没有老师在线答疑,甚至没有留言等功能,也就是说这样的网站缺少互动功能。

3 少儿网站感性意向分析

3.1 设计原则与方法

可用性的设计观念采用的是逆向式推理感性工学的方法,它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用户对真实产品的体验上,通过对“体验”的观察和总结对产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纠正,最终达到“可用性”的目的。

感性网页界面设计必须把重点放在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需要和用户的感受出发,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网页界面,而不是让用户来适应界面,从而使界面友好使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是一种关于产品/系统设计过程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以使用产品系统的人的信息为基础。无论产品的使用流程、产品的信息架构、人机交互方式等,都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预期的交互方式、视觉感受等方面。UCD过程通过产品的计划、设计和开发聚焦在用户身上,整个过程包含了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它贯穿于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

一个好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三个维度:效率,效能,用户在特定环境下使用产品的满意度,满意度包括产品的易用性,吸引用户的程度,用户使用完产品后心理层面的感受。在感性设计的过程中,捕捉用户的感性需求是感性网页界设计的最为重要的一步。以少儿网站为例,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感性工学方法提取出少儿网站设计的感性意向。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调查网站和浏览者背景信息。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研究,从而得到用户体验。

3) 分析统计实验得来的数据,并将其转化成可设计因素。

3.2 少儿网站感性意向分析

每一种类型的少儿网站都有自己的优势,综合考虑影响访问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网站用户群体的定位、网站页面的可用性、网站页面的易用性、网站页面的交互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的设计也能影响用户的感受,比如网站的注册流程繁琐且填写过的内容不能被存储记忆,这就会让用户感到异常的烦躁不安。基于上述的调查,得出少儿网站形象设计应该简单,可爱,易用,这才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符合使用需求。

阶层分析法

感性工学的阶层类别分析法是根据新产品的感性层面来进行分析和分类,以建立产品的感性结构来获取设计细节,因此主要运用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将运用阶层类别分析法研究出的某种产品属性决策归纳采入到新产品设计中去。在阶层类别分析法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目标产品做一个感性市场的调查。调查主要收集来自于各种渠道的信息,如用户访谈、市场调研、报刊网络资料收集等。在此之后,着重的是研究小组成员间的想法表达与充分讨论,通过讨论凝聚成一个产品概念作为0阶感性概念。考虑到0阶感性概念的抽象性及难懂性,将其转译成稍微具体的1阶感性概念就很有必要了。研究人员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将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识范畴向下拆解形成1阶感性概念。接着再由1阶感性概念逐次逐步层次分解推论子概念,每一个衍生子概念再分别向下拆解展开成树状结构。假如设计团队无法从某一阶层得到具体的设计细节部分,则将继续往下拆解,直到能够得到出现物理量的细节设计的详细说明的阶层(作为“N阶”)为止,最终获得符合感性诉求的产品设计物理特性,作为产品开发的基础。这个“感性——物理特性”的树状图关系,就是贯穿阶层类别分析法的一条主要脉络。

捕捉用户的感性体验是是一个网站成功的关键地方,从调查设计中的几个常用的网站看都缺乏这方面的设计。将少儿网站的调查研究结果利用阶层分析法,我们将少儿网站的设计定位于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娱乐性,易用性,美观性,交互性四个一次感受来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0次感受。比如,一次感受中的娱乐性,又是通过趣味性和可玩性的二次感受来体现的。因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具有特殊性,所以内容不能严肃和呆板,要让网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内容要充满童趣,少年儿童对外在的世界还充满无比的好奇,所以开发交友功能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再将1次感性继续细分,经过N次感性化后最终得出物理上的设计细节。这样我们就将过去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转化为设计要素。少儿网站感性树状图如图3所示。

4 结論

通过对以上几个网站的感性设计现状调查 ,再将调查的结果运用感性工学方法得出感性意向树状图,得出一下几点结论:1)增强少儿网站的娱乐性,少儿上网的目的性不是很强,网站的内容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2)增强少儿网站内容易用性,少儿处于接触网络的初始阶段,操作的简易性符合少儿用户心理;3)界面应该卡通化充满童趣,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审美;4)增强网站的交互性可以从数据库方面来考虑,再就是网站的的功能,提供在线问答,问题反馈功能能增强网站的可性度,也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一个重要方面。树状图的具体物理设计细节就是将浏览用户的感性体验转化成了具体的设计细节,这样的设计符合用户需求,达到了少儿网站感性化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方惠敏,杨国胜,丁文珂.基于人性化网站界面设计的用户建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2):187-190.

[2] 钟厦,宋晓晨,孙亚云.感性工学中量化的基本程序介绍[C]//2005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28-731.

[3] 梅云.感性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新思维[J].科技资讯,2008(9):217.

[4] 徐晓莉.基于感性工学的网络形象设计理念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5] 吴洁.设计艺术学[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6] 刘增.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7] 李立新.感性工学-门新学科的诞生[J].艺术生活,2006(3):71-73.

[8] 罗仕鉴,潘云鹤.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向理论,技术与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7(3):8-13.

[9] 喻中华.基于用户体验的购物网站设计中可信赖感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0] Nagamachi M.Kansei Engineering: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R].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Hiroshima University,Kagamiyama:1-4-1,1995.

[11] Peng Hongxing,Song Hongzhi,Zhang Zhengwu,et al.A Study on User Experience of Online Games[J].World Congres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2009:185-189.

作者:张情华,王以群

上一篇:输入理论下高中英语论文下一篇:数据处理下通信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