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商业保险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商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相关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的内容、方式、机构、处罚措施等,以缓解利用纠纷,促进商业保险业稳定、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市场营销商业保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市场营销商业保险论文 篇1:

当前我国人身商业保险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摘 要:近30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各项业务发展指标不断提高,并呈现出进一步加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人身商业保险业务,已经成为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在分担现行社保体系压力等多个方面,已经承担不可替代的角色,赢得了社会普遍认可。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身保险行业发展面临新情况、新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全面解决,实现更大的社会成效。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关键词:商业保险;人身保险;保险销售;社会保障

整体上看,当前我国人身保险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人身保险是商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业务分支,是一个国家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性领域,在我国具有更为突出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业保险逐渐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要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绩,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人身商业保险发展基本背景

(一)商业保险行业发展概述

保险是近200年来人类社会应对自然和社会风险事件的制度发明,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主动自助、相互帮助,利用分散社会资源应对整体社会风险的智慧与思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群发性行为模式,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理念所处发展水平。就我国而言,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大,生活和消费观念多样,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区域发展程度多样,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差距十分突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覆盖全、功能够、可持续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尤为迫切,已经列入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关系到民生工作是否能够取得全面进步,是否能够切实有稳定的基础支撑。

(二)我国人身商业保险发展概况

应该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保险正式进入全面市场化以来,商业保险业务,特别是人身保险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视,将其明确列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鼓励公民积极利用商业保险手段,健全个人和家庭风险保障机制,提升社会整体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批人寿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市场,保险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保险产品种类和数量快速增加,保险市场竞争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公民健康风险意识整体上明显提高。此外,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就业,保险行业从业人数规模大,分布广,比如:保险销售代理人员,在不到10年的時间里,从几十万迅速发展到2020年的近1000万,社会成效明显。此外,从人身保险整体保费收入上看,也是保持了多年平稳增长的态势。以寿险为例,2019 年,我国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 3.1万亿元,其中:寿险 2.3 亿元,占比 74%,较 2018 年同比增长9.9%,健康保险 7066.3 亿元,占比 23%,同比增长 29%,人身意外伤害险 1176亿元,占比 3.7%,同比增长 9.6%。这样的发展速度,虽然较2010年前后有所放缓,但在世界各国当中,仍然处于领先发展的地位。

二、我国人身商业保险业务研究现状

我国人身商业保险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受到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围绕取得的成绩、经验和问题,各方力量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周期的研究探索,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对今后的发展走势进行了科学预判。所有这些,为我国人身商业保险业务的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一)有关人身商业保险区域发展情况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需求,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我国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了划分,期中:东部11个省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海南等;中部8个省区,包括山西、湖北、湖南等;西部12个省区,包括:四川、贵州、甘肃、宁夏等。上述行政区域的划分,准确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体情况,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划分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虽然2010年前后,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后,曾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单独划分为东北部,但实际应用并不普遍,因此主体上没用了三个区域的划分标准。鉴于此,有些学者提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地区人身商业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条件,因此,应该以经济划分根据,同步将全国商业保险业务发展也划分为三大区域,并提出保险经济、区域保险的概念。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虽然保险行业发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二者并非直接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不一定在商业保险业务的各个发展方向上都高,甚至很多指标从深层次上看是倒佳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可能从单一维度得到很好的解释。

(二)有关人身商业保险代理人的管理问题研究

人身保险代理人问题一直是人身商业保险领域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各学术观点都有各自的足够理由,不存在一方完全驳倒另一方的情况。从这一点上说,也充分反映了我国代理人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在代理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销售代理人队伍整体素质低,学历水平不高,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不能提供专业、可靠的客户服务,甚至向客户提供虚假和夸大服务,制约了人身商业保险市场发展质量。因此,应该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代理人队伍的规模,切实保障代理人在保险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发挥高效、高质量中间服务。但也有观点认为,市场销售成功与否,与销售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无直接关系,决定业务发展整体质量的是需求市场,是客户的内在认知水平的高低,只有切实激发了需求,客户才能意识到保险产品的价值所在。

在代理人的劳动关系管理方面,有学者认为应该实行员工制,取消代理制,这样可以使代理人队伍有真正的归属感,有基本的薪酬待遇保证,从而以全部的热情和能力投入到市场销售活动中。也会减少保险销售代理队伍的流动性,提升保险行业销售的动态稳定性。还有观点认为,保险公司不能把单纯的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其发展质量的唯一视角,保险公司在解决风险事故人群的风险时,不能不给直接提供风险防范服务的代理人队伍提供基础劳动保障服务,不能造成间接的、隐性的不公平,有学者提出保险销售代理人队伍实际上是隐性失业人员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此视角而言。人身保险代理人实际上处于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保障之外的社会群体。

(二)保险代理人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

保险代理人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产品销售和服务业务链条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联系保险业务代给方和需求方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保险代理人本身也是普通的消费者之一,其自身合法利益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这是一个国家保险业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标志和要求,如果一项商品化社会服务是以满足一部分而损失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基础,则这种社会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鉴于保险代理人问题的社会性和复杂性,多年来,专家学者们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三)人身保险业务面临的研究问题

单纯从发展时间上看,人身保险业务属于传统、成熟业务,在已经发生的市场情况范围内,没有什么问题没有被提及过,因此,这也使得对于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热度有所下降,因为从纯学术角度来衡量,很难再产生从无到有的效果。这一现象不仅是在保险行业,在其他业务领域也同样存在,这是改变不了的情况。但是,发现和提出了问题不等于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同发现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现行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研究者及从业人员仍应对相关焦点问题、重点问题进行持续研究和跟踪,特别要注意到人身保险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不应该仅停留在抢热点、蹭热度的层面。

三、我国人身保险制度发展需解决的深层问题

经过多年的市场发展实践,我国人身保险制度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面临向中高阶段的迈进。在此过程中,除了制度本身的问题外,也要注意相关制度之間的协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我国不同地域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会始终存在下去,不可能全部实现整齐划一,这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也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在此情况下,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在充分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同时,也要考虑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使各地域之间实现深层次均衡,使所有保险产品的潜在消费者买得起,用得好;使保险产品服务供给者有市场、有利益;使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有目标、有成效。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注意加强多部门、多市场之间的统筹协同,将人身商业保险业务的深入发展融入到国民经济内在循环,与其他市场机制或政策管理规定形成合力,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比如:对于人身商业保险的购买者,要与社会保险、税收减免、职业准入等配套衔接。

最后,要注意加强业务创新的引导,特别是面临高度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身保险行业应该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是个需要客观面对的根本和长远问题之一。

四、结束语

作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身商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必将进入到一个更为深入、更为广阔的、更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人身保险的社会功能也将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公众的健康理念、风险意识、风险投入将成为保持社会机体健康平稳运行的内生动力,也标志着新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部分实现。同时,人身保险制度也将同其他社会管理制度,特别是金融管理制度实现紧密衔接和融合,从而构筑起坚实、丰厚的行业内外治理体系,彼此映衬,协同提高,将我国保险行业推向更为成熟的状态,实现我国由商业保险大国到商业保险强国的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李亚楠.我国区域保险业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2010(2):31—36。

[2]姬东宇.我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信息,2014(3):132—134。

作者简介:张茹杰(1989.6—),女,河北,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金融学专业。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100055)

作者:张茹杰

市场营销商业保险论文 篇2:

关于商业保险监管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商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相关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的内容、方式、机构、处罚措施等,以缓解利用纠纷,促进商业保险业稳定、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商业保险;保险监管;创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商业保险行业的调控,使得商业保险行业自律、规范意识增强,服务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跃升,但是与广大居民的实际需要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商业保险业具有极强的公众性和社会性。国家对保险业进行严格的监管,是有效地保护与保险活动相关的行业和公众利益的需要。

一、创新监管理念

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商业保险的监管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保险业的监督主体应积极革新、顺势而为,尽快在监管环境和市场拓展方面,创新整体监管理念,以服务为最大目标,把监管工作提升到增强商业保险业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在理念创新方面应有大的转变。应实现视野的大转变。由原来的国内视野转变为国际视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保险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来自国内的压力,更重要的来自于国际保险业的压力。監管主体如果不能从全球视野出发布局我国的商业保险业,那么我国商业保险业在面临激烈的同行竞争,将会在战略定位、产品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等诸多方面和领域“吃亏”。

二、创新监管的内容

目前我国对于商业保险的监管,无外乎于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公司治理的监管、市场行为的监管、费率和险种的监管 、保险中介人的监管 等方面。从静态层面来看,现有的监管制度区域差异性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没有针对商业保险建立起体系完备的大数据库,不能及时的掌握商业保险运行的动态。在保护自由竞争、反垄断、避免过度竞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在2013年年底就提出,保险监管机构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强化基础建设,建立大数据的质量标准,消除壁垒,推进信息共享,建立信息隐私保护制度,加强信息的安全保护,建立安全有效的大数据共享使用环境;要鼓励包容创新,以开放的心态支持保险机构运用大数据进行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有益创新,并在监管上及时跟进。在实践操作层面,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实现现场勘验、理赔、回访、反馈一体化服务。一是创建非现场监管信息平台,彻底解决非现场报案、理赔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实现信息来源全覆盖,解决非现场监管信息碎片化、割裂化问题。二是建立综合风险指标分析体系,通过系统基础信息的比对,可以实现事先预警、科学预测,从而提高非现场理赔的科学性。三是开发辅助监管程序,可以实现从被动的数据统计或者事后的监管,能够从大数据提供给我们的实时或者事前预判,以更好地加强监管。

从动态层面来看,商业保险监管是为了保证被保险人、保险人、受益人和第三方索赔者、债权人、股东和所有其他与保险交易有关的当事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交易而设立的。客观上要求监管主体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的维护问题。但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监管主体应为保险的利益相关方提供表达、争取、索赔的渠道,以维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监管的过程中构建买方、卖方和中介人三方协调沟通机制,有利于依法规范保险活动,创造和维护平等的竞争环境,防止盲目竞争和破坏性竞争,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方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加强及互联网业务的延伸,我国商业保险监管面临严峻的挑战。回顾我国保险业监管模式历史沿革,可以分为严格监管和分业监管两大类。就我国保险业监管的主体而言,政府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保险公司的成立、机构的设置、资本的注入、险种的设定、市场营销的策略等方面,都一律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沿革审核,而且,现在运用的几大商业保险公司的老总及其业务骨干都是有正式编制的,他们既是商人又是国家公务员,可以随便的游走于商界和政界之间,手中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源。这种严格的监管模式可以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亦可以防范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信托等行业之间发生利益勾连。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原有的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国商业保险发展需求。因此,创新监管方式已成为促进保险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迎接商业保险在国内外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保险监管主体应顺势而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应弱化监管的行政效力,提高监管的实效性和经济效力。

在保险公司设立、保险条例、费率、险种、从业人员选聘、业务范围种类、理赔程序等方面,应采取放松管制和分业管理的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对政府监管质量与服务的要求更高。政府对于商业保险的监管将变得愈加透明、开放,监管的手段也会更加灵活多样。目前我国商业保险业与国外同行相比,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在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究其主要原因是,监督主体在进行监督设计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即期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行业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这种条块式的监管模式,极大的阻隔了商业保险业向纵深发展的进程。因此,监督主体从市场需求出发,能够结合商业保险行业的具体情况总体设计监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作者:何学平

市场营销商业保险论文 篇3:

渭南市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本文结合渭南市情分析当前渭南农村商业保险的现状,探究其原因。并就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渭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 目前渭南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渭南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全市农业人口437万,耕地面积870万亩,粮食年产量占全省的1/5,水果产量占全省的1/4,棉花产量占全省的3/4,素有“陕西粮仓”和“陕西棉库”之称。农业主要以种植、养殖和特色品牌农业为主要特点。先后建成国家级优质农畜产品基地19个,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商品基地。

1.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在渭南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渭南的保险机构有35多家,财险险19家、寿险16家,保险从业人员近万人。

2.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50多个,其中财产险60多个,人身险90多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以人身险的分红险、健康养老险为主。

3.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参保意愿强烈

随着渭南经济的不断发展,靠各种特色种植以及农民工不断外出打工,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民有能力在年轻的时候为以后的养老进行打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农民增收的主要特点是务工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平稳快增长和转移性收入高速增长。问卷调查结果显农民虽然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但在期望解决养老方式上,选择养老保险的农民占被调查人员62.65%。如果财政有补贴,愿意参加农保的占被调查人员的87.84%。

二、制约渭南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1.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

三、渭南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1.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产品

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渭南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

2.规范商业保险公司的农村市场营销服务机构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

3.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

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各保险公司逐步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主体。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建议在渭南市设立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农村商业保险,可以有效防范化解被保险人因疾病、意外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体伤害,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力,较好地解决农民因病返贫、致贫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由自然灾害引发的疾病,经常大面积发生。由于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差,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地方病发病率较高,使本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家庭重新回到贫困中去,对本来就很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在经济上使这些家庭致贫,而且会造成家庭邻里、亲友不睦,严重影响邻里关系和子女的教育、就业,形成社会问题。而商业保险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在政府的补贴基础上,只需很少一部分资金投入就能解决后顾之忧。

解决渭南农村的保险发展问题不仅是保险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惠及渭南所有农民的事业,是渭南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陈立李林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现状《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02期

[2]高爱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出路《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渭南市统计年鉴2014》

作者:何增栓

上一篇: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语文阅读教材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