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保险市场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保险+科技”的发展态势下,保险行业内“去中介化”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停,互联网及其他科技手段的应用确实给专业保险中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危机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论文首先肯定了保险经纪人的专业价值,通过简要介绍保险业运用科技手段的概况,分析保险经纪行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机保险市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机保险市场论文 篇1: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支持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完善的对策

摘 要:农机保险是农机风险保障的一种创新模式,也是完善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因此,分析了黑龙江省当前农机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从政府、保险企业及农民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利用农机保险完善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农机保险;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

近年来,黑龙江省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机合作社成为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伴随着农机数量的迅猛增加,与农机有关的事故也在不断地增长。但当前落后的事故救助手段和缺失的灾害损失补偿机制,使农机合作社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利用农机保险化解风险就成为我省农机合作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黑龙江省农机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与保险意识差影响了市场对农机保险的有效需求

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黑龙江省的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而言仍然增长缓慢,农民资金缺乏是导致农机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二是农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农机保险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不需要购买农机保险,或者即使有购买农机保险的想法也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因为侥幸的心理而最终没有参保。三是由于农业生产往往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很多时候农业机械都是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农户认为自己的农机不会出现事故,缴纳保险费就是一种浪费。四是由于近年的劳动力输出较多,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对于农机的购买、操作和维修有一定的难度,减少了对农机的购买,也间接影响到对农机保险的需求。

(二)农机保险整体利润偏低影响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

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机保险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农机保险金额小、机具分布广,由于农机合作社多分布在乡镇的农场,商业保险公司在乡村普遍还不能设立服务网点,保险公司的经营工作难度较大,业务开展成本高。同时,农机事故勘查定损专业性更强,保险公司缺少技术人员和力量,无形中给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增加了成本负担,而承保和理赔质量还无法保证,就更加难以让农民信服。另外,农机保险属于政策性险种,因具有公益性而保费价格较低,在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形下,保险责任范围又相对狭窄,从而投保率较低,最终导致整体利润偏低,保险公司承保经营的积极性较差。

(三)农机保险的经营体制与运作模式不规范

一是农业保险的经营运作涉及多个部门。农业保险的经营运作相对复杂,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时需要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和专门部门协助办理,但是由于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费用支付模糊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机保险业务的正常开展。二是依靠农业保险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网络,对于像黑龙江省这样地域分散、数量众多的农机保险业务而言是很难做到的,提供有效的承保、定损和理赔服务是很不现实的。三是农机保险在运作上一般鼓励采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但是具体的业务操作、经营运作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责任不够明晰,具体谁来监管、如何监管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农机监管制度不完善

目前,省内的农机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很多农机都是无照无证无保险的农机。虽然国家发改委早在 2005 年就公布了规范农用车的相关通知,但由于黑龙江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还做不到对乡村道路安全和农用车辆进行细致的管理,再加上农机管理部门又无权管理,许多农户为逃避税费等诸多原因不上牌照,使得部分农用车监管出现空白,从而埋下安全隐患[1]。

(五)农机保险政策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机保险在相关立法上还存在空白。作为农业保险的子系统,法律的缺失给农机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理赔政策等的稳定性、持续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由于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经验不足,没有完善的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进行农机界定工作和监管工作会有点力不从心。三是农机保险的税费减免政策不清晰,落实不力,包括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的工作都会对农机保险带来影响[2]。

二、黑龙江省农机保险支持农机合作社治理机制完善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应充分认识到农民才是农机保险的主体,因此,要加大农机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农机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农民认识到参保是一种互助互济、自我救助的行为。依托全省农机监理系统现有的服务体系和人力,充分利用农机年检、技术培训、防灾防损宣传等机会,对农民宣传推广农机保险;保险公司也可现场为农户办理保险手续,节约人力资源和成本。这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农机监理业务的发展。其次,通过媒体发布农机政策性保险信息,向农户免费发放各类宣传材料,扩大农机政策性保险影响力,并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展上门服务,在年检、农机补贴发放的同时办理保险业务,并要让农民懂得承保与理赔、防灾防损等保险知识。再次,要让农民知道保险并不是乱摊派、乱收费。通过宣传和报道体现农机保险的优势,让农户了解保险知识,提高参保意识[1]。

(二)体现政策性保险优势,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和水平

国外的成功经验主要集中于通过贷款贴息、减免税收、风险补贴等方式直接补偿,或者通过发展涉农保险业务、贴补保费实行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进行间接补偿。黑龙江省政府一是要加大对农户参与农机保险的补贴力度,对不同保险项目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激发农民投保的积极性,重点支持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二是对开办农机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免收营业税和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由于农机保险本身的利润就很低甚至是亏损,应按保费规模对经营此类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经营管理费补贴,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于农机保险项目的开发,促进农机保险的发展。三是给予开办农机保险的保险公司一定优惠政策和优良的政策服务,如对一些投资项目、业务等给予支持。省政府应将农机补贴直接以农业补贴的方式下发到基层政府,由基层政府给保险公司直接补贴。此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提高补贴强度,支持各地试点开展农机保险业务[3]。

(三)创新农机保险经营体制,改革农机保险运作模式

农机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若商业化经营将导致保险难、理赔难,很多农民对商业性的农机保险都会敬而远之。一是创新农机保险的经营体制。农机保险不是保险公司一家的事,要由政府、农机监理部门、农机安全协会与农民的共同参与与管理。二是改革农机保险运营模式。如创建政策性保险公司,专门经营相关农业保险业务;或者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机保险业务,由政府给予相关补贴。三是积极扩大保险覆盖面。既要对新农机承保,以后还要逐步把旧农机、小农机覆盖进来。四是拓宽保险业务范围。既要加大承保责任范围,向农民进行相关政策倾斜,还要逐渐把跨省农机作业事故保险考虑进去。

(四)保险公司加大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农民投保

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如农机机身损失保险和驾驶人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公司应在产品设计时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在总体保费水平较低的同时,设计多档费率,由农民自己选择相应的农机保险。引进无赔款优待制度,对上一保险年度不出险的农民给予费率优惠,对出险次数较多的则上浮保险费率。二是加快理赔效率。实行救援先行、补偿跟进,市、县两级农机监理所、站初步定损,相互协作、互助监督的管理机制。三是采取通融赔付方式。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保,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民进行政策倾斜,保费少,赔付高,让农户实实在在体会到参保的优越性。四是加强相关岗位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管理体制,对省内各县市区农机服务及保险服务人员进行不同岗位和不同内容的业务培训。五是开展防灾防损服务。由专人深入乡村,配合相关部门在农闲季节对农户进行农机技术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农机事故损失[4]。

(五)完善农机监理工作,强化保险运营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省级农业部门要解决农机保险所要依据的法规问题,引导险企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制定农机保险条款,使农机保险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求农机部门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农机保险工作的开展。强化与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的密切合作,联合开展乡村道路及重点区域农机安全监管,有效消除农机安全隐患。强化为农服务措施,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提升农机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农业保险基层运营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咨询、投保、理赔等一条龙服务。尝试启动省市县三级农业保险的联保机制,扩大统保范围,扩大承保面,增强经营机构抗御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机保险与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损失补偿的结合[5]。

(六)健全农机保险相关政策,提供法律保障

农机保险的推行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发达国家一般都制定比较完善的法规,对涉农保险的组织协调、政府补贴、再保险办法、保险责任以及理赔办法做出详细的规定。我国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法》,明确政府的职责。一是明确政府监管政策性农机保险经营者的职责,保证农机保险的正常开展,稳定保险市场秩序。二是明确政府对农机保险的支持措施,如财政补贴方式等。三是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建立监管协调机制,促进农机监理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的协调发展,防止出现监管空白。从法律的高度去规范、引导农机保险的各个层面,做到有法可依,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

参考文献:

[1] 杨超博.农业机械保险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2012,(7).

[2] 谭静.论农村合作经济的农机保险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15,(8).

[3] 刘永刚.刍议黑龙江省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互动机制的建立[J].黑龙江金融2014,(5).

[4] 行学敏.陕西省农机行业大力发展农机安全互助[J].中国保险,2011,(4).

[5] 刘永刚.增强保险发展的可持续性——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金融,2014,(5).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刘永刚

农机保险市场论文 篇2:

“保险+科技”发展趋势对保险经纪公司的启示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保险+科技”的发展态势下,保险行业内“去中介化”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停,互联网及其他科技手段的应用确实给专业保险中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危机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论文首先肯定了保险经纪人的专业价值,通过简要介绍保险业运用科技手段的概况,分析保险经纪行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互联网保险中介;保险+科技

1 引言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经纪人指的是基于投保人的立场,为投保人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保险经纪人属于保险中介人的其中一种,在保险市场上,可以解决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保险市场效率,具有较高的专业价值。当前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成千上万,虽然近年来大众的主动投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是面对那么多保险产品,如何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买了保险,理赔的时候面对保险公司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通过保险经纪人的专业服务,可以让客户了解到自己的风险和需求,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保险计划,理赔的时候还可以帮助客户争取最大的利益。在财产保险领域,保险经纪人体现出更强的专业性,多年的市场实践可以看到,保险经纪人的介入普通提升了投保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

在欧美发达的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在非寿险领域,在保险经纪最发达的英国保险市场,超过一半的业务量是由保险经纪人达成。根据《中国保险年鉴2019》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保险经纪机构499家,大部分的保险经纪机构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18年保险经纪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413.5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4.0%,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实现业务收入288.9亿元,同比增长48.8%,实现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72.5%。从数据来看,保险经纪行业保持增长的势头,且发展空间巨大。

2 科技手段在保险业运用的概况

近年来,“金融科技”持续升温,科技带来的金融创新,给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产品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带来重大影响。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可称为保险科技,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保险+科技”虽然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以上科技手段已经在保险销售、核保、理赔、保险定价等领域得到应用,给保险业带来了积极的改变。据艾瑞咨询公布的《中国保险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传统保险公司积极投入保险科技建设,以平安、国寿、人保、太保为代表的大型险企近几年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億元。

2.1 “保险+科技”在销售环节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保险销售越来越“场景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识别出用户的特征和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同时也可以为销售人员提供支持,提高签单成功率。智能客服的引入,可以解答客户常见的问题,通过语音交互服务缩短客户等待时间,优化客户体验,还能降低人工成本。智能保险顾问的应用,可以根据客户的画像分析保险需求,再为客户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保险产品,并提供自主投保服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保险经营效率。

2.2 “保险+科技”在核保、理赔环节的应用

在核保与理赔环节,智能核保系统可以缩短核保时间,智能理赔系统,利用图片识别技术,可以快速处理一些简单的赔案,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提升客户体验。而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在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身份识别中发挥作用,通过不可更改的身份证明信息降低保险欺诈风险。中国人保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养殖业溯源系统,以生物识别、DNA及耳标等技术作为牲畜身份确认的数据来源,以区块链作为数据存储和使用的核心机制,实现了“标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率。区块链技术还可以通过风险事件和地点的确认,解决“保单倒签”的问题,提高保险公司应对保险欺诈的能力。

2.3 “保险+科技”在产品开发及定价环节的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客户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和“个性化”,而这一转变对产品的定价提出挑战,如何能更精准地进行保险定价和风险管控?在这方面,物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财产险领域的UBI车险(Usage Based Insurance,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以及人身险领域的可穿戴设备。UBI车险通过在保户车里安装车联网设备,收集保户驾驶行为的数据,以此来判断保户的风险并进行定价。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则通过收集被保险人身体状况的数据,一方面实现精准定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被保险人的健康进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健康保险由事后补偿向预防补偿发展。

3 保险经纪行业面临的挑战

3.1 市场认知度不高,保险公司合作不积极

虽然近年来民众的保险意识有所增强,再加上互联网渠道的开放,大部分人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能想到的是直接通过保险公司购买,或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如支付宝、微信等)购买,很少有人想到通过保险经纪人去购买保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保险经纪人在保险市场中声音还比较弱小,民众对保险经纪人的认知还很有限,二是部分保险公司没有意识到保险经纪人的专业价值,在合作上态度不积极,只把保险经纪视为一个销售渠道,没能展开更多的合作。

3.2 互联网时代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保险行业的参与者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情形下,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可以说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激烈竞争局面。

保险经纪人首先面临的是与保险公司的竞争。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如公司官网直销、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营销等,通过这些营销渠道,客户获取保险信息以及投保都更加方便,作为客户与保险公司中间媒介的保险经纪人,其主要的服务功能被弱化,使得保险行业“去中介化”的声音不绝于耳。

另外,保险经纪人还要面临与第三方商务平台或跨界保险中介的竞争。由于保险中介巨大的利润空间,2018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汽车、健康等企业都加快进军保险中介市场的脚步,一时间保险中介牌照炙手可热,成为社会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跨界保险中介的企业中,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网络平台,还有国美、苏宁、美团、汽车巨头吉利集团、医药老牌公司济民可信、青岛港、新华联等,这些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和资本优势的巨头跨界进入保险中介行业,让传统保险中介倍感压力。

3.3 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有不少保险经纪机构固守传统的营销模式,被动地接受来自电销、网销、APP营销、微信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的冲击,市场份额不断缩减。不少经纪机构虽然也搭建了网络平台,但是所提供的服务专业性不强,或者只提供线上单纯的产品比较,线下的服务没有跟上。虽然近几年大众投保意识有所增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保险产品仍然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很难在产品比较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再加上各家公司的保险产品均存在一定的差别,若单纯地进行产品比价,既不科学,对一些保险公司来说也不公平,会影响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险+科技”的时代背景下,找准定位,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增强创新能力,这对很多传统的保险经纪机构来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 保险经纪公司的应对策略

2015年9月,原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意见》,鼓励专业中介积极探索“互联网+保险中介”的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新的业务平台。

4.1 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虽然保险公司资金雄厚,很多公司也都建立了数量庞大的数据库,但保险经纪公司相比于一般保险公司,在数据来源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由于经纪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所接触的保险产品数量众多,在工作中可以获得不同公司、不同客户群体的有关数据。保险经纪机构不应仅局限在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销售服务,应更加注重保险产品销售后的客户信息收集、反馈以及分析工作,进而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的改进与创新建议。

4.2 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延伸服务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

保险中介机构应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基因检测、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积极改革创新销售模式,使销售模式更能贴近客户、更具灵活性、更加有特色。当前也有很多中介机构不甘心只做传统营销服务的环境,开始把自己的价值链条往前端和后端延伸,介入产品设计、条款定制、核保、保全、理赔等服务环节,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最近几年,一種新型的保险中介模式进入行业视野,即综合型保险中介模式(MGA,Managing General Agent)。与传统保险中介相比,MGA有诸多不同。首先,它既是中介人又是保险人,既能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替保险公司销售保险、承保业务,又能执行保险人的职能,进行核保核赔。其次,MGA能够专注于细分业务领域,提供小众、新型、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从而推进保险业务链的纵深化发展。现阶段西方国家MGA发展相对成熟,具有强大的业务与资源整合能力,可以提供完整的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

MGA模式在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已出现一些应用的案例,如大特保、保险极客。大特保作为一家互联网健康险平台,整合了医院、保险公司、基因检测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健康医疗管理方面的特色服务,通过帮助客户管理好健康,降低患病风险,从而降低理赔概率和医疗成本,提高产品的盈利空间。

4.3 加快兼并重组,寻求资金支持和跨界合作

积极推动保险中介市场的兼并重组,加快向集团化发展,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多元业务,提升线上线下业务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这将使保险中介市场的兼并重组活动加速,促进市场集中度提升,形成行业集中化趋势,从而大大提高保险中介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把现有的一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逐步培育成优势互补的大型保险中介公司。

目前已有一些专业化经营战略明确、管理规范、业绩较优秀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走上了上市融资之路,如泛华集团已在美国上市,而国内新三板市场上市的保险中介机构目前有22家,其中,同昌、正迅、中联、世纪、德晟、东吴等6家上市公司为保险经纪公司,这6家公司均为区域性保险经纪公司,虽然在保险经纪行业内名气不算大,但它们所进行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探索模式值得肯定。

4.4 数字化转型

2018年以来,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019年3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中国人保数字化转型为出发点,协同双方优势资源,携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差异化、专业化的金融保险服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很多行业受到冲击。2020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但保险行业依然实现了盈利,二季度以来保险业复苏回暖迹象明显,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各大保险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力推线上业务。受疫情影响,代理人无法开展线下展业,保险公司纷纷开始使用移动化的线上工具,如钉钉、公司自开发的APP或外部APP来稳住代理人队伍。除了云展业,在线招聘和培训、云服务和云理赔也都同时开展。疫情促使保险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这也将为中国保险市场的长远发展带來新动力。根据麦肯锡报告的预测,疫情之下,保险业会迎来三大变化——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产品形态更具创新性、运营模式全面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周瑾.科技与生态驱动的保险中介发展新趋势[N].中国保险报,2019-08-05(007).

【2】高笑寒.科技保险赋能保险专业中介[N].中国保险报,2018-03-13(007).

【3】王晓刚.保险公司与保险经纪公司合作障碍与改善策略研究[J].河北农机,2019(02):94-95.

【4】徐晓华,蒋铭.中国保险行业及中介模式发展分析报告2018[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作者:莫嘉玲

农机保险市场论文 篇3:

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文章在阐述安徽省农村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保险宣传工作、保险产品创新、农村保险营销渠道构建、加强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险企业构建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的具体对策,最后就政府对体系构建外部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保险市场;服务体系;外部环境

从保险业的发展整体趋势来看,在保险产品与费率同质性逐步加强的情况下,保险服务将成为保险市场新的竞争焦点。保险公司必须从展业、投保、承保、理赔、防灾防损等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得到客户的信任和依赖,最终创造企业价值,这正是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真正目标与归宿之所在。农村保险是农村金融对“三农”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保险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保险公司自身成长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徽省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一)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加快

安徽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人口大省,总人口65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147万人,占比78.99%,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省共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06亿元,农村人身险保费收入68.39亿元,同比增长48.18%,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人群的保障水平。

(二)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初步形成规模

目前安徽省共有1800多家县、乡级保险机构。以中国人寿巢湖分公司为例,目前已经在全市120个乡镇建立了50多个农村营销服务部,组建了以农村营销服务部发展为依托,以驻村业务员服务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乡镇密切合作,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基本完备的中国人寿农村市场终端服务体系。

(三)政策性农村保险发展较快

1、政策性农业保险成果显著。安徽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近几年一直为近20%,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重视农业保险。2009年中央财政补贴的9个品种安徽已经开展8种,并且实现了全省地域全覆盖,在已实现保费中,能繁母猪保险1805.62万元,小麦保险12387万元,水稻保险14789万元,油菜保险2190万元。2009年上半年已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了10.7倍,农业保险赔款已达9484万元。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安徽省合作医疗参合率不断上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安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1%,全省每万人口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30.7人,住院实际补偿率也明显提高(见图1)。

(四)传统养老保险出现缺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亟待普及

安徽是全国12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现在采用村民年度缴纳的保险费总额与村民年现金纯收入的比来考察在没有其他补助情况下的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能力。

农村居民一般能接受保费是年收入的5%-10%。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在哪种利率水平下,40岁以后开始投保时保费占纯收入比基本都已接近或者超过10%,这对大多数农村居民是难以承受的。较高的参保费用成了制约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目前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主要依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方并进的筹资渠道。安徽省100多个县区仅有12个被列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这意味着新农保试点明显存在面过窄、实现全覆盖时间过长的问题。

二、制约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居民保险意识淡薄

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居民的意识形态、消费习惯影响依然很大,形成了养儿防老、自担风险的习惯,农民较少考虑购买养老保险。农民保险意识是决定保险有效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保险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保险市场扩大

安徽是全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省份之一,农业灾害以旱灾和洪涝灾害为主。2008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595.17欠公顷,绝收19498公顷。其中:旱灾受灾面积795.84千公顷,绝收面积达78.79千公顷;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458.97千公顷,绝收面积46.14千公顷。频发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局面。另外,长期以来安徽省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已经占据了人均纯收入的大部分(见表2),收入水平低是造成农村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保险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

目前实施的保险险种还比较单一,保险公司普遍没有针对广大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符合农村情况并为农民普遍接受的农村保险品种,而是简单地把按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制度的保险品种直接投放到农村市场。由于险种不合时宜,导致广大农民对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四)保险公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农村保险营销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队伍稳定性差,宣传服务工作不足,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度。同时农村保险宣传、保险咨询、代收保费总是在固定地点进行,其他保险服务的提供少之又少。在农村业务量大面广极度分散且以小额赔付居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从报案处理到查勘理赔再到支付保费,服务难以及时到位,使农村保户在出险后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从而对保险失去信心。

三、构建安徽省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农村保险宣传工作

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保险移动宣传画栏、农村保险知识宣讲团、编发农村保险产品手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乡镇和农村,深入开展农村保险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要动员农村基层干部投保期限短、保费低的保险险种,使他们及时得到经济补偿的实惠,并通过他们以自己亲身经历进行保险宣传教育。

(二)加强农村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公司要坚持长期经营、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产品,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形成完善的农村保险产品体系。在推广农民有支付能力的农村小额保险产品广覆盖险种的同时,适当开发一些中高档险种,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保障需要;针对农民所关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保险险种方案来增加农民对保险的兴趣;针对农民经济收入不稳定的特性,可以推出缴费方式更加灵活的保险产品。

(三)拓展农村保险营销渠道

1、培养营销队伍。大力发展驻村营销员,提升他们在当地群众的良好形象,并且在激励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延伸保险分支机构。在市场有需求、发展有潜力、管控能到位的情况下,鼓励保险公司向农村地区延伸分支机构。

3、发挥农村社会网络优势。通过农村邮政、信用社、电力等系统的网点优势,对与各自业务相关的财产保险、人身意外险等产品进行代理销售。

4、发展农村保险中介机构。鼓励保险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农村保险市场的分工协作,积极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网点,逐步确立经营特色和品牌价值。

(四)加强售后服务,赢得农村居民信任

1、理赔环节。客户出险后,按合同要求及时理赔是保险公司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措施。可以通过召开理赔现场会改变保险商品使用价值不直观的特点。2009年郎溪县遭受罕见的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袭击后,保险经办机构对投保午季农作物受灾情况立即进行了现场查勘定损,农户先后领到理赔资金共计278.8万元。

2、防灾防损环节。保险防灾防损是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保险公司拥有众多防灾防损专家和丰富的防灾防损工作经验,可以向农村居民提供各种防灾防损服务。

3、提供富有特色的咨询服务。针对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定期对投保农民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传授各种简易的自救、自检常识;经常深入农村,听取最基层的意见和保险需求;在每个机构网点设立免费咨询和投诉服务台,为农民提供贴心的保险服务。

(五)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保险公司要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保险员工注意仪表端庄,态度友好,针对农村保险服务的特殊性选择适宜的交谈方式,做到条款解释通俗化,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优质的服务。保险公司要结合农村保险具体特征,平衡展业、承保、理赔各个步骤的服务能力,使保险经营规范有序,并且在实践中注意总结和探索。

(六)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规避风险的偏好与其自身经济实力有关。一般而言,经济越困难的群体,越不愿意购买保险;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对保险的需求才会增加。保险公司应力所能及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保险资金投资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地区保险需求,同时提高保险公司的社会信誉。

(七)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改善外部环境

1、加大补贴。首先,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农机、农具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保险的补贴、优惠政策。其次,政府可通过立法来明确规定对农村保险的税赋减免。

2、加强保险人才的培养。可以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加强农业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安徽省有六所高校开办了保险学专业,可以考虑以这些高校为依托,开展农村保险各项课题研究,为安徽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后备人才。

3、建立农村保险发展激励制度。各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可以将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情况纳入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去,真正认识到农村保险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文虎.中国保险市场转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张洪涛.发展保险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子操,宗可正.保险服务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高柱,高岷.推进宁波农村现代保险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三江论坛,2009(2).

5、于永军,郭忠.农村保险营销新渠道[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

6、储叶青.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支持能力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1).

7、李霄震.农村保险存在的弊端及建议[J].浙江金融,2007(12).

8、黄友爱.论农业保险带来的保险结构调整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6(11).

9、雷涛.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策略[J].中国保险,2005(12).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汤永珍

上一篇:道路工程材料论文下一篇:识字教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