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探教学培养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章从目前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通过教学举例分析,指出大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大学数学科学性艺术性[作者简介]范大付(1974-),男,广西灌阳人,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讲师,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概率统计与基础数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导探教学培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导探教学培养论文 篇1:

数学学案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数学学案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学者们对学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案的概念、模式、类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未来研究应该系统思考、有效整合数学学案教学的内涵与教学模式,量化研究、质性探究数学学案教学与学生知识养成、能力发展的关系,探究、剖析数学学案教学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同时编制、使用数学学案教材。

关键词:数学学案;概念;模式;类型;教学效果

所谓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学案教学为传统数学教学方式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效改善了数学教学、教材教案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局面。教师的教学,则由直接的工作变成间接的工作。为了真正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中心的地位,教师要像乐队指挥、球队教练那样,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地参与活动过程。为此,许多数学教育研究者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学案教学改革,真正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再次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符合课改理念的学案教学,能够作为一种有效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它既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又是当前素质教育研究的热点。数学学案教学为何受到如此关注?有何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将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数学学案概念、教学模式、学案类型、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数学学案相关概念的梳理界定

通过期刊网检索和相关资料查询,目前国内外相关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数学学案内涵的界定,二是数学学案特点的分析,三是数学学案构成要素的思考,四是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五是数学学案教学类型的案例分析,六是数学学案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1 数学学案的内涵。

(1)学案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对学案一词给出了自己的界定,虽然所使用的文字不尽相同,但对学案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学案是教师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遵循教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创编的供学生自学、探究、研讨、练习、梳理、总结的文字资料嗍。学案,是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学情、大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案是指由教师集体在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的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简言之,学案即学习材料。

学案是相对教案而言的,它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或在教师指导下为学生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二度消化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简言之,学案即学习方案。

由此可见,学案的内涵是丰富的、多层面的,无论学案是一种学习材料,或是一种学习方案,亦或是一种学习案例,它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学案是教材的深度理解与加工器。学案不仅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所以它是对教材进行的深度加工。其二,学案是教师的教学方向与指挥棒。虽然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决定了学案知识的呈现方式,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总指挥,教师要有计划地调控教学方向。其三,学案是学生的学习向导与路线图。学生按照学案规定的路线开展学习,在学案层层递进的引导下,寻求知识养成的捷径。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百科全书大词典》、《教育大词典》等工具性书籍并未给“学案”以确切的定义,实际上,“学案”一词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由“教案”衍生而来的。有的学者认为“教案”突出“教”,侧重“学会”;而“学案”突出“学”,侧重于“会学”。有的学者认为教案是“封闭”的,是教师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方案;而学案是“开放”的,是学生如何学习的剧本,主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有的学者从设计理念、角度和针对性出发,认为学案与教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案的使用者是教师个人,是针对教师教学而设计的,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接受知识的“跑道”,主要体现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环节;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种自主发展的“通道”,主要体现了课前、课中及课后完整的教学环节。

笔者认为,教案与学案的主要差异有以下三点:(1)教学理念不同。教案往往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而学案的教学理念更为自主、开放和创造。(2)使用主体不同。教案的使用主体是教师,而学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导学方案。(3)教学环节不同。教案环节的设置以教师构思为主,主要应用于课堂授课环节;学案环节的设置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为出发点,同时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实际上,讨论教案与学案的不同,并非要割裂两者,或区分伯仲,“存异”是为了“求同”,教案与学案不可避免存在许多共性与交叉点。不管使用教案还是学案,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 数学学案的特点。

基于对学案内涵的理解,专家学者们对学案的特点,即学案设计的原则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详见表1)。

学者们对学案的每一种特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都是学案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充分反映了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每种学案原则可能也适用于其它一些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学案本身所凸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学案的导向性。学案有明确的指向性,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学案学习目标、内容、问题的一一展开,不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引导性呈现,更是学生在知识不同学习阶段有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学案层层递进的导向性特征明显。

(2)学案的探究性。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案的编写就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教学探究的成果;学案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进行探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学案如何与其它教辅资料、课后作业配套使用,也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3)学案的灵动性。教师教无定法,但学生学有可依;

教师机动灵活,且学生灵感闪烁。学案在学习内容上是开放的,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学案呈现方式;学生学习学案的方法也是灵动的,可以将学案单独作为教材使用,或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或作为练习题皆可,一切都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而定;学案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在课前、课后的其它时间也可以使用。

(4)学案的发展性。在学案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学生在使用学案进行主动、操作性学习的同时,不仅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数学学案的构成要素。

学者们在编制数学学案时,对学案的构成要素即结构进行了如下探讨。有学者从“学案”的内容出发,认为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师生互动的设计、梯度训练题、推荐作业七个部分㈣。有学者从学案的内涵出发,认为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学习课题、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测评与资源链接。有学者认为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基础训练、能力训练、学习小结、推荐作业。

思考数学学案的构成要素,不仅能够为学案编制提供编写框架,而且能够更好地设计数学学案的内容。笔者认为,无论哪种结构的数学学案,它都立足于两类要素,一是教师“导”的要素。包括:数学思想的提炼、数学能力的洞察、数学交流的培养、数学评价的养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数学相关背景知识的梳理等。二是学生“探”的要素。包括:数学知识的嵌入和理解、数学活动的参与和领悟、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迁移,以及数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所有这些要素融合于一体,并得到有机调控,才能真正发挥学案的完整性、有效性。

二、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

1 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溯源。

在了解学案内涵的同时,我们也对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溯源,发现以下理论给学案教学、学习以很大的启发。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会什么”更重要。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结构的相关材料,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去发现问题的结构和规律。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旧。我们认为,充满启发性的数学学案,就是这样一种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材料。

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鲁姆的“掌握学习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㈣等都为学案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让数学学案素材的呈现问题化,学案的设计面向所有学生,并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弗莱雷的“提问教学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都启发数学学案的教学交流对话的主体转向学生,重视让每位学生自发投入学案学习,促进学生进行事实、概念、命题、定理等数学知识的有意义学习。

2 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许多教学理论都给学案教学以很大的启发,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的数学学案教学模式都充分践行着教与学相统一的理念。

有学者认为,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数学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四个基本阶段:导向、导学、导练、升华阶段。有学者从高中数学学案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为:问题探索、讨论交流、揭示本质、知识整理、巩固练习。

有学者认为,数学学案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依案自学、讨论创新、总结检测,并认为这种模式改变了数学知识的传授途径,建立了教材、教案与学案的相互补充与协调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综上,每种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有国内外许多科学合理的理论作为基础。学案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性发展等。数学学案教学同样遵循教师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实现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和谐发展。

三、数学学案教学类型的案例分析

对于数学学案教学类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学案“题型”进行分类,另一种是根据学案“课型”来分类。根据学案题目类型,可以分为填空式、选择式、表格式、问题式、习题式、辩误式、例题式旧。实际上,在一份学案中往往涉及到几种题型的相互组合。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案类型来进行案例分析。

1 概念课学案设计。

数学概念课学案的设计需关注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联系,并建立概念与实际情景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分类,弄清概念的外延。例如《有理数的概念》,我们这样设计学案(见表2):

2 命题定理课学案设计。

命题定理课学案的设计需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命题、定理学习的必要性,并能够通过尝试、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究定理的形成过程,学会用定理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例如《探索勾股定理》,我们这样设计学案(见表3):

3 公式法则课学案设计。

公式法则课学案的设计要让学生能推导法则,能举例说明公式法则的意义,能判断使用公式法则的时机,并会利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同时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由此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例如《同底数幂相乘》,我们这样设计学案(见表4):

4 解题课学案设计。

解题课学案的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能应用相应数学知识解决的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并能体会此种解题方法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解题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二次函数的应用》,我们这样设计学案(见表5):

5 专题复习课学案设计。

专题复习课学案的设计要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思想解决一类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发现此类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正确利用数学方法解决某类问题。例如《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我们这样设计学案(见表6):

四、数学学案教学效果的价值体现

数学学案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究竟能够给数学教学带来怎样的实效呢?为此,我国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学案教学的实验研究,不仅有各个实验班的点上的研究,还有各个实验学校甚至是一类学校层面的研究,实验研究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浙江金华一中1997年首次在全国提出“学案教学法”,采用诱导式、开放式、技能式教学程序,运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探究学案与学生学习成绩、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很快大面积推广,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08年,乌丹三中制定了“示案自学、分组讨论、点拨引导、达标训练、反馈小结”五步走的学案教学方案,经过

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教师转变了角色,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广西南宁沙井镇小学教师编写的《小学数学新学案》主要包括:学习准备、导学指路、学习巩固、创新舞台、学习寄语,学案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教学模式优于一般教学模式,且对农村小学中年级以上数学教学同样适用。

另外,还有苏州唯亭学校、北京第一七一中学、潍坊中学、浮桥中学等都以初中、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学学案教学的实验研究,结果均证明了数学学案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数学学案教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价值体现:

1 有助于转变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学案教学模式的使用,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功能,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思考中讨论、在交流中感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发展。

2 有利于完善和优化教师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学案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也能够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完善和优化学案教学方法。

3 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数学学科学案教学和学习理论。

就当前数学教学实际而言,发展数学学科学案教学、学习理论,对我们进一步掌握学案的内涵、作用、学生能力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数学学案教学研究的方向展望

综合以上各个层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专家学者们对数学学案的研究涉及面相当广泛,但更多的是实验的组织与成果论述,在调查与实证研究方面仍有许多困惑与不足。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应以数学学案教学为主线,将理论线(内涵、原则、模式等),实验线(问卷、实验、访谈等),教材线(案例、方案、体系等)三位一体进行整合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思考、有效整合数学学案教学的内涵与教学模式。

研究数学学案教学的内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研究不仅着眼于数学中哪些内容适合学案教学,研究“外显”的解题活动类型的数学学案,也关注“内隐”的创造性思维建构类型的学案,如数感、空间想象、问题解决等。

数学学案教学的模式科学合理、动态发展。虽然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课堂操作程序各有不同,但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由无数个数学教学和学习环节构成,主旨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成为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的研究应充分体现课改理念的学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数学学案教学方法等。

2 量化研究、质性探究数学学案教学与学生知识养成、能力发展的关系。

目前,对于数学学案教学的调查研究多集中于一个学校的几个班级,样本较小,且研究结果没有得到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数学学案教学的质性化研究也几乎没有。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层面的量化研究,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层面的质性研究。

开展量化研究,探究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三大知识领域: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掌握程度。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确定问卷内容,以网络调研的方式进行,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自动生成数据库数据,按照所需调研的内容进行遴选和统计。

开展质性研究,聚焦学生八大能力维度:数感、符号感、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不同的能力维度有各自的类型和层次。以解答题为主设计问卷内容,以质性探究的形式展开调研,制定评价标准,划定知识层次、能力维度,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其学习能力。

3 探究、剖析数学学案教学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数学学案教学中需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研究如何整合数学学案教学与学习。基于学案教学理念,教师教学行为的构成,教学信念、教学环境、教学态度的变化研究;学生年级、性别、数学成绩等因素与学案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以及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学案教学的关系,相互作用研究等。这一研究有助于寻求促进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学案教学策略和方法。

4 编制、使用数学学案教材。

研究者们给出的数学学案的结构与题型设计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案所采用的数学案例还没有系统化,缺乏有引领价值的数学学案教材。所以,学案教学的研究应着眼于数学学案教材的编制和推广适用。就目前而言,学案教材在初中(7-9年级)使用最具操作的可行性。研究首先要确定数学学案编制的原则、方法和阶段性要求,接着统一每个章、节、各个学习活动单元的学案结构,组织有丰富数学学案教学经验的教师研讨交流,开发各种优秀的、可选择的数学学案资源;同时,在教材试用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证研究不断修正,逐渐形成一套基于多数学生学情的初中数学学案教材。

作者:陈蓓

数学导探教学培养论文 篇2:

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摘要]文章从目前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通过教学举例分析,指出大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大学数学 科学性 艺术性

[作者简介]范大付(1974- ),男,广西灌阳人,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讲师,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概率统计与基础数学。(广西 百色 533000)

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是使学生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与人处世、学习和睦相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组织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教人以聪明,教人以才智。严济慈教授在《谈谈读书、数学与科学研究》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科学演说,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古代的教育家卫伯也曾说过:“教育家者,方即艺术家也,质而言之,即教育上艺术家也。”①可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也是现代大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即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表述及教学方法的应用的统一,从而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目前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说过:“大学数学是做研究,而不是用来做题目。”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大学生单纯地懂得一些数学知识,而在于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应以实现“人格本位”教学为目标,科学施教,创新教法,以培养创新人才。但长期以来,大学数学教学一般都存在着两种片面的教学观念:一种为大学数学教学只要科学性没有错就可以了,教学法可有可无则无关紧要,即在教学上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科学完整性、抽象性、叙述精准性而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另一种为夸大教学艺术性的作用,即在数学教学上片面追求各种教学方法和情境化教学作用,而置基本的大学数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养于不顾,忽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及科学创新,脱离“人格本位”教学的真正目的。不管哪一种教学,都会使大学数学走向一个新的教学误区。

二、大学数学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含义及关系

(一)大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

大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指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必须遵循教材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应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它主要体现在:

1.教师对大学数学课程了解的全面性。即从大学数学课程的思想、解题方法及应用研究等方面了解该大学数学课程发展历史、教学主体内容、解决推理问题的论证方法以及课程结构与专业关联关系等。吸众家所长,扩大自己的教学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2.教师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熟练性。在讲课前,必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科学理解每一个细节内容,备好每一节课,把教材“综合法”转化为“分析法”还原给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及讲授准确无误。

3.教师处理大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合理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做到使优生吃得“好”,中间生吃得“饱”,差生能“低”保。

4.教师对大学数学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总在不停地创新发展,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要不停地创新改变,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科学的本质不但在于假设,更在于方法,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不断验证假设和不断改进方法的研究过程;一个好的教师即使终其一生只教一门课程,他也应当每堂课都有新的改进和新的体验,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他必须如此。②

(二)大学数学教学的艺术性

大学数学教学的艺术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这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即体现了大学数学对“美”的追求,它主要体现在:

1.大学数学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即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一定要正确合理,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体现以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目的。举一个例子,我们在选择启发式教学的时候,如果不注意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就会出现如下教学失误:一个老师在讲解数学推理定义说:“数学推理是不容怀疑的。”并举例:“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如果需要12天,那么12个人一齐动手,这间房屋一天就可以完成了。”一个学生依据老师的推理说:“如果24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半天就可以盖好……”另一个学生说:“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大西洋要6天,如果6条轮船一齐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大西洋了。”这位老师听了沉默了好久也解释不出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这位老师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时,没有注意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这也是造成这一教学失误的根源。由此可见,我们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不得违背科学性这一原则。因为科学性是实施教学艺术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地把握了教学艺术的科学性,教学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

2.大学数学教学艺术的语言性。数学老师的语言修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教学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育心理学表明:“一般的语言只能交流思想,艺术的语言才能交流情感,情感的交流又促进思想的交流。”教学作为艺术,显然是一种口语艺术,它突出言语表情而不强调身体表情。也就是说,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有启发性、系统性及条理性,语调有抑扬顿挫感,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恰到好处。

例如,教师讲授函数在某点可导与连续的性质关系时,提问学生“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学生甲回答:“可导一定连续”,教师回答:“很好——肯定学生的努力”;学生乙回答:“连续不一定可导”,教师回答:“很接近正确结论——激励学生进行努力尝试”。然后,教师再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征求正确答案,即可导一定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这样的教学艺术:(1)是充分地利用大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数学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技术能够艺术地把握与判定,同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时的启示。(2)是通过准确的大学数学语言艺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乐于思考,从思考中得到科学的答案。

3.大学数学教学艺术的多元性。即教学中常说的“教无定法”,它实际就像要过河的“船”和“桥”。课堂教学艺术不能一成不变,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会有很多,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地推出新教法,数学教学课堂才能避免枯燥、抽象、乏味,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会提高。如在讲授多元函数偏导数的定义时,可采用启发式,把二元变量固定一个,另一个变化要求学生求导,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偏导数定义,也可采用回顾提问方式给出一元函数求导定义,然后过渡到多元函数的定义。

4.大学数学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1世纪最好的产品不是高科技,而是创造性的新教育。我们在教学上,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对教学艺术进行创造,改变陈旧单调、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取百家之长,融入自己的个性教学艺术,整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大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教学是艺术的科学,也是科学的艺术。科学性和艺术性,犹如人的身体和灵魂,没有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教学艺术,教学科学就失去依存的载体。③对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它们二者关系主要体现在:

1.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分属不同的领域,各具独特的内涵。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科学以教学的“真”为对象,回答教学的本质与规律的问题,实事求是;教学艺术则以教学的“美”为对象,回答教学的策略与技艺的问题,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之处。④

2.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这是因为大学数学教学艺术性要以科学性作为首要前提,没有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教学,科学性不明确,课堂教学就会因失去方向而杂乱无章,艺术性就不起作用,课堂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科学性的知识内容,再以艺术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定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明显。⑤

例如,我们在讲授极限定义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可动态演示极限这一收敛过程,把极限这一高抽象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科学讲解,学生普遍反映极限定义内容易懂,不像过去板书那么难学。可见,大

学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是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必然途径。

三、大学数学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建议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⑥这些特征同样也适合大学数学课。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方面

即教学内容要做到定位准确,教学要求合理,概念准确,基本点、重点、难点突出,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21世纪大学教学的“人格本位”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方面

即教学语言要描述精练、生动且与课堂内容相融合,教学方法、手段要高效创新、实事求是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服务,为培养能自学、会工作、具有勇于开拓和大胆创新的现代学生服务。因此,大学数学教师应掌握如下几种最基本的教学艺术:(1)举例的艺术,即在大量深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慎重选择精当的例子;(2)运用教具的艺术,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熟练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这个知识海洋为教学服务;(3)教学语言、教学体态及教学板书的艺术,即正确的教学语言、柔美的教学体态及良好的板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三)明确二者的关联性方面

即在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认真备课,既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又要掌握与核心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学方法、方式等。只有把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联性掌握了,才能运用创新的教学艺术把核心的科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地展现给学生。

综上可知,大学数学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活动,而是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教学过程。

[注释]

①李小艺.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EB/OL].http://www.tsdjedu.com/Disp.

Aspx?ID=533&ClassID=29,2008-04-11.

②齐梅,马超.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问题新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78.

③汤宜政.浅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J].铁道师院学报,2000(1):80.

④潘陪坤.试谈地理课堂教学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6):100.

⑤张玉生.论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资源整合[J].教师论坛,2006(4):31.

⑥马云鹏.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小学青年教师,2001(8):3.

作者:范大付

数学导探教学培养论文 篇3: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摘要】 只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实现生活与数学课堂的紧密联系,达到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学生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高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充分观察评价学生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丰富数学教学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目标。

1.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1.1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影响

现代初中教学工作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以往只注重成绩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现代素质教育强调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在全面分析学生學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的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合理使用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全面充实教学素材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和新颖性,着力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角。初中数学课堂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只有优化数学教学资源配置,全面解决学生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综合的问题,才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更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目标。首先,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会,能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其次,课堂教学强调运用有限的时间,充分的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第三,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能力增长为主,强调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

1.2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关照下,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被充分的暴露出来。按照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反思认知数学知识才能达到有效数学教学目标。由于传统数学教学没能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所在,没能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特征使用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教学模式主要以题海战术和教师主体方式进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畏难情绪。课堂上教师没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引导学生互助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丰富性和趣味性。而且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于偏重理论教学,没能调动学生的围绕着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能力训练,因此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取得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在数学课堂拓展数学知识,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法完善数学思维与推理能力训练任务。

1.3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灵活的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只有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切实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新性的拓展数学思维,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模型运用到生活当中,进一步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贯彻正确的数学学科理念,最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有效满足学生实际数学需求,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方法。

2.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2.1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有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自主把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分析数学问题,全面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归纳演绎推理,实验难容,类比分析等方法,具体由学生主动开展数学解题实践活动,教师以引导式教学语言,在生活性数学情境中,促进学生主动反思分析数学问题,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例如,在认知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的使用实物或者多媒体信息课件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三角形,然后由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促进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目标。启发式教学是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课堂上主动思维的教学模式。

2.2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丰富数学教学素材,拓展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空间,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直接的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在微课与多媒体课件中主动的观察数学现象,达到启迪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其次,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可以促进学生直观的分析数学问题,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而且,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沟通学生的课上课下,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延伸,促进学生在信息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自主在课下完成课堂预习和自主学习,由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集中性,使课堂教学集中处理学生关注的问题,并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数学指导教学。

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3.1因材施教策略

为了提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所有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应当采用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策略,能够围绕着学生的具体差异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注重全面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根据学生兴奋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难度适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实现分层教学,注重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要求,根据学生能力水平,适当的增加教学难度。第三,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让学生在充分的合作中提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目标。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要让学生分辩轴对称的图形,拓展轴对称教学的基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达到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倡导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目标。

3.2培养数学思维策略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有重要意义,只有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目标。首先,教师要运用代数、几何等不同的教学时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逻辑推理、假设验证等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在类型题基础上归纳总结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归类推理的方式,以判断推理的过程中对数学认识形成新认识。第三,还要围绕着现有的习题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印象,达到有效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正比例、反比例函数教学时,可以围绕着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勾股定理有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目标。

结论:素质教育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必须促进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内容丰富性同时,全面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使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董玉琴.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2(17):67.

[2] 杜秀标.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4):124.

[3] 李连昌.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26):23-23.

作者:吕亚敏

上一篇:历史课堂教学试析论文下一篇:电视剧艺术学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