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概述入手,通过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策分析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概述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财、物很多,牵涉的面很广,各式各样的管理关系复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价值链分析理论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价值链理论自产生以来便与成本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结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运用价值链分析理论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与内部价值链两个方面实施成本管理的全面、系统的思路框架。

关键词:价值链;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一、价值链成本分析理论概述

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客户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正式提出。从理论上讲,企业每个阶段、每一部分的价值活动都应该对最终产品的价值有所贡献,每一项价值活动都可以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这种价值的形成和增值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为成本分析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对此,学者们主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的观点和程序。归纳起来,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战略性成本分析观。该观点认为价值链用于成本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可以将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连接起来,与竞争对手比较,从而发现缺点、寻找机会,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再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其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和确定价值链,把资产、成本、收入分配给每一项价值活动;分析成本动因,包括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管理每一项价值活动;通过控制成本动因或重组价值链的方式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确保为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不会标岐立异;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

基于施工企业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及生产过程的单件性,造成施工企业的每件产品都不一样,从设计、造价、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到施工场地都具有独立性,每件产品的资源消耗不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时间差,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加之施工企业生产场地的流动性,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合同指定的地点组织生产,组织资源供应,生产组织困难,作业难度大,劳动艰苦,因此成本可预见性较差,因此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区别于一般制造业而因地制宜。

2.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施工企业具有明显的双重成本管理特点。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由于产品单件性的特点,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在工厂中批量生产;同时每个建筑产品的造价、施工工艺和生产要素配置都不相同,每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也不一样;再加上每件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以项目作为基本单元实施成本控制。因此,施工企业内部普遍实行项目管理制,企业内部同时成立数个项目部,每个项目部都是独立的成本中心。项目的成本管理成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3.控制目标具有多重性

成本、质量、工期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成本控制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一味降低成本,而是实现工期短、质量高、成本低三者的统一才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最佳状态,这就意味着成本的管理必须和进度、质量的管理密切结合,才能实现最终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价值链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是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为目的,通过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本身和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结来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求成本降低和价值增加的途径和方法。按照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的观点和程序,施工企业首先应当明确其价值链活动。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笔者认为,施工企业价值链构成可分为: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和项目价值链。针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复杂、企业范围和项目范围的双重成本管理特点,价值链理论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分别提供了对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两个方面实施成本管理的全面、系统的思路框架。

(一)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企业的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是通过整合市场能力的提高,拓宽企业效益渠道,运用价值工程和价值链管理思想,实现与业主、产品供应商、分包商的合作共赢,创造更多的收益。它不是简单地要求供应商和分包商让利的行为,而是通过与之在战略上进行整合和协同,达成利益共享和相互合作的利益群体,通过协作减少中间环节、稳定合作方式、确定供应品种、落实分销数量、提高供应品质,从而实现利益共享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切实认识到当前的竞争形势,尝试进行诸如供应商、业主以及分包商等外部价值链的建设,与价值链中相关单位强强联合,建立企业外部战略联盟,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在与供应商协作过程中,可以实行适度集中采购模式,通过协调采购数量,实现因累计采购数量所带来的供应商让利,减少重复采购努力,提高采购效率,同时通过直接与生产厂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获取中间商所得利益。从而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同及激励约束机制,并以利益和信息共享为手段,实现双赢和共赢。

(二)施工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企业的价值链辅助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于价值链的各个基本活动中的。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以企业的各种基础设施作支撑,包括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施工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组织架构等特点,明确了企业成本的管理目标、管理形式以及成本管理职责和考核办法;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确定目标成本打好基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将公司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作为盈利计划中心,项目部作为利润中心;建立通畅的管理信息通道;按财务、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核算成本和费用,分析、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

2.完善以价值链为分析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

施工企业应用价值链理论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对整个工程进行价值链分析,找出在整个价值链中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其次把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逐一进行成本分析,找出影响工程成本的作业要素和资源要素,并加以控制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进行价值链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的项目承揽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保修阶段,重点是对市场营销、现场控制、回款清欠进行管理,从而抓住成本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提高成本控制的针对性。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本企业施工生产的组织能力等因素,确定营销策略及商务报价;根据项目工程特点,确定分包形式和分包单位;做好人工、材料、机械等要素市场单价的询价,确定项目部成本责任范围;项目经理部实施要素消耗控制;按工程节点和施工过程做好控制与考核活动;项目竣工后进行成本管理等等。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施工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制造企业,其成本主要集中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而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则是一个工程项目,这就意味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就成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如何有效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和坏,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施工企业需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搞好项目成本管理,实现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通常采用建造合同成本核算方法,在内部各项成本核算基础上,各管理部门和核算单位定期采集信息,填制相应的表格,汇集到核算部门,为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施工企业需要确定项目责任降低额和岗位作业成本节超,做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主要根据项目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岗位管理者的合同进行。当工程节点的工程实物量完成后,计算工程合同收入,公司核算部门确认项目的责任成本收入,计算当期项目责任节超,公司财务处进行核算,

笔者认为,价值链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但是在施工企业中尚未得到真正的有效利用。对此,本文在对施工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具体思路和框架,以期将价值链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高建立,马继伟.价值链理论在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08,(8).

[3] 袁军.施工企业成管理研究[J].会计师,2008,(12).

[4] 张磊,张东浩.施工企业如何搞好工程成本控制[J].河北市政,2005,(3).

作者:秦渝红

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篇2:

浅析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摘要]文章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概述入手,通过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财、物很多,牵涉的面很广,各式各样的管理关系复杂。其中成本管理是每一个施工企业的核心任务,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施工企业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监管好每一个施工项目,才能使企业生存和发展。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工种班组多,材料品种繁多,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施工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再加上施工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管理困难,人员培训跟不上,故不同程度地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若没有真正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制,就会造成企业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按照成本管理体制严格监管每一个施工项目,提高质量、确保工期、降低成本,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次,工程项目的特点也要求施工企业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推行施工项目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成本管理观念僵化

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大多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注重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眼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规划。

2、组织管理上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

经营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各自为政,没有建立环环相扣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3、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部门或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经营思想总体上属于“重揽轻干”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忽视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体系

某些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流于形式,项目经理职责不清、权力不大,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对成本管理起不到实质性控制与促进的作用。

5、成本管理目标缺失或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局限于狭义的成本降低本身,尚未形成良好科学的成本目标体系。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目标成本,是盈是亏只有等工程完工决算后才知道。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从整体性来分析

传统成本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求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这种“最大化”的目标表现形式在微观层面的实施上都是针对不同的分支目标来展开的。传统的成本管理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各责任中心、各级组织甚至个人,期望通过控制个体绩效以求企业整体绩效最佳,人为割裂了各个部门、各个作业面之间的有机联系,易导致各个责任个体片面追求单一的责任目标,而忽视履行其他方面的责任,破坏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2、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析

企业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作保障。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的是“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管理,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主要是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个别部门的职责和功能,成本管理的观念并没有渗透到企业每道环节中去,没有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3、从开放性分析

传统成本管理仅把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价值耗费当作控制对象,而现代企业采用开放思想,不仅要研究企业的内部条件,还要研究外部环境,如产品市场信息、竞争对手情况、产业技术及产业变革发展趋势等,进行战略成本决策。

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对环境变化所作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它将成本管理的空间、时间、范围作出了延伸、拓展,从单纯管制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从日常管理层面提升到战略管理层次,从战略层面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研究成本、控制成本。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多方位多视角地寻求成本动因。达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施工企业可采用SWOT分析法,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内能和综合素质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弄清企业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所处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并以此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

(二)遵循系统成本管理原则

1、全员管理

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管理绝不单纯是施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而是全体工程参与者的共同责任。它涉及到施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质量部门、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等各个部门。成本管理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经营、经济运营意识,通过在公司内部的相应经济合同,理顺公司内部经济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分工明确。责权利配套。

2、目标管理

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即效益最优化。建筑产品的价格一旦确定,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成本目标的设置应有科学的依据,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要能激发执行者的进取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3、全要素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不能仅仅控制直接材料、人工、机械费用等构成的“硬成本”,同时也要重视质量成本、工期成本、财务成本和安全成本等“软成本”的管理,这些成本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4、责权利配套

责、权、利的配套原则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责权利明晰化。使成员知道具体的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项目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管理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管理的权利,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管理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奖惩到位,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成本管理机制。完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挖掘内部潜力、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也是项目管理目标、成本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三)基于系统思想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广泛,本文主要就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目标体系、方法体系、责任体系、分析和考核体系等进行探讨。

1、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是实施成本管理的机构,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采取分级管理模式还是集中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层次越多,管理越粗放,越容易造成管理失控,加大成本费用。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管理模式,如远离注册所在地且异地有本企业多个项目部的,可以设置分公司,采用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模式;距离注册地较近的企业可以直管的,采用二级管理二级核算,企业直接对项目部实施管理。企业下设工程项目部,各个项目部承建总公司的中标项目。总公司对各个项目部实行承包制,派驻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的承包制,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在项目组内部,其组织结构尽可能采取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这样可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目标体系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的施工准备阶段,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从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分别制定并下达成本管理目标,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目标体系。一是企业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低成本管理经济指标。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理论与实际对比衡量,结合各项目对指标盈亏结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充分吸取各分公司、项目部的意见,在以往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对成本指标进行修改和调整,经过各层面代表的讨论评审,确定成本管理经济指标标准。二是项目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项目目标成本是以货币形式预先规定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耗费的目标水平。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目标控制,项目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可按成本管理层次、有关成本项目以及项目进展逐阶段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以有利于各级成本方案的实施。

作者:陈 茜

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篇3: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全国实施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使工程造价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市场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分析了其问题的存在,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在全国的实施,工程造价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市场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间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从工程实践和工程造价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比实行传统的定额计价体制,能使工程造价降低5%-15%,这就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小了。特别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招投标价格偏低,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管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

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也会使成本增大。

由此可见,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二)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有的企业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及企业成本管理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四)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职工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原则是否有力度。

(五)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竞争机制

在传统计价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是预算成本管理,是以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社会平均水平制定的工程预算定额为主要计价依据来核算,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不承担价格风险,其成本价格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即社会平均成本、措施费用包括在定额子目中,在计价时按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规定及定额中的基础价格计价,没有反映企业的真正水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竞争机制。

(六)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七)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其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上述问题在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瓶颈”。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管理的意识,实行全员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是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按照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和管理者应尽快树立起成本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

(二)实行全过程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中标签约到施工准备、再到现场施工、最后到竣工验收及保修阶段,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的工作。项目工程成本全过程控制主要有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和保修阶段的成本控制等。

(三)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下达承包任务时,不仅将质量、工期、安全等控制指标写入任务书中,而且将成本控制指标也写入其中。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项目部给予合同额一定百分比的奖励;反之,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项目部,应查明原因,总结教训,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不仅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而且有利于企业搜集、积累成本管理的资料,为企业定额的编制及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风险预估意识,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清单模式下承包人要承担价格风险,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制定成本管理措施,尽快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清单报价体现的是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其中分部分项反映出生产者(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成本,而不再是定额模式下的预算成本;措施项目反映出生产者(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应对清单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这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之路。

(五)必须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从工程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管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管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管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

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又有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是搞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工程量清单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对于同一个建设项目,同样的工程数量,各投标单位所报的价格各不相同,这充分反映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差异,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清单计价模式。

总之,施工企业处在计价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必须顺应当前计价体制改革的大潮,苦练“内功”,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胡玉明.论资本成本会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李健飞.美国房地产信托基金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1).

3、王永新.什么是房地产投资信托[N].北京商报,2002-10-16.

(作者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部)

作者:王 杰

上一篇: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人才管理下的国有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