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服务对策探讨论文

2022-04-16

摘要:农村雷电防护一直是当前气象部门致力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农村雷电防护措施,供考阅。关键词:农村雷电成因防护措施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抗拒的放电现象,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达数十亿甚至白亿元,因此,雷电被联合国定性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气象服务对策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气象服务对策探讨论文 篇1:

简述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摘 要:潍坊无论在本省还是全国都算得上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强市,诸如寿光的蔬菜及青州的花卉等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名号及其影响,历史上更是产生了贾思勰这样农业巨匠,他的《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书专著之一。本文结合我市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汇聚了本人及无数最基层优秀农气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宝贵工作经验,阐述了潍坊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这必将为我市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 气象科普 方法 途径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经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我国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在整个国民经济GDP,由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占6%以上[1]。近年来,由于气象灾害频繁,给社会经济、工农业等各方面,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步引起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广泛关注。又因农民对气象科普知识认识不因此对于气象防灾减灾来说,农村是重点,农村是难点,而农村也是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重视农村的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将各类气象灾害常识、防御要点普及到群众中去,推出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品,进一步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意识,逐步提高“三农”的经济效益。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例超过70%,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大有可为。

1潍坊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1.1利用重大科普或纪念活动日,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在每年的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等组织一线业务人员组成科普宣传小组走上街道、深入企业和农村,通过散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近5年分发材料10万份。“3.23”世界气象日所有气象台站已对外开放11年,吸引了20余万计社会各界人员参观了解,通过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流程、观看图片展板、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演示天气预报方法等形式普及气象知识。向农民赠送《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雷电防护手册》等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8万册。

1.2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每年开展市县两级气象台站与辖区内1~2所中小学校气象灾害联合应急演练,培养在校中小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能力。

1.3举办气象知识培训班

每年举办两次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气象知识培训班,举办防雷知识普及班,一次科级干部气象知识培训班,5年来培训2800人次。

1.4通过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利用大喇叭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的形式传播气象信息

2012年,建成了市县两级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每天两次通过该平台发布气象信息,有突发性天气时随时发布,高密市、昌乐县气象预警大喇叭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村、镇以上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已纳入潍坊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服务平台数据库,第一时间提供预警服务。

2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获取气象科普知识渠道单一,传播效果很难保证[2]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农业产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农村仍存在信息集中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气象信息,农民主要是从电视上获取,还没有形成从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上获取的习惯,网络普及不足。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气象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传播效果。

2.2科普活动模式简单,缺少互动

现今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仅仅是单向的传播过程,农民只是被动接受,科普工作者传播什么内容,农民就接受什么内容。双方之间无互动模式,缺乏沟通,农民无法真正理解气象科普,科普工作者也不能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2.3科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1) 科普内容单一。单纯的晴雨、温度等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民的需求,应为农民提供可操作性强的防御措施与更专业化的气象产品指导。

(2)农业气象服务缺乏精细化。由于农村生产经营逐渐多样化,相应地,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基层气象部门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关键的农时季节,以及有灾害性天气时,农民需要短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指导。

3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3.1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

要想做好气象科普工作,首先应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成员可以是气象部门退休人员,他们都具有专业的气象科技知识,也可以从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中筛选。通过培训,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传授给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并使其掌握,结合他们与当地农民直接接触的特点,快速传达气象信息,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另外,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熟悉周围群体对气象科技知识的需求,从而使气象科普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

3.2村干部口碑传播,加大宣传效果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本村一般有较高的威信。通过手机短信和气象科技培训等,使他们先掌握一些常规的气象信息以及气象与减灾防灾知识,然后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气象科

3.3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宣传科普知识

由于气象手机短信具有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如今在信息媒体中,其是覆盖面最广的。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在建设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对于利用手机短信传递气象科普知识尤为重视。将手机短信的优势充分利用,扩大短信宣传覆盖面,强化手机短信的宣传力度,从而产生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3.4多种形式搞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打造整体宣传氛围

3.4.1气象科普流动车

通过使用气象科普流动宣传车,带上宣传物资,如扩音喇叭、展板和宣传材料等进行宣传。

3.4.2塑料口杯或纸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

利用塑料口杯或纸杯低成本的特点,且在农村的高频率使用,将其作为科普宣传的永久性工具。在纸杯或塑料口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以赠送的形式向村委会、社会团体、农民适当赠送。

3.4.3气象电子显示屏

利用气象电子显示系统内容广、更新便捷、显示直观的优势,24小时无缝隙发布相应的气象信息,为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保障。

3.5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气象科普宣传[3]

气象科普宣传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面临着更好的宣传契机。气象科普应将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制作成气象科普宣传片,并通过刻录成VCD和DVD 等视频光碟,派送到农村有计算机、影碟机的专业户;并将气象为农服务的网站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丰富气象科普专栏;通过利用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12121 的信箱,从而设置并丰富气象科普信箱内容。

3.6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宣传

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遇有大风、冰雹、暴雨、雷暴等极端天气造成灾害事件时,要及时用身边的事例进行宣传,尤其是对防范措施的宣传,引发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加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7重视对农村学生的科普教育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要特别重视向其普及防御气象灾害常识,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受到一次以上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可以派人到农村中小学校做气象科普辅导课,也可以请学生参观气象局,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视频、展品等,将当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常识讲解给学生听,使广大农村孩子从小就能了解气象,掌握气象灾害的简单防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的作用。[5]

4结语

关于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充分吸收、利用传统经验,同时还要结合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规律与特点,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紧紧贴近“三农”服务,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工作途径,拓展气象科普领域,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达到应用气象趋利避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英金主编.北京.中国气象战略研究(辅导读本),气象出版社,2005.

[2] 黄东林,蒋运志.“气象科普”向农村延伸的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7):155.

[3] 杜婧,张脉惠.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4] 郑有飞,牛鲁燕.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93.

[5] 戚尚恩.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作者简介:徐桂华(1965.03- ),女,汉族,山东东平人,工程师,从事人事管理、纪检监察、审计等工作。

作者:徐桂华

农村气象服务对策探讨论文 篇2: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护技术分析

摘要:农村雷电防护一直是当前气象部门致力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农村雷电防护措施,供考阅。

关键词:农村雷电 成因 防护措施

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抗拒的放电现象,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达数十亿甚至白亿元,因此,雷电被联合国定性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我国防雷起步较晚,各方面雷电防御综合技能、装备等一体化设施还不完善,尤其在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防雷意识淡薄,缺乏对防雷知识了解,开展防雷工作难度较大、施工不合格等因素,导致雷击事故发生率农村远高于城市。因此,改善农村防雷隐患、加强雷电灾害防护管理措施等对搞好农村防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村地区防雷现状

1.1我国发生雷电灾害现状

据全国雷击伤亡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全国平均每年伤亡人数为850人左右,死亡人数450人左右,农村的雷击总伤亡率高达92.3%。北京市的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易出现雷暴天气,近几年雷暴频率明显有所增加。2011年6月7日晚到第二天凌晨,累计雷电次数1055次,造成二死一伤,部分地区出现供电线路受外力断裂,导致断电。2013年8月11日出现雷暴气象,日累计次数共计11028次,引发人员伤亡、牛场内草料堆被累计起火。以城区和郊区雷暴次数分析,城区雷暴连续出现日数平均為4123d,郊区平均为4158d,郊区最长连续日数可达12d,城区达8d。据有关统计,近47年来,城区与郊区雷暴连续出现日数均有所增加,其中郊区增加程度更为明显。

1.2防雷工作陷与被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农村雷电监管部门是气象相关的行政部门,气象法赋予气象工作人员行政管理职能,但因其没有专业专职的执法队伍,加上经费限制等因素,使气象部门很难安排人手对农村雷电进行防御和排查,偶尔一次的执法管理并不能改善农村落后的防雷面貌。农村人口覆盖面积较大且散落,工作执行难以日常化、执法人员也不能固定化,防雷在农村几乎成为空白区域,更增加了农村防雷被动现状。执法管理人员因此不愿到农村开展工作,造成农村防雷真实情况不能及时上报,问题久久不得解决,不通知、不执行的情况使农村防雷工作管理及不到位,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使防雷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1.2防雷装置设备陈旧或不足

我国大部分县级以下的乡镇没有气象防雷相关管理机构,所谓的防雷工作仅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且宣传力度微乎其微,更缺乏防雷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可以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简单防雷设备,西部经济薄弱地区几乎是完全的一种放空状态。由于气象经费难以维持乡镇村落防雷设备增添或更新,所以,即便有防雷设施的地区也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持换新,一直使用陈旧落后的防雷设备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农村发展的需求。某些经济落后区域更是经费分配不到,难以添置防雷设备,只能任凭雷电的侵袭。

2: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原因

2.1民众缺乏防雷意识和基本防雷知识

农村人群缺乏防雷电安全知识和应急避雷能力,雷电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经常在自建房上安装未做良好接地处理的各金属构建,如: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水箱、装饰性金属针塔、卫星天线等,由于未安装防直击雷或感应雷等装置,增加了雷击概率。农民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空旷的田间劳作,如果在雷雨季节,且正值是农忙,由于缺乏防雷安全基本常识,雷雨时,如继续在野外劳作,或使用带有金属制的耕作劳具时容易遭雷击;到大树下或在没有任何防雷措施的岗亭内避雨也是引发雷击事故的原因。

2.2居民住宅防雷存在雷电隐患

1)根据农村住建房时,习惯于坐北朝南,雷雨季节,我国大部地区受西南季风气候影响,雷雨时,坐北朝南的民房正处迎风面,当西南气流向前运动时,则受到村庄民房的阻挡,雷雨云气流运动被迫抬升,在此作用下,拐弯最大、曲率最大处正是最易遭雷击最严重的位置;2)农村住房规划建设无依据,造成房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现代化电子电气产品的增加需要搭设更多线路,各种使用线路普遍存在 “架空”现象,最容易招致雷电的侵袭。房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信号接收器等在没有防雷装置的情况下,会成为雷击的首先目标。在雷暴高发季节,雷电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和高电流通过各输电线路作为导线侵入到千家万户,当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造成雷电事故。

2.3农村雷电预警机制不完善

农村相较城市坐落更加分散、偏远,通讯设备相对落后,尽管我国气象部门已经掌握对雷暴未来发生的强度、地域进行预报、预警,但因为没有较好的宣传途径,相关气象雷暴服务产品在农村难以得到推进应用,使雷电预警信息不能有效及时传达,加上雷电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还没有覆盖整个农村,使民众在雷暴来之前难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能导致农村人员或建筑物等遭受雷击损毁。

3:农村雷电防御有效措施

3.1加强农村防雷宣传力度

在现代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新农村工作中,农村雷电防御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防雷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气象行政执法部门应多途径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农村人民对防雷的正确认识。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防雷法律法规,可开展防雷科普资料下乡活动、举办中小学生防雷知识讲座、媒体广播等途径向农村灌输防雷重要性。农村防雷工作要根据各地区不同雷击状况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农村雷电灾害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2改善农村住房避雷设备系统

1)农村建筑房,建筑主体较低的(1层)不用考虑安装防雷装置,2层或2层以上的可采用避雷针与避雷带的组合形势,便于有效接闪泄流入地。引下线与防雷装置做接地连接,并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要求施工;2)对室内弱电系统可以运用电源线路相同方法,将其绝缘子或金属终端盒机壳在线路入户前接地达到安全避雷;3)对安装在室外或房顶的接收线及热水器要处于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雷雨天最好不要使用此类电气。

3.3建立有效防雷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置

各地政府建立和完善农村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确保防雷机构健全,应急预案可行、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措施落实,以此来提高农村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遇重大雷电灾害时,按序各自的职责,启动应急预案,如果难以防御的要第一时间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报告灾情,并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评估、上报等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的给予责任认定或纪律处分,并高效稳妥处置灾后工作,使农村防雷跃上执法、法规层面。

参考文献:

[1] 孙激 北京城区与郊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对比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100629585(2011)0520649208

[2] 闫景东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其管理措施 252060

[3] 朱明 丘志彪 蔡木民 刘开道 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 气象研究与应用 (A)2012-01 33-1

[4] 浅析农村防雷安全现状与防御对策 2014-05

作者:胡曦 李占中

农村气象服务对策探讨论文 篇3:

一次雷击事故调查及对农村雷电防护分析

摘要 文章通过对2020年6月发生在柳州市三江县同乐乡的一起雷灾事故,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天气条件、气象资料、雷击事故情况等,结合雷电理论综合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雷电灾害的有效防御对策,为减轻雷电灾害对农村产生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农村;雷击事故;原因分析;雷电防御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21

广西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雷暴日高达80多天,属雷暴高发区,雷暴日和雷灾事故均位居全国前列。据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不完全统计,在1997—2005年的9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有200多起,平均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近千人,其中80%以上是农村人口[1-3]。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一种气象灾害。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影响,广大农村时常发生雷击灾害(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4]。为防雷减灾敲响了警钟,也凸显出了农村防雷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农村防雷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农村防雷安全工作,提高和增强农村防御包括雷电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可持續发展。

通过对2020年6月发生在柳州市三江县同乐乡的一起雷灾事故,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天气条件、气象资料、雷击事故情况等,结合雷电理论综合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雷电灾害的有效防御对策,为减轻雷电灾害对农村产生的危害,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1 雷电灾害概述

2020年6月4日早上,柳州市三江县同乐乡孟寨村母子二人在家用过早饭,带上午饭和饮用水到自家茶园采茶。这户人家做好晚饭也未见两人回家,打电话也没人接,亲友这才上山去寻找,结果发现两人前后倒在自家茶园用来躲雨的茶棚内和茶棚口。于是这户人家报警,民警和法医来到现场勘查,发现两人身上有电击痕迹,而紧靠茶棚的一棵杉树被雷劈脱了皮,因此判断两人死亡应该是雷击造成。同时近几年,该山头上不时有杉树遭雷击。另外村委人员还描述,当天上午,在事发点西北侧水田插秧的村民,在10点多的时候听到附近有一声很大的响雷。

2 现场勘察情况

2.1 地理环境

三江县同乐乡孟寨村6月4日雷击事故点(109.444 06°E,25.864 52°N)地处半山腰,山坡呈西北东南走向,距离事故点约100 m左右的西北侧山沟有块大约1~2亩左右的水田,水田内水量充足,雷击事故发生的茶棚西北侧到水田附近多为杉树和杨梅树,东侧为较平坦的茶园(图1)。

2.2 雷灾事故地点

事发茶棚整体为木质结构,木头与木头的连接处为铁丝缠绕,顶部为铁皮,现场勘查时,铁皮已拆除,距离茶棚北偏西约4 m处有一棵10 m高左右的杉树,杉树中上部躯干处有雷击脱皮痕迹(图2)。

3 天气实况分析

3.1 降雨实况

距离雷击事故点最近的气象观测站为三江县同乐乡同乐村国家气象观测站,位于雷击事故点偏西南向约9~10 km处。据该站降雨监测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6月4日,三江县同乐乡同乐村附近在上午10∶00—13∶00有降雨发生,其中10∶00—11∶00降雨量为9.5 mm;11∶00—12∶00降雨量为14.3 mm;12∶00—13∶00降雨量为2.8 mm(图3)。

3.2 雷达回波监测实况

据广西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监测显示,上午10∶05—10∶11之间,在雷击事故点附近有较强的回波出现,雷达回波达45 DBZ以上,表明该区域附近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图4)。

3.3 闪电监测实况

(1)二维闪电监测。据广西二维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统计显示,2020年6月4日0∶00—23∶00雷击事故点(茶棚)附近半径3 km范围共监测到2次云地闪(云对地放电),均发生在10∶06左右,为负地闪,位于事故点西南侧,距离分别为0.4 km和1.7 km左右,强度分别为88.38 kA和78.74 kA(图5)。

(2)三维闪电监测。据广西三维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统计显示,2020年6月4日0∶00—23∶00雷击事故点(茶棚)附近半径3 km范围共监测到5次云地闪,发生在10∶06及11∶23—11∶28左右,均为负地闪。其中,10∶06发生3次闪电,位于事故点偏南侧约2~2.6 km左右,强度在22.39 kA~32.39 kA之间;11∶23负地闪位于事故点偏东侧2 km左右,强度为12.04 kA;11∶28负地闪位于事故点偏南侧约3 km左右,强度为22.06 kA(图6)。

4 雷灾原因分析

气象资料(1959—2013年)统计表明,柳州市三江县年平均雷暴日约为57 d,属于多雷区。从地理环境看,事故发生点为地处半山腰为铁皮顶茶棚,附近有高大杉树,且有水量充足的水田,相对容易遭受雷击[5-6]。

对于6月4日发生的雷击事故,从当地当时的天气条件、闪电情况、现场环境情况以及雷击后现场调查情况等分析,10∶00左右,孟寨村附近开始下雨打雷,受害人进入铁皮顶茶棚内躲雨,10∶06左右,闪电直接击中茶棚旁边的杉树,强大的雷电流造成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导致树下棚内躲雨的母子两人死亡。

5 农村雷电防御对策

(1)完善和规范农村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公共防雷设施。加强对农村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建设,逐步规范建设农村自建住宅、户外遮阳棚等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安全工作的建设,逐步做到对农村建(构)筑物防雷规范化,即农村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需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投一一对应投入使用,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问题,以减少和消除防雷安全隐患[7]。在每年雷电多发季节,要加强对农村建筑物的防雷检测,对存在问题的建筑物及时整改[8]。在雷电频繁,雷击伤亡较多的地方,政府应组织建设必要的公共防雷设施,如在田间地头建设避雷塔,防雷避雨棚(房)等公共设施,公共防雷设施事关民生大事,应尽力而为,只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就能有效减少雷击伤亡[9]。

(2)加大对农村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防雷安全意识。造成农民防雷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交通不发达,农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防雷知识科普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群众缺乏对雷电灾害的认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待雷电,存在迷信观念、侥幸心理,认为被雷击中的概率很小,认为雷击是雷神发威,是天神惩罚恶人,难以对抗,进而采取消极的放任态度[10]。

要加大力度对农村防雷、雷电防御知识的科普及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媒体大力宣传防雷减灾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村、农民的防雷减灾意识。选取适当的案例到农村去进行零距离授课,全面介绍与防雷防御相关的知识。

(3)建立农村防雷预警监测网,全社会参与主动防御。农村幅员辽阔,且多在田间地头大范围安装避雷针不现实,因此加强雷电灾害预测预警更显重要[11]。要以政府为主导,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办公室各驻村点气象信息员构建农村防雷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农村雷电预警监测,并结合雷达卫星图分析资料,及时预报雷电灾害天气危险等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危险等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农民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12]。

6 结语

农村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每年夏季是雷电发生频率最高时期,然而夏季恰好是农民忙碌季节,所以发生雷灾事故的频率随之增多,同时农村地形、地貌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复杂、空旷,因此形成了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区,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简陋,农民住宅基本没有任何雷电防护措施,在户外劳作时缺乏对雷电基本的躲避知识,雷电防护措施几乎没有投入农村基本建设中、村民几乎没有意识到防雷措施的重要性,导致雷灾事故在农村频繁发生。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农村防雷科普教育和宣传,依靠全社会力量,努力把防雷减灾工作体系努力构建得更完善,把防雷减灾任务切实做好,为预防雷灾事故发生做好准备,保障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阳宏声,林为东,杨召绪,等.浅谈雷灾调查鉴定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3:5.

[3] 杨召绪,林为东,阳宏声.由一次雷灾事故引发对农村防雷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1):74–75,78,110.

[4] 郑安.一起雷击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华中电力,2007(3):48–50,53.

[5] 李阳斌,邓朝阳.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9):127–128.

[6] 赵建吉,韦丽英.广西农村雷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3):70–72.

[7] 任达盛,胜献秀,张逸,等.一次特殊雷击事故的思考[J].广西气象,2006(S2):95–96.

[8] 吴忠平,蒋运志.农村雷电灾害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 2012(4):71–73.

[9] 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83–7084,7103.

[10] 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90–92.

[11] 邓传领.农村雷灾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78–279.

[12] 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83–7084,7103.

责任编辑:黄艳飞

Investigation of a lightning strike accident and analysi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rural areas

ZHOU Rong et al (Li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Liuzhou, Guangxi  545021)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Lightning accident; Cause Analysis; Lightning protection

作者簡介 周嵘(1978–),男,广西南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竣工验收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5–16

作者:周嵘 甘长桥

上一篇:工商管理企业信用管理论文下一篇:变频节能技术煤矿机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