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

2022-04-27

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的提升改善了金融行业的现状。为此,金融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尽可能降低金融工作带来的经济风险。本文中,作者就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为金融创新背景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科学的对策,确保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 篇1:

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业务规模在快速增长后呈现出放缓趋势,贷款增速也在降低,银行目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挑战和风险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负债成本,成为了银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银行金融风险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银行 金融风险 防范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朝着平稳过度,与经济发展情况相关度较高的银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其各项业务规模增长逐渐变缓,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在经济形势变化较快的今天,银行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战和金融风险,因此如何认识金融风险,选择合理的防范和规避方法十分重要。

一、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分析

金融风险是指在银行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引起的银行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出现的严重分离现象,可能导致资金出现损失,影响银行的发展。由于银行的运作和经营特点,金融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也是现代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际的金融风险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表现:

第一,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的最为复杂的主要风险。由于不良贷款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银行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随着我国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在未来应当能受到一定的控制。第二,流动风险。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类存款资金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和配置。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流动并没有受到100%的安全或收益保障,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第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在财务工作中遭遇的不稳定因素,比如资产流动能力减弱、业务维系水平降低,资产负债增加等。第四,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于国内和国际上利率变动带来的影响,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导致银行金融风险问题的出现,在当下国内经济变化和政策改革带来的影响中,银行如何合理控制金融风险,使其处于可控范围内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构建

(一)系统目标构成

对银行而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资金受损,而制定明确的系统目标,是提升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稳定的关键。首先,系统目标制定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实现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经营变革。其次,要建立起以分类金融为基础的管理模块,完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最后,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应当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实现对银行当前各项业务和经营范围内金融风险的预测能力,避免遭受资金损失。

(二)系统架构构建

银行的管理系统必须与业务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架构构建。风险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有数据源、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分析、综合服务管理等几部分。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使银行对当前经济形势有全面的把握,然后将相关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到相应的预测结论,对高风险项目做出有效的预测,最终达到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银行遭到较大损失。由于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涉及到众多行政部门和学科知识,因此在银行内部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中,应当组建起信息知识共享平台,使金融知识和信息实现统一管理,监控银行运营过程中资金的循环流动过程,最终构建出能够融合风险识别和计量控制的综合性金融风险防范管理系统。

(三)金融风险识别系统

金融风险识别系统,需要从三个方向选择指标:第一是宏观经济指标,对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劣进行评估,以做出科学的决策;第二是泡沫风险指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变化实时掌握,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三是全球主要经济指标,此指标主要考量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受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程度。金融风险识别系统应当能够运用计量理论对指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发现其中的经济变量的危险性。首先是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金融机构对特定的风险指标进行筛选,然后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报告。其次是金融行业的风险计量,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的指标进行风险计量,由于受到国外经济变化的冲击,使得国际货币政策和国家的汇率变化成为了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是金融风险识别系统需要给决策层带来各类风险的控制管理方法,避免风险发生概率,减少银行经营的损失。

三、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国内银行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开拓创新,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同时,银行还应当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实际国情,打造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金融体制,完善行业内部竞争机制,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银行金融业在对外开放时,应当重视以下几个因素,即:目标、顺序、稳定。在开放资本市场时尤其应当重视这几点,以避免出现发展过急导致的金融风险问题增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银行稳定。

(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金融风险要想做到有效防范,还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首先是要对银行内部的金融体系和资金流动环节加强约束管理,完善内部的监督体系。其次是加强行业自律水平,对各行业的成员单位加强监督,做好业务情况和财务状况等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及时发现金融风险问题。最后,要规范金融业务运营,打造高效规范的金融环境,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预警和及时的准备工作,保障资金的安全。

(三)借鉴先进监管经验,规避道德风险

国内银行应当将目光放到全世界,向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学习,与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接轨,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制定合理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管理手段。金融监管工作对防范金融风险十分重要,要扩大监管政策的覆盖范围,全面涵盖境内外具有管辖权的金融机构。在监管过程中要考虑是否会对全球化金融经济带来消极影响,避免出现任何消极影响。在金融风险监管过程中,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选择相应的手段,加强会计和审计制度的国际化建设,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金融从业人员要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考核;领导层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更新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知识学习,提升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面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这不仅仅需要银行自身重视起来,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进来,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任晓军.当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43+96.

[2]李婷. 物流金融风险评价及防范对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范立兵. 盐城市农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孟穎. 金融风险的测评与防范[D].河北大学,2003.

[5]周天宇. 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作者:崔丹

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 篇2: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的提升改善了金融行业的现状。为此,金融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尽可能降低金融工作带来的经济风险。本文中,作者就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强调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为金融创新背景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科学的对策,确保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金融创新的实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也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前提,但目前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为了确保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进行金融创新模式的研究,总结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了解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从而制定管理策略,为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经济的提升离不开金融创新,只有实现了金融风险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促进经济合理发展。当前是科技的时代,部分企业针对自身存在的金融问题实施了有效的创新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金融创新改革虽然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但仍然有着多个角度的潜在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在三个角度:首先,金融创新代表的是支付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创新,这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我国金融与国际金融不断的融合,而金融的融合将会导致资金的变动,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定性;最后,金融创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对应。在多元化角度中,金融公司为了扩大经济开展了证券经营活动,即我们所谓的建立了保险公司,该方式促进了经济的流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国际化角度中,人民币流动性不足,难以实现全球上的资金兑换,形成了金融风险。

二、金融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金融创新的研究,科学化的金融创新确保了经济的稳定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四个角度:第一,规避的企业的金融风险;第二,引入新型的金融管理技术;第三,缓解了企业管理的环节压力;第四,大幅度强化了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可见,金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需重点研究。

(一)规避的企业的金融风险

企业经济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衍生问题。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金融风险的规避管理,必要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受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金融创新成为了当前的首要研究课题,在未来的时间里需要重视对金融风险规避的研究,尽可能降低不必要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风险在不同行业的公司中有着差异化的形式,公司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切不可从其他的公司中照搬照抄。

(二)引入新型的金融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表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而总结两者的衔接点,确保信息技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尽可能的降低金融创新需要的资本。在金融创新背景下,企业引入新型的金融管理技术,既规避了金融风险,又提高了金融管理效率。

(三)缓解了企业管理的环节压力

金融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发展目标,而发展目标的确定并非是任意的,其需要从长远角度入手,融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如果一味的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必将会引发严重的金融风险。所以,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式就出现了两大类:第一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二类是银行金融机构。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其需要重视交易成本的降低,尽可能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缓解成本压力;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其核心内容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常见的形式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活动得到了大幅度的延伸,如果金融活动存在安全问题,就会引发金融风险。

(四)大幅度强化了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密切,可谓是随着产生。所以,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格外注意金融风险的规避。实际上,金融风险的发生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相关,部分金融风险是难以避免和消除的,只能做好最大程度的金融风险预防,必要时可将金融风险转移,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金融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降低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以调整工作的形式去强化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进而降低企业风险。

三、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风险管理对策

面对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相关部门不可坐视不理,一味地放纵只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金融问题。所以,本文针对金融风险提出了四个角度的管理对策:第一,借助科技手段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第二,重点研究企业经济的风险管理;第三,实现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第四,创建科学化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对策为经济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借助科技手段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科学化的金融风险监督管理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这要求相关部门时刻监控企业的金融行为,对于不合理的金融现象给予制止。金融风险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从两个方向進行:第一,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其中包括了企业的金融交易和企业的金融制度,一旦发现违规的企业,必须实施严厉的处理,并将该企业列为重点审查范围,不得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第二,鼓励企业金融创新,即我们所谓的“监督”和“鼓励”两手一起抓,不能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而打压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于贫困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确保企业的发展。

(二)重点研究企业金融的风险管理

科学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金融风险状况,所以,企业还需要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尤其是明确科学技术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只有掌握了科技与金融间的衔接点,就可以实施针对性的金融风险探索,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压力。首先来说,研究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例如债权的管理;其次来说,科技与金融的独立分析,其目的是促使两者同时发展。

(三)实现企业和部门间的联系

企业间的交流和企业内部间的部门交流都会造成金融的影响,这一金融影响对于经济实体来说最为明显,目前已经表现出了极强的复杂关系。所以,企业除了实施基本的金融创新外,其还应该重视企业交流,即我们所谓的企业间交流和企业内部间的部门交流,其目的是及时掌握企业的金融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企业交流促使了合作协议的创建,各个企业获得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确保了利益的合理性,再加上全面性监管机制的保护,企业金融得以稳步创新和发展。

(四)创建科学化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显著的特殊性,其必须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其工作角度和管理角度均问题众多,迫切需要有效的管理系统进行治理。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帮助下,企业了解了自身的金融状况,为后续针对性管理策略的提出创造了条件。首先来说,企业需要做到“责任与义务”的统一,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金融管理效果;其次来说,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审核和审批制度,对于违规的企业实施针对性的处罚,其处罚的力度根据企业违规的程度而定;最后,企业将内部的金融信息全面公开,其目的是确保企业金融活动的可行性,并对企业的金融活动做好全面的记录。因此,企业尽可能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满足商业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处理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金融创新需要鼓励,金融风险需要预防。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的提升改善了金融行业的现状。为此,金融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尽可能降低金融工作带来的经济风险。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企业创新与管理的结合,解决企业金融风险问题,确保企业的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经济需求。(作者单位:齐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付宪桐

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 篇3: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我国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猛增。而熟悉现代金融业务,具备风险识别、度量和控制等技能的这类复合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供需却出现重大缺口。本文从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问题教学方式等角度阐述了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对策适合大学本科金融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種: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學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刘向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5):38-39.

致谢:本项目受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时间序列自动建模机制研究及其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10C1151)的资助。

作者简介:管河山(1981-),男,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讲师;王谦(1990-),女,湖南长沙,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作者:管河山,王谦

上一篇:张学良军队教育理念研究论文下一篇:关于有效课堂的小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