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

2022-09-1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金融发展势头迅猛,效率、国际化水平、秩序都得到较大提高,逐渐向现代金融模式逼近。与之相比,农村金融起步晚、发展慢、问题突出、结构松散、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处理并解决好农村金融服务问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三农”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逐步缩小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形态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以促进除抵押贷款外其他形式的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当下的法律框架下由于农村土地抵押程序还不完善,土地金融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在当前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产权归属相对清晰、价值评估符合实际的各类农村资产可以考虑纳入抵押范畴,以进一步扩大抵押范围,为更多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提供便利。

二是在大力促进普惠金融的推广与发展。银行是不可能在农村全部地区设置网点的,因为网点的布设需要考虑成本和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尽管我国农村还有不少区域和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金融服务,但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性,这个问题影响不是很严重。

2 深化农村金融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市场机制建设以鼓励与促进非正式金融的发展与壮大

政府在以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主导型作用,改革的推行与制度设计主要由政府完成,这种做法有很多弊端,如农村金融行政化、改革主观化、金融体制僵化等问题就非常明显,这种做法对农民的基本金融需求触及甚小,无法满足其需求,对农民和广大基层群众自主创造起到了抑制作用,对民间和非正规金融的有序发展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压抑与排斥。

农村经济具有非均衡性,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往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实际,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成为主流。因此政府应当在对待非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问题上明确自身态度,退居幕后,以便于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实现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与金融服务的多层次、广覆盖。为了促进金融需求均衡发展,可以采取鼓励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共同发展的策略,二者通过有序竞争与合作互补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农村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金融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其内涵相当广泛,包括支付系统、信用体系建设、涉农贷款、农村金融知识教育等。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完善农村公共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对农村支付服务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多法人制和省内外相互汇兑等问题设计的接入方式相当灵活多样,以方便农村信用社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网点33 047家、农村合作银行网点712家、农村商业银行网点3 576家和村镇银行网点1 029家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对农村地区异地汇划的畅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贷款审核、管理、优惠政策等过程中。根据2013年的数据显示,人民银行信用档案数量为中小微企业243万户、农户1.51亿。此外,人民银行还发布了《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与前进方向。

完善农村金融公共服务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必须提高到战略角度。农村金融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具有竞争性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方便地以很小的成本实现外源融资的大需求,是实现我国金融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农村金融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尽管政府部门不断着手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但是农村金融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添砖加瓦。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西农业经济问题,2016,(1):68-75.

[2] 汤中荣.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综述[J].商,2014,(8):116-116.

上一篇:认缴资本制度浅析下一篇:分析基于慕课的高职《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