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2024-04-14

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共19篇)

篇1: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去郊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教学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本文扩展阅读:郊游,到郊野休闲以散心健体。俗也称“踏青游百病”,尤为妇女所喜爱,她们穿红着绿、三三两两,到野外“游百病”,以“将晦气掷之外边”。

篇2: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班级:大(2)班,时间: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执教者:李丽军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篇3:大班音乐活动:郊游真快乐

一直苦恼于回旋曲音乐活动的教学,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见孩子们在玩自发的游戏, 可可边跑边和心馨说:“我们去旅游吧, 我们去爬小山, 我们过河了, 我们又回来了, 我们再爬小山, 我们再过河, 我们又回来了……”孩子们自发的游戏给了我灵感:创设一个游玩的情境, 让孩子感受回旋曲相同乐段反复出现的曲式结构特点。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和动作, 感受ABACABACABA回旋曲曲式结构。

2.在郊游情景中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特点。

3.感受随音乐变换动作, 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去郊游》、图谱 (线路图和图片) 、圈铃、圆点标志 (帮助幼儿从半圆形变成圆形) 。

2.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经验, 熟悉A段音乐并会做无伴奏A段动作, 会跟随口令跳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真高兴, 我拍手, 我拍手, 我还高兴地拍拍膝盖呢!

教师带领幼儿做无伴奏A段动作 (重复拍两下手, 快速拍膝盖) 。

(分析:这个环节让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 对A段音乐进行第一层次的预知学习。)

二、倾听音乐

1. 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要跟着音乐去郊游, 请仔细听!

2. 观察线路图。

出示郊游线路图。师:你们在线路图上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我们跟着这些箭头, 看看应该往哪里走 (教师在幼儿的“指挥”下走完全程) 。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分析:出现线路图引导幼儿充分倾听,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A、B、C三段音乐进行了第二层次的预知学习, 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3. 观察郊游图片。

出示郊游图片。师:郊游时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跳起来……

(分析:引导幼儿观察三张分别与A、B、C三段乐曲匹配的图片, 并联系郊游经验展开联想, 进行第三层次的预知学习, 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完善图谱

1. 完善图谱。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音乐把线路图画完。请小朋友认真听, 你觉得这段音乐可能在干什么, 就把图片找出来放到线路图上去。

教师播放三段乐曲, 幼儿听辨、找相应的图片。

(分析:借助完成线路图, 引导幼儿对A、B、C三段乐曲充分听辨, 为后面幼儿脱离图谱随乐曲肢体表现打实基础。)

2. 检查图谱。

师幼边倾听边检查图谱与乐曲是否匹配。

(分析:提出郊游―观察线路图―观察郊游图片—完善图谱―检查图谱,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欣赏了音乐。尽管乐曲很长, 但幼儿丝毫不感到乏味。)

四、肢体表现

师:请被摸到头的小朋友搬椅子坐到小圆点上去。

师:让我们跟着线路图来走一走。 (第一次, 幼儿在座位上跟着线路图练习。第二次, 教师带幼儿在椅子围成的圈内顺时针随乐表演。)

(分析:先让孩子在座位上小范围动起来, 再加大动作幅度和活动范围, 能很好地抑制幼儿的过度兴奋, 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乐器表现

1. 导入乐器。

教师手举圈铃, 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拍手和拍膝盖的动作拿着圈铃可以怎么表演?

教师示范A段声势动作, 引导幼儿感受拍手与拍圈铃、快速拍膝盖和摇圈铃的动作匹配, 以及这些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的联系, 并商讨演奏乐器和声势动作的替换。

(分析:引导幼儿感悟音乐风格、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习迁移能力。)

2. 游戏“郊游”。

幼儿随音乐行走, 当音乐变化至A段时, 可以在就近的椅子上演奏圈铃, 没拿到圈铃的小朋友徒手表演。游戏时, 教师注意使用“前半拍”提示策略, 并选择在适当的时机退出游戏, 站在一旁观看幼儿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玩到圈铃, 结束活动。

篇4:唱游音乐 律动人生

关键词:唱游;律动;智障生;语言;表达

唱游与律动课是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为基础,根据智障生的特点,将音乐律动与歌唱、游戏、表演和舞蹈相结合,培养并发展学生在听觉、节奏和音乐感受方面的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许多生动有趣的游戏、律动表演、舞蹈、音乐欣赏以及歌唱等,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刺激,补偿学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缺陷,提高智障学生在品德修养、音乐审美、音乐表现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一门培智教育课程。

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下,智障儿童存在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短暂、多动等缺陷。所以,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积极性和交往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在对智障学生进行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唱游与律动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唱游与律动课将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作为其基础,根据智力有障碍的学生的自身特点,将音乐律动与歌唱、游戏、表演和舞蹈相结合,通过教学、游戏和律动等方式培养并发展学生在听觉、节奏和音乐感受方面的能力。在进行唱游律动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从活动切入,让学生在又唱又跳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节奏的美。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让智障学生渐渐活泼开朗起来,愿意与他人开始交流。特殊类学校在唱游与律动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智障学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性,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挖掘智障儿童语言潜能

智障儿童因先天、后天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语言方面有着一定的障碍,他们的语言接受与学习与正常的孩子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语言表达方面缺乏自信心。但是他们对唱歌跳舞的热爱丝毫没有削弱,他们也喜欢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在各种活动中也是比较活泼开朗的。他们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思维相对活跃,抓住这个机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在唱游与律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来激发学生在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看星》这首儿歌时,我利用学生对数星星的兴趣,提前准备好了7个星星头饰,在培二的课堂中正好可以一个学生扮演一个星星,让他们参与歌曲本身,“天上多少星星亮晶晶,一二三四五六数不清……”在边听边演的过程中,学生学得饶有兴趣,一会就学会了这首儿歌,并且能够理解歌词的意思,A类学生基本能够记住歌词,相应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激发智障儿童对注意力的控制

众所周知,人的注意力是保证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因素,而智障学生普遍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坚持,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又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这一缺陷已经成为影响他们正常学习与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教育学生对注意力的控制,也是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老师可运用视、听等当面的提示,帮助智障儿童把控注意力方面的控制力。例如,在听到串铃声时就开始做原地跑的动作,在听到铃鼓声时跟着老师一起进行拍手练习……

三、促进智障儿童对情绪的把控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智障学生的情绪和正常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智障学生因为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思维能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对自己情绪的把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正确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这也是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唱游与律动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融入音乐、舞蹈中,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情绪,同时让学生在融入的过程中正确地发泄情绪。如老师可为学生有针对性地编排一些舞蹈,做一些放松性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安抚学生过激的情绪,将愤怒和焦虑的情绪良好地发泄出来。

四、挖掘智障儿童运动潜能

医学证明,智障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比一般正常儿童缓慢,除了语言能力外,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平衡、协调能力都相对较差。音乐对激发智障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跟着音乐做运动是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常采用儿歌说唱形式,易于儿童接受和记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如,在教学《八只小鹅》时,学生分别得到八个鹅的头饰,模仿着鹅呷呷呷的声音和走路时大摇大摆的姿势,学生在学和演的过程中十分愉快。又如,学生在学习《数蛤蟆》这首儿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仿蛤蟆跳跃的动作,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同时也掌握了青蛙跳这个动作,增强了其身体协调性。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先天条件、后天努力等许多方面的差异性,学习进步程度也各有差异,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落在后面。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启发。

总之,通过唱游与律动教学,老师可以让智力障碍学生在唱、跳、玩、动中对事物感知、认知,启迪语言思维能力,协调注意力的控制,控制好自身的不良情绪,发展基本的运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收获轻松和快乐的学习,会愿意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减肥记》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习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画笔、音乐

1.情境创设:

(1)《再试一次》音乐;板凳舞律动音乐

(2)绘画图谱表及画笔

2.知识经验:幼儿会做板凳舞律动;幼儿接触过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勾画图谱。

活动过程:

1.体验不同性质的音乐,选择适合做韵律操的音乐。

(1)幼儿和配教教师一起表演音乐律动,欢迎唐老鸭。

(2)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帮助唐老鸭选出适合做操的音乐。

2.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编韵律操。

(1)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体验音乐欢快的特征,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2)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画在图谱上。

(3)分组合作创编,每组整理一套韵律操动作进行表演。

(4)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一套完整的韵律操,集体表演。

3.尝试配上器械表演韵律操。

延伸活动:

(1)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篇6:大班音乐律动《小黄鸭减肥》教案

2、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性。

3、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小黄鸭减肥》、律动VCD《小黄鸭减肥》自制PPT。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学小黄鸭叫声情景导入

师:“听,是谁来了?”(小鸭)

这只小黄鸭呀是马戏团的一位演员,本来它想来为我们小朋友表演节目的,可是最近它发胖了,胖得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啊?大家给它想想办法吧。

(二)音乐感受:

1、师幼交流讨论让小黄鸭减肥的方法

师:“小黄鸭走路也走不动了,也不能表演节目,这可怎么办呢?”

幼:“做运动减肥”

师:“做哪些运动呢?”

2、我们来教教小黄鸭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有节奏地表现各种运动的姿态(拍球、跑步、跳绳、踢毽子等)

(三)学习律动《小黄鸭减肥》。

师:“谢谢你们的帮忙,出了那么多的点子,小黄鸭最终把这些运动的动作整合起来编成了一套减肥操,这套减肥操可有用了,大家想看看小黄鸭的减肥操是怎么跳的吗?

1、幼儿欣赏律动。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做做VCD中的动作。

师:”小黄鸭是怎么跳的?它好像在做什么运动"

3、欣赏律动第二遍:

师:老师也好想学做这套小黄鸭的减肥操,你们想学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减肥操里一共有几个动作,每个动作做了几遍。

4、利用PPT图谱学习记忆律动中的动作。

师:你看到减肥操里有哪几个动作呢?(教师播放PPT)这个动作做了几遍?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师:你觉得那个动作有点难?谁会做这个动作的?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师小结提升:原来这个减肥操一共有5个动作,每个动作做四遍。

5、完整练习:

篇7: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有趣的按摩》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

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篇8:音乐课《郊游》教案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 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境;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难点: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电子琴, 道具。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游戏导入

[目标]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春天的画面, 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好吗?既然大自然那么美丽, 你们想亲自去看一看吗?那我们一起去郊游吧!不过在郊游过程中, 我们大家都要保护环境, 热爱大自然, 能做到吗?好, 我们坐火车去 (多媒体演示:一辆火车) 。话外音:小朋友们, 欢迎你们乘坐快乐火车, 听说你们很聪明, 我能在沿途中考考你们吗?

师:你们同意吗?到终点前一共有四个难题, 你们准备好了?话外音:上车之前先考考你们。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演示)

师:你们真聪明, 快上车吧 (放音乐, 学生做上火车的动作) 。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演示后, 放音乐一起做开火车的动作)

师:快乐司机出的题都难不倒我们, 老师给你们增加难度吧, 抽到的同学在桌上选一件你喜欢的打击乐器来演示下一条节奏练习, 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演示, 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

(多媒体演示) :××∣××∣××∣××‖ (抽学生用打击乐器来演示, 然后全班一起打节奏)

二、学唱歌曲

[目标]学唱歌曲, 体会情绪

1. 师:

火车到站了, 你们看, 这个地方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在这里郊游,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为我们郊游而写的歌曲 (播放音乐《郊游》) 。这首歌曲好听吗 (板书) ?这是一首台湾儿童歌曲《郊游》, 台湾, 同学们都知道吗?它是一个宝岛, 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 那里人杰地灵, 物产丰富。我们一起来学唱它好吗?这是一首调号是F调、节奏是四二拍的歌曲, 演唱时要用愉快的情绪去演唱。下面我们先来学一下它的歌词 (放节奏, 老师教读, 全班齐读, 分男女生读)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你们可以小声地跟唱 (放音乐) 。

师:同学们, 你们在歌谱上有没有发现什么?你真棒, 对, 他们的节奏和歌词都是一样的。

(多媒体演示) :××∣×××‖ (先抽学生演示, 再用乐器)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发现谱中出现的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

2.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歌谱。

3. 老师弹琴, 学生填词。

4. 师:我把这首歌曲划分为3个乐句 (分形式教唱) 。

5. 师:

我们为这3个乐句涂上颜色好吗?第一乐句演唱的情绪是欢快、活泼, 我们就用红色涂上它;第二乐句应演唱得轻、柔, 给它涂上蓝色;第三乐句和第一乐句一样, 也用红色来表达。下面你们来演唱, 注意不同情绪的转换。

6. 让学生表演唱、背唱。

7. 全班一起用乐器来演奏歌曲。

三、音乐活动:郊游

[目标]创编表演, 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1. 师:

同学们, 今天玩得真开心, 我们继续再来开一个小小音乐会, 怎么样?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随音乐表演这首歌曲,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比如表演唱、合唱、用乐器来演奏都可以。我们请8位嘉宾来当评委, 每个嘉宾一个笑脸, 在每一组表演完后, 如果评委喜欢这组的表演, 就给他们一个笑脸, 老师来统计。最后, 哪个组得的笑脸最多, 老师就奖励他们一个表演星。

2. 分组表演, 并颁发表演星。

3. 师: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老师也很高兴, 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下面请你们起立, 用欢快、活泼的表情来表演这首歌曲。

4. 师: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的歌声把谁吸引来了 (一些学生戴动物头饰) , 我们和它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吧。

四、总结

篇9:音乐之路,律动启步

一、音乐律动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五大领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每一领域所对应的活动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幼儿艺术学习便成为非常关键的环节,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幼儿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需要注重的就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这就需要他们能够懂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对音乐的旋律和音色都要能够分辨出来。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孩子们的智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及拓展孩子们的听域。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律动学习显得格外重要,律动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是体会音乐旋律之美的路径之一。

二、音乐律动与音乐的联系

音乐律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理解为音乐节奏,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节奏感强便说明音乐律动活动进展得很顺利。在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律动是很有必要接触并学习的一项内容,律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对孩子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都有利。通过音乐律动的学习,可以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积累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孩子的多方面能力。

三、音乐律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所谓的律动指的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肢体有节奏地运动,在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律动能够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性,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专注性,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通过听力与肢体的相互协调,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所传递的特质。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律动教育,本文主要通过环境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两方面来提高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知力。

(一)创造合适环境,更好感受音乐律动。

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环境创设,为幼儿感受律动提供更好的氛围,同时能够通过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律动。通过环境创设,能够提高幼儿对于音乐律动活动开展的兴趣,当选择做某件事情时,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对于音乐律动活动的开展同样如此,因此通过合适环境及氛围的创设,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律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中班《狮子王进行曲》的音乐活动中,为孩子们营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在区角设定森林环境,在区角内摆放“假松树”,创设森林的情境,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动物头饰,体现森林中动物的真实性。在活动开始时,我通过语言讲孩子们带入情境中,说道:孩子们,你们仔细听,森林里面多么的热闹,听这是大灰狼登场的声音;再听,这是可爱的老虎登场的声音……快看,狮子王要登场了。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引出不同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当音乐来临时,他们便将动物的头饰带到头上,扭动身体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当音乐变化时,幼儿匆忙地、积极地换下另一种动物的头饰,表示他们听懂了音乐所对应的动物,并持续模仿动物的造型。

在听音乐、变动物这一音乐律动活动过程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及语言情境的带入,吸引了孩子进行音乐律动的兴趣,使他们对律动更加积极地接受和了解,从而促使律动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培养了孩子的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音乐律动活动开展。

在如今的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单一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必然会令幼儿厌烦。对于音乐律动的学习也不例外,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音乐律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音乐律动能力。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下,要以孩子作为主体,可以以游戏来带动音乐律动活动,也可以通过投入特殊材料来提高孩子参加音乐律动活动的兴趣,从而为音乐律动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

1.游戏带动音乐律动

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就喜欢的。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础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对于音乐律动的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展现,可以通过将音乐律动改变成为律动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感知音乐。

例如在中班《小兔乖乖》活动过程中,每当大灰狼登场时,一种邪恶的音乐便会随之而来,这时候小兔子应该做的动作就是跑开躲起来。我们便据此改编成律动游戏,让孩子们根据大灰狼登场时的音乐设定特定的动作,让孩子们做起来,这样每次当我们进行这个律动活动时,大灰狼登场时,小兔子都“兴奋”地做出特定动作跑开,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律动游戏活动,但是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而且百玩不厌。通过这样的律动游戏活动,增强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力。

2.自选材料设计律动活动

请不要小看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学方式灵感都来源于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在音乐律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老师创设环境、改编律动游戏,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律动活动,参与自己设计的活动总会让小朋友们有一些成就感,并且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很高。在这一个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选择一些敲击、击打出声音的材料,例如筷子、陶瓷饭碗或者铁饭碗等。

例如让小朋友们学一首歌曲,在给他们听了很多遍之后,我给他们提出了个小要求,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音乐律动能力。我让他们根据所学歌曲的旋律自创一套“打击乐”表演给大家看,材料孩子们自己从家准备,我给他们一些提示,可以使敲击材料可以使木棍,也可以是竹筷子或者铁筷子等,发声材料可以使用各种锅碗瓢盆。孩子们第二天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敲击材料,有的孩子带的常规的筷子和饭碗,有的孩子带的羹匙和铁盆,这些材料都是他们在家里“精挑细选”的,是他们试验了很多次能发出最美音符的材料。根据我们学习的歌曲,孩子们开始敲击起来,看着他们的小手和头随着音乐摆动,可以看出他们的歌曲的学习程度,同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的音乐律动能力不断强化,对音乐的感知力不断加强。

四、结语

篇10:大班音乐律动《伦敦桥》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船”河“桥洞”的造型,随音乐边唱边玩游戏,进一步感受河表现歌曲的开始和结束。

2、在造型的基础上,探索“船”河“桥洞”不同方向随音乐律动的可能性。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观察过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原有经验,表现浮动的船。

1.幼儿回忆有关船的经验,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船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有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变化造型,鼓励幼儿大但表现。

二、幼儿做“小船”造型,随歌曲《伦敦桥》做节奏动作。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随音乐晃动。

2.师:小船可以怎样浮动?上、下、左、右……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

师:小船可以怎样在水面上浮动?脚下可以像前面学过的.上面(鸟飞)一样,轻轻地、快快地走小碎步?

4. 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并学唱歌曲。

三、幼儿做“桥洞”造型,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1.教师邀请两名幼儿合作表现“桥洞”造型。

师:桥是什么样的?桥洞在哪里?

2.其余幼儿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桥洞”在唱完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师:唱到哪个字,大桥就一下子倒了?

4.全体幼儿做“桥洞”,教师智慧幼儿边唱边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四、幼儿随音乐玩游戏。

1.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手拉手搭成“桥洞”,围成圆圈,其余幼儿做“小船”,边唱歌边四散穿过任意一座“桥洞”,歌曲结束,“桥洞”扣下,被扣住的“小船”退到场外。

2.教师增加“桥洞”数量,并让部分“桥洞”一次站在圈上。教师指导“小船”依次穿过所有的“桥洞”,被任意一个“桥洞”扣住均要退到场外。

篇11: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优美的特点。

2.初步掌握跑马步的基本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

2.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

2.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音乐。

a.师:刚才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

a.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b.幼儿根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

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

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别喜欢骑马的民族。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

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

(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跃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

(3)跟音乐和老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

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行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

篇12:大班音乐郊游打击乐教案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2)完整唱一遍歌曲师:“那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一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一句一句教、幼儿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下去指导)(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一遍游戏。

(3)第二遍游戏(4)第三遍游戏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篇13:律动扬个性,音乐更美妙

一、先动再唱,发挥想象激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是他们撕不掉的标签,也是我们“头痛”的根源之一。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顺其自然”,以“动”治“动”,通过我们的有节奏、有韵律的体态律动,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新授内容的教学与互动造势。我在教学热身与导入环节,让学生们先“活络一下筋骨”,激活他们的音乐思维,同时,将本课教学内容渗透在体态律动中,为随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教学小学音乐《鲜花爱雨露》这首儿歌时,先让他们“动”起来,融入到春风细雨、百花齐放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爱,感受鲜花对雨露的爱。因此,在教学导入中,我首先鼓励学生们在音乐伴奏下,想一想,做一做:雨露是怎么落在鲜花上;鲜花又是怎样的表情,做一做鲜花说话的动作。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在多媒体图片的提示下,马上就心领神会, 一下子就可以把下雨的动作以及“哗哗哗”“沙沙沙”的雨声表现出来了,有效地放飞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们的真实情感,为歌曲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边动边唱,引发共鸣激体验

小学生的认知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易兴奋,但也易走神,兴趣与注意力的稳定性并不强,由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牢牢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学是否有效的保障。正因如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动”与“唱”,“动”与“静”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边动边唱,将律动自然地融入到我们的歌唱中,培养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强化学生们的音乐创造意识,激发学生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动”的过程中,让他们收获更加立体的音乐体验。

在备课小学音乐《小伞花》这首儿歌时,为这首儿歌加入了一些体态动作,如“小雨,小雨,滴滴答答”中加入滴滴答答的动作,在“小雨,小雨,哗啦哗啦”中加入下雨的动作,在“开出小伞花”中加入“开花”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简明扼要,容易模仿,而且配合节奏,与歌曲相辅相成。在歌唱中,我引导学生们站起身来,学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快速地识记歌词,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歌唱得更加活泼动听。不少学生还在边动边唱的过程中,加入了丰富的表情动作,充满新意,使得歌声变得更甜了。

三、又唱又动,鼓励创造扬个性

学生不仅是音乐学习的主体,更是音乐创造的主体。小学生不仅有着很强的音乐模仿能力,还有着尚未发掘的音乐创造潜能。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我常把体态律动渗透到学生们的音乐探究中,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基于自身的音乐感受,创编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以更加丰富的肢体语言与姿态,将音乐表现出来, 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唱又动。

教学小学音乐《捉泥鳅》这首童谣时,创设了“我与泥鳅交朋友”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捉几只小泥鳅,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我与泥鳅交朋友”的活动,仔细观察泥鳅的动作,将泥鳅的动作记录下来,并创编入歌曲中。将生活与音乐联系起来,寻找体态律动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将充满个性的体态律动加入歌唱中,有效地丰富了歌曲的表达形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创造,使得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具有动态美, 更加彰显生活气息,更加体现学生的个性表达。

篇14:律动扬个性,音乐更美妙

一、先动再唱,发挥想象激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是他们撕不掉的标签,也是我们“头痛”的根源之一。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顺其自然”,以“动”治“动”,通过我们的有节奏、有韵律的体态律动,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新授内容的教学与互动造势。我在教学热身与导入环节,让学生们先“活络一下筋骨”,激活他们的音乐思维,同时,将本课教学内容渗透在体态律动中,为随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教学小学音乐《鲜花爱雨露》这首儿歌时,先让他们“动”起来,融入到春风细雨、百花齐放的情境中,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爱,感受鲜花对雨露的爱。因此,在教学导入中,我首先鼓励学生们在音乐伴奏下,想一想,做一做:雨露是怎么落在鲜花上;鲜花又是怎样的表情,做一做鲜花说话的动作。学生们在音乐的渲染下,在多媒体图片的提示下,马上就心领神会,一下子就可以把下雨的动作以及“哗哗哗”“沙沙沙”的雨声表现出来了,有效地放飞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们的真实情感,为歌曲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边动边唱,引发共鸣激体验

小学生的认知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易兴奋,但也易走神,兴趣与注意力的稳定性并不强,由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牢牢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教学是否有效的保障。正因如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动”与“唱”,“动”与“静”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边动边唱,将律动自然地融入到我们的歌唱中,培养学生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强化学生们的音乐创造意识,激发学生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动”的过程中,让他们收获更加立体的音乐体验。

在备课小学音乐《小伞花》这首儿歌时,为这首儿歌加入了一些体态动作,如“小雨,小雨,滴滴答答”中加入滴滴答答的动作,在“小雨,小雨,哗啦哗啦”中加入下雨的动作,在“开出小伞花”中加入“开花”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简明扼要,容易模仿,而且配合节奏,与歌曲相辅相成。在歌唱中,我引导学生们站起身来,学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快速地识记歌词,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歌唱得更加活泼动听。不少学生还在边动边唱的过程中,加入了丰富的表情动作,充满新意,使得歌声变得更甜了。

三、又唱又动,鼓励创造扬个性

学生不仅是音乐学习的主体,更是音乐创造的主体。小学生不仅有着很强的音乐模仿能力,还有着尚未发掘的音乐创造潜能。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发展,我常把体态律动渗透到学生们的音乐探究中,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基于自身的音乐感受,创编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以更加丰富的肢体语言与姿态,将音乐表现出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唱又动。

教学小学音乐《捉泥鳅》这首童谣时,创设了“我与泥鳅交朋友”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捉几只小泥鳅,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我与泥鳅交朋友”的活动,仔细观察泥鳅的动作,将泥鳅的动作记录下来,并创编入歌曲中。将生活与音乐联系起来,寻找体态律动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将充满个性的体态律动加入歌唱中,有效地丰富了歌曲的表达形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创造,使得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具有动态美,更加彰显生活气息,更加体现学生的个性表达。

体态律动对于发展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与音乐个性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律动与音乐教学的相互配合,通过适当、合理、巧妙的“动”,让学生们欢快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律动所带来的奇妙的音乐体验,并在体验过程中,放飞学生的想象,促进他们的个性创造。

篇15:大班音乐郊游打击乐教案

1.欣赏歌曲,熟悉节奏,知道乐曲分为三段,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1.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掌握 2/4 拍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2.活动难点是: 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图谱、打击乐器。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试听歌曲,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小朋友,看,我们今天来到了哪里?(羊村)是谁出来欢迎的我们?(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师小结:今天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小羊们在准备运动会的开幕入场式,开幕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也想邀请我们参加,想去吗?(想)

(二)完整欣赏音乐,知道乐曲名称,初步感受乐曲节奏。

1.完整欣赏音乐,提问: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吗?(《孤独的牧羊人》)

2.师: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吗?

3.师小结:牧羊人就是保护小羊不受伤害,如果羊村有这样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场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

(三)再次欣赏音乐,将幼儿分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节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慢羊羊组)请幼儿跟着音乐想着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据小羊的特点进行踏步,探索节奏。

2.请幼儿示范自己小羊跟着音乐走出的节奏。

3.师小结:慢羊羊节奏是 X - I X - I 美羊羊节奏是 X X I - - I喜羊羊节奏是 X X I X X I

(四)幼儿探索设计图谱,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图谱。

1.师:村长要求我们的图谱是第一段轮流走,第二段两队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轮流走。

2.幼儿根据要求分组制作图谱。

3.尝试跟着音乐和图谱分段练习。

4.幼儿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图谱进行踏步。

(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同伴合作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1.分配乐器:村长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听的乐器为音乐伴奏,我们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响板;美羊羊:铃鼓;慢羊羊:碰铃)

2.幼儿跟着音乐运用乐器完整的为乐曲进行伴奏。

(六)活动结束:

师小结:在小朋友乐器的演奏下,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变得更美妙了,孤独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独啦,让我们拿着好听的乐器回到教室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大班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课后反思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现对本节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1.创设青青草原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情境下,幼儿跟随音乐他不做动作,兴趣比较积极。

2.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很轻松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节奏形式。跟随音乐的旋律,孩子们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孩子们对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

3.出示设计图谱环节,孩子们兴趣很高,接受的非常快,所以也能够比较快的接受和跟随图谱打出节奏。

4.打击乐环节中孩子们也是轻松的跟下来,演奏的很精彩。

教育活动的亮点: 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积极准备充分,细致,对孩子的把握到位。

篇16: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以及打击乐器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节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大胆用肢体、绘画和人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2、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3、认识天气符号。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2、难点: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活动准备:

雪铃、沙锤、手鼓、铃鼓,天气符号,A4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意肢体游戏

(1)幼儿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开始随节奏自由走动,在最后一拍要变成一个雕像。

(2)教师念“我变我变我变变,我变我变我超人”,幼儿听到“超人”以后便要做出超人的动作。

(3)教师替换“超人”变几种其他的造型。

2、用符号表现天气现象

(1)说天气。

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2)用简单的线条设计天气符号。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请每位幼儿分别在A4直上设计:太阳国、雨国、雷国、风国。

3、用人声、节奏表现四种天气现象.(1)设计太阳国的声音、节奏如:刷啦 啦

(2)设计雨国的声音、节奏如:淅沥 淅沥

(3)设计雷国的声音、节奏如:轰 轰

(4)设计风国的声音、节奏如:呼-呼-

4、人声合奏

(1)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种天气,教师手拿四种天气符号,不断更换,幼儿看教师手中出现的天气符号念奏。

(2)教师操作天气符号卡,由一种天气开始,每组人声逐渐加入,在逐一减少。

操作方法:将四种天气符号卡放在黑板上,旁边画一个方形,告诉幼儿那个天气天气图卡放入方形中那组发声。

先放一种天气符号,教师念预备拍:one two reday 幼儿开始念奏。

逐渐加入天气符号卡,提示幼儿卡片未拿出,声音不能听停。

(逐渐拿出符号卡,人声逐渐减少到最后消失。)

5、为四种天气现象配乐器

(1)出示雪铃、沙锤、手鼓、铃鼓,请幼儿将乐器与图对应。

太阳国--雪铃 雨国--沙锤 雷国--手鼓风国--铃鼓

6、乐器合奏幼儿分组取乐器,按教师指挥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奏。(操作方法同人声合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增强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常识;在播报天气中,幼儿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前,我自制了与天气知识有关的课件和学具(天气图像卡),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设计提问语并在活动中适时投放材料,有效增强了幼儿对天气预报的兴趣。他们表现得积极活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关注天气情况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还能尝试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环节,促使幼儿通过分工与合作,学会搜集天气信息,看图中的气温表,用天气标志进行记录。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围也促进了幼儿谦让、坚持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篇17:大班音乐律动《去郊游》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两段音乐的变化及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要尊重和热爱邮递员和送牛奶的人。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教三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请三位幼儿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的情境表演引入歌曲。

4、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

5、教师朗诵歌词并演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倾听这首歌曲中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让幼儿简单谈谈邮递员叔叔、送牛奶阿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意义,启发幼儿热爱和尊敬他们。

7、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请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在音乐声中再次表演。

8、教师与幼儿即兴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结束活动。

篇18:音乐课堂中的律动教学

一、律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儿童心理特征是好动的、好奇的, 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 对有创新的动作给予肯定。如, 在教唱《我和星星打电话》时, 如果让学生夜晚看到星光的感受带到课堂, 学生就会产生非唱而不能言的欲望, 用歌声唱出星星的美好;再参照图片, 教师做一些示范动作, 学生就会喜爱, 那么学生也就有自己的想象动作, 边唱边舞, 更加喜爱这首歌曲。这样, 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心里得到满足。

二、应注意节奏训练, 强化学生的协调性

律动以节奏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感兴趣的, 他们喜欢边唱边舞, 爱显示自己, 也喜欢随着节奏晃动身体。在唱歌教学中, 为了掌握节奏速度, 教师会用手轻击桌面, 使学生掌握节奏, 让学生了解节拍的变化规律。如《法国号》一课, 这是一首3/4拍歌曲, 为了使学生了解3/4拍的强弱规律, 在教学中, 我采用拍肩拍臂、打击乐器的方法来感受, 并且每小节晃动一下身体。先开始, 学生的模仿能力差, 总有部分学生动作不协调, 节奏与歌曲不一致。通过唱、律动相结合的反复练习, 学生既学会了唱, 又感受到了节拍的强弱规律。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性必须是从学生自身迸发出来的东西, 教师要为这一动机去创设易于创造性的活动环境, 用活动的示范来刺激学生。例如, 在教学欣赏课时, 学生边听边自由地想象, 有时还模仿动作, 甚至有些学生还能够编出一些动作。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多彩, 从而使他们有了创造力。

总之, 律动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乐感, 在拍打节奏中发展听觉, 在美妙的情境中发展思维、想象, 培养创造能力, 使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最终达到升华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9:运用体态律动,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科素养 体态律动

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音乐是一门较为轻松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瑞士的教育学家达尔克罗斯曾提出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体态律动教学法。他是指在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上的运动来体验音乐,从而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十分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那么,如何有效的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呢?

一、分析作品风格,诠释内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面对一个作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个作品的风格以及它背后的故事背景,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体态动作才能够真正表现音乐作品,诠释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一首歌曲时,我先是让学生自己听了几遍,让学生自主创编一些体态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动作大多十分机械,只是单纯的旋转跳跃,并不能看出这首歌中所蕴含的内容。因此,我带领学生分析了这首歌曲的风格,通过歌词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充满着幸福,十分富有生命力的歌曲。这是一首表现西藏人民新生活的藏族民歌,它创作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西藏,维护的祖国的统一和西藏人民的利益,于是作者写了这样一首歌曲通过展现新样貌来表达自己内心对共产党的感激。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些藏族舞蹈中弦子、热巴等舞蹈的视频,运用其中的一些元素,结合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重新设计了一些动作,在旋转跳跃的基础上加上了藏族音乐的节奏,同时我引导学生体态律动不应只是肢体上的动作,我们的表情也要随着音乐的进行作出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算是将一个作品演绎成功。

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歌曲中所蕴含的内涵,它不只是表面的动作展示,而要恰到好处的将这些动作与歌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体会音乐的本质。

二、融合作品旋律,体悟情感

在现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许多初中生在对于音乐都只是表面的好听与不好听,很好有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旋律中体悟歌曲中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大家有没有人听过青春舞曲这首歌啊?有没有哪位学生能上台演唱两句呢?”这时一名学生立马举起了手:“老师我听过!太阳下山明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这位同学唱的不错,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首歌,深入的学习一下吧!”我让学生听着这首歌感受其中的旋律,根据这首歌的特点,我在设计这首歌的体态律动时融入了太阳向上爬升起来的动作、花开的动作以及小鸟开展翅膀,呼啦飞走,留下美丽的弧线。

想要真正的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简单的听这首歌是否好听是万万不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这种观念,深入到作品中去,在设计体态律动时要符合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道理,真正学会欣赏音乐。

三、完善示范动作,演绎作品

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示范动作,使之更好的让学生学习。教师在设计动作时,要动作到位,符合音乐的特色,展现出歌曲的独特性,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动作示范,调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忆江南》这首歌的欣赏教学中,我深入研究了这首歌曲,了解到这首歌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诗人晚年时期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这首歌的风格清新,语调活泼,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之感。因此,在设计这首歌的体态律动时,我通过轻快肢体动作来展现歌曲,这首歌一开始便是高音,在设计这里时,我将身体稍微向上舒展。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兰江水绿如蓝。”对于这两句而言,它们的节奏相同,表现了江南的美景,因此,我设计欣赏的动作配合表情上的变化来侧面展现歌词中所描述的美景,表达对它的热爱。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时,我配合着音乐的节奏,不断变化着动作,高音时伸展身体,中音时手平放胸前,低音时身体微向下倾斜放松。我让学生学习着我的动作,跟随着音乐的旋律,想象着自己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体会其中的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加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不断完善体态律动,设计出规范的动作来演绎这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魅力。

总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体态律动,不仅符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吸收音乐知识,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本质上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改善和优化体态律动教学法,及时的开展一些活动,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燕梅. 體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2015(7).

[2] 周佳、周倩. 奇妙的音乐律动——谈体态律动的特点[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8).

[3] 李博. 试论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角色[J]. 人民音乐,2012(50).

上一篇:佳缘礼仪简介下一篇:第三方人员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