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培训纳税论文

2022-04-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湖北省政府将“帮助3万人成功创业、带动10万人就业”列入了2008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纳税服务培训纳税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纳税服务培训纳税论文 篇1:

浅论纳税服务人员的礼仪规范培训

摘要: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直接面对纳税人的服务窗口,纳税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税务部门的形象。开展纳税服务人员礼仪培训,可以帮助其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促进其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笔者结合培训教学实践,从培训的重要性、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纳税服务人员的礼仪规范培训。

关键词:纳税服务人员;礼仪规范培训;办税服务厅

礼仪是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纳税服务过程中,礼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的礼仪服务拉近了征纳双方的距离,在征纳之间搭建了良好沟通的桥梁,营造了和谐的纳税环境。

一、纳税服务人员礼仪规范培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纳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纳税服务人员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因此,加强礼仪规范的培训,使其不仅熟练掌握规范化的服务标准,而且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有助于提升纳税服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有助于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人都是社会人,每个个体都是一个集体的组成部分,所以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给组织打上印记。作为纳税服务人员来说,加强礼仪修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规范,是税务机关文明服务的主要标准。礼仪可以强化税务部门的道德要求,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在办税服务过程中,征纳双方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纳税服务人员热情、周到的礼仪服务会让其在和纳税人交往中赢得理解、好感和信任,实现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从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使矛盾得到有效地化解。

二、纳税服务人员礼仪规范培训的内容设计

对于纳税服务礼仪的培训,既要注重服务技巧,更要注重内在素质的修炼,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仪容仪表规范

仪容仪表规范包括仪容的修饰和着装的规范。仪容的修饰是指纳税服务人员在发型、容貌、手部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应注意的细节,要求把握一个原则,即墨守陈规,不要轻易打破成规,做到外在形象符合公务员的身份。着装的规范则根据《税务工作人员制式服装管理办法》,对男性和女性纳税服务人员的着装制度进行分别的介绍和讲解。要求纳税服务人员应该按规定着装,否则不伦不类,既不严肃,也难以得到纳税人的尊重。着装情况体现着一支队伍的素质情况。有制服不严格着装,就是对所履行的职责不严肃认真的表现。

(二)服务行为规范

服务礼仪规范不仅仅局限于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由内而外的魅力修炼。主要涉及到四个层面的训练:第一,面部表情训练。热情的服务首先来自于美丽灿烂的笑容。笑容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纳税服务人员要加强微笑服务的训练,用真诚的微笑、用心的服务去对待每一位纳税人。第二,话语语气的训练。正确的服务语气应该是乐观、温和、舒服、通情达理、清楚、直接、自然的。要求纳税服务人员避免服务禁语,要力争使用规范用语,做到“三声”(三声是: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同时把握好说话的音量、语气和语调。第三,目光沟通训练。办税服务厅的导税员在与纳税服务过程中,掌握“五步目迎,三步问候”的原则;窗口人员在工作中,目光注视的角度既要方便服务工作,又不至于引起服务对象的误解。第四,肢体语言的训练。办税服务厅的导税员在面对纳税人咨询时,应规范站姿、鞠躬礼、服务距离以及引导的手势;对窗口人员纠正其不正确的服务姿势,强化坐姿的训练,打造优质的服务形象。

(三)问题处理规范

纳税服务人员自我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但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纳税人,由于征纳双方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而导致在纳税服务工作中发生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相关问题也是服务礼仪规范的重要环节。规范的服务要求:冷静克制、认真倾听和积极解决。在不同的情境下,纳税服务人员要运用专业的解答、高效的沟通技巧去化解冲突。基本的沟通原则包括:换位思考原则、文明有礼原则、规避引导原则、依法处理原则和转换表述原则。

(四)涉税办公规范

涉税办公规范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接待来访规范、工作交接规范、内部协调规范。要求纳税服务人员做到接待有礼、交接迅速和协调高效。接待来访规范是指纳税服务人员在面对来访的参观人员时,以规范的仪态、表情和语言展现税务机关的形象。工作交接规范是要求纳税服务人员在工作交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交接的流程,确保迅速有序,不影响正常的办税秩序。内部协调规范主要针对内部的流程衔接,必须执行首问责任制,保证为纳税人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

三、纳税服务人员礼仪规范培训的方法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培训中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因此,培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动作说教,而应根据礼仪课的特点,顺应培训学员的心理,追求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手段。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工作相近的情境,让学员 参与模拟体验,然后对自身的体验进行反思和讨论,以此来引导学员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学员的相关知识、能力或促进态度改变。对于纳税服务人员来说,服务礼仪规范和每个人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多少有所了解,区别的是掌握的程度不同。在培训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先行后知的模式,即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员分组模拟演练,在演练中培训教师可以迅速找到学员的知识盲点,然后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从而使课程更有深度,更具针对性。

例如:分组模拟(以40人的培训班为例)

(1)分成8个组,每组5人。

(2)小组抽签,选择情景模拟命题,准备时间5~10分钟。

命题涉及纳税服务礼仪规范的相关知识点。

(3)小组需要完成如下任务。

第一,依照所选情景命题,选择人员到台前演示。

第二,小组还要选派一名代表,在本小组演示之后,简明扼要总结本组办税服务内容的关键点。

第三,就每一情境要处理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他小组也可以点评,由教师总结提升礼仪规范要点。

(二)案例教学法

培训教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为避免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可使用图片、多媒体视频等,将实际生活中的事例、问题展示给学员。教师只需运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员将案例的个别事件上升到普遍意义,让学员在围绕问题去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学员对礼仪课的感受和体验。培训教师在案例的使用方面,可以正反案例相结合,反面案例往往更容易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问题:如果中午12点吃饭,正好在12点整时有纳税人到你窗口办理业务,你会怎么办?

学员经过讨论,形成处理方案:受理纳税人业务,将此项业务办理完毕后再去吃饭。培训教师肯定学员的处理方法,同时给出一个反面的视频案例,内容是网上曝光的广州法制办大厅“咆哮哥”事件,由此培训教师适时引入正确服务态度和语气的礼仪知识点。通过反面案例,可以引发学员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改进。

(三)示范教学法

动作示范是一种言语传授所不能替代的教学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礼仪规范的要点,把讲解和动作相结合,演示规范的礼仪行为和动作,使学员获得非常直观的感受,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动作表象,从而提高了学员掌握规范要领的效率,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培训教师演示导税员在面对纳税人咨询时规范的站姿、鞠躬礼、服务距离以及引导的手势,同时要求学员两人一组,相互扮演导税员和纳税人,与教师一起体验,在体验中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

纳税人服务人员的礼仪规范培训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培训教师只有在培训内容设计上贴近工作实际,培训方法上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才能在培训中真正将礼仪内化为纳税服务人员的习惯和品质,切实提高其纳税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参考文献:

[1]金正昆.服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文丽.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0(10).

(作者单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于魏华

纳税服务培训纳税论文 篇2:

造就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湖北省政府将“帮助3 万人成功创业、带动10 万人就业”列入了2008 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此, 宜昌市政府制定实施了三年规划,从2008 年至2010 年, 以“造就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大就业”全民创业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提高全民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全面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开展八项创业服务,

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覆盖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个性化、贴近式等八项创业服务,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

开辟专门场所,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全市14 个县(市)区均依托就业管理机构或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同时,在三峡人力资源市场增设了创业服务窗口和企业诊断室,为劳动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推介、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创业问题诊断等系列服务。今年1 至4 月份, 全市共发放宣传单32000 份, 接待咨询6000 余人次。

依托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提供“片警式” 贴近服务。各街道、社区对辖区内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基本条件的人员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摸底,分类登记造册, 做到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失业时间、失业原因、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拟创业情况等“七清楚”, 积极宣传动员、推荐其参加创业培训,并密切配合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培训机构对培训后实现创业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创业培训师资开发力度,提供创业技能提升服务。目前,全市采取送出去培训、请进来办班的方式,已建立了拥有35 名具有SIYB 创业培训资质的师资队伍, 为开展创业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充实创业指导专家队伍,提供专业化创业指导服务。在已组建创业指导专家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人员组织,增聘一批创业明星和熟悉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切实加强创业咨询指导服务,帮助学员分析、拟定创业计划书,对学员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评估,协助学员解决开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劳动者创业把脉诊断、出谋划策。加强对专家服务效果的调研, 实行专家队伍动态式管理。目前,在全市建立了由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科技、工会、共青团、妇联、担保公司等部门单位和创业明星、企业成功人士以及大学教授等社会各方面专家组成的150 人的创业专家队伍。每期培训班均有2~3 名专家到现场指导、答疑。

完善跟踪服务制度,提供个性化创业回访服务。各培训机构采取“访、谈、帮”的形式,主动上门访问了解创业情况,接受来访提供创业咨询诊断,帮助协调解决创业难题,为培训学员提供不少于3 个月的回访服务。落实“SIYB 学员跟踪服务回访制度”“SIYB 学员培训及跟踪服务档案管理办法”,为每位学员建立健全《SIYB 创业培训及跟踪服务档案》,实行回访日志制度,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每人进行了2~3 次电话回访,跟踪了解创业者企业经营情况,提供持续的咨询和服务。

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服务。目前,全市市级创业项目资源库规模达到2000 个,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针对创业者的实际情况,适时予以推介。3 月份,点军区举办了2008 年春季创业项目展示会,各乡镇(街办)精选的涉及餐饮服务、美容美发、商品零售、装饰装修、汽车服务等20 多个创业项目,以独立经营、连锁店或专卖店的形式进行招商,其中17 个创业项目被劳动者采用,组织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3 个,培养各类经纪人11 名。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实践服务。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政策扶持,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全市采取自建、租赁、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建立22 个创业孵化基地。当阳市投资500 万元建成了临沮夜市场和坝陵农贸市场两个创业基地,为城乡创业者提供免费摊位200 个。宜昌经济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入手,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和企业孵化培育工作力度。几年来,该中心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毕业企业已达47 家。2007 年,创业中心新孵化培育了昊然环保、邦友科技、金成机电、电通科技、慧中科技等24 家科技创业企业。

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按照创业人员投资规模,比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纳入中小型企业担保基金支持范围,全程代理各项手续,并视企业情况提供用地、用水等优惠,并优先满足用工需求。当阳市在159 个村及18 个社区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劳动保障信息宣传阵地、制定一套技能培训方案、培养一批创业致富能手、创建一套辖区创业人员信息状况档案。成立了创业培训组、项目开发组、融资贷款组和由市乡两级30 名成员构成的创业指导组,帮助创业人员找准项目200 个,李晓敏、秦俊峰、朱心刚、杨杰等一批青年回乡创业。今年以来,当阳市回乡创业92 户,投入资金3975 万元人民币, 带动就业616 人。

实施三千三百计划,

提升劳动者创业技能

宜昌市劳动保障部门主动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三峡大学等院校、培训机构等,全面实施“三千三百创业培训计划”,在继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工作的同时,面向大学生、复转退伍军人、残疾人、失地农民、三峡移民和返乡农民这六类群体举办各具特色的“SIYB”创业培训班,并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 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面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依托宜昌市工业技校等培训定点机构实施“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圆梦行动”。面向大学生,依托三峡大学等院校实施“千名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创业培训在宜昌院校实现全覆盖;在去年三峡大学成功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基础上,今年4 月3 日在三峡电力职院举办了首届高职学生创业培训班,同时根据合约,5 月中下旬, 宜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劳动教育培训中心将同时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创业培训班,在宜院校的高校生在校内就可参加创业培训。面向创业者,工商部门实施了“千名小老板创业富民培训工程”,目前已经举办培训班26 期,培训学员280 人。

开展百名返乡农民、百名三峡移民、百名失地农民创业培训试点工作。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开展“百名返乡农民SIYB 创业培训活动”;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开展“百名三峡移民SIYB 创业培训活动”;宜都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开展“百名失地农民SIYB 创业培训活动”,各试点县(市) 区每年至少培训100 人。夷陵区把三峡移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作为该区2008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创业培训入手,努力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 期,培训75 人。

树立百名创业典型,

激励创业者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在各人力资源市场及街道、社区开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宣传专版或建立宣传橱窗,广泛宣传相关创业政策、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自强自立、奋发图强、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通过举办百名创业典型评比等活动,树立培养一批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创业带头人,在全市弘扬创业精神,展示创业风采,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能力创业道路。远安县在电视台开辟“创业之星”专栏,大力宣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并将各社区评选出的创业能人、创业事迹制成光盘,在全县各乡镇、社区巡回播放。市地税局对“促进再就业,增加纳税人”活动扶持的下岗职工进行了回访,评选了10 名创业典型,并与《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市内各大媒体合作,从“税收、发展、民生”角度出发,推出“再就业纳税人创业访谈”系列报道, 通过展示邓春华等下岗职工的创业故事,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创业、鼓励创业、扶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王勇2000 年企业改制下岗失业后,组织部分原企业职工自筹资金成立了宜昌市大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创办大成工业园。由于资金的缺乏,其生产经营活动始终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成公司几年来累计享受了190 余万元人民币小额担保贷款和服务型商贸企业认定等再就业优惠政策。目前园区内已引进各类型中小企业23 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0 人,王勇也被评为宜昌2006 年度经济人物,受到市政府表彰,大成公司终于成就了大事业,其事迹在宜昌广泛宣传。作为创业成功的典型, 王勇把希望、梦想和信心带给了更多的创业者。

作者:魏立红 刘 颖

纳税服务培训纳税论文 篇3:

会计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 服务产业 创新模式

校社会服务不仅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社会服务可以为高校获取社会资金,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自身的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立足和服务所在区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东莞职业技术性学院(以下简称“东职”)作为东莞市属高职院校,立足为东莞地区及珠三角区域的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作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为适应东莞各镇区产业的转型及升级,先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提供继续教育、再就业技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等培训及企业咨询和代理记账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关于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上虽然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相对国外来说,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基本上处于引进国外理论阶段;在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专业虽然早在办学之初就开始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但涉及的深度、广度都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服务形式单一,服务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狭窄、服务效益低等问题。

如何整合东职会计专业资源优势,组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依靠服务公司的实体运作和基地网站的网络辐射,全方位展开对松山湖科技园区乃至周边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工作,不仅对创新东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塑造有益,还可通过对园区及周边地区政府、企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企业代理记账、企业纳税筹划、岗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大幅度提升东职会计专业建设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学院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东莞的地理优势为东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特别是目前,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势必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强力扶持。会计专业为松山湖园区及周边镇区提供全面且结合各地产业特色的个性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将这些成果或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成立面向松山湖园区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搭建更好更宽的资金技术和智力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甚至对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对实现学院“建设东莞特色的面向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建东职会计服务基地

创建一个以松山湖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岭山镇、寮步镇和大朗镇,延展至整个东莞市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包括实体化企业及虚拟网络两种服务形式。实体化企业是高校与社会实质性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虚拟的网络服务作为实体化企业的一个拓展和一种补充,实体企业服务与虚拟网络服务互补长短,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会计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见图1。

实体服务形式又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开办会计服务公司,一个模块是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供会计培训。服务范围主要是以学校所在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辐射相邻的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代理记账——依法代理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服务公司;

咨询服务——会计咨询、税务咨询——会计服务公司;

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校内实训中心;

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会计培训、社区理财讲堂——校内实训中心;

技术服务——科研合作——校内实训中心;

真账实操——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教授会计技术——校内实训中心。

在线服务形式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由于在线服务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所以服务范围可以延伸至整个东莞市所有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远程培训——在线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在线咨询——在线回答关于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纳税筹划——在线帮助企业提供税收筹划;

法规解析——专业视角解读财经法规;

以案说法——提供不同角度案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资源共享——学校各种会计软件、学习软件资源共享。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现状调查和对学校周边园区、镇区、社区的走访调查,创建一个“一基地、二形式、三模块、四对象”“全方位、立体式”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一基地”指的是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二形式”是实体服务形式和在线服务形式;“三模块”包括服务公司模块、校内实训中心模块、网络在线模块;“四对象”指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见图2。

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转变教师及系部落后的社会服务观念。目前,在服务理念上很多教师对会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和态度上存在误解和偏差。某些教师存在社会服务就是“创收”,认为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必要进行社会服务等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的实施。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采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让系部教师认识到自己社会服务理念的不足。“走出去”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参与横向课题或醒目接触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请进来”是通过系部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教师体会到社会服务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院系部对社会服务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财经系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机构,统筹管理社会服务活动。东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社会服务搞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才、缺乏资源、缺乏能力,而主要在于院系社会服务管理观念落后、组织管理水平差。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政,在外兼职或是接纳会计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群策群力,也谈不上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统筹各种社会服务,由基地负责社会服务的接洽、实施、控制和考核,提供社会服务的质量,形成品牌化的服务。同时,从系部层面构建运作机制,成立以系领导牵头,各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社会服务的规划、召集、实施,各专任教师团队化服务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会计社会服务的1—2年,3—5年及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三)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企业、行业、社区和个人。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社会服务一般是对外提供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面向的对象多是学生或社会人员,服务面较窄,对企业、政府、行业、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课题组认为作为会计专业,专业教师除了为个人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与社区的合作,为社区提供理财培训、投资讲座等智力支持和开放校园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及财政项目;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

(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不同的服务区域产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目前东莞高校会计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大而全,盲目追求服务的数量,为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忽视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东职会计服务基地的服务定位以松山湖园区为中心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等周边镇区的特点,松山湖园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柱产业,大岭山镇以木材家具、大朗以毛织产业、寮步以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在提供会计社会服务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松山湖园区应提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特的税收政策培训、税务咨询为主,为大朗镇应提供针对毛织行业独有的会计真账实操培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强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三、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

通过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示范基地的实体模块。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间电算化实训室和1间会计手工实训室投入使用中;2间财会实战中心经过两年的筹建,已经在2015年12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还有1间带ERP沙盘功能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这些实训室在满足日常的教学功能之外,可以利用起来承接课题组在社会上接到的各种培训,比如职业资格培训、公司办公软件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岗前培训、会计从业后续培训、其他财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更新培训等。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培训累计2 590人次。

二是创立以网站为平台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在线模块。模块内容大致包括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纳税筹划、法规解析、以案说法、资源共享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

三是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实体模块。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形式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由本系负责人作为法人,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归口系部管理和运作,一方面,从有过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单,做代理记账或报税,按件收费,给学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服务收益。另一方面,接过来的业务单,第一年由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派技术总监指导工作,系里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代理记账和报税的实践业务,从第二年开始,业务可以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独立操作,这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操的机会,为学生将来“零距离”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教师走入社会,宣传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在前三项建设过程中,伴随第四项工作的进行,示范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走出校门,进入到周边的松山湖产业园区、大岭山镇、寮步镇、大朗镇等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业、社区,或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宣传示范基地建设的目的,让外界了解熟悉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寻求合作对象,发展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卜琳华.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2]方晓珍.打破界限壁垒,推进地方院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4]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

[5]胡伟.特色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策略[J].商业会计,2015,(1).

作者:樊萱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皮肤科论文下一篇:医院内部财务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