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舆论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迅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影响显著。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网络舆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园网络舆论论文 篇1: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

摘要:对于校园网络舆论而言,其实际上的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因素,会对校园走向造成影响。高校在发展创新期间,需要结合具体状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项资源,在做好高校新闻工作的同时,科学合理的保证高校新闻体充分发挥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考虑到高校新闻媒体在指导校园网络舆论这项工作中存在不足,这就要在细致分析高校新闻媒体以及学校网络舆论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保证健康向上的主体心态充分发挥作用,在做好线上交流指导工作的基础上,营造出能够带动正面校园舆论的气氛。

关键词:新闻媒体;校园网络舆论;传播渠道;正向引导

【引言】在新闻媒体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的趋势下,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转转变,高校既要保证校园媒体具有多样性,也要不断拓宽校园宣传工作渠道。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中受众多样化要求,也能保证校园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对校园网络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的作用下,无形中为高校学生提供了非常真实有效的信息。与此同时,网络传播信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加之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存在虚假信息,极易对大学生学习和发展造成影响。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项问题,高校新闻媒体就要发挥自身“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渠道”这一功能,在正确引动高校网络舆论的同时,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氛围。本文从高校新闻媒体内容及作用入手,结合高校网络舆论特征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阐述,针对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进行全面探讨。

1高校新闻媒体

结合高校以往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可知新闻信息传播方式,都是以校园报纸传播形式为主。在社会整体进入到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之后,高校学生主要是通过利用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表达自身想法,不可否认校园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了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因素。在对高校新闻媒介进行研究之后,可知其主要是由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共同组建而成。传统媒体形式比较落后,具体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网络媒体包括学校新闻网、校园BBS、学生网站、个人博客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媒介共同构成,具备较强的新颖性,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校园新闻媒体,存在的目的都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服务,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递信息,帮助高校学生获取能量。

校园报纸主要就是使用文字向学生传递信息、广播通过声音向学生传递信息、电视则是应用汇视频和音频表述相应内容。这三种不同的传统信息传播形式,非常简单,并且也不会产生干扰。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则是能够将文字、声音、视频三种形式融为一体,之后就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便于学生接收。

二是关注高校,正确引导校园舆论。

高校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作用,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搭建良好平台,主要就是利用对校内新闻事件报道、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关注,在校园内部逐步形成舆论环境,更好的帮助教师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是潜移默化,为高校学生提供正确指导。

高等学校的新闻媒体,既具备新传播媒介这一功能,也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一般状况下,都是利用对典型人物的报道,在使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同时,高效传播信息,从而对学生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高校网络舆论特征

高校学生这种类型的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学生自身具备独特的语言与兴趣。目前高校网络逐渐发展和完善,在为学生搜索和获取信息提供新型渠道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造成相应影响[1]。在对高校网络舆论特征进行研究期间,主要从以下内容进行研究,以此来为后续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校园网络舆论提供参考依据。

2.1观念新颖且简洁

网络在高校学生身份上,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不仅能够为学生发表言论提供自由空间,也能使学生在表达自身感受时少了跟多顾虑,这是现阶段高校学生表达自身真实想法的重要保障。高校学生的思想会更加开放,并且思考问题时事业也非常开阔,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自身思想比较独特。很多校园网络舆论都是学生自发的,如不经过精心策划,将BBS和微博等多种网络平台作为载体。近年来,高校网络舆论中的观念,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征。

2.2放大现实信息

全面结合近些年的一些网络事件进行研究,可知存在放大现实信息的特征,如最初是从很多校园网开始的,之后再逐步发酵,从而逐步引起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能够说明校园网络舆论,已经逐步成为了高校学生民意诉求的主要渠道。

2.3“意见领袖”平民化

在对意见领袖这项内容进行研究之后,能够发现其又被称为“舆论领袖”,主要指在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期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如果从高校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介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都是以专家、学者、权威人士的评论来左右舆论,所以这些人员在传统媒介中担任着“意见领袖”这一角色;如果从校园网络角度,对意见领袖进行研究,可知其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样高校学生就可以抛去一些顾虑,真实的表达自身想法,这样就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无论是资深学者,还是高校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抒发情感。

2.4舆论内容以感性表述方式为主

網络与其他媒介进行对比,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不仅提升了网络言论的开放性,也降低了言论原则性和理性的色彩[2]。高校在网络上发布各项信息,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既能保护发布者信息,也能提升传播速度。但是因为网络上一把双刃剑,很多学生缺乏信息辨别能力,一旦没有经过成熟的思考,就会根据自身想法进行判断,无形中就会通过感性的方式表述舆论内容。

3高校新闻媒体引动校园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3.1 引导意识不足,忽视媒体效应

高校的BBS的论坛是焦点问题的讨论阵地,更是校园网络舆论的发源地。实际上,在校园BBS上存在负面信息、过激的言论,目前有一些高校的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都没能及时这对这些问题积极性正面回应,一般常用的方式,都是要求网管删除相应的内容。即便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但是并不能从根本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完全释放情绪,反之还会使学生抵触。

3.2重视平台作用,忽视媒体效应

高校向学生传递信息,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一旦高校重视平台作用,忽视媒体应用效应,就会阻碍网络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校网络新闻媒体的应用目的,就是更加快速方便的发表意见,但是在实际引导校园网络期间,里面的具体内容深受感情色彩这项因素的影响。

3.3注重宣传,忽视教育作用

高校新闻媒体具备较强的育人功能,这就需要在实际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期间不断挖掘。高校如果想要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就要将所有的网民作为核心依据,如通过提升广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方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3]。但是一些高校忽视新闻媒体的教育功能,严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具体表现为高校新闻媒体在实践期间,关注对事件自身的报道,导致停留在宣传工作上,不具备完善的育人机制,久而久之就会对高校学生的政治判断能力造成影响。

4高校新闻媒体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方式

4.1明确网络利弊状况,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具体表现为不仅是较大的信息资源库,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弊端。比如:网络自身特征较多,在开放性和匿名性的作用下,使网络上的信息真假状况难以辨别。校园新闻媒介作用下会产生虚假信息,如果没能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就会在学生在使用网络信息期间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进而就会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此,为了能够精准高效的报道校园内部的新闻事件,网络新闻媒体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保证报道内容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的同时,掌握主动权,争取舆论先机。如果想要丰富新闻事件报道内容,就要以学生为主,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在这种报道方式的作用下,既能让高校学生理解事件内容,也能更好的树立事件发展变化趋势,对于帮助学生获取准确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4.2将网络媒体作为主要媒介,构建正面舆论环境

一是充分利用校园BBS论坛来争取主动权。对于BBS论坛而言,不仅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讨论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网络媒体的主要构成因素[4]。通过充分利用BBS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一旦发现存在较为敏感的信息,BBS能够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反映。一般状况下,都是以主流声音影响校园网络舆论,从而不断生化学生的认知。

二是校园网络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做好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主要就是因为现阶段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多,高校学生都会认为校园网络新闻媒体表现出的新闻,都具有真实可靠性。因此,新闻编辑就要做好前期把关工作,如在实际选择新闻信息期间,以选择与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相近的内容,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弘扬正气信息。除此之外,也要为高校网络新闻媒体配备“网上点评人”,一般都会邀请资历较深的学者和教授,在形成一直高能力网上点评队伍之后,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同时也可以吸纳高校众多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保证有组织有步骤的以上网人员和同龄人的角度,向其他学生传递正能量,这些学生在加入到网络交流之后,能够弱化由于网络不具备合理秩序产生的消极印象。除此之外,也要不断强化校园新闻媒体“红色网站”教育功能,这样既能有效引导校园网路舆论,也能提升学生等诸多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5]。比如:通过创设“红色网站”的方式,组织开展心灵交流等多个方面的栏目, 这是目前提升高校学生真善美认知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4.3构建新闻发言人机制,防止产生以讹传讹问题

网络自身的无序性比较显著,高校新闻媒介在实际引导校園网络舆论期间,为了防止产生以讹传讹这一问题,就要积极构建新闻发言人机制,在避免出现不实新闻的同时,能够降低网络上虚假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政府在此项工作中给予政策支持,为高校构建和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保障,在实际开展这项工作时,由党委宣传部长进行组织和管理。

充分利用高校内部校园网,在网络中构建“新闻发言人”专线,之后在固定时间针对学校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给予正式的解说,在提升高校事务处理能力的同时,也能强化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也能防止学生因为网络上不知情的信息采取行动,这是目前净化网络环境、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一项重要方式,甚至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4.4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保证学生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为了保证高校新闻媒体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高校就要着重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在向学生宣传正能量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高效学习和发展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一是强化网络媒体建设。通过建设校园新闻网站、校园BBS论坛主要媒体、开通官方微博的方式,不断丰富各个媒体咨询内容,在形成较强影响力之后,保证校园新闻媒体在校园网络中发挥引导作用。构建专门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站,主要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为后续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的人员提供保障。

二是做好舆情分析工作,提升网评力度。通过为高校学生营造健康舆论氛围的方式,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校园舆情信息,如成立“校园网络舆情收集和分析队伍”,在收集各项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之后,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相应资料,从而为高校舆论提供正确指导。

三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校园BBS监控工作。及时升级BBS软件,防止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设置关键词,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过滤,保证校园BBS论坛长期处于健康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传统形式下的新闻媒体,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为了大做好素质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就要保证校园网络、校园BBS论坛、微博等多种新型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应用价值,同时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管理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机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宣传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在校园内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也能增强高校凝聚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夏炜宜,陈骏蓉.媒介变革视角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转型路径[J].传媒论坛,2021,4(20):44-45.

[2]袭祥娣.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160-162.

[3]何雪娇.论当代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基于融媒体环境下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7):101-102.

[4]丁桂香.新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新闻世界,2021(07):79-83.

[5]沈龙.基于新媒体下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管理与引导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1):47-48.

[6]林丽芝,许发见.建设新媒体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1):163-164.

作者简介:宇文翔(1988年1月),男,汉族,陕西,硕士,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宇文翔

校园网络舆论论文 篇2:

新时期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构建

[摘要]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迅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影响显著。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校园网络舆论的科学内涵,通过深入分析其特征、影响及其引导策略,全面提出了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 和谐 舆论环境 方法

[作者简介]贾彦彬(1980-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信息科科长,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方法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B338)、2013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优化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学生占比为25.1%,其数量在所有网民中居首位。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接近饱和。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崛起和社会信息的日益透明化,作为高校校园重要信息传播载体的校园网,已经成为师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覆盖高校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各个领域。

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着力加强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建设网络舆论危机的监管机制,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的明确地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内涵、影响、特征和引导策略进行研究,对维护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内涵

网络舆论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多数人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论。笔者认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是主要依托学校相关网站、微博等网络载体传播的大学生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主要围绕国际国内敏感事件、学术争鸣、校园改革、招生就业、师德师风、学生管理等方面展开。广大师生围绕某一事件或观点,借助校园网络平台表达自身看法,探讨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经过热烈的讨论往往会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形成具有倾向性的网络舆论。在高校中,校园网络舆论不仅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粘合剂,又是师生交流思想、建言献策的传声筒,还是解疑释惑、消除误会的减压阀,为高校师生各种思潮和论点进行碰撞和交流的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和影响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形成,受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影响,在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网络舆论普遍特性的同时,还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主体的情绪化与理性化

在校园论坛上,经常会看到关于情感、就业、毕业、学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讨论。大学生思维活跃,又敢于表达和质疑,往往把网络言论作为一种彰显个性的方式,对于颠覆性、煽动性的言论容易盲目跟风,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智已发育得比较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初步形成,法制意识较强,行为上趋于理性。

(二)内容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青年学子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他们在网上关注和讨论的内容是丰富而多元化的。具体来说,大至世界风云、国家政策、学术争鸣、突发事件,小到校园生活的教学运行、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切身相关的焦点问题。网络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良莠不齐,这常使网络舆论呈现出混乱无序、缺乏权威、浮躁多变的复杂性。

(三)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高校是社会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他们的言论对整个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有组织地在网络上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经过论坛反复跟帖或微博转发,就会产生所谓的“议程设置”效果,引起师生对此话题的高度关注,成为高校校园乃至社会上的共同话题,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四)过程的互动性与可控性

在校园网络的各种平台之上,广大师生可以发表自身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自身见解,实现彼此的互动交流。一旦有舆论危机突发性事件发生,学校也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关措施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适时引导和控制。学校还可以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热点和校园情绪,从而实现校园网络舆论的可控性。

基于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上述特点,其对于高校的和谐发展具有“双刃剑”作用。一方面,校园网络为师生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空间。高校领导借此窗口洞察民意,广大师生通过网络言论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往往容易对网上良莠不齐、繁杂多变的信息难辨真伪,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往往利用学生的血气方刚和辨识力薄弱进行渗透和煽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破坏正常的校园秩序。对此,我们应该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与办法,就可以在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工作中赢得主动。

三、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方法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和谐的校园环境和高尚的精神陶冶人

优化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基础应该是高校自身的和谐发展。高校只有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倡导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同时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中作中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规范、民主、科学,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更好地传道解惑、启迪思想、指导实践、净化心灵,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土壤,为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营造筑牢基础。

(二)推进精品主题网站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主流媒体

高校应加强以大学新闻网为核心的一批精品主流网站建设,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搭建良好的舆论平台,努力提高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突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服务性,与广大学生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

1.高校新闻网。校园新闻网代表学校的官方声音,具有其特殊性和权威性,所刊载的报道题材和事件都将成为校园师生关注的焦点,同时对其他网络平台的舆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新闻网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需要和高校和谐发展的大局高度,对校园的大众媒体和丰富信息进行严格和慎重的筛选,不断提高其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2.辅导员博客网。充分发挥网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功能,建好“辅导员博客网”等师生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辅导员通过对自己的博客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不断提高博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形成了师生网上、网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此类平台的建设,为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疏导焦虑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3.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校园BBS对高校师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表达诉求的平台,有些高校为避免出现对学校不利的舆论,没有开通此类平台,殊不知这样会使相关舆论发布在其他非官方的各种网络论坛,更加不利于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构建。因此,各高校应当建立校园官方BBS,并努力搭建好这个广大师生和学校互动的平台,营造开放、公平、包容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

4.校园官方微博。高校微博对于发布规章制度、宣传最新发展成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引导校园舆论方向等方面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充分把握校园微博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平台,将微博发布、更新和评论工作列入舆论引导工作体系,以便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工作。

(三)创新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评论员的重要作用

面对当前的高校舆论新形势,建立一个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网络舆论监管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应成立高校网络舆论协调领导小组,实行主管校领导负责制。具体工作由校党委宣传部统领,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和谐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校园网络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问题,保证校园网络技术层面的安全平稳运行。其次,应按照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的要求,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从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园网络中心等部门和学生骨干中聘任网络评论员,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把握住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按照高校党委的指示精神,主动对非理性公众舆论进行整合,及时对不实言论进行澄清和批驳,促成正面舆论的形成,成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引路人”。

(四)建立健全高校应对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应急机制,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因其特有的情绪性、复杂性、突然性和群众性,经常容易引起突发性公共事件。因此,应建立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应急机制、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需要依托于完善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透明、畅通的信息渠道能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和传播,降低舆论主体的非理性言行,进而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对于不实的网络言论,不应只是简单的删除和堵塞,而应迅速理清事件真相并及时发布权威声音进行反馈。针对紧急网络舆论事件,应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或网络发布最新情况和动态,使不实舆论在第一时间得到澄清和更正。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合力,为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五)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将网络伦理道德内容融入大学课堂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共同思路是“少干预,重自律”。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教学内容,促进网络伦理学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让大学生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和信息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进而增强青年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及在网络舆论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六)开展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营造健康、互动的良好舆论氛围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举办各种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网络学术沙龙、网页设计大赛、网络辩论赛、网络虚拟炒股大赛、IT应用技能竞赛等。通过组织网络文化活动,不仅大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网络安全知识,还在参与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健康心态,排解和疏导学习压力,对引导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海.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特点及引导策略[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2).

[2]陈德敏.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5).

[3]罗坤瑾.控制论视域下的网络舆论传播[J].学术论坛,2011(5).

作者:贾彦彬

校园网络舆论论文 篇3: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载体及引导对策

[摘 要]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舆论的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表现载体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对策

网络作为现代传播媒体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2月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2011年4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高校作为人才、知识、技术的聚集地,校园网络舆论往往领跑整个社会网络舆论。因此加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关系着现代高校的发展,也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信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新任务、新使命。

一、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

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开放、快捷以及超强交互等属性,使得传统媒介关于个人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无法实现的状况大为改观。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畅所欲言。校园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喜欢挑战、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活跃且情绪化易冲动,这些特征使得当前大学生成为营造和接受校园网络舆论的生力军。

(一)校园网络舆论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校园舆论主体往往属于校园广播、报纸、电视以及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体的策划者和制作者,大学生往往是单纯的舆论受众。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在高校的普及,特别是近些年出现的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的运用,舆论传播由传统的点到面的单向线型传播方式转化为点到点的交互爆炸式传播方式。大学生在校园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日益发展成为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者,甚至是制作者。大学生在校园网络舆论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微博使得媒体越加平民化、大众化。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运用,校园网络舆论主体也将日益多元化,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校园网络舆论坚持正确导向的困难。

(二)校园网络舆论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化。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是指网络舆论的混乱无序,缺乏理性、权威性以及评判性。当前网络的自由开放属性决定了当前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海量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个性化资讯的同时,也冗集了大量的信息垃圾。色情迷信赌博等不良信息,激进情绪化言论比比皆是,谣言蛊惑甚至引导青少年错误意识形态的言论也不乏其中,导致校园网络舆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化。

(三)网络舆论传播越来越便捷化。网络舆论传播已突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网络把全世界联系成一个地球村。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就当前发生的任何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让全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使得微博日益发展成为一家小小的媒体,每位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记者,成为主播人。这使得各类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或者与广大学生有重大关联的事件往往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并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网络传播的快捷与便利,也决定了网络舆论形成传播的便捷性。我们日益发现,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都可能在校园网络掀起强烈的反响与争论。一般网络舆论会形成几个派别,譬如反对派或批评派、赞成派或表扬派、中立派或不予评论派。如果网络舆论出现观点高度一致或一边倒现象时,往往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四)网络舆论的导向越来越难以掌控化。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世界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校园网络普遍关注的焦点,进而形成舆论。在舆论形成传播扩散过程中,一旦形成“权威”意见或出现能代表网民普遍心声的帖子后极易爆发式扩散,在网民中引发共鸣形成滚雪球效应。事实已证明,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信息的策源者利用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可以较容易地避开各种限制与障碍发布传播信息,网络舆论监管者也不可能对网络言论进行逐一的甄别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舆论的掌控。校园网络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身心特征决定着他们更关注自身的感受与主张,追求标新立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校园网络舆论较之社会网络舆论的导向更难以掌控。

二、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表现的主要载体与传播途径

(一)校园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这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的最重要载体。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于2011年7月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和新闻跟帖是当前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新闻评论员文章、编者按、专栏评论等形式,这类新闻评论往往由新闻传播媒体经过层层筛选修改润色再发布,往往能紧扣新闻事实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校园网络新闻的跟帖评论与传统的新闻评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时效性更强。网络新闻传播的速度往往快捷于传统媒体,甚至将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在线传播。当前高校普遍建设了校园新闻网,各主流网络媒体也设有教育专栏,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大学生们往往第一时间能获得相关资讯。二是互动性更强。网络新闻跟帖评论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的“媒体—受众”单一互动形式不同,当前高校校园网络新闻普遍设有“我要评论”、“我来说几句”等等,这些评论留言以跟帖的形式与网络新闻“捆绑”在一起,形成超强的互动性。这些新闻跟帖评论既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新闻事实全貌,也有助于网民各类观点主张随着网络新闻自身的传播而传播。

(二)校园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又名BBS,全称为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示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每位用户皆可在这一平台浏览发布信息,是一种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且即时性的网络电子信息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也是网络舆论中人气表现较为集中的地方,校园网络论坛向全体学生开放,具有隐匿性、及时性,意见评论感想的发表没有篇幅、倾向的局限,往往被大学生视为校园网络舆论中最为方便快捷自由的平台。

(三)微博。这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最时髦最新发展起来的新兴载体。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信息即时共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已增至1.95亿,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增至40.2%,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上升到了34%。当前大学生微博传播的内容从个人的学习生活琐事到校园重大事件,再到国内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微博已日益成为大学生表达意愿、分享心情感受、阐述个人主张的重要渠道。

(四)QQ群。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群主在创建QQ群后,可以邀请朋友、同学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群内聊天,并在群空间内共享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等,大学生在群内的讨论往往更为随意和自由,网络舆论的监控和预测往往更加艰难。随着QQ群技术的发展,QQ群所能容纳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当前一个超级群能容纳500人,一个企业群能容纳25万好友,能将十多所高校的师生全部囊括其中且能同时在线聊天,届时把控网络舆论的走向就更加艰难。

此外,还有如校园百度贴吧、电子邮件、校内各类信息管理交流系统平台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舆论载体也必将更加多元化。

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分析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正确,有利于推动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之不仅不利于高校的稳定与发展,还将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网络已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这既对网络引导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担使命,完成好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充分认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应对策略,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高校校园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网络文明,营造和谐校园文明的重要阵地。

(一)积极应对,用主流声音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运用网络参与各项事务的管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网络已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汇聚平台。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考察民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当涉及本单位的事件及其舆论时不要退缩不要回避,要积极主动回应,切实做好答疑解惑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当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为了个人私利歪曲事实,恶意诋毁,影响高校和谐稳定时,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澄清事实,在第一时间发出主流声音,用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要紧紧抓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性,要建设好校园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内容,拓展网络服务项目,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大学生接受主流声音,获取健康网络信息的主渠道。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引导能力。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当前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最根本性的措施。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社会中人们在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修养与技能。它包括敏锐的网络识别意识、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熟练的网络运用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等。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应对互联网这一“双刃剑”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回归真实走上正轨的良策。要将网络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像重视专业教学一样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只有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了,才能在价值观多元化、信息繁杂化的网络世界里作出正确选择,并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

(三)创新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增强民主性。网络舆论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舆论引导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渐变过程,这一过程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特别是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任何外在的压制与胁迫都可能导致被引导者的反抗与抵制。所以在开展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要抛弃传统的灌输说教式,本着平等的心态以启发式、说服式、讨论式、情感唤起式的方式为主,依靠说服能力与技巧去感染人、打动人。当前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独立自主意识,不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一味说教,只有在获得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我们在引导态度和方式上一定要坚持民主性原则,要充分认同并接纳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防止以训斥代替说服,以专制代替民主。

(四)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实效。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急先锋。高校党委行政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建设,要坚持按照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强、网络信息技术过硬的标准培养选拔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由校内领导、知名学者教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优秀学生代表四个方面组成。校内领导专家学者由于在学生中普遍具有较高威望,往往负责对国内外与校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或学校大政方针进行评论,这类评论普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且在学生群体中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负责对校内外各类不良现象以及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论,这些分析与评论着重于通过调查分析事件的表象,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优秀学生代表则要发挥根源于学生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发现收集整理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及时将校园网络舆情通报给舆论引导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在校园网络开展引导工作,来自优秀学生的评论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讲更易于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主攻方向。

随着高校网络环境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势的新变化,校园网络舆论还将会出现新情况、新特点,网络舆论引导的形势也将愈来愈严峻。但只要我们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规律,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方法,完善引导手段和机制,就一定能推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就一定不会辜负网络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胡明辉系湘南学院思政部副高职称干部;蒋红艳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中良

作者:胡明辉 蒋红艳

上一篇:高校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检察机关刑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