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多元化发展论文

2022-04-19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结合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双创的政策环境优势,促进我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促使科技成果合理转化,实现我国国内科技产业的蓬勃壮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业多元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业多元化发展论文 篇1:

加强粤澳合作创新 推动澳门制造业发展

摘要: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制造业持续发展是适度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澳门土地、人口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区域合作特别是粤澳合作成为澳门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选择。通过加强粤澳制造业合作创新,推动澳门制造业发展。

关键词:粤澳:制造业;合作:创新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4-16

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以来,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受惠于澳门赌权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地开放自由行政策,博彩旅游业取得巨大发展,澳门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然而,澳门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以单一的博彩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产业结构的单一化或极化特征日趋明显。即使在博彩旅游业内部,也呈现明显的单一化特点,即对博彩业的依赖过大。产业结构的高度集中,使澳门经济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经济发展的适度多元化成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是国家战略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将澳门的经济发展纳入其中。并明确提出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确立为国家战略,对于澳门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澳门特区政府在《200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明确制定了“以博彩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体,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在2003年度施政报告中,何厚铧先生还表示:“为了保持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政府亦将投放一定的资源于传统产业的优化。”这一战略符合澳门的实际情况,也与国家对澳门的发展战略定位相一致,澳门经济应当循序渐进和坚定不移地努力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CEPA协议的框架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澳门发展适度多元化经济有着充分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适度多元化绝不是全面多元化,不是将社会有限的资源分散至大量行业,从而导致经济效率降低以及经济成本大幅增加。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一般被认为是既可保持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又能相对降低经济风险的有效办法。

推动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一般认为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展开。纵向多元化是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延伸优势产业链条。在博彩旅游业的基础上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务、会议、展览业等,推动澳门从博彩旅游转为综合旅游发展。横向多元化是相对独立于旅游业的其他行业,但也要注意产业间融合,增强产业关联性。如博彩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进而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带动建筑地产业的发展以及商贸业的发展。同时横向多元化还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的发展。

澳门应抓住目前财政盈余的有利时机,利用比较丰裕的资金和充裕的时间,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努力发展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链,成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制造业持续发展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一)制造业是澳门传统的支柱产业澳门的制造业以纺织制衣业为主,大部份产品销往美国及欧洲。制造业在澳门历史悠久,早期以炮竹和神香为主,20世纪60年代,纺织制衣业开始兴起,到70-8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目前仍然是澳门制造业的主力。除纺织制衣业之外,玩具、电子和人造丝花等工业亦蓬勃发展。从60年代起,澳门的出口加工业就占有重要地位,到80年代中期超过转口贸易和博彩娱乐业,一跃成为第一大产业,带动了加工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

(二)澳门制造业正进入平稳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澳门出口加工业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外销市场高度集中,主要依赖于国际贸易的普惠制及多种纤维协定下的配额制的保护。随着国际纤维协定的逐步废除,欧美两大出口市场经济疲弱、本地工资上涨及新兴工业国家在产品价格上的竞争,澳门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明显放缓。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澳门纺织行业受到很大冲击。2004年澳门出口总值为27.9亿美元,2005年则为24.57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及成衣产品占出口比重70%以上。但自从2005年下半年因为中国内地纺织品的井喷式出口,使中国与欧美再次签署为期两年的纺织品协议,这种国际贸易壁垒的保护却为澳门的制造业创造了生机。2006年澳门出口值上升为25.38亿美元,2007年出口25.37亿美元,保持了2006年的出口水平(崔熠林,2008)。澳门制造业正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三)澳门制造业发展的有利环境面对竞争,澳门制造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但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首先,澳门特区政府对制造业发展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业界拥有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敏锐灵活应对瞬息万变国际市场的能力。其次,2008年4月23日,澳门特首何厚铧(2008)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宣布,特区政府按澳门未来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估,决定在未来一段长时间内,维持现实经营娱乐场幸运博彩三个批给和三个转批给牌照的模式,即不再增设任何牌照。同时。特区政府亦决定不再接受及批准博彩企业对土地资源的新申请,包括未来经中央同意审批的新填海土地,也不会作任何博彩用途。对澳门未来博彩业的方向和发展速度作出规范,为澳门实施经济适度多元化战略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第三,2003年12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珠澳跨境工业区设立。珠澳跨境工业区产业重点以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为主,计划逐步建设成为高附加值的品牌时装设计、生产和配销中心,同时进一步发展物流、展览等相关配套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第四,在CEPA框架下,内地对澳门产品实行零关税制度对于澳门传统的制造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五,宽松灵活的外贸政策。鼓励企业留澳发展,也成为推动澳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因。第六,澳门拥有自由港地位,与欧美市场关系密切,欧美对澳门纺织品出口没有任何限制性措施,而且税制及行政手续亦相对简单,特别是与葡语国家历史渊源深厚,并参与许多国际条约及组织。因而能享受到不少国际优惠待遇,为澳门制造业发展带来优势条件。

三、区域合作是澳门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选择

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和利益相关的粤澳区域合作成为区域内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澳门发展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一)土地、人才资源等因素制约着澳门制造业的发展澳门地少人稀,面积仅26平方公里,人口仅45万。这种客观环境一方面使制造业无法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工人的缺乏也制约制造业的发展。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07年公布的第一季度人力资源需求及薪酬调查结果显示,澳门制造业共有

6000余个空缺,制造业特别是制衣业缺工严重。2007年第一季度末,澳门制造业有薪酬雇员数目为2.9万余名,其中从事制衣业者超过两万名,较去年同期减少7.3%。2007年3月份制造业全职雇员的平均薪酬(不包括奖金等)为4700余澳门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6%;其中制衣业的车位工人平均薪酬为3600余元。由于制造业近八成的职位要求具工作经验,而且工作强度大,薪金低,近年来吸引力明显下降。同时快速发展的博彩、酒店业对雇员需求量旺盛。可以预期,制造业用工未来仍不乐观。而广东省地大物博,各层次劳动人口均比较充裕,粤澳应加强人才交流,加快人才流动,同时带动技术扩散。

(二)改革开放以来,粤澳制造业合作取得巨大成果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广东承接了以港澳制造业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转移,造就了长达20余年的繁荣时期,目前该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粤澳经济合作无论对广东还是对澳门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截至2005年底,广东累计引进澳资企业6238家,实际投资累计36.6亿美元。2006年1~10月,全省引进澳资企业491家,实际投资3.4亿美元,增长32.7%。与此同时,广东企业也踊跃投资澳门。2005年,经核准在澳门设立的广东企业达122家,2007年1-8月新设立及增资项目4个。

近年来,粤澳进出口贸易保持稳步增长。2005年。粤澳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2.9亿美元。2006年1~9月,粤澳进出口贸易额20.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尤其是泛珠经贸合作开展几年来,广东与澳门共签约合作项目75个,合同金额人民币23亿元。

(三)粤澳制造业深化合作趋势明显粤澳区域合作给了澳门制造业发展的良机,同时也为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CEPA协议为粤澳制造业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国内市场的广阔前景以及澳门自由港的环境,对国际资本无疑有巨大的吸引力。在CEPA框架下,将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中小跨国公司会在澳门进行策略性投资,以便能更加便利地进入内地市场。同时,澳门在吸引葡语国家企业来华投资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粤澳可以通过协同合作,引进跨国公司高品质的制造业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技术辐射带动整个珠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张汉林,2005)。

经国务院批准,珠澳跨境工业区已于2006年10月18日开始试运行,招商和项目建设顺利,已有21家投资商签订了购地合同。引进项目涉及纺织制衣(占60%)、金银首饰加工、物流分拨、打印耗材生产等行业,其中13家来自澳门。跨境工业区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土地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各种税务优惠解决了澳门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澳门厂商和其他投资者在享有加工区的优惠后,可利用CEPA的免关税待遇进入内地庞大的内销市场,这可以吸引大量名牌产品来澳设厂生产,从而刺激澳门制造业的兴旺发达,活跃澳门的投资气氛。珠澳跨境工业区的建设为粤澳制造业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粤澳两地还联合拓展葡语国家市场。2004年,广东省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葡萄牙里斯本联合举办“2004粤澳-葡萄牙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此为CEPA实施后,粤澳两地政府首次联合在海外举办的大型经贸活动。2005年1月17日,利用葡萄牙总统到访澳门之际,广东省外经贸厅与澳门特区政府贸易投资促进局、葡萄牙投资贸易及观光局共同举办“2005粤澳-葡萄牙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组织粤澳葡三地企业家600多人进行交流洽谈,达成一批投资贸易合作意向。

粤澳共同积极推进设立横琴经济合作区的前期工作。广东省政府于2005年12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的请示。目前总体规划设计已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详细规划设计工作将逐步展开。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横琴已引进在谈(在建)项目超过30个,总投资额100亿美元。在未来横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粤澳合作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四、澳门制造业在合作创新中求发展

(一)本澳制造业要善于合作创新,寻求进一步发展纺织业是目前澳门制造业的主导行业,面对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澳门应设法争取技术渗入和人才引进,加强与广东的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重点发展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业。吸收国际上先进技术,打造高档、时尚或者有特殊用途的商品,逐步建设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时装设计、生产和配销中心。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如精密仪器、电子产品、钟表等,推动澳门出口产品高质化、多元化(廖春,2000)。

对澳门特色制造业加以创新发展。如澳门杏仁饼、肉干等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特色旅游产品,销量不俗。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博彩旅游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大力创新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利用自由港税率优惠及港口便利,通过从葡语国家进口桶装葡萄酒,在澳门设立葡萄酒加工基地,并销往国内外。总之,只要善于创新,本澳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二)跨境工业区应形成合作新优势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澳门与珠海合建跨境工业区,是粤澳制造业合作创新发展新模式,因此跨境工业区的发展应结合两地的生产优势,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独立关税区及自由港的优势,以及广东的制造、技术、人才和低成本优势,并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合作新优势,从而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条件。

(三)加强澳门在粤制造业的合作创新澳门制造业进入广东,虽然在GDP的统计上属于广东。但在企业的性质上仍然是澳门的,因此大力发展粤澳制造业合作,也就是推动了澳门制造业的发展。如果制造业在广东的低生产成本优势与澳门的低交易成本优势进一步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在更高层面上的互利双赢。

澳门应适度转换其自身的中介地位,把精力和资金转向产业质量包括港外制造业的质量的提升。在CEPA的平台上与广东共同完成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承担起与广东共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责任,形成粤澳区域品牌,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

粤澳经济合作的实践表明,澳门企业投资广东,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一般比较小,这很难与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相竞争。在实施CEPA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粤澳企业向联合大企业发展,引导组建区域性的大型跨国公司。

(四)粤澳制造业合作应注重管理和制度创新提升粤澳制造业合作层次,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进行市场经济具体运作制度的整合创新,包括市场经济宏观管理制度、法律制度、信用制度、企业制度以及人才培养制度等方面,整合的目标是符合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左连村,2004)。从广东来看,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粤澳区域经济的市场制度整合提供了宏观政策保证。从澳门方面来看,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要根据内地的实际和国际市场的要求,对某些不适宜的具体制度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市场制度整合,为粤澳制造业合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作者:左连村 廖 喆

金融业多元化发展论文 篇2:

浅谈双创环境下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 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结合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双创的政策环境优势,促进我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促使科技成果合理转化,实现我国国内科技产业的蓬勃壮大。

关键词:双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前言: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引擎的重点打造、增长动力的持续增强、创新发展的战略实施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双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并从金融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入手,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响应科技企业发展的号召,实现构建具备数字化能力与创新型手段的科技金融企业。

1 金融科技的内涵及发展模式

1.1 金融科技的内涵

近年来,虽然金融科技逐渐在我国国内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学术和实践领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但是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践中,金融科技形成了特定的内涵。其中金融科技从概念归属上看,其实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服务的总称;从活动的参与主体上看,金融科技的主体包括了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从活动内容上看,其主要是指科技创新融资等一系列活动;从目的上看,金融科技是为了促进科技的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科技的发展。因而从实践中所形成的共识中可以大致得出金融科技的内涵,金融科技是指由需求方、供给方、中介机构、政府等各方主体参与的科技创新融资等系列活动以及为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形成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服务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安排。其中金融科技的需求方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院校等,供给方主要是银行、证券公司、风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信用评级机构、会计事务类交易中心等,政府则作为市场的调控者和引导者参与到金融科技活动中。

1.2 金融科技的主要发展模式

当前国外金融科技发展的水平较高,金融产业已经与科技发展实现了有效对接,并形成了较为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其中以欧美地区与日韩地区的最为典型。欧美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现在已经形成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发展模式。初级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向科技企业融资并通过对金融机构信息创新实现。其中在科技企业的融资上,主要由两种方式,一是由政府提供支持,政府设有专门的财政金融拨款项目,如向硅谷等科技园的投资;二是由华尔街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通过科技债等方式进行市场化操作。在金融机构的信息创新方面,则主要是指科技企业在发展自身技术的基础上,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信息处理技术、交易系统升级、网络商务技术等。中级发展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集聚化发展。除了银行及政府的资金支持之外,风险投资也开始热衷于科技企业投资,在“政、企、银”三者的合作下,使得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呈现着集聚化的发展态势,这大大提升了欧美地区的金融和科技实力。高级发展模式则是指集群化发展模式,当前欧美地区的世界500强已经形成了集金融、科技为一体的发展趋势,实现了集群化发展。

2 双创环境下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问题

2.1 金融科技财政支持体制上不健全

随着双创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科技企业在双创企业中占据了很大比例,且许多中小微企业开始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市场灵敏性强的优势,参与到金融创新服务中。政府部门也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扩达财政支持力度,给予双创企业以税收支持,并对典型双创企业给予奖励和补贴。如浙江省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统筹规划,明确了“财政经费补助一块、风险创业投资一块、银行科技贷款一块、科技担保支持一块、科技保险补偿一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一块”的“六个一块”工作思路。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当前的科技金融财政支持体制还不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拨款占财政總支出的比例相对较低。在双创发展势头正盛的今天,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支持作用,为高风险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帮助。

2.2 金融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发达

随着国内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其他等为一体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也初步构建起了有财政、贷款、资本市场、保险以及风险资本的多层次服务体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服务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中,科技贷款虽然占据主要比例,科技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比重仍大大低于高新技术产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股市融资相对于科技贷款而言仍是金融业科技投资的次要方式,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企业较难从资本市场得到资金支持,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而创投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创投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障碍;科技保险参保企业少,并呈现出地区失衡的特征。

2.3 国内科技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科技与金融发展尚存在一系列不相适应性,科技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在科技投入和产出大幅增长的同时,存在科学技术成果的竞争力减弱,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动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科技管理实践中,我国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东部地区专利保护水平高,且专利申请数目多,而中西部则相对滞后。

3 双创环境下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3.1 以政府做后盾,推动政府科技政策创新

政府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参与者,其在金融科技市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管理作用。尤其是在双创背景下,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财政支持体系、科技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政府要做好金融科技的服务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政策依据,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要完善金融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咨询、项目推荐、专家评审等服务,改善服务平台的工作环境,确保服务体系的稳定高效运作。其次,政府要整合多种资源,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各地政府可以选择部分政策试点,在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金融资源相对密集的地区实行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促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3.2 建立以科技银行为试点的商业银行信贷体制

由于我国科技企业的高风险特征,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无法与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许多商业银行不敢果断创新信贷体系,改革当前的融资服务结构。为了促使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我国可以建立以科技银行为试点的商业银行信贷体制。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握科技企业的市场需求,建立与银行规模相一致的融资贷款结构。同时以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融资风险建立起不同类型的产品服务结构,并采取差别化定价机制,推动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发展。

结束语:

總之,在双创的环境下,金融科技的发展既需要凭借政府的支持和服务职能的提升,又需要科技企业能够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科技服务能力,在政府、银行、企业的相互配合下,不断完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科技服务体系,实现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尚容.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2(1):127-129.

[2] 陈海波,王仁祥,杨曼.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来自35个国家的经验证据[J].软科学,2015,1(15):123-138.

[3] 张明喜.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3(6):64-68.

作者:申雪芝

金融业多元化发展论文 篇3:

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的价值链分析

摘 要:金融控股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是获得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通过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以“银证合作”、“银保合作”为出发点,对我国金融机构合作的价值链进行延伸分析,测算了“银证保”合作模式、金融集团控股模式的协同效应、成本和风险值,认为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采用金融集团统一协同控制的方式可以大大促进传统机构的合作,有利于业务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混业经营 ;价值链分析;金融控股集团;协同效应

一、从范围经济看金融控股集团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经营是目前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两者在集团中被统一控制协同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金融资本实施产业资本渗透金融领域战略时,必须做出最理性的战术选择。在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务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任何传统的单一金融机构都很难满足金融消费者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因此不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进行产品和业务的融合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必然。

从范围经济来看,多元化也是中国金融业在将来必然的选择。所谓的范围经济对金融业来说,就是要发展多种相关的业务,充分利用已有的金融资源,促进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与保险、证券业务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既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有效的降低了风险。金融混业多元化经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获得范围经济:

一是业务综合化产生的范围经济。混业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容易获得规模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而且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利润,增强竞争力。通过全能金融机构的一个窗口向客户提供包括贷款、存款、结算、资产管理、咨询、抵押、保险、基金、债券、股票和信用卡等内容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使得客户的所有业务要求均能在一家金融机构得到满足,不仅在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效率,而且使客户与银行之间更加了解,有利于减轻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开拓新客户的成本,从而增加客户来源,最大限度地留住优质客户。

二是资源共享和品牌效应产生的范围经济。混业经营时代银行大规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集中资源和人才,选择客户、服务客户、管理客户,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培育的品牌信誉具有扩散效应,可以使价值链中的关联部分得到充分利用,共同经营的多种产品或业务共享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

三是成本节约带来的范围经济。技术装备如客户终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的投入,其容量和功能大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信息系统、融资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和会计系统、风险控制系统、营销网络等投入因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多种业务对其共同使用,可以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摊薄成本。

金融机构到底采取何种合作模式进行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将以我国目前金融机构合作中主流的“银证合作”、“银保合作”为出发点,运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依照之前分析的结果对“银证保”三方合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出适应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二、银证合作的价值链分析

(一)“互为客户”银证合作模式价值链分析

当银行和证券分业经营时,银证合作主要采取“互为客户”的模式。所谓“互为客户”模式是指银行与证券公司相互将对方作为服务对象,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各项业务合作,这也是目前银证合作的主要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银证独立”,银证双方为完全独立,有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不具有协同、关联关系以及集团利益。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将证券公司视为一般客户为之提供信贷、转账、结算等服务,具体包括同业拆借与回购、证券质押贷款、银证转账、资金结算等业务;证券公司则将商业银行视为发行人,提供银行股票发行的承销业务。这种“互为客户”的合作方式虽然名义上是“银证合作”,但是实际上银证双方的业务都是完全独立的,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独立完整的价值链。(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示的价值链模型可以得出:在“互为客户”模式下,商业银行在银证合作中的基本价值活动由银证转账、结算清算、同业拆借与回购、证券质押贷款四项组成,这四项业务全部流程完整的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因此其业务流程构成的价值链为内部价值链,创造价值的环节也必然在商业银行内部,与证券公司没有直接关系。证券公司的基本价值活动与商业银行完全类似,其价值创造在证券公司内部,独立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之外。

根据波特(2004)的价值链理论,辅助价值活动不直接参与创造价值,但是作用于基本价值活动,辅助价值活动作用发挥的大小将影响价值创造水平的高低。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辅助价值活动均为网络基础设施、研发技术支持、内部控制管理。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相互独立决定了银证双方各自使用一套辅助价值系统,网络基础设施需要建立两套,但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基础设施建立一套就可以实现各类金融交易的共同运转。因此辅助价值活动还存在着优化业务模式,降低营运成本,实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

(二)挖掘“共同客户”银证合作模式价值链深化

从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个性化”、“一站式”服务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因此“共同客户”模式是符合未来金融全面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更为高级的银证合作模式。“共同客户”模式是指银行与证券公司开展合作,为双方的共同客户提供充分满足其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一般来说,当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在一个金融集团内进行混业化协同经营时,银证合作方能采用“共同客户”模式。在此模式下,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通过组成金融集团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根据共同客户的需求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更加紧密的合作,创造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业务。这些新业务的价值链将不再独立完整存在于银证双方的任何一方中,而是贯穿与二者之间,形成一个价值链系统(Peter Hines)。下面以客户综合理财业务为例对“共同客户”模式进行价值链分析。

由图2所示的客户综合理财业务价值链模型可以得出:在“共同客户”模式下,银证合作业务综合性强,基本价值活动贯穿与银行与券商之间,构成一个复杂的价值链系统,由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产品价值链、客户价值链串联构成。银证双方不再一定具有独立完整的内部价值链,双方的基本价值活动为价值链体系中的一环,价值环可能为某一价值链中的一部分,也可能超越一条价值链的范围;双方的基本价值活动也不再连续,而是在价值链系统中交织出现。在这种模式下,不同价值环节对应的机构必须协同运作,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必须要有非常默契的衔接配合。在本例中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与证券公司的投资组合选择必须要做到风险(收益)配比的一致,否则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必须在进行高度统一的协调,才能有效控制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保证业务稳健高效的进行。统一的协调必须具备共同的利益基础,因此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对双方进行控股或通过相互持股形成有共同利益的金融集团是实现银证统一协调的绝佳方式。

在金融集团统一协调下,不仅解决了统一协调的问题,而且使得业务的灵活性大大提高,银证双方可以不必建立自身独立完整的内部价值链来创造价值,只需要把握自身承担的业务环节即可,这些环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价值链系统,这为业务的创新提供及其广阔的空间。金融集团同时为还可以为各项业务提供统一的辅助价值活动,比起“互为客户”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可避免重复建设,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实现银证双方研发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掘研发技术支持活动中的潜力,促进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价值活动整体的效率。

三、银保合作的价值链深化分析

银行之所以参与保险业务走多元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贷款的调整,降低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过于集中在一些领域,如大型的央企、国企和房地产,在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的今天,这样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不符合商业经营的安全性原则,一旦房地产的泡沫破灭,势必给商业银行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房地产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20%,在一些中小型的银行和一些股份制的银行,这个比例更高,如兴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高达40%,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有利于调整贷款的结构,优化投资组合,降低风险,增加安全性,从而实现商业银行收益性和安全性的有机结合。

(一)“协议代理”模式下银保合作价值链分析

银保合作的“协议代理”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网络、信息、客户和信誉优势,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代理保险产品的合作模式。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大多采用协议代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银保双方通常是“多对多”的合作格局,即一家银行可以代理一家以上的保险公司的产品,同时一家保险公司也在通过多家银行来销售产品,银保双方均为有独立经济利益和经营目标的经营主体,不具备协同、关联关系以及集团利益。其价值链如图3所示。

由图3所示的价值链模型可以得出:“协议代理”模式下,银保双方在各自的辅助价值活动支持下独立完成基本价值活动的销售环节和生产环节,通过买卖交易的形式将价值活动连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保险公司充当了商业银行的供货商,商业银行充当了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二者的合作实质是仅为买卖关系,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银保合作,银保之间更多是一种博弈关系而非协同关系。商业银行由于网点、客户和信誉等优势,在博弈中占据上风,造成生产环节成本上升,而销售环节却存在大量超额利润,这种不均衡的分配格局不利于保险业务整体价值创造。

(二)“战略联盟”模式下银保合作价值链深化

根据上节分析,“协议代理”银保合作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利益的失衡,银行在获得高额手续费的同时,保险公司则处于微利甚至是无利的地位,这有悖于金融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进程。若双方达成战略联盟,实现银保长期化合作,就可以保证相对公平条件下双方的合作实现互惠和共赢。所谓“战略联盟”模式是指银保双方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共同体,在代理业务、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综合咨询、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银行保险双方利益的均衡。“战略联盟”模式下的银保合作价值链如图4所示:

由图4所示的价值链模型可以得出:与“协议代理”模式相比,“战略联盟”模式扩展了银保合作业务的基本价值活动,商业银行在保险公司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环节之前,根据自身的客户优势,为保险公司提供调研和咨询活动,使得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中更能迎合客户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开发出更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商业银行除了代理保险产品的营销,还利用银行的网络优势,除进行保险日常的收付结算业务,还可对保险资产的投资运作进行托管。“战略联盟”模式还将银保双方的辅助价值活动中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研发技术支持整合在了一起,降低了辅助价值活动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在“战略联盟”模式下,由于业务的融合和利益的一致,银保双方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脱离了买卖关系,形成了一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运作的新型合作关系。

根据国外银保合作发展的经验,“战略联盟”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资本融合”模式,双方相互持股或者同由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金融集团。“资本融合”模式下,银保合作的基本价值活动的创新空间和可行空间进一步扩展,一方面实现差异化、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实现同质化(如寿险与储蓄)产品的整合;辅助价值活动也将在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和研发技术支持的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内控管理的协同,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和整体风险,提高业务整体运行的效率。

四、金融控股集团协同下银、证、保合作的价值链分析

根据以上两节对“银证合作”、“银保合作”不同模式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得出采用建立金融集团的模式对各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协同开展业务会更有效率。 “银证合作”、“银保合作”属于二元的、局部性的金融合作,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行业共同融合下的多元的、全面性的金融业务中更能体现出金融集团控制与协同的优势,以下以投资分红型人寿保险为例,分析在集团协同下的“银证保”三方合作的价值链。

由图5所示的价值链模型可以看出:融合了银证保三方的业务的价值链明显增长,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价值链系统。在这个价值链系统里,商业银行有调研咨询、营销、保险收付结算、资产托管、收益结算四个价值创造环节;证券公司有投资组合设计、金融市场投资两个价值创造环节;保险公司有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投资、投资分红三个价值创造环节。在基本价值活动层面,客户(需求)的调研咨询和保险产品设计(供给)必须通过集团的统一协调实现供需匹配;保险产品设计与投资组合设计必须通过集团的统一协调实现风险(收益)的匹配。在辅助价值活动层面,该项业务在集团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整个业务全程接受统一的控制管理,压缩了成本,降低了风险。由此可见,参与方越多,越是复杂的业务,金融集团进行统一协调的必要性就越大。

五、结 论

根据以上的价值链分析,可以得出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采用金融集团统一协同控制的方式可以大大促进传统机构的合作,有利于业务的融合与创新。在金融集团的组织形式下,不同金融类型的金融机构将具备一致的利益,这使得机构间的协调合作具备了物质基础。在金融集团的统一协调下,各金融机构的优势和资源可以得到重新的整合,创造出更多金融创新和价值增值的空间。因此在金融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集团将会成为金融机构未来合作发展的一种主流组织形式,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为金融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价值链管理[C].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冯淑丽.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3] 席德应.银行保险转型战略——基于客户价值链的共同流程整合[J].银行家,2007(4).

[4] 曹丽娜,陈宇.关于我国银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2008(1).

作者:何砚 郑又源 刘兰勇

上一篇:营销渠道道德探究论文下一篇:历史文化的古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