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互联网+”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也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变革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之间存在的关联,来完成教学内容、管理机制和教学方式的建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篇1:

转型期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黑龙江民办艺术设计的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方式,改革迫在眉睫。当下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等词语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新时代的环境下教学形式的改革推进幕课的快速生长。“用过去的经验,指导现在的自己,去走向未来”将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民办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走向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幕课;教学改革;转型期;互联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链接

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内容呆板,特别是黑龙江民办高校处于偏僻的地理位置,黑龙江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对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接受基础知识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灵活运用,不能将基础课很好的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制作中,又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入贯穿并系统性的思考。学习的氛围不浓,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无用。学以致用便激活了学生的实践价值,课堂作业与企业项目结合是激发学生自我满足的很好方法。被采纳的设计给予物质与精神的支持。带动学生提前进入实战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方向的选择都有很好的益处。这样使得他们对设计流程与实践应用很好的对接,学生及时的了解市场的需求。

企业实践单位和校内的实习老师合作,将相关的信息汇总,生成企业实践的实际测评分与过程性评价,如此学习与实用相结合,体现了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

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数字化时代,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变化,传统的经典案例对于新时代的学生不能提起兴趣,在课程案例中适当引入当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明星相关的设计与包装题材,具有创意特色的成功案例等。

艺术设计离不开人们的衣食住行,名人的衣食住行本来就备受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将其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必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时代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面临学生上课玩手机,低头族,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十分困惑,

课堂上保持肃静并不是好的教学形式,艺术设计思维活跃,自然要有活跃的课堂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活跃的氛围带动学习的乐趣,才能开发艺术思维。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改变,教学模式也在改变,教师角色需要转变,如何改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一)互联网+教育

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走服务区域、国际化、应用型转型发展之路,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的核心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互联网的学习可以适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内容。互联网可以通过还原、模拟现实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呈现以实现交互的功能,从而使学术性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应用性的“让学生自己体验得出结论”的教育方式。

(二)幕课改变传统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法,混合教学,教师在课前采用短小讲授视频5-15秒,通过做作业带动同学主动学习,将理论知识引入到实践以及兴趣中;再穿插1-2即时思考问题,自动判题,活跃学生的行为,好奇心激起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以及答疑空间来构架完善课程;集成模拟练习来体验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开放作业同伴互评促使学生交流与学习,激起同伴互相比较,知耻而后学。幕课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学科,有效利用了网络的前沿信息。

翻转课堂有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反馈及时有效。调动学生去网络以及图书馆查询自己的疑惑。慕课资源可以代替老师做重复类知识传授,面授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促进学生学习,允许学生犯错,老师提供有针对性地反馈,培养学生成为有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翻转课堂学习时间地点灵活,有伴才能坚持,同伴教学教别人,自己学得更好。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交到学生手里。

三、总结

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更具有时代性与主动实践的能力,翻转课堂与互联网的应用更加适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黑龙江地处偏僻,但是网络全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对发展艺术设计具有前瞻性。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开放课程,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艺术设计是前沿课程,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合到课堂中才能开发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前瞻的教学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不再是苦恼的被动式,而是翱翔在知识网络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刘英 王治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课题名称:转型期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课题编号:14G231

作者:贺启金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变革研究

摘 要 在“互联网+”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也应该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主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变革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之间存在的关联,来完成教学内容、管理机制和教学方式的建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艺术设计 教学 变革

高校艺术设计属于应用型学科,要将设计理论与社会实际需求进行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的产业价值。因此对于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学理论、教学方式和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设计人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达到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目标。

1 “互联网+”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特征

1.1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

高校“互联网+”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利用互联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完成资源整合,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互联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能够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引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需要的内容学习,并通过互联网完成信息的互动交流。因此“互联网+”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将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互联网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完成艺术设计教育生态的改革。多种教学信息资源的互动与连接,可以有效推动艺术设计的社会化发展。

1.2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特征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建筑、生物、环境和人文等学科有着广泛关联。例如:在艺术的环境设计方面,需要涉及到文化底蕴、地质地貌、植被种植和水体元素等多方面内容。艺术设计教学只有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简要讲解,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中遇到的技术与审美难题。而在产品的造型设计方面,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则要对前沿的市场产品信息进行介绍,还要对相应的材料材质、设计结构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讲解,才能完成产品的造型设计要求。因此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需要涉及到其他的课程内容,从而建构其学生完善的设计知识体系。而互联网信息平台存在着海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课外资源和社会资源等,通过“互联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完成资源整合与效果发挥。

2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融合

“互联网+”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和艺术设计互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连接的关联主义理论,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信息与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只有完成资源的获取、整合、交流与应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文科、理工科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在艺术设计中需要用到多种学科的知识。但由于各个学科知识体量的庞大、内容复杂,因此要对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节点分布,并将具有关联性的教学资源进行连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进行内容的总结。教师可以通过云计算信息存储平台,能够完成教学资源的存储与下载,并对相应的信息链接进行访问。而且所有信息都可以分解为小结构信息,来满足高校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从而完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

3 “互聯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变革

3.1 “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到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只有完成对教学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并将相应的教学信息进行简洁传达,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专业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并对不同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与管理,才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共享。“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中,主要包含计算机设备、网络教学与应用接口、信息数据库和教学软件等。其中计算机设备为互联网教学的硬件平台,能够为软件运行提供相应的计算环境;网络教学与应用接口主要方便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活动,并提供信息传输的通道。信息数据库主要存储海量的教材、图书等数据资源,教学软件则可以帮助教学完成教学文档、课件等内容制作,以及实践教学等课程内容的开发。

3.2 “互联网+”教学情境的创设

“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包括虚拟情境、现实情境两方面内容。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PPT课件等虚拟化设备,来向学生传达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利用的兴趣和欲望,使得学习过程水到渠成、充满情趣。虚拟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音频传输、视频协同等网络信息技术,来完成虚拟环境中的情境模拟。或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观看,并通过网络进行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获取与存储。

3.3 “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资源与课件的制作

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主要包含理论内容、实践内容两部分,其中实践课程需要结合社会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与信息交流。互联网信息平台中包含着海量的教学素材、视频资源等,教师可以从网络中下载需要的教学资料,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通过建立文档和链接等,对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存储与浏览。而且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课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课件进行展示。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由于高校艺术设计属于理论与想象并重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通过三维建模、视频等视觉化教学内容的制作,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4 “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策划

在艺术设计教教学活动的策划中,要根据艺术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然后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艺术设计的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辅导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解答实践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也要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中,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与网站链接,帮助学生完成小组的讨论学习。

3.5 “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互动

“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导与监督的角色,其可以通过新颖的问题答疑,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来对相应的活动流程進行监督与指导,并纠正错误的学习内容和观点。学生也要通过微博、微信和论坛等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内容的沟通与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线上的问题答疑与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直播平台、QQ、线上论坛等,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并通过评论或留言的形式进行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与艺术设计师、社会企业进行课程交流,探讨学习中遇到的设计难题,从而完成艺术设计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3.6 “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与学习评价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对于艺术设计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网络测评、教学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等内容,网络评价的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特征。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平台。该虚拟平台可以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评价,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互动交流次数和实践成果等评价,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与存储。或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填写相应的评价表格,来对教师的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打分。通过“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与学习评价平台,能够方便完成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4 结语

互联网络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文理工科相融合的交叉学科,需要将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社会实际,才能够实现教学与管理机制的变革,才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志鸿.浅谈互联网+视野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

[2] 薛巍.“互联网+”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模式与改革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6(6).

[3] 张娜娜.论“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J].艺术科技,2016(4).

[4] 吴国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设计艺术教学变革探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作者:万国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论文 篇3: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美学改革路径初探

摘  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优质的艺术设计人才,设计美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结合设计理论以及艺术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与传统的美学艺术不同,他是强调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材料美,设计美学源于生活用于商业。针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何将美学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并且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目的是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专业与设计师未来职业的可持续转化。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美学;改革路径

一、研究背景

藝术设计是将美感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将艺术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保留物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增加美感,因此艺术设计是为人类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因此艺术设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培养人才要迎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高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有利于弥补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有利于扩宽高校的专业跨度,提升高校的知名度。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美学理念可以提升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学生对美的深刻认知与思考,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目前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更加追求生活中的美感,因此艺术设计的资源非常丰富。国家积极倡导创新,各行各业均讲究特色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要积极发挥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引领艺术设计向着更高、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将优秀的文化以美学的形式展现在设计之中,使艺术设计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迎合新时代的需求并且引领美丽时代的发展,设计美好生活。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是一门非常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其与艺术、美感、创新、技术、形式、功能、材料等多个方面融合在一起,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设计出具有艺术美的作品,在熟练掌握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融合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出既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能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需求的作品。

(一)艺术设计专业呈现大众化趋势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每年都会招录大量的学生。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之下,国家鼓励高校招录艺术专业的学生,并且为了缓解上学难的问题,艺术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线比较低,部分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因此目前有很多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艺术设计。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部分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逐渐降低,很多家庭对学习艺术设计不再有经济压力。这就使得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呈现大众化,无法保证学生的质量。从学校自身方面来说,很多高校为了弥补专业的不完善,为了拓宽本校专业的跨度,纷纷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多种原因导致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人数非常多,有的学校甚至已经超过了最大的教学容量,使得学生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教学方式守旧,缺少实践教学

很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论,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重点讲解内容,缺少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意识的培养。艺术设计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艺术设计中展现出来的美感也不相同。目前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主要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每个学生学到的内容基本一致,缺少实践的机会,无法在自己的设计中充分展现对美的理解。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备课以及教学教研。单一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无法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教学氛围,无法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设计思维。

(三)缺少道德教育

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还体现在艺术设计的人文情怀,能够展现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精神品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是讲解基本的艺术技能以及知识,缺少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引导。相对于专业课而言,道德教育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综合培养。

(四)缺少美学教育

很多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课程设置中缺少美学教育,由于现在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高校本身承担的压力也非常大,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很多高校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技术水平上。这种具有功利性的教育形式,与美学教育形成了比较大的冲突。缺少相关的美学理念以及教学课程,使得学生对美的感知比较肤浅,对美的认识比较粗糙,无法从深刻、细腻的层次理解美在设计中的体现。学生过多的看重设计的技巧性,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不具有强大的心灵感染力,无法引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实际上,脱离设计美学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无法成为艺术设计中的经典。

三、设计美学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对社会需求的深入了解,高校已经意识到设计美学对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美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设计美学是层层递进的四个阶段,首先是对美的感知能力,其次是对美的鉴赏能力,最后是对美的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最高层次是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能够在设计的艺术作品之中展现作者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对设计美学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设计技术以及设计理论之后,运用美学的思维提升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力,在艺术作品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以及道德关怀,使艺术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能够在大众的心中引起共鸣。

(二)美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艺术设计也不例外,在艺术设计作品中要积极的展现创新的精神。艺术作品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将创新的方式方法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才能给艺术作品赋予更旺盛的生命力。设计美學无疑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苹果手机充分将创新的思维和设计美学完美融合,展现了当代人们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对简洁、细节、触感、以及色彩度的追求。脱离了传统手机的键盘模式以及智能手机的控制键,苹果手机只用一个home键就体现了简洁的特征,让人们在繁重而又复杂的生活之中感受到简洁的美感,所以苹果手机在近些年一直畅销市场,并且苹果手机的设计理念也被一些其他手机品牌争相模仿,这就是设计美学在艺术设计创新思维中的完美体现。

(三)美学能够健全人格操守,提高审美修养

美学在艺术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美学是透过艺术作品的外表而展现出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如果用璞玉来比喻一项艺术作品,那么美学便是精雕细琢的首饰。能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设计美学,实际上是延伸教学内容的表现。教学大纲以及现有的教学内容均是外在的表现,而设计美学才是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的内在精神。设计美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美、感知美,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能够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健全人格操守。尤其是当今社会,物质的诱惑力非常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体现在艺术设计的作品之中。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来说,设计美学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有意识的向美学靠拢。设计美学能够帮助学生排除繁华世界的纷纷扰扰,能够帮助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灵深处留有一片宁静的土壤,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四、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美学改革路径

(一)加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美学理论高度的学

习与理解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艺术设计专业也同样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设计美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美学理论的学习。美学理论包含设计鉴赏、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观念、设计材料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详细地讲解。例如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更细致地讲解美学理论,提醒学生对美学要高度重视,看看周宪给的答案:《美学是什么》,经常与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中散步》,听听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感受一下《美的历程》,由于艺术设计属于比较抽象的范畴,因此不同人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基础不同,那么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情况,尽可能的为学生详细的讲解。只有在理论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艺术设计之中。

(二)将美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完美融合

美学教育与道德教育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美学感知力有利于提升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高尚的人格素养,反过来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能使自身有更高的美学感知力,因此在美学的教育过程中要结合道德教育。读懂《道德经》,体会道家文化所讲天下皆知的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针对的教学对象基本是成年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思维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目前社会中充斥着很多不良因素,比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浪费之风、奢侈之风等。这些都与美学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背道而驰。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纠正自身的人生态度,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人生信念以及人生理想,将美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完美融合,贯穿到课堂的始终,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之中逐渐摒弃内心的污浊之气,真正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利用美学的思想设计艺术作品。

(三)学习生活中的设计美学

艺术本就源于生活,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也要密切的结合生活,研究生活美、应用美,因此要逐渐完善在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中的教学规划,逐渐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生活之美,并且为改善生活质量设计符合生活需求并且能够体现美的艺术作品。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品位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度的接触生活,亲身体会生活之中的事物,在生活中发现美,让设计作品能够发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引领生活。例如我们在购买瓶装饮料时,常因为拧不开瓶盖而烦恼,尤其是小孩子以及一些手部力量比较弱的女性。为了改善此类问题,可以在设计美学的基础上,积极的改善设计思维。在瓶盖竖立面设置凸起的部分,既保证了瓶盖的设计美学思想,又充分的体现了关爱情怀。生活中无小事,任何细节都可以体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进而在产品的设计之中体现美感。通常与生活非常接近的艺术作品,都能够体现出美学思想,能够让大众在使用产品的同时感受到艺术设计的关爱情怀,能够让人们的内心感到非常温暖,不仅体现形式美,而且体现功能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在生活中体现美学的作品,让同学们充分理解这些作品的设计初衷、设计目的、以及设计者的灵感和情怀,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设计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设计美学教育

艺术设计教学区别于其他的传统知识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鼓励学生产生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将设计美学充分的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中。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善目前教学方式守旧、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首先,丰富教学方式方法。现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充实艺术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能够体现设计美学的优秀艺术作品,为学生详细讲解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以及产品的性能。让学生能够从外在以及内在真实的了解美学在设计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多学、多看、多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鼓励学生敢于修改他人的设计作品,让学生意识到既能够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欣赏艺术作品,又能够将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设计美学融入到作品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利用简短的几分钟向学生讲述某个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精髓以及设计美学,以点带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路,鼓励学生将美学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进而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美学是检验艺术设计高度的一把标尺,艺术设计需要在实践之中将创意和思想完美的展现出来。现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艺术设计工作室,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高校中应该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工作室的作用,既要当好美学与专业技术指导教师,还要充当设计总监的角色,鼓励学生在设计室中创作艺术作品。学生不再是单方面的努力,美学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还可以积极的联系企业,采用定点培养人才的方式,在企业中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作品设计之中,帮助学生从技术美以及材料美方面有更深刻的体验,进而加深对美学的理解。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质的人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将课程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设计展览和大赛等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设计项目实战,不仅要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积极的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中,充分的展现设计美学的感染力。积极参与作品设计比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设计潜力。在设计作品的比赛中可以得到评委的真实点评,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设计作品的不足之处,以便之后更好的體现设计美学。除此之外,还可以欣赏其他优秀的作品,了解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艺术作品,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扩宽对美的感知面。

五、结束语

设计美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设计和美学,能够在人们的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能够展现出美学高度的设计作品才是具有灵魂的,随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断发展,设计风格也在逐渐美化,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不断的创新,使教学能够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为创意美好生活而学习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梅.茶文化之美带给艺术设计类课程采集教学模式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8,40(12):152-153.

[2]沈楚皓.高校实践工作坊对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究[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7(9):111-113.

[3]张悦,施韵佳,桂莉,等.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探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1):75-77.

[4]朱海燕.高校艺术设计史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美术观察,2019(2):71-72.

[5]范莹.美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建设以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包装世界,2018(7):189.

[6]李晓瑭.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构建[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7(4):111-113.

作者:李艳辉

上一篇:企业现代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设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