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5

近年来,我国80%以上的高等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招生人数增长迅速。这不禁让人对艺术设计专业是否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产生疑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民办高校教学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高校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1:

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从单向走向开放的思考

摘要: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仍存在较大的专业人才缺口,需要加快推进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专业设计人才。文章将对民办高校环境数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以往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几点由单向模式转变为开放模式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开放性

前言

在“互联网+”思想的引导下,高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越来越注重教学的开放性。通过利用网络等渠道,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内与校外师资力量的整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发展进行研究。

一、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几大模块。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对应行业的设计岗位工作,近年来,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行业获得较快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为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在以就業为导向的理论指导下,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积极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更有目的性地开展学习和自我提升活动。“工作室”教学模式起源于包豪斯学院,其核心思想是坚持走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的路径,将传统学徒制教学模式与现代艺术训练模式相结合,开展类似于作坊式的教学活动。该模式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但在民办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构建过程中,也存在单向性较强的特点,应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1]。

二、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

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的单向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内容涵盖面广泛,而且涉及范围不断拓宽,需要对专业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作出相应改进。但是从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情况来看,仍缺乏不同方向之间的协调性,单一对某个方向的课程内容进行改进,容易对学生的自主选择产生干扰,也难以全面反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教学资源整合的单向性。“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最大化地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特别要发挥企业精英讲师的作用,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训指导。但是,目前民办高校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合作水平有限,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实际仍为对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因此师资力量水平提升较慢。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仍存在偏重于理论教学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目前专业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仍然占有较大比例,而且与实践相脱节,完成理论教学后,再组织实践活动,容易影响实际教学效果[2]。

三、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从单向走向开放的具体路径

针对上述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转变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从传统的单向模式改变为开放性模式,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于互联网建立资源整合平台

在此方面,首先应从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具体岗位,为其量身订做合理的专业发展路线。应尽快改变以往民办高校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积极打造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平台,弥补民办高校自身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校企合作也是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通过构建网络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同时兼顾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并将两者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后,在所学专业领域获得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以网络平台为依托,通过做好沟通协调,由校企双方联合出资,共同打造线下实训平台。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委派专业讲师,在明确双方教学和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配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发挥学校和企业教学各自的优势,为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奠定基础[3]。

2.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开放式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下,需要对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做出进一步完善。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活动,也要考虑学生在企业中接受的实训内容,并将两者联系起来,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内容,合理划分课程体系结构。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则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除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外,应通过将创业和就业教育提前化,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围绕一个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的内容。在平时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渗透与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可采取分层分组的教学模式,为具有不同发展意向的学生分别设计合适的探究内容。通过构建开放性的课堂,采取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此外,还应该补充根据企业技术标准制定的特色课程内容,增加在校期间的实训活动,让学生随时在实训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根据企业对应岗位的要求,补充所欠缺的知识内容。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针对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下,体验专业学习的乐趣。

3.协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大力推行开放式项目教学模式

在民办高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放化发展过程中,无论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如何改变,都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性,解决以往单向教学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此方面,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针对以往课程体系设计及实际教学活动偏重于理论的情况,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同时,应积极探索适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育新形式。比如在就业方向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推行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在于要以市场实际存在的项目作为依托,并结合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等,合理控制项目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切实在项目实训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发挥企业讲师的作用,利用其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项目实操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项目规划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单向教学模式向开放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做出进一步优化。在更加开放、平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满足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在学校学习期间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从而实现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张慧.关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30+132.

[2]石莉莉,杨元帅.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J].戏剧之家,2018(05):169.

[3]张弦.基于BIM技术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28.

作者:刘莹

民办高校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2:

浅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80%以上的高等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招生人数增长迅速。这不禁让人对艺术设计专业是否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产生疑问。

民办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传统的美术院校和历史悠久的国办高等院校有着一定的差别,如何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改变或发展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更好地使艺术设计专业在民办高等院校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

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

一、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特点

一些艺术院校应该保留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争取培养出一批在专业技术上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1.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实验室,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2.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以施工图标准进行,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过程,以校内工作室性质的实验室为依托,结合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下工地了解施工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

二、民办高校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

为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大一至大三均设置速写及手绘技法基础训练,将基本的三大构成课程合并为综合构成。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能力培养。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向应用性方向发展

艺术设计类专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学与创作相互依存。因此,在制订改革方案时,要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民办高校加强基础教育和提高人才素质,使其有适应能力;要调整专业侧重,使之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艺术院校大部分专业都各具特色,但如何在特色中发展特色却是件难事。从近几年发展的一些艺术专业方向来看,多数是从专业的交叉性与边缘性着手,应该说有前瞻性,特色专业也应该具有生命力强、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良好发展空间。如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具有艺术的特征又增加高科技含量,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影响或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艺术设计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需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与学院实习基地的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使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活动,在探索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方面,闯出一条成功的路。作为高校来讲,特别是民办高校如何发挥品牌专业的作用,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对发展本学科专业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要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教育方法,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考察我们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进而制订该学科的发展规划。一个学科的构建与发展都有普及与提高的过程,目前的普及过快或许为今后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并逐渐调整到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社会需求上来。发展我们设计艺术教育的专业特色,并加以规范和整合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稳中求快地加强学科建设,使设计艺术相关专业真正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编辑/刘文捷

作者:宋成玉 于 鹏

民办高校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3: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初探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覆盖性较大,而对于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又多参照公办院校的模式,导致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趋于同质化。而随经济文化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各方向需求多样化日益增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市场的供求无法对接。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民办高校的开办特点、国内外民办高校艺术性人才培养的对比,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对此问题产生良性影响与实践。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

据“中商情报网”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民办高校已达七百余所。而其中设有艺术相关专业的院校逾八成。这有随经济发展、审美水平提升带来的人才需求,也不无部分院校追求“大”而“全”的趋向导致的盲目扩张。而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趋同,课程设置类似,人才模式化培养等问题凸显。这一系列问题致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层次差距微弱,与公办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无差别,专科人才培养向本科人才培养方式靠拢。导致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无特色,专业性差別甚微,培养层次分不开。而人才需求市场又亟需对口应用人才的尴尬供需关系。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差异化培养这一课题是基于我国民办普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办特点提出的。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趋于同质化,无差别而造成的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同轨的问题。

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开设情况。艺术设计专业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大量涌现。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基本借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理念,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几大模块组成,以培养学术研究或创新创意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二)民办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在艺术考试热度方兴正艾的当下,学习艺术设计成为许多文化课成绩欠佳的学子迈入本科门槛的捷径。而民办普通高校从文化课成绩到专业课水平的要求都比公办院校更低。直接影响民办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生源水平,及毕业后本行业的就业率。

(三)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当前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们国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支持政策,大力扶持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由于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灵活多样,不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相应的自主力更强。专业设置灵活丰富,可以更多的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教育管理更高效。以西安外事学院为例,较早的引入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学分互认,联合办学。从留学生的互派到师资队伍的交流,是许多公办院校都难以企及的。许多有留学意愿的学生放弃公办院校主动选择到西安外事学院学习,其生源素质逐年提升,教学培养目标明确,为其办学创建了响亮的特色品牌。

(四)民办普通高校办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国民办高校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也是具有普遍性的。与公办院校相比,资金的投入自筹,是比较薄弱的;经历了创建期、发展期,现国家正进一步针对民办高校做出进一步的规范,但是普遍来讲办学的硬件还是较差的;社会地位较低;同等教育水平的民办独立院校或挂靠在公办院校的民办二级学院数量仍在增长;而我国高等教育适龄生源也在缩减。民办高校的同一层次乃至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等对手正在不断增加,竞争的领域在急速扩张。

二、国外私立大学差异化人才培养

国外的私立大学开办的历史悠久,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等不同政策,对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美国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受社会文化形态影响对于创造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亦注重科学性及人文性。在美国私立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做统一的教育大纲要求,各高校有自己的发展定位。各院校的核心目地都强调对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化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与社会认同感,通过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公民整体素质。

三、我国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差异性培养

(一)民办高校的竞争力的形成特征:

1.竞争个体间要具有价值;

2.竞争个体间的异质性;

3.民办高校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

4.民办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要具有难以替代性;

5.民办高校的教育方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差异性培养改革方法:

1.基于民办高校灵活自主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民办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均有较强的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可借鉴西方艺术设计专业先进的工作室课程——即实践课的开设与选修,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除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学专业要求及爱好选择相应的工作室(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独立的和可发展的设计思维模式。

2.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进行改革。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应拓宽专业的广度。增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设,增加学科整体性和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性。丰富、增加修养、美学教育,从而开发学生的自主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实现学生再学习的可持续性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可能性。

3.专业、公共选修课体系的建立。将哲学、文学、美学、艺术讲座、艺术考察等课程纳入到选修课体系之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发挥不同学校所处地缘及文化优势,进行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塑造。如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于上海本地经济文化优势;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围绕景德镇经济特色开设,以陶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而开设课程。

4.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切实培养。大多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短缺,建立诸多工作室在经济投入上有压力,而与企业共建实践实训基地,既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也能适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实践技能的建立。

通过对民办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针对民办高校的生源特点、结合地域性市场经济、文化需求强调实践、操作性的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差异化教育、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做到对市场具有适用性、而又有相应指导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培养做出良性的补充。

注:本文为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同质化发展问题与差异化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544066 。

作者:李晓旭

上一篇:银行保函索赔条款思考论文下一篇:垂直管理部门监督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