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理论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很重要的途径,它帮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当前,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程度远远不够,这源于其教育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单纯地课本教育,单调而乏味,失去了建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改理论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改理论研究论文 篇1:

课改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与评价脱节的理论研究

一、课改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一是得过且过取向;二是改编或适应取向;三是忠实或精确取向。第一种取向是避开问题,而不是指向目标。第二种取向意在重视课程实施者的变通运用。而第三种取向,则是实施者完全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不管适当与否,都依样画葫芦。从我国现阶段的各种事实来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实施遵循了第三种取向,即自2003年4月我国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言文教学也有相应变化。

为数不少的教师爱跟风,这就导致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两极格局。2003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是“文”和“道”的统一。在这样的指挥棒下,铺天盖地的文章跳出来指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关注“工具性”,即“文”,而忽视文言文的“人文性”,即“道”。大多数文章极力抨击传统文言文教学的腐朽,提出应该在课堂上缩短文言文字词句翻译的时间,更有甚者提倡完全不要这一环节的时间,而是放在课下学生自己完成。新一轮的文言文课堂教学高举人文性的旗帜,整堂课程都只在人文性的感悟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用之于白话文的阅读目标用之于文言文教学中

白话文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提倡起来的,它广泛吸收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因而,白话文的阅读目标在于重文理,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感悟。采用白话文的阅读目标来展开文言文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抛开文言文的中国特色,采用西方思维方式来教学,打破惯有思维,断章取义,统而概之来完成文言文教学。

总之,将白话文的阅读目标完全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当中,实行文白混教,淡化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界限,是以现代文的思路统摄文言文,引导学生重文理而轻文字,使学生的学习零碎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扎实。

2.将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综合性”极端应用

越来越多的教案表明,现代的文言文教学以凸显“人文性”和“综合性”为主,认为只要做到了“人文性”的感悟,“综合性”的概括,这堂文言文教学就是好的。而“人文性”的综合感悟,又以学生为主。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语文老师把严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散乱的、不系统的、没有指导的所谓“学生主体”活动。老师主要让学生学会感悟,至于怎么感悟,没有明确的说明,也没有办法说明,这样的感悟,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老师只有把大家说的都总结起来,最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散漫凌乱,对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吸收,甚至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生学的知识完全是错误的。

二、文言文教学与评价的脱节

课程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由于我国国情的原因,我们多采用目标评价,而目标评价又以高考评价为主。

然而,通过对2003-2011年以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分析发现,课改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与高考评价存在脱节的现象。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共20分,其中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占分14分,内容分析占分6分。2004年文言文部分共20分,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占分14分,内容分析占分6分。2005-2011年文言文部分共19分,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占分13分,内容分析占分6分。

在全国卷的文言文考试当中,我们发现高考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的把握,即对文言文“工具性”的掌握和运用,这与当下我们提倡的所谓摒弃工具教学,走向人文圣殿的文言文教学是脱节的。也正是由于如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迷惑不解,我们既不能走以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又不能走人文体悟的圣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老师们的迷惑是有道理的,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不完善的地方,而文言文的评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样,实施和评价的不同步,会导致文言文教学的进一步衰竭。那么,要解决两者的脱节问题,就应当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学有目的,评价有反馈的双向统一。

三、文言文教学与评价的和谐统一

1.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其实2003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一目标告诉我们,文言文的“工具性”教学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课改前这一方面的教学出现滥觞而对其全盘否定,然后在全盘否定的基础上又全盘肯定“人文性”教学,把两者极端化,造成“人文性”教学的滥觞,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高考学生在文言文这一部分的得分并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两极化的后果。

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我们可以借鉴容理诚老师执教《劝学》的案例,正确运用白话文教文言文,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用白话文而不是用白话文的教学目标来教学文言文。容老师以文章的第三段为例,通过“听答”、“听写”两种方式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并且理解文言文单音节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抽取典型的文言句式加以归纳,让学生掌握此段文言文的一般规律。然后,是“训练与测试”,容老师将自己根据《史记》改编翻译的一个白话文故事让学生参考学过的《劝学》第三段翻译成文言文。在翻译过程中,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的忙于查找工具书,有的在互相交流,容老师则在旁边适时的加以指导。整个课堂既安静又忙碌、既和谐又高效,既是“工具性”的课又是“人文性”的课,既有学生的主体又有老师的主导,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能力,又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生不仅能熟悉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更能读懂教材外的浅易的文言文的内容。

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建议:加大主观题比例

为什么同样是语段阅读题,文言文阅读却要遵从所谓的“标准化”让选择题独占鳌头,而现代文阅读题却只有一两道的选择题。难道说我国古代的文本过于艰深导致学生无法用现代汉语阐释?还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视了文言文能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给养?由于对于古代作品的评价未必做到千人一面,那么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简答题的优势明显要高于选择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主观题来抒发感想,而阅卷者完全可以采用与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相同的批改方式来评判。

高考文言文必须体现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试卷应该重视主观性试题。让学生在考卷中能够发表见解,提出个性化意见,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和考试才能真正培养、检测学生的真实的文言文水平和能力,也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一些工具性的能力,还应该包括思想品德、审美鉴赏、知识拓展、情感价值观等人文性的能力。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从加强文言文的语感教学和语感评价方面入手。

语感能力是文言文能力的核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其实就是学生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的整体领悟,它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成过程。

培养语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而在评价过程中,则可以借鉴现代文阅读评价的方式,以主观题来展示学生的语感能力。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和评价的过程中相互统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才能真正让文言文教学越来越有滋味。

作者:干芳洁

课改理论研究论文 篇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研究

摘 要: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很重要的途径,它帮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当前,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喜爱程度远远不够,这源于其教育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单纯地课本教育,单调而乏味,失去了建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因此,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喜爱程度,是当前教育工作一个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任务。而近几年来,就业压力日渐严峻以及全面性人才的需求,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各个方面要求自然水涨船高,而对于其政治思想觉悟性的要求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多的思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在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供给方面,经济学中与指相对应的术语是需求侧。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教育水平很大一部分限制来源于经济发展,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很多学校都会倾向于需求侧的培养教育方向,而供给侧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培养和重视,而现在所需的全方面人才在政治素养有了新的要求,所以以供给侧为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将显异常重要。

一、改革的原因

1.全球化带来的思想转变。可以说,全球化给我国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国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欧美等国的资本主义思想也随之进入了我们国家,这深深的冲击着我们国民思想,对于一个新观念的接受程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可以说国民的思想很大一部分已经开以发生了转变。而影响最大的就是思想根基不稳健的学生们,这些本来就不是很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最新的习近平系列讲话的精神的学生们,开始盲目的去推崇国外的思想理念。所以如何将我国贯穿国家始终的社会主义思想,深深的植入学生的脑海中,让其有深刻的认识,并了解社会主义的真正魅力所在,从而达成建立将社会主义进行到底的决心,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们难题。

2.教育水平带来的传承难。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而不得不承认,现在很多高校在对于供给侧方面的要求不严,导致很多思政课老师自身的水平也是有限的,他们自己尚且无法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融会贯通,无法将书本知识与当代的各种方针政策以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相结合,所以根本无法这份伟大思想进行传承,而学生本得到的教育也只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国事践行过程中起到的伟大指引作用,更意识不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伟大方针在国家各个方面建设中所起到指导作用,所以无法感觉到社会主义思想的美魅力之处,更加无法爱上这门充满着学问的学科。所以每一位思政课考试都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理论牢牢谨记在心,时刻关注实时动向,将理论与实际贯穿,得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的投身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改革的内容和方式

1.改革的内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沿着历史的脉络,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结晶,提出了各个时代具有影响力的思想、结论和民族精神,那么如何将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学习养分,从而成为全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一直是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而本文将从供给侧进行内容改革进行简单的总结:首先教学内容上应该与当代时代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相贴近,让学生们能参与到当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的探讨,以及上升到重大国事问题的研究上,让书本的知识更加生活化和具体化。而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查找适当的事例,来加入到课程中以供学生们进行研讨,加深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实践性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指引价值,在实践中过程进行自我感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革的方式。在我国现在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单纯理论知识枯燥,教学方式乏味,没有任何的灵活性的创新性,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完全无法做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只会让学生产生各种的厌烦和对自己的丧失信心。用什么方式和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成为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可以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知识内容特别的复杂,而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中,我们也寻找到很多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有其资深的局限性,而每个学校的人员素质是不一样的,专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仅仅只是用一种教学的方式是不够的,只有针对各自的教学内容,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也在飞速的提升,以网络为背景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自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因为传统教法导致的理论课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得以缓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所需要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就必须改革,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平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颖川.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2-25.

[2]杨亚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94.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115-125.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作者:闫瑜

课改理论研究论文 篇3:

蝶变

2016年中考,偏居于黄梅县城边缘的民办学校——育才实验学校——又放了一颗“卫星”:221名毕业生中,升入普通高中及以上的共计206人,上线率达93.2%;其中,重点高中73人,上线率达33.0%,整体教学质量在全县同类学校中独占鳌头。

“中考成绩只是我们持之以恒建设高效课堂的副产品。”校长胡文生显得淡定、从容,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他的底气来自于学校六年来锲而不舍地推进课改。鲜为人知的是,八年前,这所民办学校生源惨淡,教师流失殆尽,一度濒临倒闭。课改让学校得以“涅槃”重生,近年来,中考屡创佳绩,其势有如一根没有拐点的上升曲线。

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追溯至课堂,也都必须经由课堂去解决

2008年7月,胡文生履新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校长。在此之前,成立四年来学校已经走马灯式地换了三任校长。

“2008年秋季,我们一个重组后的毕业班只有14名学生,原本与他们一起走进校门的有150名学生,两年后其他学生都流失了,流失率超过90%。”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育才实验学校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择优考试,也不分重点班,学生构成95%以上是农村留守儿童。

“这是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但这也加大了办学治校的难度。”胡文生说,刚接手时,学校教风散漫,学风极差,纪律废弛,几近一盘散沙。

猛药去疴。为了稳住摇摇欲坠的学校,胡文生雷厉风行,狠抓教育教学常规,严肃教风学风。经过高强度治理,学校发展态势得以稳定。在“车轮战”和“时间加汗水”的高压模式下,教学质量开始略有起色。

“经过两年时间艰苦努力,我们稳住了学校工作的大局,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发展陷入瓶颈。”胡文生说,“民办学校首先要解决生存危机,没有好的校风学风,没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生存就成为问题。”

学校何以突围?出路在哪里?未来向何处去?

“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课堂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去解决。”有着25年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胡文生认识到,在传统课堂,学生仿佛是个容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课堂上只有老师单向的传授,没有学生的思维碰撞,只有老师卖力的表演,没有学生主动的参与。“从根本来说,传统课堂导致师生关系异化、错位,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教学关系割裂、扭曲,没有真正实现互动,没有生成。”

胡文生认为,主体地位的缺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和能力,不会学、不肯学、不能学,效率低下,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和“学困生”现象。

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课改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改革攻坚战

2010年10月,黄梅县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校长赴山东名校考察。在杜郎口中学,胡文生震撼、佩服、兴奋、激动,他不知疲倦地挤进各个教室听课观课,背包里收集了所有能够弄到的课改资料,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观课笔记和感想。

“崔其升校长的报告,更是令我醍醐灌顶,获益良多。杜郎口中学十年磨一剑的课改,让我看到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曙光。”

但是,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课改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重生”往往意味着需要忍受涅槃过程中的种种痛苦和考验。

胡文生带领一班教学骨干组成课改攻关小组,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每一个周末和节假日,他们一起研究磋商,反复分析、争辩,拟定课改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课改顶层设计方案,谋划教师培训路径和方法。

人,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要想顺利地推进课改,必须首先对全体教师来一场思想大解放,赋予教师们改革的内驱力,汇聚一股强大的自下而上的内生力量学校。通过不断的“唤醒”和“点燃”,学校把专业成长的路铺到每位教师的脚下。

坐下来“学”。学校给每位老师下发《杜郎口“旋风”》和《高效课堂22条》,以及经过系统梳理的、丰富的课改学习资料,频密地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从胡文生开始,校领导带头编写导学案,带头上示范课。每周六下午,组织课改论坛,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

走出去“看”。2010年11月18日,学校组织六至八年级科任教师奔赴全国课改名校、江西省武宁宁达中学学习。武宁宁达中学成为教师们出访的第一站,此后,学校每年都选派各个层级的教师出去考察培训学习,教师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课改名校。

请进来“教”。历年来,从实践经验丰富的课改先行者,到理论研究成果卓著的学者,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请来全国各地的专家讲学送教,为教师们打开眼界、传递新知。

经过将近三个月密集的学习、辩论、研讨、示范、观摩,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初步形成了强大的课改舆论氛围和心理气场。2010年11月的最后一天,学校正式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动员大会。

在会上,作为课改总策划、总指挥,胡文生作了动员报告。他斩钉截铁地对全体教师说:“全面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实施素质教育,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是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打赢的一场改革攻坚战。”

管理和评价犹如两条轨道,轨道缺位或是失灵,‘课改动车组’必将偏离方向或出轨

行动,是课改的最高纲领。2010年12月1日,七八年级率先开始课改试点。老师们撤去讲台,在各个教室的四面墙壁上都配备小黑板,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六至八人一组围圈坐,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课改:立足校本,构建“三自”课堂教学模式。

那么,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的“三自”课堂究竟是什么呢?

“操盘手”胡文生解释说,“三自”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服务、指导下,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借助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展示学习、反馈学习等方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一种课堂教学思想体系。

据胡文生介绍,“三自”课堂教学模式由“三模六环五课”,即“三大导学模块”“六个环节导学流程”“五种基本课型”组成。其中,“三大导学模块”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即自学(定向导学)、自展(展示提升)、自评(反馈测评)。

具体而言,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自主解决预习导学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全班交流时提出。

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

反馈测评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检查和总结。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针对测评反馈出的问题,帮助“弱势群体”及时补救,尽力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同时,优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巩固拓展,形成能力。在这一环节,组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组员帮助,教师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精讲。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机制都需要围绕课改进行相应的调整,为课改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课改顺利推进。在各项工作中,又以管理和评价尤其重要。

“高效管理和科学评价犹如火车道的两条轨道,轨道缺位或是失灵,‘课改动车组’必将偏离方向,或者出轨,最终导致课改的失败。”胡文生说。

为了充分体现工作重心,保障课改顺利推进,课改攻关小组反复求教于专家和同行,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细标准、多层面、高密度、速反馈”的管理与评价制度。

管理上,实行两展、五评、一小结、一奖惩制度。督察组每天把检查结果在门厅公示板上和电子办公平台公示展评,打出分数,列出优缺点;每天组织五个层面的检查,督察组、学科主任、学科组长、班主任、学生,各检查人员对检查情况作出各自的判断,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评价网络;每周对课改情况进行小结;每月一次综合评比,分层评价,当月兑现奖惩。评价权力下放,管理责任上移,所有评价直指课堂。

评价方面,关注“五度”,即课堂参与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重视过程评价,设计多个工作用表,严格监控教学流程和各环节的有效落实,建构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网络,用适时的、适切的评价方式来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查、落实、反馈、提升等功能,为高效课堂的良性发展收集有效信息,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对每个月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教师数量和等级评定情况,进行动态的量化统计,教师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将作为评选“课改之星”“课改先锋”及“课改名师”的重要依据。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拥护课改、敢为人先、善于钻研的教师队伍,是课改成功的基本保障。学校规定,全体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研修,必须“过三关”:课堂过关、课题攻关、赛课闯关;每周六下午第一二节课(学校实行月假制度),是育才实验学校教师们的“论剑”时刻;每学期开展全校教师每人一课活动、新课堂模式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考评课多轮赛课,促进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

改革,从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调整、动态平衡的过程。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不断自我革新的教学思想体系。”胡文生说,学校的课改顶层设计,每年秋季开学之初,都会依据推进状态作出适当的修订和调整。“启动课改以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探索、验证、思考、总结,在具体的课改实践中,不断反思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调整课改的操作细节,使之更加完善。”

浴火重生,课改成功破解了学校发展的双重困境

课改激活了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的生机与活力。课堂一扫以往的沉闷气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师变身为引导者、点拨者、设计者,课堂再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有了疑问或者看法,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表演、作秀,而是课堂的常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堂参与度提升了,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课堂教学环节之外,课堂上再也没有旁观者,小组成员们或热烈争辩,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或大胆展示……课堂焕发出来的生命成长的活力,学生们种种创造性的表现,往往令老师们惊讶不已。

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得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整体提升,中考成绩连创新高,升学率逐年攀升,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被县教育局授予“黄梅县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慕名而来的学生及家长络绎不绝,每到新学年开学之际,学校不得不严格控制招生人数。

课改六年来,黄梅县育才实验学校的每一名教师也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蝶变”与成长。2011年9月,生物教师沈静在黄冈市、湖北省优质课说课比赛中均获一等奖;11月,语文教师王超平、历史教师蔡伟均获得黄冈市讲课比赛一等奖、湖北省说课竞赛二等奖。2012年11月,蔡伟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历史课说课比赛,斩获二等奖,语文教师官少萍在黄冈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近年来,在市县级教学比武中,学校各科教师斩获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2014年6月,学校被授予首批“黄冈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16年9月,校长胡文生被授予“黄冈市首届卓越校长”称号。

“我们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以自我造血的方式,成功破解了民办学校普遍面临的师资和生源双重困境。”胡文生欣慰地说,课改,不仅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还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实现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培养目标。

作者:鄢志勇

上一篇:现代影视广告论文下一篇:体验式钢琴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