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品牌策略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6年至2013发表在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学报及高校学位论文对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娱乐新闻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创新、未来发展策略;娱乐节目品牌策略;探讨电视娱乐节目文化价值等方面。同时,经过分析得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期刊品牌策略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期刊品牌策略管理论文 篇1:

强化内容生产,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栏目主持/林晓芳

企业的发展包含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种模式,前者是“做大”,后者是“做强”,两者紧密联系,并行不悖。石宗源署长曾深刻地指出:“大”是指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能力,而“强”是指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集团在做大规模之后,必须迅速地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强,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必须重点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作为以“内容提供商”为战略定位的出版集团,其主业就是内容生产,其核心能力就是内容提供能力。广东省出版集团从去年出台《关于加强内容生产,促进主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五项创新”和构建“五项机制”,到今年召开内容生产工作会议,树立“八项坚持”,集团上下逐渐廓清了思路,统一了认识,主业意识得到强化,内容生产理念得到升华。纵观国际传媒集团近几年的发展,无一不是通过购并、重组来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通过品牌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来促进核心能力的增强。“术业有专攻”,出版社的发展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因此,集团在“十一五”出版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抓好内容生产的两项策略——品牌策略和专业化策略。

品牌有不同的层次,出版集团的品牌应该是集团品牌、出版社品牌和出版物品牌的统一体。由于我们集团并不是一个专业性的出版集团,其所属出版社的出版领域较广,出版种类五花八门,很难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专业性强的产业聚合点。美国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贝利曾说过:“出版社并不因为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而出名。”因此,集团品牌策略的重点在于强化下属出版社的原有品牌,为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创造平台。出于这一目的,集团今年与《羊城晚报》花地版合作打造“广东出版在线”栏目,重点对作者、出版物、出版人、出版社等进行全方位推介。出版社品牌不仅仅是对读者的吸引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作者的号召力,良好的出版社品牌,就能把一流的作者吸引到出版社来。

品牌与专业化息息相关,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形成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产品特征是形成品牌特色的关键。为此,集团要按照内容生产规律调整优化出版结构,继续扩大集团在政治、教育、经济、科技和文化文艺等出版领域中的优势,确立基础教育教材教辅、工具书、大众读物、专业图书等多条产品线。因此,各出版单位要将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资源优势转化为出版资源优势,摒弃“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的短期行为,坚守专业理念,明确自身定位,找准自身优势,适当收缩战线。例如人民社重点做好大政治这篇文章和区域社会文化板块;教育社把主力集中于大教育板块,除基础教育教材教辅外,还需在大教育板块内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社重点做好实用科技读物、“三农”图书的出版,关注科技领域的新成果;花城社全力打造文学类图书和期刊,重点树立“长篇原创”品牌;新世纪要在继续维护已有品牌教辅的基础上,努力开拓青少年读物;经济社坚持走以实用实效性财经读物为主的出版之路,并争取将经济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出版物;海燕社主攻教育类音像电子出版物,并加强与图书的配套出版;语言社立足于语言学习类有声读物的出版,谋求与教育培训、网络出版的互动发展,等等。各出版社都须在各自领域的细分市场里有一两个板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各出版社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其后的快速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内容生产,事关集团的改革全局,事关集团的长远发展,是我们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们力争把集团的内容生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走出一条以内容生产推动产业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作者:李夏鸣

期刊品牌策略管理论文 篇2:

电视娱乐节目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06年至2013发表在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学报及高校学位论文对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娱乐新闻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创新、未来发展策略;娱乐节目品牌策略;探讨电视娱乐节目文化价值等方面。同时,经过分析得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文化价值

一、引 言

电视娱乐节目在国内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之势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在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后,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更引人注目。

电视娱乐节目不是从电视产生就有了的,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悉的只有电视文艺节目,而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要比娱乐节目的外延要广得多[1]。中国本土的电视文艺节目如相声、书评,到20世纪90年代央视播出的《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节目定义为电视综艺节目,而《快乐大本营》的热播让电视综艺节目转向电视娱乐节目。总体来说,电视娱乐节目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2]。电视娱乐节目的目的是让观众消遣娱乐,重视参与性。21世纪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媒介融合程度加深,电视媒体为争夺受众而大量制作娱乐节目引起关注。笔者以2006年1月~2013年12月为时间界限,采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娱乐节目”共有245篇,“电视娱乐节目”共检索到1332篇相关文章。其中:学术期刊1103篇、优秀硕博论文128篇、报纸文章95篇、会议论文6篇。从时间分布来看,2006年112篇、2007年150篇、2008年97篇、2009年156篇、2010年195篇、2011年207篇、20012年223篇、2013年191篇。这些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大部分是分析电视娱乐节目(限娱令后)的困境、及节目的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如:孙玉双、田蕾《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误区与创新》[3];谢盼盼《“限娱令”背景下对省级卫视发展的几点思考》[4]。还有对新闻媒介经营的研究,如:常砚溪的论文《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品牌经营的策略研究》[5]。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能理性指出电视娱乐节目面临的问题,从各个角度阐述电视娱乐节目的机遇。

本文试图基于电视娱乐节目论文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电视娱乐节目的报道,对2006年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讨论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评价。

二、电视娱乐节目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了二十余年。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在发展的过程中,娱乐节目成为电视媒体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在电视娱乐节目激烈的竞争、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节目的同质化、低俗化、平庸化。张玮和杨棪在《浅谈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中谈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低俗的传播品味、低级的传播内容、低效的传播模式[6]。郝青在《浅析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及发展》中也谈到面临问题主要为一是收视率低,二是内容低俗[7]。

研究者阐述了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为迎合少部分受众需求,节目内容“三俗”化;二是过度追求收视率,“跟风”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缺乏节目创新意识,电视娱乐节目主要依靠于购买国外节目版权。

三、电视娱乐节目缺乏创新意识

现如今,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数量很多,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然而与数量上的庞大形成对比的是,让人唏嘘不已的是节目质量。各娱乐节目之间形成相互抄袭,让作为信息接受者的观众无可奈何[8]。针对电视娱乐节目产生的问题,节目创新是电视娱乐节目保持高收视的唯一出路。

一些研究者认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应从内容、形式上提升,主要表现在创造新的表现形式,呈现方法;引进新的节目样式,注入本土化特征;扩大节目的受众参与模式;增强节目的个性化特征(如:超级女声)[9]。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应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价值上创新。电视媒体产业开始逐渐产生品牌意识,考虑品牌定位,开始注重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性和节目品牌的塑造[10]。

四、对电视娱乐节目的未来发展策略

广电总局为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在2011年10月正式下发“限娱令”。2013年10月,广电总局向卫视下发“加强版限娱令”,要求每季只有一档歌唱类选拔节目进黄金档,每天至少播半小时国产动画。广电总局不断加大对电视娱乐节目限制,电视娱乐节目在发展上遇到瓶颈。要解决这些困难,电视娱乐节目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注重节目本土化、突出节目差异化等,来寻求电视娱乐节目的更好发展。根据受众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将受众细分后定位,来制作节目,让娱乐节目产生差异。娱乐节目的差异化除了受众定位,还有节目的叙事方式、内容、主持风格等。总体来说,多数研究者对电视娱乐节目未来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更新快、数量多能满足受众需求。

五、电视娱乐节目品牌策略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中国新闻界通过反思,达成了对新闻传播事业性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共识。媒介产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的媒介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认同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在企业化模式下,电视娱乐节目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今,中国的电视产业创造媒介品牌,消费品牌优秀的媒介产品,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媒介经营战略趋势[11]。电视娱乐节目创建品牌策略,首先应确立品牌定位。节目的定位要求节目制作人对节目的思想内容、受众群体、节目样式、风格做出划定,节目的定位带来的目标群体的收视率。以浙江卫视为例,卫视旗下的节目以节目的内容和观众明确定位,制作出符合全民娱乐的受众路线和主持人艺术化的发展路线,全方位的展现浙江卫视娱乐节目的定位特色[12]。其次,电视节目差异化。娱乐节目的差异化是打破电视节目同质化的重要措施,差异化战略在电视娱乐节目创作中的表现:一是节目理念上的差异化,由平民化转向专业化;二是主持人定位上的差异化,由熟悉化走向陌生化;三是嘉宾设置上的差异化,由强调相互差异转向强调自身蜕变[13]。

六、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

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迅猛,电视节目在带来娱乐性的同时也传递着文化价值。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就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14]。因此,电视娱乐节目承载着传播文化的使命。电视娱乐节目中传播文化品味、人文关怀,也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节目给受众带来娱乐时,也进行文化价值传播。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传播的路径:提升节目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用品牌带动收视率;突破娱乐节目的局限,丰富节目形式,满足受众需求(如:年代秀);关注人文关怀,利用自身优势传播正能量。马静在论文中从宏观上提出了从文化品味与审美趣味的统一;人文关怀价值来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价值[15]。

七、问 题

综观多年来学界与业界对电视娱乐新闻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于注重定性研究和个案分析,大多以电视娱乐节目在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发展策略等主导进行总结及评价,缺少定量分析。学者热衷于对各时期流行的娱乐节目进行分析,提出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指出的发展策略缺乏新意,而缺少从受众角度考虑制作电视娱乐节目,打破受众被动接受的传播模式。

2.在研究过程中,有学者对电视娱乐节目定义的理解含糊不清,表现为直接用电视综艺节目定义电视娱乐节目。同时,在1332篇样本中,多数论文是针对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经验、发展,缺少理论深层次的探究。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讨论限于现实意义的讨论,缺少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结构失衡进行评述。

3.研究价值上,研究者限于对国内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研究,缺乏与国际电视娱乐节目的联系。虽有不少研究者运用外国传播理念来解释传播现象,也只是停留于问题的表面。

在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中,应扩宽对其研究的范围,突破传统的局限,多角度的对电视娱乐节目进行分析:

1.重视受众地位,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重视受众的需求,让这种需求来引导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

2.将电视娱乐节目与媒介生态学相联系,从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出发,平衡三者关系。

3.建立合理的节目评估体系,拒绝节目品质的低俗化,传播正能量,在电视娱乐节目中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在强大的“限娱令”的背景下,各台在娱乐节目上竞争加大,这也减少了电视节目的同质化、低俗化,逐步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质量,加大娱乐节目的创新性,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从两次“限娱令”可以看出电视娱乐节目应不断改进与完善,也使研究者的思考更加理性。

参考文献:

李瑞植,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2004(6).

郭晓琳.通过“超级女声”浅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方向[J].理论界,2009(8).

孙玉双,田蕾.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误区与创新[J].现代视听,2010(1).

谢盼盼.“限娱令”背景下对省级卫视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闻界,2011(8).

常砚溪.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品牌经营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张玮,杨棪.浅谈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J].电影评介,2012(23).

郝青.浅析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及发展[J].经济师,2011(6).

张晗.省级卫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应对策略——以《年代秀》和《我爱我的祖国》为例[J].声屏世界,2013(10).

石磊.浅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方式[J].当代经理人,2006(9).

安珊萱.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石广生.中国加入WTO和参与经济全球化[M].国际贸易出版社,2000.

陈明瑶.浙江卫视频道娱乐节目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10.

周敏.差异化战略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运用[J].视听界,2013(2).

刘智.中国文化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马静.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及文化价值探析[D].辽宁大学,2011.

[责任编辑:艾涓]

作者:田瑶

期刊品牌策略管理论文 篇3:

英语类图书出版盈利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书业市场改革的进行,各类图书层出不穷,因而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英语类图书作为其中之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实现盈利还需进行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英语类图书出版中的传统盈利模式及品牌延伸盈利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语类图书 出版盈利模式 对比 分析

一、图书出版盈利模式概述

图书出版盈利模式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了解。广义方面来说,图书出版盈利模式指的是图书出版方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图书经营的过程中构建的一套业务及商务结构。其中,商务结构指的是对外出版企业的交易对象及其方式、手段、规模等相关的商务内容和结构。业务结构指的是为达到商务结构的相关要求,出版方对内开展的一系列研发、采购、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业务及其结构。商务结构针对的是出版方关于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问题,而业务结构针对的则是出版方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益问题。狭义方面来说,图书出版盈利模式是出版方在拓展经营活动时所确定的一套稳定、系统的标准盈利方式和方法,即所谓的赚钱渠道。

从方法论角度来说,图书出版盈利模式需要注意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读者需求,寻找契合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浅阅读”方式已然形成,它以读者为中心,充满不确定性,颠覆了传统阅读模式。读者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并非品味,仅仅浏览而已。这些特点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撑点,图书出版方应抓住此特征,以读者兴趣为基点,拓展企业的盈利空间。

2.根据长远需求,领先发展思维

由于网络时代下,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图书出版方应具备超前思维,放眼企业的长远需求,做到未雨绸缪。但应当注意的是,若过于超前,可能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和接受。因此,图书出版方须把握好尺度,盈利模式仅可适度超前。

3.融合多种资源,提升盈利空间

图书出版企业的优势在于出版方可积累经验,并获得大量的内容资源。因此,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并根据要求赋予其新的盈利价值,是各出版方必须重视的问题。图书出版方的资源整合主要由如下方面构成:媒体关联整合及其扩张、品牌整合及其扩张等。

4.重视专业化,提高竞争力

如今,各种图书出版的专业分工愈来愈显著,读者的需求也更趋多样化,因此,大而全的模式已不合时宜,需对读者和市场进行细化,加强图书的专业化特点,提高出版企业的竞争力。出版方不仅要针对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进行研究,还要强调某类产品的专业化服务。

5.发展战略合作,完善竞争与合作关系

经济全球化标志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竞合时代的到来,这一方面要求出版方在同行建立商业联盟,另一方面也要求其不断寻找同媒体、IT等相关行业间的商业联盟,并借助其盈利模式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确立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进而不断增强出版企业的竞争力。

二、英语类图书出版盈利模式的类型及其对比分析

通常来说,英语类图书出版盈利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传统盈利模式和品牌延伸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英语类图书出版的传统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1.长销盈利模式

长销盈利模式的特点在于投资见效相对较慢,但其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要想确保其持久生命力,须确保企业的潜心运作,确保选题策划、出版运作两方面相互配合。同时,针对市场走向,准确进行自身定位,结合企业的优势进行选题,努力做到图书首次出版即可吸引固定读者群,为英语类图书的长期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期销售过程中,鉴于之前已完成了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因而在宣传方面的投资可适当减少,但须在形式及内容方面不断创新,如推出修订本,或在原书的基础上推出系列图书等。此模式中,由于编辑、校对、排版等方面的固定成本已支付,因而制作费较少,所以,英语类图书出版企业可通过此盈利模式,以相对较高的折扣作为利益驱动。除此之外,由于长销书形象相当好,因而可借助于“读好书”媒体或者社会活动等方式,对英语类图书进行低成本宣传,以期在读者群中获得好评。

2.畅销盈利模式

畅销盈利模式,即在市场上实现英语类图书的大量销售,此盈利模式较其他模式来说见效快且收益大,因而是英语类图书出版企业传统盈利模式中的另一大类。

畅销盈利模式关键是如何在同时期内、同类图书中,实现图书的销售量名列前茅。虽然畅销盈利模式有迎合读者的感觉,但从英语类图书的选题设计方面来说,此方面的迎合并不是贬义,恰恰反映了图书出版企业对当前市场的准确把握。要想将英语类图书打造成为畅销书,必须对所策划的选题进行精心酝酿,对市场营销进行“密集轰炸”,还需短期内对大量读者群进行大量销售,所以,须以当时当地的读者需求为依据,进行爆发性话题的营造。同时,可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基础通俗英语类图书的设计,也可根据社会的热点进行时事热点英语类读物的设计,还可根据市场运行规律进行市场热点英语类读物的制造,最终成功地将英语类图书打造成为畅销图书。应当了解的是,畅销书的时效性相对较高,且通常仅通过英语类图书自身,几乎无法在短期之内形成很大的反响。所以还需进行规模庞大的宣传渠道的配合,以实现最终的潜在销售。

总体来说,长销和畅销这两种盈利模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有些畅销图书本身就具有长销潜质,而对于这些畅销图书,可通过迅速跟进的方式,尽快形成品牌。

(二)品牌延伸盈利模式

由于图书企业通常将图书的内容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因而可通过品牌延伸构建英语类图书企业延伸盈利模式。结合当前形势,此盈利模式可针对英语资源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下文重点就品牌延伸盈利模式作一分析。

在书业同质化愈来愈高的今天,品牌已成为消费者选择过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品牌延伸盈利模式不仅反映了各种图书的市场需求,还反映了书业企业的价值取向、资源、经验等,多样化程度高,发展性强。因此,英语类图书出版企业应不断开拓和创新,积极探索并最终形成属于本企业的一种或多种良性品牌延伸盈利模式,为英语类图书出版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

1.品牌延伸盈利模式的基本策略——品类分异理论

对英语类图书而言,在确定价格的条件下,此种图书可通过提高图书的品牌品类度,然后通过有效的品牌策略,实现英语类图书盈利的短期甚至是长期均衡。一旦形成了新型需求曲线,便可提高价格并实现盈利。

品牌经济学认为:要想提高品牌的品类度,关键在于选用同竞争品牌品类相反的方向,即所谓的“品类分异对立定理”。因此定理认为,对于某特定图书来说,可进行多个品类的刻画,然后准确找出一个同现有对手品牌相异的品类,并配合有效的品牌策略,即可避免价格战,从而成功开拓市场,实现盈利。不过如何在大量不同的品类中选择那个“最准确”的利益点并不容易,此定理认为所有事物均为一个矛盾体,有大小和贵贱之分。根据人们的习惯性记忆,在无意识情况下仅能记住此事物的两种相反面。因此,各图书的品类分异通常仅有两个有效方向,即矛盾双方。所以,需先找到此图书的对手品类,然后选取同其品类完全相反的方向,进而实现英语类图书品牌的创新。

2.弱势品牌打造策略

根据上述定理,初进市场的弱势图书必须先进行品牌的创造,进行与现有强势品牌相对立的一个或多个品类点的选取。

(1)品牌的品类分异及其定价

要想开创一个新品类,须先对竞争企业进行系统调查,并准确找到其定位点。在品类定位后,进行定价。理论上讲,一个品类存在无数个价格区位,即便除去成本及目标读者购买能力者两方面因素,还存在诸多价格选择区间。通常读者最易注意最低及最高这两个价位上的图书。所以,英语类图书进行定价时,应避免中间价格区位。

(2)钉子模型

对英语类图书进行品牌建设时,需根据品类分异对立定理,根据“对立共生”原则,通过提高需求敏感性、传播可信性、利益单一性、商标单义性、终端确定性及记忆持久性,尽可能降低目标读者群的选择成本。在竞争对手品牌建设已成熟的状况下,弱势图书采取何种策略来对自身品牌进行创建,在品牌经济学中已有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实践性相当强的模型,即所谓的“钉子模型”。

弱势品牌在进行品牌构建时,需注意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品牌目的。反映的是品牌为满足某类读者群的需求,引发其某种情感共鸣为目的。先细化市场,然后确定目标读者群。进行图书品牌策划时也应首先分析目标读者的利益及其精神需求,通过针对具体导向,结合该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形式最终确定下来。

第二,品牌现实。反映的是为达到所确立的品牌目标,新图书品牌应针对各品牌信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可控因素、可争取因素及不可控因素,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手段。

第三,品牌目标。反映品牌建设过程中,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达到哪种程度的内容。品牌打造过程中,需不断投入,不断调整。由于所有企业资源都有限,因而应以企业资源情况为依据分阶段实现。在图书品牌的创建期、形成期及维持期,需采取不同的策略。

第四,品牌路线。反映的是品牌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需对新品牌的内外环境分别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对应的计划。

第五,品牌主题。反映的是为实现品牌目标,不同时期品牌建设的核心具体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读者群及其需求的改变,并对核心进行建设。

第六,品牌策略。反映的是采取何种措施以实现品牌信用程度的提高,主要由竞争、促销及团队等相关策略组成。

(3)强势品牌延续策略

对于强势图书如何继续维持其强势,也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品牌延伸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也存在着诸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一落千丈。品牌一旦延伸失败,就会降低其品类度,进而导致读者群选择成本的提高,虽然短期内会获得收益,但长期来看将会导致需求发生萎缩。所以,品牌图书想继续做大,就须慎用品牌延伸的策略,应适当实行品牌收缩,以实现品牌信用度的不断提高。问

总之,无论是弱势品牌的打造,还是强势品牌的延续,均需把握好尺度,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书业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及其盈利的进一步增加。

参考文献:

[1]刘晓庆。出版企业盈利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7

[2]周蔚华.出版盈利模式创新五大关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04):1-2

[3]张悦悦.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网络出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4]陈驹.论我国图书出版的媒介融合——以畅销书为例[D].甘肃:兰州大学,2008

[5]李国秀.我国期刊盈利模式的品牌经济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9

[6]孙日瑶,刘华军.品牌经济学原理[H].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盖伯真.《读者》品牌塑造与品牌经营[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作者:江红斌

上一篇:学院后勤工作管理论文下一篇:品牌形象创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