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学校财务工作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已经普及,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尤其是高校财务管理我们要使用互联网技术,因为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学术部门我们要积极的使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对于我国的高校使用电算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电算化学校财务工作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电算化学校财务工作论文 篇1:

高校财务实质性合并会计核算浅析

会计核算是一切财务工作的基础,合并高校财务的实质性合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如何有序、高效地开展会计核算。然而,实践中合并高校的会计核算却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资金拨款渠道不同。合并前的各校隶属关系不同,分别属于中央、省、地方管理,资金拨款渠道不同,并且由于在合并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资金的拨款渠道不会变,而不同级别主管部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新的会计核算体系要能满足不同级别的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

二是核算模式不同。合并前各校的规模大小不一,管理体制不同,会计核算模式也不尽相同。规模较大、业务量大的学校可能实行“集中管理、分级核算”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并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核算;规模较小、业务少的学校则可能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核算”,而且仍停留在手工做账阶段。

三是财务制度不一致。由于合并前各高校的财务是各自独立的,各校结合自身情况都有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选用不同的财务软件,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及账务体系,各校区原有财务人员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账务处理习惯及参差不齐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给合并高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和财务数据的合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是校区多且分布分散,总体业务量大但各校区工作量分布不均衡。合并后的高校基本上都存在校区相对分散的情况,加大了统一进行会计核算的难度。合并高校规模基本上都是成倍扩大,加之会计核算工作的逐步规范,导致核算的总体业务量也成倍扩大,但各校区日常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分布却极度不均衡。

五是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情况不熟悉。由于会计人员来自不同的学校,素质高低不一,且受原有会计制度、政策的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账务处理的“惯性”,对除各自原校区以外的校区情况不熟悉,如果在这样的状况下就匆忙上阵,将导致所获得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难以真实反映财务情况。

面对合并中存在的诸多摩擦和矛盾,高校要迅速完成账务合并,有序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实现会计核算的平稳过渡,应立足于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原来各高校的历史情况,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因校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模式

目前各高校普遍实行的核算模式主要有集中核算模式和两级(多级)核算模式。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学校的全部资金由学校集中核算,二级学院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不设账,财务处设在有关校区的财务办公室负责办理校内各单位发生的会计业务。实践表明,在合并之初采用集中核算模式不但有利于集中财力、合理调度资金,更有利于进行及时的会计分析,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但是,这种模式会带来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全面管理、服务不到位、弱化对基层的财务监控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如果将原来由二级财务进行核算的部分收归为一级核算,极有可能会挫伤个别二级单位自觉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因此集中核算模式较适合规模不太大、管理层次不多的合并高校。

如果学校的规模较大,一级财务机构可以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在校内教学、科研、后勤、校办产业、科研开发及基建等部门设置财务机构作为二级核算单位,设立二级财务机构作为财务处的派驻机构,负责本级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明确责权利,保证财权与事权相结合,但是在操作中应充分重视各级之间权限的划分,尤其要防止由于权限划分不明造成“權利真空”现象,妨碍高校资金运动、资金循环的正常进行。

二、多管齐下,做好财务实质性合并中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选择财务软件。高校财务实质性合并的“五统一”要求统一财务核算软件。优秀的财务软件可以优化管理资源,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通用性强的软件,选择核算和管理功能兼备的软件,选择具有网络功能和多校区、多账套核算功能的软件。

(2)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和账簿。会计科目和账簿的设置是会计核算和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在设置的过程中应结合学校实际,明确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统一和明确各经济责任部门的编号和项目编号。设置完成后的会计科目和账簿应达到下述要求:能满足不同级别的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能满足校内各级管理层次对经费核算、财务信息需要的要求;充分考虑原来各校的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充分考虑合并后在接受各级各类部门检查中数据统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3)实施账务合并。由于原有各校的财务数据存在口径不一致等问题,财务合并应在财务清算的基础上,在新设置的统一的会计体系下,结合数据形成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按新制度将数据尽可能合理地并入新设置的适当的会计科目中。有条件的,摘要应尽可能详尽,特别是往来款项应尽可能注明最原始的发生日期,以利今后工作的开展。账务合并的形式可以采用以表代账,并表不并账,也可以既并表又并账;对数据量小的,也可利用原各校的科目余额表直接将数据输入账务系统,完成数据的初始化工作。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在统一的核算口径下进行。

三、机动灵活,适应高校财务实质性合并工作需要

(1)办公网点的设置和安排。办公网点的设置和安排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能否有序、高效地开展。由于条件的限制,合并高校在合并之初无法实现各校区之间的联网。为了保证业务质量,首先,主校区在合并之初可以将的核算业务分为日常经费(不包括维修)、日常维修、基建、人员经费、后勤实体等几类分别办理,经过一定的磨合后,为方便教职工办理业务,除单设基建、人员经费和后勤实体核算岗外,其他所有审核人员应办理所有的审核业务;其次,在尚未实现联网的其他校区,为方便教职工办理业务,审、复核人员对所有的业务只进行初步处理,待一周结束后汇总并,统一录入计算机系统,进一步处理,第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对业务量较小的校区可按约定的日期派出会计人员进行“流动作战”。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方便教职工报账、算账,也有利于人员管理,规范会计行为,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由于信息不通畅带来的弊端。

(2)设立总复核和总稽核。针对核算人员业务处理习惯不同、口径不一致的问题,考虑设立总复核和总稽核。即从现有人员中挑选业务全面、综合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总复核和总稽核,其他人员制作的凭证首先需经总复核通过后才能进入付款环节,对复核过程中发现的由于核算口径不一致问题应及时予以修正。或在定期进行的业务讨论会上讨论后统一口径。事后,所有的业务单据还要通过总稽核的再次检查,对核算口径再次规范统一。实践表明,采用总复核替代原有的对审对复,对统一核算口径可起到很明显的效果,但这一方面对总复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核算

业务量大、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磨合期结束后,可考虑其他的审、复核方式。

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财务实质性合并要求每位会计人员必须全面熟悉各自分管事项的经济内容、经济用途,按照新的制度、新的核算体系对有关业务进行全面、准确的会计核算,但是要改变每个人多年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业务处理习惯必然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因此应重视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人员培训。

培训和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通常采用的“上岗”前集中培训、脱产进修、继续教育等方式,合并高校在财务实质性合并过程中特别是“磨合期”应高度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提高。首先,针对合并中层出不穷的困难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可定期召集财务人员会议,汇总、研究、分析、讨论工作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达到解决问题、促进交流、统一认识、加深理解的效果。其次,采用轮换工作岗位的方式,让所有的财务人员在各个校区以及各种性质的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也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不但提高了人员素质,更加快和解决了原有各校会计处理方式上的互相磨合。此外,應鼓励财务人员搞科研、写论文,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合理化建议,凡是建议被采纳、论文公开发表或有独到见解的都给予适当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培训的内容应该尽可能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应进行财务软件的培训,现在的财务软件中都融入了会计、财务、管理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结合应用的软件培训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的前提。其次应进行新的核算体系的培训,正常有序的核算离不开对核算科目、项目的准确理解和使用,现有的财务人员都习惯了原有的科目和项目,因此在培训中应结合预算控制明确各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为统一会计行为,应进行新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其中又尤以财务审批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为重点。

财务实质性合并是高校合并的内在要求,实施统一的会计核算是财务实质性合并的基础之一,也是合并高校实现快速合并、平稳过渡的基础之一。不同合并高校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成功经验可照搬,广大的高校财务工作者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性的甚至是创造性的工作,为高校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作者:任建美

会计电算化学校财务工作论文 篇2:

电算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已经普及,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尤其是高校财务管理我们要使用互联网技术,因为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学术部门我们要积极的使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对于我国的高校使用电算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算化高校财务应用问题

随着高校机制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记账式会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尤其是在高校的财务管理自己管理之后,我国的财务工作就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实现高校财务工作的便捷。可以说利用电算化的会计管理手段可以建立一套方便的会计工作机制,同时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代表机构,我们使用会计电算化可以为我国的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提供很好的例子,同时有助于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增长工作效率。

1 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的会计方式以及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产物,它具有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可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完成高校的财务管理。

1.1 高校会计电算化是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高校制度的改变,我国的高校具有了自主权,这样就决定了高校具有加大的财务管理的权利,尤其是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校财务工作量也就相应的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单位,它不仅要对全校的师生工作,还要对于学校的基建负责,这样面对复杂的财务工作就会使得我国高校的财务工作积极地复杂,但是使用會计的电算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把高校的所有财务工作利用网络的知识进行作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职责,很好地解决高校财务的核算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核算效率和质量,为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可以说实施高校会计电算化是我国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1.2 实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是发展的,它是由我国的各行技术的进步作为基础的,我国的高校实行会计的电算化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就是对于我国的传统的会计方式的一种改革,它有利于我国高校会计的改革,促进我国会计方式的转变,从而就会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同时实行会计的电算化可以使得财务工作的程序更加的规范,这样有利于减少高校的财务资源的浪费,可以帮助社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开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 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我国的计算机与我国的会计结合产生的,我国高校实行电算化以后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实现财务工作的共享,它可以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但是在我国的高校财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高校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 高校实行会计电算化就是首先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会计电算化的意识,然而我们对我国的高校财务人员的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的高校部门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机制,但是人们对于它的重要性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他们还是对于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热衷。他们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导致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使得他们忽视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2.2 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会计电算化的复合人才 高校最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代表机构之一,由于我国的种种的历史原因等导致我国的高校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复合型的人才。随着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对于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提出了要求,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高校也已经普及,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高校对于他们的培训没有到位导致他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不是很了解,有的是只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原因以及它的实用程序就不是能够很好的掌握。同时我国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训也没有及时的跟进。虽然我国的会计培训每年都会举行,但是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认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只是就能很好的进行会计的管理工作了,结果也会影响我国高校的会计财务工作。

2.3 对于我国高校实行的会计电算化缺乏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 随着我国高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由此而来的就是带动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岗位,但是这些新的岗位并没有引起有关学校领导的重视,缺乏对他们的制度约束,导致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的岗位人员缺少统一的制度约束,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手工记账方式下的各种互相牵制手续都被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人员可以既输入数据,又输出报送数据,也有条件对数据进行修改,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某些问题在较长时间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同时随着我国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我国的会计制度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变,结果导致我国的会计制度落后于我国的会计工作方式。

2.4 我国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只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自1988年全国会计学会首次召开电算化研讨会以来,高校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更多地参与高校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一直以来,高校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比较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虽然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高校仍然存在重视报账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经费支出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功能不全,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3 解决我国高校使用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措施

3.1 优化改造手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促进高校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 对手工模式下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和改造,制定解决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作出科学规划,确定系统目标,实施经费预算,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充分体现高校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3.2 培养适应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在加大对于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时也要加大对于财务人员的培养,我们要积极的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积极地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我们还要加大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原理的理解,我们要及时根据具体的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从而提高高校的资金运用、预算执行、资金筹措等管理水平,促进高校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3.3 完善会计软件功能,实现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顺利过渡 实现会计软件从会计核算型向财务管理型的顺利过渡,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高校财务管理服务,就必须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型功能的模块。

3.4 建立健全我国的财务制度,规范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我国财务工作利用计算机,这就要求具有较高的制度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高校会计的安全。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约束,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梁玉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4).

[2]荆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全国商情,2006,(4).

作者:宫晓丽

会计电算化学校财务工作论文 篇3:

关于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发生在高等学校领域违反财经法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传统“清水衙门”的平静正在被打破。正因如此,也使得财务管理在高等学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从而使得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作用尤为迫切。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内容,并针对当前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就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 会计监督 内部控制

我国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主体必须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要求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当前,高等学校会计监督主要采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管部门监督和政府审计监督等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高等学校会计监督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义务,是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高等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效益原则,保证高等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提高高等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1 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内容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从强化内部控制的要求出发,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

1.1 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会计法》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具体要求是。

(1)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记账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做到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避免因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

(2)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防止因权限集中、职务重叠而造成的贪污、舞弊和决策失误。

(3)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相关人员之间相互制约与职务分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职务分离是相互制约的前提条件,但实行职务分离并不表明就能够相互制约,如果没有赋予各职务岗位人员相应的职权,就无法进行相互制约。因此,在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时,不仅要考虑职务分离的要求,还要考虑上述职务岗位的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如采取互查、抽查等方法,将失误、舞弊等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

1.2 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会计法》规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既是各高等学校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高等学校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会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因此,应当明确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并体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在执行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头、各行其是。在这方面高等学校教训很多:如创办校办产业,个别高等学校领导不做可行性研究,脑子一热,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投出去,血本无归,致使影响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的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内外勾结,把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以低价处置,获取私利……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会避免此类事项的发生。

1.3 明确进行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会计法》明确要求,高等学校不仅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制度得以具体落实,也为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财产清查,改善和提高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以便查明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1.4 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会计法》明确规定,“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会计法》要求在单位内部应当有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外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再监督,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的单位,该项工作应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的单位,也可以由其他负责监督的机构、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进行的监督和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2 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高等学校资金使用规模不断扩大,虽然高等学校相继建立了相关的监督制度,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宣传不够,认识不足

《会计法》赋予了单位主管领导、单位会计人员财务监督的神圣使命,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个别高等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宣传学习和贯彻实施《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到位,削弱了高等学校的会计监督力度。

(1)一部分高等学校负责人缺乏会计监督意识,法律观念淡薄,职业风险意识不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够,甚者个别领导自我管制能力较差,一纸“白条”、“一支笔”签批的超标准的招待费、餐费、变相名目费用等硬要报销,导致会计监督制度有据难依,造成会计监控制度形同虚设。

(2)会计人员是在财务负责人、学校党政“一把手”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个别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而资金的支配应该是负责人说了算,认为领导签字,我就照办,我不负责,使会计监督有名无实;或者是会计人员出于个人前途(如其聘用、提拔、晋级等)的考虑,在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2.2 制度不全,监督不力

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制度由过去的不为人所重视,到今天的问题不断,其中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比如:收费不按国家规定,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创收不纳入学校财政,成为搞福利、搞腐败的源头等,都是缺乏制度和不执行制度所造成的。①

(1)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制度建设,会计监督无据可依,存在管理“死角”,未能有效“制度防腐”。有的表现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等方面,致使违规调拨、转移资金等行为有隙可乘。比如有些教育资金名义上用于支持校办企业,实则是为了转移资金或被各种名义“合法”套取,为小集团牟利。

(2)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高等学校虽已建立了会计监督体系,却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例如,一些高等学校横向科研经费报销范围控制较宽松,课题费用报销审核不严,有些报销的费用没有限定金额,购买办公用品缺乏购货清单等,如2011年,广东某高等学校某著名教授,身兼三个省级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了把科研经费挪作己用,甚至购买大量的餐票、火车票飞机票用于科研经费报销,并通过贿赂财务经办人员放松审核,违规套取课题费用三百多万元,事发后受到了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还有少数高等学校二级创收单位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甚至侵吞公款、行贿受贿等;个别财产物资内部监督薄弱,存在只重视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管理,松怠使用监管和报废清缴管理等问题。

2.3 管理不严,素质不高

人事管理不严,队伍建设不力,将会导致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下降;人员素质下降,反过来又负面影响整个会计监督队伍的管理水平。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体繁琐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当前,一些高等学校会计部门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却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核算功能上,财务管理薄弱。

由于我国当前整个社会人事环境相对复杂,所以在许多高等学校的会计用人上的问题非常突出,有的人不具备所应有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但由于人情或金钱所致而到了会计工作岗位;有的单位领导在财务问题上有所企图或自身不清,理所当然地要选听话的人,即所谓“亲信”。为此,使得会计工作岗位却成了所谓领导的人,这些人出于“感恩戴德”,不从会计工作规范出发,而一味地唯领导意志行事。另外,也有某些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或谋到更高更好的位置,知法犯法,不惜人格向领导、向对自己有利益的人靠近。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有效实施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职业道德水准低,对不正之风不能坚持原则,甚至与违法乱纪者同流合污,为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利益。

3 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会计职能存在重视会计核算职能,轻视会计监督职能的现象

现实环境中,会计人员是单位的一员,职务、岗位相对固定,会计人员的“端谁的碗,服从谁管”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现实中还不能实现体制突破。有些会计人员从自身利益考虑,一味按领导意图办事,对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违法收支只是顺从;甚至个别会计人员知法犯法,与违法者同流合污,参与违纪。另外,会计的身份决定其只注重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职能,而无法严格执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人员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如何监督?如何把握尺度?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因此,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监督不力,给高等学校内部有些人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带来了便利,给职务犯罪以可乘之机。

3.2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新《会计法》和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等作了相应的改变。但是,相关的配套规章制度却没有跟上,没有及时更新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致使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制度建设滞后,存在“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现象。比如,有的学校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按传统原始的方法来进行财务核算审核,没有进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控制,仍然由出纳进行审核、开支;或者所有财务用章由出纳一人保管等,使会计监督存在很多法律漏洞,这使会计监督和规章制度成为“空中楼阁”,大大降低了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3 对高等学校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个别高等学校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害怕内部会计监督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自己难以随意办事,难以施展才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够,导致会计监督制度有据难依,造成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形同虚设。个别甚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4 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高等学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从而使得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作用尤为迫切。“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各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肯定会因此而受到进一步的影响。”②针对当前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就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提出一些建议。

4.1 提高认识,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并且具体规定了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应该符合的“四项要求”,为单位制定会计监督制度指明了方向。因此,各高等学校应当树立明确的内部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意识。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在制定内部监控制度中,主要应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1)各高等学校应从校长和党委书记做起,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明确各个层次的负责人为本部门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强化其监督意识,促使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内部监督程序化。要对主要业务的监督,制定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学生招生及收费等。如学校可以建立统一的集中采购制度和物资供应制度,统一采购,集中管理,只给各部门经费指标,不给采购权,学校成立采购领导小组。实行政府采购是控制虚假支出的有效途径,大项支出要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制度。

(3)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严格落实业务操作和授权制度对会计工作各岗位的明确分工,形成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增加岗位间的约束力;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督,建立各种查询、监控、督导系统,发挥现代信息工具方便、快捷的特点,提高监督效率,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

(4)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并不流于形式。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是由单位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的专职人员进行的审计,主要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高等学校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管理,自觉遵纪守法,力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民主监督。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的监督职能。作为校务公开的一部分,学校每年都在教代会、工代会上作财务工作报告,汇报学校每年的财务收支情况、财务状况及经费使用效益情况,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4.2 建立和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强化对领导经济行为的约束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建立和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财务主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是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1)作为高等学校负责人,应对本高等学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就加强了高等学校负责人为高等学校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2)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责任人,不但要懂管理、懂业务、还要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财经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法律负责。

(3)规范大额度资金审批制度。高等学校应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论证会制度,规范学校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和程序,重大经费使用必须经校(院)长办公会或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加强集体决策的权威性,防止片面性,避免个人包办和无人负责的不良趋向,减少职务犯罪。

(4)在高等学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会计监督奖惩制度。明确各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职责范围、内容和目的,明确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主要负责人的惩罚制度,对在会计监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实施奖励。建立财会人员的举报制度和监督奖励基金制度,对检举揭发违反财经法规、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等行为的财会人员进行鼓励。

4.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建设一支强有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左右着一个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影响到高等学校的会计监督的有效运行。是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准确,资金运行正常有序的前提。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建立和完善好的用人制度,用好的程序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严肃纠正和清除会计人员队伍中的谀媚之风,对那些用“以谀言讨得上司的欢喜,用物利换取上司的信任”的人坚决给予抵制。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高等学校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上岗证,具备财会专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全熟悉高等学校的财务会计业务,了解国家财经政策和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定,以适应高等学校会计发展的需要。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记账、算账、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方法和能力;要求财会人员会预测、会编制计划、会编制与执行部门预算、会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学校要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制度,要把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纳入到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应按照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每年安排会计人员分层次、分期分批地培训学习,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过组织学习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等培养职业道德观,自觉提高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自觉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树立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严格监督,实事求是,优质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要做到办事按程序,手续守规范、服务要热情.对事不对人,工作要到位。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制度是加强当前高等学校财经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认真重视高等学校会计监督制度建设,有效实施会计监督制度,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保证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淑珍.关子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1(6).

[2] 朱鸿眉.高等学校会计监督问题探析[J].财会园地,2010(5).

[3] 卢德明.加强高等学校内部会计监督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2).

[4] 杜艳萍.高等学校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渤海大学学报,2011(5).

[5] 张静文.内部会计监督与高等学校廉政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5).

[6] 中共广东省教育纪工委.广东省教育系统反腐倡廉教育读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注释

① 吴艳波.浅谈完善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与措施[J].经济师,2011(9).

② 袁贵仁,在全国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作者:陈阿兰

上一篇:数据库系统开发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老干部活动中心服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