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指法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手段和理念,实现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授课,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学习环节,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的采用会改变传统授课形式。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采用微课授课,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还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指法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信息技术指法教育教学论文 篇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问题探讨

摘  要 从分析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与改进的方法,以期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材;程序设计;计算机

1 前言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已有多年,然而就目前中小学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得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科学,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与性质探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作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

从“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这里有一个新的概念,即“内生变量”,那么,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什么是其“内生变量”呢?笔者认为,人就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内生变量”。因此,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中,提高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然而,在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工作的大环境下,忽视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起重要作用的“内生变量”人这个重要因素的教育问题,确实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综合素质是指人身心、知行、文理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现实生活中各种变化与挑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2]显然,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信息技术有关,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人们提高综合素养必须要加强学习的课程。

2)从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来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在社会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学科,其作用不亚于物理或化学等学科,应该与物理或化学等学科享受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与今天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相匹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探讨  来看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描述。《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纲要》)中指出:“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的必开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段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3 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存在问题分析

纵观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教材,有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缺乏总体规划  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是分开制订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由各省教科院组织制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由教育部组织制订。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学科,学科有其完备的系统性,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要求学生学习什么知识,必须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应避免各个学段各自为政所制订的课程标准内容重复或脱节。因此,建议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制订中小学各个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编写工作。

以上机操作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理念值得商榷  现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就是认为信息技术课必须到计算机室上,离开了计算机室就不能上信息技术课。这是大错特错的。信息技术学科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课,因此,信息技术课不应该局限在计算机室上。当然,这与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理念有关,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基本上是以上机操作为设计导向编写的。所以,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从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入手,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结构,辩证处理好理论学习与上机操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彻底改变这种教学局面。

知识涉及面广,但缺乏系统性  纵观现行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编者有一种想将所有信息技术知识都编进中小学教材,让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全面了解的英雄气概。如现行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B版),教学内容包括画图、指法、Word、Excel、PowerPoint、GoC以及3D打印等,涉及的软件有十几个,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有必要学习那么多的知识吗?笔者不认同这种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方法。

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的呈现缺乏系统性。如广东省小学四年级学生下学期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術》(B版)第二册(下)的教学内容,有Excel与PowerPoint两个模块的内容,其中前面五节是Excel模块的内容,课本简单地介绍了图表、自动填充、计算平均数、筛选、排序等知识。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来看,没有一个知识点讲得透,都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地了解使用Excel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而已,这样的课程设计明显缺乏系统性。

信息技术教材缺乏应有的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课程有降低难度,将信息技术大众化的趋势,用以吸引学生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种做法使信息技术学科失去了学科特色,是将信息技术学科推向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知道,高中数学和物理都比较难学,小学语文学科一些古诗词,其中有不少难写的汉字,但这些学科没有因为这些知识难学而降低学习要求,而是以学科的教学需要作为教学要求,学生要学习这门课,就必须掌握好这些知识,哪怕难度再大,也必须无条件接受。

但信息技术学科就不一样了,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千方百计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量结合现实的实例,为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铺好道路。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关于中文输入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广东省小学教材《信息技术》(B版)第一册(下)第七课“用计算机写作文”中,关于中文输入法部分的内容,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利用拼音输入法输入中文的方法。即使学生不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也知道有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这么一回事,如此设计教学内容,缺乏学科特色,是影响中文输入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淡化计算机基础知识,而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软件知识的学习上,是编写信息技术教材的方向性错误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有淡化计算机基础知识,而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软件知识的新动向,从目前各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如数制的转换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已被信息技术教材拒之门外。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知识应该是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但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却忽视了这些重要的知识,转而将重心倾斜到软件知识的学习上,这是大错特错的。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课时安排不够  对于小学生来说,键盘指法与中文输入法是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小学生学习计算机,具有正确的坐姿、指法,并能熟练输入中文,这是学习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然而,从目前中小学生键盘指法的掌握情况来看,指法正确并能熟练输入中文者可能不多,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教材键盘指法与中文输入法课程内容设计不科学造成的。如广东省小学教材《信息技术》(B版)第一册(下)中键盘指法只有六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对键盘指法作了介绍。从知识上讲,六个课时确实可以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任务,但学生要将知识转化为熟能生巧的技能,必须有一个过程,如果教师只根据教材的教学安排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恐怕难以在原计划的课时内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和中文输入法。所以,现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课课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必须充实键盘指法及中文输入法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时间,让学生过好计算机操作技能最重要的入门关。

4 关于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问题探讨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为了进一步揭示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问题,先来看一下语文与化学两个学科的部分课程内容。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但语文课程标准却是以不变应万变,古文、古诗依然占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语文考试离不开古文和古诗,绝对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淡化古文与古诗的地位。

对于化学学科,元素周期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知识,但它依然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会将中小学化学教育定位在介绍最新化学研究成果而忽略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工作。

而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都太快了,给人无可适从的感觉。现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没有核心知识是主要的问题,什么知識是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就编什么知识,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笔者认为,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内容应该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的知识内容。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根据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关系到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最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学生今后一生发展需要的通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如计算机键盘指法、Word排版方法等,这在人一生的发展中,都是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一定要掌握好的。但在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Photoshop、Flash等是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Photoshop是专业图片处理软件,Flash则是动画制作软件,这些模块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色彩,大部分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未必能用上这些知识。因此,像这样的软件应用知识不应该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然,将这些软件应用知识作为课外活动的教学内容也未尝不可。

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问题探讨

1)小学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学习Windows基本操作、键盘指法、中文输入法、Word规范的排版方法、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①练好键盘指法和中文输入基本功。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字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因此,训练小学生写字姿势端正,字迹工整,还有一定的速度,是小学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信息时代的小学生来说,中文输入就好像写字一样,练好键盘指法基本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强化键盘指法教学工作。

在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对中文输入法没有进行系统介绍,教学内容太简单。笔者认为,中文输入是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功,因此必须作为小学信息技术重要的学习内容。五笔输入法是具有计算机特色的输入法,是汉字输入法的文化瑰宝,但由于学习较难,需要进行相应系统的练习才行,因此很多人望而生畏。但就打单字而言,五笔输入法的优势是其他输入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建议将五笔输入法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很多中小学生有怕苦怕累的思想,不想吃苦,这样的学习态度是无法真正达到掌握好信息技术的目的的。就学习五笔输入法而言,学习是辛苦的,必须记字根和拆字的方法,但一旦五笔输入功夫练成以后,录入汉字就可以进入运指如飞的中文输入新境界,真正体验苦尽甘来的感觉。让学生去学习掌握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汉字输入方法,为今后人生的发展打好文字输入基础,从终身发展上来讲,这比学习一些其他信息技术知识更有意义。

关于中文输入法的教学内容,进入到输入法设置对话框,选择合乎自己使用习惯的个性化设置是一个必须强调的问题。现实中多数人在使用中文输入法录入中文时,往往都是以默认的设置进行录入的,这种做法未必是高效的选择。事实上,每种中文输入法的默认设置都是兼顾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的设置,但在相关中文输入法设置对话框中,还有各种个性化选择的设置,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以达到提高中文录入效率和录入质量的目的。

②熟练地掌握Word排版的方法,包括标准公文格式以及规范的排版格式等。过去Word排版教学只局限于从技术的手段去探讨排版格式的设置问题,缺乏对文档规范的格式设置问题的探讨,是一个主要存在的问题。Word是一个应用最普遍的软件,大部分人都会使用,但绝大部分人用不得法,排版效率不高且存在不规范、不美观等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学习排版方法,除了掌握必要的格式设置方法之外,还有必要掌握规范排版格式设置方法,就如小学生要掌握文章写作必须掌握规范的格式一样。

③学习网络信息获取与交流的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学生必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内容,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守护者,不发不健康内容信息,不转发不健康内容的链接,有对信息的合法性进行判别的意识,并能对信息的合法性进行判别。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掌握好规范的键盘指法、中文输入法、Word规范的排版方法,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对于终身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初中阶段。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Excel、PowerPoint和VB为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学习这三个模块的知识基础。

Excel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目前最流行的大众化统计软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Excel有直观的使用界面和丰富的函数,统计功能强大。掌握好Excel的应用技巧,在处理现实中各种数据相关工作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初中学生已具备学习这个统计软件的知识基础,学习和掌握Excel应用技巧,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必要的统计与计算基础。

PowerPoint是目前最流行的演示文稿设计软件,它有直观的使用界面,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在教学、产品演示、广告宣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学生今后人生未来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一个使用率较高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软件。

在现行不同版本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都有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关于初中学生学习程序设计问题,目前有一些人认为VB是进入淘汰年代的语言,不能胜任初中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因此必须采用更先进的程序设计语言取代VB的教学工作,如部分地区将Python等程序设计语言引入中学程序设计教学工作等,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笔者认为,VB是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中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提高程序思维的水平,增强利用程序设计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VB是绰绰有余的语言。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还留有让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的VBA接口,用户可进入VBA中,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特别是用Excel处理一些复杂数据统计之类的事務时,恰当使用程序设计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用Excel进行统计时,常会碰到要将一些表格进行汇总的事情,如果报表较多,如有120张格式一样的表格要汇总,利用人工进行汇总,工作量较大,且较为啰唆,容易出错;但如果懂得使用Excel VBA编写程序进行汇总,可快速准确地完成汇总工作[3],使人们体验到使用程序设计的优越性。

可见,学习VB程序设计知识还可以在解决现实工作问题应用最普遍的软件中找到施展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的用武之地,这一点是其他任何程序设计软件无法比拟的。因此,从学习程序设计上讲,VB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程序员,因此,先进难学的程序设计语言不一定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初中生学习程序设计选择VB依然是最理想的选择。

3)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在初中学习VB程序设计入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VB更深层次应用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课程,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程序设计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Windows操作系统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与现实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功能使用与设置方法等,可以作为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工作效率的目的。

5 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问题探讨

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定位问题  作为一门有严格知识体系的学科,学生用之能进行自主学习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知识呈现的设计上,必须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结构  以项目式学习为教材编写的切入点,是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新趋势。目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本程序设计模块的内容就是最好的例证。如广东省初级中学教材《信息技术》(B版)第二册(下)第二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中各节课的课题分别是电子相册、投票器、模拟抽奖箱、逐帧动画、移动的坦克等。如果只看这些课题,感觉像是程序设计实例教程,不像是信息技术教材。笔者认为,这种以项目式学习为导向的课本设计理念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项目的目标喧宾夺主,成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二是知识的呈现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使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必须转变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理念,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落实优化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结构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必须重视规范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材的规范化非常重要。特别是程序设计部分的内容,程序书写的格式必须规范,课本引用的实例,既要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价值,也必须切合社会现实的实际情况,为学生今后从事现实工作打下知识基础。但就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说,程序设计方面知识的规范化问题较为严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规范化改进措施。

课时量的规划问题  如果信息技术课程按照每周一节课的课时量进行设计,那么,教材以15~16节课的课时量设计教学内容为宜。现在一些信息技术教材以章、节为基本结构,如广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共有三章、11节,每节显然不是一節课的教学内容。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不明确,导致一部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无所适从,有的甚至随意处理教材,不利于规范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材编写必须进一步规范教材的课时规划问题。

笔者认为,将目前部分信息技术教材以章、节为基本结构编写的设计思想改进为以课为单位的课程知识结构形式比较好,如一本教材共有15课内容,分别是第1课、第2课、…、第15课。这样改进之后,教材的结构更加清晰,课时量一目了然,对规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必须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课后作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前面必须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在后面必须有与教材相关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6 完善信息技术考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真正走上教学正轨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升学考试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的主要根据,因此,升学考试的导向性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有的学校更有盲目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升学考试考什么科目,就侧重上什么课,非升学考试的学科都让路于升学考试学科。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虽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没有考试要求,导致这门课在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学科。笔者认为,要使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中小学真正进入正常学科教学轨道,健全信息技术考试机制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从基本技能测试(打字测试)和理论测试两个方面进行,理论测试可参考信息学奥赛初试的形式,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内容。

7 结语

以上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优化设计方案,比现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模块减少了,但系统性加强了。如果中小学生能基于以上制订的课程标准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所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将更加合理,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更加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13].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

4188.html.

[2]柳夕浪.“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再谈“培养什么样的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

68-75,121.

[3]江育奇.利用VBA编写Excel报表通用汇总程序[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2):48,58.

[4]江育奇.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9):75-77.

作者:江育奇,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装备(518101)。

作者:江育奇

小学信息技术指法教育教学论文 篇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对策分析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手段和理念,实现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授课,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学习环节,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的采用会改变传统授课形式。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采用微课授课,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还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师也要用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依据教学重点来制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拓展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改变传统学习态度。因此,文章将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的重要意义和问题,提出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应用微课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应用与实践

一、 引言

社会快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而且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注重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让学生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拓宽眼界,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本身就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部分内容具有实践性、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起来难免会存在问题,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全面、记忆不牢固,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认识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采用微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不仅可以把各学习重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提高学生认识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为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被采用,学生要想在步入社会后获得长远发展,则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但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落后的手段授课,很难突破学习重难点,很难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而采用微课会把学习重点以5~10分钟小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了解各信息技术使用技巧、流程,微课也能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知识,促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新时代信息技术,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对自身发展和成长的优势,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主动地融入各学习环节中,配合教师各项工作。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时很难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信息技术学科,所以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教师则要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引导。还有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计算机,所以懂得一些简单的知识,如文字编辑、信息搜索。而并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就比较片面,这一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当教师在讲解同一内容时,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同。

三、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信息技术课题的重视度不高

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能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发挥出微课优势。一些学校认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黄金时期,所以要把教学重点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而信息技术只能当做“副科”教学,在考试中并未设置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随之该课程就受到师生的忽略,甚至一些文化课教师会占用信息技术课堂。这正是学校未能迎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了解当前社会发展是需要更多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会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教师应加深对信息技术课题的探究,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二)教师与学生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深度不够

微课的采用会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则可以发挥引导优势,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自身不能够解答的问题,落实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当前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全面,大部分教师不知道怎样采用微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这很难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且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负面影响,单一、落后、机械化的教学形式依然存在,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授课节奏。教师也未能给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任务,他们认为微课的使用会减少教学时间,形成教学负担。也正是由于教师利用微课不当,所以很难把教学目标和微课教学相互结合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也很难深入探究学习重点,只能简单地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了解较为基本的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学科难度系数较高,自己很难掌握学习重点,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学习,在心理上产生较大抗拒,注意力也下降。

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的应用

(一)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都会有浓厚兴趣和主动性,都愿意自主探究和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而教师要是单纯采用传统授课手段,很有可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错误认知,并且限制其思维发展和实践,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应善于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利用微课,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并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采用微课,要求教师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教学工作中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以此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融入每个学习环节。教师也要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依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探究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沟通。而微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的采用体现在为学生制作各种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提升沟通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但是学生在一开始学习信息技术时,难免存在畏惧心理,不知道如何学习,甚至部分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手段掌握理论知识,这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能力,进而会导致我国缺乏各方面能力较为突出的计算机优秀人才。因此,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善于改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任务,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正确认知,使其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对自身发展所具备的优势,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精髓,最终让学生发展成为对社会进步有用的优秀人才。

微课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层层剖析。虽然微课视频的长度较短,只有5~10分钟,但是却能照顾各层次学生的要求,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幻灯片设计模板”这一内容时,该内容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利用设计模板来开展幻灯片的美化,未对自定义配色方案开展系统的讲解。因此只有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才有能力继续自学微视频,才能依据微课内容寻找适合自身的幻灯片设计和配色方案,实现幻灯片的美化。采用微课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过程能够使整个教学环节变得具有趣味性,促使学生依据自身理解程度,合理控制课程快慢,提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教師应采用微课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要求教师在导入阶段利用微课让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富有热情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此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导入视频。例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播放和学习有关的视频,并着重在视频中呈现多样化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产生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充足准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导入,让学生具备了探索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授课环节,教师要善于采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就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不仅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还有实践性,并且学习重难点较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应创新教学手段,将微课和重难点相互融合,依据教学重难点来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将其合理地融入教学活动中,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关键点,提升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基本指法”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的打字速度较慢,所以并未掌握正确键盘指法、动作要领,影响了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而教师这时应结合本节课教学侧重点来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并鼓励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在微课制作时要对视频中的手部动作进行放大、放慢,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对这一部分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和感知,促使学生依据微课视频中的指导开展训练,在反复训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运用键盘。

五、 结语

教师要注重改革创新,抛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加强和学生沟通、交流,依据其个性化需求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各个学习环节。微课还会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让教师将更多时间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上,确保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内容,把复杂、抽象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学习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授课,并以一种正确眼光看待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全面了解,提升学生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完善整个教学流程,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生,黄雪晶.微课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策略研究:以Focusky软件制作微课为例[J].教育观察,2018,7(5):136-137,140.

[2]唐旭惟,林水,陈陆.基于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探索:以小学高年段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12):60.

[3]戴宁,张昕,张振旭,等.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延吉市某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18-120.

[4]苏海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7.

[5]秦晓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6(2):118.

[6]杨丽.微课让孩子成为主角:浅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

[7]李婉.探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7(1):136-137,140.

作者简介:张羽,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云兴小学。

作者:张羽

小学信息技术指法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创客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学习能力,在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新空间,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找到有效的结合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逐渐让学生将理论融于实践,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有效创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小学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创客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名词,科技日益完善的时代,拥有着超高的技术知识,将自身的独有创意通过创新转换变为现实的人群,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创课教学模式变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发展方向,让小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以及实践学习积极性,更好的能够在教育改革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创客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逐渐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拥有正确的指引目标,不断在学习研究和学习实践中,创新思维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更好的让学生在激发自身学习动力的同时,感受实践学习多元和新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发挥创客教育的实践优势,让学生在资源共享创新实践中实现科技梦想。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与时代发展相接轨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学习实践,与教师共同合作,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多元教育环境,创客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达到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并能够在反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验证的过程中,创客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在多学科融合进行教育体验中,启发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果敢和自信,在社会主义新环境下将自身的技术知识运用于实践,综合性解决问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一)创客教育融入的实践意义

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符合学成学习层次和学习需要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教师积极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发挥创客教育的实践优势,在现代化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通过创客教育的有效实践,实现人才的多元发展,学生在知识有效应用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优势。创客教育是在全新的网络时代以及信息技术发展高阶段所做出的重要教育实践调整,需要在教育教学方面打破以往的教育局限,逐渐让学生在全新的教育空间内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符合未来人才发展需要,进行创客教育模式综合实施,学生进行各个学科的有效学习,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发展效果。

(二)教师将创客理念实践于课堂

信息技术融于日常生活,更需要学生加强技术能力,不断在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创客教育在与信息技术课堂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而将每一次教学实践都能有效的融合创客教育理念,符合学生学习层次以及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实践中,创客的让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掌握一定的信息操作能力,启发学生步入全新的教育空間,融合多种教育资源,改变课堂教学氛围,在多手段教育实践中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创客理念的有效融入,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开端,不断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本质的同时,自主实践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借助良好的教育空间环境,在多资源有效融入下,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优化教学的各个阶段,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途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的将创客理念进行理论的融入,在实践操作中更能够感受到创客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优势,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和有效努力下,创客教育将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融入创客空间释放科技力量。

(一)设计高效多元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客教育的有效实践,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善教学环境,营造出趣味多元的教学课堂,在优化教学策略的同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连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教师共同进行学习实践,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键盘指法练习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互动,通过绘画键盘,探求键盘每一个键的功能的同时,让手指与键盘之间形成默契,让同学们进行键盘速度比拼,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使用方法的同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实践,在高效练习和高校思维运转中,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弥补缺陷,提高键盘使用速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达到自主实践最佳效果。

(二)共同合作实践,综合性学习实践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着好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将创客作品给予学生展示,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让学生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与教师共同合作,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实践,在形成任务主题进行小组合作共享中,达到创新思维运用的最大化,教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激发学生成为新时代创客。例如在学习图片的采集与处理时,教师在教学的开端,将自制的精美图片进行展示,在启发学生探索兴趣中,学生愿意跟着教师的思路,共同合作进行图片的采集与处理,通过动手实践,进行图片的多途径采集,并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图片的有效设计,教师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让学生积极的借鉴,在互动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出美感十足的图片,在共同实践以及有效的操作中,学生完成合作任务,更好的展现出自身的设计优势,感受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教育魅力,让学生积极的探究和实践。

结束语

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在融合多学科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开始,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融入创客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化的创客教育融入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丽.在创客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探讨[J].黑河教育,2020(5):66-67.

[2]陈盈盈.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0(1):150.

作者:周莹莹

上一篇:语文课程资源架设小学德育论文下一篇: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