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论文

2022-04-15

[摘要]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要做到冷静的观察,适度的调整,把握金融发展方向,维护自身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同时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因此,文章主要根据中国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述和分析,并且进一步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改革策略研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对金融危机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应对金融危机论文 篇1: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效应

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概览的基础上,运用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当前采取政策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政策进行。

关键词 凯恩斯理论 国际金融危机 政策 效应

一、引言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四个季度增长分别为6.2%、7.9%、9.1%、10.7%。从数据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未出现大的衰退,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表明前期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回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本文根据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效应。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概览

(一)积极财政政策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利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如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其目标是重民生、保增长、促消费。主要内容如下:

(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 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为单边征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点是“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6)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7)增加国债发行量。2009年国债发行1.64万亿元,2010年计划国债发行量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000亿元。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票据贴现、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到15.5%;(3)货币供应量政策,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4)信贷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进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三、基于凯恩斯理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分析

凯恩斯理论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由于市场中的某些价格具有刚性,不能根据外部经济的变化迅速变动,不能平滑地调节经济,从而使市场力量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政府所实施的这些稳定性政策能够很好地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认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我国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上也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财政政策,很多时候都是在财政政策出台后,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适当出台货币政策进行平稳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其财政支出,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入和生产来创造需求以弥补社会总需求的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四、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效应分析

(一)2009年国民经济主要变量变化分析

1.经济增长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从当季同比增速看,经济增速在逐季加快;

2.工业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不断增加。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25890.8亿元,同比增长7.8%。

3.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

4.物价全面企稳回升,房价快速上涨。CPI同比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2009年3月份以来,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已经连续10个月正增长;

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较2008年减少11万人,达到1102万人,远超过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

6.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货币流动性增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1.7%。2009年货币供应量明显过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25.51%、28.46%、 29.31%和32.4%,12月末货币流动性(M1/M2)为36.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统计局)

从以上数据看出,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活跃、居民收入增加、进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工业生产明显恢复,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增加。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从国民经济的各主要指标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效果较好。

(二)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扩大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刺激经济增长。扩大政府投资主要是靠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两个方面,政府投资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府投资以乘数级的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于当前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进行4万亿投资,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这些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扩大国债发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很重要一点是扩大政府投资,而又不能增加微观主体的税负负担。而这时只能靠发行国债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增加了国债的发行量,并且允许地方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增加地方投资。至2007年末,我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22%,低于国际公认的45%警戒线,而美国同期为71% ,欧元区为67%,日本为16%,即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国债负担率相对较低,以往几年我国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的发债空间。一般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但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0.5%左右,财政赤字率多年来一直低于欧盟3%安全警戒标准,没有超越我国综合国力的承受范围。综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赤字、以往国债发行规模,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扩大我国政府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应

1.利率调整效应

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多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央行还对商业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可以有效释放银行资金获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应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货币政策力度最大,较少使用的政策,但是我国频繁使用,但其效果不大。这有可能因为我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较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影响不大。

3.货币供应量调整效应

2008年前三季度央行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受到抑制,9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央行虽然出台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的利好政策,但对银行和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造成了银行的慎贷行为,使得2008年四季度贷款并未按照利率调整的幅度相应增加。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货币供应量明显过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25.51%、28.46%、 29.31%和32.4%,这正是商业银行大规模投放信贷造成的乘数效应增强所导致的结果。2009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增加货币供应量层面上成功地对冲了2007-2008年上半年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时滞影响和金融危机对M2的冲。不过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流动性增加过快,与当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初衷严重背离。

五、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凯恩斯理论,并且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为我国快速平稳的渡过此次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也为世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东卫.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回顾及取向.广东经济.2009(2):29-32.

[2]潘亚岚,石金巧.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五卷专刊):65-69.

[3]郭菊娥,吕超.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1-4.

作者:薛 绯

应对金融危机论文 篇2:

试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摘 要]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要做到冷静的观察,适度的调整,把握金融发展方向,维护自身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同时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因此,文章主要根据中国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述和分析,并且进一步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改革策略研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1 前 言

在经济危机的腥风血雨下,经济学者们对危机有了逐渐清晰化的认识,但仍没有做到完全理清进入危机的真正原因及规律。我国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所采取的行动,也只能够抑制短期危机的继续恶化。对于长期的对策,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打算。同时,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曾经受到过一定的阻碍,因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而,实际的经济发展实力难免存在较大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压力。

2 发生金融危机原因的思考

金融危机能够通过各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从而引起一国总需求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导致其产出水平落后,引发经济衰退。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的程度非常大,在短期之内,便能够影响金融以及实体经济部门的迅速衰退。

早期,在美国发生的经济与金融危机,通过双向渠道可以较快速地传递给其他国家。其一,通过金融市场或金融渠道传递。金融和金融市场的传递,导致与美国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具有密切关系的外国金融部门以及体系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其二,通过贸易订单量的减少以及信用贷款中断和投资停滞等方面,影响外贸活动,使其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水平的下降,同时严重影响国际物流的下滑。整个金融系统的中断或者收缩,都能够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贸易需求量,使其贸易需求大大下滑,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一国实体经济的总体衰退。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信用货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主要表现在投机需求方面,换言之,每个人或者每个组织通常都存在利益心,在经济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取经济收益,因而,这直接导致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心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二,主要是从就交易需求方面来说,指的是在货币的流通系数恒定的情况下,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加大,则对于信用货币的需求量则会与之成正比,即不断增加。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的实际制成品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小,逐渐转型发展为第三产业,其中以虚拟产业为主,导致虚拟的产值逐渐增加。

当前,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注重转型和升级调整。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将会释放出人力资本以及其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会满足金融部门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为国家寻找具有更高利润的部门提供支持。金融创新这一时期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实体经济部门的经济投入。究其根本,是由资本的本性以追求更高利润所决定的。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一旦出现金融创新的发展超过金融创新的需要,便可能导致创新工具信用危机,进而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3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旦金融创新的需求不能够满足其发展,就会引起创新工具的信任危机,以致引起金融危机。要做到稳定国际贸易收支平衡非常困难,但是在某一程度来说,缓解这种不平衡的程度是可以做到的。现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避免经济危机现象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思路,积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并设计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模式。另外,我国为了进一步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制定了相应计划,主要分为四个大的方面。

3.1 增加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

我国所出台的为扩大国内需求的一揽子计划,着重指出了要重点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发行规模,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以及政府转移支付在内的政府投资、结构性的降低税收、降低税率等。

3.2 振兴产业结构调整

振兴产业的结构调整是现阶段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更好地避免金融危机的现实性破坏,则需要积极振兴产业结构,积极调整已有落后的发展模式,重新修改所制定的产业振兴计划,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具中国特色,也更能迎合中国国情。

3.3 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

如今的科技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应对,则需要积极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对于科技的创新主要是由于只有凭借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才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可能,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与调整。增加科研投入也就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这一方面,主要是以扩大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的。为产业调整和升级提供可能,引导产业各类要素向自助化、创新化方向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发展起点。

3.4 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这一方面是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重点是为了促进国民就业,降低国民失业率,健全各类社会保障机制,从而合理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重点解决在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社会体系的建设问题。

4 推进改革

金融危機为国家在中长期内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提供了机遇,如果要做到经济增长模式的整体转型,其重点在于推进改革。

4.1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新时期,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对于推进改革而言十分关键。从个人层面来说,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的做法主要包括:减少个人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以及社会福利方面所分担的货币比例在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的基础上,要积极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起征点的合理调整和提升,从而使其得到降低。

4.2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通常意义上,金融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处。为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机制的完善和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汇率的有效性提升,保证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

4.3 调整原有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

要加快资源要素价格的形成,需要提高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中的资源利用率,并引导市场主体流入正确的市场,要积极推动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电力、供水以及污水等其他方面的处理价格改革,将原有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得改革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4.4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需要联合起来,在明确自身公共服务职责范围的同时,不断完善财税体制,推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允许地方政府发放债券,从而使得公民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完善政府财政体制,促进财政体制的透明化。通过推动财税体制的改革,从而实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各项职能的目的。

5 结 论

综上,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经济在当前一个时期还可以进步的空间。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提升,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制定明确的中长期调整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完成。简而言之,中国在金融危机导致经衰退的背景下,要努力做到冷静的观察,正确而有效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江志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J].经贸实践.2018(3).

[2]吴建明.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探讨[J].经贸实践. 2018(3).

[3]顾海霞.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8(5).

[4]梅森林.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J].中外企业家. 2018(11).

[5]魏加宁,杨光普.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的应对[J].新金融评论,2017(1).

[6]季勇,曹云祥.国际货币体系演进规律及中国应对策略——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6(2).

[7]周玮.从金融危机看宏观审慎监管——中国与世界的应对[J].时代金融,2015(09):9-10.

作者:吴朝红

应对金融危机论文 篇3:

浅谈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摘要:房地产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金融危机十分容易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房地产行业唯有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切实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为此,本文主要在分析金融危机内涵及金融危机对于房地产经济发展造成的主要影响之基础上,探讨房地产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具体行径,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  金融危机  影响  应对行径

一、引言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日益增强,对于全世界各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房地产行业就是其中之一[1]。自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也越来越严重。作为房地产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作用十分突出。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工作,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金融危机的内涵

金融危机又名次贷危机或者信用危机,具体而言,金融危机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金融资产的危机(主要指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出现极大跌幅)、金融机构的危机(主要指各类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现象)、金融市场的危机(主要指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出现急剧暴跌的情况)。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活动的冲击日益扩大,我国房地产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即是一个例证[2]。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

(一)投资幅度下降,管理难度增加

就我国房地产经济自身而言,其本来就存在导致泡沫的系统性风险因素,由于金融危机会加快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裂速度,因此会造成房地产行业所获投资大幅度下降,致使其发展进入低迷状态[3]。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的应对工作在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属于一项复杂性的任务,容易增加房地产经济管理整体工作的难度,导致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多。

(二)失业率增加,房产销售业绩下降

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具有支柱性地位的重要产业,房地产行业创造了诸多就业就会和工作岗位,对于保障国计民生而言,意义显著。金融危机的冲击,容易导致房地产企业以大量裁员的方式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得以存活,这显然也极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失业率的急速上涨,总体房产购买力下降,进而导致房产销售业绩下降。由于许多房地产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而忽略市场规律,盲目做出哄抬房价的行为,这进一步加剧了房产销售业绩的下滑。

(三)资金成本向外流动,行业发展受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出现了两个十分明显的趋势,其一为人民币升值,其二为人口红利下降。这两个趋势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吸引外资的能力急速下降,而金融危机进一步造成外商不看好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除外商投资下降意外,国内投资商同样减少了对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转而将资本投向外国其他产业。资本不足成为阻碍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金融危机中提高房产经纪管理的行径

(一)保证金融产品具有创新性

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房地产行业本来即存在的泡沫会发生破裂,导致房地产经济发展严重受挫。然而,当前我国主要的房地产信贷产品大多有着极长的证券化链条,因而其中的泡沫风险被掩盖,人们很难形成与之相应的防范意识[4]。因此,必须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以此增强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现阶段,房地产行业金融产品的主流特征是抵押贷款证券化,为有效管理这种类型的金融产品,相关管理机构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金融产品的调整和创新工作。与此同时,央行应协助房地产经济管理机构做好对于放贷行为的规范、监管及控制工作,切实促进房价回落、确保房地产金融产品与大众的需求相符。

(二)提高信贷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我国银行贷款之中,房地产信贷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信贷风险过高往往是导致金融风险爆发的原因,因此要想通过经济管理手段使得房地产行业能够有效地应对金融风险冲击,就必须提高对于房地产信贷的管理力度。具体而言,首先作为主要的银行管理部门,央行与银监会需制定与相应的规范银行房地产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以此合理控制信贷风险,避免因信贷活动不规范而加剧金融风险。与此同时,房地产经济管理人员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对于房地产信贷的科学管理能力,以此充分保证房地产信贷的规范性与有序性。

(三)拓宽资金融进渠道

资金是所有产业得到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条件,对于房地产产业这样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更是如此。要想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房地产行业必须采取措施使自身融资渠道得到拓宽,接受来自不同主体的资金。当前,我国房地产产业的主要融资手段有三种,即贷款、企业融资、房产销售款转化,资金融进渠道极其狭窄,不但不利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会严重阻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房地产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经济管理法规的手段来使民间借贷获得合法化,从而拓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让民间资本成为助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保证房地产行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比如,温州市就在2014年审议通过了《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作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金融法规,它的出台宣告民间借贷合法化,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拓宽融资渠道。

(四)有效控制房价增长

作为一种不动产,房地产具有良好的保值增值性,因而得到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致看好。然而,一些投资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与金融分析能力,往往在尚未认清房地产市场整体发展状况时就盲目跟风、跟从炒房热潮,这不仅造成了房价的恶性增长,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行业固有的泡沫破裂风险[5]。因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于房价的管理和控制力度,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房价增长。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人民消费理念的工作,促使人民群众遵从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原则,坚决抵制盲目消费和过度超前消费这两种不理智的消费行为,以此避免消费者陷入盲目投资房地产的情形之中,有效控制房价增长。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地提高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就必须建构起对于金融危機的全面理解,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在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幅度下降、管理难度增加、房地产相关工作失业率上升、房产销售业绩下降及融资不畅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提高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视力度,采取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提高管理房地产信贷力度、拓宽房地产行业发展资金融进渠道及有效控制房价增长等策略,切实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能力,并以此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能够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参考文献:

[1]张川健.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冲击[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8):40-41.

[2]李光绪.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6):200-202.

[3]邓慧玲.探究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J].中国经贸,2015(14):71-72.

[4]陈光霖.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业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8):38-39.

[5]徐海蓉.浅议房地产风险分析以及管理措施[J].企业导报,2016(11):154.

作者单位:厦门市民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郑禄金

上一篇:法治国家宪法论文下一篇:治理财产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