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写生论文

2022-04-15

张仃,辽宁黑山人。1932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3年开始漫画创作。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46年后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和朱丹等发起东北解放区的年画运动,作品《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被苏联东方博物馆收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水墨画写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墨画写生论文 篇1:

儿童水墨画写生教学的四个突破点

【摘 要】目前,儿童水墨画教学大多停留在临摹的层面上,这一方法虽然能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法,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针对这个问题,结合现行的美术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从探索写生方式、摸索笔墨技巧、开发写生课程、改进教材教法四个方面改进水墨画教学,使传统笔墨韵味与儿童的纯真天性、现代审美观念相融合,提升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写生;写生课程;创作

长期以来,儿童的水墨画学习大都以临摹为主,即通过形象、技法的分析与演示,按一定的程式学习传统的表现题材,如画大白菜、葡萄、小鸡、虾等。这样学习的优点是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传统国画的基本表现内容和技法,缺点则是这种学习过于程式化和成人化,约束了学生表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似我者死。”因此,学习水墨画不能照搬描摹,而要学其精粹,此时教师的超前意识和恰如其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写生融入儿童水墨画教学,让学生在学到优秀作品中的精彩部分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个性语言,是有效实施水墨画教学的关键。

一、在体验活动中感悟笔墨情韵

摸索笔墨技巧,即从水墨画的笔法墨法训练出发,结合实物写生,感受笔墨情韵。对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入体验,才能享受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试验的方法让学生边看各种实景,边通过笔的轻沉慢急、干湿浓淡来进行自由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在浓墨上滴水、滴颜料,在淡墨上冲浓墨,在湿墨上晒盐等方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游戏停止后,引导学生认识由他们自己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如“毛笔的大小不同,质地不同,会画出粗细不同、软硬不同的线条” “浓墨上滴上几滴水、几滴颜料”等。学生对自己在随意涂画中已经自发运用了水墨画基本笔法、墨法而感到惊讶,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自身应用和表现水墨技巧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中,要及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在观察之后领悟画家是如何通过特定表现手法来表现各种对象、抒发各种情感的。如名画家金鸿均的很多工笔画都采取了积墨、积色、冲水法。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线条如烟云舒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如图1)。

二、在训练中提高写生能力

写生方式要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际情况而定,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玩具、生活用品、人物、建筑风景等都是合适的素材。学生写生课程的开展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室内到室外,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一)写生盆景,培养细节观察能力

有玩具写生的基础后,教师要逐步让学生向盆景写生过渡。盆景写生需要细致的观察,因此,开展盆景写生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让学生写生盆景时,先向其讲解观察方法:远看整体,近看局部,同时摸一摸枝叶的结构、纹理等。学生用眼看清了写生对象的每个部分,包括叶脉和叶片上的绒毛、叶子的锯口等;用手触摸,感受叶片的凹凸感和皱褶。每个学生都因尝试了这种感官观察的方法而培养了细节观察的能力。绘画时,学生将感性的体验融入其中,一幅幅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盆景写生画一气呵成(如图2、图3、图4)。

(二)写生静物组合造型,逐渐培养空间感

写生静物是提高学生写生能力的关键,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教学思想主要是:循序渐进、由简到繁。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一些儿童熟悉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体育用品和蔬菜水果等。写生前先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再单个练习,最后组合练习。如第一张作业先让学生画一个茶壶,第二张再加一个篮子、水果等物体,第三张摆出前前后后不同的空间造型,以此类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理解许多物体都是由一些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以此培养其空间感。

(三)交通工具写生,培养立体表现能力

交通工具写生,主要指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绘画中主要以线描为主。写生交通工具的目的在于通过线描写生让学生观察写生对象的外部结构,画出各部件之间的衔接关系,各小部件中的细节,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和绘画习惯。这个阶段还要培养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特别是在描绘汽车时,对车顶、车身、车正面、车侧面的处理,都要体现立体感。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关系(如图5)。

(四)组织观察写生人物,提高写生造型能力

人物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物象之一。每个人的形象各异,不同的人物、服装造型和动作等都为儿童写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人物写生,应从对着镜子画自己的眉、眼、鼻、嘴、手、脚开始,而后过渡到画头、胸像的正面、侧面及背面各角度的练习,再画各种动态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组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观察和表现了人物的五官,而且对头发、衣服等也有了细致的观察与刻画,画面充满了童趣和美感(如图6、图7、图8、图9)。

三、在课程开发中实施专项教学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生经验,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教师结合现行的美术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了相关的写生课程进行写生教学。

(一)结合美术教材进行水墨写生教学

現行的教材中有一些是可以直接进行写生教学的课程,如一年级《有形的世界》,三年级《自行车的故事》《家乡的桥》,四年级《生长的植物》,五年级《亭子》,六年级《有趣的脸谱》等。只要对这些内容稍作修改,就可以成为合适的水墨写生课程教材。

(二)开发美术教材进行水墨写生教学

从课程的来源来看,一部分可以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增添写生的内容,另一部分则可以在进行原来的课程教学之前,增设相关的写生内容。如在二年级《自己做帽子》手工制作前,可以增加一课《帽子写生》的教学,让学生在制作前对帽子的结构有更多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习了帽子的静物写生,又为后面的制作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插入专题水墨写生

在结合开发现行的美术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实物作为写生的内容。增加日常美术课堂水墨写生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写生创作,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写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一年级进行《镜子中的脸》的写生、三年级进行《家乡的日月大桥》的写生等。

根据以上三块可结合开发的课程,开学初教师对每学期一至六年级进行了课程安排,具体见下表。

四、在生活关联中拓宽教学空间

不可否认,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要画出好的作品,必须学会寻找信息源,养成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发展的良好习惯,最终“让世界成为教材”。同时要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体验探究的愉悦,使审美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一)做中学,玩中学,凸显心灵写照

中国画的核心精神是“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因此一张优秀的水墨画必然凝聚着学生的个体情感和个性思维,是学生心灵的写照和生活的感悟。让学生在玩耍中涂鸦,在各种实践后感受水墨韵味,不仅能为学生带来精神愉悦,还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如《篮球比赛》一课,学生在经历过一场真正的篮球比赛后回忆当时的激烈场面,从而构思出内容有趣、想象大胆的故事性画面。他们一起讨论如何用国画的方式来进行表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如勾线设色、水墨写意等。这些想法最终被落实到绘画实践中,是学生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如图10)。

(二)小课堂,大教材,走向大自然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绘画应该与时俱进,儿童美术教学也应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水墨画教学时大胆选择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能借以抒发内心情感的新题材。让学生自己观察和交流如玩具、小植物、小动物、瓜果蔬菜、日用品的特点,而后用水墨的形式进行表现。另外,学校临近充满水域风情的村庄,也为学生外出水墨写生提供了方便。教师让学生观察村落的景象,如老街、石桥、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身边熟悉的场景变成水墨画,提高学生对主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能力,积聚作画的经验。经过这一过程的探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写生作品:水色相融,清雅明丽,用笔没有那么老到却轻松自如,稚趣盎然。可见,学生学得开心,思想和情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图11、图12、图13、图14)。

总而言之,儿童的水墨画写生教学既要引导儿童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也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中领悟一些新的创作方法与风格,逐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最终融入到作品中。只有这样,儿童的水墨画学习才能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周積寅,史金城.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313002)

作者:顾玲霞

水墨画写生论文 篇2:

张仃作品欣赏

张仃,辽宁黑山人。1932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3年开始漫画创作。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

1946年后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和朱丹等发起东北解放区的年画运动,作品《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被苏联东方博物馆收藏。1949年初,负责开国大典和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工作,领导设计制作了国徽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此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54年和李可染、罗铭开始中国水墨画写生,并舉办联展。1956年赴法国考察。1957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1958年组建壁画工作室。1959年赴意大利主持中国近百年国画展。1980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现离休。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黄宾虹研究会会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咤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咤闹海》。焦墨国画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1979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展,1980年在香港举办画展。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画集》、《张仃漫画》等。

水墨画写生论文 篇3:

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融合实践探究

【摘要】小学学段美术课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孩子们喜欢在色彩和线条中遨游,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最合适不过了,美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独特促进功用也赋予了美术课程融合德育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德育融合;渗透体现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陶冶人身心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之一。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习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术学习中所追寻的人文精神,是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的精髓,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是指引每个人未来道德品质的灯塔。

一、课程本身蕴含着德育内容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教化人心向善的,美术课也不例外,每一册教材中都蕴藏着德育内容。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快乐的小鸟》,在“我学会了什么”环节中的要求之一是“我能爱护小鸟,还能画出小鸟”。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教师应遵循这一课程要求,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小鸟的不同形态、色彩和花纹,还应该提及环境保护意识,爱护鸟类的法制常识和高尚情操,增强一年级小学生对自然生物、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心,为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奠基。再如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老的交通工具》,这一课介绍了大量的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展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其中《步辇图》还昭示了唐朝时期强盛的国力。在讲授这一课时,我还介绍了郑和下西洋和他的船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无疑,这些都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现,德育教育使美术课堂绽放异彩。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应是循序渐进的, 教师要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的美术教学,使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的强度、广度、深度更立体到位。

1.在新课导入中融入德育

在岭南版六年级的《神州大地之旅》这课,我给学生播放了视频《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带领学生沿着“首都北京—古都西安—丝绸之路重镇敦煌”这条线路,领略祖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第一站首都,有北京故宫、天坛、长城等,第二站西安有兵马俑,第三站有敦煌莫高窟及飞天壁画。教师要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进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倡导“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感和自然生态的美术教育价值观,引领学生用关注和尊重的目光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比较,带领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美术技能学习中融入德育

美术技能学习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岭南版六年级《编本小书送母校》《师恩难忘》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母校以及尊师重道的人文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体验到了分享、合作、创作、实践的快乐和成功。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抒发情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充分提升学生的情感触动,并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3.在美术作品中融入德育

岭南版美术教材中的作品都蕴含着不同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比如五年级下册中蒋兆和的《流民图》,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日军侵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事实。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4.在美术实践中融入德育

教师在组织学生水墨画写生时,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在写生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和幸福生活,渗透爱家乡、爱生活的思想。

在禁毒、心理漫画、科幻画比赛中,教师要制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主题,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

5.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

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感望与能力。”岭南版每册书的第一个单元都是欣赏评述,这个单元收录了古今中外各类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都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呈现光与影、形与色的世界。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培养了美好的情感,净化了心灵。

三、校本课程、社团、校园文化中渗透德育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自然进行融合,使德育渗透其中。美术课有无限宽广的空间供美术老师施展。

美术馆等就是一位好老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漫画馆参观欣赏。校园文化长廊有不同主题的美术作品和图片,教师可以用美术的形式切实开展各种德育渗透,寓潜移默化的德育于美术教育中,才能种下那颗美好的种子,开出绚烂的花朵!

四、学校德育教育策略在美術活动中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他要求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学校正是培育这些精优品质的沃土,美术学科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德育教育的一方重要阵地。比如我校很重视传统节日,美术课堂会安排绘制手抄报课程,让学生制作以尊重自然、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在查找资料、编排版面、设计插图的过程中,爱国情愫顺势而生,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观念也油然而起。美术课堂还应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学生为学校设计关于“爱护花草”“文明有礼”“注意安全”等方面的标语牌,把这些德育观念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学校最大的愿望就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希望学生如花草树木般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拥有这样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国家必定有美好的未来。

五、美术教育对人格的滋养所产生的后续影响

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情感性,优秀的美术作品就是我们寄托情感的花房,是交流内心的途径,是抒发感情的方式。对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使其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美术教育所实施的是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蕴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带给学生极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 当学生与美术作品交流时,教师在一旁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以滋养。

总之, 美术学科作为长期设置的教学科目, 它牵引着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培养和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所以不能单单将其列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让其与学生的心智成长、情智发展联系起来, 融合德育,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艺术成长环境, 培养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EB/OL] .http://tv.cctv.com/2018/10/16/VIDEWeUykEgxUlGAh7yRlefm181016.shtml,2018-10-16.

[3]蔡艳.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读书文摘,2017(17):367

[4]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梁小忠.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02):235.

[6]蔡建惠,郑敏霞.基于德育与美术的融合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9(02):81.

[7]范欣.渗德育于无声处,促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5):156.

作者:刘敬贤

上一篇:高校服装设计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