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演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而基建档案工作是基建工作的完整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过程,同时为当下以及今后学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基础。然而,在现实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滞后的现象,不能有效地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章通过论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含义、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上演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演管理论文 篇1:

试论文物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文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目前的文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措施。

【关键词】文物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下来大量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为后人研究历史、文化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源。早期的文物管理存在较大缺陷,忽视了文物的重要影响。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文物事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强文物的管理与保护,采用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策略,促进我国的文物事业得到长效发展。

一、文物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有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都是先人留下的历史结晶,不但完整演绎了我国的历史演进,还彰显出我国特有的民族内涵。目前文物管理部门不但要做好保护文化的本职工作,还肩负着将历史发扬光大的重要责任。文化是见证我国悠久历史的参与者,不同的文物代表着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底蕴。文物管理除了要保护文物,还要保护精神文明,树立文物保护意识,防止文物丢失的情况再次上演。文物的出土,表示着历史的进程,不同朝代的文物具备不同的特色,例如,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在5200年前的三皇时代,就被称为“青铜时代”。随着制作工艺的演进,唐代出现了唐三彩,并逐步形成瓷器。文物的发展彰显了工艺的进步与文化的革新,文物管理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见证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目前的文物保护主要是将道德规范作为依据,将法律作为准绳,提升文物管理,全面提高群众道德素养。

二、文物管理现状存在问题?

(一)文物管理不统一

当收纳一件文物后,管理人员需要对文物进行管理。但在目前的基层部门中,对文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自登记文物开始,到后续的统计、核对等都没有注重实质问题。我国的历史文物样式丰富,种类繁多,文物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管理人员如果不细心,就会将文物分错类,造成文物鉴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其次,管理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文物出土后表面会存有污垢,管理人员在没有认真鉴定是哪种成分时便随手填入墨迹。如果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强,便会对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对比后明确污垢成分,并做出正确的判定。不同的成分代表着文物出土的时间与产地,因此,对文物进行取证是最佳的鉴定文物的依据,在目前的文物管理中缺少统一的标准,限制了文物管理的发展。

(二)文物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文物受到损坏的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文物管理力度不够,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近些年文物倒卖、盗窃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在边境地区,文物倒卖更加猖獗。宁夏中宁县文物管理所被盗文物件数最多,为40件,均为唐代的泥塑佛头像,被盗时间集中在1992—1993年。其次要属陕西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在1994年11月,该馆东展室内展柜后临时小库房,被盗唐昭陵陪葬墓壁画-内侍图、唐昭陵陪葬墓壁画-宫女图共计11件。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博物馆于1991年10月两次被盗,共计7件文物,全部为西汉时期文物,有玛瑙残件、龙纹玉觹、玉璜、龙凤纹玉佩、玉舞人、双龙纹玉佩、龙猪鱼纹环形玉佩。此外,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固原博物馆被盗6件北朝的文物,河南息县文化局文物库房被盗5件文物。文物管理部门由于没有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性,导致文物丢失情况严重。一些古代建筑文物也遭到人为破坏,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拆除古建筑,使得文物建筑遭到破坏。

(三)文物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三四线城市中,文物基础设施相比一二线城市来说较为落后,有的地区在展示文物的过程中甚至将文物暴露于外,没有加装防护措施,游客可以随意触摸。有的儿童在随父母参观时,如果照看不当就会使文物受到破坏。除此之外,文物管理技术也较为滞后,在记录文物信息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手记单页形式。在早期的文物管理局建设时,因没收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建筑风貌与实际管理不相符,违背了文化精神样貌,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四)文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早期,在文物管理方面没有完善的保护制度,造成文物信息不完善,或是被破坏的情况。基层文物管理人员在录入文物信息时没有依照正规标准,后期查询信息时存在较大纰漏。对人员考勤缺少监督,这是因为没能对文物重视,没能制定管理人员岗位工作时间。对于需要搬迁的文物缺少审批明文,使得整改、拆迁过程中,出现了文物损害的情况,在文物宣传方面力度不够,民众缺乏保护文物意识。

三、文物管理问题对策

(一)完善文物管理规范化标准

文物管理的规范化标准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文物保护、研究与管理等。主要体现在文物信息录入的完整性,以及实物验证的谨慎性,管理人员在记录文物信息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核对,确认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只有审核无误后,方可将信息录入数据库。要对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因数据丢失而无法考证文物。实物验证的谨慎性体现在文物接纳后,要明确文物的类型,检验文物是否完整。如果有不确定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不可马虎大意。例如对字画文物进行验证时,要检验纸张的种类,确认是马兰纸、毛边纸还是宣纸,管理人员对于这些因素要进行实地考察,驗证完成后将转却的信息进行规范化录入,便于完善信息,也便于后续的文物排查工作。在文物保护方面也要严格执行统一规范化标准,对文物进行日常维护,妥善处理好博物馆内的湿度与温度等,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3-24℃之间,湿度保持在38-47%之间,不但能够防止文物不受蚊虫破坏,还能防止空气侵蚀。在研究文物方面也要做到统一管理,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对文物的历史文化进行鉴定,规划历史文化。

(二)完善文物法律法规

在法制社会大环境中,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也是目前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蓄意破坏文物、倒卖文物者,要加大违法成本,追究主要人员的刑事责任,在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中明确指出,对于将国家文物私自出售给国外个人或是单位的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只要完善法律保护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文物流失的问题。此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落实好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文物收集层面也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对于资源贡献文物的个人与团体要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例如第19届湖南文物国际博览会之民间收藏家向国有博物馆文物捐赠活动在长沙举行湖南省文物总店总经理郭学仁代表湖南省文物总店,向湘潭市博物馆捐赠三件战国彩绘陶;民间收藏家李天然向株洲市博物馆捐赠的唐长沙窑青釉执壶等,这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建立文物遗产保护部门

随着国家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没能都会拨款用于文物修复工作。文物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负责文物的保护与整合工作。对于古建筑来说,文物管理部门要与政府进行协商,为修复工作共同努力。这也不但能够防止文物流失,还能对修复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文物管理部门的建立,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选拔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与道德也是,这也才能肩负文物保护部门的责任,实现对文物的有效监管。

(四)加强文物保护水平

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这项工作包括两方面。分别是宣传保护欲安防保护。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可在博物馆安装红外监测系统,如存在文物盗窃现象,通过红外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并向安保人员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此外,还要增加安保人员数量,省级文物馆最少要配备3名安保人员,市级文物馆最少要配备2名安保人员,县级及以下文物馆最少要配备1名安保人员。在宣传方面,博物馆要与当地宣传部门开展联合工作,播放具有社会意义的宣传片,提高民众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诉策略,会使我国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只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将我国的悠久历史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是我国的文物管理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淑青,杨忠盛.当前基层文物安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对策[J].神州,2017(5).

[2]罗纯新,陈艳萍.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神州,2017(20).

[3]龚花萍,孙晓,刘春年.文物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中旬),2017(1).

[4]贺春旎,张红军.浅析馆藏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1).

作者:陈识濡

历史上演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刍议

摘 要: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而基建档案工作是基建工作的完整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过程,同时为当下以及今后学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基础。然而,在现实中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却存在滞后的现象,不能有效地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章通过论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含义、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学校;基建档案特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外现,是某一具体历史阶段人类文化的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基建工程项目从筹备、实施到竣工交付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这些材料既有文字、图纸也有照片、声像等;它是校园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等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活动的直接记录,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扩建的依据和凭证。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1.高校基建档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记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建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学校建设的全过程,任何基建项目从无到有,无论是土建、水、暖、电还是园林绿化、道路;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维修改造项目。基建档案忠实地记录了每项工程的兴建和蜕变,可以说基建档案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校园建设史,它是学校发展和变迁的见证,是学校基建历史的再现。如果想要查询或者回忆一座学校的发展史,档案是最为有力见证。

2.高校基建档案为今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农业院校,校园坐落于山西省太谷县,整个校区分为南院教学区和北院家属区两个部分,总占地面积3515亩。学校现有各类教学办公楼、学生宿舍及生活用房、家属住宅楼共计约200栋,这些建筑中既有清代中叶建成的孟家花园建筑群、又有二十世纪初期(1907--1931年前后)建成的太谷铭贤学校建筑群,也有二十一世纪新建的崇实楼、综合教学楼,这些建筑年代跨度大、建筑项目体量大、建筑风格多样(有仿俄、仿美、中式的、现代的),由于建筑年度久远,这些古建筑的保养和维修经常发生,再加上其建筑风格各异,各类建筑档案的管理需要不断的累加和修正,管理难度很大。同时随着我省农高区建设和我校与省农科院合署办公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基建项目上马投产,学校的校园规划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项目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充分做好我校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有效地项目信息,进而促进基建管理工作和整个学校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

基建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包含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是有着固定程序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收集、整理、保管、统计、编目和检索以及利用等方面多要以基建工程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来组织和开展档案的管理工作。

专业性要求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必须组织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通过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参与到档案管理中,在提升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中,同时能够进一步挖掘档案价值,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

2.复杂性

(1)涉及部门多

从学校内部看,项目建设的开展与规划、招标、财务、审计、党政办等多个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和协调,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档案类别;同时随着我省农高区建設和我校与省农科院合署办公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的部门和人员将会参与到我校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项目当中。

从学校外部看,项目建设从立项、施工到交付使用,需要与包括环保、城建、文物管理、勘察、土地、公安、规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消防等多个政府及企业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其工程档案涉及文件之多可想而知,同时,经手人多、信息量大、历时较长。

(2)基建工程管理过程程序复杂

如上文所述,工程管理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各部分,在这三大部分中包含立项审批、勘察设计、工程招标、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若干内容,(如下图表1所示),其管理过程手续繁多,对接部门多,所产生的资料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不能任意倒置,也不可缺少和遗失。

3.周期性

一个完整的基建工程项目从落地生根到投入使用,要经过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多道程序,工期往往以年为单位计算;另外有的建设项目虽然已经完工,但由于消防验收整改等情况的发生,实际的资料管理过程往往比工期要长更多。

同时,这些资料在未来的几十年以内都将作为该建筑维修、改建、扩建、迁建的依据,具有一个使用周期内的参考价值,并且在使用周期内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档案资料。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采用二级管理方式,首先,基建规划科设有档案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在建工程的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其次,在工程结束后将档案资料悉数移交至校档案馆进行集中保管,这样的管理便于基建资料的随时调阅和参考,但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相对滞后

相当一部分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对于涉及到招生、就业、科研、财务、人事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基建工作往往缺乏宣传和造势、与师生日常教学生活的互动程度较低,而常常被边缘化,基建档案工作因不能立时为学校带来人力或者财力的变化,而往往更是处于不受重视的状况。

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你查我找”的被动工作思维,把档案工作看成是“顺手捎带的活儿”,在思想和观念上轻视和怠慢基建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和移交工作,使得资料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质量降低。

另外,就基建科室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其工作身份往往是兼职或是临时工,工作强度与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导致其往往不能全身心将工作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本身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实际基建档案管理中,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从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那么引导实际工作落实中必然会出现偏颇。而深入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则是当前关于高校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重视。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或教育,依靠自身学习存在一定的迟缓性。这样就导致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主观思想上未能给实际管理发挥有效引导作用。

2.基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个施工单位送来的档案资料五花八门,内容有的详尽、有的缺失,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组卷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要求施工单位;另外在档案的的收集和借阅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地登记和追责制度,往往是乙方说交了,但学校查不到;学校说借给乙方了,乙方却说没有借,相互之间上演辩论赛,造成档案的遗失。

就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复杂性来讲,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但具有有效引导作用,而且同样起着约束限制作用。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基建档案管理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顶层管理部门未能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引导,将制度的权威性彰显出来,那么对于实际工作有序落实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

基础建设面对的是不同项目、不同内容的工程档案,因此,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管理员具备专业的档案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应该熟悉基建方面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同时也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初步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要有基本的档案学、建筑学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相关技能。

然而,由于对基建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基建档案管理员往往是兼职;有时管理员不是专人专岗,又会频繁更换,这不仅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对工程的各个阶段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也不具备培训和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也容易导致 “人在资料在,人换资料失”的局面。

归根到底,管理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主要是学校方面没有主动链接资源,未能就基建档案管理形成正确认识,在资金投入和平台提供方面比较落后。虽然现今基建档案管理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依靠人的操作,人员仍然是基建档案管理核心工作。

四、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

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下基建档案的收集和保存,已经远远不能止步于纸质材料,视频、图片、音频等材料也成为档案保存的重要介质,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因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库房、档案架以外,在硬件设施上还要有电脑、移动硬盘、照相机、刻录仪、大型图纸专业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支持。为了引进一批性能高的硬件,且能够增强对实际硬件的维护,这就需要学校方面与专业维护机构实现长期合作,并且增加投入成本加强硬件维护和老化硬件替换。只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才能为基建档案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2.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转变“重教学、重科研、重建设、轻档案”的观念,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比如高校基建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施工及监理单位档案移交规范等,为基建档案管理提供制度化保障。转变管理理念首先需要针对高校基建档案形成一个正确认识,认识到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创新实际管理。

比如,将施工单位档案质量作为工程验收和结算考核指标之一,强化施工单位对于工程档案质量的认识,提高档案的质量。具体而言,将档案验收合格与否作为工程项目验收的依据之一,并且作为支付工程款的依据之一。工程档案完整、准确、及时的交付给甲方,是工程验收和支付工程款的必要前提。

此外,加强奖惩制度建设也是关键。对于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人员操作失误及时进行惩罚,对具有创新成果、管理业绩突出人员及时奖励。在奖惩激励下,督促管理人员负责任的、高效参与到基建档案管理中,实现科学化管理。

只有切实通过制度完善发挥权威引导作用,在理念转变下,协调改进,提升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3.创新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支持和组织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分批次地脱产学习档案学、建筑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熟练掌握档案的收集、分类、鉴别、保管和保密的方法;了解工程建设的全工程;开展档案日、档案知识科普竞赛、档案知识培训,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和学校兴趣,并且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印发业务手册等,将基建档案知识手边化、便携化等,为基建档案的科学、有效地收集、保存和利用打下良好的智力基础。

通过以上多个方面改进,能够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创新意识强的管理队伍。在队伍高水平建设基础上,能够全面参与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同时,将基建档案管理与高校长远发展战略结合,实现创新,不但对于档案管理而且对于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J](DA/T1-2000).中国档案,2001

[2]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08

[3]秦 红.浅议高校基建档案的收集工作[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009

[5]李江荣.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毕节学院学报,2007

[6]贾 伟.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0

[7]沈素华,丁 翔.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基建档案的有效管理及探索—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实例[J].财经界,2020

[8]马宏正.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城建档案,2018

[9]宁 芳,刘英姿.高校基建檔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及其实践研究[J].才智,2020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财务资产处)

作者:李霞

历史上演管理论文 篇3:

历史逻辑和管理逻辑不是矛盾体

历史逻辑关注宏观统计规律,管理逻辑注重微观实际操作,按说这两种路数并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但偏偏有人能在其中如鱼得水,论宏观视野开阔纵横千年,论微观纤毫毕现当机立断。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大历史》及其“大历史观”(macro-history)“由我创用”,但读过法国年鉴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人估计不会同意,但布罗代尔倒是明确承认他的大历史观渊源有列维·斯特劳斯和卡尔·马克思。在更大的历史观或历史的大逻辑方面,国人最熟知的,也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流水线一样的“历史规律”。炒股票的朋友也许认为他们都不过在分析和归纳历史K线,只不过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看日线、《中国大历史》看月线,而布罗代尔则是看年线、马克思则是看百年线而已。

经济学对历史逻辑的归纳分析是所谓经济周期理论,说的是统计规律,这方面论述更是不胜枚举,但迄今为止最富有现实解释能力的,则是熊彼特基于企业家创新的经济周期理论。熊大师进而考察归纳出18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完整的K线图,其长中短周期K线周期,分别以创始人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eatief Circle)、朱格拉周期(Juglar Circle)和基钦周期(Kitchin Circle),其时间长度大致分别为60年、10年和40个月。而管理学泰斗德鲁克的经济学思想渊源,其实也可以归结到这位长辈兼同乡身上,这两位大师的出身与归宿,同样惊人地相似——早年生于维也纳,晚年定居美利坚,更何况德鲁克父亲居然是熊彼特早年的老师,按中国文化攀个表亲也许不成问题,但欧美却不兴这套路。但凡搞管理咨询的,只要揣上这两把火枪,虽不敢说能平蹚天下,但顺风顺水应付裕如应无大碍。

月光下看美女据说别有情趣,但如果光天化日把美女脸蛋放大一万倍,也就难免“烟火连天弹痕遍地”,微观上自然要感叹“历史不忍细看”,可偏偏管理学就得干这个活儿,德鲁克大师就是在熊彼特前辈创新K线图的基础上,成功地拓展并深化了传统管理学的疆域。历史逻辑关注宏观统计规律,管理逻辑注重微观实际操作,按说这两种路数并不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但偏偏有人能在其中如鱼得水,论宏观视野开阔纵横千年,论微观纤毫毕现当机立断。如果说马克斯·韦伯把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成功对接,重新赋予商业精神以宗教价值和神圣感的话,那么,约瑟夫·熊彼特则上承资本主义精神,为企业家精神加冕授勋,把无所不在的企业家创新提升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原动力的高度,而彼得·德鲁克则把管理哲学和理论扩展到更广阔宽泛的领域,使得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具备了更有效的广谱适应性。

关注宏观统计意义上的历史逻辑,在于描述和发现超越个体经验并带有趋势性与总体性的所谓宏观规律;注重微观操作基础上的管理逻辑,在于发掘和创造适应个体行为并带有组织共通性与个性化的所谓组织原理。

仅仅30多年,中国已猝然来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网络文明的三岔路口,这个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此前从未出现在任何国家,与此同时,与计算机和智能设备天生亲密的年轻一代也愈来愈成为全社会和微观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主流,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及其需求消费特征,也从未有哪个国家有过历史经验。为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提供了线性工业化历史逻辑和管理逻辑的欧美发达国家,在上演了200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危机之后,早已自顾不暇,似乎再也无法为这个人口众多并迅速分化的巨大国家和巨大市场提供明确清晰的路线借鉴。面对未来的历史逻辑因为时代背景的复杂纽合而难以辨识,相应的管理逻辑因为对象的多重生活经验而难以捉摸。宏观层面上新常态语焉不详,微观层面上互联网思维又使得不少人惶惑莫名。30多年的中国奇迹,已耗竭了所有的“技术性后发优势”。

欧美从19世纪80年代初期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奉行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民主实用主义,以所谓“华盛顿共识”为意识形态背景,促成了战后近30年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史称“新经济奇迹”;中国则从1979年邓小平主导改革开放以来,奉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上的威权实用主义,以所谓“北京共识”为意识形态背景,促成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史称“中国奇迹”。这两个奇迹机缘巧合风云际会,共同成就了近30年全球性经济繁荣,进而被欧美和中国各自的社会体制与政治理念不断强化乃至神化,形成各自的制度刚性和路径依赖,并不断复制和延续下来。但就更长时段的历史逻辑来看,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30多年改革开放,其实与“改进经济效率”的里根·撒切尔新供给主义异曲同工,二者都以改进经济效率为目标,以鼓励创新致富为手段。只是前者以集权体制自上而下地大规模放松资源控制和私有化,刺激经济致富行为来对冲僵化的原教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所导致的低效贫穷和平均主义,后者以民主体制自上而下地推进大规模减税提供制度支持和私有化,刺激经济创新和创富行为来对冲慵懒的福利主义思潮所导致的创新枯竭与经济滞涨。中国和美英意识形态表面上似乎差异巨大,实际上却款曲暗通、殊途同归,阶段性价值观琴瑟和谐、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30多年全球经济的黄金增长。但2008年危机标志着这个黄金时代的终结,无可奈何的新常态似乎预示着一个遵循不同逻辑的新时代将要不可避免的来临,只是还无人清楚这个新时代的历史逻辑。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面对不可知未来的诸多不确定必然要确定展开的生活,人生最无奈的事情也在于具体的生命无一例外不得不在诸多不确定中展开,而且没有彩排只有直播。因此,面对未来的管理逻辑也就不得不在历史逻辑无法确定之前展开具体操作,这跟股票投资一样,K线图总是事后清晰画出,而有效的投资动作却必须在K线图没有描出、情况尚未全部明朗之前做出。

以此来看,无论事后的历史逻辑多么清晰明确,对于必须事前做出的管理逻辑和操作,时间上完全不对称,这难免使我们的操作性管理,不可避免地带上赌博的意味,但我们真的别无选择。

作者:杨新英

上一篇:儿童情绪管理论文下一篇:亭子造型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