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塑造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必须及早施教,重视儿童情绪管理培养,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培养其养成正向的态度,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基于抗逆力视角,采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式,对儿童情绪管理工作展开探讨,期望为相关人士带来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儿童情绪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 篇1:

北京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量。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存在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往往無法顺利与人交往沟通,容易陷入情绪困扰。有研究发现,聋人较健全人更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因此,培养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状况,以便于加强对他们的情绪管理教育,从而提高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海丛 吴彤 刘美玉 杨龙 董金亮 郄继燕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 篇2:

小组工作介入儿童情绪管理的研究

摘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塑造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必须及早施教,重视儿童情绪管理培养,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培养其养成正向的态度,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基于抗逆力视角,采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式,对儿童情绪管理工作展开探讨,期望为相关人士带来借鉴。

关键词:小组工作;儿童情绪管理;抗逆力视角

引言:在抗逆力视角下,小组工作对儿童情绪进行管理,通过对自身情绪、他人情绪的反思、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调节,能够有效将服务对象标签降到最低,在原有维度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促进服务对象实现充权,在不良环境下更好的处理负面情绪,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推进的作用。

一、小组工作介于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对儿童情绪管理工作进行介入时,受其年龄因素的影响,该工作具有阶段性、可塑性的特点,在儿童年龄快速增加时,其智力会相应提升,所开展的管理方法也需根据年龄发展的特点,逐渐发生改变,以确保适应其发展需求,最大化的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形成多元化的情绪反应模式,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小组工作的介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的优势,在为儿童提供一个固定场地的同时,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游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参与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将情绪管理方法和相关技巧渗透到每位儿童身上,使儿童在集体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为后续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抗逆力视角下的小组工作介于儿童情绪管理的建议

(一)做好小组活动准备工作

小组活动准备阶段工作的质量是保证后续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需对其高度重视。首先,对小组工作的宣传活动要严格控制,该流程是确保让更多人熟知活动开展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在活动宣传时,主要以发放宣传单或通过家园网的形式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要在原有基础上,开展更多元化的宣传方式,例如互联网、微信等信息平台。其此,在对小组成员进行招募时,目前存在同质性较高的问题,导致特征不显著,缺乏代表性,基于该种情况,在对组员进行招募时,要尽量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儿童,例如,情绪管理能力比较显著的儿童,可以发挥其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组员协同进步[1]。最后,场地、活动设施以及游戏奖励品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资,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落实,开展活动前,必须根据活动开展目标,结合儿童实际情况,将物资准备到位。

(二)重视小组设计阶段工作

角色扮演是兒童情绪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方式,通过该种社会互动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所以在对活动进行设计时,对于儿童在活动中对自身反身性的感知要重视,借助角色扮演、互动游戏对他人的情绪内涵进行解读,使其情绪出现外显,来提高对情绪的感知力,确保将反身性理念融入到整个情绪管理过程中。并且受儿童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天性是爱玩,因此在开展情绪管理工作时,要遵循契合性原则,以小组目标为导向,结合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培养,形成玩中带学的局面,以此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双方的共赢。另外,在对活动进行设计时,要重视儿童的归属感以及认可度,协助儿童更好的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因角色分配问题,部分儿童的角色会出现边缘化,这时社工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给予其正确的鼓励。

(三)拓展社会工作多方发展

在抗逆力视角下,小组工作在介入儿童情绪管理过程中时,要将抗逆力理论和充权认知贯彻在整个活动中,突出情绪的主导地位,因社会服务者的定位是协助者,通过协助组员进行充权,以达到培养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所以在对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起承转合”原则,使儿童明确协助其的动机,了解主要的任务目标[2]。在具体进行开展时,因概念性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所以为提高儿童的理解力,可以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以协助儿童对教导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设置相应的家庭作业,通过他人的言传身教,影响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四)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社工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是保证活动落实的前提,因此对于社工的要求需严格控制,为提高社工的筹备和实施能力,要加强对其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其在小组准备阶段,对各项活动计划书准确编写,对物资筹备、成员招募等情况可以熟练掌握,提高儿童的知识文化和认知行为能力,发挥出其导向的作用,并且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游戏进行规范解说和示范,以此来提高儿童参与欲望,推进组员之间的互动学习,保证目标的实现。另外,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对社工的关怀和分离技巧要重视,确保活动的顺利结束,组员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延续。

(五)创新儿童社区活动种类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每位儿童的个人发展目标都不同,如依旧使用同样的活动形式开展,无法满足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必须坚守个性化服务原则,展开多样性的活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对活动进行创新,保证所开展的活动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社区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走入群众,对儿童的信息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活动,给予组员个别化的指导。例如儿童兴趣班、夏令营等活动,在提高儿童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强化其社会适应力,减少差异化所带来的影响,

结论:总而言之,儿童时期是人格基础奠定的最重要时期,在抗逆力视角下,将小组工作介入儿童情绪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认知,对其处理情绪问题的方法进行充权,强化其自我调节能力,必须对其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儿童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小组工作在流动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中的实务应用[D].新疆大学,2020.

[2]王欣.流动儿童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D].扬州大学,2021.

作者:肖戴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 篇3: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 小学生的情绪困扰有日趋普遍及恶化的现象,一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转折期,一方面要经历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适应和成长阶段,另一方面面临中国特色的学业的压力,我们必须及时发现他们的情感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和感受。家庭作为影响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微观系统,对孩子情绪管理现状必须重视起来,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现状,对解决和调整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一年级学龄儿童 情绪管理 湾里社区

一、理论分析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当时“情绪工作”的概念曾引起过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情绪管理的范畴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而且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目前各个学科比较认可的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情绪知觉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是指个体能及时并正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合时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下,个体能调适好自身情绪并做出适宜的行为的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或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能同理关怀他人情绪,维持身心平衡,并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各种价值观念的充斥,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复杂多变,波动爆发的愈加频繁,给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待儿童的教育上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处理问题是简单而敷衍的,这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将一年级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对湖塘湾里社区的部分家庭进行随机调查,共随机抽取100户含有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1份,回收率为92.5%。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率90.8%。同时,针对研究结论中的突出问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个别访谈,由此分析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三、现状分析

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在恐惧的情绪控制方面优于女生,但是男生在愤怒的情绪控制上普遍不如女生,碰上他人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善于安慰和鼓励。男生的攻击行为更多涉及人身攻击,女生的攻击行为多表现为言语。在被调查的68名男生中,有60.25%的男生在特别愤怒时有打人的倾向。在访谈的一个案例中,一年级7班的小方同学谈起,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在别人不答应她的请求时,总是说:“哼,不理你了!不跟你玩了,我叫别人也不理你!”

2.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略有差异

因为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学龄儿童,所以年龄的差别不是很大,儿童的年龄区间在6周岁到7周岁之间。年龄这个因子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并不突出。7周岁的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略高于6周岁的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管理能力应有持续的增强。在访谈的案例中,部分家长提到自己孩子班上成绩较好的、稳重成熟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大一岁的,即出生在下半年的儿童。这些年龄上稍大一点的儿童在情绪知觉能力方面也占优势,他们会比较迅速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会主动关心他人。

3.不同性格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不同性格气质的儿童对情绪和表达感受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在背景资料中,被家长评价为非常外向和较外向的儿童有77名,占调查人数的69.36%。被评价为外向的儿童情绪管理的得分明显高于内向的儿童。但内向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强,他们一般不会“情绪不稳定,经常喜怒无常,容易发脾气”,也不会“愤怒的时候想打人”,内向的儿童相较于外向的儿童更敏感,更擅长察觉他人的情绪状况。

4.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在被研究的对象中,有76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较好的,占总人数的68.46%,有31名儿童的健康状况一般,占总人数的27.93%,有4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易生病,占总人数的3.60%。越是健康的儿童,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易生病的儿童在“做事有始无终”、“稚气或不成熟(自己会的事情要别人帮忙,依缠别人,常需要别人鼓励支持)”、“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很恐惧”这些方面的得分很高,这显示出他们的情绪运用能力较弱。

5.不同家庭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教养环境,家庭教养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教养方式等息息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家庭的孩子比非教师家庭的孩子更焦虑,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由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达到总数的61.25%,这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更多的工作,而父亲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这类孩子更易焦虑、胆小、爱计较。调查显示,有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易存在溺爱和不一致的特点,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会和家中其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从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不到一致,导致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弱。在调查的120户家庭中,有4户家庭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孩子相较于同龄孩子更内向、更脆弱。

6.不同学校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由于现代城市化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成长。父母在选择孩子就读哪所小学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焦虑。那些在管理严格、家庭作业多的学校的儿童,明显比环境轻松、作业少的学校的儿童焦虑。在一次访谈中,孩子的妈妈提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级,每天回来的作业就要做到八点,加上弹古筝,都要到八点半,要是到了高年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文献:

[1]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

[2]黎安林.儿童情绪能力研究现状及启示[J].幼儿教育,2007(7、8).

[3]李欢,赵玉红.学龄期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概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

[4]赵娜.试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生态管理[J].才智,2014(22).

[5]龙兰.浅论儿童期的情绪管理[J].考试周刊,2013(43).

作者:陈淑嫔

上一篇:班级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历史上演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