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形势,通过对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近年来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应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结论,并针对目前如何继续深入推行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这一问题给出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 篇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哈贸易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国土面积最大、与中国经贸额最多的国家,与中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倡导国与“核心国”。充分利用现有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机制,以哈萨克斯坦为立足点,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贸易协同发展,是加快实施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统筹布局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于推进中国及中亚贸易自由化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哈贸易 协同发展 研究

一、“丝绸之中经济带”与“中哈自由贸易区”的由来

(一)“丝绸之中经济带”提出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丝绸之中经济带”战略构想。随后在中亚各国访问期间也多次提出,为了使亚欧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用创新合作的形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时,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从“重陆轻海”转向“陆海统筹”,从零星布局到整体性规划,构建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相容合的可持续发展布局的重点战略举措。

(二)“中哈自由贸易区”由来

自由贸易区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在关境内外,划出特定的区域,采取关税隔离区政策,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是国家指定的交易贸易区。哈萨克斯坦东部与中国新疆接壤,边境线长1460公里。2001年6月,第一届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国领导人率先提出“10~15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长远发展目标。2003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建设“中哈边境自由贸易区”,并就这一问题达成两国共识。2004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开始建设,配套区域规划面积为9.73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及仓储运输。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访问塔吉克斯坦等各国,加速推进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贸易发展进程。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哈贸易协同发展战略意义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国土面积最大、与中国经贸额最多的国家,与中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倡导国与“核心国”。从区域经济合作长远发展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谋求成员国共同发展的客观需求,符合上合组织各方利益。意义作用如下:

一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利用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建立健全多层次、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通过加深两国间的经济融合,可以扩大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从而推动上合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维护区域性战略安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中哈贸易自由化,对内有助于加快我国中西部的改革步伐,有助于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发展水平,使这些国家与我国成为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快实施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是统筹布局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构建与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全球性市场体系,有利于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推进建立中贸易自由化,促进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有利于实现市场与资源的共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哈贸易协同发展的成就及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同时还指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协定建设,尤其要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协定。中哈两国的自由贸易合作,直接经济效益是加强了两国直接投资力度,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实现优势产业的技术交流,为两国的能源合作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一)协同发展成就

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有欧盟、北美自贸协定国、中国、土耳其、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等。随着中哈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大幅上升的态势,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进口贸易中一直占有较大份额。2012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进口贸易国,中国对哈的进口总额为164.84亿美元,与哈从欧盟27国的进口量相当。中国进出口商品额分别是2002年的24倍和16倍。哈对中国的年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且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趋势。2001~2011年间,中国一直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并在2012年首次超过欧盟成为哈萨克斯坦,成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出口份额方面,中国在哈出口市场的占比中从2002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18%。未来,中国巨大的市场仍将为哈国的外贸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从贸易总额来看,哈中贸易额是哈白贸易总额的20倍以上。在进出口方面,中国对于哈国的产品出口均大于俄罗斯对于哈国的产品出口,且比例也有逐步上升的态势。从中哈商品贸易结构看,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一般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成本。2012年,矿产品的出口额为115.7亿美元,超过了哈对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0.7%。此外,化工产品也占到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总额的8.4%。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为机电产品,占哈进口总额的41%。贵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的进口增幅明显,分别达到82.7%和91.6%。另外,纺织品及原料、塑料及橡胶也占据了5.8%和5.5%的份额。总体而言,中哈两国间的商品贸易能够有效地弥补对方市场的需求缺口,而哈萨克斯坦对于中男的出口市场还有进一步开拓的空间。

(二)协同发展优势

推进中哈自由贸易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有以下四方面优势:一是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哈国拥有丰富的油气及矿产资源,而能源和粮食的安全将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通过自由贸易合作,中哈两国可以加深政治互信,为双边的能源和粮食合作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哈萨克斯坦具有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哈国与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我国交界,哈国的市场辐射能力能够帮助我国开拓中业、西亚、独联体仍至东欧市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动力。三是哈国是中亚地区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国内政局最为稳定。合政府也多次表达了对于开展自由贸易合作,深化上合组织一体化的愿望。哈国的积极态度也为中国布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四是中哈两国存在着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轻工制造类商品供求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而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中哈自由贸易合作能够为两国带来产业列补、市场共享、技术交流等多方面利益。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国应该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协同推进,构建以本国为主导的区域性贸易组织,提高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中的影响力。要与周边区域合作结合,实现沿经国家均衡发展,才能使战略最终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卢泽羽(199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经济研究。

作者:卢泽羽

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 篇2:

当前形势下继续推进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形势,通过对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近年来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应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结论,并针对目前如何继续深入推行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这一问题给出建议。

【关键词】出口市场多元化;地理方向多元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贸易方式多元化

由于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政治经济风险。为减少风险,1990年我国正式提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优势,有重点、有计划的采取巩固、发展、开拓、辐射等多种层次推进策略,逐步建立起我国出口市场合理的、多元化的总体格局。

一、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层内涵

出口市场多元化实施20多年来,我国出口保持稳步、积极发展,同时对于这一战略的认识也在日益深化。(1)出口多元化的深层内涵界定。首先,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须以产品结构多元化为基础。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定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要打开多个市场,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而市场需求的差异又是通过产品多样化来满足的。其次,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须以贸易方式多元化为依托。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升和避免外部市场不确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重视解决贸易方式多元化的问题,要在我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基础上,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拓国际市场。(2)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宏观效果。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20多年来,对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首先,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弱了区域经济集团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其次,贸易多元化有利于风险分散,实现贸易的长期发展。

二、出口市场多元战略实施效果的定量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出口多元化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贸易地理方向、出口产品分布结构和贸易方式多元化等角度对我国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1.出口地理方向多元化的定量分析。现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日本、中国香港、其它亚洲国家、非洲、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其它欧洲国家、拉美国家、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13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我国对这些方向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我国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的比重。通过计算发现我国对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的的出口比重呈现下降态势,对其他亚洲国家、非洲、拉丁美洲的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对欧洲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出口保持稳定。这表明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对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有了显著的变化,说明我国正逐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另外我国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美欧的局面仍未出现根本扭转。

2.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的定量分析。我们分别计算各类产品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通过分析其变化态势,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下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产品结构多元化的直接效果。二是总体来看,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明显,尤其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成稳步增长趋势。从一系列数据中基本可以看出我国在发展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资本密集型产品得到了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弱。

3.出口贸易方式多元化的定量分析。我们在分析中把贸易方式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方式。通过计算可以看到其它贸易方式发展迅速,这反映了我国出口贸易方式多样化,这和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是相统一的。但是受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限制,我国目前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成为制约我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三、当前形势下需继续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近来一段时期出口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国际经济因素分析

1.拉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动力不足:目前,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复苏进程依然艰难曲折。2010年由于刺激政策到期以及产生的效应减弱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日本经济复苏明显放缓。欧洲经济虽然表现突出,但内部失衡加剧,后续增长乏力。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通胀压力增大,本币升值较快,经济下行风险也在积累,同时通胀也有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蔓延的趋势。

2.贸易保护主义升温:2010年以来,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有很强的自顾倾向,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调查对象。此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短期内难以真正取消对我国出口的不合理管制措施。

3.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奖出限入”措施,实施“再工业化”,鼓励产业回流。美国更是提出为期五年的“出口倍增”计划。所以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二)我国内部经济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一些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的暴露,使出口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二是劳动力工资继续提高;三是融资成本有所上升。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对外接单。

综上分析,在我国出口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国际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有必要继续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四、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建议

(一)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首先,分析目标国市场,开发适宜产品。对于制造业来讲,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进产品包装,从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出口,特别是国际劳务输出、国际工程承包等竞争优势强的领域。在产品开发中企业应尤其注重通过技术创新创造品牌优势,主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调整,从而增加持续的盈利能力。其次,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利用发达国家目前各种“奖出限入”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必将放松,可借此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加快管理创新。积极利用各种电子商务B2B平台,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求合作伙伴,从而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交易机会。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贸易展会、贸易出版物和买家见面会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扩宽国际市场范围

要进一步打开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帮助其突破支付能力的约束是当务之急。为此我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双方的需要,开展易货贸易、对销贸易、补偿贸易,从而扩大我国在亚、非、拉地区以及独联体、东欧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二是提供买方信贷,刺激这些市场的需求;三是直接在外国市场设厂投资,既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还可以享受东道国参加国际组织所得到的优惠待遇。四是从中长期来看,要把扩大进口与增强重点开拓出口市场支付能力相结合。通过扩大从该国的进口增加其收入,增强其从中国的进口能力。总之,多管齐下,实现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优化、大宗产品和重要资源进口多元化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加强对贸易的管理

在市场多元化战略设计中应突出服务措施,即发挥行业协会的利益代表、自律、服务、市场保护、协调等职能。具体表现在:一是要将协会的生存与各会员的利益紧密相联,尤其要吸收熟悉国际市场运作规则的管理精英参与协会管理;二是改革行业协会内部的组织机构,即根据国内外的经济运行情况,以服务功能、咨询功能和桥梁功能为目标,尤其突出服务职能,从而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三是对各级行业协会所属职能和管辖范围进行重新划分,以便于协会更好地为会员做好信息收集、市场分析和决策服务,而重视吸收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加入,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四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与政府各级部门的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功能、桥梁功能及政府助手的中介作用,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四)利用自由贸易区平台,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目前,我国已对外签署8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参与各方互相承认市场经济地位,逐步将90%以上的产品关税削减到零,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和化解贸易摩擦,规避技术壁垒。所以在利用自贸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要及时掌握自贸区建设进展,积极加以研究利用。主动申领自贸“身份证”,充分享受优惠关税。充分利用相关展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接,促进企业与自贸伙伴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拓展新兴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出口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2]许涛.出口市场的忧与喜[J].中国外汇.2010(1)

[3]梅新育.出口市场多元化之路非走不可[J].金融经济.2009(1)

作者:韩小蕊

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 篇3:

论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为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建立了经济往来平台,提供了经济合作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自由贸易协定趋势越来越明显,逐渐受到各国的关注。但是从国际法律定位方面来讲,自由贸易协定并不受多边自由贸易法律体系约束,其更偏向于独立存在的状态,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就其不同方面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影响分析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9.023

根据当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国家之间乐于进行经济往来、区域贸易安排,但是与这种自由贸易协定相对应的法律体系却不健全,其与多边法律体系相互共同存在,起到不同程度补充的作用,但是区域贸易数量逐渐增多,自由贸易协定法律体系逐渐占主导地位,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日趋明显。深入研究,积极促进正面影响、降低负面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1 自由贸易协定基本概述及特征

1.1 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含义

所谓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是指各国进行经济往来、自由贸易安排过程中,为了改变现有的两者之间的贸易阻碍或贸易壁垒等,为了促进两国或者多国之间的商品流通、经济自由、贸易往来等而签订的协定。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被定义为法律的一种,其与自由贸易安排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一般国家之间经济往来密切、自由贸易安排数量较多与之相应的协定自然增加,久而久之形成了自由贸易安排法律,同时形成的法律又反作用于自由贸易安排情况,对各国经济利益予以维护、对各国自由贸易安排予以约束,合理安排不同国家在协定中应遵守的义务及获得的经济利益。从分类方面来讲,自由贸易协定方式主要包括经济、关税同盟;优惠贸易安排;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等。

1.2 自由贸易协定的特征

自由贸易协定特征表现在不同方面:(1)自由贸易协定主体定位。从上述含义阐述中能够明确自由贸易安排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就于此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主体必定是国际认可的、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即可,必须要具备国际法律效益。各国家的个体领导者并不能够作为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主体。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一般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凸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安排也逐渐增多,贸易往来更全面、更多样。(2)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成统一行动。通常情况下两国之间或者多国之间可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协定内容明确标注各国之间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及获得的经济利益等,其具有比较明显的约束性。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国家保留好协议法律文本文件,在自由贸易安排过程中双方出现分歧或一方违反协定内容等行为均要受到检查,不能够按照自由贸易协定法律文件固定履行自身义务的国家必定受到协定签订成员的制裁。(3)内容丰富。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情况来看,同发展程度国家及地理位置临近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比较频繁,为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签订协议以此改变贸易壁垒。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为了谋求发展及经济利益,开始跨地区、跨发展程度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同时自由贸易协定内容也日渐丰富起来,其涉及的范围扩展至国家的知识产权协定、环境标准协定、基础的货物贸易协定、竞争政策协定和服务贸易协定等多方面。全球各国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2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

2.1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第三国的负面影响。一般情况而言,自由贸易协定能够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自由贸易协定最常见的即为区域自由贸易安排,通常相邻地区的两个国家或者该地区的多个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不属于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想要参与其中,共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不可以的,如东盟成员拒绝印度的加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为了谋求共同发展机会多会制定优惠政策条件放宽与其他成员国,这些优惠政策仅对内不对外,即协议成员国以外的国家不能够享受到成员国出台的优惠政策。以上两方面内容为排他性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会实行机体贸易保护,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关税税率,反倾销对策明显或者对于服务或者货物的配额上予以限制,影响其他国与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可以被定义为贸易政策趋严,对WTO组织的大部分第三国造成贸易出口困境、贸易经济利益降低,协定外其他第三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地位的竞争力。

其次,发达国家权力扩张。目前,自由贸易协定基础越来越多,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均参与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活动中,已经从传统同发展程度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发展成多元化、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是这一转变进一步增加了发达国家权力扩张情况,一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签订过程中,其更具发言权及解释权,在条例主张上会更加苛刻。自由贸易协定缔结的各成员国均会首先从自身的经济利益、未来发展趋势、发展动向及实际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出发,均希望在自由贸易协定缔结中为自身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更具有发言权的发达国家更能够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的同时有效保护了自己国家的产品利益。发达国家权力扩张会严重影响WTO经济组织的平衡,不能够保证国际上各国之间公平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破坏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与此同时,由于发达国家权力扩张明显,其所掌握的发言权更多,自由贸易协定对其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如果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发达国家仅从自身发展水平及经济需求方面考虑出发,提过过于严苛、不公的条例要求,极有可能导致落后国家承受较大经济压力,以导致其经济崩溃甚至出现国内政权动荡等,这种情况不但不能够促进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国家经济纠纷、影响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阻碍发展。

最后,违背WTO法律制度。WTO属于多边贸易体制,与自由贸易协定的区域贸易体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前者涉及的缔结成员国较多,不同区域国家均可以参加到WTO组织中,同时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主要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在进行多边贸易安排过程中不同国家均需要在谈判中谋求更大的发言权及经济利益,协调起来难度较大,要想顾及到每一成员国的经济利益情况需要协调谈判很久,同时谈判结果还不一定能够达到每一成员国的满意。但是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体制的建立,逐渐受到不同国家的追捧,主要是这一经济体制下的成员国大多数地区临近、经济文化比较相近,同时普遍缔结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力相当,同时自由贸易协定缔结最少可以两个国家即可,这就奠定了成员方数量少的基础,在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过程中更易于调节,更有利于保证不同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良好的区域经济活动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国家谋求跟大的国际发言权及解释权,同时还能提升国家在国际经济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地位,就于此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参与到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贸易活动中,与之相对应的WTO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一定冷落,容易影响其法律制度的建立及组织贸易经济的活力。另外,在近年来自由贸易协定缔结中发现有很多签订的协议条例完全违背了WTO组织相关规定内容,其协定要求权力及义务远远超过了多边主义,这是严重违背WTO法律的表现。

2.2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正面影响

首先,促进多边体制成员结构的改变。从上述阐述内容中能够明确,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比较明显的排他性和地域性,这些特征可以看做是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合理把握运用将其作为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正面影响。自由贸易协定多为同一地区的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的同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这类国家通常具有统一的经济利益追求及市场发展背景,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将其设定为一个团体,在WTO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作为团体单位成员的身份争取相应的发言权及解释权,这能够有效改变多边体制成员结构,自由贸易协定多国成员作为团体与超级大国、发达国家共同抗衡,能够对其以往一国独大的局面予以控制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多变贸易谈判结果的公平性,也能够为自己未来经济发展谋求更多有利条件。另外,目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地区国家之前也可以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缔结,在缔结和谈判过程中维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这就出现世界各国之间错中复杂的经济贸易关系,多种多样的自由贸易安排,保证自由贸易协定的任何权利及义务的制定均符合WTO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自由贸易协定就能够从不同方面制衡多边体制成员结构,促进WTO组织结构中的不同成员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

目前,自由贸易协定中最突出、普遍的缔结关系即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一类的自由贸易协定缔结能够有效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能够以更低门槛的形式进入到发展中国家,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获取到相应的市场份额及经济利益,但是相反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鼓励自己本国内比较有竞争实力的产业投身于发达国家中,能够为自己谋求跟广阔的发展机遇及市场空间,能够保证本国资源配置更优化、更科学,同时还有可能实现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从而最终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实力。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国最突出竞争优势即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与发达国家性自由贸易协定中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有效提升。

其次,弥补WTO体制法律不足。虽然国际经济WTO世贸组织已经建立有不同类型、地区国家参与到其中,但是其相关内容法律仍存自一定缺失情况,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这也是由于WTO组织中国家数量众多、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背景文化差异较大造成的,对各国的经济往来及自由贸易安排仅应用WTO体制的贸易法律予以约束和维持,其困难性较大。难以满足各地区、各国的经济需求,同时也不能够保证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合理有效经济合作往来。就于此,自由贸易协定的出现应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形成了两种贸易合作形式,其一是传统的全球经济贸易合作,与之相对应的第二中即为地区经济贸易合作。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较少,其在沟通、谈判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能够针对新议题的不同方面问题达成统一意见,这是WTO体制法律所不具备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作为WTO体制法律空白的弥补突破口,保证WTO体制法律的全面系统性,促进其更加完善。

最后,加快WTO有关贸易自由化的谈判进程。上述阐述内容不止一次的提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少,谈判条件更容易突破,谈判共容易达成统一共识,从另一层面来讲这也是加快WTO有关贸易自由化谈判进程的关键点。另外,从自由贸易协定中能够看出其设定的相关规定条例和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能够合理量化不同成员国之间的责任义务及经济利益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WTO体系的构成提供了经验,有利于WTO多边贸易关系的完整性。WTO可以参考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有利信息,在自身体制建设中未涉及到领域适当提出新课题,有利于WTO贸易自由化谈判相关规则的设定,能够促进谈判进程加快。虽然自由贸易协定中更多的是相邻地区国家之间的缔结或者是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缔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落后国家要想在国际经济中进一步长久发展均不能够仅仅依赖自由贸易协定,仅可以将其作为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补充,保证自身是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发展的同时低能够逐渐向多边贸易体制靠拢,真正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体制中,以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3 结束语

国际经济体制的改变必然导致自由贸易协定出现,其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要合理调整负面影响、发挥正面影响的作用有利于完善国际经济法律体制,促进国际经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娟,穆月英.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J].经济问题探索,2013,(4):167-172.

[2]李顺德.自由贸易协定(FTA)与知识产权国际环境[J].知识产权,2013,(10):13-26.

[3]杨静,朱雪忠.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范本建设研究——以应对TRIPS-plus扩张为视角[J].现代法学,2013,(2):149-160.

[4]刘彬.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文本的体系化构建[J].环球法律评论,2016,(4):179-192.

[5]潘伟光,杨祺,Hsiang-Tai Cheng等.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能否促进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6):37-40.

[6]李丹萍,杨静.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商标权TRIPS-plus条款研究——基于美国、欧盟、日本的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13,(2):77-83.

[7]王琳.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效应的再分析——基于GTAP模型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3,(5):68-77.

[8]殷敏.新区域主义时代下美式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选择——兼论对中国的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6-101.

[9]郭文杰.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J].山东社会科学,2016,(6):157-162.

[10]林珏.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负面清单”的国际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20-129.

[11]黄丛蓉.浅谈国际经济法领域中美国法律输出收益[J].法制博览,2016,(17):250.

作者:刘素娟

上一篇: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论文下一篇:数字图像处理项目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