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作用下的企业精神论文

2022-04-27

[提要]社会化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后勤实体队伍存在不少困境,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和问题,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党员作用下的企业精神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作用下的企业精神论文 篇1: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全面提升干部员工队伍的执行力

【摘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党上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活动,充分体现了理念目标的一贯性、理论武装的时代性、内容要求的务实性、成效影响的先进性、机制保障的长期性,对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干部员工队伍的执行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先争优 一线工作 企业文化

“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就是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每位党员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这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广泛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激发能动性、提升执行力的手段和动力,是提升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和谐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领导干部带头,“创先争优”做表率

毛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一是班子成员要借鉴“齐桓公好服紫”的启示,带好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一国尽服紫”,这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工作中,也存在“中层干部要看领导干部的样,普通员工要看中层干部和领导的样”的现象。作为企业负责人、班子成员,必须守土有责,带头执行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的铺在工作上,踏踏实实抓好工作,勤勤恳恳服务基层,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工作之余,保持健康向上的个人兴趣爱好,远离麻将桌、少出入KTV等娱乐场所,慎选所好、慎露所好、慎待所好,做表率,做标杆。

二是班子成员落实“一线工作法”,引领员工队伍执行力的提高。基层、基础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必须要善待、经营,领导干部落实“一线工作法”是引领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可以列举一个具体的事例:“一线工作法”是2010年象山县委县政府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象山县供电局对此做了认真的执行。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研访一线亲基层,服务一线固基层,抓实一线练好基本功。具体表现就是:班子成员在一线过组织生活。一改以往班子成员集中在机关党支部的做法,将班子成员分别划分到各基层党支部,参加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借助党支部党员大会等机会,带头宣讲上层精神,分析企业内外部形势;带头剖析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今年年初的民主评议党员中,5位局领导的民主互评环节都得了满分。这也证明了,这一做法显著增进了员工对局领导的认识和了解;班子成员联责一线生产经营工作。班子成员在明确职责分工时,同时发文划定各自的联责单位区域,并明确要求每位领导干部要定期参加联责单位的安全活动、分工业务指导,保证每个月不少于2次。建立月度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干部在例会上向职能部门公布当月在走访、指导联责单位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布置职能部门提出整改、完善措施。同时启动工作督办流程,跟踪监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落实进度和效果;班子成员经常与一线员工沟心交流。面对面是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本着这一认识,按照稳定局面以防为主、企业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情绪以疏为径的工作初衷,建立起了局长联络员网络、廉情监督员网络和代理制员工代表座谈会等制度,充分展现民主和公开,透明的工作方法和积极的沟通态度,让员工多了一份放心和安心。班子成员还经常走进员工宿舍,关心外地员工的生活,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舒心工作。“一线工作法”的推行起到了工作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的作用,使领导干部在员工中的威信明显增强,使员工的工作执行力普遍提升,“创先争优”的干劲十足。

二、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引导全员“创先争优”

欲求到位“心”先至。“心”包括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两个要素,其中能力是执行力的基础,态度是执行力的关键,所以“心到”是执行战略的保障,执行到位就会形成“创先争优”的你追我赶,竞相拼搏的良好局面。

在全社会浮躁情绪高涨,实用主义思想攀升的大背景下,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很普遍,把自己的利益看作是最重要的,贪欲被当成人性肆无忌惮的自然流露也渐渐的被认为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形下,让员工愿意被思想洗礼,主动提升工作执行力去“创先争优”是一种艺术,建设一种统一的企业文化是解决问题的好途径。近年,象山县供电局创新了一些做法,或许可以给您点启示。

一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纵横交织的宣讲企业文化知识,确保知识的内涵被理解着接受入脑、被消化着吸收入心。在局内网开辟企业文化建设专栏,动动鼠标就会看到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是怎么表述的;在基层班组设置企业文化宣传栏,选适当的位置悬挂企业文化标语牌,一抬眼就能看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宗旨,读上一遍。邀请专家分析形势与任务,从宏观上高屋建瓴,完善员工的看法和想法;组织员工讨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求,从微观上谈做法。

二是将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的枯燥过程融入趣味的因素,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形成永生难忘的认同。借助员工趣味运动会,感恩拓展等活动载体,把企业文化元素充分的融合进去队名、口号、项目等每个缓解和角落,帮助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正确运用企业文化。发挥劳模效应引领企业,创建“费增光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约员工的聪明才智,汇集员工的创新特长、爱好和热情服务企业的发展。

三是培养员工的自豪感。通过感恩教育等措施,树立国家电网人的骄傲,促动使命感、责任感的形成。同时用制度把企业文化沉淀下来,靠制度长期执行,来形成习惯,产生惯性。

三、“活到老,学到老”,建设学习型组织

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团队没有学习能力,企业肯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但仅仅具备学习能力,仍然远不足以保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又何谈“创先争优”。所以在建设团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将这种学习能力本身变换成一种整合企业内部、外部资源的能力,使企业的资源实现不断地积累提升,这种企业学习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才不会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企业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中,应做到以下3点:

一是述学、评学、考学,提升素质。建设学习型“四好”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班组,坚持把提高理论素养摆到重要日程,带头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制度、时间、内容、人员“四落实”,态度端正,学习计划按要求完成,并建立了领导干部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比如: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和召开学习交流会等途径,采用名师辅导、电化教育、专题党课、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探讨、交流;鼓励员工个体自学,撰写调研论文、学习体会来分享学习收获,促进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

二是立足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要引导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结合本职工作,因地制宜,坚持学以致用。比如:领导干部要注重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和实行周例会、局长办公会、阶段重点任务例会等工作汇报制度,着重研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走访和座谈认真开展队伍状况调研、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等活动,注重在调研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协调新矛盾,收到好的效果。广大员工应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质。比如拿自己和周围的人做比对,去挖掘身边的榜样、发现身边的“闪光言行”,主动去学习和感染“劳模示范岗”、“劳模工作室”的工作经验和氛围。

三是要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良好的学习制度是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的前提,要不断健全学习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并在执行制度上下工夫,确保取得实效。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沟通联系,经常了解干部职工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进度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定期开展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团队建设深入开展。

现在,“创先争优”活动已经进入全面的总结阶段,活动只是触发行动的序幕,“创先争优”的行动仍需持续延续并进一步增强。为此,企业党组织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改进方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执行力,仍需不断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大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力度,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和业务素质培养,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源潮.领导干部要带头创先争优[J].求是.2010(19).

[2]耿显榜.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J].党建研究.2011(09).

作者:张松艳 史仲夷

党员作用下的企业精神论文 篇2:

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提要]社会化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后勤实体队伍存在不少困境,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和问题,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勒实体,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措施

高校后勤实体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是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择要关键,是高校后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高校后勤实体队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理论素质和敬业精神不高、技术能力不够、年龄结构失衡、基本保障缺失等困境;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完善、对人力资源管理内涵认识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能力较差、培训体系不规范、激励机制效果不高、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高校后勤队伍素质的高低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相辅相成。为了破解以上困境和问题,有必要找到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和措施。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从以下方面来探讨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一、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做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高校后勤实体要以所在高校和后勤实体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满足后勤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目标,以充分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基础,从战略高度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明确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定位、经营定位、发展目标,确定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人才的结构、数量、引进、利用、安置、管理等。

高校后勤实体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着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结构。在进行员工招聘前,首先建立好用工需求预测。后勤实体所属的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用工需求进行初步预测,并通过分析、估算、核实,最终形成不同时期用工需求的总体预测,包括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服务型人才等类别人才的个数、学历要求、工作经历、专业职称等。同时通过建立预测系统,为长期用工做好储备。

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目前高校后勤实体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打破旧的后勤“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要从重“身份”到重“绩效”,打破编制界限,公平对待临时工与正式工,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以“人”为中心而应以“事”为中心。

二要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理念,采取将“老人”提前内退(将快到退休年龄的后勤老职工买断工龄,到退休年龄再办理退休手续)、身份赎买(一次性买断其正式工身份)、以补代养(将“老人”高于“新人”的工资部分由学校承担或学校继续支付原后勤事业职工的固定工资部分)等办法,将“老人”转化为“新人”,从而推行同工同酬。

三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员工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生产安全感、生活舒适感,尽可能地减少对员工的控制与约束,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帮助与咨询,帮助个人在组织中成长与发展。

三、规范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就是把每一个人用到合适的位置上去。高校后勤实体要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岗位上去,再聘请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做到人尽其才、用人所长。

高校后勤实体岗位设置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设置原则。遵循总量适度原则、人员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人力资源成本最低原则、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原则、结构合理原则。二是设置类型。可按照工作性质、职责任务来划分出餐饮服务、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岗位类别,可以根据岗位性质设置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工人系列等岗位类型。三是岗位设计。要明确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岗位职责、岗位评价、任职资格(学历、职称、年龄等)、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服务标准、薪资标准等内容。

四、创新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

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高校后勤实体应努力探索选、育、管、用环环相扣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引进人才应当坚持因事择人、人岗匹配、公开和公平竞争、德才兼备、能级相适、高效经济、内部优先、个性素质适合岗位要求的原则,要拓宽招聘渠道、完善招聘方法、明确招聘目的、细化实施步骤。

人才流动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绩效为核心”的原则,实行“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的用人机制,以岗定人,人随岗移,人岗匹配,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度,达成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契约关系,变身份管理为契约管理。要层次内与层次间流动、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相结合,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流动局面。

此外,高校后勤实体还要建立员工辞聘解聘制度、干部竞聘制度、轮岗制度(同种岗位间轮岗、不同种岗位间轮岗)等,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员工晋升和流动提供空间,合理调整内部人员结构。

五、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机制

一要纠正错误的培训观念,包括培训无用论、浪费论、万能论,纠正培训是成本不是投资、效益好时放松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层人员不需培训、盲目追赶培训潮流、投资培训急功近利、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担心员工另谋高就而不培训等错误观念。

二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培训制度。首先,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便于选择好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其次,在培训经费、培训内容等方面予以规划,保证培训经费充足,尝试编制培训教材、汇编真切的教学案例、制作专题视频等。第三,有一套目标明确、制度完善的培训体系,将培训结果与员工考核、晋升、晋级、加薪、发奖等结合起来,提高员工自主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第四,科学实施培训工作,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项目负责人,制定培训流程图。第五,建立适应后勤社会化的培训评估机制,对后勤员工素质进行实事求是、科学有效的分析,以利于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优化培训项目和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素质。

三要全面知识培训。高校后勤实体员工培训内容要满足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需要,适应师生等高知识分子对后勤服务水平的高要求。要组织员工有针对性地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业务技能、安全管理、服务礼仪、职业规划、企业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四要多种方式培训。可以采取参观图片展、观看影片和讲座视频、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专家授课讲座、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开展岗位技能竞赛、“爱岗敬业”演讲比赛、鼓励各类自学考试和技术资格认证、举办培训班、开办培训学校、网络培训、业余时间学习、参加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开展群众性学习活动等形式;可以采取“以老带新法”、“师徒相授法”、“传帮带法”等方法;可以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此外,要利用好后勤刊物、宣传栏、网站,善于借助学校的教育资源,借助各类研究会的工作研讨和高校之间管理经验的交流。

五要全员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对经营能力、管理技能、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培训;对于专业技能人才,重点对操作技能、技术更新、技术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对于一线服务人员,重点进行服务意识、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六、健全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后勤实体开展绩效考核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思路进行:

一是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计划。制定员工绩效考核计划就要以个人任务绩效为主、周边绩效为辅展开。制定绩效考核计划时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测性、可比性、公开公平性;要多层次、多方位考核,既要考核一线员工,又要考核管理人员;要将考核结果运用于职务晋升、薪酬增加、评比评先等多种用途;不仅要上级考核下级,也要下级评议上级;不仅要考核工作业绩,也要考核工作态度、工作能力。

二是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要使员工清楚所从事岗位的职责、任务量、标准:即做什么,应达到的效果,完成的时间;为了完成这些目标,需要接受何种培训和指导;需要有何种服务意识,运用何种工作方法,如果完成目标并取得更卓越的成绩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完成不了目标或出现什么情况会受到什么处罚等等。

三是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考核主体必须为考核实施人、被考核人和公司领导三方所能接受的。目前广泛认同的360度考评法就是一种相对全面、科学、客观的一种考评方法。它建议的实施主体就是被考核者的领导、同事、下级、服务对象、被考核者自己等,这些主体共同对考核者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科学的权重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

四是运用实用的考核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常用绩效考核方法有排序比较法、强迫排名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图尺度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评价中心法、目标管理法等。绩效考核可分为定期的常规考核和不定期的特别考核。要充分利用党的组织生活、职工代表大会、师生座谈会、师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网上意见投诉等形式,收集对员工的评定意见。

五是双向沟通。考核主体要充当被考核者的顾问、参谋、辅导者、绩效伙伴,通过及时的双向沟通,使被考核者了解个人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上级对本人工作业绩及素质的认可程度。

六是考核和激励相结合,推进绩效的提升和再计划。考核后,结果一定要充分运用到员工提职晋升、薪酬的调整、岗位的调配、员工的激励、员工培训、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潜力开发等过程中,将考核结果和员工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和完善员工自身的素质,实现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七、完善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后勤实体实施激励机制,要遵循战略导向、公平透明、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差别激励和以师生满意度为导向等原则,在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基础上,采取多种激励方法和有效激励对策。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统一、公平的工资奖金等物质待遇的分配机制,重点开展效益激励、工作激励、目标激励,实施工资水平激励和工资增长激励。

二要建立非物质性的激励机制,开展关怀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开展服务标兵、师德标兵、优秀党员等各类评选,在典型事迹、先进人物、榜样精神的感召和带动下,激发他们对荣誉的向往和对先进的追求,形成“赶、帮、超、带”的工作氛围。组织及单位领导关心一线员工,重视一线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受尊敬感;优先提拔使用业务精、思想好、素质高的员工,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对于女性员工,可以关注她们的家庭和生理问题,通过婚假、生育假、带薪假来激励员工;而男性员工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对男性员工可以通过培训、晋升的方法来鼓励他们努力地工作。对所有从事绿化、环卫、保安岗位等脏、累、险、高温、外勤的员工提供一些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外聘员工的住宿点进行新建改建,改善住宿环境、卫生条件,适当收取水电费,避免安全隐患;为员工设立文化娱乐活动室、“员工之家”活动室,而且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对优秀员工提供一定的集体休假旅游待遇。利用高校自身开设有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条件,给予优秀员工在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他们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身体保健水平,从而增强员工对后勤实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是在实施激励机制时,要以正激励为主,但不能抛弃负激励,从而做到赏罚分明,奖惩结合。

八、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一要确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岗位目标责任,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近年来各地出现用工荒、劳动成本上升等新形势,加上新一代农民工不大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故要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岗位目标责任的基础上,以能力高低和岗位贡献大小为依据,适当提高员工工资。

二要根据目标责任考核确定薪酬总额,实行“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职称工资+学历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奖金+福利+补贴+年度或月度考核奖”的薪酬构成模式。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实行一定的提成制、浮动工资制,合理体现个体差异,适当拉开差距。

三要创新薪酬管理制度,采用“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和“360度反馈评价法”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可以尝试员工持股制度,这样有利于吸引、留住员工和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促进员工与后勤实体的共同发展。

九、规范用工行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高校后勤实体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还要兼顾员工利益、学校利益,保持和促进学校安全稳定。所以必须坚持依法用工,维护法律底线。

高校后勤实体要掌握政策法规,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用工合同文本,签订劳动合同,按标准按时间发放报酬,注重员工的利益诉求表达,畅通员工申诉渠道,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和待遇(工资不得低于地方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定节假日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有权自愿参加工会、有权按比例参加教代会、有机会加入党派等),制定新招外聘员工流程和辞退员工流程、员工申请工伤保险赔付工作流程、外聘员工办理社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相关手续规定、外聘员工参加社会保险须知等规定,做到依法用工、合法用工、规范用工。尤其要重视短期用工的雇佣与劳资关系管理,有效规避用工风险。

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将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基本方针,重视员工参与决策,培育和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仅需要领导者重视,更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一是发挥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的作用,让员工有加人工会、团组织、党派的权利,有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提高他们“主人翁”参与意识,鼓励他们提供合理化建议、信息、方案;利用党组织生活、集体学习、例常工作会议等机会,让员工了解企业理念、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大力宣传企业独特的服务理念,让企业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更加清晰,更加深入人心,以此来影响员工的行为文化。

二是注重情感交流和现实关怀,将人文关怀和扶贫济困工作制度化。通过茶话会、联欢会、恳谈会等途径,了解、关心员工的生活工作情况。生活上,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开展节日慰问、婚庆祝贺、看望病人、助困助贫活动,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工作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工作环境,提醒员工注意生产安全。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做好“职工之家”(或文体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建设,这不仅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进取精神,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锻铸“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精神。

四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培训制度和终身学习理念,组织员工参观考察、参加研讨会等,积极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和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开拓工作。

五是建立起有效地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后勤工作简报、后勤工作论坛、后勤部门网站等媒介,鼓励员工多学习、多研究、多写稿、多投稿,及时报道宣传后勤员工的好人好事、优秀事迹、奉献精神、服务师生的理念,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此外,还可以导入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IS)设计,使高校后勤实体有精神和灵魂;通过确立企业标识、器物、刊物、训词、制度等形式,把后勤工作的主题思想变成物质形态,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汇编员工的优秀人文成果和工作经验体会等材料,鼓励员工钻研业务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作者:龚水平 谭小军

党员作用下的企业精神论文 篇3:

新时代 新作为 承担起企业宣传新使命

[摘 要] 新時代下的企业宣传,只有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企业发展 宣传使命 企业文化 弘扬主旋律

宣传工作是企业汇集力量、谋求发展的主要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擘画新蓝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做到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从而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举旗帜,为企业健康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做好新时代企业的宣传工作,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中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夯实企业稳定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学懂弄通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宣传工作者要不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同时以直抵人心的工作方式,教育、引领党员干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宣传工作者要精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创新传播手段,提高新闻舆论的感染力和公信力。加强网络空间和“两微一端”管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在思想对垒中,不仅要冷静处理、以理服人,更要主动亮剑,敢于斗争。

(三)运用经济成果助力思想建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进入了繁荣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兴盛既印证了新思想的正确性,又助推了思想建设,更为新思想的发展运用开启了新篇章。同样,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新思想的指引,只有在新思想的指引下,企业才能良性发展,而新思想有了经济硕果的加持,就有了健康发展的后盾和动力,宣传工作者要运用企业改革发展中大量鲜活的实例,通过今昔对比,阐明新思想的正确性,从而使广大职工自觉学习和贯彻新思想,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投身到经济建设洪流中。

二、聚民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要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工作基本方针,加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充分展示企业良好精神风貌,营造奋进向上、健康团结的良好氛围,从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全体职工的企业自豪感和向心力。

(一)既坚定信心,又正视问题

骄人的业绩可以提振职工的精神,转化为职工奋勇前行的动力,要围绕当前形势和企业改革历程,捕捉职工身边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实例,阐释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企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职工生活的显著改善,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职工群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但改革是自我疗伤、去腐长新,必有阵痛,要想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精准施策,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就会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何安抚这部分人的情绪,如何防止负面影响扩大化,是摆在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和矛盾,既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又理性看待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引导党员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切实解决改革发展和职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所学所用切实转化为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动力。

(二)既解决现实问题,也解决思想问题

宣传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发挥作用,只有真正做到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既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又疏解他们心理思想上的困惑,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强化企业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育新人,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培育人才

富有创新力的人才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源泉所在,企业的每一次腾飞都离不开人才的助力,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宣传工作的职责便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提供人才发展的空间,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创新型时代新人。

(一)以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家园“志不强者智不达。”宣传工作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使理想信念成为广大职工奋勇向上的动力,引导他们深入长久地学习新思想,领会新思想的鲜明主题和思想体系,把握新思想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核心价值观走进职工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在职工的大脑中,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中,使之成为职工的日常习惯动作。

四、兴文化,为企业改革发展增强文化底蕴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助力器。宣传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凝聚职工力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必走路径。

(一)加强企业精神理念渗透企业要紧扣时代变迁,及时提炼整合契合时代形势的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进行强化渗透,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等载体,加强企业精神理念的阐释和宣传,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人尽皆知,成为企业重要标识。二是使企业制度与企业理念同频共振,通过新理念反观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查遗补缺,使修订完善的企业制度诠释企业精神理念,使其成为企业制度的旗帜和灵魂。三是尊崇理念,践行理念。持续开展“学理念,见行动”活动,让理念转化为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的自觉行为。

(二)做好重点文化建设一是重视政治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二是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坚决反对贪污腐败,反对糜烂灰暗的政治文化,弘扬实事求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涵育健康的政治文化,营造“山清水秀”的晴朗环境。三是创新管理文化。开展“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制订大讨论问题整改清单和对标一流清单,着眼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战略谋划、深化改革、谋求创新,开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新局面。四是筑牢安全文化基石。以“安全为天、责任如山”的工作原则为度量衡,多角度、全方位梳理企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发展战略,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三)激发职工创新力企业文化这株花木,只有扎根职工群众这片沃土,才能源源不断汲取养分,开出绚烂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宣傳工作者不仅要“纸上谈兵”,更要走向基层,了解职工的所想所需,解决职工的困难,引导职工参与企业政策制定和蓝图规划,激发职工创造力,企业文化才能历久弥新。

五、展形象,为企业树立健康发展的良好形象

故步自封、僵化保守是企业的“催命符”,只有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快速发展。宣传工作要向外展现真实、立体的企业形象,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舆论氛围。

(一)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运用报纸、网络等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新时代利好新形势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广泛宣传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新动态、新气象,深入基层,走进车间,积极报道一线职工的先进事迹,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改进方式方法,立体全方位地开展品牌宣传,用世界眼光,拓展延伸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完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名片,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做好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企业文化的至高境界是品牌价值。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积极吸收、借鉴同行业现代管理的先进成果,全面推进新时代企业文化创新工程,创新手段方法,使产品和服务全方位体现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制作企业文化宣传图册、光碟、视频,与业内先进企业交流学习,利用宣传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等形式,广泛推广企业的文化产品,使之真正落地。

宣传工作要乘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春风,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企业的发展理念,深入一线,走进职工,宣传基层职工的先进事迹,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

作者:李巧云

上一篇: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探讨论文下一篇:妇女家庭暴力遭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