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师作用下的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中国水电八局建局六十多年以来,一直以水电施工为主业,国内大型国字号电站有90%主建或参建。水电八局(央企)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和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它同样存在着效率低下,生产要素浪费严重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政工师作用下的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工师作用下的企业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关于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摘 要]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工会组织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工作,我们离不开工会组织。概括来讲,落实科学发展,需要工会组织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工会组织来参与;着力改善民生,需要工会组织来助力;巩固党的地位,需要工会组织来凝聚。

[关键词] 面向职工;以人为本;基层工会工作;生命线

工会作为一级群众性组织在全国各行各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重大的贡献,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因此,党的宗旨就是工会的宗旨,党的要求就应该成为工会的行动。在当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和施工企业为实现“创建百年施工企业”这一宏伟目标的新形势下,作为基层子、分公司的工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做到全心全意面向职工,时时刻刻做员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困难的知情者,基层工会工作才能凝聚人心、勃发生机,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新进程。

一、坚持四个原则、摆正位置是基层工会工作的落脚点

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是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要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政 治方向上。通过各级党委把关定向,引导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把执行政策的坚定性和服务职工群众的实效性结合起来,真正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各级党组织要真正将党对工会工作的绝对领导权摆上各级党组织工作重要议程,纳入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落实。

要坚持“四个原则”即:“原则问题把关,具体工作放手,加强不包办,支持不干预”,从制度上为工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究新时期施工企业高科技会战这一新形势下基层工会工作的要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领导工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

要建立健全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的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和完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工会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参加涉及职工利益改革调整的领导机构,努力形成有利于工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固本强基,在组织上“加强”。

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发展“党建带工建、工建助党建”,为做好工会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切实做好在新的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工作,及时抓好企事业改组改制中工会组织的整顿和重建工作,加强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基层工会的建设,扩大工会的覆盖面。

二、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

(一)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基层工会组织应首先从进一步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入手,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同时以落实民主管理职权为重点,不断拓展民主管理的范围、深化民主管理的层次,切实体现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作用。

基层子、分公司在召开职代会前,基层子、分公司工会都要组织职工代表专门就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任务及权利、民主管理、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维权等方面进行专题讲课,使广大职工代表对自身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

(二)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能够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就必须使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劳动,而且在为自己劳动,使职工认识到企业经营的好坏是与每个职工利益直接挂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经济、办好企业已经不再是国家和企业的事情,而首先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关系到自身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重大问题。为此基层工会组织应当把企业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作为落脚点,始终把握“树立大局意识、服务中心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单位生产经营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司(项目部)政务公开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载体,对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几年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基层子、分公司工会始终把实行队务公开作为加强民主管理,规范生产经营,体现民主决策,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组织实施。在实行队务公开过程中,该基层子、分公司注意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把队务公开的触角向基层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等深层次领域延伸。坚持基层子、分公司重大决策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及时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原则,通过“队务公开栏”、“员工心语”等形式及时公开基层子、分公司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医疗保险、住房以及薪酬改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信息和政策,让职工代表清楚地了解基层子、分公司的各项工作进展,保证了广大职工重大决策前的知情权、决策中的自主权和决策后的监督权,提高了基层子、分公司管理的透明度,使广大职工感到自己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加深了职工心中单位是家、岗位是根、敬业是魂、奉献是本的企业情结。

(三)工会工作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的人才意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人才储备的薄厚则成为了现代社会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的获得无外乎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部引进,一个是内部培养。作为基层的工会组织,更应该重视广大职工这一巨大的人才基地,面向职工不拘一格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企业助我成才,我为企业奉献”的良性循环。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为目的,工会针对生产上的重点、技术上的难点、管理上的弱点,积极开展各项人才培训活动,基层子、分公司工会结合“五小工程”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把练兵开展到小队、到班组、到员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基层子、分公司工会协同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鉴定暨“岗位状元大赛”活动,在广大员工中掀起了“学技术、比贡献、争一流、创效益”的热潮。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在工作中坚持面向职工、以人为本也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仅促进了基层生产经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更拉近了基层工会组织与广大员工的距离,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员工的贴心人。

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逐步完善的过程,是施工企业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把广大员工引导到为施工企业建功立业上来,推动施工企业不断发展,为实现创建百年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大胆实践,开阔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邓玉兰.论工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J].湘潮,2011,8(2):14—15.

[2]马远志.关于基层单位工会政务公开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0,13(3):156—157.

作者简介:罗力云(1969-),女,汉族,湖南邵东人,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会副主席,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罗力云

政工师作用下的企业管理论文 篇2:

关于国有大型水电建设企业改革人事管理体制的探讨

【摘要】中国水电八局建局六十多年以来,一直以水电施工为主业,国内大型国字号电站有90%主建或参建。水电八局(央企)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和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它同样存在着效率低下,生产要素浪费严重的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国有水电施工企业又出现了诸如资产流失、管理者行为失控等诸多问题,表面上看来,这些是由于管理不善、监督不严或施工技术问题引起的,其实有着深刻的运营体制背景。这种体制运行的惯性阻碍了国有水电施工企业改革与发展,水电施工企业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其体制上的桎梏尤其沉重,改变现状的阻力愈大。这些问题仅仅依靠水电施工企业自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从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入手,推进水电施工企业改革。进入新经济时代,水电施工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资源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在企业制度创新的大前提下,大力推进水电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开放、竞争、动态的人事人才工作管理制度,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提高水电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水电施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性  企业人事制度面临的困境  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与开发 人事改革

水电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性

产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规范和高效运行的基石,是经济行为人和经济组织实现其利益的前提条件。由于国有水电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较为滞后,产权虚置、所有者的“不到位”依然是水电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体制下的资产国有,国家委派代理人对资产进行管理的运营方式普遍存在,在这种产权结构下,所有者权益和经营者权益均不明确或以行政权的形式出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除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外,企业还承担了众多的社会职能,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多地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企业经营管理者既没有从有效的经营中明确地取得市场上应给予的报酬,经营不善无论政府还是市场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在资本金的投入上,现代化、高强度的水电施工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水电施工企业直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解决资本投入问题,由于建筑施工市场利润微薄,仅仅依靠水电施工企业的自身积累显然不现实。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水电施工的投入不多,使水电施工企业出现了资本金明显不足,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统计显示,水电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73%以上,个别水电施工企业更在90%以上,水电施工企业在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缺乏财务能力,同时也加大了水电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自国家实行新的水电建设体制以来,由于建筑安装市场的不规范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低价中标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过度竞争,水电施工企业在市场中往往处于非常被动和不利的地位,为了在市场上立足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加大投入,但是较大的投入却往往难以在过度竞争的市场上实现其应有的产出[1],水电施工企业的实物和劳动投入价值转移到了工程项目上,这种负向价值转移现象更使水电施工企业的资本积累无从谈起。

水电建筑施工是进入市场较早的领域,1985年的“鲁布革冲击波”是水电建筑业进入市场的开始,由此引发了对我国水电建设体制和施工管理模式的全面思考,并开始了建设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经过多年改革、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最终确立了建筑项目业主负责制、建筑项目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一套建设管理体制,水电建筑全面进入市场,这一体制的确立对水电施工企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借鉴国外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水电施工企业开始探索一套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产品经济时期形成的“局(厂)—处—队”直线职能式管理模式得以逐步改变,形成了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项目部组织和职能式结构组织(机关)同时存在的混合式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使决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散,与此同时也加快了信息收集与传导的过程,这是传统结构难以适应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的市场而不得不做出的改革和抉择,与传统的集权结构相比这种混合式结构对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还表现在他的动力机制有所建全,对项目经理的奖励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效率[2]。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外的建筑施工企业相比,目前的国有水电施工企业依然在组织结构方面显得冗杂而笨拙,其组织结构的进一步精干高效,实现向管理及技术密集型转变,既有一个从外部环境的问题上弱化其社会职能,同时也有一个水电施工企业进一步改革,真正实现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减少管理层次,根据市场的需要设置机构,大力裁减后方机关的过程,在内部管理手段上仍需进一步尊重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命令,特別是在内部的资源分配决策上。

二、传统体制下水电施工企业人事制度面临的困境

从劳动关系上来看,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不是市场形成的,在福利化的安置就业政策下劳动者和企业都没有更多选择[3]。在这种权利结构下,劳动力不为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不承担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费用和风险,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工人进入企业,他的预期建立在企业的允诺上面,这种允诺是生老病死都由企业或国家承担,企业没有解雇职工的权利,甚至没有监督劳动的权利,当然职工也没有报酬谈判的权利。由于水电施工企业长期地处较为偏远的深山峡谷,远离就业机会较多的城市社区,富余人员在企业沉淀下来,隐性失业的情况在水电施工企业尤其严重,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沉重包袱。由于企业冗员过多,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现象,从1994年开始的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企业与职工虽然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然而这种劳动合同关系只是表面上的,职工传统的思维定式难以改变。

从用人观念上来说,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依然存在,由于观念限制,能在市场上独当一面的经理管理人才往往难以进入视野。从用人制度上看,虽然水电施工企业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人事制度改革,但直到目前尚未建立起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依然面临重重阻力。由于水电施工企业长期地处偏僻的深山峡谷,独立于周围农村社区而自成一个封闭运行的“小社会”,导致企业内部的亲、近缘关系特别发达,各种关系网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成为水电施工企业在选人、用人上难以逾越的障碍,不少人本位思想严重,排斥外来人员,形成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阻碍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经济行为人的目标选择,在一定的权利结构下,理智的经济行为人都会为自己谋取最大的效用,即用最小的代价(成本)确保自己的权力,以最大的可能获取凭这一权力可获得的利益。在这里撇开经济行为人的品质不论,在管理和监督软约束条件下,在收入与工作数量、质量不相关的情况下,无论经营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人,他(她)会选择减少疲劳程度、认真程度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他非金钱上的满足。经营管理者往往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谋求非正当收入。这就不难理解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 “代理成本过高”以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水电施工企业低收入、艰苦的工作环境更增添了管理的难度,不少企业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常常出现分歧与对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常发生。近年来,由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进展,人才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水电施工企业又普遍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统计资料显示,1993至2001年间,水电施工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流失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4千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流失率在31%以上,一些人冲破各种羁绊和限制,寻求更有利的机会和待遇,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人行为目标自利的最好体现[4]。

虽然从1994年起水电施工企业就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但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仍然带有浓厚的“大锅饭”色彩,分配问题上平均主义现象依然严重。薪酬制度应该是“贡献——收入”的关系,然而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下却是“收入——贡献”的关系,由于先后秩序的颠倒,即先确定收入再干活,导致了劳动上的投机行为,表面上看来,“同工同酬”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实际上却抹杀了不同劳动者能力的差别以及劳动努力程度上的差异,导致了逆向竞争,大家争相争夺少担责、且舒、有尊严的机关工作岗位。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水电施工企业的改革的步伐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实行承包制再到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改革的方案出台了不少,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电施工企业的问题,不是改革措施难以实施就是过不了多久就出现“回潮”现象,企业又回到原来运行的轨道上,水电施工企业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太大改观,反而由于外部市场的不规范和内部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水电施工企业进一步陷入困境,1997年水电施工企业的亏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少水电施工企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随着改革和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水电施工企业的问题不是一两项改革措施能解决的,必须从企业的根本问题——产权改造入手,进行全方位的体制创新才是水电施工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电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严重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果不大力推进水电施工企业制度创新,将使水电施工企业的处境更为被动[5]。由于产权不明晰,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一起吃国家的大锅饭,是目前水电施工企业许多问题的“症结”。因此,进行产权改造是水电施工企业的首要工作,在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特别是人事制度创新,才能使水电施工企业得到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水电施工企业发展的前提

首先必须继续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与主业无关的本应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的职能必须交给政府和社会,如职工子女教育、职工的医疗等,只有剥离了社会职能,才能将有限的财力和人力资源用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功能,把水电施工企业由社会单位变为经营单位,成为市场中谋取经济利益的主体。这也是水电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

水电施工企业产权不明晰的状况必须改变,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分清国有资产和企业存量资产(工资含量结余)的界限,并在此基础上理顺产权关系,实现出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改变国有资产的现实形式,将国家变为股东,企业存量资产可以列入职工参股的方式,国家对水电施工企业的国有资产拥有最终所有权,而企业对自己经营的财产也具有法人所有权。既承认股东的最终所权,也承认企业的法人所有权,而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就奠定了现代企业制度正常运行的基础。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将目前带有较强行政色彩的“工程局”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公司的董事会与监事会,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上级管理机关委任的制度,由董事会决定聘任企业的经理人。

在具体操作上,为适应建筑市场国际竞争形势,水电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将几个水电施工企业的优良资产、优秀人才剥离出来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法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适应建筑市场分散流动性特点,对较小的工程项目可采取职工入股或技术入股的方式,组建合作经济性质的股份公司(项目部),参与工程项目的投标和建设,这样既可以将有限的企业资产用于较大的工程项目,也可减轻上岗压力,分流富余人员,增加职工收入。

建立现代企業制度是水电施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明确水电施工企业的产权,让企业有自己的独立的财产和财产所有权,企业就能自主经营;也有能力用自己的财产承担全部盈亏责任,做到自负盈亏;水电施工企业也就能够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还可以有能力实现政企分开。一句话,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产权制度改造,水电施工企业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如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后,才能保护和实现所有者权益,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社会金融资源才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入水电施工企业,有效解决水电施工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如解决“个数多,个头太小”的分散作战问题,产权制度改革为水电施工企业全行业的改造和资产重组铺平了道路,水电施工企业可以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兼并、联合、重组、提高之路,推动水电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把握非水电业务的挑战。

(二)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推动企业组织系统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水电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庞大常设的后方管理机关和后勤机构,局(厂)、处、队的三级管理模式普遍存在,这一方面增加了管理环节,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同时,大大地增加了管理成本。由于施工项目的临时性及流动性特点,水电施工企业不得不在待工期支付较高的固定人员工资。借鉴国外相关企业的组织机构模式,随着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日渐发达,水电施工企业应该大力精简常设机构,采用更为精干和高效的“公司—项目部”式的组织结构,新的项目开工,除主要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外,其它人员应考虑就近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上聘用。这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管理成本。推动水电施工企业向管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三)体制创新推动水电施工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与国外同类企业的管理发展状况相比,目前水电施工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中国走向全方位开放,水电施工企业不出国门就要参与国际竞争,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管理思维定式,探索一套适合水电施工企业特点的管理模式是一项紧迫工作。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管理制度,如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分配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等,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使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率,改变以往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粗放状态。

(四)通过产权改造,明确责、权、利关系,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形成有效的激励。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推动国有水电施工企业局长、厂长的角色转变,由社会管理者的角色向职业企业家的角色转变,促进其经营管理才能的发挥,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才成为可能,改变以往“名不正、言不顺”尴尬状态,企业经营管理者既可以从其有效的经营中得到经济利益,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而经营管理不善,必将淘汰出局,通过市场选择实现经营管理者队伍的优胜劣汰,从而形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企业前途和命运的企业家队伍。

(五)制度创新推动职工观念转变,建立起适应市场的新型的劳动关系。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向营利性组织转变,为谋取经济利益,福利型、安置型的就业政策将不复存在,企业对职工大包大揽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企业和劳动者共同承担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费用和风险,通过双向选择、公平交易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平衡,企业与员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契约关系。

四、水电施工企业人事制度创新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施行归根到底要靠高素质的人去实现。因此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这也是水电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从水电施工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来看,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工作制度,市场经济以其竞争性、开放性、动态性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相适应,要改变以往静态、封闭、保守的管理模式,建立人事人才工作的动态、开放、竞争性管理。实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为水电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一)变静态的管理为动态的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着重要在“下”和“出”上下功夫。传统的人事制度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与退出机制,导致了大量的人员积淀现象,优秀人才流失,平庸的人才出不去,导致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的活力丧失,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大中专毕业生应作为企业的普通一员进入企业,通过考核和竞争上岗,实现只有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才能选拔到企业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上去。其次,必须实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必须改变以往因人设岗的陋习,岗位设置必须建立科学和严格的工作分析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岗位细分,按岗位职责要求,实行公开竞聘,当企业内部现有的人才资源不能满足岗位要求时,就从外部的人才市场上选聘。第三,必须实行考核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实现“下”和“出”的关键环节,应该区分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的、富有操作性的考核标准,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方面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对象的范围要适当扩大,要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众两个方面的作用。第四、建立淘汰机制,淘汰机制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基础上,要根据水电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适当的淘汰比例,如末尾的百分之多少予以淘汰等,对于处于百分数以内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转岗培训,连续几次考核不合格的则坚决予以辞退。对于较高层的管理人员,考核不合格的更要坚决地予以撤换。竞争上岗—考核—淘汰是实现人员动态管理三个必备过程。只有实行人员的动态管理,才能提高队伍的活力,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下,才能实现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

(二)变封闭的管理为开放的管理。传统的水电施工企业人事管理的封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部设置身份界限,最为明显是设置干部与工人的身份限制,企业领导人与一般管理人员的身份限制。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单位所有、画地为牢的狭隘观念。由于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阻碍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并直接形成了人员之间的负向竞争,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造成了干部和管理队伍的过于庞大。另一方面,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为单位所有的观念依然浓厚,甚至设置重重障碍制止人员流动,这也是导致水电施工企业人员积淀的另一重要原因。应该变人才“为我所有”的观念为“为我所用”的观念,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允许合理的人才流动,而对于水电施工企业的需要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也应该拓宽选人视野,不要把眼光局限于本企业的现有人力资源上,从市场上选聘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只有变封闭的管理为开放的管理,才能实现人力资源良性的双向互动。从水电施工企业的实际来看,由于工程项目的流动性和阶段性特点,企业保有大量的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实际上是一种的人才浪费现象,造成了人才的无形“贬值”,应该减少固定人员的数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适时地从人才市场上选聘适合需要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改革分配制度。水电施工企业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存在着较强的平均主义色彩,没有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激励职能,并且常常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脱离。由于分配问题上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使在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中有成绩的员工付出的劳动无法得到等值的回报,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水电施工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是应该逐步建立以员工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的分配制度,业绩好、贡献大高收入,贡献小低收入,无贡献无收入。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首先要改革目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从工作研究入手,进行岗位分析与评价,根据岗位的工作复杂程度、工作环境的艰苦程度、岗位职责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岗位细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工资,适当拉大岗位工资的差距,同时对上岗人员进行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的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等级确定薪酬。对于工作环境艰苦的施工项目点,则应采取更为灵活的薪酬制度。如薪酬中增加岗位津贴和奖励基金的比例。改革分配制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特殊人才的经常性奖励制度,对于在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中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管理和技术骨干,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并使之成为经常性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激情,为企业贡献聪明才智。

(五)正确对待水电施工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水电施工企业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现象。情况往往是,分配来几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就选择离开了企业,人才流失对水电施工企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时甚至新开工项目都难以找到合适的施工技术人员。调查显示,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第一位的是“工資待遇低”(57%),其次是“工作环境艰苦”(42%),再次是“企业机制陈旧,难以发挥专长”(17%)。由此可见,水电施工企业的人才流失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水电施工企业的人才流失是在人才社会化、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人才适应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水电施工企业无论在收入待遇还是在工作条件方面都缺乏竞争力,“孔雀东南飞”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水电施工企业一味采取“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堵”的办法虽可留住人才一时,但往往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造成人员积淀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在对待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上,我认为水电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起人才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的观念,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心态看待人才流失问题,首先,要改变人才资源的“高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不考虑水电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接收数量过多的层次较高的毕业生,一些毕业生到单位后,往往无用武之地,或从事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或人多事少,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其次,水电施工企业把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作为管理或专业技术队伍的主要力量,承担了人才资源在实现“产出”前的投入成本,因为工作经验的积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一旦实现“产出”时就离开了水电施工企业。既如此,水电施工企业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上招聘人才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水电施工企业只有通过机制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人才市场上有竞争力,同时,也必须改革落后的人事管理制度,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并实现其应有价值,才是留住人才的长久之策。

(六)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水电施工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统计结果显示,水电施工企业的人才储备量并不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力资源的存量资产并未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目前水电施工企业缺乏人才竞争实力而又面对人才国际竞争挑战的情况下,制定立足于自身的人才开发战略尤其必要。在建立激励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同样不可缺少,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和外部的教育资源,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水电施工企业缺乏懂技术善经营管理的复合性人才,也缺乏熟悉世贸组织建筑市场运行规则的专业人才。应通过对现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考察和锻炼,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自我教育和提高,营造一种人人注重学习实现知识更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晨.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智库时代. 2020(07)

[2]王世春.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20)

[3]仲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21)

[4]徐梦节.国企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J].营销界.2019(42)

[5]王彬.关于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2016(08)

作者简历:

姓名:李晓莉   出生年月:1984年4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许昌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政工师,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李晓莉

政工师作用下的企业管理论文 篇3:

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管理就变得更加重要。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在阐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并就如何实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背景下企业发展规模扩大,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在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经济管理成效深刻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为此,文章在阐述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整个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深化经济改革的要求

从当前整个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管理方式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经济管理大多采取的是粗放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粗放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下,企业管理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最终阻碍了整个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下,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主体力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改变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通过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能够减少企业内部资源浪费的发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与发展。

2.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注重让企业的生产模式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比如在企业更新现有生产机械设备、实现规模化、智能化生产管理的时候就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制定新的经济管理策略来重新组织和计划企业的生产模式,调整优化企业的生产时间,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生产力,减少企业产品积压问题。

3.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发展面临转型需要,企业经营发展内部所需要处理的信息增多,对于这些信息,企业只有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在当前时代下,知识经济成为发展的主流,从本质上来看,知识经济是网络化、信息化的经济,在具体实施发展的过程中要求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工具来进行经济管理,在管理经济信息的过程中精简信息处理人员结构和信息的传递层次,从而有效提升信息资源的处理效率,提高信息资源的自动化处理水平。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是控制现代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支持。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带动企业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可观的收益。企业管理体系是在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就会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进度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而有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则能够更好地带动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

2.能够使得现代企业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科技发展进步下,整个企业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开始朝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接触到更多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得整个企业朝着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将会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整个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在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顺利接轨。

3.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提高现代经济发展速率,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完善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带动企业的社会生产力,由此充分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出企业的整体发展状态,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也会和整个企业發展利益相关联,通过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为现代企业的长远、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不会让企业被时代淘汰。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在众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都存在领导层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意识的现象,很多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试图通过扩大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取更多效益,在整个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甚至会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由此会产生不良社会效益。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为了能够规避一系列经营管理问题,需要企业及时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在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之后对现有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在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会使得整个企业发展建设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最终也会制约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在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会严重限制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在企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诱发资金紧张的问题,最终会对整个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阻碍。在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下企业员工无法围绕企业的既定发展目标来调整个人发展方向,最终导致个人意志能力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发展需要,更会影响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利用。

2.经营管理组织结构松散

严谨化经营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企业树立了比较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会顺利进行。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没有有效的经营管理目标,经济管理组织也处于分散的状态。另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最终影响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成效。

3.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经济管理制度是约束和规范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要么是没有打造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要么是这些制度的打造和树立形同虚设,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再有,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走向,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現制度脱离实际情况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快速更新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需求。

4.管理流程不规范

当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模式,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目标和管理规划的缺失,无法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在管理模式落后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比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擅长管理信息的人员虽然充足,但是信息管理流于形式,工作流程不规范,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企业的发展会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企业为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做出新的管理规划与发展目标,但是由于经济环境影响,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员工的信心受挫,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也会对经济管理造成松懈与困难。

5.监督管理机制缺乏

企业内部的审核监督管理体系是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防火墙,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都是由监督审核部门人员的缺失造成的,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追踪和发展内容的审核,加上企业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使得企业内部的监督、追踪和审核存在一定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督管理部门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个人能力不强,无法胜任企业经营发展的多个部门。第二,企业管理机制和审核监督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一些企业所沿用的制度比较落后,最终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漏洞,十分不利于企业的经济管理。

四、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对策

1.积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强化经济管理

思想理念深刻影响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想要更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规范发展,需要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更新经济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以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为基本切入点,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转变发展思想。

第一,树立竞争理念。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树立一种科学化、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并在整个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一种竞争意识,在竞争意识的引领下更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引入危机理念,将危机理念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思想融入到整个企业的管理发展中。在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适当地引入战略发展规划和危机管理意识,确保企业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管理方法的同时来树立全局理念,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制定战略机制的时候,管理者必须以纵观大局和统筹全局的角度来规划战略,才能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第二,树立创新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要站在积极创新的角度进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局限在某一种利益的实现层面,通过强化施工企业规划设计,转变施工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充分调动施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发展环境的合理结合。第三,营造理论创新氛围。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从上到下营造出一个创新的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作用下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创新动力。在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战略创新和危机管理创新,在这两种意识的影响下扩大整个企业的发展优势。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内部发展规模来实施创新管理,即将经济管理作为一系列管理的基础,并在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在危机意识的指引下更好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落后的情况下,旧有的经营管理理念会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最终也会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落后于社会。通过创新氛围能够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使得整个企业在集约化经营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2.积极整顿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

可续、严谨的经济组织管理结构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需要企业采取积极的方式来整顿组织结构。第一,打造柔软化的经济管理组织。柔软化的经济管理组织一般是指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结构要能够和外部环境相适应。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二,打造扁平化的管理组织。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中,扁平化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减少企业管理层次,通过减少企业管理层次来减少领导层、基层员工之间的发展差距,提高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第三,形成虚拟化的管理机制。在现代化经济管理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加快企业信息传递和更新速度,从而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信息传递出错的可能性。第四,实现经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信息技术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时代,企业想要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需要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即在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监控设备来打造出网络平台,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来监督和约束各个部门职工的行为,通过约束员工的行为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另外,通过创新经济管理手段还能够减少经济创新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引导员工借助网络平台积极交流、及时沟通,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完善系统机制。不仅如此,在先进化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还能为每名员工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打造出一个完善的平台支持,在这样的平台上实现竞争、管理的透明化发展,在这样的激励作用下强化员工之间的竞争力、凝聚力,在竞争意识的引领下会促使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将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企业利益的实现密切结合在一起。

3.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通过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济创新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相适应,在企业内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和影响下提高企业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第一,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人本思想的调动和启发下来充分激发各部门员工工作积极性,并在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打造出具备个性化的经济管理方式,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个人价值。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在经济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加强创新力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施工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第三,积极倡导施工企业全员参与经济管理工作,优化改善传统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有效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出各个制度在解决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方面的作用。第四,创新风险防控制度。施工企业建立一个适合发展的风险制度,为开展经济管理创新工作创造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4.创新企业的网络发展技术

企业在创新经济管理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先进网络技术的作用下来打造理想化的经济管理目的。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信息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让企业发展更壮大、更现代化需要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优势作用,借助信息技术来完善经济管理系统,拓展企业管理会计和经济会计的沟通融合,强化彼此的联系。

另外,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还需要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打造出科学发展目标,按照目录中的网络发展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的共享应用,从而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比如某个企业在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网络发展技术,在网络发展技术的作用下和客商积极沟通,每天接受大量的用户电话咨询,并使用专门技术来支持服务电话,由此来提升产品的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同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和各个高校合作交流,加大力量培養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和管理人才,专门成立信息管理部门来推进知识管理,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创新网络技术发展。

5.强化企业的监督管理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监督和审核是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管理创新来实现的。而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现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现代企业的监督和审核管理工作都是由高素质的核心人员完成的。

在创新管理体系下,为了能够强化企业经济管理,要做好企业发展目标的规划和实施,并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落实对目标结果的追踪与审核制度,完善奖惩方案,在制度层面上为经济管理审核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最大化实现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的管理监督工作要引导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彼此关联,彼此监督,在彼此的密切配合下打造出完善的对话管理渠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机制的协调和优化来使得企业管理制度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实现管理工作和外部环境相适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多数企业的发展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外部环境的纷繁复杂也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每名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在阐述企业经济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企业当前经济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着重从积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积极整顿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企业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发展制度、创新企业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企业管理,旨在促进现代企业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海波.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以某零售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4(032):165-166.

[2]安智博.刍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论,2015(005):37-38.

[3]何慧娟.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4(024):51-52.

[4]何利民.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2(5):260-260.

[5]陈竹英.刍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科研,2016(007):50-51.

[6]韩朝.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0):65-66.

[7]冯玲珍.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4(32):136-137.

[8]高雨玲.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C]//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5.

[9]储海锋.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9):119.

作者简介:刘宏波(1980-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研究生,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作者:刘宏波

上一篇:绿色设计背景下机械设计论文下一篇:医卫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