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维护下的企业信息论文

2022-04-2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成立于1999年,从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办公方式。各地区公司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是基于Domino环境下的系统。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技術和标准,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文件处理整体效率很低,重复建设浪费大量人力、财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系统维护下的企业信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系统维护下的企业信息论文 篇1:

信息时代下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创新研究

【摘 要】 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全面化、白热化程度,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创新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从信息化时代角度论述了我国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并通过中外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差异分析,提出了信息时代下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全面预算管理; 创新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源于20 世纪6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我国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在中国电信、中国平安等一些特大型企业中应用。2010年5月,我国财政部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中指出“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2011年,国资委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应“推动中央企业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加快实施全面预算”。2012年,随着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推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信息化层面,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全年发展战略计划的重点。因此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创新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减低营运风险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信息时代下我国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接受并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时代,企业内外环境瞬息万变,对管理过程和资金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全面预算管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手段需要更新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均已实现了电算化,通过计算机不仅实现了电子表格的编制,而且使得财务的证、账、表编制和分析成为可能,节约了成本,能通过销售额、变动成本的动因和总成本函数等计量方式对企业预算进行分析和计划。但是,大中型企业区别于小型企业的最大特征是部门多、预算指标关系复杂。因此,现有的财务软件无法根据各岗位、各部门和个人的具体标准建立相应的业务和财务模型,实时动态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安全性和协调性差,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

(二)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需要更新

企业全面预算的应用一般都与企业绩效相关,因此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在业绩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传统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分析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需要及时更新。一是在编制事前计划时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集多种多样的数据,输入财务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二是企业在编制传统全面预算时,不能根据市场经济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处理、修改和调整预算,事中控制和监督方法丧失;三是传统的事后分析,要基于大量的报表分析和大量计算,调整预算数和决算数之间的差额,追寻实际数和预算数之间差异的来源。基础数据收集的不足会影响观察视角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三)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激励手段需要更新

一般地,管理手段应该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处是没有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下级单位提供的信息不及时,一线管理人员也没有给预算管理系统提供最准确的预算消息,导致数据失真。

(四)ERP和全面预算管理融合度要不断更新

当前信息时代是ERP系统成熟运作的时代,ERP(企业资源计划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而开发的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我国现行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主要集中财务指标,即将ERP总账和预算管理系统结合起来,重点监控财流,而对ERP中出现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并未采用预算管理功能监控,其融合度需要不断更新。

二、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的差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现代管理理念已经逐步从“经验管理”转变到“财务管理”再过渡到“全面预算管理”。著名管理学者戴维·奥利指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国外全面预算管理较早在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使用,其对各大企业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再是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专利”了,中外全面预算管理都具有全方位、全范围预算体系,并将预算的重点放在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但是,相对我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国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成熟、规范,有值得我国大中型企业借鉴的地方。

我国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具有盲动性、短期性和被动性,而国外预算目标的制定是与企业战略规划相结合的,目标单一且多元化;我国全面预算组织职能相对薄弱且没有形成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而国外预算组织结构合理、手段先进且形成了整体性;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司就开发和使用了ERP系统,而我国是在20世纪后期才引进ERP管理软件,且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我国缺乏系统培训的具有高技术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而国外能主动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外有长期的企业文化积累,能对预算管理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只是引进了国外企业文化理论与内容,没有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国外企业能严格执行考评制度且理性观念占主导,而我国的奖惩制度流于形式,重预算轻考核、奖惩,其具体差异见表1。

三、信息时代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创新措施

(一)明确信息时代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程序

大中型企业在信息时代中大量使用预算编程软件和计算机系统,不仅能节约人力资源,也将缩短预算编制的时间,并能加强监督管理。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程序和实施信息系统前,应根据企业和外部经济环境的需要,对预算和信息化实施小组提出的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把核心需要纳入预算管理编制的重点部分,并根据《预算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采用“两上两下”的全面预算编制程序。

首先,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每年9月上旬,由财务处向各预算单位、基层单位以及经费使用部门下发编制下一年度经费需求计划和专项支出计划的通知。其次,各预算管理单位、基层单位以及经费使用部门根据企业年度预算编制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发展需求提出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草案,9月底前报财务处,并等候企业总预算管理部门批复(此为“一上”)。再次,各预算管理单位根据企业总预算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此为“一下”),对原预算草案进一步细化、调整,经分厂的综合审查、批准后报企业总预算管理部门(此为“二上”)。最后,各预算管理单位根据企业总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批复(此为“二下”),按照预算执行格式编制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责任部门经费分配表等,并提请监督、执行。

(二)通过预算软件创新全面预算分析的方法

全面预算最终目标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按时间、基层责任部门,将各项任务分配到具体责任主体。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将财务类指标系数(如收入指标、成本费用指标、利润指标等)和非财务指标系数(如管理效率指标、安全生产指标、社会影响指标等)纳入全面预算分析方法体系。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基层部门应做好与各个ERP子系统或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的工作,从其他子系统中收集预算数据,如预算执行数据、会计核算信息数据。其次,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后,通过本量利关系来分析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本预算,得出预算利润和目标利润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在正确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应重点核算各产品应负担的成本费用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性态。再次,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各单价、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变动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企业合作伙伴数据接口、上下游供应商以及信息时代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调整公司预算目标。

基层责任部门在业务发生时及时地将数据录入到ERP系统或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各预算管理人员不仅能从其他子系统中获取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且能根据基层责任部门的要求按照时间、区域、部门、职工编号和姓名进行查询;用对比分析法对各预算报表的预算数、执行数和目标利润进行本期差异、累计差异额、差异率和累计差异分析,确定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的原因;对相关基层部门问责,提出改进、巩固措施。

(三)结合绩效管理,创新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模式

各企业财务部门担任年度预算编制、合理资源调度和配置以及各种形式预算分解到岗等职责。虽然财务部门对各基层单位的预算编制要进行事前严密的调查和方案的制定,但是各单位的管理者总是要到执行预算中途才被动地审核经营业绩。因此,要创新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模式,就需要结合绩效管理,将工作完成情况、业绩评价和奖罚兑现管理过程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中,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建立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和执行委员会

长期以来,绩效管理归属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而全面预算是由财务部门为主导部门。信息时代,部门之间协作化要求越来越多,管理目标、管理方法都在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如何将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二者有机结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有效内部控制模式。因此,建立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和执行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不仅要包括财务人员、人力资源人员,还要包括信息系统实施服务公司人员、咨询公司人员或系统维护员。其职责包括协调各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差异、解决各子系统数据传递不匹配等问题。该委员会根据年初预算与年终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水平,对各预算责任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执行情况、绩效激励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2.遵循现实性原则,在信息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绩效方案

遵循现实性原则,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应该符合企业发展、经营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信息时代的要求相适应,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不仅要分析大中型企业中各基层单位的各项耗费、发展的统计资料,制定全面预算,而且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绩效指标,把绩效考评指标和体系与全面预算结合起来,在预算平衡和调整中,不断修正绩效考核指标值,即使在制定与预算无关的绩效指标时,也要尽量与已确定的预算方案、直接关联的考核指标保持一致。因此,在信息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设置控制模块,下设申请、审批和调整三大模块,以便于能根据预算管理数据的调整实时变化。

3.在信息化系统的各环节预算执行过程中,实现“绩效”和“预算”双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财务预算子系统、生产预算子系统、销售预算子系统、存货预算子系统、产品成本预算子系统、财务报表子系统等环节。各环节预算执行过程中都要实现“绩效”和“预算”双控制,不仅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反映各基层预算单位的工作重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或价值与非价值指标,而且要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提供的各项数据直接、明了地告诉基层预算单位工作完成比例和报酬额度,以利于激励基层单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激励数额不能高于全面预算计划,即预算控制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控制基层执行行为。

(四)利用ERP系统,将预算分析和评价手段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从业务流程看,ERP系统是一个将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紧密结合的闭循环链条,能较好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各项资源集成一个系统,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事后分析、评价提供技术支持。为了能较好地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实时建立多维矩阵:以基层单位、基层车间、分厂为实施全面预算的单位;以日、周、旬、月、季、年为时间单位,针对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等因素的差异性,结合经济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做出监督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甘霖.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互渗 优化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2] 钱迅.ERP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融合[J].现代商业,2010(32).

[3] 王健明.基于ERP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4] 汪霞.浅谈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有机融合[J].会计之友,2011(36).

[5] 田扬. 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J].企业信息化,2003(1).

作者:余薇 孟昊

系统维护下的企业信息论文 篇2:

大型企业电子文件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成立于1999年,从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办公方式。各地区公司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是基于Domino环境下的系统。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技術和标准,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文件处理整体效率很低,重复建设浪费大量人力、财力。

为提高公司整体信息能力,中国石油于2001年制定了全面支持公司主营业务的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并将电子文件系统纳入规划之中。经过系统开发、试点、推广三个阶段,于2006年完成了在总部、地区公司两级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应用与推广工作,建立起中国石油统一的电子文件系统,与统一的即时消息系统和统一的手机办公系统一起构成中国石油电子文件系统平台,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一、中国石油电子文件系统解决方案

(一)建设目标

利用全程管理理念搭建系统框架,利用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实现系统功能,在中国石油内部建立电子化的办公环境,实现公司总部及地区公司之间的高效、稳定、快捷、安全的公文传输。

一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用平台,按照文档一体化的目标,从文书和档案工作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将档案管理工作所需必要功能尽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完成,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高效、安全管理。

二是中国石油机关与所属单位机关间建设标准统一、规范的文件传输和流转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文件的起草、审核、上传下达,提高公文运转效率。

(二)应用技术

电子文件管理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电子文档权限管理和Biz Talk Server(BTS)工作流管理系统之上,根据中国石油特定需求定制开发而成。

电子文件系统由客户端、业务逻辑功能、任务订阅及任务通知、业务逻辑支持引擎、业务支持组件和数据管理各部分组成。客户端采用OA标准化客户端,即IE浏览器、Office2003专业版和Windows Messenger客户端。办公人员使用IE浏览器处理电子公文任务,使用Office 2003管理电子公文,通过Windows Messenger客户端得到电子公文系统发送的任务消息。业务逻辑由收发文、公文流转和电子公文安全管理组成。任务订阅及任务通知子系统将待办任务以即时消息、电子邮件及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用户尽快处理。业务逻辑支持引擎包括任务管理调度和工作流管理调度,任务管理调度将系统任务与任务对应的岗位关联在一起,工作流调度管理公文管理的所有工作流程。业务支持组件完成系统用户、组织机构、信息权限和信息加密管理。数据管理向电子文件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服务。

(三)主要特色

1、基于Office 2003实现电子文件处理。在内部安全方案上,采用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电子公章与Office2003的结合实现用户环境安全。

2、基于门户实现电子文件管理。中国石油已经采用了Share Point Portal Server 2001(SPS)/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CMS)建设了完整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电子文件系统与用户的接口完全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中。由于电子公文由信息门户和Office 2003的信息权限管理共同进行安全保护,可以非常完善地保护电子公文的安全性。

3、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系统整体架构是集中式架构,所有电子文件服务器均部署在中心站点,这种集中部署模式有利于系统安全管理。中心站点的技术资源和管理措施均较为完备,使电子文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基础。

二、中国石油电子文件系统主要功能

1、电子公文子系统提供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公文流转、信息查询、报表打印功能。发文管理要求对所有的发文通过电子文件系统进行拟稿、核稿、会签、复核、签发、成文、盖章、发文、归档,收文管理要求对所有的来文通过电子文件系统进行签收登记、录入、拟办、批示、办理、传阅、归档。收发文管理还要求对收发文进行显示、排序、查询、统计、打印,同时对收发文的处理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跟踪和记录。

2、电子档案子系统提供归档处理、档案查询、档案借阅功能。在文档一体化的原则下,电子档案子系统围绕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基本环节,提供远程自动归档、追加、编辑、删除、档号重排、移动、打印、检索、在线借阅、统计、销档、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等主要功能。

3、电子文件系统的实施遵循安全性第一的原则,多重保护的原则和最小授权的原则。安全子系统采用数字证书等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电子文件系统安全。

三、中国石油电子文件系统取得的实效

至2006年底,系统已推广到所属77家单位,用户数达四万多人,数据容量达1600G,推广应用取得了实效,主要表现在:

1、电子文件系统的建设体现了“平稳、均衡、效率、受控、协调”的管理要求和“统一、成熟、兼容、实用、高效”的系统开发方针。电子文件系统是整个公司统一的文件运行与处理平台.由公司总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成统一系统.体现了公司发展理念与战略要求。

2、实现了价值与效率的统一。电子文件系统在整个公司的全面推广应用.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通过电子文件系统传递文件、下达指令,建立起总部与地区公司之间、地区公司与基层单位之间,以及机关各部门之间信息高效沟通的平台。通过应用该系统,文件传递时间大大缩短,从原来以天计算到现在以秒计算,实现了“零距离发送”,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电子文件系统已成为各生产系统的基础支撑。

3、优化和规范了办公业务流程。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办公理念,直接带来公文运转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通过流程重组。优化了人员结构,降低了文件运行成本,体现了内涵式、集约型发展理念。

4、促进了公司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如网络的建设、即时消息系统、手机移动办公系统、VPN(虚拟专用网络)等。通过与其他系统如企业信息门户、合同系统、审计系统、网上报销系统的集成,构建起现代化集成管理信息平台。

四、中国石油电子文件系统建设的启示

1、大型企业电子文件系统建设应坚持“五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保证整个企业电子文件系统的推广运用与兼容共享。在“五统一”原则指导下建设的电子文件系统有利于生产决策的高效传递,有利于管理过程规范透明,有利于文件信息的安全共享,有利于企业档案的永久保存。

2、大型企业电子文件系统建设应坚持业务驱动原则。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坚持以业务驱动促进系统建设、以系统建设提升业务管理水平的建设思路。信息部门充分了解业务需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业务部门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应用,共同促进系统建设。

3、中国石油电子文件系统建设的实践充分印证电子文件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原则的普适性。将电子公文与电子档案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在系统开发中,中国石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衔接,将电子公文系统与电子档案系统纳入到同一系统之中。考虑到电子文件的技术特性,电子文件系统在文件形成时就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冯惠玲主编:《电子文件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尚 真

系统维护下的企业信息论文 篇3:

基于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摘要:在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通过进行模块设计(参观实习、体验实习、技能实习、课程实习、就业实习、统计查询);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对角色的授权来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运用ASP.NET和SQL Server工具进行开发。实现对实践教学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实践教学设置较科学的考核指标。

关键词:工学交替;B/S;实践教学;SQL Server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Engineering Alternation Mode

GAO Ling-xia1, LIU Yi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1331,China; 2.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Key words: engineering alternation; B/S ; practice teaching; SQL Server

1概述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工学交替模式是工学结合的最佳方式。“工”和“学”指向的都是学生[1],在工作范围与学习的内容交替运行,即生产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表现为学生在校内教师指导学习后,利用所学知识去企业实践有效地工学结合,但还需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知识,工学交替学习技能和知识。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1]。

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可以对校外及分散实践教学进行较科学管理。系统设计了6个模块:课程实习、参观实习、技能实习、体验实习、就业实习和统计查询。系统上面记录着实习进行状态,随时进行查询,掌握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在使用安全上设计了多个角色访问权限控制,各行其则。通过研究,对“工学交替”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

2系统构建技术与工具的介绍

2.1 ASP.NET

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可以运行在Windows 2000/2003 Server/VISTA/7/XP平台上。其中通用语言的基本库和消息处理机制,以及数据接口的处理在ASP.net的Web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2.2 SQL Server数据库

SQL Server基于大型的客户机/服务器(B/S)的关系数据库。最初是Microsoft和Sybase以及Ashton-Tate三家公司来共同开发,在1988年有了第一个OS/2版本。数据库引擎为SQL Server系统提供的是核心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的存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安全管理。

2.3 IIS服务组件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Web(网页)服务组件,微软公司开发,用于给基于Windows的互联网提供网页服务。其中包括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NN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因此可以由IIS发布网页,使用ASP.NET或者JAVA和VBscript产生网页扩展其功能。

3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需求分析

“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系统对学生校外实践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实践教学由专业主任或企业负责人制定好实习计划,教学秘书进行审核,然后协助进行开展校外实践教学。需要全程参与组织的是实习学生、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也做辅助工作,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依据系统设置的考核标准客观公平的评定出学生实习成绩。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参观实习、体验实习、技能实习、课程实习和就业实习五个方面,系统中设置了多个角色来完成不同任务,其目的就是能对校外实践教学进行较全方面、较规范及较科学化的管理。

3.2角色功能介绍

角色不同,体现的是使用功能不同,但都是课外实践教学所必须的。总的来说,系统中有两种角色是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和教学秘书是管理员;而管理员以外的都是普通用户[2]。在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与用户都是角色,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学秘书、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指导教师、学生等。每个角色的功能都反复实践调研来最终决定的,对系统各个角色介绍如下:

1)系统管理员:是最高的管理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设计、安装、管理和系统维护;控制和管理其它用户(开户与撤销、服务和资源的权限设置等);且此角色不可删除。

2)教学秘书:进行系部基本信息维护(学生、教师、辅导员、实践企业信息等);并安排学生实习任务、及参与班级;审核实习计划是否可行。常态数据的输入、更新、维护。

3)辅导员:主要任务是给指导老师安排并分配相应的实习学生

4)企业人力资源:对进入企业的指导教师和实习的岗位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并给参与实习学生制定实习计划;为学生分配适应实习岗位同时安排相应指导教师协助工作。但是实习计划在教学秘书审核通过后才可生效。

5)指导老师:主要功能是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过程,在系统里面体现的是及时评阅学生的实习计划,周记内容是否认真充实、再综合实习总结评阅出实习成绩;并要平时对学生进行实习考勤(是否按时上下班、有无违纪、工作情况等)、并记录学生间交流信息和与企业交流信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6)学生:制定实习计划、按时提交周记、实习报告和总结;允许查询自己的实习任务、实习成绩。

3.3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3.3.1参观实习模块

其过程是首先专业主任依据学生专业主动联系相应企业、然后推荐给学院和系部,须拟定实习计划(企业基本信息、参观时间、指导老师等)。接着将实习计划交给学院的教学秘书;由教务秘书决定实习计划是否可行,若可行就说明通过审核并进行参观实习安排。安排信息发给专业主任、带队老师和学生;若不可行则审核不通过并驳回给专业主任来处理。参观实习一般都是短期的,结束后学生递交心得体会、总结材料,交由带队老师批阅,带队老师视学生的实际表现评定成绩。

3.3.2体验实习模块

体验实习组织过程,通常安排在学生大一暑假期间,时间一般设置为2-3个月,学分通常为2学分。其过程是教学秘书安排实习企业、实习学生以及带队老师,然后将信息发给相应的辅导员;辅导员依据实习任务和学生的情况,分配学生给实习带队老师;体验实习开始,学生和带队老师都进入企业。学生实践,带队老师进行学生的日常考勤、并做好与学生和企业的交流记录。体验实现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实习周记、总结等资料给系统,最后实习带队老师进行批阅,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

3.3.3技能实习模块

技能实习通常指的是专业技能实习,一般安排在在学生大二的暑期,时间在2个月左右,一般设置为2学分。首先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实习计划内容(实习单位、时间、人数、岗位需求等),教学秘书审核其是否可行、若审核通过的话接着辅导员确定参与的学生、带队老师带学生进入单位后由人力主管分配学生实习岗位、而带队老师就协助学生实习工作,要求老师记录学生每个环节的实习情况,此系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实现对学生进行实时业务跟踪。

3.3.4课程实习模块

课程实习也可以说是课程实训[3],属于实践课程。通常又称为“整周实训”,时间一般设置为1-2周,若1周为1学分,2周则为2学分。实训场地可以是校内也可以相关企业和公司。

3.3.5就业实习模块

就业实习指的是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学期,一般为4-5个月的实习时间,设置为6个教学学分。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两个工作过程。

3.3.6统计查询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把实践过程中与教学相关的所有信息数据汇总成报表的方式,只能查询不能修改数据。方便管理人员和教师查看,也并信息进行统计,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更好开展。统计查询具有多个功能,如查看实习企业信息、学生实习过程、学生的基本信息、指导教师情况等。

4系统的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系统内容和使用过程进行测试,系统出现部分缺陷和漏洞。采用开源的BugFree缺陷管理工具,得到BUG数据结果,统计BUG相关数据,统计BUG的数量、优先级、严重性如表1、2、3。

再根据上面BUG统计的结果,计算系统中各类BUG分布,如图2。

根据图2得出本系统A级BUG比较少,约占整个BUG的10%。中等的BUG多些,约占66%,轻微BUG占24%,属于正常BUG分布。

5总结

本课题实践教学管理系统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充分调研了重庆某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利用学院目前基于“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实时追踪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的老师、学生、企业,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较为客观、科学和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高华,丁慧琼.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浅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63-65.

[2]刘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开创职业教育发展新天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3):162.

[3]项祖干.构建基于B/S与C/S模式的教学管理平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2):45-46.

[4]徐丽香,黎旺星.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67-69.

[5] Jose R.Rios Viqueira, Nikos A.Lorentzos SQL extension for spatio-temporal data[J]. The VLDB Journal,2007(4).

作者:高灵霞 刘翼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内涵及发展论文下一篇:科学家与逻辑学家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