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农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培养职高学生兴趣,加强职高农学专业课学习,提高学生素质十分重要。而职高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为此,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词:农学课兴趣方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时代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高农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高农学论文 篇1:

职高农学专业课教学的不足与对策

十二五”规划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对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实践能力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听常规课、研究课和优质课等,尽管每一次都令人振奋,但也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尤其是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失误,不同程度地冲淡了教学效果。下面浅谈我个人的理解,和大家共同切磋。

一、专业课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新课引入缺乏衔接,直奔课题

多数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节内容——××。很显然教师是想简单而直接入题,由于新课缺乏对旧知识的衔接性复习,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辛辛苦苦一节课,结果知识理解得一塌糊涂。

2.教学内容设计不当

这是一节“双带”培训课,课题是《金针菇栽培技术》。要求讲述金针菇出菇期的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教师花了较大篇幅来讲述栽培的流程,这本来是上一科的内容,复习的内容过多,忽视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虽然教师的基本想法是好的,想通过复习让学员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清晰的讲解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过多的充分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温故而知新固然重要,但知新才是目的,所以教师要掌握好这个度。

3.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任意拔高?

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要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 多年来,职高农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一直是用的大学“精编”浓缩教材,相当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常出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大专”化的严重拔高现象,其表现有两种形式:(1)教学内容的随意提高;(2)教学要求过度拔高。

4.教学理念、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差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命科学《植物的分科》时,完全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面对一本书、黑白图片、一块黑板和一个教师的传统模式、手段来完成的,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自问自答、满堂讲解,没有一次和学生的交流,更谈不上学生信息的反馈。课后,我试着问了几位学生,结果他们都表示对这节课的内容理解不多、记忆不深。如果这节课我们教师能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到现场教学,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放点影像图片、资料,我想这节课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学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5.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机制滞后

职高农学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一直是在用学生的升学考试分数为标准,也只存在升学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先天缺失教学过程的评价。现在职业教育要服务“三农”,我们仍然沿用过去的评价机制和标准,这就严重地背离了职业高中“就业教育”的根本原则。单一的分数评价会忽视教学过程的要求,最终造就出的只能是有结果而无过程、高分低能、姓“普”不姓“职”的“职高”学生。现在职高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都在转向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化”评价理念,因此职高农学专业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评价同样应该注重“职业化”,加重教学过程的评价,用就业需求的行业标准来评价教学过程和效果。

二、搞好农学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精巧设疑,调动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分离现象”时,可巧妙将学生引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境地。笔者先对“分离现象”做解释,显隐性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兴趣。此时设疑:都是双眼皮的人结婚后下一代有单眼皮,双亲之一是六指,其后代会出现六指吗?学生跃跃欲试,答案不敢肯定。渴望之际,下课时留下一句:这个答案在下堂课的“纯合体和杂合体”那里找吧。这样使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忍,自然引导他们自行去钻研一番。这样使课堂活动重点由教师讲清教学内容变为引导学生搞清教学内容,师生有目的地教与学,教学互动,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学、主动地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首要环节。每节课后,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要讲的章节及提出的问题、要求,并使学生面对提出来的问题产生弄懂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去预习,看哪些学生能把问题解决、预习得最好。下节课提问,要对预习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预习不好的提出希望。这样便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也有效处理了从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这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3.采用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很难用语言表达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在看似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不仅节约时间,而且专业课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是提高农学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职高农学教学要不断引入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效果,为社会培养专业化人才。

作者:王坤河

职高农学论文 篇2:

也谈职高农学课兴趣的培养

摘要:培养职高学生兴趣,加强职高农学专业课学习,提高学生素质十分重要。而职高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为此,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农学课 兴趣 方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时代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培养职高学生兴趣,加强职高农学专业课学习,提高学生素质十分重要。我在职高担任农学专业课已有23年,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交流,以便得到指教。

职高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以致学生不愿意深入钻研,同时也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农学专业课的兴趣呢?

一、多形式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形象讲解抽象

农学专业知识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记住这些知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巧用比喻。比喻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便于记忆。例如,讲解细胞膜的结构时,我就把细胞膜比作花生糕,把花生米比作蛋白质分子,把爆米花比作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又如可以把糖类和ATP比作是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再如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可以比喻成死了和睡着了,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农学的兴趣。

(二)用多媒体展示

农学中有很多知识仅用嘴说是说不清的,而用多媒体展示就一清二楚。我在上课前喜欢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作物病虫害时,很多病害、虫害通过口头讲授很抽象,学生很难了解其基本特征,如果利用课件展示虫害、病害等相关特征和危害作物的症状表现,则使学生很容易接受。然后,学生通过田间观察,能清楚地辨别出哪些是病虫的危害,从而能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很难用语言表达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理论知识实际化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例如,在讲解“无氧呼吸”一课时,如果单单讲无氧呼吸的定义,这样会让学生很难理解并且不易记牢。我们要借助实例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无氧呼吸。如,我们在跑步的时候会感觉到腰酸背痛。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我们跑步的时候出现氧气供应不足,这个时候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的无氧呼吸,在无氧呼吸的情况下组织里产生乳酸,所以会使人感到腰酸背痛。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例。例如,泡菜、制酒、乳酸发酵等等。最后我们结合实例去学习什么是无氧呼吸的定义会变得非常简单。

(四)用故事引领主题

调节课堂气氛最常见的方法是讲故事,因为学生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通过故事的讲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带着饱满的学习情绪进入课堂。

例如,在讲解关于遗传知识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这是为什么呢?好多人都想不通这件事情。这位女明星是为了让他们的后代更加聪明和漂亮,拥有爱因斯坦的智慧和女明星的美貌。然后我问学生这位女明星的愿望会实现吗?这个时候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一下子被带动了起来,学生纷纷议论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手段就是实践,实践的过程是检验和审核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但是我们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通过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去学习。因为在操作的过程也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记忆。

我们在课余的时间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生活当中去。第二课堂的建立对于我们广大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热爱劳动,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劳动者的艰辛。这样会更好地让他们懂得广大农民的不易。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要把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在实践的过程。这样不断去积累会让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总之,职高课的教学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中给他们建立实践的第二课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责编 张景贤)

作者:高章艳

职高农学论文 篇3:

如何在职高农学专业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农村职业学校必须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途径,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农学类相关课程,农学专业也由此而成为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专业。

一、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素质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

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农学课程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许多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还是静止不动,已经淘汰。农学专业它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基础课程一样有模式可套,有教参书。所以等职业学校里面的农学专业教师是五花八门,表现在:有的是打开书从第一页念到最后一页,这样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有的是课堂上夸夸其谈,却不能动手指导学生田间操作,经常以巧妙的言语避开学生的提问;有的专挑自己知道的讲,不知道的不讲;有的上课多讲故事,小讲专业知识,但学生喜欢,可毕业时就大骂专业教师;有的知识、实践经验都丰富,确没有讲课艺术,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灌输给学生,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有的不讲上课纪律,只讲是否完成任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想一下,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加上如此水平的农学专业教师,那学生毕业后能达到标准吗?

没有一流的教师,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空话。要想培养一流的教师,学校必须要下一番大功夫来改革专业教师队伍,否则很难保证学生不流失。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专业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要想聘任的所有专业教师都优秀,那是不现实的,至少要聘请一名专业带头人(不但要有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要一定的领导能力),然后花一定经费以专业带头人为中心写好计划,组织专业教师针对职校生特点对专业技能、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培训,所有专业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完后进行考核,考核时校领导必须参加,不合格反复培训,对反复培训不合格者由学校进行处罚。校领导要不定期到学生中去调查专业教师教学情况,认真分析并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对农学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到校讲学,一定要让教师知道企业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人才?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授的知识才能不脱离实际。专业教师利用暑假或寒假时间多去接触企业,平时多关注人才市场。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不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办出职校特色。

二、活跃课堂,奠定创新教育的基础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课堂都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最基本平台,沉闷的中国填鸭式教学在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本,课本的更新永远更不上现今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并不能良好与社会接轨。应试教育反复固化青年一代天马行空式的活跃思维。这些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职高农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给学生多时间的思考和决断,对于学生可自主完成的知识,仅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多提问,多交流,多思考,多鼓励,多结合现今的实际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学到的不仅仅是固化的知识,还有可能启迪学生思考未来发展的大计。

三、利用课外,多多交流

信息化的时代,一切的资源和资料都显得那样的唾手可得。学生自觉利用好信息这个平台,如,多在网上查资料、图书馆、微博、杂志等,都能让学生获得全国各地的多样的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的具体现状,信息化的时代,世界的连结更紧密,谁能利用好网络平台,谁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取得优先的发展。课堂外,老师多建议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网站,教学生们关注民生,多与同学交流。许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交流中得以实现的。

四、课外多实践,实践出真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不是表现在他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上,而是他对所掌握的理论知道的应用能力上。在这里运用也未尝不可。职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将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技能,才是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只凭课本上的单调阐述,未免太过抽象,学生记不牢也不好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学校是教育的集中之地,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学生学到的东西于社会的使用是否合格。所以,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这些措施可以补充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不足,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以,职高学生应该主动寻求实践的场所与机会,同时,学校也要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开设开发式实验室、组织学生亲自种植作物、与一些社会企业合作打造更多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研究、创建学生实践社团、或者组织学生下农田活动等等,在强化学生整体创新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五、专业的不懈追求

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农学专业课本的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渴求是无止境的,想知道一件事情的一部分很容易,想知道它的全部往往很困难。实际应用的情况却是,只要掌握事情的内容越多,对事物越了解,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之所用。恐惧源于未知,在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过程中,必将能够看到事物的多重属性。在学生的研究了解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推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艰苦研究的精神,在实际的操作中,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研究平台,对于有重大突破的研究给予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奖励。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定的推动力才能让一个专业得到好的发展和长远进步。

六、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育和创新的投入从来都不是一纸空话,关键在于资金的投入和落实,同时更希望能够有大的收益。现今市场化经济的时代,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才是关键所在,所有的发明与创造因市场化而获得最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也服务了人类,为生活所用。怎样才能出高产、低毒、高效的农作物,怎样才能让人民大众吃的更营养,更放心,如何能够让人类拥有健康的体魄,怎样才能让作物来源更快捷和方便?这些对技术的高要求和实际的管理都在不断鞭策我们前进。

总之,创新和农学专业结合的道路任重道远,而我国人多地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背负历史责任的年轻一代,祖国的富强和范柔需要我们有志青年的不断努力。还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斗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继袁隆平后更大的农业发明造福人类。

作者:胡敏

上一篇:审计职业化论文下一篇:媒体著作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