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化论文

2022-04-15

一、我国推进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性所谓审计职业化,就是要求以审计为职业的审计人员具备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能独立履行审计职能。(一)审计职业化是审计职业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能否对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取决于其业务素养水平。审计人员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素养才能出具独立的、权威的审计结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审计职业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审计职业化论文 篇1:

关于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意义与当前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述,并在审计人才选拔机制不严格、审计监督的独立性难以保证、缺乏客观公正的用人制度、与审计机关的审计文化缺位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立审计职业化制度、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以及内部管理考核机制的审计职业化措施,希望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审计 职业化 制度 问题 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政策的推进,审计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其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实行审计全覆盖,建立健全审计职责保障机制。

1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完善我国现代审计制度的需要

审计职业化的过程事实上也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现代审计制度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完备的知识结构、稳定的心理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并通过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发挥审计人员的监督功效,建立与审计职业相适应的审计职业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技能,完善我国现代审计制度。

1.2 可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的审计体制是行政模式,独立性相对较弱。虽然我国正在部分省市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改革试点,但按照《宪法》、《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仍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审计机关仍与本级党委政府在组织、人事、经费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能时,必须要考虑到地方的利益、部门的利益以及各种复杂的关系,而这样就很难独立的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利,审计工作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与此同时,因为审计工作会经常性的揭露一些问题,会触动部分部门、地方的利益,甚至是触及到一些个人的利益,因此审计人员会因此面临着可能遭受打击报复的危险,而且由于目前我们国家对审计人员的管理有着很重的行政色彩,审计人员很难做到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独立性很难保持。因此通过实行审计的职业化,建立一些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建立审计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道德等保障制度,可在制度上来保障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1.3 提升审计职业道德素质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进程,就像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会计从业道德、老师需要熟知教育道德、公司员工需要遵守职员工作道德守则一样,审计人员也需要对队伍中职业道德的建设更加重视,只有拥有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够让掌握的职业技能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因此增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将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大力推崇的,在国际上,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并存在高级法律的约束,与国际接轨,将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列入未来在我国形成的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中,会提高审计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2 当前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的思维定势认为审计工作是以财会类为基础,因此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与审计类专业出身,同时新形势下,审计人员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匮乏。就某市审计人员来看,机关30岁及以下占19.44%,中老年审计人员比例偏高,占55.55%,业务骨干集中在40~50岁这个年龄段占33.33%。另外从人才来源看,其中公开招考进入审计机关的占33.33%,军队转业复员占2.78%,从行政机关调入及聘用的占63.89%,并且数据表明,虽然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80%以上为财政经济类和会计与审计类专业,法律、计算机、工民建等专业类的人员比例只占14%,既具有查核能力,又具备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同时基层审计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年轻人员依旧匮乏,“青黄不接”的局面比较严重,因此这与现代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符。

3 我国审计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来说,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在人员的组成上来看,部分人员并不是审计专业出身,综合性的人才也较少。因此现在出现了这种情况,即审计人员很多,但专业的人员很少,特别是当地政府对审计方面并不是很重视,审计机关变相的成了许多政府官员养老的地方。同时从技术方面来说,目前有很多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还处在查看账簿凭证上面,人员素质上的制约以及技术的落后,严重阻碍着审计职业化的发展。

3.2 审计监督的獨立性难以保证

国家审计的本质其实就是国家审计部门受到谁的委托、给谁服务以及对谁进行监督等问题,同时国家主要任务是进行财政的财务的监督,那么这就直接指向了国家财权的运用者,即我们国家进行财政预算和执行的实际的管理者——政府。现在我们国家的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府内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内部审计,但这种做法却存在弊端。首先会大大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上的独立性要求的审计应该与被审计单位相分开,两者区别开来,审计部门设置在政府内部,很容易造成内部腐败。其次缺少权威性,我国的审计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虽处在同一层次,但在进行职能行使时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这样就容易造成双方之间的摩擦,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3.3 缺乏客观公正的用人制度

由于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尚未出台,国家审计人员待遇与其他行政机关一样,严格职务公务员工资政策执行,以职务级别区分工资待遇,这是行政体制下存在的最大弊端。同时基层审计人员工资、津贴等待遇与业务能力高低、职称职级、工作实绩无直接关系,只与行政级别挂钩,并且由于没有一个客观公平的衡量标准来评价每一位审计人员,一线审计人员干劲不足,职称高、有能力,没职务,没待遇,因此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整个部门的业绩水平低下、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进取精神。

4 推进我国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1 建立审计职业化制度

建立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这一职业的入门设定相关的国家统一制度考试,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审计人员的不专业化,优化审计职业队伍。在考试内容方面,应该顺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仅仅需要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要增加对工程建设、环境、金融、互联网等方面知识的涉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鼓励审计人员考取相关的职称证书,并在建立审计职业准入制度的过程中,依据相关的审计准则制度,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考试内容进行调整,另外实行资格淘汰制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虽然形式残酷,但保证了审计职业的质量,提高了审计职业队伍的素质,更能够推动审计职业化的建设。

4.2 建立审计岗位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

在审计职业准入考试的基础上,根据审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程度以及职业经验的积累,设置不同层级的资格考试,类似于会计层级的资格考试一样,其包括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的不同等级的设置,并也可在审计中设置中级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考试,另外关于考试的要求,不仅仅是对知识上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严格的考试,更要对审计师的工作年限加以限制,加之由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一方面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需要拥有工作经验,因此只有将能力与经验二者统一,才能有能力解决书本知识上没有答案的问题。此外在审计层级范围划分之后,可以对不同层级的审计人员所担任的职责进行划分,并予以增加合理的回报,这样不仅可使不同层级的审计人员分工明确,鼓励审计人员的职业晋升,还可壮大审计职業队伍,不断推动审计职业化建设。

4.3 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

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化,可从制度上保障审计人员职业权力和职业地位,确保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维护执法公正。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就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审计工作,以是否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其创新成果的最高标准,以通过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使审计队伍始终保持一种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凛然的正气,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语

简言之,审计职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方针的主要实施途径,同样审计职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分析,研究其现状,展望其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先秋.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初探[J].审计月刊,2015(03).

[2] 王爱国.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内涵、障碍和途径[J].审计研究, 2016(01).

作者:沈仁平

审计职业化论文 篇2:

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一、我国推进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性

所谓审计职业化,就是要求以审计为职业的审计人员具备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能独立履行审计职能。

(一)审计职业化是审计职业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能否对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取决于其业务素养水平。审计人员只有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素养才能出具独立的、权威的审计结论。随着国家治理的深入,国家审计涉及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比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国家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绩效审计等等,加之审计工作专业性很强,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会计知识和审计技能,也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具体涵盖经济、社会、管理、物理、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可见实行审计专业化是审计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审计职业化是提升审计能力的根本途径。按照现有制度安排,审计机关是政府组成部门,审计人员作为国家公务员纳入综合类公务员管理,审计人员在调入、招录时没有进行审计工作适应性测试,也没有职业资格要求,致使新录用的人员短期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长时间培训,有些人员由于审计相关知识的欠缺即使经过培训也难以适应工作,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国9万多名审计人员中,有7万多名分布在市县,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构成复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安置型、照顾型人员较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基层审计机关陷入人员严重超编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并存的矛盾。所以实行审计职业化是提升审计能力的根本途径。

(三)审计职业化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客观需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求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一个周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对重大政策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在现有人力资源情况下很难完成这些任务,只有实行审计职业化,才能强大审计队伍,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全面覆盖。

(四)审计职业化是国际经验。对审计人员实行审计职业资格管理是国际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以英国为例,审计署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必须取得或即将取得至少一个职业会计团体的资格证书。对于新雇佣的人员要求他们两年之内取得职业资格,并出资对他们进行培训。凡是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可以留任并晋升职务,规定时间未取得资格的人员要辞退。这一制度保证了审计人员从业必备的专业知识。美国审计署鼓励其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协会或组织,并承担获取相关职业资格的费用。

(五)审计职业化有利于保持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客观公正发表审计意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的独立性表现在组织上、经济上和工作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不仅指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扰,也指要根据审计工作特性设立职业资格,形成独立的晋升渠道。经济的独立性不仅指审计机关的经费要有保障,也指建立独立的与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相适应的薪酬体系,调动工作积极性。工作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业务胜任能力并不断提升。实行审计职业化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

二、审计职业化建设路径选择

(一)实行审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审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就是从人口控制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一定审计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审计工作。根据国家审计人员职业特点,审计机关综合类公务员和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分类招录,其中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单独招录,只有取得审计职业资格的人员才可以报考。参照我国司法资格考试制度并结合我国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实行不同职业资格的现实(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是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社会审计是准人类职业资格),应该整合现有审计职业资格,打通不同审计职业资格壁垒,实行不同的审计组织适用同一种审计职业资格。因为不论是哪一种审计组织,审计原理、审计技术方法具有趋同性,实行同一种职业资格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的社会人员参加审计职业资格考试,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贮备了大量熟练的专业审计人员,专业审计人员可以在不同审计工作岗位锻炼,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他审计组织可以及时选用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审计人员,而且实行同一种职业资格也可以克服审计人员退出机制带来的阻力。

为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应建立在职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具体可以设置三类岗位:一类是辅助审计员,主要配合、辅助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不具有独立的执法资格;二类是审计员,在辅助审计人员配合下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三类是审计业务管理员,从事审计业务管理。各类审计人员经考试考核后可以相互转换,如辅助审计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可以转为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出现一般性审计质量事故转为辅助审计人员,审计管理人员必须从审计人员中产生,审计管理人员不能胜任工作可以转为审计人员或者辅助审计人员。

要根据审计人员级别序列,实行不同级别审计人员对应不同薪酬的管理办法,工资水平应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同职级人员相当,这是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的根本手段,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国家审计队伍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常态化的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审计职业资格解决了审计人员的准入问题,表明审计人员具备了基本审计素质,而审计继续教育是解决审计人员的发展问题,通过继续教育使审计人,贷提高轵业胜任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发达国家的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明确的时间和内容要求,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与审计相关的职业培训,并承担费用,评估。培训效果,建立培训档案。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国家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全由各级审计机关自行安排,取决于审计机关领导人的认知度、审计人员自觉性和经费保障度,实际中往往是理论学习多,实务培训少,注重培训形式,忽视培训效果。需要及时出台统一的国家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平台,明确以审计实务为主的培训内容,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档案,通过考试、考核评估培训效果,对不能按时完成继续教育的审计人员终止履行职务。鼓励国家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与审计相关的其他职业培训,获取其他职业资格,并且承担相应费用。

(三)实行审计质量责任制。既要明确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所具有的权利,保证顺利完成任务,也要明确审计责任,做到责权相统一。一是实行主审负责制。审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机关运行、选人用人、监督检查等方面;具体到审计项目,应实行主审负责制,选择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审计组主审,审计人员现场培训、业务指导、质量检查、质量验收等全部由主审负责,审计组人员组合、业务分工应由主审安排;主审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质量承担责任。二是改革现行审计质量认定办法。由于相互关系及技术局限性,由本单位组织审计质量责任认定的做法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从审计的固有风险性及其复杂性考虑,审计质量鉴定人员应由具有更高业务水准、独立于本单位的机构承担,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质量鉴定,应由省级审计机关设立审计质量鉴定机构,开展区域内审计质量认定。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审计工作纪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对违反廉政纪律以权谋私的行为或者违反审计工作纪律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党纪国法追究责任,由于审计能力不足造成审计质量问题的,应在合理鉴定审计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程度依法追究责任,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审计权威性。

(四)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首先,在制度上保障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妨碍审计人员履行职权,确保审计人员不会因为正常履职而受到打击、报复、伤害等安全威胁;审计人员非因审计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能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罚。其次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应有必要的经费保障,以实现审计人员在经济上的独立性。

作者:吕登坛 思保国

审计职业化论文 篇3:

国家审计职业化制度建设研究

一、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内涵

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需要表明,国家审计部门是与其他专职服务于国家的部门相对应的,如军队、法院、检察院等,即国家审计应是职业化的部门,其提供的应是技术而非一般的行政支持。因此,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抛弃国家审计是普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观点,形成了对国家审计职业化的认同。

孟金卓(2015)认为审计职业化应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动态角度的职业化可理解为某种职业发展成熟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从业人员培训、获得社会认同、制定行为准则等。静态角度的职业化是指以某种特定的、专业的知识或技能而形成的特定的职业领域,并因此形成的专门的知识权威和相关的职业操守状态。

对国家审计职业化,周学绍(2015)指出应将审计作为一个职业来看待,审计部门的所有工作应按职业化标准要求形成一种职业特征。戴晓林(2016)认为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建设应围绕职业信仰、专业素养和职业保障这三大要素展开。陈骏(2016)认为我国的国家审计职业化同时涵盖了静态、动态两方面的内容,静态的内容包含实现审计职业群体角色定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动态的内容包含审计人员职业群体实现角色定位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路径。

二、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状及问题

著名社会学家库尔特根从一般性、社会性、顾客性三个方面将职业化总结为13住要特征,包括技能获得必须经过培训、职业权威性、运行独立性、公正服务等。陈莉(2009)以库尔特根的研究为依据,我国国家审计的职业化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国家审计的职业化程度并不十分完整,是“半职业化”的职业。

具体而言,我国国家审计的职业化建设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缺陷及问题:

(一)理论支撑问题。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截至2016年3月芪所收录的期刊论文,经过检索,篇名之中包含“国家审计职业化”一词的论文仅有11篇篇名之中包含“审计职业化”一词的论文也仅有85篇有关检索结果的详细情况摘录如下:

从现有的有限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研究学者对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必然性、基本内涵等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对未来审计职业化的建设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些具有现实价值的意见。然而,现有研究的关注点仍主要停留在“应该做”的思路上,对从国家治理需求的角度进行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定位、发展路径的系统性思考仍然较少,未能构建出“如何做”的方法系统,特别是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设计等方面仍需深入探讨。

(二)独立性问题。我国的宪法第91条规定了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的经费保障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这就从事实上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行政体制上依赖于本级人民政府。这样的体制弊端,使得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制约,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加凸显。一是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国家利益与地方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面临两难选择,独立性大打折扣。二是审计机关与作为被审计对象的其他行政机关同在本级政府领导之下,无法超脱与其它行政机关的关联性,有着过多行政上和经济上的关联性,影响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

(三)审计干部管理体制问题。目前,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是按综合类公务员进行管理,而不是按职业化的专业技术类进行管理,制约了审计职业化的发展。一是在审计人员的准入上,按照普通公务员的选人用人标准,主要对普通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忽略了对审计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考核,选用的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不能确保。二是在审计人员的职务晋升上,受到公务员行政职务晋升和职数限定的严格约束,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一定能得到职务晋升,且对外输出难度较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在审计人员的日常管理上,通用的公务员管理办法在工作程序、纪律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专业化要求。

三、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制度设计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建设应当结合国家治理和审计工作的需要,以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出发点,对国家审计职业化制度进行设计和建立。

(一)强化国家审计独立性。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实现审计体制的纵深改革,是推进审计职业化发展的最根本举措。一是推进《宪法》的修订,使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型审计体制进行转变,彻底改变国家审计就是政府“内部审计”的现状,从根本上提升审计的独立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法,在充分借鉴国外先進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完善审计人员职业准入和考试机制。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要求审计队伍在传统审计逐步转型及新兴审计领域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条件除了通过公务员考试外,还应设定通过审计执业资格考试的条件。应通过法律规定进入国家審计机关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除具备应有的公务员素质外,还应取得审计职业资格证书,将行政综合素质与审计业务技能相结合,选拔引进优秀的审计人才。并对目前全国统一的审计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根据国家治理下的民生审计、政策审计、生态环境审计等具体审计的需要,增加法律、环保、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三)构建“双通道”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在现有管理中,审计人员按照普通公务员管理,仅有行政序列的晋升通道,束缚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在行政晋升通道的基础上,参照法官、检察官等职业的人员晋升制度的改革,打开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晋升的空间。

(四)建立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德能勤绩廉的公务员考核基础上,结合具体业务质量控制情况及专业技能把握等方面要素,建立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真实反映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便于审计机关对人才的考察和选拔,激励和鞭策审计人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五)建立审计职业培训机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公众对国家社会经济安全需求的提升,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以提高实战能力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采用研究式、实习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扩大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空间。

(六)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机制。职业保障是职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审计人员的职业利益得到维护,保障审计人员做到依法审计的权利,审计的职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应做到职业待遇保障,在薪酬待遇上体现出审计职业化的特征,维护审计职业应有的尊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提升职业竞争力。二是应做到职业权力保障,排除某些团体和个人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做到职业安全保障,组织和惩处一切对审计人员及其亲属的打击、报复、诬告或伤害。

作者:雷涛

上一篇:导流堤施工论文下一篇:职高农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