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素质教育绝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一场有着丰富内涵的教育思想的变革,它将為我们指引和完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使教育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必须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试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性

摘 要: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农村地区的小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农村小学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性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是小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使农村小学的学生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农村小学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接触外界新鲜事物较少,在学习中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習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在无形中推动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比如语文教师在备课前,可以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在兴趣的趋势下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逐渐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1]。

二、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需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对此,农村小学教师要使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要有一定的选择权。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喜欢的部分站起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是有趣的,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进行朗读,展现了自我,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使语文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书育人,使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育人,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书育人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知识进行掌握,并且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学到做人的道理,达到育人的目标。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可以搜集相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使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过去的屈辱。圆明园是我国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以使学生在朗读圆明园的成就时,用自豪的语气来进行朗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在圆明园的评价中意识到身为中国人自豪感。使小学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进行反思,能够在学习中明白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品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2]。

四、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小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认知以及学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关心和耐心,要以德育人,以爱育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引导者,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水平为小学学生做榜样,对小学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产生信任感。逐渐对学生进行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农村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素质教育水平,为祖国的未来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晓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我见[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97-499.

[2]王云.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7(15):51-52.

作者:钟玉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思想的实践落实

【摘    要】素质教育绝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一场有着丰富内涵的教育思想的变革,它将為我们指引和完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使教育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跨世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必须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走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在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素质教育和教学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对培养学生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众所周知,学生是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首先,语文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的余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其次,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评语评价与记录评价相结合。众多的教学实践表明,赏识性、激励性的评语评价,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某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是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

1.语文的课堂教学。

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三、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运用

我们面对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不能灵活地去面对各种挑战。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一个人如果从小不培养独立能力及各种综合素质,成才将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小学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他们总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身试一试。这就要求学生灵活多样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重组知识,通过变化和重组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带来“附加量”。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这是极为重要的迁移阶段。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投向生活,投向社会,从而向生活、向社会索取所需要的更多学识,这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必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课外活动,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四、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是站在培养人才的长远高度的一种教育战略,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模式。小学语文学科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广大语文教师面对素质教育这一项重大的任务,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教育意识,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钻研,苦练内功,以适应时代发展对现代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起步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答行为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武妍.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扬州大学,2018.

作者:胡娴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渗透

【摘要】 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基础性的,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但属于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一系列课程和知识的前提,而且有着十分强的思想性,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改倡导的教育主题是素质教育,其需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为此,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将各种素质恰如其分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的各个角落。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由此,针对小学生的实际,以语文学科这门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主,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加强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实践素质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1.对学生训练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训练就是要训练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像写字和写作阅读能力等;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一般能力的训练,像观察力之类的最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要进行识记训练和读写训练,要坚持反复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其中,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提高语文能力。识记训练可以促进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又为识记训练提供良好的契机。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多表达,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

2.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了使学生有好的发展,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例如:勤奋学习、作息时间规律、讲话文明、热心帮助同学、善于挖掘自身的思维潜力以及对事物善于观察等。小学教育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3.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由于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对社会的诱惑还不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自身的情感发展不够健全,所以,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小学语文学科由于具有很深的思想性以及教育性,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做好思想教育与文字教育的统一性工作,不仅要做好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等工作,而且要对学生陶冶情操方面加强指导。

4.对学生品格的锻炼

品格的锤炼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德修养的锻炼。这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语言的完整性等最基本的训练,另外还要有语言构造方面的知识训练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坚持语言文字品格训练的意志,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训练,比如年级的不同、班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等。以上的这些看似不重要的训练,都能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他们表达自我的最基本的能力。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渗透的途径和策略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质的最基础层面,也是其他一切素质的载体。所以,语文教育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使学生都能掌握好大纲、教材中所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树立现代语文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主导者,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的指导,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正确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形成必要的思维方式和总结慨括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注意语文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素质教育关键组成部分的审美教育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方式。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存在不少关于生活描写的文章,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其次,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美。针对小学生来讲,缺少生活经验,鉴赏美的水平比较低。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想象的技巧,進而感受到美。教师应结合教材要求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山中访友》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能够要求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师的阅读声中想象一幅有关大山及其周围美景(古桥、树林、鸟儿、山泉、溪流、悬崖)的画面。最后,培养学生善于感受美。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就是情感感受,这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关键方式。朗读文章是情感感受的一种很好的技巧,为此,教师应启发学生朗读文章,从而实现情感的熏陶。

4.素质教育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

目前少数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还相当落后,对语言教学有点吃不透、拿不准,还不能熟练驾驭语文教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所以说教师的素质提高势在必行。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有专业文化素质,做到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和中西文化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从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任务。

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们的职责所在。教师只有强化自身修养,爱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地探究教材知识,认真地设计教学方法,才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 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 宋晓春.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作者:陈艳

上一篇:高速公路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