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教育初探论文

2022-04-17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国性的教育纲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呢?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做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语文素质教育初探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素质教育初探论文 篇1: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初探

摘 要: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

关键词:素质教育;无人监考;学习观念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我的探索,最初是从九三年启动的《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开始的,九五年十一月成功地通过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验收;九六年七月又经受了高考的严峻考验,升学率达90%以上。

去年,在省教育学院的直接指导下,我校在高一学年开办了两个实验班,由我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教改任务。这次实验借鉴了上一轮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它作为更为深入的一轮探索,纳入“面向21世纪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这一“九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的运作轨道,业已整整一年。现将其初步成果汇报如下。

一、以《东方时空》突破封闭的教学机制

我们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开设《东方时空》课。每周二到周五早晨7点钟,我便与学生一起端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阅读中央电视台精制的这本电视新闻杂志。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各位主持人、记者、播音员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导师,而我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助教;每天组织学生收视,每周批阅91篇观后感。尽管开课仅仅一个半学期,但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情操、文化等诸多素质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生活空间》领着我的弟子们,从繁华的都市走进“生命的禁区”,从老外欣赏川剧的茶馆走进沙漠地质队员的帐篷,从“最后的七月”里悲欢离合的字庭走进中国音乐神童在德国的花园式寄宿学校……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皆有味;感悟千端、悲欢哀乐总关情。弟子们在感悟他人百味生活的同时,也在编织着自己多彩的梦。

《东方时空》课的最大作用,在于开拓了学生的心胸和视野,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其作用是任何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二、以文化讲座突破狭窄的应试课程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内涵,实验班开设了周六专家讲座。在讲座课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三、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 :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

四、以调动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

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敢死队”,课党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

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力,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发表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 续发展的局面。第1周评比,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评比,已高达80次之多。

“课堂发言敢死队”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突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应试观念的束缚,从“举手发言”这一看起来小做起来难的环节出发,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

1、既求应试分数高,又求品学素质好。2、志如高山百丈松,行似以平原一寸草。3、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4、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

这种学习观念,目标是求全的,原则是务实的,态度是主动的,心理是强健的。只有树立这种新观念,养成这种新学风,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

五、以“无人监考”突破消极的管理方法

考试作弊,如今似乎成了一个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现象。而实验班从组建之日起就向考试作弊发出挑战,其主要作法就是实行期中、期末考试不安排监考老师,让学生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作者:蒋苏云

语文素质教育初探论文 篇2: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初探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国性的教育纲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做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抛弃糟粕,吸取精华;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改变讲授法、串讲法、满堂灌的教学格局,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我讲你听的被动关系,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知识本身、获得知识的方法”的应试教育观,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贯彻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和指導。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太多,三尺讲台是教师神圣的领地和舞台,学生以听讲为主,即使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却往往感到收效不大。对语文教师的授课,学生往往是始而欣羡,继而倦怠。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多年中往往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我讲得这样好,你们为什么学不好?”当教师变成了演员,学生变成看戏的观众之后,再精彩的节目留给别人的也只不过是一种享受与回味,永远不会变成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作一点换位思考,语文教学的课堂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不是教师展示风采,夸夸其谈的舞台。

二、积极探索,大胆改革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是急需改变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创新,寻求一套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主动感知、应用、思考,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所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出发,不以学生为“敌”,而以学生为“友”,使学生能在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

2.重视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由于农村小学生语文基础差,对语文抱有畏难情绪,所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应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等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把语文知识编到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或提出一些趣味性浓、现实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举手抢答,最后教师订正,总结结果。这些做法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发生了“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质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铺桥搭路的作用。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识字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讲述为主,使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而失去了主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大的作为。所以,我认为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如看图课文可以让学生海阔天空的去联想,并用自己的话去表述出来……这样,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三、多渠道、多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有目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另一种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多种活动,巩固语文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在游戏或活动中能力得到发展。

四、素质教育下的语言教学

教师在平时说话时应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讲话,把听来的、看到的、做过的事,与同学进行交流。学校举行竞赛或开展活动都可训练语言,比如冬游回校后互相说说经过,哪一件事最值得回忆,还能使学生智力得到了发展。另外,要留心观察生活。如学生把零用钱捐给灾区小朋友时,可引导说这就是“爱的奉献”,下雪时可说“瑞雪兆丰年”,使学生开拓了视野,无意中学到了知识,渐渐地让学生知道一个场面、一段景物、一席对话等都是练说的材料。

还可在讲读课文中进行训练和培养。①向学生多提问,它是学生动脑动口的推动力。如教《小猴子下山》时可问:“小猴子再下山时会怎么做呢?”又如《做客》讲到最后时问:“亮亮以后再去阿姨家作客,行为会讲文明吗?”这课文你怎么这样快就背下来了,说给大家听听!②反复朗读课文,挖掘课文中可供语言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按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加深体会语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是熟读佳词名句,从中吸取养分。③经常让学生复述课文,续编故事结尾。复述童话故事能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如《白头翁的故事》;听录音后复述能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直觉语感。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为了中国的明天,为了中国的教育,我们每个教师都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作者:余小静

语文素质教育初探论文 篇3:

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战线一项迫切任务。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它贯穿于教育学的全过程,因而,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结构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执教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一、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

(1)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因素,既注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2)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情感、个体差异和智慧潜能,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力求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3)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开放型的教学新体系。

二、语文教学要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为着力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始终以语言训练为主。从整体看包含思想素质、语文索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它自身的基本任务看,则主要是语文素质的培养。

(2)语文教学的过程,要始终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着力的关键在于:投计出层次清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能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训练步骤。

(3)语文教学的方法,要始终以指导读书为主。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为使语文教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在改革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用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的目标来实施语文教学工作。为此,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大胆运用了“讨论会”式,“开放”式的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三、“讨论会”式的课堂结构

叶老曾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报告是各自报告预习的成绩,讨论是彼此讨论预习的成绩。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就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提出问题由他,订补意见由他,结束讨论由他。”

这种“讨论会”式的课堂结构完全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个实际出发的。它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预习——讨论会——总结。这样的课堂结构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好这样的讨论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充分准备,学生充分预习,教师准备好“讨论大纲”;二是鼓勵学生大胆发言,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

叶老在50年前就叹息:“这样的讨论,在实际的国文教室里似乎还不易看到。”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怎样呢?我们常常看到满堂灌的“讲座式”课堂教学,满堂问的“题解式”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力。我们必须从培养素质着眼,学习叶老的教育思想,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四、“开放”式的教学训练

语文训练怎样才能收到实效?叶老曾讲:“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中,必须打破封闭式,向实践开放。

当然,这种开放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形成温习——实习——实践的序列。温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其作用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主要通过课堂作业练习来完成。实习是指实际练习,这是第一级开放。开放的领域是第二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既可以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实践是第二级开放,是把语文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在实践运用中学语文。社会生活环境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其素质的归宿。怎样达到这个要求呢?首先是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语文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学校,而应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对语文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大力开发环境课程;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交际活动,在生活环境中用语文。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明确目的,重视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堂结构,同时实施开放式训练,就能像叶老所说“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迫求的境界吗了?

作者:房明珍

上一篇:书写技巧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农村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