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念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首先从语文教学展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普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观念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观念素质教育论文 篇1:

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教育方针的贯彻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努力建设一支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树立人人成才意识

首先要弄清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的教育,是面向全体,让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重视个性培养的教育,学生只有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更有利于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才更有利于学习。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的开发,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衡量质量的高低,转向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质量,要由过去的注重学生智力发展,转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真正树立现代化教育的观念,提高认识,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提高语文师德修养,树立职业形象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育事业称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提高师德修养,树立职业形象,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甘愿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爱心奉献,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是世界楷模”。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才会改变教育观念,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育出一流的学生群体。

三、提高语文教师业务素质,开发辐射潜能

教师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是成功改革课堂教学的可靠保证。几年来,学校始终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重点展开了过两关活动。

1.基本功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益的基础;是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使教师具备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底,学校启动了“一标、二画(话)、三字、四会”及“一提倡”的基础工程。一标,即教师学历达标。二画(话),即教师能绘美观的简笔画和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三字,即教师能写出工整的钢笔字、毛笔字与粉笔字。四会,即教师对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经验会总结,教研课题会研究。一提倡,提倡电子阅读和多媒体写作技术。与此同时,注重对教师知识渊博、勤业爱岗、终身追求的人格特点的培育。

2.教材关。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认知的客体,是培养能力的凭借。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和驾驭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使教师对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透彻,准确把握教材,挖掘其内涵及外延,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讲座引路、活动探讨、辅导过关的思路,督促教师过好教材关。①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学会举办的学科调整和新教材培训班学习,回校后进行汇报讲座。②逢单周各教研组组织一次教研活动课。教研活动通常是先选定课型、课题,全组教师独立备课,然后交流,多案融于一体,形成最佳方案。由一人执教,试教结束集体研讨。对原备方案、过程及其环节进行修正。再选另一人试教,形成系列备课,教案、教学方法再优化。从不同的试教对象、效果的对比中,获取教材研究的高效益。同时极大限度控制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达到教学内容安排纵有序列、横有联系。

通过讲座引路,辅导过关,各学科教师均能做到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策划,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

四、整体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求教师做伯乐,教师应该是园丁,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儿童的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作为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必须在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通过教育使某些有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学有所长,也就是不要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才。为了使素质教育在落实上具体化,我们做了如下工作:①确立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并举的教学体制,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②潜移默化利用环境教育学生。③积极开展小学生课外活动,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活动教育过程使每个人都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活动有三种类型:学科活动课、社会活动课、兴趣活动课。我们开设语文、队日、词语积累活动课。通过活动巩固了学生课程所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这些活动课,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教师做好辅导,并积极参加,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和发展,老师也能从中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朝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前进,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林海放

语文观念素质教育论文 篇2: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首先从语文教学展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普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源头,首先要进入素质教育的门槛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小学语文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起始点,我们要清楚了解其内涵,才能把握好素质教育的进程。

1.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教育水平的体现。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语文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应该培养语文能力和良好习惯,即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2. 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3. 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首先,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其次,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影响极大。再次,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入阅读,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1.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中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这一陈旧观念,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为此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实验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 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首先要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其次,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再次,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 确立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要在思想和感情上,尊重学生,进而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也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再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4. 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开放性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学要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要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沟通;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语文教育教学要全面笼罩在素质教育下,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朱 清

语文观念素质教育论文 篇3: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

摘 要:初中语文迎合素质教育时,应着实落脚在对学生实践性学习和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区别。开发、树立对语文正确价值观的学习过程上,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从而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学生。

关键词:实践与创新;针对性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语文价值观

在我国新课改推进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成了中学教育的关健,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在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下搞好初中语文教育呢?

一、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推进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语文素质就是指学生能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断完善充实学生与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实践与创新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全方位地可持续发展。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提高听、说、读、写各种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向社会,贴近生活,扩展语文的教育空间。通过语文的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对语文的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落脚点落在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生的发展潜力上来。教师就具体情况着实,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2、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到教学的双向活动 教学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与学双向的积极性,形成教学合力,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完成并吸收语文的精髓并学以致用。进而,语文知识内容多且杂,知识点覆盖的面相当广泛,教师不可能对此面面俱到,而去伪存真,这就是教学中的取舍问题。

3、实践学习既是知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让学生在与时俱进中求主动的学习更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态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么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重视课堂内外的积累,激发学生对语文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转变观念,因材施教,教学自由化

语文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因而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

1、从思想到行为,转变曾经学校办学好坏的评价标准停留在“唯分数和升学率”的状态 那样不仅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学校教师及学校领导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大多数学生成为“为读书而读书”的机器,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造力,大多数教师也走老路,依赖教师培训工作,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失去激情。随之除学校以外涌出诸多培训班、补习班、兴趣学习班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样性,多方位深入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因承认学生的先天遗传素质、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智力的不同。无论以何种不同对学生进行大致的学习能力分层,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为维护学生自尊心保密性的分层,而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变化而变化。培养并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语文的自信心,是促使他们养成学习语文的决心、毅力、恒心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改革考试和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不断努力的推进器。掌握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拓展到语文学习上来,用新鲜的事物来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自由自主的发展。

3、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在语文的设计领域尤其广阔,只有首当加强了自身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走向发展的道路,积极主动地努力将素质教育渗透到郁闷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都要挖掘学生在语文各方面的潜质潜能为目的。

三、注重学生习惯与思维品质的培养,树立正确价值观

语文教育应立足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完善。通过语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维品质,使之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正确的思维模式。

1、思维品质则指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写字,是一项语文基本功。想写一手好字是没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写字乃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规范性思维的一课。在对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后学生不但从鞋子教学中得到书法审美和规范思维的认知,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规范性。在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从最初书本的透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理解和价值观的感悟。

2、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发展规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在素质教育提出要将所学知识的技能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这意味着深化对语文本体以及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让学生在语文课的探究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且探究的最后乐趣所感染,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才是价值观培养与探究学习的共赢。

基础教育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占了重要的地位,而初中语文则是影响基础教育全局发展的前提。在素质教育步伐的迈进之初,我们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好语文,加深语文学科的内涵底蕴,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作者:高秀华

上一篇:私营经济发展前景论文下一篇:水利市场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