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单位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21

当前,各地主要道路运输企业一般都由地方国有运输企业转制而来,具有较强的先发在位优势,来自外部的同行竞争冲击显得较为弱小,而本土企业创立品牌的意愿基本都是基于“行业政治要求”走过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道路运输单位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路运输单位企业文化论文 篇1:

论道路运输企业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道路运输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化经营的道路运输企业,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持续提高这种管理水平的动力源泉,也是创企业品牌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企业文化;构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道路运输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新的形势下, 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符合市场法则和竞争意识。道路运输企业所形成的文化是道路运输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道路运输企业持续发展、正常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道路运输企业文化是道路运输管理者和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主要分为道路运输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精神文化。

一、构建道路运输企业物质文化

道路运输企业物质文化包括各种物质设施、建筑、运输车辆以及职工的工作娱乐设施等。道路运输企业作为经济建设有力的支撑,其管理、服务工作也必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坚持立足高起点,明确高标准;实现高速度,创造高质量;实现高效益,达到高水平,以创造优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抓好环境建设。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优化劳动环境,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劳动氛围是道路运输企业重视人和以人为本的需要,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道路运输企业要注重抓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根据各自的特点,抓好四块阵地的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学习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文化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活动,充实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使广大职工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二是建设生活园地,陶冶职工的情操,激发他们以单位为家、建设家园、热爱家园的主人翁精神,培养职工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三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展示职工精神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抒发对事业的情怀。四是完善体育活动场地,使职工有活动场地和健身场所,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道路运输企业制度文化是为实践自身目标对职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规范着每个员工的言行。根据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坚持注重从抓好制度入手,实行军事化管理,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道路运输企业制度文化,对增强职工素质,规范全局工作,形成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起到关键作用。

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一个企业规模小、外部竞争并不激烈时,仅凭一腔热情也许照样能整出点名堂;可是现代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经济,这种竞争是在规则、法制范围内进行的竞争。道路运输企业唯有讲规则,懂规范,每位员工明确自身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德”和“能”的作用,才能赢得并拓展生存空间。而企业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建立公司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制度、规范,“以人為本”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建设道路运输企业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道路运输企业干部职工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道路运输企业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等内容。长期以来,道路运输企业的干部职工通过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营造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自觉奉献的浓郁氛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⑴大力弘扬一种精神——服务精神。尽管各道路运输企业的地域位置不同、管理模式不同,但服务精神大多以“敬业、高效、规范、廉洁”为主要内容,是道路运输企业干部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是在广大道路运输企业干部职工中形成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态和思想境界,是道路运输企业的基石。不管是在运营管理上,还是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中,处处都有这种精神在闪光,成为凝结广大道路运输企业干部职工的核心,不断地激发着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道路运输企业的活力。⑵坚持贯彻一条思路——“以事业激励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感温暖人、以环境留住人”。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放在首位,以政治引导人;抓住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以事业激励人;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并抓好落实和检查监督,以制度管理人;努力营造团结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以环境留住人。各级领导按照“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从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入手,注意给干部职工,政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帮助,使道路运输企业涌现出一批思想好、业务精、工作实、作风硬、经得起考验的年轻干部,实现职工个人价值与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⑶牢固树立一个观念——大局观念。道路运输企业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讲政治、讲大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把上级交给的道路运输企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想办法克服,确保各项政治任务的完成和大局的稳定,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四、强化“以人为本”的道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道路运输企业文化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就拿道路运输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来说,如果安全文化入脑入心,安全意识不松懈,各项措施都到位,无疑这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工作如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存有严重的侥幸、麻痹心理,不严格贯彻规定,不“以人为本”,不吸取血的教训,事故就难免不发生。

由此可见,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人的素质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道路运输企业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从人抓起,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与时俱进,让每一个员工都渗透在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之中,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脱胎换骨”。

总之,社会飞速发展,企业文化外延不断拓宽,其体现载体日趋多样,为建设道路运输行业特色独具、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看到不仅科技、资本给道路运输企业带来效益,而且企业文化建设也给道路运输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崔怀纲.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创新[J].人民论坛.2011(26)

[2]唐勇,陈彬.创新型的企业文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作者:李小英

道路运输单位企业文化论文 篇2:

道路运输企业品牌建设困局破解

当前,各地主要道路运输企业一般都由地方国有运输企业转制而来,具有较强的先发在位优势,来自外部的同行竞争冲击显得较为弱小,而本土企业创立品牌的意愿基本都是基于“行业政治要求”走过场。10年过去,我们距离十年规划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全国形成50个左右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众多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体经营业户共同发展、分工合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依然还有差距,我们将如何破这个难题?

道路运输又十年 自主品牌路漫漫

“客运以班车客运为主导,旅游、包车客运为补充,在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长途客运结点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货运要大力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促进化学危险货物、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引导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全国形成50个左右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众多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体经营业户共同发展、分工合理、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摘自2001年交通部《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

上述这段话表面上看是客货运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但是就市场布局的目标上看,我们似乎也可以把它解读成道路运输企业的品牌战略规划。

然而这个《纲要》实施10年了,我们略感遗憾地看到,道路运输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根据2009年12月25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8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4.8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7.5万个;从业人员1020.2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259.5万人。其中,道路运输企业法人单位6.65万个,占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4.8%,企业从业人员333万人,占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从业人员32.6%;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法人单位7503个,占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法人单位的5%,企业从业人员159万人,占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从业人员15.5%。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从业人员,陆路运输产业的数量比例都只占到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50%左右,行业集中度仍然相对较低。

再来看一组数据,截止2010年8月10日,目前全国A股共有上市企业1884家,属于道路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有江西长运、大众交通、强生控股、南京中北、富临运业、锦江投资等寥寥几家,江西长运是2002年上市,四川富临运业是2010年上市,从最早的到最近的,中间相隔整整8年,却还是这么几家。这样的行业规模企业现实与《纲要》中“组建50家左右全国性或跨区域性大型专业运输集团”的规划显然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出台,与当时国家的企业名牌建设战略政策非常契合,从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提出,到2003年写进朱镕基同志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今天。我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觉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文件里,之所以非常强调实施“企业名牌”战略,是因为实施名牌战略确实是一个关系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问题,对于我们道路运输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规模企业量的匮乏也反映出道路运输行业10年来在品牌建设上的具体差距。

体制、市场和企业三个层面缺憾

是品牌困局根本所在

体制改革缓慢制约品牌建设

品牌是市场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体制环境,提供市场自身难以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站公布的《新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成果展示(一)》,运输管理体制上主要存在着管理机构、管理职能和管理队伍三大突出的管理体制问题,由此,对道路运输行业品牌建设产生的阻碍直接体现为两点:

首先是运输市场规划和产业发展“缺位越位”。例如,运管部门本来应当有服务功能,搞好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但服务是没有什么权,也没有什么利的,所以往往不愿意干。另外,运管部门管了不少本来应由市场或企业管的事情,本来应该当“裁判员”的,却去当了“运动员”,本来是自由婚姻,却硬要“拉郎配”,这样做的结果是,运输企业不是被“管死”就是被“惯坏”!另外,汽车租赁、旅游包车、出租车三者之间边界难以界定,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又不得不滋生“擦边球”营运,汽车租赁和出租跑长途、租车当包车、包车当班车等比比皆是,要不“乱管”,要不就“不管”。

其次是运输市场监管“错位(失灵)”。行业管理部门将运输市场监管同公共治理对立起来,导致运输市场监管理念滞后。道路运输行业应该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市场监管领域,改善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的多主体监管(即由运管单一主体向运管、行业、企业、舆论、公众等多元主体的监管体系转变)、协商式监管、服务式监管和人本化监管。

市场区域分割及进入壁垒削减品牌建设积极性

当前大部分的道路运输企业一般都由地方国有运输企业转制而来,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同时由于区级和省级的线路运营资格“招投标或审批”流程严格,对新进入的竞争者的各项指标有较高要求。因此,来自外部的同行竞争冲击显得较为弱小,而本土企业创立品牌的意愿基本都是基于“行业政治要求”走过场。当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一级客运企业,理论上都具备了在全国各地参与异地经营的条件,但是,实际操作上并非如此,不管是新国线,还是江西长运,异地发展都走得异常艰难。另外,客运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长途、公交还是出租,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属于刚性需求的出行服务,在没有铁路等低廉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的替代下,旅客的选择通常带有“唯一性”,企业因此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品牌美誉度的动力不足,降低了品牌建设的迫切性和积极性。

市场秩序不规范限制品牌发展

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凌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运输市场的营销手段应用及发展非常滞后。在一些城市,客运销售依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百货站”时代,在长途客运市场,客运站拥有票务的总代理权,却对票务销售不承担任何的代理分销和额定任务的义务,而负责生产运输服务的运输企业中的大部分无法与客运站达成“按车位计票提”的方式,导致难以施展现代营销手段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而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长途客运广泛应用站运分离、票务代理、停机(位)费、里程积分制等在航空客运市场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有效的行业营销机制。

其次,运输方式之间存在定义模糊、衔接混乱和系统组织缺乏导致人为的市场秩序凌乱。例如,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是承担公共交通客运的主力,但不管在财政体系中,还是在路权使用上,都把道路客运与公共交通体进行排外性区别。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还没形成清晰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有关部门曾提出“城市公交优先”的战略,客观上给人造成城际、城乡客运出行“不优先”的误判,有岐视农村农民之嫌。

第三,非法营运只打不引,缺乏系统化治标手段导致非法营运难以揭制;侵犯旅客(货主)权益、超载超限等损害旅客(货主)合法权益的违章违法经营行为时常发生;承包管理模式下的运输企业和承包者之间的利益纠葛导致安全生产难以管控;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的形势依然严峻;不合理收费,运管执法中的不规范、不公正的现象依然存在。上述这些,较为严重地破坏了运输服务品牌发展的土壤。

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

虽然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已为广大企业所重视,但相对来说,众多道路运输企业在品牌建设的实质性举措上却没有大步跟上。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运输管理决策者,有相当部分是从基层驾驶员和车队长脱胎换骨而来,本身接受系统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思想上满足于小富即安,守摊子,怕透明,宁做鸡头,企业长远考虑不多,导致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作出品牌的决心。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公布数据,道路运输全行业2008年总利润1909亿,年平均每家企业利润是286万,年人均利润也高达5.7万,难怪“公交优先”、“油补”等优惠政策难以企及道路客运企业(难道是道路运输企业多报了?)。这几年,由于铁路提速飞机打折,笔者听到最多的就是“长途客运的日子不好过”这样的牢骚,从侧面反应了企业非常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其次,企业本身的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老化严重,品牌传播手段单一雷同,相对也缺少现代服务理念。不管是客运、公交,还是货物、物流企业,大部分刚刚由传统运输转型成现代股份制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还相对认识不足,或者是虽然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确定位。简单的一个品牌命名,“地方+长运、交运、高客”等相似品牌不但难以注册,也难以建立差异传播,再加上“航空式服务”单一手段的雷人宣传,品牌建设传播效果也难见效。另外,从全国范围看,道路运输行业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还很少,专业的品牌策划人才缺乏,品牌理论体系尚未构建,这一切导致品牌建设受阻。

品牌“六步要素法”操作模式推荐

关于品牌含义及构成要素,从理论上认识,怎么说怎么抽象。有的说品牌是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的组合构成;有的说品牌由基础要素、品牌传播要素、品牌个性要素和品牌外部关系要素等四方面构成;有的说品牌是由理性层面、行为层面和形象表征层面构成的统一整体。说来说去,还是比较抽象。太过理论化的分解和概念界定,虽然有利于我们从本质上认识品牌,但对道路运输品牌建设实践来说,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

为此,笔者从实践出发,尽量清晰地界定道路运输的品牌构成要素,遵循重点、简单易行、体现流程的原则,“重点突出”即是指从品牌与品牌产生形成关系出发,删繁就简,突出跟品牌产生形成的密切相关的重点要素;“简单易行”是指尽量用较少的要素概念来涵盖内容相关的要素;“体现流程”是指在提炼道路品牌构成要素的时候,尽量体现出品牌建设的流程。基于以上原则,正式向道路运输企业推出——品牌“六步要素法”操作模式。如图所示:

第一步,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定位

这里的服务模式包含运输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定位等方面的内容。

谈到商业模式,笔者曾经应邀给大连交运集团管理人员开设讲座时提到过这个概念。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就是你赚谁的钱?怎么赚钱?如何持续的赚钱?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运输不就是提供位移的服务吗?我只管运输还能怎么赚钱?但经过笔者讲课后,行业精英们才恍然大悟:过去搞物流、搞公车公营、搞企业文化、搞企业战略,怎么就没想到商业模式这个问题呢?

举个例子,就传统运输企业而言,无非就是通过“拉货”或者“拉人”来赚钱,哪有那么复杂的什么模式而言。但是事实远非这么简单,表1表2分别是香港九龙巴士公司和我国传统货运企业的商业模式演变。香港九龙巴士是由单一的“运输商业模式”转变为“运输+广告+资本”的综合商业模式,叠加广告商业模式是基于出在同一价值链上的“客流”派生出来的,即针对“乘客流”,运输企业不仅可以利用“提供运输”赚钱,甚至还可以通过转卖“乘客的注意力”(广告)赚钱,甚至还可以“提供客运站连锁商业”赚钱。香港与九巴齐名的运输公司——香港地铁,是全球地铁运营楷模,采取的就是“运输+沿线物业地产+广告”模式。不管是九巴还是港铁,其服务模式和效率都堪称世界一流,这就是公交企业既能持续盈利,又能做好公共服务的根本所在。

当前,随着长途客运业务的萎缩,我们许多传统运输公司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业务转型契机,迫切需要重构新的商业模式。有的转向物流,有的转向公交等。如果有条件的,转向“运输+站场商业地产”服务模式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模式选择,而且深受资本市场欢迎。目前,具备此条件的有今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富临运业(SZ0002357),还有广东省汽运集团,而新国线集团则具备“综合性汽车租赁(含旅游客运)”和“公交综合运营”的转型条件。

另外,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特别还需要注意“定位”问题,这涉及到前面谈到的商业模式定位,还有涉及到管理模式定位(是承包还是公车公营)。商业模式定位回答目标客户是谁的问题,服务之于目标客户的功能性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在商业模式定位的基础上,管理模式定位要清晰地回答品牌带给目标客户什么样的情感价值利益,我们品牌的情感价值利益与其他同类品牌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只有经过成功的品牌定位,品牌才能在目标客户心智中占领一个独特位置。

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构成服务模式,它与服务规模共同构成运输服务的两大核心竞争点。通过服务模式可以稳定服务运营质量(包括服务质量、抗风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的稳定性,使运输企业不会因组织机构变革、服务人员岗位调整、流失等因素而影响到服务运营,尤其是服务质量,而品牌就是标志一种优质的、稳定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服务战略的实现。

第二步,建立运输服务的识别体系

识别包括服务的名称、标志、色彩等一系列的品牌识别系统(BIS),其目的是借以辨认运输企业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服务区别开来。首先,从服务品牌名称来看,服务品牌命名经历了一个由同质到差异、由普通到个性、由直白到概念的过程。但是,我们道路客运行业并不十分注重服务的品牌命名,“XX交运”、“XX长运”的非差异化识别较为普遍。近日,青岛交运的“情满旅途”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打破中国道路运输服务品牌“零纪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情满旅途”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口号,而作为差异化的品牌命名稍显不足(例如,“真诚到永远”是“海尔”品牌的服务口号,品牌命名则是“海尔”)。

优秀的服务品牌同样始于命名,既要容易识别,又要个性化,还要易于传播,这就是衡量服务品牌名称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例如,运输行业相对适合推出“连带品牌”命名模式,即“连带品牌=主品牌+服务品牌”,例如:“联邦快递——使命必达”、“九龙巴士——九巴服务、日日进步”,“新国线——温馨旅途,真情处处”、“青岛交运——情满旅途”等。

品牌识别系统(BIS)是形成品牌差异并塑造鲜明个性的基础,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理念识别(MI,包括服务宗旨、服务方针、服务哲学、传播定位等)、视觉识别(VI,包括标准色、标准字、LOGO、卡通形象、服务车辆、人员着装等基础要素、应用要素系统)、行为识别(BI,包括服务语言、服务动作规范等)。运输企业可以把服务品牌化理解为服务品牌营销上的一次变革,首先要“变”的就是理念(MI)部分,以及其他基础部分(如VI、BI),然后才是组织、流程的变革。很多运输企业在打造服务品牌时都意识到了这一“基础工程”,对运输服务品牌进行了较为完美的诠释。

第三步,建立运输服务价格体系

它包括定价营销体系和服务成本管控体系。这里谈到的运输定价的营销体系,千万别和“降价”混淆。运输定价营销体系建立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票价优惠和旅客风险共担原则,例如折扣票、年票对使用时间的限制;上座率与运营收益最佳结合的原则,即票价优化策略,这需要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型设计;保本策略原则,即不能自伤恶性竞争。笔者在2005年曾做过一项调研:2005年我国拥有班线客车58万辆,客位1308万个,该年度我国公路客运量169.74亿人,平均运距为54.74公里。根据抽样数据测算,长途客运全年平均上座率约为60%,这意味着有40%的座位是空置状态,即有523万个客位在路上空耗着,从经营角度上讲,是不可预见损失,从环保角度讲,523万个客位乘以平均运距为54.74公里,即在无形中不必要空放了2.8亿人公里的尾气。因此,公路客运行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公认的运输定价营销管理体系”来化解上座率问题。例如,类似携程这样的订房中心,大大提高了整个中国酒店业的入住率;类似机票分销网络的建成,也大大提高了中国航空运输业的上座率。在香港发往国内的长途班车市场上,就有类似航空这样的营销票价体系。可惜的是,国内道路客运企业目前利润还相对“较好”,在价格营销体系建设方面基本上不思进取。

运输服务价格体系还包含一个成本体系,即要“看脚穿鞋”,如果无限制地提升服务质量而不计运输成本,这对于运输企业经营无益。同时,也会导致为乘客(货主)提供服务的价格攀升,亦难令客户满意,结果与预期背道而驰。因此,企业必须在立足于服务定位的基础上,保证服务价格的公平、合理,为客户所接受,才有利服务品牌营造。诸如一些快递企业推出的“7×24”快递服务,承诺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快递上门服务,完全数字化,很具体很生动,可执行起来却发现成本很高,并且难度也很大。

第四步,加强运输装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

运输装备和技术含量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通过不断创新服务装备和技术可使运输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目前在道路运输行业,关于装备和信息化技术,这一点相对发展较快,特别是车辆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GPS监控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车+信息的整合管理模式将是成为打造运输品牌的一个支撑。

例如,香港九龙巴士自行研发交通运作管理系统(TOM),以改善巴士车长(司机)的工作分配及调派效率。车厂(修理厂)员工可透过TOM和手提无线射频阅读器,查阅巴士停泊位置,并将资料上载至系统。每天巴士车长只需将其个人专用的八达通卡放在系统阅读器上,即可查阅当天工作分配的资料,例如车辆登记号码、路线编号、值勤时间表及任何特别的运作安排。TOM 使每天的工作分配及调派过程具效率,让管理层从各车厂迅速获取有关工作分配和调派的资料,以至掌握最新的运作安排。该系统亦借助车队数据库的资料,协助员工优先调派排放标准较高的巴士行走繁忙街道的路线。

第五步,建立运输服务质量体系

这一步是前四个步骤的升华,是决定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通常,许多的道路运输企业的品牌建设都可以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到了第四步基本上就停滞不前了,或者被难住了!因为,前面四个步骤可以由决策层决定并支持建设,可以通过运动化短期完成。但是,服务质量体系贯彻落实却是决定于基层执行层,需要经历持之以恒的考验,笔者曾在新国线负责营销和品牌建设工作,对此深有体会。

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方式、服务承诺等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不过有一点,这些评价标准必须以乘客(货主)为中心,而不是以运输企业、政府部门、专家为中心,服务质量好不好,不是靠专家来决定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运输企业要想打造服务品牌,就必须建立专业品牌管理组织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配置,负责品牌规划、管理、推广、传播等工作,同时,通过专业服务渠道体系与市场衔接,如电话渠道(电话中心或呼叫中心)、网络渠道(专业服务网站)、多媒体服务(专业平面服务刊物、声光电媒介服务资料等)、会议服务渠道(组织客户俱乐部)等多方面渠道。香港九龙就有这么一套机构负责品牌维护,例如,九巴每年均举办6次的乘客联络小组会议,收集乘客意见;24小时客户服务中心每年接待热线电话390万个;每年出版数十种中英文版本的宣传资料供乘客和投资者参考了解和监督服务质量,其中每年出版的《九龙巴士企业社会责任约章》对九巴一年的服务质量作一个全面总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管治、优质服务、关怀员工、深入社群、环境保护、亲近顾客等。(如图4所示)

第六步,累积服务口碑,形成服务文化,积极进行传播

口碑是品牌不容缺失的关键因素,企业服务质量危机不可能避免,关键是一旦出现“质量危机”,企业本身以怎样的态度和立场来获得乘客(货主)的谅解,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快速反应不仅代表诚信形象,更可把有损品牌形象的危机事件化解于萌芽之中。然而我们某些运输企业缺乏诚信,虽然在服务上做了承诺,却在落实上大打折扣,或者缺乏“花钱换口碑”的远见,往往就在负面的事件中让品牌口碑被透支,好口碑积累需要长年累月,坏口碑却可一次透支。

口碑就是信誉,信誉的积累就是好的文化。它告诉员工和乘客:品牌优秀在哪里、服务立场、服务态度、服务特长等等,这些都是文化可以触摸的部分,它是品牌内涵的“构件”。需要要注意的是,服务文化必须通过与客货运市场消费文化的融合,以乘客(货主)导向,并随着企业发展、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变化,不断扬弃与创新。

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运输企业要出名和运输企业领导低调并不矛盾(有相当部分运输企业将此相提并论:企业出名=领导出名)。因为服务品牌塑造离不开传播,但在服务品牌传播过程中,仅凭“说”得好还不够,还要“做”得好才行,确切地说,服务品牌就是服务人员,他们才是最实效、最权威的传播大使,例如,香港运输企业的“车长制(驾驶员=车长)”非常值得国内运输企业学习。因为口碑的形成,双向沟通(行动传播)比单向沟通(广告传播)更有效。因此,运输企业要把服务人际传播、活动传播、事件传播、新闻传播等工作做好。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广告对于服务品牌建设的作用,在打造服务品牌的过程中,形象广告、信息告知广告(如服务产品信息、服务活动信息)也必不可少。(注:本文中所指的“道路运输”涵括公路客货运、城市公交)

作者:陈和琦

道路运输单位企业文化论文 篇3:

浅析当今道路运输企业之发展战略

【摘要】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者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应临危不乱,思路敏锐清晰,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引入现代经营理念,搞好全面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拓展发展新路径,逐步形成高居市场之巅,转动自如,游刃有余的“高屋建瓴”之势,再创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关键词】孙子兵法;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战略

《孙子·势篇》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又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即高明的指挥官作战,犹如在八千尺的高山之巅转动圆石,石圆则易移,山高则势大,此为何势?即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之势。

《孙子兵法》“造势”的观点,不仅使历代兵家纵横沙场,名扬青史,笔者认为,此观点运用到当今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战略里来,同样是意义非凡,动力无穷。

道路运输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通过有效的经营活动、不断的创新改革活动和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搞好全面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拓展发展新路径,顺应时代潮流,抢占市场“制高点”与“桥头堡”,打造精品的運输企业形象,竭诚服务社会,逐步使企业形成高居市场之巅的有利态势,不动则已,动则势不可挡,获取最大化的赢利。

那么,道路运输企业该如何运用《孙子》“造势”的观点,联系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呢?

笔者认为,应从“明势”及“如何造势”两方面入手阐述。

一、要“造势”

首先就得先“明势”,就是要知晓与道路运输企业有机联系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发展形势,也即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找准了路子,走对了方向,才说得上求发展,才知“如何造势”。

1.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给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多式联运的大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调整经营机制,成为市场驱动下高质量的运输服务提供者。

2.道路运输企业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运输的基础部门,决定着工、农、商业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如果道路运输企业不能适势发展,将会影响到其它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运输企业发展会产生新影响。目前,我国工业化面临国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等问题,国家方针政策明确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由此,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同样面临着提高企业高科技含量,加快车辆设施更新速度,减少环境污染及降低能源消耗量等新课题、新考验。

4.以人为中心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2000年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后,2010年要使其更加富裕,2020年居民生活质量要有明显改善,而便捷出行正是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民生活由小康水平向富裕迈进到引起消费结构变化,人口增长且结构改变,劳动力资源转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加快等,都将对旅客运输需求产生重大影响,预计2020年达到50%以上,城市化过程就是运输化过程,城市发展对运输需求,尤其是旅客运输需求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人为本”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主题,亦是道路运输企业今后的发展主题。

今后,人们除了更加重视旅客运输一贯的安全、速度、便利等质量要求外,对旅行过程中的舒适性要求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既有要求经济、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的民工流,又有要求高档服务的商务或高收入人士群。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必须为不同层次的旅客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满足其各自的需求。总之,当今道路运输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道路运输企业在认清形势,把握住时代发展脉搏后,就应因地制宜,顺势而变,制定出适应本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来,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竞争实力,打造品牌形象,竭诚服务社会,最后决胜千里,创出企业的“善之善势”。

1.《孙子·势篇》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治乱,数也”(此处“数”作动词用,是组织、指挥的意思),即善于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总是依靠自身组织指挥才能,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正确、果断决策,从而造就有利于已方的最佳竞战态势,而不是苛求部属,推卸责任。

所以,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各级领导骨干的素质培养,搞好正确、果断决策及一线现场组织指挥,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企业管理干部队伍,这是一发牵动全局的大事,亦是“如何造势”之关键,首要环节。

2.《孙子·谋攻篇》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无论是否兵临城下,皆是依赖自己的有利势态,依仗自身的实力为后盾,去获取胜利。《孙子·形篇》又说:“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镒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1镒为24两,1两为24铢,镒比铢重500多倍),即要以自己的绝对优势力量投入战争,以有利态势取胜,以强劲的实力取胜。

当今道路运输企业,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这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队伍因素。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坚持投资多元化,以运为主,维修、旅游、宾馆、酒店等其它三产服务业为辅的立体经营结构,依托不断更新、延伸、新建的道路网络,拓展新的跨区及乡镇营运线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逐步形成高、快客运输为主,乡镇普客、出租车等其它运输方式为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联运模式。

(2)加快设施更新速度,淘汰污染度、耗油量大、安全性能差的车辆设施,投入新型一流的车辆设施,不断提高企业的高科技含量,夯实安全防范基础,以提升旅客安全信赖度,打造安全诚信品牌形象。

(3)以人为本,引入现代经营理念,搞好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岗位技能、综合素质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之步伐。

第一,《孙子·谋功篇》指出:“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引申意为,管理手段与目的要统一,在实施管理措施过程中,要注重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沟通,要维护员工合理的利益,要注重“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要“仁爱士卒,奖一劝百”,要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了解其所需、所想,把握住员工的真正思想动态,并适时、合理地满足其真正所需,同时奖罚分明,树立典范,惩戒不良,不断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因势利导地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发展。

第二,《孙子·势篇》说,“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即要抓机构岗位设置,注意设置比例的科学性,因为少则力所不及,多则,不仅增加管理成本,而且会出现沟通困难,不易控制,管理效果差的局面。那么,怎样确定合理比例呢?笔者试述三点意见,一要从实际出发,按需编制,杜绝因人设岗的现象。二要根据管理者能力大小来确定相应的比例,能力强的管理幅度可稍大些,能力弱的可稍小些。三是根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信息科技水平的高低来定,高者管理幅度可大些,低者管理幅度可小些。各企业应据各自现实情况动态控制。

第三,前引《孙子·势篇》说,“治乱,数也”,古人王哲注释为“治乱者,数之变,数谓法则”,法则就是军令法纪,规章制度。当今企业运用法规是一种借力,可明显提高运行效率,保障企管工作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4)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力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各种形式载体开展各种创新创效活动、企业业余文体活动,如广泛深入生产一线且延伸到每一台营运车,每一个一线工位开展的党团员“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及每年度举办的企业文化艺术节;同时,全员诚信服务活动要拓展到企业外部的每一个社会服务“触角”上,点、线、面相结合,竭力打造现代企业文化品牌,充分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政工平台。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使企业社会诚信度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同样亦使企业获取到等值的无形资产价值。

综上所述,“善战者,求之于势”,我们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者,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应临危不乱,思路敏锐清晰,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带领全体员工,上下一致,同舟共济,投入一流的车辆设施,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实行一流的综合管理,抢占“高客”、“农村客运”、“旅游客运”等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与“桥头堡”,不断引导旅客出行消费的新观念,满足广大旅客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外跨省际区域,内联外接,逐步形成高居市场之巅,转动自如,游刃有余的“高屋建瓴”之势,构建现代道路运输企业的精品形象,再创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姜瑞清.《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作者:向波霖

上一篇: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论文下一篇:完善经济体系化危为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