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幼儿时期儿童尚未形成特定的认知系统,因此加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发展。传统节日可以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中发挥作用,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传统节日分析了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发展,通过中华传统节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论文 篇1:

幼儿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

摘 要: 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随之农村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留守儿童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品德现状,并提出了对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现状 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土,加入到打工的潮流中,还有许多人走出国门,远赴重洋寻找“出路”。于是,在永春这个小县城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打工族”家庭子女,也就是“留守儿童”。我是一个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留守儿童”,而且人数不少。因此,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适时进行品德教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幼儿园“留守儿童”品德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形成所谓的“单亲孩子”;一类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其他亲属、邻里代管,形成“孤儿”。由于长时间失去必要的亲情,有的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就出现心理不健全状态。具体有如下表现:

1.缺乏良好的学习榜样。

“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需求父母为其做出各方面的行为榜样的阶段,比如性别角色化、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和形成。而当这种必需的父母教育缺失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再加上农村父母本身可能就没有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更是造成幼儿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

2.性格内向不合群。

心理孤独是“留守儿童”的通病。由于长时间处于无限制或过多限制的情况下,多数幼儿严重缺乏社交行为能力。他们有的欠缺热情,不合群,表现冷漠;有的性情孤僻,寡言少语,独来独往。例如我班的小如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由于父母长时间出门在外,不能与之沟通,再加上代管的祖父母忽略了与幼儿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小如的性格很内向、不和群。

3.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不懂遵守幼儿园的活动常规,喜欢与同伴争吵,争抢玩具,胡作非为;不听代管人的话,我行我素。如我班的林楠小朋友,由叔叔婶婶代管。由于代管人教育失当,林楠平时调皮,爱搞恶作剧,遇到不顺心的事喜欢哭闹,久而久之便形成独霸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这些行为使代管人乃至教师感到难以对其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政策,要么放任,但均无实质性效果。

二、如何对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

1.师幼互动,营造和谐、快乐的集体气氛。

在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或娱乐活动,多创造机会让“留守儿童”与同伴交流,让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使他们逐步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在各种活动的交流和沟通中寻找温暖和友谊。例如鼓励像林楠这样的幼儿多与爱动脑筋、守纪律、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交朋友,也可和老师交朋友,说说心里话,悄悄话,使其逐步克服独霸专横、一意孤行的性格,学会与同伴相处,用爱心弥合他们残缺的心灵。

2.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幼儿园应该多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和展示的空间,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成绩或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肯定。例如鼓励像小如这种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展示她的作品,以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并提醒其他幼儿多与之交往,让小如小朋友感到自己也很棒,大家都喜欢她,从而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使其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适时教育,稳步提高“留守儿童”的能力和意志。

适时向“留守儿童”提出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以促进“留守儿童”能力和意志力的发展,弥补隔代监护人因溺爱对“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足。例如采用轮流当“小老师”的方法,鼓励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留守儿童”来当“小老师”。这样既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又能提高他们不同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降低他们因受教育断层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4.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幼儿园应及时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随时进行观察记录,并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如小如和林楠两个小朋友就是两个不同典型的“留守儿童”性格特征,对他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幼儿园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5.做好家园联系,强化家庭教育责任。

加强家园联系,建立家长学校,经常下乡家访,使家长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例如经常与小如、林楠小朋友的监护人取得联系,让监护人了解他们在园的状况,以及他们在家中的表现;家园共同配合,采取最佳的教育方式。同时充分利用他们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春节)召开家长会,与父母交流沟通,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保持幼儿园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转变“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上,还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意志,高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使孩子全面发展。

总之,“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应为农民工子女创设教育条件,对他们应该有耐心、爱心、细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得失,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让他们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关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1]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狀况与对策.

[2]张铭.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作者:陈丽贤

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论文 篇2:

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研究

摘 要:幼儿时期儿童尚未形成特定的认知系统,因此加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发展。传统节日可以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中发挥作用,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传统节日分析了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发展,通过中华传统节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传统节日 幼儿园德育 研究

传统节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为了促进儿童品德教育的发展,应该举办传统的节日活动。在使用节日资源时,要使用流行且有趣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品德教育。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现状,引入传统节日资源的重要性以及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1.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现状

(1)品德教育知识化过于严重

品德教育的知识化过于严重是指德育实践中德育教师向知识化内容的转化过重,通过课程和讲座的教育对儿童很有吸引力,但是幼儿很难将品德教育知识付诸实践。并且知识是客观的、系统的,教师通常很难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很难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将品德教育知识分成几个课程模块,这对幼儿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品德教育整体就会支离破碎,不利于幼儿思想性、人文性和整体性的发展。

(2)品德教育比较浅显

由于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对儿童道德的教育,并且儿童要将品德教育意识融入现实生活,提升自己的品德教育水平。但是,从目前的品德教育状况来看,儿童的品德教育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无法深化发展,影响了幼儿品德教育的持续进行。

2.传统节日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节日的建立是基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的国家和道德文化等关键价值观反映在传统节日中。例如,春节期间要吃饺子,这种习俗象征着和平与幸福。在中秋节期间吃月饼象征着家庭和谐和团聚。因此,在幼儿园,引入幼儿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传统节日的优质教育,可以帮助儿童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建立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利用中华传统節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措施

(1)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纲要》强调,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必要通过创造和利用环境来有效促进幼儿的品德教育的发展。因此,传统的节日教育应抓住环境教育因素,积极塑造和利用节日环境,履行其教学功能。

在幼儿园,教师和孩子可以根据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设计具有节日特色的教育环境和校园环境。如,春节前夕,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一起工作,张挂幼儿园入口处的灯笼,利用大大小小的红灯笼、五颜六色的花朵烘托节日的气氛。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在课堂的门、墙和窗户上的粘贴气球、中国结、对联和祝福语等,还可以装饰自己手工制作的年画、窗花,播放新年歌曲等。无论孩子去哪儿,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纲要》还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教育资源,扩展和研究儿童的生活空间。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在重阳节可以组织儿童,在老年公寓赠送小礼物给老爷爷和奶奶;元宵节可以带孩子们到公园观看灯光秀等民俗活动,春节让父母带孩子去观看舞龙舞狮等传统节目。

(2)用日常活动训练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水平

幼儿园的活动可以各种形式提供,教师应善于发现,抓住机遇,积极引导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通过每个环节的活动相互渗透,并与儿童歌曲、故事和对话的语言活动相结合,同时结合艺术和音乐等艺术活动,以及体育比赛、角色扮演游戏进行活动练习。

(3)进行亲子互动练习,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提升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能够帮助提高他们的品德教育水平,这种合作教学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与家长沟通,积极配合家长,为节日文化教育搭建桥梁,把节日文化教育切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来。清明节是踏青扫墓的节日,我们可以要求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进行扫墓,祭拜祖先,让他们感受到清明节的意义。在端午节期间,父母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屈原的故事,并与孩子一起吃粽子,带孩子们观看民间的龙舟竞赛,培养他们孩子的公平、勇气和毅力。在重阳节那天,父母可以带着孩子爬山,与孩子们一起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选择礼物,培养尊重老年人的传统美德。中秋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参加中秋文艺晚会。这项活动不仅让大人和儿童提高了对民间文化的认识,而且使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更和谐。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外国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大力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现状,为了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利用,幼儿园应采取各种措施,利用传统的节日文化,在幼儿园内外创造传统的节日文化氛围。并加强各种活动和游戏的练习,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参与,促进幼儿品德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丽华.传统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整合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4):138-139

[2]李敏.试论加强幼儿传统节日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23-125

作者:刘敏

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拓展节日资源 培养幼儿品德

摘 要:传统民俗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幼儿阶段的儿童,还未形成一定认知系統,加强幼儿园品德教育,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传统民俗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幼儿园品德教育中能发挥出一定作用。 本文将基于传统民俗节日下对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开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民俗节日;幼儿园;品德;培养

幼儿时期儿童尚未形成特定的认知系统,因此加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发展。传统民俗节日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幼儿园品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结合传统民俗节日的引导,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策略,科学地引导幼儿,将传统民俗节日融入教学中,继而全面提升幼儿的品德素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促进幼儿的品德发展,可以汲取传统民俗节日中包含的德育元素,结合幼儿课堂教学展开,充分利用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采用幼儿比较喜爱的模式,科学地开展品德教育。本文主要结合现阶段幼儿园德育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德育策略,希望可以转变传统德育的现状,全面提升幼儿的品德素养。

1.幼儿园品德教育现状

纵观幼儿园品德教学现状不难发现,现阶段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品德教育知识化过于严重

品德教育的知识化过于严重是指德育实践中德育教师向知识化内容的转化过重,通过课程和讲座的教育对儿童很有吸引力,但是幼儿很难将品德教育知识付诸实践。并且知识是客观的、系统的,教师通常很难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很难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将品德教育知识分成几个课程模块,这对幼儿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品德教育整体就会支离破碎,不利于幼儿思想性、人文性和整体性的发展。

(2)教育偏向边缘化。

结合品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发现,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但是就目前幼儿园品德教育而言,大多数教育停留于表面上,很难深入讲解相关内容,这将直接 导致幼儿教育脱离教学实际。如果不及时纠正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则会直接影响幼儿园德育教学的发展。

2.传统民俗节日资源的意义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建立是基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因此传统民俗节日众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我国传统民俗节日的确立源于我国历史文化,礼义廉耻等重要核心价值在传统民俗节日中得到有效体现。例如,春节期间要吃饺子,这种习俗象征着和平与幸福。在中秋节期间吃月饼象征着家庭和谐和团聚。因此,在幼儿园,引入幼儿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传统民俗节日的优质教育,可以帮助儿童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建立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传统民俗节日促进幼儿德育素养提升策略

《纲要》强调,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有必要通过创造和利用环境来有效促进幼儿的品德教育的发展。因此,传统的节日教育应抓住环境教育因素,积极塑造和利用节日环境,履行其教学功能。基于幼儿园德育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引入传统民俗节日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幼儿德育的实践性,继而达到提高幼儿德育素养的效果。实践发现,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策略:

(1)调查采风,了解节日习俗

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不同的地域庆祝同一个传统民俗节日的民俗活动也不一样。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多种方式去调查采风,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为了让调查采风进行得更加顺利,在调查采风前我会指导学生事先模拟调查,确定好调查采风的主题、调查的目的、调查方法,以及注意访问过程中的礼节,制作好调查采风的表格;最后小组长汇总各个成员调查的结果。根据不同的传统民俗节日,学生们调查采风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调查采风的成果展示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实物、影像资料、表演等形式的展示,只要是能够帮助同学们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我都对孩子们予以充分的肯定。

(2)营造适宜环境,以境动情

环境是幼儿学习中不可多得的资源,幼师可以借助传统民俗节日环境的优势开展幼儿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师和幼儿可以结合不同传统民俗节日的特征,一同布置教学环境和园内氛围。通过适宜的环境,以境动情,渗透德育。以传统民俗节日春节为例,在春节前夕,放假前幼师和幼儿可以相互配合,一同准备一些多彩的素材。幼师们一同动手,在幼儿园的门口扎上彩带,挂上红灯笼,在冬天的园内布置花花绿绿迎春的花朵。同时,幼师也需要让学生一同粘贴对联和福字,贴上自己剪的窗花和挂饰。同时,为幼儿播放春节的歌曲,让园内洋溢着喜悦的气息。这时,教师再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慰问活动,了解节日民俗活动等,同时渗透传统民俗节日中的德育知识,如尊老爱幼,幼儿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德育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3)渗透一日生活,提升道德品质

幼儿园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园的活动可以各种形式提供,教师应善于发现,抓住机遇,积极引导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民俗节日中蕴含的品德知识融入日常的游戲、活动中,让幼儿可以在感受相应活动的同时,懂得品德知识。通过每个环节的活动相互渗透,并与儿童歌曲、故事和对话的语言活动相结合,同时结合艺术和音乐等艺术活动,以及体育比赛、角色扮演游戏进行活动练习。例如,在教学中,幼师可以开展“元宵节”为主题的民俗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学习一些相关的民俗、欣赏一些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儿歌,组织幼儿和家长一同制作花灯等。同时,幼儿还可以组织猜灯谜的小游戏,鼓励幼儿在小组中用材料制作元宵模型,让幼儿乐在其中。通过这样的模式,让幼儿体会到参与传统民俗节日的乐趣,以情动情,动手操作,体会元宵中“团圆”的意义,帮助幼儿发现传统观念节日中的乐趣。

(4)节日主题活动,升华幼儿人格品质

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顺接上“传统民俗节日民俗大观园”一课,把多彩的民俗活动搬到教室,让学生现场体验节日习俗。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大赛”等一系列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紧接着我们班还举行了包粽子活动,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还亲自体验到了端午节的民俗之一——包粽子,在课前孩子们浸糯米、洗粽叶,准备各种各样的馅料:蜜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在课上孩子们包粽子、煮粽子,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孩子们包的粽子不是那么的美观,但是在端午节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也一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对传统民俗节日的起源、相关传说、习俗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之上,孩子们再去深入体验这些传统民俗节日的民俗活动,更能体会到这些传统民俗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5)进行亲子互动,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提升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能够帮助提高他们的品德教育水平,这种合作教学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应该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多数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去体验节日习俗,但是缺乏主动教育的意识,为了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激发家长无限的创意,我们开发了一项传统民俗节日自主实践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积淀的文化底蕴。家长们能有机会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重新捡拾自己的幸福感,这对他们也是弥足珍贵的。这样的家庭自主实践活动增进了学生和家庭成员的交流,孩子、家长共度每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在轻松、温情中拉近心灵的距离,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因此,我们幼儿园与家长积极沟通,积极配合家长,为节日文化教育搭建桥梁,把节日文化教育切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来。清明节是踏青扫墓的节日,我们可以要求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进行扫墓,祭拜祖先,让他们感受到清明节的意义。在端午节期间,父母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屈原的故事,并与孩子一起吃粽子,带孩子们观看民间的龙舟竞赛,培养他们孩子的公平、勇气和毅力。在重阳节那天,父母可以带着孩子爬山,与孩子们一起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选择礼物,培养尊重老年人的传统美德。中秋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参加中秋文艺晚会。这项活动不仅让大人和儿童提高了对民间文化的认识,而且使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更和谐。

总之,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统民俗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德育知识。在幼儿园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有效应用传统文化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传统文化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以转变德育现状,助力幼儿园德育教学的全面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祥.幼儿园传统民俗节日课程中品格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以“端午节”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93-94.

[2]李静.如何将传统民俗节日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J].学周刊,2011(08):206-207.

[3]邹丽华.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与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整合的探 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4):138-139.

[4]李敏.试论加强幼儿传统民俗节日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1):123-125.

[5]林芙蓉.基于传统民俗节日下幼儿园品德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78.

作者:刘丹丹

上一篇: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人文素质研究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