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儿童文学与幼儿教育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情感、价值观上具有趋同性,儿童文学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儿童文学的价值,把握儿童心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儿童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幼儿教育论文 篇1:

农村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依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其中学龄前儿童规模膨胀迅速,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问题甚为突出。通过对江西抚州市东乡县杨桥镇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共同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幼儿教育;问题;农村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海纳(1990—),女,四川蓬溪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610255万。其中学龄前儿童增长速度最快,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38.37%,比2005年增加757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6~11岁)和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数量比照2005年,共减少514万。因此,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应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方面研究还不是太多,本文基于农村留守儿童超过百万的江西省为例,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展开研究和探讨,旨在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基本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把子女留在农村的那一部分孩子。从调查情况来看,江西抚州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80%,大约43%属于留守幼儿,多由家中老一辈的人抚养教育。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幼儿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本文的幼儿教育是狭义上的概念。

(一)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尚未得到普及

据对抚州市东乡县杨桥镇的调查,从父母在外打工情况看,父母都在外务工比例最高,占32%,其次为父亲单方在外务工,占19%,母亲单独在外打工比例为5%,三者合计比例高达56%,说明杨桥镇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高。在抽样学生样本中,男生占535%,女生占465%,男生比例大于女生。上过幼儿园的比例为39%,说明杨桥镇留守儿童入园率低。从未上幼儿园与上过的学生学习情况比较得出,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学习优秀率达205%,比未上过的优秀率高出15个百分点,未受过幼儿园启蒙教育,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比例竟高达5574%。可以得出幼儿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今后学习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从农村留守儿童对上幼儿园的态度来看,有54%的儿童不喜欢上幼儿园,留守幼儿入园晚,平均年龄在5周岁,3~5岁普遍由监护人代管,在监护人看来,幼儿太小入园学不到什么东西,到了5~6岁,要上小学怕跟不上,要进入幼儿园打好底子。普遍存在没有让适龄儿童接受幼儿教育的意识。

(二)农村以隔代监护为主,文化水平不高

通过对问卷中4~6岁监护人与儿童关系的分析可得出,笔者调查的172名监护人样本中,有138人属于隔代监护;有20个孩子属于单亲监护类型,其中有7人由父亲单独照料,有13人由母亲单独照料;有9人属其他监护类型(包括有亲戚、朋友或者雇佣人员代替照料);有5位幼儿的监护者没有填写这个问题,即监护类型不详。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只有10人,初中学历57人,小学毕业的有89人,小学肄业有16人。留守儿童中监护主要是隔代监护,而且他们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大都是小学或者初中水平,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小。

(三)监护人对幼儿教育关注不足

监护人与幼师的联系相当缺乏,172被调查者当中,高达116人表示不会和老师联系,只有少数人会每周联系老师一次,有36人明确表示只有偶尔会和老师交流。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幼儿的教育关心程度很低,有66%的监护人从不联系老师了解幼童上学情况,每周联系一次的监护人只占512%,每月一次的只有765%的比例,偶尔会联系的占2118%。从结论来看,在农村,幼儿受教育情况很不受监护人的重视。

(四)农村幼儿园数量少,办园条件差,入托费用高

农村幼儿园数量少,留守儿童去幼儿园的路途遥远,多数幼儿园的校车并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幼儿园的教育设施不齐全及教育质量低下。入园费用对于留守幼儿的父母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农村留守家庭来说,主要收入来自家中青壮年的在外务工收入,农村家庭一般都有两个留守孩子,也就是说,光学费一年可能需要支出2000多元,所以对3~6岁的孩童,很多监护人选择不送他们去上幼儿园。多数家长一般也不太询问4~6岁儿童的幼儿教育情况,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

二、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一)缺失父母的关怀和照顾,家庭教育不足阻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和智力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教育是儿童学习的开端,是必须夯实的基础阶段。目前在农村,很多年轻家长自孩子一出生就把他们交给父母抚育,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无法参与子女从小的培养和教育,也没意识到自己与孩子直接亲子缺失问题的严重性。3~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知。农村留守儿童有很多是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生活,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也有时鞭长莫及。正是由于这种亲情的缺失,很多留守儿童从小就养成了孤僻、内向、自我的性格,他们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一开始就拒绝离开家去上幼儿园。

(二)隔代监护存在缺陷,阻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在农村,隔代抚养虽然让很多年轻父母毫无后顾之忧地外出务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多数年龄在50~60岁之间,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田间耕作,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活,老人无力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由于家庭缺乏劳动力又无其他经济来源,照顾留守幼儿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祖辈造成极大的苦难和痛苦。因此,迫于经济压力,很多监护人选择不让留守儿童接受幼儿教育。另外,不少祖父母能够做到的是注意幼儿的人身安全和管好幼儿的吃穿冷暖,对孩子的感情、智力等发展无法关注,也无力顾忌,他们也没时间关注孩童的幼儿教育。尽管祖辈对孙辈疼爱有加,管好了吃穿和冷暖,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早教观念滞后,缺乏教育观念和新方法,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一些小孩养成随心所欲、霸道、自私、自我的性格。倘若孩子闹着不去幼儿园,监护人会随他的意愿,也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大多数监护人缺乏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难以给予幼儿更好的精神营养,这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幼儿园管理与设施不完善,幼师质量数量无保证

在农村,有些地方群山连绵,人口稀少,受生源少、交通不便等条件所限,有些村子会有一个幼儿园,而有些村子却没有,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入园。现在农村的幼儿园大都是当地人自办的私立幼儿园,国家财政也没有给予财力支持,很多幼儿园只能因陋而简,管理不规范,多是以谋利为目的,不顾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随意创建幼儿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交通工具随意拼凑,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农村的师资力量非常欠缺,农村幼师待遇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幼师队伍大量流失。由于4~6岁的幼儿有其特殊性,要求专业知识的新型幼教队伍来支持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只有数量有保证,教师有保障,才能为留守幼儿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四)政府不够重视农村幼儿教育

在农村全面免除农业税后,在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对发展幼儿教育没有给予专门的财政拨款,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创办没有实行有力的监督。在农村地区,没有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保障体制,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留守幼儿基本上享受不到政府的补贴。并且有些地方政府忽视学前教育,投了钱也显不出明显政绩。造成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缺乏,在农村家庭留守儿童需要托管产生需求的情况下,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松懈。放任其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大量劳动力流出,致使留守儿童问题突出,政府也未采取相关措施发展当地经济,引导人们在家园创业致富,改善劳动力外流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教育方案,对幼儿教育的事业缺乏统筹规划。

三、解决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的幼儿教育关怀备至

在教育问题上,父母角色不可替代。在农村,父母在为生计忙活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从小的教育,必须强化对子女的教育意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不应当与他们的父母分开,除非得到有能力满足他们福利的政府的照顾。要让父母充分意识到,为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父母的关怀和教育不可缺失。父母应尽量不和孩子分离,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也不能放任不管。即使和孩子分开也要经常保持联系,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情况,不能造成亲情隔膜。

(二)监护人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幼儿教育

对于儿童的幼儿教育,按理来说监护人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来满足孩童的求知欲,监护人自身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但这一要求,对于农村来说很不现实,毕竟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上一辈,他们文化水平有限,继续接受教育辅导也很困难。所以,对于隔代监护的情况,我们要求监护人在幼儿教育这一问题上必须转变自己的陈旧观念,要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孙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监护人要积极支持孩子上幼儿园,同时监督孩子按时学习,培养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上学积极性。

(三)完善农村幼儿教育设施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作为进行义务教育的铺垫,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补助,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建立,同时也要建立和规范公立幼儿园。国家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职能,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在农村,要想尽一切办法引进优秀幼师,加强城乡幼儿教师的流动和交流,提高农村幼师质量。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村镇,要建立儿童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活动中心或幼儿园,让留守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驱除孤独,减少“留守”带来的伤害,促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正常均衡发展。

(四)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或就地转移

政府要不断引进资金建设新农村,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消化剩余劳动力,促进和带动本土特色的经济发展,让本地农民能在家门口工作,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已到达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实现发展农村经济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进,使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减少一些因为和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亲子关系淡薄等社会问题。

(五)完善城市务工子女的入学教育机制,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机制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城市的政府及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处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农村儿童来说,他们离开农村,但相应的教育经费没有随之转拨,所以儿童所在的城市入园地就缺乏一定的教育经费保障,因此对于教育经费预算的管理要进行改革,突破城乡限制。其次,在户口流转问题上,对于在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说,他们也应该拥有享受教育资源和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就是出于户籍限制,带来了农村和城市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因此,政府要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界限,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幼儿园的“借读费”“赞助费”。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2013-05-10

[3]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节选[J]中国妇运,2008(6)

[4]和建花,谭琳,蒋永萍全国农村留守幼儿的状况、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9(1)

[5]庞丽娟,张丽敏,肖英娥促进我过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教师教育研究,2013(5)

[6]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7]蒲永明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安岳县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

[8]丁同芳,孙德玉安徽省全椒县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J]滁州学院学报,2009(8)

作者:王海纳

儿童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  要:儿童文学与幼儿教育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情感、价值观上具有趋同性,儿童文学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儿童文学的价值,把握儿童心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幼儿教育;价值观;地位作用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的比较快,到6岁的时候基本上成熟起来,也就是6岁之前,幼儿的智力、心理、智力都会非常快速的发展,是教育与指导的关键时期,如果不上心,放任幼儿自己发展,将不再有机会奠定智力发展的相关基础,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交易,是幼儿智力、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人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文学对幼儿终身成长与发展都举足轻重,加强儿童文学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教育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审美需求等,为儿童创作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适合他们兴趣爱好的作品,儿童文学在18世纪就存在,发展到今天二百多年,已经逐渐成熟并繁荣发展起来,儿童文学的要义就是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自然地对幼儿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文学是幼儿成长发展中的精神食粮,幼儿在感受儿童文学的时候,受到作品中真善美思想的影响,转化为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二、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儿童文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幼儿成长发展非常关键,当前功利主义教育对幼儿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儿童文学中的观点成为改变成人本位主导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力量,幼儿教育学龄一般为3-6岁,生理与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阅读的大部分为儿童文学,童话、语言、卡通等,儿童文学语言浅显、情节生动、主题明确、人物鲜明,富有趣味性,受到幼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十分关键。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具有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幼儿教育的资源

儿童文学与幼儿的年龄、心理、认知、教育特点是高度融合的,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素材,儿童文学中包含着很多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內容,是幼儿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学习提供了辅助的学习材料,儿童文学中有趣味性的图画、符合幼儿特点的故、简明的语言文字,这些都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沉入其中。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思想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价值,例如《雪孩子》这本书中展现的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狼和小羊》这本书中,主要的思想就是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诚实的孩子》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可贵,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人物形象、简明的语言与生动的图案,这些深深地感染着幼儿,让他们在理解接受文字的时候,感受人性的美好。

(二)儿童文学与幼儿教育具有一致性

儿童文学是文学重要的一部分,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儿童文学与幼儿教育之间都是注重人的培养,重在以人为本。儿童文学承担着加强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例如《静夜思》展现的是民族文化,《皇帝的新装》带个孩子一些奇妙的想象,《坐井观天》隐含着讽刺,儿童文学让孩子找到乐趣,让孩子具有愉悦感与幸福感,让孩子的心灵有一个栖息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幼儿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让幼儿受到真善美的影响,获得道德修养的提高,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三)儿童文学可以助推幼儿教育

促进孩子全面进步与发展,应该将学习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幼儿课外活动要以儿童文学为基础,让幼儿的特长发挥出来,培养幼儿听、说、读、写上的能力,儿童文学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是丰富的素材,可以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升幼儿的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儿童文学属于特殊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因此表现内容上就要贴近幼儿的特点与生活,符合幼儿的思维、行为与语言,儿童文学要开阔幼儿的视野,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是成人与幼儿沟通交流的途径,儿童文学包括丰富的内容,星空、大海、风土、人情、深化、花鸟鱼虫等都包含其中,有利于幼儿认知与能力的发展。

三、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让孩子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感受真善美,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文学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是复杂的、全方位的过程,幼儿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应该包括亲子教育、娱乐活动、故事会等等,在幼儿教育阶段融入儿童文学,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幼儿的兴趣是学习的主导,幼儿有敏捷的思维,爱动、爱玩、爱闹,但是缺少自制力,没有明确的学学习目标,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兴趣爱好是关键,这个时候儿童文学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促进幼儿教育与时俱进,儿童文学与幼儿教育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对幼儿教师具有作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者,幼儿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养与能力,教师应该对幼儿具有爱心、耐心,具有专业的知识与良好的审美能力,还有具有丰富的形象力,富有童心童趣,善于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儿童文学可以加强教师的魅力,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对幼儿具有极强的吸引能力,这些由教师口中说出,在幼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优秀的儿童教师要了解儿童心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让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儿童心理,针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开展教学。

(三)儿童文学对幼儿的作用

儿童文学是生动的教科书,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接受教育,儿童文学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儿童文学展现出来的现象、事物等都引发幼儿的思考,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文学在幼儿成长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促进幼儿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幼儿、教师、幼儿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文学的价值,从根本出发,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让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任继敏.重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平台构建作用[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63-68.

[2] 岳慧兰.让孩子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对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0(11):94-95.

作者:吐汗?买买提

儿童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儿童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摭谈

婴儿期,他们最开始由色彩接触世界,婴儿们会追逐黄色明亮的色彩,因为它与太阳一样给予人温暖的感觉。而幼儿期时,幼儿喜欢新奇古怪的事物,幼儿的行为思考能力不像成人受过传统正规的教育,他们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绘画恰恰需要的是这一点,用色彩涂画自己的梦想,而我们老师就是来通过培养幼儿绘画,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一、巧用游戏,让孩子“玩”出创意有创意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

预设一个具有生成性、具有童话色彩的意境,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意境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很活跃,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设计我的名片。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动物王国要开联欢会,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但要有名片才能去(孩子们事先已经见过各种各样的名片),请小朋友们为自己设计一张新名片。但活动结束后,几乎所有孩子的思维都局限在名片的外形上,没有达到我理想的效果。第二次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木头人”的游戏,当孩子做一个造型静止时,快速拍下他的照片。一个孩子说:“哇,应老师,他现在的样子很像奥特曼哦,这张奥特曼的照片像不像他的名片?。”“对呀,他的奥特曼名片可真酷!”我这个不太符合逻辑的提议让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还可以是花瓶!”“可以是小花!”“我的名片是香香的奶油蛋糕!”“我的名片要变成超级帅的跑车!”……从来没有人这样设计过名片,但有什么不可以吗?孩子心里那美丽的童心被触动了。

二、以生活化、游戏的形式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样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幼儿选择绘画的内容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喜欢的、简单的事物。我就设计了“下雨了”、“开飞机”、“会跳舞的线宝宝”等绘画游戏活动去满足幼儿的涂鸦需要。然后开始引导幼儿从无目的的涂鸦向有目的涂鸦推进,进而设计了“快乐的虫宝宝”、“小兔过生日”、“小熊家的花园”等绘画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从有目的涂鸦向创造简单的图形推进,因此在幼儿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图形,一般为圆形,我们又设计了“摘果子”、“一袋小圆糖”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创造成更为丰富的画面,于是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太阳、树木、花朵等,甚至于人物和动物,从以上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绘画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幼儿喜欢了画画。

三、让孩子积极参与创设线描环境

《指南》指出:“让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与可操作性。世界上没有同样的叶子,孩子的线描作品也都是不一样的。我在美术角随意摆放了几个柜子,上面陈列了班里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每次孩子自由活动时总喜欢去那里看看,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经验;我们还利用午睡室栏杆做了孩子们的线描成长档案,每次孩子们画了新的线描作品都会自觉地把画放进透明档案袋里,一个个透明档案袋记录了每个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而且也成了一道美丽的展示墙;我们还利用走廊为幼儿创设了一面涂鸦墙,让幼儿想画就画……让孩子积极参与创设线描环境,他们一个个都为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更加乐意创造、表现。

浓厚的线画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也使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很块,他们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视觉表象日益增多,他们通过故事、电视节目、图书、游戏获得了大量地形象素材,他们的大脑已经能够把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按照他们地意愿能进行有意的想象了。

四、运用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

更主要的是它改变了教师单一示范的枯燥,变抽象为具象,将一些空洞的美术技能转化为生动、逼真、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语言,使孩子的表现变得“摸得着”。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注意将一些美术技能目标巧妙地通过情境来化解,把幼儿带进富有韵味和激情情境之中。在情景中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融入情景的意境中,从而诱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使其表现更生动。

小班美术活动《蚯蚓松土》的目标是引导幼儿用毛笔画曲线,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要求幼儿画曲线,“我不会画”的声音可能此起彼伏。但如果我们运好情境,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仔细想想,一根根的曲线就像生活中可爱的小蚯蚓泥土下弯曲扭动的样子,为了能让孩子更好把弯曲的曲线与蚯蚓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学习画曲线这一技能,活动活动可以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春天来了,花园里种下许多小花籽,春风一吹,小花籽想钻出泥土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泥土太硬了,小花籽使出浑身力气也无法长出来。这时,勤劳的蚯蚓来帮忙了,它把身体扭呀扭,扭呀扭(教师放慢速度画曲线)……”孩子被故事情境吸引,会把自己变为勤劳的“蚯蚓”,用画笔为小花籽“松土”(画曲线),给小花籽施肥让它发芽开花,他们被贴近自己生活经验的语言情境所感染,根本不会感觉到自己在学习、在绘画、在创作,浑然自己就是一条松土的“蚯蚓”,而画曲线的目标也在蚯蚓松土中巧妙化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一种激励、唤醒、鼓舞和创设教学情境中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情境中教美术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形象,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红丽

上一篇:地质工程勘察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工会论文

本站热搜